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9, 2001

NCAA大戰國(1):Duke vs. UK

(hoopjunkie註:NCAA球季即將進入高潮,我將試著以這個不定期的系列與各位交換NCAA大學籃球的心得與觀感。)

真正的NCAA球季,要到各聯盟的例行賽開打,才算正式開始。不過,錯過了12月18日「Jimmy V Classic」Duke對Kentucky一役的球迷,確實錯過了百年難得一見的精彩好戲。這場球再度確立Jason Williams的地位,而Duke與UK之間的對抗,也勾起了我的美好回憶。

簡單為大家重述一下這場球的過程。UK在大一新鮮人Rashad Carruth14分的帶領下,中場以43-40領先,下半場開場再連得9分,一度取得52-40優勢。Duke對Carruth的進攻和Jules Camara的內線防守似乎一籌莫展。此時,K教練大膽的將五名先發全調下場,這批板凳球員表現得有板有眼,雖然只將差距追回9分之差,比賽氣勢卻完全改變。

此後成為Williams的天下。他在Duke一波20-8的攻勢中獨得17分,Duke於最後4分鐘反超前。終場前8秒,Williams兩罰中一,比賽以78-78進入延長。延長賽中Williams依然凌厲,一記球進加罰,外加一次妙傳籃底的Carlos Boozer得分,底定戰局,最後Duke以95-92獲勝。

總計Jason Williams全場投21中12攻下生涯新高38分,其中三分球投10中7,總得分中有27分集中在下半場。毫無疑問,重返New Jersey老家的Williams,是此役最有價值球員,全美年度最佳球員和選秀榜首的評價,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平常拿來播放古老經典賽事的「ESPN Classic」節目,當下決定在幾天後重播這場比賽。此役的經典,可見一斑。

十年前的巧合
看完這場球,我想起1992年Duke在NCAA64強八強對決中出戰UK一役。很巧的,該役也在New Jersey的Meadowland球場舉行,同樣也打到延長賽,同樣由Duke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獲勝。相隔十年,能夠親眼得見兩場經典戰役,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當時的衛冕軍Duke陣中擁有Christian Laettner、Grant Hill、Bobby Hurley等名將,UK則由當紅教練Rick Pitino領軍,頭牌主將是Jamal Mashburn。延長賽最後2.1秒UK以一分領先,Duke在暫停之後擁有後場發球權。Rick Pitino事後說道:「我不是不認為Duke不會贏,但我認為他們無法在2.1秒內擊敗我們。」

問題是,奇蹟發生了。在後場發球的Grant Hill,依照教練計劃將球以一道如彩虹般的弧線往前場拋出。位在罰球線的Laettner靠著身高優勢順利接到球,在身後兩名防守球員的緊逼下,先向左作了一個假動作,然後往右翻身跳投,空心入網得分!Duke在槍響同時逆轉UK,邁進最後四強。在這場比賽中,Laettner投10中10、罰9中9,獨得31分。已經犯滿的Mashburn,最後只能在場邊望著Duke瘋狂也似的慶祝,悵然而返。

這場球融合了美國大學籃球中的所有因子:懸疑、刺激、逆轉、關鍵比賽中的戲劇化結局、名校、名教練、球星,被公認為「NCAA史上最偉大的一戰」,貨真價實。同時,也讓年少的我更為NCAA著迷。前後十年,兩校人事全非,唯一不變的是Duke的K教練。他能帶領兩批不同的球員演出不可思議的逆轉秀,帶兵、執教功力更是不容置疑的。

V教練的名言
十年後出現主角、場景、結局幾乎一模一樣的球賽,確實令人難以置信。不過NCAA就是如此,當傳統名校遭遇,通常都會是精彩絕倫、內容豐富的好戲,而不是機關槍打鳥,比數差距動輒二、三十分的爛仗。

「Jimmy V Classic」為紀念因癌症過世的前北卡州大教練Jimmy Valvano而舉辦,用意在籌募癌症研究基金。這場球的結果,和V教練的名言「Don't give up. Don't ever give up.」不謀而合,面對UK這種強校落後12分,Duke有一百個放棄比賽的理由,但他們並沒有。

附帶一提的是,率北卡州大奪得1983年NCAA冠軍的Jimmy Valvano,也是我個人極為景仰的一個教頭,或許找時間再詳細介紹他的生平故事。看了他和北卡州大的故事之後,應該會對籃球、NCAA以及傳奇、天意有更深刻的體會。

Monday, December 17, 2001

猶太教喬丹Tamir Goodman

前幾天看新聞時,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眼簾:Tamir Goodman。Tamir Goodman?他不是當年被運動畫刊稱為「猶太教喬丹」 (Jewish Jordan)的傢伙嗎?這個小伙子又惹麻煩了?

其實不應該說是「麻煩」,但Goodman確實在兩年來兩度成為全美的話題人物。他的故事,值得一述。

■風波Part II
12月11日,Towson大學對Maryland-Eastern Shore大學的比賽中,Goodman並沒有隨隊出賽,Towson也以78-93落敗。Goodman實在沒有心情出賽,因為就在這一天,他要求檢察官不要以攻擊罪名起訴校隊教練Michael Hunt。

起訴校隊教練?為什麼?因為前一場球Hunt不太滿意Goodman的態度,在一次暫停時要求Goodman退出球員圍成的小圈圈 (huddle),Goodman照辦,臉上卻帶著詭異的微笑,搞得Hunt十分光火,一怒之下往旁邊的椅子就是一腳。說巧不巧,這張椅子卻撞到Goodman的腿。

事後,Goodman將此事報告校警,不說還好,說了之後消息不逕而走,檢察官也主動調查。而Tamir的老爸Karl Goodman又是律師,愛子被教練踹了一腳,自然使得整個事件更加複雜。

這件事在台灣人眼裡或許是小事,高中籃球教練體罰的例子屢見不鮮,但體罰在美國人眼中可是大事,鬧得這麼大,和當初印地安那大學火爆教練Bob Knight因體罰而被迫去職,有異曲同工之妙。

■戴著小瓜帽的籃球員
細說從頭,Tamir Goodman之所以引起全美高度重視,因為他是個正統猶太教 (Orthodox Jew)的教徒。這種宗教的忠誠信徒,都會在頭上戴個小瓜帽,Goodman正是如此。

除了Goodman,美國也有不少已經打出名堂的球員信奉正統猶太教,例如南加大的小前鋒David Bluthenthal、前奧克拉荷馬州大的控球Doug Gotlieb,新浪目前在大陸聘的221公分洋將Eric Gingold也是一個。

