Monday, May 28, 2007

SBL冠軍戰該支持誰

實際上,台啤如果獲得冠軍,台灣啤酒「有可能」會打折─如果台啤的marketing guy還有點頭腦的話。達欣奪冠能幹嘛,買房子、工程發包打折嗎?所以,應該支持台啤。

球隊經營上,雖然裕隆才是SBL中的洋基隊,但台啤在閻家驊的運籌帷幄之下也相去不遠了,簡直是滿手王。儘管達欣是萬惡的王人達的球隊,但至少有些球員還是別人家不要的,也屬於低薪階級,基於支持弱者,應該擁護達欣奪冠。

田壘手握三季例行賽MVP,卻連一座金盃也沒有,應該給他一座冠軍。但林志傑打從三年前扣垮籃框以來,一舉成名,從一個自甘墮落的胖小子,到今日被喻為台灣籃球第一人,一路下來有著不小的成長幅度,似乎也該給他個肯定。結論是...沒有結論。

這個有點無厘頭...色彩上,泛綠和泛藍,當然是泛綠勝,所以支持台啤。達欣的王理事長向來是親民黨大將,這也不是什麼秘密。

一直覺得黑人把台啤的行銷炒作過頭了,有情感泛濫和過度行銷的嫌疑,加上台啤還有一個動不動想衝出去扁裁判的總教練兼SBL委員會召集人。所以,支持達欣勝。

到底該讓誰勝?這樣想下來也搞不清楚了。第六戰打個群架,讓第七戰變成三對三好了。

NBA季後賽,蹺課

火爆教頭鮑比奈特早在80年代就曾說過,如果第四台在播 NBA,第五台在播一群青蛙作愛作的事,而且畫面還很模糊,他也寧願看第五台。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了解奈特說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許他發神經了也不一定。但最近幾年,慢慢可以了解他的說法。特別是,當我赫然發現某個朋友在他的 MSN 上寫著:「糟糕,我發現 SBL 季後賽比 NBA 好看」,就知道情況確實不妙。

對許多人而言,今年的 NBA 季後賽,在被打上星號的 MVP 諾威斯基 (Dirk Nowitzki) 率領的小牛首輪出局,在天際流星勇士第二輪出局,在繼 1999 年之後再度被打上星號的馬刺,擊敗黑星罩頂、衰到不能再衰的太陽之後,已經宣告結束。

如果你想到,本季 NBA 明星隊第一到三隊的 15 名球員,只剩鄧肯 (Tim Duncan)、詹姆斯 (LeBron James) 和畢拉普斯 (Chauncy Billups) 三人還有比賽可打;而每場季後賽結束後,大家討論的不是某個球員多麼偉大的演出,而是為什麼他這個時候沒有出手,為什麼裁判那個判決沒吹,NBA 季後賽蹺課生愈來愈多,選擇為王建民熬夜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既然這堂課有點無聊,我們不如先看看下個月即將開課的 NBA 選秀會。2007 年選秀順位已於本週抽籤抽出,抽中狀元籤機率只有 5.3% 的拓荒者,居然靠著年度最佳新秀羅依 (Brandon Roy) 的神奇之手成功達陣,排名二、三的超音速、老鷹,籤運其實也都超出預期。

反而是原本虎視眈眈的灰熊和塞爾提克,落至第四、五順位,連原本脾氣溫和的灰熊總裁威斯特 (Jerry West),也氣得跳出來抱怨選秀會制度,未能保障戰績較差球隊抽中高順位籤。

確實,如果要提陰謀論,選秀會的陰謀論絕對不會少於季後賽。1985 年紐約抽中狀元籤選擇尤英 (Patrick Ewing)、喬丹入主巫師之後,隨即在 2001 年拿到狀元籤,都被有心人解讀為 NBA 總裁史坦 (David Stern) 的得意「傑作」,種種謠言從來都沒少過。

無論如何,選秀會的順位抽籤和制度設計,原本就建立在「願賭服輸」的原則之上。手比別人短,抽不到頭籤,怨不了別人;選錯了球員,投資如肉包子打狗,也只能怪自己笨。

今年選秀會的超級重點人物,大概有三人。俄亥俄州大的 213 公分中鋒奧登(Greg Oden)、德州大學 208 公分全能前鋒杜蘭 (Kevin Durant),兩人都只念完一年大學就投入選秀。奧登將俄州大帶入 NCAA 冠軍戰,杜蘭則獲選美聯社年度最佳大學籃球員。

