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選秀,有時既是一種常識,也是一種科學。在大部份的時候,我比較傾向前者。
對注意NBA選秀資訊與新聞的球迷而言,最近引起熱烈討論的一項統計資料,是奧蘭多選前訓練營(pre-draft camp)的球員體能測試數據。當我看著密密麻麻的數據時,不禁慨嘆時代的改變,無論是球季中的球探報告,或是選秀球員分析,都已經高度的科技化和數據化。選秀,早已不再是今年剛辭世的塞爾蒂克隊老教頭「紅頭」奧拜克(Red Auerbach)口中說的,是「幾個老闆在煙霧瀰漫的辦公室中,幾句話就搞定」的事情。
這份統計數據,其實相當有趣,其中公開的測試項目,至少就不下十項,其中包括不穿鞋的身高、穿鞋身高、體重、雙手翼展(wingspan)、體脂肪指數、原地起跳高度、助跑一步起跳高度、最高起跳高度、臥舉重量、lane agility和4分之3場衝刺速度等等。如果沒有Excel檔案或網站資料庫的排序功能協助,球員一卡車,你還真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但對我個人而言,這份資料中真正有意義的數據,應該只有不穿鞋身高而已,只因為球員的實際身高經常被灌水,有些甚至還灌得蠻離譜的。曾經在文章中讀到,北卡大的6呎9吋全美明星前鋒漢斯布羅(Tyler Hansbrough),實際身高測量後只有6呎7吋,小小的兩吋卻有可能使他成為票房毒藥。當然,也有「不想要那麼高」的長人,例如一度被列為6呎11吋的賈奈特(Kevin Garnett)和雷特納(Christian Laettner)。
無論如何,今年穩居狀元和榜眼的歐登(Greg Oden)和杜蘭(Kevin Durant),兩人的測試數據引起不少的討論。結論是,歐登的速度恐怖得嚇人,甚至優於許多後衛,而且身高沒有灌得太離譜,穿上鞋確實有7呎。至於杜蘭,實際身高6呎9吋,雙臂翼展卻有7呎4又3/4吋,在整個訓練營中排名第二,比歐登還好。不過,他的185磅臥舉也太誇張,只作了一次就再也推不上去,是訓練營中最爛的。
趣味歸趣味,我想質疑的是,這些數據也許更肯定了歐登的狀元地位,但是它會讓杜蘭掉到第二順位之後嗎?除非超音速的選秀代表瘋了,否則我想不會。換句話說,NBA球員確實就像查爾斯胖爵士(Charles Barkley)說的,只有兩種──能打球的和不能打球的(those who can play and can't play)。有時,數據只是數據而已。所以,讓我們回到NBA選秀的一些常識。
1984年拓荒者在第二順位選擇包伊(Sam Bowie),而非喬丹,換來一世罵名,也讓他們丟掉有可能獲得的N個NBA總冠軍。包伊和喬丹當然差很多,但有沒有人曾經想過,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自1997年以降至2006年的10年之間,身高在6呎10吋以上的狀元就有8人;也就是說,只有1999年的布蘭德(Elton Brand)和2003年的詹姆斯(LeBron James)屬於「非長人狀元」。
因為這是常識,因為「You can’t teach height」,因為長人就像變種豬一樣,屬於少之又少的異類,因為一個擁有球技的長人,對球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所以,對我而言,在歐登和杜蘭之間究竟該選擇誰,是一個不存在的假議題。就算閉著眼睛,就算選秀當天突然失智,我還是會選擇歐登。
更別提,選秀的基本性質就是賭博,在願賭服輸的前提下,要賭也是賭在長人身上。這個想法,對1984年的拓荒者或2007年的拓荒者而言,殊無二致。
我們不妨也想想,為什麼一些在我們眼中根本是豬頭的長人,給他五輩子也無法入選明星賽的長人,能夠持續在NBA中打滾。因為,無論你打的是大球、中球還是小球,還是需要有人填滿禁區,就這麼簡單。
在長人之後,率先尋找控球是NBA選秀的第二個常識。既然說是常識,原因也就不難理解,只要看看奈許(Steve Nash)、亞瑞納斯(Gilbert Arenas)、保羅(Chris Paul)和威廉斯(Deron Williams),甚至戴維斯(Baron Davis),就能略知一二。
史有明證,控球不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不是控球的人,也很難被改造為控球。相對於判斷長人球技的容易,評估控球的發展性就更加複雜和困難。因此,康利(Michael Conley Jr.)的選秀順位不應該太低,而洛爾(Acie Law)如果被認為夠好,順位還應該再往前跳。
再從今年各家的選秀預測(mock draft)來看,第三個應該具備的常識是:肌肉型和得分型的球員,取代性最高,也就是說他們的價值經常會有被高估的傾向。我很難相信的是,同樣來自冠軍隊佛羅里達大學的哈佛德(Al Horford)和布魯爾(Corey Brewer),預估順位居然都落在隊友諾亞(Joakim Noah)之前──儘管三個人都落在樂透區。
觀察NBA夠久的球迷想必不會反對,NBA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肌肉棒子,特別是沒有專長的肌肉棒子。除了西班牙文之外,目前我還看不出來哈佛德有什麼特別專長,可以讓他高掛前四順位。至於布魯爾,也許他會是下一個皮朋(Scottie Pippen),不過這後面還掛著一個很大的問號。
這麼說,並非否定哈佛德和布魯爾,只是單純的闡釋,就經驗上來觀察,為何他們不應該會有這麼高的順位排名;特別是,在今年選秀並不被認為是個weak draft的情況下。
繼續觀察外籍球員,如果說包伊是拓荒者最大的噩夢,斯基提許維利(Nikola Tskitishvili)則有可能是滎繞金塊不去的夢饜。事隔多年,金塊終於坦承,當年在第5順位挑選Skita之前,只看過錄影帶而已。再加上榜眼米立西奇(Darko Milicic)的前例,我相信,不輕易挑選未經驗證的外籍球員,將會成為選秀會上的新常識和潮流。
我們只要看看馬刺隊,吉諾布里(Manu Ginobili)和歐貝托(Febricio Oberto),無論何時被選,在加盟馬刺隊之前早已是名揚歐洲的名將,至於帕克(Tony Parker),雖然在19歲就被挑中,但在這之前也已經在法國聯盟和歐洲聯盟(Euro League)打翻一票人。在NBA愈來愈不敢小看歐洲籃球的背景下,往後各隊也許寧願將選中的外籍球員丟在歐洲磨鍊,也比在球隊裡空占一個位置好一點。
所以,我們該如何看易建聯?目前對他的評價從第5順位到第10都有,但NBA球隊最大的憂慮是,易建聯儘管在亞洲級賽事中已有好成績,但中國的CBA和亞洲比賽,層級畢竟和其他籃球先進國有一段差距。也就是說,易建聯的表現實際上必須要打折扣。
我想起當年發掘詹姆斯的美國籃壇大老瓦卡洛(Sonny Vaccaro)所說的一段故事,描述他如何在看到詹姆斯的一次傳球之後,馬上打電話告訴朋友:「我剛才見到了美國史上最好的高中球員」。
我也想起奧拜克當年在挑選庫西(Bob Cousy)之前,只到聖十字大學(Holy Cross)看他打球一次。還想起我初次看到杜克大學的大一新生希爾(Grant Hill),下巴快要掉下來的樣子,雖然他的數字表現一點都稱不上出色。
我們常形容某某球員「has a great feel for the game」,描述他掌握球賽的感覺是如何的渾然天成。其實,挑選球員又何嘗不是如此?不管他四分之三場衝刺速度有多快,雙手翼展有多長,垂直起跳有多高,你判斷他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巨星的關鍵,往往和這些事完全無關。
這個關鍵,有可能只是一個進球、一記阻攻、一個表情、一句話、一個play而已。無論現代選秀使用多麼科學化的方法來追蹤、分析球員,都無法取代這些肉眼的觀察和內心的感受、直覺判斷。
某個手機的廣告詞是「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判斷球員的球技和選秀會上的下注,用科學方法來輔佐,當然不是件壞事,但是就像這句廣告詞一樣,人性、直覺、常識等因素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否則樂透彩就不會有明牌了,否則台灣就不會出現「王建民勝投、台股一律漲停」這種新聞了。
(原文刊登於2007年7月Hoop Taiwan雜誌)
Thursday, June 28, 2007
Oden or Durant?