就像回教有一年一度的齋戒月,正統猶太教也有嚴格的宗教戒律。依據戒律,教徒在週五日落至週六日落之間,不能打球。這種規定對一般學校而言十分傷腦筋,因為這段期間正是安排籃球賽的「黃金檔」,不能打球那也別搞了。

由於這種特殊的戒律,加上正統猶太教有許多法典、戒條與經文需要學習,因此教徒的子女通常會就讀猶太教學校,故事主角Goodman也不例外。

Goodman家住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沒有人規定猶太教徒不能喜歡籃球,所以他從小就是個「球狂」。Goodman高中一年級原本被父母送往匹茲堡念書,但是那所學校並沒有籃球隊,對嗜球如命的Goodman而言簡直有如地獄,撐到高一結束,高二他就轉回巴爾的摩近郊的Talmudical學院。

■1999,一夕成名
Goodman身高6呎3吋,身材削瘦,屬於輕磅後衛。經過高二一年的磨鍊,他在1999年大放異采,平均每場攻下35.4分、6.5籃板、7.5助攻,開始受到各界注意。在「運動畫刊」(SI)一篇文章直指Goodman為「猶太人喬丹」之後,各校才恍然大悟,世上竟有Goodman這個球員存在。

Goodman一夕成名,有球探說:「全美國沒有一個17歲的球員守得住他」。有關Goodman的經典故事也陸續流傳出來,他曾經在一場比賽中連中九記三分球,另一場客場賽,他在賽前迷路遲到,進場時本隊已經以4-20落後,結果Goodman在上場之後連得45分 (請注意,是「連得」),率校隊反敗為勝。創下如此不可思議的神蹟,不紅才有鬼!

該年暑假,Goodman獲得五星籃球營和adidas ABCD Camp邀請,各隊球探也蜂湧而至,準備好好瞧瞧這個戴著小瓜帽的喬丹。大家擔心的是,Talmudical學院所屬的籃球聯盟,都是猶太學校,整體素質太差,所以Goodman的統計數字只具備參考價值。

Goodman的表現果然有點令人失望,在「五星籃球營」(Five-Star)中被球探評為「全美最被高估的球員」,一般的評語是,他的傳球sense和視野不錯,得分能力和基本動作平平,頂多是全美100名邊緣的水準。在ABCD Camp更慘,只打了一場就受傷,一堆流口水的球探、教練啥都沒瞧見。

■風波Part I:馬里蘭,我來了,又走了
儘管如此,馬里蘭大學並沒有放棄,助理教練Billy Hahn依然持續鎖定Goodman。馬里蘭的堅持原因無他,除了對Goodman球技信心十足之外,Goodman的家鄉巴爾的摩,本來就屬於馬里蘭大學招收球員的領域。盡全力留住資優在地球員,吸引當地父老注意,原本就是NCAA招生的不二法則。

馬里蘭要Goodman,所需作出的犧牲和配合不少。首先面臨的,就是猶太教周末的不出賽戒律。如果Goodman加盟馬里蘭,馬里蘭必須和ACC聯盟的其他學校協商,盡量不要安排該校的球賽在週五日落至週六日落之間舉行,但這是不太合乎常理的作法,其他各校也沒有義務配合。其次,猶太教信徒的食物也很特殊,球隊出外打客場時,工作人員還必須負責張羅食物,麻煩得很。

無論如何,Goodman和馬里蘭達成口頭協議 (oral committment),同時在高四這一年轉學至學校附近的Takoma Academy,希望藉著更高層級的球賽鍜鍊球技。高中的最後一個年頭,Goodman平均攻得25分、9助攻,表現還不差。

奇怪的是,在最後必須簽下「就讀意向書」 (Letter of Intent,這是NCAA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名詞)的階段,Goodman卻突然和馬里蘭意見相左,決定改投南方聯盟的小學校Towson。據信,這和總教練Gary Williams不願意為一名球員增加太多麻煩、馬里蘭不再看好Goodman未來都有關係。

■揮別絢爛
來到Towson的Goodman,大一頗受總教練Mike Jaskulski重用,全季共先發23場,平均6分、4助攻,Towson打出12勝17負戰績。這樣子的成績單,和「猶太人喬丹」確實有很大差距,多少反映出Goodman當年的名聲全是媒體一窩蜂炒作的結果,但對一個平凡的新鮮人而言,還算可以。

Towson展現十足誠意,全力和南方聯盟各校協調賽程,而各校也欣然配合。其實NCAA裡也有這種特殊的例子,例如摩門教學校Brigham Young(俗稱BYU),星期天就不能打球,而且摩門教徒還必須出外傳教兩年。這也是為什麼Britten Johnsen至今還在猶他大學混的原因,因為他是摩門教徒。

到了大二,Towson總教練換成了Michael Hunt。Goodman似乎不太受教練重用,球季前八場每場平均出賽時間只有11.4分鐘,Goodman進了「狗屋」,平均得分不到2分,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他的失望和沮喪,可想而知。而揮別絢爛之後的Goodman,和一般平凡的大學生毫無兩樣,他上課、考試,享受打球的樂趣。喬丹?NBA?並不在他的腦海之中。

從他的大學生涯觀察,所謂「猶太人喬丹」,實在只是個炒出來的話題。Goodman是個很乖的孩子,他也知道自己的球技沒那麼棒,但是媒體硬要把這個不得了的封號加在他身上,又有什麼辦法?

■大事化小
拉回最近發生的事件,其實這是Goodman和教練默契不佳,加上球場表現不如預期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兩者發酵之後的結果,說穿了只是件小事。鬧得這麼大,兩造都有大事化小的意思,Goodman主動要求檢察官不要起訴教練,Towson校方在了解事件後,也決定不針對Hunt進行進一步調查。

Goodman原表示,已不可能在Hunt手下打球,而且準備轉學,不過Towson信誓旦旦的承諾,絕不會因此取消Goodman的籃球獎學金,目前只待Goodman的回應和抉擇。

對Goodman的了解,讓我真正的體會到,美國媒體也不是不會犯錯的,有很多球員都是被記者或球探硬拱出來的假明星,等到真槍實彈在場上對幹,就會穿幫。其次,「XX喬丹」的稱號實在太沈重,往後再聽到這種比喻,聽過就算了,不要太當真。因為,如果Goodman都能算是喬丹,那陳信安不就是Kobe Bryant!