第三人則是在亞洲籃壇已經走紅多年,也已經被國際球探鎖定多年的 213 公分中國前鋒易建聯。選秀行情宛如股市,有漲有跌,易建聯一年多來始終被認為在第8至13順位左右,但最近已經飆漲到第三順位。

然而,抽中狀元順位的拓荒者可能要傷腦筋了。23 年前的 1984 年,他們在第二順位選了肯塔基大學中鋒包依 (Sam Bowie),公牛在第三順位選了喬丹。儘管多數人都表示,「長人優先」是選秀不變法則,而且喬丹當年「看來並不像是這麼偉大」的樣子,多年來這個「錯誤」始終如同陰影,籠罩波特蘭揮之不去。

今年,拓荒者將再度面臨艱難的抉擇,是長人奧登優先,還是被喻為擁有如喬丹潛力的杜蘭優先?這似乎又會是歷史性的一刻。為了這支籤,拓荒者可能先得去行天宮求一支籤。

最爽的大概是第二順位超音速了,他們就算派球場警衛去參加選秀,也知道要作「非 A 即 B、非 B 即 A 」的選擇。

至於易建聯,各方說法評價不一,行情歸行情,選秀會當天暴跌的案例不是沒有。與其順位高,不如去到正確的球隊,對生涯發展是較好的起點。

各位兄弟,可以把你的「 NBA 季後賽預測表」丟掉了,因為你大概已經輸了不少錢。拿出一張白紙,開始玩選秀夢幻遊戲吧,那應該會比 NBA 季後賽有趣很多。

Monday, May 21, 2007

閃亮的時刻,英雄的審判

負責轉播美國大學籃球64強錦標賽的哥倫比亞電視台CBS,總會在每年NCAA冠軍賽轉播結束的片尾,播放一段大約3分鐘的錦標賽精華片段,襯底音樂名叫「One Shining Moment」。每年觀之,總令人感動莫名。

One Shining Moment的歌詞寫道:「你為生命奔跑,宛如天上流星,沒有人知道你多年來的努力,但如今它完全展現」…「然而時間短暫,道路漫長,眨眼之間,勝利的契機就將消失」…「在那閃亮的一刻,你挖掘內心深處,在那一刻,你知道自己真實的存在著」。

今年的SBL季後賽,我也見到了這種閃亮時刻,而這在台灣籃球之中並不常見。所以,儘管冠軍尚未產生,MVP還未出爐,我的心中已經情緒澎湃,嘴角已經揚起一絲微笑。

這不只是因為SBL也有著如同NBA的戲碼,在勇士作掉小牛之後,我們的第四種子達欣也淘汰了三連霸的冠軍隊裕隆;也不只是因為見到了無數為球賽勝負結果落淚痛哭的球迷;更不是因為見到身為SBL委員會召集人的台啤教練閻家驊,差點要衝上場打裁判,雖然那一刻也非常閃亮。

是因為你見到許皓程在首輪對緯來第四戰終場前4.1秒的三分球和19分的表現。這個三分球不只將台啤再度送進了冠軍戰,更像是一次沈默的怒吼;用最溫柔卻有力的方式,在以往所有認為許皓程「外線不佳」、「不堪先發重任」的名嘴和球迷嘴上,貼上封口膠帶。

是因為你見到「小六」王建惟銜命守住田壘、何守正「用生命防守」緯來洋將桑德斯,明知不可能而為之,而且完美達成任務的傻瓜精神。見到楊哲宜成為浴火鳳凰,讓每一個人知道他可以這麼好。

是因為你見到田壘在首輪對裕隆第五戰,下半場強攻32分,全場38分,外帶終場前13.1秒致勝反手上籃的致勝球,發揮出難以置信的強大主宰力。你也見到林志傑「refuse to lose」,無論如何不想讓台啤輸球的意志力。你有一種感覺,如果讓台啤獲勝的條件是全場投15中1外加手臂骨折,「野獸」也願意這麼作。

每年的這個時刻,是讓無名英雄成為英雄,享受至少15分鐘歡呼的時刻。同時也是要求已經是大眾英雄的人,再度接受試煉和公開審判的時刻。

曾經被認為是不敗之師的裕隆,曾經被認為是台灣最佳籃球員的陳信安,顯然就未能通過這個審判。這令人沮喪和無奈,彷彿見到當年擁有「F4」的湖人、眾星雲集的美國夢幻隊,卻在比賽中失心散漫、瞻前顧後,最後空手而返還落得一世罵名的模樣。事實上,他們既輸給了對手,更輸給了自己。