選Greg Oden,按一次喇叭;選Kevin Durant就按兩次。上面這張照片,據說是波特蘭某公路上的告示牌。
再過幾個小時,2007 NBA選秀就要展開。Greg Oden和Kevin Durant究竟誰會成為狀元,由於近來拓荒者總經理Kevin Pritchard大放煙霧彈,原本極為肯定的答案,反而變得模糊起來。拓荒者官網首頁,就是Oden or Durant的投票,到目前為止Oden獲得67%選票,Durant則拿到1/3。這證明絕大多數的球迷,依然同意長人主宰性較強的說法。
下面這篇CBS Sportsline作家Gregg Doyel的文章說得好,雖然Pritchard大打迷糊仗,雖然Durant的天份毫無疑問,但如果他真的跳過Oden而選了Durant,他絕對是NBA現役最笨的總經理。
Honk once for Oden, twice if you're dumb enough to pass him up理由很簡單,儘管NBA裡有再多飛簷走壁式的神人,但在長人領導下奪得冠軍的比例,還是高一點,遠的就不提了,近代的案例就有O'Neal、David Robinson、Hakeem Olajuwon,所以拓荒者選擇Oden是再簡單不過的決定。
Kevin Durant will be a great pro. That's pretty much a given. He's generally described as a taller Tracy McGrady or a shorter Kevin Garnett, and if his career arc lands anywhere on that dart board he will be an All-Star within two years.
But if the Trail Blazers are thinking of drafting Durant, even maybe, then Kevin Pritchard should be tested for a chronic case of stupid.
Kevin Durant is no Greg Oden. Hell, Patrick Ewing is no Greg Oden. And Patrick Ewing was a pretty good pro, no? Almost 25,000 career points. More than 11,000 rebounds. Eleven All-Star Games. Hall of Fame. Ewing was one of the best centers ever.話雖如此,Pritchard還說不定真有這麼笨,數小時之後即可分曉。
Oden's better. Or he will be better. Oden and Ewing put up almost identical numbers in their final year of college, but Ewing was a senior. Oden was a freshman with one good wrist. That was their starting point. We know what Ewing became. What will Oden become? Something greater than Ewing, like David Robinson or Hakeem Olajuwon or maybe even Shaquille O'Neal -- great centers who, unlike Ewing, won NBA titles.
How many championships have Tracy McGrady and Kevin Garnett won, again?
Pritchard has to take Oden. Simply has to. The NBA is full of long athletes who can score from all over: McGrady, LeBron, Nowitzki, Vince, Paul Pierce, Garnett, Carmelo, Kobe, Bosh, Rashard Lewis, Antawn Jamison, Joe Johnson. Durant's going to be better than some of those guys, but to count the number of Durant-like players in the NBA, guys who can score 30 any given night, you'd need every finger you've got, plus a few toes.
今年的選秀被喻為deep draft,有不少的好人才。但是照選前新聞看起來,屆時未選先賣或是先選後賣的交易可能又是滿天飛。
Kevin Garnett是否真如傳聞,會被轉手至太陽隊,而太陽前鋒Amare Stoudemire則轉至老鷹隊,也頗為令人玩味。新任太陽GM Steve Kerr如果真的完成這筆交易,會是一項正確的抉擇。首先,他必須快速證明自己的能力,快速提昇太陽戰力,這一切都只為了掌握時機,因為Steve Nash的好光景大概也沒幾年了;何況,NBA球隊突圍的時機往往有如曇花一現,一兩年打不出頭,機會之窗隨即關閉。
只要看看小牛隊,就是很好的例子。
Monday, June 25, 2007
從布萊恩和賈奈特看NBA嗆聲學
最近被炒得最兇的 NBA 新聞,莫過於布萊恩嗆聲要離開湖人,以及賈奈特「終於」有可能會被灰狼脫手。觀察這兩個事件,突然想起一個老掉牙又不太好笑的職場笑話:
職場規則第一條、老闆說,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職場規則第二條、如果你覺得自己是無法取代的,請看第一條的前三個字。
無論在真正的職場或是 NBA 球場上,我都花了好幾年才體會到這個笑話背後的深刻含意;其實它根本不是笑話,而是事實。雖然,我了解自己的「可被取代性」的時間,遠在理解到艾佛森也可以被取代之前。
所以,布萊恩和賈奈特是可以被取代的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不僅老闆認為所有人都可以被取代,對球迷而言,球星也是可以被取代的,只是大家嘴裡不承認而已。
反之亦然,對於球星而言,球迷自然是可以輕易被取代的。
曾經懷疑過,像賈霸 (Kareem Abdul-Jabbar) 這種一甲子難得一見的中鋒,怎麼有可能被交易出去。曾經深信,艾佛森永遠都會是費城的戰神,韋柏 (Chris Webber) 永遠都會是沙加緬度牛鈴聲中的英雄,但曾經也只是曾經,這些球星的轉隊全都成了事實。
儘管如此,布萊恩最近的所作所為,卻令人匪夷所思。這似乎不是一向被稱為「媒體達令」的布萊恩所會作出的事、說出的話。透過媒體砲轟球隊高層、嗆聲轉隊,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否認,聲稱仍願留在湖人。接下來又是在個人官網釋出轉隊意願,同時被球迷拍到在餐廳中批評隊友和球隊。
這感覺有點像是我公開宣稱工作環境太差,長官都是豬頭,嗆聲跳槽。改變心意之後,又在「全世界都看得到」的個人部落格爽快痛罵同事、長官和公司決策。結局就是,我被fire了。
但布萊恩是超級巨星,他當然不會喝西北風,只是作法笨了一點、衝動了一點。自從「科羅拉多州事件」之後,好不容易累積的「好人點數」,似乎在這一次一口氣花光了。
難怪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作家警告哀求湖人不要將布萊恩脫手的球迷,「你們不是他的麻吉,你們只是他擦汗的毛巾」、「布萊恩並不像你們愛他一樣的愛你們」。
難怪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在比較詹姆斯和布萊恩時說,詹姆斯的隊友「想要」和小詹並肩作戰,布萊恩的隊友則是「被迫」和他一同作戰。
也難怪有人形容布萊恩,因為引擎發動不順,就氣得把整輛車炸了。
無論如何,布萊恩很可能在今年或明年達成離開天使之城的願望。儘管湖人有可能暫時留下這部超級吸金機器,但既然橋已經幾乎拆光了,布萊恩轉隊似乎也只是早晚的事。
其實布萊恩真應該看看賈奈特的例子。賈奈特自 1995 年出道以來,同樣被球隊視為鎮隊之寶,12 年下來,在灰狼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包括馬柏瑞 (Stephon Marbury) 離隊,以及因為史密斯 (Joe Smith) 密約事件而慘遭NBA 總部取消數年選秀權的低潮。布萊恩曾經承受過的苦痛,對賈奈特而言只有更多,不會更少。
如今,灰狼在打進一次西區冠軍戰之後終於了解,再怎麼緊緊擁抱賈奈特,未來也沒有搞頭。賈奈特大概也倦了,希望在生涯結束之前盡快撈枚冠軍戒指,否則歐瑞(Robert Horry)兩隻手都快戴滿了。在雙方都有意中止勞資關係的當下,灰狼抱著感恩的心,主動願意配合賈奈特尋找最好的落腳處,將故事寫下一個最好的註腳。
布萊恩和賈奈特兩人,不是有著很明顯的對比嗎?