Monday, December 03, 2001

從Floyd和公牛看NBA的用人政治學

如果有一支球隊能夠爛上加爛,恐怕只有公牛了。公牛本季在選來兩名高中球員後仍無起色,看他們最近輸球的樣子,讓我想起前NBA教練Bill Fitch在執掌騎士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唯一一支在低潮中還能有低潮的隊伍。」

有人會說,熱火也很爛。不過,公牛的爛和熱火比起來更上一層樓,熱火的陣容並不爛,而是戰績比預期低得太多,至於公牛隊,除了Ron Mercer勉強稱得上是個角色,兩個高中生Chandler和Curry?中鋒Brad Miller?拜託!即使如此,NBA還是球員的天下,輸球的責任理所當然要由教練率先來扛。也因為如此,有人會懷疑,為什麼Tim Floyd還能撐到現在不被fire。

■斷袖之癖?
Tim Floyd和公牛總經理Jerry Krause是釣友、是「馬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既然是至交好友,什麼話都好說,更何況Floyd「看起來」確實很認真,不是混吃等死之類的人。

但我還是沒有殘忍到像文大培一樣,懷疑Floyd是Krause的「親密愛人」,因而能撐到現在烏紗帽還沒被拔掉。我覺得真正可能的原因是:公牛根本已經不care了,這幾年只是他們的過度期,不想在球隊上花太多錢,省錢第一(公牛本季團隊薪資僅4254萬美元,排NBA倒數第三)。此外,同為Jerry Reinsdorf旗下的白襪隊打得還不錯,挖東牆補西牆還過得去。而公牛也受夠了Phil Jackson這種甚難駕馭的大牌教練,與其如此,用什麼教練不都一樣。

附帶一提的是,美國作家很喜歡用「Pink Floyd」(一支非常有名的英國前衛搖滾樂團,代表作是「The Wall」)來稱呼Tim Floyd,多少有諷刺的意味在內,不過我個人舉雙手雙腳反對他們如此「羞辱」我最崇拜的樂團。

■Who do you know
話說回來,為什麼兩年前的Doc Rivers、今年的Rick Carlisle,能夠讓陣容同樣毫不起眼的魔術和活塞打出令人驚訝的戰績?Tim Floyd真的是適任的教練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當初公牛會找他?又為什麼能撐這麼久?

美國籃壇的教練界有一句不可不知的名言:「It's not what you know, it's who you know.」意思是說,你的專業知識多麼豐富、戰術多麼精妙,都沒有用,倒不如擁有豐富的人脈,萬一有一天好友至交得道昇天,自己沾光的機會也為之大增。

你會發現,美國籃壇教練人才濟濟,但是NBA選來選去,總教練的人選還是不出那幾個,很少有大家意外的人選或陌生人殺出重圍。因為美國人和中國人也沒有兩樣,交情第一,能力第二,熟人畢竟好說話,所以在考慮新任總教練時,總會率先考慮現任助理教練或是和高層交情較佳的人選。至於助理教練也是如此,否則為什麼前公牛班底Cleamons、Winter、Hamblen會跟著Phil Jackson到湖人?因為Jackson早已習慣和老班底搭配,也了解每個人的長處。

NBA經常是這樣的,只要你一踏進來,就很容易有第二次機會;如果你始終跨不進這個圈子,就經常會是最後被忍痛砍掉的那個人,兩次、三次...無數次。為了要跨進這個獨一無二的籃球最高殿堂,也許你得先從先行球探(advance scout)、區域球探(regional scout)幹起,或是多多利用任何機會去認識NBA的圈內人、教練、助理教練、高層等等,能夠結為好友是最好,即使不行,也讓他知道有你這個人存在。

有朝一日,如果你的好友獲拔擢擔任總教練,你的機會就來了,或者是你的馬吉獲聘為某隊助理教練,說不定他能替你引見總教練,爭取另一個缺,也或許是某隊總經理突然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他和你聊籃球得很愉快,覺得你很有料、很上進,說不定你會成為那個半路殺出的幸運兒。

這種情形,說穿了和其他行業並沒有兩樣,都是政治。

■球員也一樣
NBA球員也一樣,政治因素會影響的,不是KG、Duncan這種超級大牌,而是用來填滿板凳、平時沒有大用的第11、12人。這種放在板凳上的球員,最大功用是用來練球,再不就是在大勝或大敗時丟上場拖完比賽時間。功力如何,說真的,並不重要。

記得以前在看台灣的CBA時就常想,宏福的麻臉後衛羅德斯(Johnny Rhodes),在台灣每場球都可以有大三元的功力,身高有6呎4吋,能控能投還會切,內外都能打,又有NCAA史上抄截排名第二的一雙快手(現在排名應該向下掉了),當年還在Maryland大學時也算得上是名氣響叮噹的控球後衛。在NBA裡,好歹能夠當個第三控球吧,為什麼會沒有球隊要他?

羅德斯有兩年都在巫師訓練營於最後關頭被刷掉,據他自己的解釋是,他和總經理Wes Unseld不夠「馬吉」,又不想拍馬屁,所以最後光榮犧牲。

每年NBA球隊在季外的夏季聯盟summer league,或是季前訓練營,往往會邀請一些次級球員試身手,是不是在受邀名單之中,除了以本身實力作後盾,NBA球員的推薦也是原因之一。贏得了機會,造化如何,則只能看自己的能力或馬屁功了。聽說Lamar Odom今年夏天就推薦了好幾個以前的舊識進快艇訓練營。可見朋友不但要交得好,還要交得巧。

喬丹喜歡北卡的球員,同樣是出了名的,當年在公牛時的Scott Williams,如今在巫師的Hubert Davis、Brendan Haywood,不都是喬丹一手促成?校友之間的互相提攜、牽成,也是NBA球員的政治學之一。

■NCAA
NCAA裡的政治學更是門學問,三百多所大學的教練和助理教練缺,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在搶。究竟要選擇誰,是個很難的問題。同樣的,NCAA各校會以校友為第一考慮,特別是助理教練。如果你有幸幹上助理教練,在母校待了幾年,為學校找來幾個高中明牌球員,或是跟著小老闆底下修成正果,拼出名氣之後,就要看大老闆是否願意將你引薦至其他的學校。這裡面,有一半能力問題,另一半,也是政治。

我們以Duke為例。你看Duke場邊坐著的一排助理教練,打從Johnny Dawkins到Chris Collins再到Steve Wojo,幾乎都是Duke自己畢業的球員。他們靠著這層關係而能贏得在K教練身邊學習的機會,有朝一日,也寄望能像已經單飛的Tommy Amaker(先到Seton Hall,現在在Michigan)、Quin Snyder(Missouri)一樣,獲得K教練背書,成為名校教練。

