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05, 2015

板凳也能變英雄──Monmouth大學的場邊笑匠

YNHKEGHKKPKUHWR.20151130041740
(來源:monmouthhawks.com)

美國籃球文化迷人之處在於,因為運動是如此深入到美國人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美國的運動報導比較能夠發掘運動場外、非賽事的面向,先前提過的球鞋、球衣文化是一例,最新的例子則是──Monmouth大學的板凳球員。

位於新澤西州的Monmouth並非知名的籃球名校,它屬於被稱為mid-major(中級聯盟,相對於ACC、Big East等實力較強的大聯盟)的Metro Atlantic Athletic Conference(MAAC)。近年來在前北卡大控球King Rice執教後,戰績有所長進(King Rice於1987-1991效力北卡大傳奇教練Dean Smith門下,曾打進1991最後四強,但只是資質普通的控球),去年戰績18勝15負,聯盟戰績進步為13勝7負,相當不錯。

Saturday, November 28, 2015

別把球衣變成制服

1124_173240_CH0731124_191930_CH073

就台灣籃球而言,Nike為它作了不少好事。至少,承接倒店中華職籃CBA的SBL,以及高中籃球聯賽HBL,都在Nike的贊助和行銷下,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小有發展。如果沒搞錯,到目前為止它依然是HBL的主要贊助商。

但是有句話實在忍不住不說,Nike實在應該好好思考他們在HBL各校球衣上的統一作法,不要把球衣搞成了只是各校顏色不同、設計千篇一律的「制服」。

Sunday, November 08, 2015

Stephon Marbury掀起的球鞋小戰爭

ap_061208021669-cropped

曾經被視為新世代控球後衛旗手之一、出身紐約Coney Island貧民區的Stephon Marbury,上一次大量出現在NBA球迷的生活之中,應該是2003-2008年效力紐約尼克的時候了。他最被期待的時期,至少對我個人來說,則是在灰狼剛出道的1996-1998期間,那時他才19-20歲,潑辣慓悍、能切能投能傳的球路,給人無窮想像空間。

奇怪的是,儘管每場球大概都有20分、8次助攻左右的表現,他和早期的Allen Iverson一樣,都被歸類為「獨夫」,或許這是雙能衛這類型球員的宿命。這樣子的壓力,加上紐約原本就是個妖獸都市,即使Marbury這種等級的明星也難逃,這是他返回家鄉紐約打球卻極不愉快的原因。根據報導,Marbury到後期已經有憂鬱症和自殺傾向,最後他選擇離開NBA,赴中國打球迄今。

回顧Marbury既亮麗又陰暗的NBA生涯並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讓我把Marbury再從記憶裡掏出來的,是前陣子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卻很值得討論的一則新聞。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15

籃球場上的台灣、福爾摩莎往事

hurrah

有朋友寄來這個文章連結「台灣隊還是中華台北?這些照片告訴你真相!」,文中呼應最近在運動場館中掀起的「台灣就是台灣,別說中華台北」風潮,以照片舉證古早以前台灣棒球隊曾以「台灣」為名出賽。

我對籃球比較熟悉,所以我知道的是,其實台灣的國家隊早年不但曾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賽事,還曾以更酷的「福爾摩莎」(Formosa)為名參賽。以世界級賽事而言,台灣的國家隊至少曾經在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1954年巴西男籃世錦賽與1959年的智利男籃世錦賽三項比賽,以福爾摩莎之名參賽。

Monday, August 31, 2015

瓊斯盃場邊熟悉的老臉──Paul Mokeski

2075-42Fr-horz
又有一陣子未曾注意過籃球的消息了,昨天晚上不小心瞄到瓊斯盃美國對日本的轉播,年紀大的人就是中午吃什麼會忘記,但幾十年的事卻記得一清二楚。見到螢幕上的美國隊教練,心想「這不是老莫嗎?」

莫凱斯基(Paul Mokeski)是我剛接觸NBA時最喜歡嘲笑的對象之一。當時他效力密爾瓦基公鹿,身高是有七呎(213cm),但動作笨重,球技不忍卒睹,上場時間也不多。當年20幾歲時一頭有點好笑的捲髮,和現在一模一樣。

Wednesday, July 22, 2015

從Becky Hammon到台灣女總統

i (2)

7月20日,Becky Hammon率領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拿下NBA夏季聯盟冠軍,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夏季聯盟冠軍的女性教練。17天前的7月3日,她成為史上第一個NBA夏季聯盟球隊的女性總教練。再早一點,2014年的8月5日,她獲馬刺聘任為史上第一個女性全職助理教練。

兩性平等已經是數十年的事,時至今日,有誰不曾在職場上被女性主管帶領過?不過在陽剛味十足的運動界,特別是北美四大職業運動,要見到女性教練是很難的一件事。儘管女性運動員如此之多,女子職運發展也有一定成果,許多人仍打從心裡相信,女人的「運動素養和智識」還是和男人有差,就像不少人還是固執的認為白人教練比黑人教練聰明一樣。另外,許多男人無法接受被女性領導,至於女教練(和女記者)要如何終日週旋在一群男人裸裎相對、從動作到言語都極其「粗獷」的休息室,也是個議題。