說到這裡,原本最近工作情緒很糟,差點就效法布萊恩來個嗆聲秀,仔細想過之後,還是當賈奈特好了,只希望我不要等上12年。待會兒,最好也趕快把個人部落格上的抱怨全部刪掉再說,you never know...
職場規則第一條、老闆說,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職場規則第二條、如果你覺得自己是無法取代的,請看第一條的前三個字。
無論在真正的職場或是 NBA 球場上,我都花了好幾年才體會到這個笑話背後的深刻含意;其實它根本不是笑話,而是事實。雖然,我了解自己的「可被取代性」的時間,遠在理解到艾佛森也可以被取代之前。
所以,布萊恩和賈奈特是可以被取代的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不僅老闆認為所有人都可以被取代,對球迷而言,球星也是可以被取代的,只是大家嘴裡不承認而已。
反之亦然,對於球星而言,球迷自然是可以輕易被取代的。
曾經懷疑過,像賈霸 (Kareem Abdul-Jabbar) 這種一甲子難得一見的中鋒,怎麼有可能被交易出去。曾經深信,艾佛森永遠都會是費城的戰神,韋柏 (Chris Webber) 永遠都會是沙加緬度牛鈴聲中的英雄,但曾經也只是曾經,這些球星的轉隊全都成了事實。
儘管如此,布萊恩最近的所作所為,卻令人匪夷所思。這似乎不是一向被稱為「媒體達令」的布萊恩所會作出的事、說出的話。透過媒體砲轟球隊高層、嗆聲轉隊,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否認,聲稱仍願留在湖人。接下來又是在個人官網釋出轉隊意願,同時被球迷拍到在餐廳中批評隊友和球隊。
這感覺有點像是我公開宣稱工作環境太差,長官都是豬頭,嗆聲跳槽。改變心意之後,又在「全世界都看得到」的個人部落格爽快痛罵同事、長官和公司決策。結局就是,我被fire了。
但布萊恩是超級巨星,他當然不會喝西北風,只是作法笨了一點、衝動了一點。自從「科羅拉多州事件」之後,好不容易累積的「好人點數」,似乎在這一次一口氣花光了。
難怪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作家警告哀求湖人不要將布萊恩脫手的球迷,「你們不是他的麻吉,你們只是他擦汗的毛巾」、「布萊恩並不像你們愛他一樣的愛你們」。
難怪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在比較詹姆斯和布萊恩時說,詹姆斯的隊友「想要」和小詹並肩作戰,布萊恩的隊友則是「被迫」和他一同作戰。
也難怪有人形容布萊恩,因為引擎發動不順,就氣得把整輛車炸了。
無論如何,布萊恩很可能在今年或明年達成離開天使之城的願望。儘管湖人有可能暫時留下這部超級吸金機器,但既然橋已經幾乎拆光了,布萊恩轉隊似乎也只是早晚的事。
其實布萊恩真應該看看賈奈特的例子。賈奈特自 1995 年出道以來,同樣被球隊視為鎮隊之寶,12 年下來,在灰狼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包括馬柏瑞 (Stephon Marbury) 離隊,以及因為史密斯 (Joe Smith) 密約事件而慘遭NBA 總部取消數年選秀權的低潮。布萊恩曾經承受過的苦痛,對賈奈特而言只有更多,不會更少。
如今,灰狼在打進一次西區冠軍戰之後終於了解,再怎麼緊緊擁抱賈奈特,未來也沒有搞頭。賈奈特大概也倦了,希望在生涯結束之前盡快撈枚冠軍戒指,否則歐瑞(Robert Horry)兩隻手都快戴滿了。在雙方都有意中止勞資關係的當下,灰狼抱著感恩的心,主動願意配合賈奈特尋找最好的落腳處,將故事寫下一個最好的註腳。
布萊恩和賈奈特兩人,不是有著很明顯的對比嗎?
說到這裡,原本最近工作情緒很糟,差點就效法布萊恩來個嗆聲秀,仔細想過之後,還是當賈奈特好了,只希望我不要等上12年。待會兒,最好也趕快把個人部落格上的抱怨全部刪掉再說,you never know...
Tuesday, June 19, 2007
BJ League、王信凱、Juefan Geiger
最近收到BJ League擴張球隊Okinawa Golden Kings教練Hernando Planells的email,徵詢台灣是否有適合的球員可以參加該隊。他想尋找的對象是高射手,也認為如果隊上能有一個來自台灣的球員應該還不錯。
他預估該隊應該會有4-5名外籍球員,這也是BJ League球隊的常態,而這名台灣球員或許會是第5外籍球員,月薪在30-40萬日幣之間。
查了一下資料,其實Planells的背景還蠻有趣的。他是西班牙和菲律賓的混血,但是住在美國,曾經在UNLV教練團待過,也執教過小聯盟AAPBL和ABA,曾經為知名球探Marty Blake工作過,今年才30出頭。
一時之間,倒也想不出來台灣有什麼樣的球員適合,因為真正夠好的高射手,大概都是國手,月薪也都在這個價碼以上。
但陰錯陽差,聽到一個馬路消息說,王信凱對到日本打球很有興趣,而且已經自己透過管道和Okinawa接頭。他的條件並不是Planells尋找的首選,能不能如願到BJ League去打球,要靠實力還要靠一點幸運。有這種心,已經在台灣球員裡算是不錯了,只怕不能堅持下去,或是運氣不好而已。
我為他祝福。
Juefan Geiger
我們通過幾次email,他對來台灣打球也有高度興趣,但是能不能成行都還要看SBL的新洋將規則如何規定。現行洋將身高限制為200cm,也就是說他只能尋求以本土球員資格加入SBL;而這又要等到他拿得到台灣的身份證才行。
他很有興趣飛來台灣到各隊進行tryout,不過現在我也不跑新聞了,也不知道球隊有沒有興趣。照理說,如果弄得到一個205cm的"本土"球員,應該大家都會前仆後繼才是。
有意者請洽hoopjunkie...哈哈。
他預估該隊應該會有4-5名外籍球員,這也是BJ League球隊的常態,而這名台灣球員或許會是第5外籍球員,月薪在30-40萬日幣之間。
查了一下資料,其實Planells的背景還蠻有趣的。他是西班牙和菲律賓的混血,但是住在美國,曾經在UNLV教練團待過,也執教過小聯盟AAPBL和ABA,曾經為知名球探Marty Blake工作過,今年才30出頭。
Golden Kings name Planells coach另一篇文章:
The Ryukyu Golden Kings, one of the bj-league's two expansion teams for the 2007-08 season, named Hernando Planells Jr. as its first head coach, the Okinawa-based club announced Friday.
The 30-year-old Planells, whose father is Spanish and has lived in Japan, was at the helm of the Wyoming Golden Eagles of the All-American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in 2005 and the Hollywood Fame of the 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last season.