另一方面,曾經擔任過NBA教頭的仁兄,即使你在NBA混得灰頭土臉,也會是各校爭取的對象,例如Memphis的John Calipari和Louisville的Rick Pitino。因為這些教練名氣大、又混過NBA,容易吸引明星球員來歸,也容易讓校友掏出腰包來贊助學校的體育經費,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如果Tim Floyd本季過後不幸陣亡,我相信他仍會是NCAA爭取的對象,原因在此。

NCAA裡的政治學問太多了,我的好友陳仕佳兄了解的比我多上數倍,或許改天找他寫一篇。

所以,為什麼Floyd能夠混到現在?就是政治和交情嘛。環顧國內,這種例子好像也是數不清。就因為政治,所以我們會看到不適任的教練安然無恙,適任卻不會作人的教練到處被踢來踢去。無論在哪一行,懂得作人學問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願意拍馬屁、套交情,只能期望自己遇上伯樂了,要堅持自我、靠實力出頭,就得堅強的活下去。

Sunday, November 25, 2001

台灣籃球可以從NCAA學到什麼

我看NCAA和台灣籃球的資歷差不多,都超過15年以上,這麼說並不是要臭屁什麼,因為這只代表我老了而已。

我真正想導入的主題是,看了這麼多年球,大家總喜歡說台灣的CBA或甲組籃球和NBA差多遠,但其實我們真正該比、該學的,或許是NCAA,因為台灣籃球和NBA差距太大、層級完全不同,回過頭來向美國大學學習,才是正途。

無論是看得到或看不到的部份,我們要學、可以學的地方都很多。國內的籃球教練和球員們如果有心,其實可以多看美國大學籃球,NBA則當作純欣賞就可以了,因為NCAA無論在規則或層級上,都和我們比較接近,NBA就算想學,恐怕也學不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以下我簡單的列舉幾項個人看法,拋磚引玉。

在電視轉播上看得到的部份,我們可以學習的至少就有攻守戰術、哲學,進攻時間和暫停次數的經營,以及球隊、球賽的細部管理部份。這些東西不是有和沒有的問題,而是好與不好、對與不對的問題。

攻守戰術與哲學,顧名思義,沒什麼模糊空間,卻是我在國內籃球所看不到的。在NCAA裡面,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各校在不同教練帶領下,所呈現的不同風格。在國內的甲組男女籃,我們不能說各隊教練全是不學無術的傢伙,但是他們所知通常極為有限、模糊。你說他們完全沒有戰術嗎?不能這麼說。但你說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籃球信仰嗎?沒有,大多是多年來的經驗、直覺,或是東拼西湊、東學西抄所累積出來的東西,缺乏整體性。在這方面,台灣教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再說到進攻時間和暫停的經營,也就是所謂的「shot clock management」或「timeout management」,其實我之前也曾數度提起,而這其實只是我們可以從NCAA學習的一小部份而已。當然,現在國際籃球規則已經向職業靠攏,採用24秒的進攻時限,而NCAA則維持35秒,不過還是老話一句,NBA的層級太高,我們想學,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是多看看大學籃球。

在觀看台灣的球賽時,常為球員在場上的表現而氣結。比賽還剩一分鐘、30秒、10秒或3秒,進攻時限還剩15秒或7秒,你是領先/落後四分、三分或兩分,你/對手還有沒有暫停,你/對手的犯規次數是不是已經到達上限,其實都必須有著不同的應對方式,但卻常見我們的球員、教練,就這麼稀里呼嚕的亂打一通,不是該追平的沒追平,該叫暫停沒叫,就是該贏的沒贏,再不然就是原本已經底定的戰局,搞得緊張兮兮,最後莫名其妙的進入延長。

再次強調,shot clock和timeout的管理,只是我們可以學到的一小部份。

再談到球賽、球隊的細部管理。每當看到國內球隊在暫停時懶懶散散,我總是想到前Indiana大學火爆教頭Bob Knight說的:「暫停時間已經夠短了,我那有時間等你們用走的回來?全部給我用跑的回來!」而NCAA每一個球員退場,總有一名助理教練上前,向他解說剛才的缺點以及應該注意的重點。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族繁不及備載。

當然,有很多是電視轉播上看不到,但還是值得學習的,例如球隊的責任分工,以及球員的心理教育。這一部份,必須靠親身跟著球隊或是大量的閱讀來學習。

我感到很奇怪的是,國內教練也不是沒有到國外去「取經」過,舉凡Indiana、Alabama等名校,都曾有台灣教練的蹤跡,但我們就是未曾真正學過什麼東西回來,每次都是向籃協遞一份所謂的「心得報告」 (我瞄過幾份,內容簡直是鬼扯,和我大學時代寫的報告差不多)就了事,實在是浪費公帑。就算學不到戰術精髓,旁的東西總可以學到吧,但是看來也沒有。

據我了解,NCAA球隊在每年球季開打前,教練團會開會定出本季的方向和目標,並劃分任務,甚至每一次的練球之前也會開會,定出這一次練球的流程、計劃和重點,練球時間非常有效率,練完就閃人 (因為學生還要上課、考試等等),而不是像國內的球隊,不是有練等於沒練,瞎練一通,靠鬥牛來練球,就是每次不練個三小時,把球員操死不甘心。

NCAA的球隊通常在總教練下面會有幾名助理教練,首席助理教練可能專司防守,也可能主挑進攻,其他的教練也各有任務,有的重點放在招收球員,有的則負責調教鋒線或後衛。像安排交通、食宿、球隊裝備,向其他學校調錄影帶,本身的錄影帶剪輯等等瑣事雜務,可能由最菜的助理教練,或是manager兼任。當然,防護員是少不了的,另外還有學校體育室的SID(Sports Information Director),則負責球隊新聞的對外發佈和媒體公關。

國內球隊不可能養這麼多助理教練或是閒人,但是以上的任務還是得有人作,有人落實,而不是整天打混,到了球場就等著比賽。

NCAA不如NBA好看,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爛隊比賽真是不忍卒睹,但是看幾個major conference如ACC、Big East、SEC或是Big 10的比賽,通常會很有收穫。NCAA球季剛開始,奉勸有志於籃球的教練、球員,或是想由初級班晉昇高級班的球迷,可以花點時間看看大學籃球,別老是杵在電視機前看NBA的秀味籃球。

Tuesday, November 13, 2001

01-02 NCAA球季鳥瞰外一章

除了各校實力分析,老牌教練復出、超級新鮮人加入的新聞之外,對NCAA的關注至少還有兩個方面不能忽視,包括比賽規則的改變,以及NCAA總部與各聯盟管理層面的一些相關政策與決定。