我突然想起許多美國教練在訓練爭搶籃板球和邊線球時,喜歡使用的一項訓練法:將球拋上籃板反彈或在地上滾動,沒有犯規吹判、沒有任何不可作的動作,兩人一組爭搶,搶不到球的球員就得作球場兩端的自殺式衝刺,然後再來一次。

球賽宛如人生,不能重來,沒有重播。所有的光榮與陰暗、狂喜與心碎、獲得與失去之間,到頭來往往只在於「誰比較想要」這五個字而已。

台灣籃球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種令人愉悅的心情,如果我們的球員能在國際賽短暫的時間、漫長的道路中,抓住那閃亮的一刻,通過英雄的最後審判,所有球迷都會心甘情願的,繼續陪伴、支持他們,共同走上邁向前方的旅程。

Monday, May 14, 2007

控球難求,請緊抓不放

每年的NBA季後賽,總會帶給我們一些深刻難忘的觀念。如果今年的NBA季後賽教了我們什麼,那將會是:好的控球難得一見,特別是擅於傳球、組織進攻的控球;因此,不但不該忽視控球對一支球隊的影響力,更不該輕易放棄一名優秀的控球後衛。

範例是明顯可見的,例如太陽隊的奈許(Steve Nash)、籃網的奇德(Jason Kidd)、當紅的勇士隊戴維斯(Baron Davis)、活塞的畢拉普斯(Chauncey Billups),熱火的威廉斯(Jason Williams)以及爵士的威廉斯(Deron Williams)。

NBA裡最流行的一句話是:「身高是教不出來的」(You can’t teach height),這個說法自然有其真實性,同時也造就各隊往往在選秀會上競逐長人的現象。然而別忘了,傳球視野、組織攻勢的能力,儘管能夠學習,但橫隔在一名優質控球和平凡控球之間的,卻往往是那上天賜與的、無法學習的天賦。

否則,我們如何去解釋,少了奈許四十幾秒的太陽隊,就成了無頭蒼蠅?如何去想像沒有奇德的籃網?再往前看,如何去想像沒有魔術強森的湖人隊、沒有湯馬斯(Isiah Thomas)的活塞,會是什麼模樣?

其他領域的籃球,亦復如此。想在美國大學籃球NCAA錦標賽中出頭,就必須先要有好控球,因為節奏掌控是NCAA的第一要素。回過頭去看歷年NCAA冠軍隊,佛羅里達的格林(Taurean Green)、雪城的麥納瑪拉(Gerry McNamara)、亞利桑那的畢比(Mike Bibby)和馬里蘭的布雷克(Steve Blake),都是例子。

再看台灣籃球,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周俊三是如此無法取代,為什麼有了蘇祤傑和許皓程的達欣和台啤,會搖身一變、更加可怕。為什麼東森空有湯馬斯和吳岱豪,只因為少了控球,就和季後賽四強無緣。

要判斷控球的天賦,其實不難;學會珍惜他們的能力,卻不容易。儘管每個人都知道控球的重要性,他們卻經常是相對低薪,而且最可能被交易的對象。更因為控球需要比其他位置更長的適應期,更容易受到教練哲學的影響,經常等不到開花結果,就已遭到轉手。

許多控球後衛,為了團隊而犧牲自己的得分能力,非到必要,寶劍不輕易出鞘,當然,也有那種很會傳球,卻不太能得分的控球。有些控球員傳球之精妙,總是讓球迷大呼「哦!哇!」,也有些人傳球只講效率,並不花俏。因為速度較差,而被宣判「在控球這條路打不出來」的球員,也不在少數。諸此種種,使一般人對控球的評價,投入更多變數。

控球的勢微,也許和近代NBA更重視明星塑造的行銷觀念,大家更喜歡看到瘋狂得分好手的風潮不脫關係。畢竟,在擁有喬丹、布萊恩和詹姆斯的球隊中,控球充其量只是一項「榮譽職」。

曾經讀過一句玩笑話,因為隊上有一名好控球,個人成績暴漲而簽下肥約的球員,都有義務將自己薪資的部份捐給控球,因為,這是他們欠他的!