The Los Angeles native's extensive coaching background also includes stints on UNLV's staff and stops at Los Angeles and Monrovia high schools in California and Immaculate Heart High School in Tucson, Ariz. He has also been working for Marty Blake's Court Report staff. Blake is the NBA's director of scouting.
Tatsuro Kimura,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olden Kings,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the club selected Planells, whose mentor is ex-NBA coach Don Casey, from more than 10 candidates because his coaching style suits the team, which wants to pursue a fast, high-scoring and entertaining game. (The Japan Times)
Planells prepared for life in Okinawa with Golden Kings
一時之間,倒也想不出來台灣有什麼樣的球員適合,因為真正夠好的高射手,大概都是國手,月薪也都在這個價碼以上。
但陰錯陽差,聽到一個馬路消息說,王信凱對到日本打球很有興趣,而且已經自己透過管道和Okinawa接頭。他的條件並不是Planells尋找的首選,能不能如願到BJ League去打球,要靠實力還要靠一點幸運。有這種心,已經在台灣球員裡算是不錯了,只怕不能堅持下去,或是運氣不好而已。
我為他祝福。
Juefan Geiger
Career:Juefan Geiger也是莫名其妙冒出來的台德混血,身高有205cm,身材壯碩,目前在德國第三級聯盟打球,也剛從學校畢業。奇怪的是26歲還在念書,主修的還是生化方面的科目,有可能是研究所吧。
2003-2004: SV Tubingen (2.Bundesliga): 22 games: 2.7ppg, 2.2rpg, 12ast
2004-2005: Walter Tigers Tuebingen (1.Bundesliga): 5 games: 1.4ppg, 1.0bpg
2005-2006: Walter Tigers Tuebingen (1.Bundesliga): 7 games: 0.1ppg
2006-2007: Kirchheim Knights (2.Bundesliga), left before the season started and joined TV Konstanz (Regionalliga,1T)
Awards/Achievements:
German 2.Bundesliga (Group South) Champion -04
我們通過幾次email,他對來台灣打球也有高度興趣,但是能不能成行都還要看SBL的新洋將規則如何規定。現行洋將身高限制為200cm,也就是說他只能尋求以本土球員資格加入SBL;而這又要等到他拿得到台灣的身份證才行。
他很有興趣飛來台灣到各隊進行tryout,不過現在我也不跑新聞了,也不知道球隊有沒有興趣。照理說,如果弄得到一個205cm的"本土"球員,應該大家都會前仆後繼才是。
有意者請洽hoopjunkie...哈哈。
Monday, June 18, 2007
寫在籃球季結束之後,夏天之前
我喜歡夏天,正因為如此,每年六月中總有著一份莫名的失落感。正在夏天即將開始的時刻,SBL 落幕了,NBA 總冠軍戰結束了,中華女籃失望的回來了,連楊宗緯都退出星光大道了,這世界還有什麼值得期待呢?
你會說,還有男籃亞錦賽,還有瓊斯盃,還有 NBA 選秀啊。但多年來我已學會,最好不要對中華隊有太多期待。瓊斯盃... 今年陣容似乎比往年還有看頭,但熱鬧和精彩並不能畫上絕對的等號。至於 NBA選秀,好像只是另一個大型的樂透彩。
於是,在夏日艷陽即將高照,思索我們能有什麼期待之前,先回顧這一個已逝的籃球季,是我所能作的第一件事。而我驚訝的發現,我們有著很多驚訝,有好的驚訝,也有壞的。
●SBL
超級籃球聯賽打完第四年,好像真有點超級的味道。季後賽超級熱鬧,藝人、官員、名模、其他運動項目的球員全都大駕光臨籃球場,許多名人的演講中,開始quote台啤的球隊口號「態度」。
最令人驚奇的,並不是裕隆除了代理亞曼尼西裝之外,又開始代理香奈兒,而是裕隆隊不但結束了三連霸,而且非常難看的在第一輪敗給達欣。更離奇的是,陳信安被列入失蹤人口,曾文鼎在季後賽期間突然忘記怎麼打籃球。
詭異的事還多得很,上季打進四強的台銀,本季成為各隊的勝場提款機,戰績倒數第一。不但銀行被搶了,還有兩名行員楊敬敏、岳瀛立遭搶匪擄走。
一整個冠軍戰系列被罵到臭頭的陳世念,則在北風北槓上自摸,靠著一記幸運的擦板球成為命定的冠軍功臣。
至於明年的SBL球季還有幾隊,球隊叫什麼名字,你問我我問誰?
●NBA
正當我好不容易才想起來,舊金山的 NBA 球隊名字叫勇士,勇士竟然就在第一輪季後賽以第 8 種子身份爆冷淘汰頭號種子達拉斯小牛。搞得例行賽 MVP 諾維斯基出席頒獎典禮,好像王又曾出席力霸案開庭一樣羞恥。
曾被視為費城不動戰神的艾佛森,本季竟被交易,成為洛磯山上的山神。曾被視為裁判界泰斗之一的克勞福,因為鄧肯的兩聲冷笑,竟然把鄧大哥驅逐出場,搞得自己也被禁賽。
湖人金童布萊恩原本想效法 NBA 史上的先賢先烈,向湖人嗆聲「賣我」,一看苗頭不對,馬上收回。專欄作家原本摩拳擦掌,想好好評論「詹姆斯與喬丹之異同」,沒想到文章還沒寫完,總冠軍賽已經打完。
法國跑車帕克 (Tony Parker),在對太陽系列中通過碰撞性測驗,撞斷奈許 (Steve Nash) 鼻樑,又在總冠軍戰系列中發揮強大加速度和操控性,成為 NBA 總冠軍戰史上第一名歐洲籍 MVP。NBA 的例行賽和總冠軍戰 MVP 都被歐洲球員拿走,也算一絕。
●女籃亞錦賽
一度認為,女籃才是台灣籃壇真正的驕傲。一度恍然大悟,其實籃協說的「 2008 前進北京奧運」,說的是女籃而不是男籃,之前的一切都是大家誤會一場。
沒想到,可愛又可敬的中華女籃在仁川亞錦賽竟然如此乾脆,一律在第三節被對手打出十幾比零的攻勢,以同樣的模式輸球,最後捧回第四名。
如果台啤贏球的關鍵是態度,中華女籃兵敗仁川的關鍵,或許也是態度。洪玲瑤教練治軍之下的中華女籃會出現這種問題,對我來說,就像見到達欣隊全場三分球出手次數為零、台北市在上班時間完全不塞車一樣的匪夷所思。
寫到這邊,我在夏天到來之前茅塞頓開。失落感正來自於這些好的、壞的、很酷的、很瞎的驚奇都已結束,期待,也在於往後更多的好壞酷瞎。
你會說,還有男籃亞錦賽,還有瓊斯盃,還有 NBA 選秀啊。但多年來我已學會,最好不要對中華隊有太多期待。瓊斯盃... 今年陣容似乎比往年還有看頭,但熱鬧和精彩並不能畫上絕對的等號。至於 NBA選秀,好像只是另一個大型的樂透彩。
於是,在夏日艷陽即將高照,思索我們能有什麼期待之前,先回顧這一個已逝的籃球季,是我所能作的第一件事。而我驚訝的發現,我們有著很多驚訝,有好的驚訝,也有壞的。
●SBL
超級籃球聯賽打完第四年,好像真有點超級的味道。季後賽超級熱鬧,藝人、官員、名模、其他運動項目的球員全都大駕光臨籃球場,許多名人的演講中,開始quote台啤的球隊口號「態度」。
最令人驚奇的,並不是裕隆除了代理亞曼尼西裝之外,又開始代理香奈兒,而是裕隆隊不但結束了三連霸,而且非常難看的在第一輪敗給達欣。更離奇的是,陳信安被列入失蹤人口,曾文鼎在季後賽期間突然忘記怎麼打籃球。
詭異的事還多得很,上季打進四強的台銀,本季成為各隊的勝場提款機,戰績倒數第一。不但銀行被搶了,還有兩名行員楊敬敏、岳瀛立遭搶匪擄走。
一整個冠軍戰系列被罵到臭頭的陳世念,則在北風北槓上自摸,靠著一記幸運的擦板球成為命定的冠軍功臣。
至於明年的SBL球季還有幾隊,球隊叫什麼名字,你問我我問誰?