本季比賽規則並無重大變動,管理層面卻有兩個不能不提的議題:外籍球員和5/8規則。NCAA第一級大學的管理委員會(Division I Management Council)在11月1日開會投票後,終於為這兩個早已引起廣大討論爭辯的話題作出結論。

■外籍球員參賽資格
今年夏天,NCAA分別著手調查南卡大中鋒Marius Petravicius、Hawaii大學前鋒Predrag Savovic和Providence前鋒Maris Laksa等幾名外籍球員,根據報告,這幾名球員在歐洲時都參加了所謂的俱樂部比賽,有收錢打職業籃球的嫌疑。

雖然外界批評美國大學籃球早已失去了純粹的業餘味道(因為很多學校靠此賺錢賺得爽歪歪),但NCAA一向非常重視所謂的「業餘身份」(Amateurism),這種「準職業球員」自然犯了NCAA的大忌,因此一開始傳出來的消息是,NCAA準備以「一比一」的比例來處分球員,也就是說,你在歐洲打了30場球,就得禁賽30場。

這個謠言引來滿城風雨,因為全美第一級大學至少有60名以上的外籍球員將要面對這個處分,其中反對聲浪最大的是全美教練協會NABC。首先大家爭論的是,這些歐洲球員雖然早在十五、六歲就被拉進職業隊或職業隊的幼隊打球,但是也僅止於比賽期間的食宿交通,即使有領「薪水」,金額也比美國大學一年的籃球獎學金還少,厚此薄彼,硬拿歐洲球員開刀,沒有道理。

其次,如果說這些球員和職業球員一起打球犯法,那美國大學球員暑假時常在各地比賽中挑戰NBA球員,也有違法的嫌疑。再看每年暑假巡迴各地參加比賽、以高中球員為主體的部份AAU球隊,食宿還不是都有球鞋公司贊助?業餘?業餘個屁!照這種邏輯來說,很多高中球員已經不是業餘球員了。

面對巨大的反對聲浪,管理委員會最後投票決定,還是要罰,但是處罰減輕為出賽數的20%,並有8場球的上限。也就是說,如果在歐洲打了10場球,就禁賽2場,打了50場球,則禁賽8場而非10場。

這個決定似乎能暫時平息眾怒,但是大學籃球中長久以來的「業餘資格」爭議,還是會繼續不停的引起討論。這麼多籃球名校每年靠著球員賺進球賽票房、轉播權利金、商品銷售和球衣球鞋簽約金等上千萬美金進帳,卻要求球員維持分文不取的業餘身份,確實說不過去。但是如果要學校付薪水給球員,那根本就是職業籃球,而不是大學籃球了,而且,如果付錢給對學校貢獻最大的籃球和美式足球員,那棒球和冰球、田徑等等賺不了錢的校隊選手會怎麼想?

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我都覺得很矛盾,也想不出最好的解決方案,似乎只能怪NCAA籃球太賺錢了吧。

■5/8規則
這是立意甚佳的一個新規定,但是卻無意中傷害到很多學校。

依據規定,NCAA男籃校隊每年最多可以核發13個獎學金名額,換句話說,像那些隨隊練習生(walk-on)無獎學金可領,學費必須自己出。而這些獎學金是每年核發的,並不是你今年領到,就保證四年都領得到。所謂的5/8規則,就是限制學校每一年最多只能發出5人次的獎學金,也就是最多只能招收5個新生;而且連續兩年內核發的獎學金不得超過8人次。

5/8規則的用意在於保護球員的受教育權。讓我們假設一個狀況,A教練去年找來4名大一新鮮人,但表現都不太好,今年又弄來5名超級大一新生,但是校隊13名獎學金已經滿額,怎麼辦?一般的作法是,A教練會把兩名去年大一新生加上三名其他年級球員的獎學金取消,空出5個名額。

以前,即使這種過河拆橋的作法很不道德,但是無法可管,球員如果不是自己出學費繼續念書,自願在球隊中降為walk-on,就是轉學,看看有沒有學校要收留,很慘。現在有了5/8規則的限制,教練無法再為所欲為。5/8規則的「副作用」是,像以往「密西根五虎」那種明星球員共聚一堂的例子,應該會減少,有利於次級學校的球員招收,可能間接的讓各校實力拉近。

但是5/8規則無意中傷害了部份學校,例如Arizona和Michigan State,這兩所學校去年都有大四球員畢業,加上許多低年級球員提前棄學投入NBA選秀,失血嚴重。MSU四名大四畢業,加上棄學的Jason Richardson、Zach Randolph共六人;Arizona如果不是控球Jason Gardner臨時從選秀會抽腿,也走了六人。但是在5/8規則的箝制下,這兩個學校的13名獎學金今年註定會變成不足額,因為最多只能用5個。

打從上一季的64強錦標賽結束後,MSU教練Tom Izzo和Arizona的Lute Olson就哀哀叫,因為就算今年用掉5個名額,明年還有大四球員要畢業,卻只剩3個名額可用,到時候還是湊不齊12人。有個笑話是,Izzo在64強後開第一次球隊會議,當時Randolph和Richardson都已離隊,全隊上下包括練習生竟然只有8人,Izzo半開玩笑的對一個練習生說:「你,該不會也要報名NBA選秀吧!」雖是個小笑話,卻充份反映出他心中的無奈。

對NCAA很多規定都很感冒的全美教練協會(NABC),此時再度跳出來說話,主張教練應該有權全權處理13個獎學金名額的使用時間和方式,因為任意取消獎學金的教練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大部份教練都會維持他對招收球員的忠誠度,也會尊重球員受教育的權利,不會亂搞。

在11月的投票中,NCAA還是很鐵齒的維持了5/8規則,但是定出了兩年的過度期。在2001級(今年畢業)和2002級(2002年畢業)的高中球員招收部份,各校每年得招收最多5名新生,連續兩年的招收名額由8人增加為9人,以解決某些學校的燃眉之急。但是從2003級的高中球員開始,再度恢復原定的5/8規則。

這兩個規則的改變,是本季開打前的小插曲,值得看門道的NCAA球迷們觀察。

Monday, November 12, 2001

垃圾場雜記(10)

■傳奇和用心
11月5日,紐約的Metro TV電視台推出了長度一小時的籃球特別節目,回顧主題是1962-65年的Power Memorial高中。這並不稀奇,因為美國電視台原本就時常推出這種懷舊性的回顧主題,更何況Power Memorial HS當年的中鋒不是別人,正是NBA的傳奇中鋒Kareem Abdul-Jabbar。這個節目的題目叫作:「Power Memorial:The Legend of Kareem」