讓球隊宛如上了潤滑油、機油,運作順暢的F1賽車引擎的控球後衛,如此嚴重的被低估和忽視,是現代NBA的最大遺憾之一。動輒將控球充為交易籌碼,我相信也會是近代NBA最大的錯誤之一。球隊老闆可以犯這種錯,但球迷大可不必。

在對得分、傳球俱佳的明星控球投注目光的同時,同時也不要忘了,像金塊隊布雷克、拓荒者傑克(Jarrett Jack)和爵士隊費雪(Derek Fisher)這種默默耕耘的後場指揮官,給予更多的肯定。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我們彷彿可以見到更多籃球運動的精髓和本質。

這是我們欠他們的!

Monday, May 07, 2007

從NBA史上最大冷門看籃球風格

第 8 種子金州勇士在季後賽首輪爆冷淘汰頭號種子達拉斯小牛,被喻為足以名留青史的 NBA 史上最大冷門。勇士以小搏大、以快取勝的球風,也再度引起風格論戰,如果再加上近年來頗獲好評的太陽隊,「小球已成 NBA 顯學」之說不脛而走。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事實又該是如此嗎?

或許我們應該先花點時間,來定義何謂一般人說法中的「小球」。它應該會是以速度為基礎,以快速攻守轉換、傳導和主動式壓迫防守為手段的一種球風。由於長人速度較慢,通常小球代表的,也會是較矮小的陣容。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擺上矮小陣容 (go small) 是勇士教頭尼爾森正確的抉擇,因為他有條件「 go big 」,但是,為了伺候諾威斯基 (Dirk Nowitzki),他沒有這麼作。從 NBA 歷史來看,尼爾森的決定也合情合理,歌利亞想打倒巨人大衛,只有變陣變招、出其不意。

太陽隊的「 7 秒快攻」大受歡迎,被一卡車球評形容為「籃球本來就該是這麼打的」、「進攻才是籃球的王道」云云。今年小牛又好死不死栽在手氣火熱的勇士手上。可想而知,未來會有不少太陽和勇士的模仿者。

贏家的風格將被模仿,這是籃球界不變的現象。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從 80 年代湖人淋漓盡致的「 Showtime 」,乃至 90 年代初底特律活塞堅壁清野的「壞孩子」防守,再到郵差馬龍和史塔克頓發揚光大的「擋拆戰術」,1999 年尼克寫下「老八傳奇」的快打旋風,國王隊由韋柏主政時期,將傳導投射和普林斯頓戰術發揮得無以復加的風格,有那一個未曾被模仿過?

再看看美國大學籃球,1994 年阿肯色大學號稱攻守兩端全年無休的「 40 分鐘地獄遊」 (40 minutes of hell),2002 年雪城大學被喻為史上經典的區域防守,乃至近年來國際籃壇為之震懾,阿根廷打出的完美motion offense,同樣是大家樂於抄襲的對象。

然而,風格是可以模仿和抄襲的嗎?我並不同意。多數的風格,當然和教練本身的籃球哲學有關,但更大部份是教練團基於現有陣容醞釀出來的產物。以太陽為例,如果沒有奈許,他們的陣容將無法發酵,以勇士為例,沒有戴維斯 (Baron Davis) 和傑克森 (Stephen Jackson),同樣只是空談。

如果尼克當年不是因為傷了中鋒尤恩 (Patrick Ewing),就不會有快打旋風和老八傳奇;如果雪城當年沒有臂長如猿的華瑞克 (Hakim Warrick),區域防守不會如此有效率。

所以,儘管尼爾森近年來相信速度是籃球的致勝因素,但他生涯中並沒有固定的風格,否則無法解釋他早年在公鹿時以防守為重的打法。儘管油頭教練萊里曾是湖人快攻的最佳指揮家,卻也發展出後期在尼克、熱火的迴異打法。

也就是說,其實 NBA 並沒有什麼樣的球風值得模仿、應該模仿,一味抄襲「當紅、流行」的打法,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最佳的風格就是「作自己」,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地點,以現有的組合,找到最適合的打法。」

一支有姚明、歐尼爾的球隊,不會是「小球」隊伍。一支速度不佳的球隊,自然也不會主打全場壓迫。

近年來 NBA 花費相當多的心思,藉由修改規則和執法角度,試圖提高得分,理由在於「球迷就是喜歡看高得分」的假設。然而,認為NBA只重培養球星、球賽內容下降的人,也大有人在。

所謂自然就是美,因為太陽、勇士的成功就一味推崇特定風格,甚至模仿、抄襲,都是不必要的。幾年前的活塞,不也獲得球迷盛讚,稱其發揚出籃球的基本精神?把自己作到最好,才是世上最棒的事;找到真正的自己,就會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