●NBA
正當我好不容易才想起來,舊金山的 NBA 球隊名字叫勇士,勇士竟然就在第一輪季後賽以第 8 種子身份爆冷淘汰頭號種子達拉斯小牛。搞得例行賽 MVP 諾維斯基出席頒獎典禮,好像王又曾出席力霸案開庭一樣羞恥。
曾被視為費城不動戰神的艾佛森,本季竟被交易,成為洛磯山上的山神。曾被視為裁判界泰斗之一的克勞福,因為鄧肯的兩聲冷笑,竟然把鄧大哥驅逐出場,搞得自己也被禁賽。
湖人金童布萊恩原本想效法 NBA 史上的先賢先烈,向湖人嗆聲「賣我」,一看苗頭不對,馬上收回。專欄作家原本摩拳擦掌,想好好評論「詹姆斯與喬丹之異同」,沒想到文章還沒寫完,總冠軍賽已經打完。
法國跑車帕克 (Tony Parker),在對太陽系列中通過碰撞性測驗,撞斷奈許 (Steve Nash) 鼻樑,又在總冠軍戰系列中發揮強大加速度和操控性,成為 NBA 總冠軍戰史上第一名歐洲籍 MVP。NBA 的例行賽和總冠軍戰 MVP 都被歐洲球員拿走,也算一絕。
●女籃亞錦賽
一度認為,女籃才是台灣籃壇真正的驕傲。一度恍然大悟,其實籃協說的「 2008 前進北京奧運」,說的是女籃而不是男籃,之前的一切都是大家誤會一場。
沒想到,可愛又可敬的中華女籃在仁川亞錦賽竟然如此乾脆,一律在第三節被對手打出十幾比零的攻勢,以同樣的模式輸球,最後捧回第四名。
如果台啤贏球的關鍵是態度,中華女籃兵敗仁川的關鍵,或許也是態度。洪玲瑤教練治軍之下的中華女籃會出現這種問題,對我來說,就像見到達欣隊全場三分球出手次數為零、台北市在上班時間完全不塞車一樣的匪夷所思。
寫到這邊,我在夏天到來之前茅塞頓開。失落感正來自於這些好的、壞的、很酷的、很瞎的驚奇都已結束,期待,也在於往後更多的好壞酷瞎。
Thursday, June 14, 2007
Joakim Noah and Ricky Rubio
Joakim Noah
"I hated Michael Jordan." 佛羅里達大學的Joakim Noah日前在芝加哥測試時發此豪語,一時語驚四座。因為大家都知道,在球場上惹毛MJ的人,通常都沒什麼好下場;而在球場外惹毛籃球之神,大概更沒有好處。
雖然說Noah自小在紐約成長,身為尼克迷痛恨喬丹自有其道理,不過,敢大聲的說出來還是要蠻有LP的。今年選秀順位,山貓排第8,公牛第9,剛好Noah的順位就落在這附近。有人說Noah此言一出,大概兩隊都別想去了。
這當然是玩笑話。不過話說回來,在大部份的mock draft中,居然把他同學Al Horford和Corey Brewer都排在他前面,令我百思不解,因為像Horford或Brewer這種類型的球員,怎麼抓都有,每年大概也都有,但是像Noah這種智慧型長人,可不是每年都有。
我預估,他至少會是Marcus Camby這種樣子的好用型球員。
Ricky Rubio
用"The next Pete Maravich"來形容一個西班牙球員,好像有點扯。不過看Ricky Rubio的樣子,還真有點像。
Rubio出生於1990年10月21日,今年才17足歲不到,已經在歐洲籃壇留下不少豐功偉業供人探聽。他在歐洲Under-16錦標賽冠軍戰出戰俄羅斯二度延長獲勝一役,包辦51分、24籃板、12助攻加7抄截,多麼可怕的紀錄。
看起來,他的協調性很好,運球的樣子還真蠻像Maravich,有沒有手槍那麼鬼才就不知道了
"I hated Michael Jordan." 佛羅里達大學的Joakim Noah日前在芝加哥測試時發此豪語,一時語驚四座。因為大家都知道,在球場上惹毛MJ的人,通常都沒什麼好下場;而在球場外惹毛籃球之神,大概更沒有好處。
雖然說Noah自小在紐約成長,身為尼克迷痛恨喬丹自有其道理,不過,敢大聲的說出來還是要蠻有LP的。今年選秀順位,山貓排第8,公牛第9,剛好Noah的順位就落在這附近。有人說Noah此言一出,大概兩隊都別想去了。
這當然是玩笑話。不過話說回來,在大部份的mock draft中,居然把他同學Al Horford和Corey Brewer都排在他前面,令我百思不解,因為像Horford或Brewer這種類型的球員,怎麼抓都有,每年大概也都有,但是像Noah這種智慧型長人,可不是每年都有。
我預估,他至少會是Marcus Camby這種樣子的好用型球員。
Ricky Rubio
用"The next Pete Maravich"來形容一個西班牙球員,好像有點扯。不過看Ricky Rubio的樣子,還真有點像。
Rubio出生於1990年10月21日,今年才17足歲不到,已經在歐洲籃壇留下不少豐功偉業供人探聽。他在歐洲Under-16錦標賽冠軍戰出戰俄羅斯二度延長獲勝一役,包辦51分、24籃板、12助攻加7抄截,多麼可怕的紀錄。
看起來,他的協調性很好,運球的樣子還真蠻像Maravich,有沒有手槍那麼鬼才就不知道了
In August of 2006 Rubio led the Spanish national team to the FIBA Europe U16 Championship. During the tournament (excluding the final game), Rubio achieved two triple-doubles and one quadruple-double. In the 110-106 double overtime finale victory over Russia, Rubio scored 51 points (including a three-point buzzer-beater shoot from mid court to force the first overtime), grabbed 24 rebounds, made 12 assists and stole the ball seven times — a performance unprecedented in tournament history. Rubio also was named Most Valuable Player of the tournament after leading it in points, rebounds, assists and steals.