說出來嚇死人,Power Memorial在Jabbar在校期間創下95勝6負的成績,其中包括71連勝。Power Memorial直到1965年1月30日以五分栽在先前已經29連勝的名校DeMatha高中手上,連勝紀錄才宣告中斷。此役平均得分逾30的Jabbar失常,在DeMatha嚴密防守下只得了16分。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比賽在馬里蘭大學主場Cole Field House舉行,觀眾達12000人,而且有全國廣播電台和電視轉播。

這個節目提供了這場世紀大戰的片段,同時大費周章的找來當年Power Memorial的教練Jack Donohue、五星教練營的主辦人Howard Garfinkel以及對紐約市籃球有獨到研究的球探Tom Konchalski等人進行訪談。

一支高中籃球隊,竟能創下如此驚人、流芳後世的傳奇,而一個地方性的電視台,竟也能如此用心,製作這種意義非凡的經典,為歷史留下紀錄。不禁想到,不知何時我們才能看到台灣出現值得紀錄的傳奇球隊,出現願意為歷史作紀錄的用心電視台,而不是整天鬼混、不知所云的球隊,隨便轉播了事、視體育如糞土的電視台。

如果我們也能有電視台願意紀錄當年24連勝的再興、連霸的三民家商,追蹤回顧田壘、陳信安的高中生涯,多好!

■可憐的人
雖然已經過了好一陣子,我還是很難忘記世界大賽第五戰九局下半,南韓投手金炳賢連續第二場被轟出兩分追平全壘打,無力的蹲在投手丘上,淚水差點奪眶而出的畫面。我曾經想著,金炳賢這輩子不知道還有沒勇氣走上投手丘?我也同意南韓報紙說的:「這種結局,即使出現在電影上都嫌太悲慘」、「兩場比賽,就讓22歲的金炳賢累積了一個40歲投手職業生涯加起來的所有悲情」。

但是,這種畫面我並不是第一次看見,你也不會是第一次看見。這種因為一個play、一個失控球、一次投籃不進、一次要命失誤而成為「千古罪人」的球員,也所在多有。套老美的俗語來說,這種人俗稱「山羊」(goat)。

NBA或NCAA的籃球場上,這種可憐的人數也數不完,簡單舉幾個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就有:

1987年因一次底線球誤傳、遭大鳥柏德抄走,進而輸掉東區冠軍的活塞後衛、現任溜馬教頭Isiah Thomas。
1993年全美冠軍戰,終場前叫了一次「不存在的暫停」、使Michigan最後敗給北卡大的Chris Webber。
1998年NBA總冠軍賽第六戰,最後一擊負責防守喬丹失敗,被電視重播N次、至今仍被當作笑柄的Bryon Russell。
1982年全美冠軍戰,最後錯把馮京當馬涼,莫名其妙傳球給對手James Worthy,搞砸最後一擊良機的喬治城大學控球Fred Brown。(之前的一個play,就是喬丹那有名的最後一投,但說實話,這個誤傳才是勝負關鍵)
運動場上就是這麼殘酷,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生的失誤、分神,往往就底定了勝負,決定了總冠軍和沒人care的總冠軍戰輸家(叫亞軍會比較有成就感嗎?),也決定了英雄和狗熊。

狗熊的一時作為或許會名留青史,但狗熊卻不見得永遠是狗熊。NCAA或許比較殘忍,因為沒有復仇的機會,但NBA永遠有明年,球員生涯也很長,一時的失敗,如果臥薪嘗膽、流血流汗,絕對找得到復仇雪恥的一天。Thomas是不是拿下兩座冠軍?Chris Webber是不是西進沙加緬度、重建聲威?Bryon Russell是不是...嗯,算了。

總之,我相當同情這種因為一個play或失誤而必須承擔一世臭名的球員。這種結果,對他們先前的努力來說並不公平,但比賽就是這麼回事,在那裡倒下去,從那裡站起來,才是條漢子。失誤當時的眼淚和悔恨,可以用後來的勝利與改變來補償,只要還有機會,永遠不嫌遲。

■看清混亂,保持耐心
看到NBA季初的混亂,恐怕很多人都傻了。太平洋區湖人一枝獨秀,正常;灰熊0勝6負,可以想像;公牛被灰狼海踹50幾分,有點誇張,但也還在預估之內。但是看看其餘三個分區,小心你的下巴掉下來。

大西洋區,籃網隊5勝1負領先?差一個Jason Kidd差這麼多?尼克2勝5負、76人1勝5負 (還得感謝Iverson)?中央區,溜馬6勝2負?Isiah Thomas真是天才教練?真能知人所不知?只有Stackhouse一支大槍的活塞更扯了,Ben Wallace簡直像是小號張伯倫,4勝1負?中西區,有沒有搞錯,灰狼隊6戰全勝?火箭隊5勝2負?這下好了,前陣子才斥資重金買的NBA雜誌全扔掉吧!

但且慢,大家要有點耐心,球季尚未進行十分之一,沒有什麼好緊張的,遙想去年騎士隊季初也很神勇,最後還不是一路滾下來?一個球員的受傷,一椿及時的球員交易,一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無名小卒,都可能使球隊戰績為之改觀。

球員也是一樣,有的網友問:某某球員狀況那麼差,他出了什麼毛病?XX場球他被某某人攻下X分,他的防守是不是沒有進步?關鍵還是「耐心」二字,幾場球無法斷定球隊或球員全季的走向,總得觀察上至少20場球再說。此外,根據以往經驗,許多球隊、球員在上下半季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因此明星賽後還會有不同戰況。

■經典決戰
看完今年洋基和響尾蛇的七場世界大賽,的確是千載難逢的經典好球,不禁想起籃球場上血戰七場的經典佳作。很奇怪的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都在80年代,或許我真老了。

1988年湖人對爵士、小牛、活塞均打滿七場的三個系列戰
1987年塞爾提克險勝活塞的東區冠軍戰
1988年大鳥柏德和Dominique Wilkins掏槍對射,塞隊以4-3險勝老鷹的東區第二輪系列
公牛王朝建立之後,很少被逼到第七場,即使真有,也不很有趣,沒什麼懸疑性,因為喬丹一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如果各位也有自己的回憶,歡迎大家一起來談談。

Sunday, November 11, 2001

2001-02 NCAA超級新鮮人

招收新生對美國大學有多重要?「價」.. 重要.. 好了不開玩笑了。Recruiting對大學籃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只要招收到一個怪才,就會對戰力產生立竿見影的效用。同時招收到兩個排名Top 50以內的球員,就幾乎保證由弱變強,或由強而超強。

