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這次棒球國家隊的「徵召」風雲,或許球員工會和棒協、聯盟之間有什麼「貓膩」和私底下的狀況也不一定,身為不了解內情的外人,不宜多言。不過,倒是想起了台灣籃球很早前鬧過黃春雄不打國家隊被各界砲轟的往事。
「我突然想起,當年黃春雄因為受傷加上心理疲倦,拒絕國家隊徵召,也是被轟到體無完膚。不打國家隊,被等同於不愛國,這是多麼快速連結卻傷人的邏輯。也有個美國作家寫得好,霍華似乎忘了,不久之前才有一批全為黑人的美國隊,在北京奧運為美國重奪男籃金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霍華或許口無遮欄,無知而白目,但他至少還享有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言論自由。而和其他主題一樣,在討論籃球時直接以民族主義的角度切入,是非常危險、不智、也不公平的。」
──Junkyard Diary: 失言白目的運動員 可怕的民族主義者
http://www.hoopjunkie.net/2008/09/blog-post_24.html
籃球用的術語也是徵召,我一向主張,國家隊的組訓應該比照美國方式,人家美國人是「邀請」,是invite、invitation,白話文就是說歡迎你代表國家比賽,而不是命令式的「來為國家比賽」。徵召的英文是draft、conscript,基本上是軍事用語,是上對下,邀請即使不是下對上,至少也是平起平坐,比較合理。
至於老美球員要不要、爽不爽打國家隊,都在他自己,有人就是覺得累了,有人要養傷,有人要陪老婆,理由百百種,國家隊組訓者只能盡力勸說,搞定保險等等細節,要談錢嘛,也是可以。
在美國也是多數人都不會拒絕這項「邀請」,可能因為榮譽感(畢竟邀請就是肯定),也可能是因為打好了對身價有幫助,當然也會有球隊勸阻、不鼓勵等情況,但絕對沒有那種不打國家隊就是不愛國的道理。畢竟球員和國家之間的關係和黨員/政黨,軍人/國家都大大不同,如果有一天國家要「徵召」記者去參加世界記者發稿大賽,我不去就是不愛國嗎?
徵召的說法嫌封建,愛國這名詞很廉價,為永絕後患,不如就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