Monday, June 11, 2007
看防守的享受與折磨
有一個朋友,在今年季後賽仔細觀察馬刺隊前鋒包溫 (Bruce Bowen) 防守之後說:「包溫真的蠻髒的,而且沒想到,他還會我那失傳已久的『踢腳板』那一招。」
接下來他解釋,國中教練如何傳授他各種小動作,然後他終於在大學系際盃時派上用場,在一次快攻回防時從後方踢了持球者的腳板。電光火石之間,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快攻者「莫名其妙」滑倒,球出界,連裁判和快攻者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攻守交換、比賽繼續。
拜現代科技之賜,無論好的壞的,一律千古永流傳,「包溫骯髒防守研究」也在影音分享網站 YouTube 上成為顯學。網友不厭其煩剪輯包溫的爭議動作,不僅有慢動作重播、定格剖析,還以紅圈標出、放大再放大,下方的留言討論動輒上百。
這就是在 NBA 季後賽欣賞一對一防守的享受與折磨,你可以非常仔細的觀察,防守球員如何試圖去封鎖對方的頭號得分高手,有時也得忍受近距離觀察某些「骯髒的傢伙」如何設計陷害、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付你鍾愛的球星。
包溫究竟髒不髒呢?以一個選秀會上未入選的球員,能夠連續七年入選最佳防守球隊,恐怕不是靠一個髒字能夠解釋的。他的防守腳步、預測和判斷,都有可觀之處。然而,多年下來在防守卡特 (Vince Carter)、艾倫(Ray Allen)、史陶德邁爾 (Amare Stoudemire)、奈許 (Steve Nash) 時都引起爭議、被群起攻之,想要義正辭嚴的說他不髒,大概也很難站得住腳。
NBA 和國際籃球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它大量的使用一對一防守,而非區域防守。這個策略的中心思想在於塑造明星、對決,也相對凸顯出個人防守能力的重要性。一個動不動大叫「 help 」,要隊友補防的球員,除非擁有每場得三十分的功力或是任何特異功能,否則在NBA中別想生存。
正因為如此,一對一的防守戰多年來始終是 NBA 季後賽,特別是總冠軍戰中不可錯過的好戲。和艾佛森 (Allen Iverson) vs. 卡特、威金斯(Dominique Wilkins)vs. 大鳥柏德 (Larry Bird) 的飆分大戰相較,這種一攻一守的對決也極富可看性。
你只要想想,當年杜馬斯 (Joe Dumars) 是如何扮演活塞隊「喬丹法則」(The Jordan Rule) 的第一線;湖人的排骨前鋒古柏 (Michael Cooper)如何犧牲自己的得分和身體,銜命防守大鳥;公牛的天下第二人皮朋(Scottie Pippen),又是如何接下防守魔術強森的重任。全隊的成敗,幾乎有一半以上的責任落在他們身上。
在諾曼第登陸中,不是只有準備第一波搶攤的聯軍責任重大,在奧馬哈灘頭接戰的德軍防線,同樣承受偌大的壓力。
我經常想起,杜馬斯形容他必須 48 分鐘、無論攻守,都全神貫注在一個人 (喬丹 )身上的模樣。你注意他的腳步、接球位置、身體平衡和重心、甚至眼神和呼吸,才能預測他的下一個動向;你試圖在零點一秒之中回憶以往看過的所有錄影帶和球探報告,判斷接下來他會切入或投籃、如何出手。
我也經常想起,當年鍾愛的魔術強森,是如何從後場接球開始,就遭到皮朋亦步亦趨、如影隨形的侍候;我有多少次在電視機前以湖人迷的身份大叫「他犯規!他犯規!裁判瞎了眼啊!」一直要到好幾年之後,我才能很坦然、就事論事的承認:皮朋對魔術的防守實在好得不得了。
所以,今日我們在這裡,用不同的身份、心態,同時經歷 2007 年 NBA總冠軍戰「包溫 vs. 詹姆斯 (LeBron James) 」的享受與折磨,也許有一半的人會看得很爽,有另一半會極度不爽。
也許要到多年之後,我們才能共同的承認,其實最能代表這個系列戰的符碼,並不是鄧肯對詹姆斯,甚至也不是馬刺對騎士,而是詹姆斯對包溫─是的,那個「骯髒的傢伙」。
接下來他解釋,國中教練如何傳授他各種小動作,然後他終於在大學系際盃時派上用場,在一次快攻回防時從後方踢了持球者的腳板。電光火石之間,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快攻者「莫名其妙」滑倒,球出界,連裁判和快攻者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攻守交換、比賽繼續。
拜現代科技之賜,無論好的壞的,一律千古永流傳,「包溫骯髒防守研究」也在影音分享網站 YouTube 上成為顯學。網友不厭其煩剪輯包溫的爭議動作,不僅有慢動作重播、定格剖析,還以紅圈標出、放大再放大,下方的留言討論動輒上百。
這就是在 NBA 季後賽欣賞一對一防守的享受與折磨,你可以非常仔細的觀察,防守球員如何試圖去封鎖對方的頭號得分高手,有時也得忍受近距離觀察某些「骯髒的傢伙」如何設計陷害、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付你鍾愛的球星。
包溫究竟髒不髒呢?以一個選秀會上未入選的球員,能夠連續七年入選最佳防守球隊,恐怕不是靠一個髒字能夠解釋的。他的防守腳步、預測和判斷,都有可觀之處。然而,多年下來在防守卡特 (Vince Carter)、艾倫(Ray Allen)、史陶德邁爾 (Amare Stoudemire)、奈許 (Steve Nash) 時都引起爭議、被群起攻之,想要義正辭嚴的說他不髒,大概也很難站得住腳。
NBA 和國際籃球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它大量的使用一對一防守,而非區域防守。這個策略的中心思想在於塑造明星、對決,也相對凸顯出個人防守能力的重要性。一個動不動大叫「 help 」,要隊友補防的球員,除非擁有每場得三十分的功力或是任何特異功能,否則在NBA中別想生存。
正因為如此,一對一的防守戰多年來始終是 NBA 季後賽,特別是總冠軍戰中不可錯過的好戲。和艾佛森 (Allen Iverson) vs. 卡特、威金斯(Dominique Wilkins)vs. 大鳥柏德 (Larry Bird) 的飆分大戰相較,這種一攻一守的對決也極富可看性。
你只要想想,當年杜馬斯 (Joe Dumars) 是如何扮演活塞隊「喬丹法則」(The Jordan Rule) 的第一線;湖人的排骨前鋒古柏 (Michael Cooper)如何犧牲自己的得分和身體,銜命防守大鳥;公牛的天下第二人皮朋(Scottie Pippen),又是如何接下防守魔術強森的重任。全隊的成敗,幾乎有一半以上的責任落在他們身上。
在諾曼第登陸中,不是只有準備第一波搶攤的聯軍責任重大,在奧馬哈灘頭接戰的德軍防線,同樣承受偌大的壓力。
我經常想起,杜馬斯形容他必須 48 分鐘、無論攻守,都全神貫注在一個人 (喬丹 )身上的模樣。你注意他的腳步、接球位置、身體平衡和重心、甚至眼神和呼吸,才能預測他的下一個動向;你試圖在零點一秒之中回憶以往看過的所有錄影帶和球探報告,判斷接下來他會切入或投籃、如何出手。
我也經常想起,當年鍾愛的魔術強森,是如何從後場接球開始,就遭到皮朋亦步亦趨、如影隨形的侍候;我有多少次在電視機前以湖人迷的身份大叫「他犯規!他犯規!裁判瞎了眼啊!」一直要到好幾年之後,我才能很坦然、就事論事的承認:皮朋對魔術的防守實在好得不得了。
所以,今日我們在這裡,用不同的身份、心態,同時經歷 2007 年 NBA總冠軍戰「包溫 vs. 詹姆斯 (LeBron James) 」的享受與折磨,也許有一半的人會看得很爽,有另一半會極度不爽。
也許要到多年之後,我們才能共同的承認,其實最能代表這個系列戰的符碼,並不是鄧肯對詹姆斯,甚至也不是馬刺對騎士,而是詹姆斯對包溫─是的,那個「骯髒的傢伙」。
Saturday, June 09, 2007
30歲的GM: Sam Presti
現年僅30歲的Sam Presti,被超音速聘為新任總經理(GM),成為目前NBA最年輕的GM。想想看,30歲而已,掌握一支球隊的未來!他和basketball management扯上關係,可以說是非常離奇:
SEATTLE (AP) -- Sam Presti owes becoming the youngest general manager in the NBA to a homesick teammate at Emerson College.