最好的例子,就是九○年代初密西根大學的「密西根五虎」(Fab Five),當年Chris Webber、Jalen Rose、Juwan Howard、Ray Jackson和Jimmy King五人,還未到季末就已經全部擠上先發,並成為史上第一所由五名大一新生先發打進冠軍賽的學校。

從某方面來看,NCAA有強者恆強的趨勢,如今Duke是「收集」高中明星球員的專家,他們在明年即將入學的新生中,總共招收到六名排名Top 100的球員,其中有五個排名全美前50 名,已經贏得「Super Six」的綽號,粉恐怖。

但那畢竟是明年的事,閒話休敘,先來看看今年全美最具影響力的五名大一新生。要先說明的是,由於Eddy Curry、Tyson Chandler、Kwame Brown、Desagana Diop、Ousmane Cisse等人已經投入NBA選秀,使今年的大一新鮮人失色不少,否則今年應該會是近年來人才最整齊的一屆。

Dajuan Wagner 6-3/205
出身:新澤西州Camden
大學:Memphis
高四成績:42.5p,生涯3246分排名新澤西州史上第一

先前曾寫過一篇介紹他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回去瞧瞧。簡單的說,被喻為Iverson和Kobe Bryant綜合體的Wagner,已經被賦予喬丹般的期待。今年Memphis最紅的人,第一就是Wagner,第二是Memphis的大牌教練John Calipari,再來才輪得到新搬來的灰熊隊Shane Battier、Jason Williams等人。一個高中剛畢業的球員,能帶來地方父老如此高的期盼,功力絕非等閒之輩。

Wagner的球路控球、得分雙挑,身高不高,但據說彈性非常─我強調「非常」─驚人,比賽中扣籃畫面司空見慣,他會是Memphis自從Penny Hardaway以來最令人興奮的球星,也可望和學長Kelly Wise搭配,讓Memphis瞬間成為C-USA的強隊。他會在NCAA待多久?一年?兩年?這會是本季經常被討論的話題。

Kelvin Torbert 6-4/200
出身:密西根州Flint
大學:Michigan State
高四成績:26p,8.2rb,3.5a,2.5s

Jason Richardson提前落跑,只讓MSU教練Tom Izzo偷哭了五分鐘,因為他知道,天賦條件完全不在Richardson之下的Torbert,今年就要穿上綠白球衣,為家鄉隊伍效力。

身材野壯的Torbert,來自MSU的球員的天然寶庫─密西根州Flint市。這座環境、經濟都不佳的小城鎮,多年來一向盛產頂級籃球明星,MSU的奪冠團隊中,Charlie Bell、Andre Hutson 、Morris Peterson都來自此地,以前就讀密西根大學的Glen Rice也出身於此。

Torbert能飛擅跳,球路刺激,剛好接下得分後衛的空缺,和大二的控球Marcus Taylor組成拍檔,MSU經過幾年高潮,從今年起戰力必須重新打造,說不定這個組合會是下一個Cleaves/Richardson/Bell。

Julius Hodge 6-5/185
出身:紐約市Bronx區
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高四成績:21.5p,8.5rb,3.2a

北卡州大的光榮傳統,似乎已經在年輕球迷的記憶之外,誰還記得David Thompson?誰知道喬丹小時候是北卡州的球迷?由盛轉衰的關鍵,在於北卡州大的球員招收總比不過同州的UNC與Duke,外地球員的爭取,當然更遜。

一直在苦心經營的教練Herb Sendek,前年好不容易找來全美排名前20的前NBA球員Gerald Wilkins愛子Damien,但Damien表現不佳,態度更差,最後終於轉到伯父Dominique的母校喬治亞去了。失去Damien Wilkins後,今年6-6鋒衛Hodge加盟。和其他高中明星相比,他的成績並不特別耀眼,球風以智慧見長,切入為主,而且很能帶動隊友。

Hodge身上的壓力會很大,因為北卡州大常年戰績不佳,教練Sendek的壓力更大,本季再打不出頭,有可能會被炒。

David Harrison 7-0/240
出身:田納西州Nashville
大學:Colorado
高四成績:28.5p,13.1rb,5.6blk

Colorado是俗稱的「美式足球學校」 (football school),籃球在Big12聯盟中一向是「弱雞」,幾年來除了Donnie Boyce之外沒出過什麼明星球員,但Boyce也只在NBA曇花一現就消聲匿跡。Colorado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recruiting上面,找不到明星球員,只有挨宰的份。

今年能夠簽到Harrison,可以說是幸運,也可說是註定,因為David的6-7老哥D.J. Harrison就是Colorado的大四前鋒,兄弟並肩作戰理所當然。對於陣中無大將的Colorado而言,身高7呎的Harrison應該能夠成為即戰力,發揮一定的作用。即使無法和Kansas、Texas等列強一拼,至少也擁有一個被大家注意的潛力球員,不再被媒體和球迷遺忘。

David Lee 6-8/220
出身:密蘇里州St.Louis
大學:Florida
高四成績:25p,12rb,4a,4blk

除了Duke之外,Florida近年來也成為麥當勞高中明星球員們的最愛,幾乎每年都至少有一至二人,著迷於年輕教頭Billy Donovan的過人魅力,投奔佛羅里達。來自密蘇里州聖路易的David Lee,是最新的一個。

有別於一般白人前鋒的瘦弱,Lee的身材結實、肌肉發達,是個左撇子,中距離、禁區作戰能力極為紮實,Lee加入Florida之後,和現有的Udonis Haslem、Matt Bonner是很好的搭配。

本季率先開打的IKON Coaches vs. Cancer Classic中,Florida雖然在冠軍戰中不敵Arizona,不過Lee在出戰Temple、Arizona兩戰中都有穩定表現,預料未來將會在Florida的rotation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1-02 NCAA球季鳥瞰(下)

■聯盟實力有起有落
環顧今年NCAA男籃,總共有31個聯盟、322所學校,有兩聯盟改名,分別是MCC改名為Horizon Conference、TAAC改名為Atlantic Sun Conference,被列為一級的八個聯盟,實力也有起有落。

東南聯盟 (SEC)和大西洋海岸聯盟 (ACC)應算是頂級聯盟,SEC至少有Kentucky、Florida、Alabama、Mississippi擠進Top25,整體競爭力也居高不下;ACC則有超強的Duke、Maryland,Virginia、UNC緊追在後。