Tuesday, July 14, 2015

國家隊把「徵召」改成「邀請」吧

560x296_thumb

有關這次棒球國家隊的「徵召」風雲,或許球員工會和棒協、聯盟之間有什麼「貓膩」和私底下的狀況也不一定,身為不了解內情的外人,不宜多言。不過,倒是想起了台灣籃球很早前鬧過黃春雄不打國家隊被各界砲轟的往事。

Thursday, April 02, 2015

愚人節玩笑:從TutorABC惹爭議想起台灣籃壇傳奇吳楚仁

SiddFinch
每年愚人節媒體以幽默心態玩假新聞的案例,實在是多不勝數。TutorABC捅了大漏子,搞得本地媒體大為不爽。TutorABC的操作是有點過頭,不過從某方面來說,這也真的沒那麼嚴重。
TutorABC放假消息 業者:不道歉 | 即時新聞 | 20150401 |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401/585105/
每年的愚人節,我也總想起多年前經營籃球網站「圓球城市」時玩過的一次愚人節把戲。事情的起頭來自美國運動畫刊多年前(距今已經30年了)一次轟動全美的愚人節笑話「The curious case of Sidd Finch」。

Tuesday, March 31, 2015

台灣籃壇的帝波、路易士和葛雷諾在哪裡?

johnny rodes
中華職棒開打,最近兄弟找回了早期的幾名傳奇球員,包括帝波、路易士,前陣子Vamos Sports在春訓的訪問,也找到了目前在釀酒人系統執教的葛雷諾。即使對我這個半調子棒球迷而言,也不禁想起中華職棒早期的轟動,還有大學時代去排免費外野票的熱情往事。
根據報導,返台作客的帝波還會說幾句台語,至於葛雷諾也在訪問中展現令人驚呆的北京話功力。離台多年還能使用台灣人的語言,或許說明了他們當年在台入境隨俗的程度。雖然無論職棒或職籃洋將,在台灣是曾經搞出不少端不上檯面的鳥事,後來跟著放水的更是大有人在,但畢竟事過境遷,光陰似箭,知道他們在離台之後,台灣還以記憶、語言或其他形式存留在心中的某個角落,再怎麼說也蠻令人感動的。
但畢竟我只是個不太合格的半調子棒球迷,讀到這些新聞之後心中想起的是,如果籃球界也玩這個,已經倒店的中華職籃(CBA)和還在苦撐的超級聯賽(SBL),會找回什麼樣的傳奇球員?他們又會如何的回想自己在台灣籃壇揮汗的青春歲月?

Tuesday, February 17, 2015

挖掘籃球記憶與精神:記籃球名人堂Youtube小旅行

150546295_bd9fe71abe_b
(Source: www.flickr.com/photos/wallyg/150546295/)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位於麻州的籃球名人堂宣佈了2015年名人堂候選人的最後12人名單,最後的投票結果,大約在4月份NCAA最後四強時會公佈。另外,還有五人直接進入名人堂。

這12人之中包括教練John Calipari、Bill Fitch、Bo Ryan,以及球員Tim Hardaway、Spencer Haywood、Dikembe Mutombo、Kevin Johnson、Jo Jo White以及傳奇女籃球星Lisa Leslie等人。直接入堂的五人中則包括Louis Dampier、Tom Heinsohn和前NCAA教練George Raveling。

前陣子找杜克大學K教練累積生涯千勝資料時,無意中點選了他在Youtube上面的籃球名人堂演講。名人堂入堂典禮中,入堂者會指名一名引言人,這些引言人大都是他們的好友、教練或是對他們籃球生涯產生重大影響之人,先由引言人簡單介紹,再由入堂者發表演說。

不看則已,一看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一則接著一則的看,有時笑,有時哭,有時笑中帶淚,開啟了為時數小時之久的籃球名人堂Youtube小旅行。這些演說的人,包括Michael Jordan、John Stockton、Charles Barkley、Dominique Wilkins、Larry Bird、Magic Johnson、Reggie Miller等等,另外還有許多知名教練。

Monday, February 09, 2015

RIP, Dean Smith

IMG_0465IMG_0466

前北卡大教練Dean Smith過世,享年83歲。Smith任教北卡36年,贏得兩次冠軍(1982、1993),11次打進最後四強,1997年退休時生涯勝場數879,當時還是全美大學紀錄,不過最為人所知的,恐怕還是「他是喬丹的教練」這件事。

Smith以照顧球員聞名,從來不阻擋球員棄學投入NBA選秀。有一次記者問到此話題,還反問記者:「如果你現在大三,運動畫刊說要聘用你當他們的記者,你會拒絕嗎?」

他在場邊不像多數教練一樣咆哮、激動,但該處罰球員時也是不客氣。有一次Mike O'Koren(1980年NBA選秀首輪第6順位,現任Rutgers大學助理教練)亂出手,暫停時Smith問他是怎麼回事,O'Koren說:「教練,我感覺來了(I was feeling it.)」

Smith說:「去感覺一下板凳吧(Go feel the bench)」。

另外,Smith是北卡大第一個招收黑人球員Charlie Scott的教練(1967年)。早在1959年,在還充滿著種族隔離意識的南方,他就曾陪一個黑人學生進餐廳,同時要求服務生不得拒絕服務,這個舉動促成北卡大所在地Chapel Hill是最早脫離種族隔離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