Eight years ago, Presti, captain of the basketball team at Boston's renowned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the arts, talked the discouraged player out of quitting and going home to Colorado.
The teammate's father, the superintendent of schools in Aspen, was so appreciative that he invited Presti to coach at a summer basketball camp that happened to be run by R.C. Buford,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San Antonio Spurs.
"Fortunately, I somehow endeared myself to them," Presti, now 30, said Thursday of Buford and the Spurs, who entered Thursday four wins from a fourth NBA title since 1999.
很特別的是,Presti屬於非科班出身,在馬刺從實習生作起,在7年內成為助理GM。這固然代表他很幸運,更代表他很努力、很聰明。
By the next summer, Buford had hired Presti as a $250-per-month intern. Seven years later, after establishing himself as a scouting guru and salary cap wizard, San Antonio's former assistant GM is in Seattle.
"Once he was in San Antonio for a month, I think we realized that it was going to be important that we not let him leave," a "crushed" Buford said Thursday from the NBA finals. "Now who knew that seven years later he'd still be with us and continue to grow and turn into one of the outstanding front office talents that I've ever seen, especially when you consider the age."
Presti is currently the league's youngest GM -- but not the youngest in NBA history. A 28-year-old Jerry Colangelo became GM of the expansion Phoenix Suns in 1968.
我也突然想起,多年之前Presti曾經寫過email給我,問及亞洲球員「有沒有什麼prospect」。坦白說,我也忘了我怎麼回答的,反正不是陳信安就是田壘,但他說最好能夠有錄影帶,後來我一忙就沒再聯絡了。
後來陸續從報導中讀到,Presti在馬刺內部和NBA的評價都很高,印象中似乎是New York Times曾經有過一篇介紹他的文章。但怎麼也沒想到,他在30歲就當上了GM。這在GM界,堪稱是「GM中的LeBron James」吧!給予他萬分祝福...
Tuesday, June 05, 2007
Change of heart
最近有關教練的消息還真不少,其中尤以Florida大學教練Billy Donovan原已和NBA Orlando Magic簽約,後來又反悔的新聞鬧得最大。所以,上面這張照片如今來看成了很大的諷刺。
42歲的Donovan,已經拿到兩座NCAA冠軍,英雄出少年,有優良的「血統」(Rick Pitino的徒弟),有成績,有紐約人那種宇宙超級大自信會引起NBA球隊興趣,也是蠻正常的事。更何況,NBA教練的薪水等級和大學教練,差了一個等級。儘管NCAA教練跳級NBA失敗的例子無以數計,但為了更高的薪水跳槽,沒有人敢說這是不正確的選擇。
所以,當此新聞一出,其實我並沒有太大的意見。Donovan目前年薪170萬美元左右,如果和UF續約,估計會調漲到300萬美元上下,但他和Magic簽下的約是5年2750萬美元,也就是每年550萬美元,足足飆了三倍有餘。換成是我們每一個人,大概用爬的也要爬到Orlando去。
從以前的Jerry Tarkanian、P.J. Carlisemo、Rick Pitino、John Calipari、Tim Floyd,到最近的Mark Montgomery,大學教練轉戰NBA幾乎是全軍覆沒。除了錢以及挑戰更高層級籃球的企圖心這兩個因素以外,一定還有什麼原因,讓他們下了這個決定。
對這些年輕教練而言(Tarkanian除外,因為他跳NBA時年紀已經不小了),我認為,即使他們在NBA失敗也不那麼重要,因為這一行講究的向來是who you know,而不是what you know。基本上,NBA球隊會看中的對象,本職學能都不會差。而他們如果盡早進入這一行,就可以盡早建立人脈。縱使戰績不佳被A隊幹掉了,還是可以到B隊去當個助理教練,等待機會,或許他日C隊就來敲門。
注意一下NBA各隊尋找教練的歷史,你會發現其實候選名單總是那麼幾個,而最重要的是NBA資歷。換句話說,你在這一行混了多久,經驗夠不夠,是很重要的。想要將自己擠上候選名單,提早累積資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再假設,最後在NBA混不下去,苦無機會,那麼大學之門永遠為你敞開;Floyd、Calipari、Pitino、Jim Woolridge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大學球員也很樂意為擁有NBA資歷的教練打球,因為他們知道職業籃球的運作和需求是怎麼回事。
不過,Donovan終究是回了UF。這是他的決定,或許他會後悔,而且因此而付出慘痛代價,永遠不會有NBA球隊再上門,但或許他不會後悔,而是再多拿了幾次冠軍,成為第二個Coach K、Dean Smith甚至John Wooden。
接下來是對NBA幾個新上任教頭的簡短看法:
火箭找了Rick Adelman,擺明是要他重塑幾年前國王隊全盛時期的球風。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麼火箭的人事必須大動手腳才行,因為他們目前的陣容完全不是為這種風格打造的。更嚴重的問題是姚明和T-Mac配不配的issue;我個人從一開始就認為兩個人配不起來。同時,姚明的球路並不適合這種風格,就如同擁有Shaquille O'Neal的球隊,絕不會也不應該打run and gun一樣。
無論如何,還是不看好火箭。
Jim O'Brien想必會是Larry Bird喜歡的類型,事實上他和Rick Carlisle的風格應該極為類似,強調防守、拼勁。Carlisle丟官的問題除了戰績,恐怕還是在作人方面得罪太多人。O'Brien的老丈人Jack Ramsey以前也帶過Pacers,如今輪到他玩,就看他能不能玩得起來,但Jermaine O'Neal的動向會是關鍵之一。
籃球之神就是籃球之神,而Sam Vincent只是喬丹欽點的另一個人選。喬丹自從開始玩紙上籃球之後,他的人事決定就經常被批評,而事實也印證他的眼光似乎不如自己打球那般犀利。Vincent倒是蠻符合山貓的創隊風格,老闆都是黑人(Michael Jordan & Bob Johnson),教練當然也是黑人優先。
Vincent獲得青睞,和他曾是喬丹隊友不脫關係,這幾年在NBADL打滾,大概也混出了一定的能力和資歷,不過他鐵定要接受痛苦的震撼教育,這是沒有疑問的。
Memphis選了太陽的助理教練Marc Iavaroni。他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評為最有能力接任總教練的助理教練之一,這兩年又有太陽旋風的加持,行情自然更是大漲。
Iavaroni教練風格如何有待驗證,但沒想到我還有幸看過他在NBA打球。當年他是費城76人的超級打手,就是那種專門負責上場犯規,或是打扁對方第一得分手那種角色,和湖人的Kurt Rambis很像。但話說回來,如果打球打得爆爛的Phil Jackson能夠成為一代宗師,我們也沒有理由不相信Iavaroni有出頭天的可能。
===
Flip-flop
Flip-flop這個名詞在2004年民主黨John Kerry和布希競選美國總統時,被炒得不可開交。以下是近年來和Billy Donovan事件雷同的案例,當事人都是在答應某校加盟之後,在轉眼間又後悔抽腿:
Dana Altman原本答應要前往Arkansas,結果馬上反悔,返回Creighton。
原任Utah大學教練的Rick Majerus,原已和南加大簽約,但隨即以身體健康不佳的理由反悔。他在離開Utah之後轉任ESPN的大學籃球球評,本季已經重出江湖,轉赴Saint Louis任教。Majerus的執教功力有目共睹,大家都很期待。
Gregg Marshall原已離開Winthrop,轉到College of Charleston,也在短短幾天內反悔,今年Marshall終於真的走了,轉到Wichita State。
這個知名的白髮教練,禁不住母校南卡大的召喚,本已決定轉校,結果三天內就改變心意,最後他在Georgia Tech待到退休。
(PS: 這是Junkyard Diary blog的第600篇blog entry,算是個里程碑吧...)
Sunday, June 03, 2007
另一個開始
SBL 冠軍賽第六戰,當綠色彩帶從天而降的一剎那,其實我還蠻希望一個人能在觀眾席上看到這一切。他的名字叫林德福,上上任的體委會主委,四年前被很多人笑為白癡的那個人。
我很希望看到他,而不只是席上的現任官員、演藝紅星或其他的運動球星。因為,我還清楚記得多年前採訪甲組聯賽、總統盃籃賽時那種冷清的場面。你可以聽到身旁記者打稿的鍵盤聲、球員的幹譙聲,還有觀眾的打呼聲。
也還記得,四、五名球迷在寒冷冬夜提著禮物,鑽進球員休息室的畫面;和今日盛況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陳世念的擦板球,林志傑強大的求勝心和耀眼的球技,為台啤送上第一座金盃,使 SBL 產生第一個「非裕隆」的冠軍,讓成千上萬的球迷擁有一個球季滿滿的感動。
這一記足以在 SBL 歷史上留下一筆的進球,也不禁讓人想起最近流行的「如果」 (What if) 理論。正如同「如果太陽隊史陶德邁爾未被禁賽、奈許鼻子未被撞傷退場」一樣,我也想著「如果蘇翊傑能在場上,如果田壘右手拇指未曾受傷,如果陳世念的擦板球沒進... 」。如果馬刺今年奪冠,卻因和太陽對戰系列的爭議而被打上星號,我不知道,如果達欣奪冠,會不會因為是「理事長的球隊」,也被打上星號。
無論如何,雖說剎那成永恆,球賽的激情和冠軍的喜悅終究短暫,這是運動競賽中一個很不令人喜歡、卻不得不接受的本質。無論是球員、球隊或球迷,你付出了難以數計的時間、關注和努力,只為了勝利的那一刻。也許是五秒鐘,也許是五小時或五天。然後,你還要繼續往前走。
勝利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另一個開始。
我很佩服,轉播單位能夠將 SBL 冠軍賽營造得有如 NBA 總冠軍戰一般,具備宛如史詩般的磅礡氣勢。也很佩服台啤的行銷手法,能將簡單的「態度」兩字,化身為球隊口號以及週邊商品。
籃球賽講究的勝負一字訣,就在「 momentum 」 (氣勢 ),但 SBL 需要的終究不僅於一時之間的氣勢,經營者尤其不能和球員、球迷一樣,「爽」就好、薪水入帳了就好、季後賽場場爆滿就好。
經營者見到中南部球賽售票的混亂情況沒有?注意到網路售票的荒謬沒有?考慮到場館的問題沒有?是不是曾經自己坐在一般觀眾區、使用過廁所、排隊進場,體會一下一般球迷的甘苦?
醞釀中的選秀制度,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薪資結構?各隊是否有遵守規定的打算?所謂「自由球員」這個名詞在報上喊得震天價響,但自由球員的定義為何?下一季的 SBL 會剩幾支球隊?如果還有球隊罷賽、球員打架,該如何處理?規定在那裡?還有...總冠軍戰都打完了,例行賽的 MVP 在那裡?
很多事情不是行銷和包裝就能解決的,缺乏設計感、實用性和擴充性的商品,商品週期就是那麼長而已,也只能騙消費者一時而已。SBL 的球賽內容、球隊和聯盟營運,是否徒具「金玉其外」的表面,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議題。
2006-07 的 SBL 球季結束了,就像兩小時的電影結束了,觀眾散場了,即使精彩的電影劇情還停留在腦海中徘徊不去,我們也終究要再度回到現實的人生,在下一次踏進電影院之前,老老實實的去面對每一個未知。
中華籃協、SBL 委員會和各球團,亦復如此。熱鬧之後,總有失落,至於是不是每年都能這麼熱鬧,那就很難說。在陳世念的高擦板入網時,另一個開始,已經悄悄的開始了。
我很希望看到他,而不只是席上的現任官員、演藝紅星或其他的運動球星。因為,我還清楚記得多年前採訪甲組聯賽、總統盃籃賽時那種冷清的場面。你可以聽到身旁記者打稿的鍵盤聲、球員的幹譙聲,還有觀眾的打呼聲。
也還記得,四、五名球迷在寒冷冬夜提著禮物,鑽進球員休息室的畫面;和今日盛況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陳世念的擦板球,林志傑強大的求勝心和耀眼的球技,為台啤送上第一座金盃,使 SBL 產生第一個「非裕隆」的冠軍,讓成千上萬的球迷擁有一個球季滿滿的感動。
這一記足以在 SBL 歷史上留下一筆的進球,也不禁讓人想起最近流行的「如果」 (What if) 理論。正如同「如果太陽隊史陶德邁爾未被禁賽、奈許鼻子未被撞傷退場」一樣,我也想著「如果蘇翊傑能在場上,如果田壘右手拇指未曾受傷,如果陳世念的擦板球沒進... 」。如果馬刺今年奪冠,卻因和太陽對戰系列的爭議而被打上星號,我不知道,如果達欣奪冠,會不會因為是「理事長的球隊」,也被打上星號。
無論如何,雖說剎那成永恆,球賽的激情和冠軍的喜悅終究短暫,這是運動競賽中一個很不令人喜歡、卻不得不接受的本質。無論是球員、球隊或球迷,你付出了難以數計的時間、關注和努力,只為了勝利的那一刻。也許是五秒鐘,也許是五小時或五天。然後,你還要繼續往前走。
勝利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另一個開始。
我很佩服,轉播單位能夠將 SBL 冠軍賽營造得有如 NBA 總冠軍戰一般,具備宛如史詩般的磅礡氣勢。也很佩服台啤的行銷手法,能將簡單的「態度」兩字,化身為球隊口號以及週邊商品。
籃球賽講究的勝負一字訣,就在「 momentum 」 (氣勢 ),但 SBL 需要的終究不僅於一時之間的氣勢,經營者尤其不能和球員、球迷一樣,「爽」就好、薪水入帳了就好、季後賽場場爆滿就好。
經營者見到中南部球賽售票的混亂情況沒有?注意到網路售票的荒謬沒有?考慮到場館的問題沒有?是不是曾經自己坐在一般觀眾區、使用過廁所、排隊進場,體會一下一般球迷的甘苦?
醞釀中的選秀制度,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薪資結構?各隊是否有遵守規定的打算?所謂「自由球員」這個名詞在報上喊得震天價響,但自由球員的定義為何?下一季的 SBL 會剩幾支球隊?如果還有球隊罷賽、球員打架,該如何處理?規定在那裡?還有...總冠軍戰都打完了,例行賽的 MVP 在那裡?
很多事情不是行銷和包裝就能解決的,缺乏設計感、實用性和擴充性的商品,商品週期就是那麼長而已,也只能騙消費者一時而已。SBL 的球賽內容、球隊和聯盟營運,是否徒具「金玉其外」的表面,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議題。
2006-07 的 SBL 球季結束了,就像兩小時的電影結束了,觀眾散場了,即使精彩的電影劇情還停留在腦海中徘徊不去,我們也終究要再度回到現實的人生,在下一次踏進電影院之前,老老實實的去面對每一個未知。
中華籃協、SBL 委員會和各球團,亦復如此。熱鬧之後,總有失落,至於是不是每年都能這麼熱鬧,那就很難說。在陳世念的高擦板入網時,另一個開始,已經悄悄的開始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