太平洋十校聯盟 (Pac-10)、美國聯盟 (C-USA)行情看漲,Pac-10除了一向不弱的Stanford、UCLA、Arizona,去年竄出的南加大仍有一定實力。C-USA有傳統勁旅Cincinnati,還有實力三級跳的Memphis和Pitino入主的Louisville,加上Marquette、South Florida,也很有看頭。

Big Ten、Big 12維持一定戰力,掉得比較慘則是大東部聯盟 (Big East)。Big East痛失Omar Cook、Eddie Griffin、Michael Bradley、Troy Murphy等球星,最近好不容易經營來的氣勢又down了下去。Atlantic 10聯盟十二所學校中,共有七校更換教練,預料將進入實力重組時期,除Temple、St.Joseph's、Xavier外,不會有太大作為。

■超級新鮮人Wagner本季的新鮮面孔中,教練焦點全在Bob Knight和Pitino,球員焦點則全在Dajuan Wagner身上。

這名單場曾攻得100分的球員,我們已經多次介紹,毋需贅述。從密西根大學當年的Fab Five之後,我就沒看過有任何一名球員,能在季前引起新聞媒體這麼多的討論和讚嘆。在ESPN十名球評的季前預測中,九人預測Wagner將是年度最佳新鮮人 (另一人預測為北卡州大的Julius Hodge)。Memphis當地人對Wagner的期待,也可能高於新搬來的NBA灰熊隊。

Iverson加Kobe也好,6呎3吋的喬丹也好,對Wagner的讚美似乎已不需要再多寫些什麼,看球吧!

■控球後衛之年
一大堆的長人紛紛棄學從球,提前擁抱NBA,使今年度的NCAA成為控球天下,由Duke的JW/Duhon算起,水準以上的控球還包括Illinois的Frank Williams、BC的Troy Bell、Florida的Brett Nelson、Memphis的Wagner、MSU的Marcus Taylor、Gonzaga的Dan Dickau、Maryland的Steve Blake、Temple的Lynn Greer,以及UCLA的大一生Cedric Boseman等等。

這群控球素質整齊,也幾乎都來自於季前預測排名前三十名的學校,我們可以發現,為什麼大家說要在NCAA打出名堂,一定要有優質控球。大學籃球重視的,原就是節奏快慢的掌控,要避免讓球隊陷於無頭蒼蠅式的混亂,非得有個腦筋清楚的控球不可。

眾多控球之中,我認為Steve Blake最趨近於純控球,腦筋最清楚,很值得球友觀看學習。Jason Williams球技最為全能,Chris Duhon的防守黏度、速度驚人,Brett Nelson比較像二號,Dan Dickau、Troy Bell則都是很好的雙能衛。

■灰姑娘傳奇是否繼續?
去年在64強錦標賽中打出名堂的灰姑娘,本季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這些球隊分別有Gonzaga、Boston College、St.Joseph's和南加大,這群灰姑娘今年的走勢如何?

我的想法和許多人一樣,從各方面的定義來看,Gonzaga都已經不算是灰姑娘,每年在錦標賽的種子順位都無法超過前十,只因為他們所處的WCC聯盟不算太強。本季Gonzaga實力略挫,6-8前鋒Casey Calvary畢業之後,只剩後場組合Dan Dickau(大四)和6-4大二得分後衛Blake Stepp較有看頭。Gonzaga排不上Top25,但前三十名的實力還是有的,到了三月瘋狂之時,仍是不可小看的黑馬。

上季進八強的南加大,小前鋒Brian Scalabrine和後衛Jeff Trepagnier離校,所幸強力前鋒Sam Clancy、控球Brandon Granville和前鋒David Bluthenthal都還在陣,已經是擠入前25名的強隊。

至於Boston College,主力後衛Troy Bell因為膝蓋關節鏡手術,預計缺戰二至六週,戰力損傷不小,雖然來得及回來打Big East例行賽,但季初必須有人挺身而出,以免戰績落後太多。St.Joseph's先發全部歸隊,在後場組合Marvin O'Connor/Jameer Nelson率領下,行情大好,繼續稱霸Atlantic 10應該不成問題。

■法統傳承
最後要看幾所具有傲人傳統的名校:北卡大、Kansas和Michigan State。在光榮的傳統之餘,它們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問號。

北卡大上季在新教練Matt Doherty帶下打出26-7的例行賽戰績,但錦標賽第二輪就遭到Penn State毒手出局。本季戰力損傷不小,Jo Forte棄學,7呎中鋒Haywood畢業,「暴力」前鋒Julius Peppers決定專心打美式足球,剩下來的只有Jason Capel、Kris Lang堪稱有經驗,前場後場到處都是問題,其中控球仍是致命傷。北卡在ACC中可能排不上前三名,唯一較有看頭的是新人鋒衛Jawad Williams,據說也是個很能飛的得分型球員。

Kansas的黑白前鋒護法Nick Collison、Drew Gooden還在,後衛Jeff Boschee、Kirk Hinrich功力也都不弱。他們稱霸Big12不成問題,但重點是必須擺脫纏身已久的錦標賽魔咒,否則「例行賽一條龍,季後賽一條蟲」的標籤,仍會是這所籃球名校的夢饜。

全美大概沒有其他學校比MSU失血更嚴重,除了大四的Andre Hutson、Charlie Bell、David Thomas、Mike Chappell畢業,大二的Jason Richardson和大一的Zach Randolph都落跑,歸隊球員中得分最高的,竟是大二控球Marcus Taylor(7.4分),而且拿獎學金的球員只剩八個。

教練Tom Izzo唯一欣慰的好消息是,名滿全美的Kelvin Torbert將和Taylor組成相當具有未來性的後場。整體來說,MSU的招牌球風:熾烈的第二波籃板爭搶、嚴密的半場防守都將持續不變,進攻上則將偏向外線投射。MSU要在Big10聯盟名列前三還有希望,但是連續四季Big 10冠軍、連三年進入最後四強的光榮紀錄,恐怕要在今年寫下句點。

2001-02 NCAA球季鳥瞰(上)

從沒想過八個月的時間能過得這麼快,Duke在全美冠軍戰中擊敗Arizona、Shane Battier剪下籃網和K教練擁抱的鏡頭似乎還近在眼前,轉眼間新球季即將開打。

每年此時,我的心頭總是雀躍不已,甚至比迎接NBA球季還要興奮。特別是NBA近年來整體強弱形勢並沒有太大改變,更使得每一季變化萬千的NCAA顯得格外有趣、刺激。

象徵球季開張的Coaches vs. Cancer Classic已經起跑,一開季就出現一個大驚奇,未被列入全美前25名的Arizona,竟連挫Maryland、Florida兩強奪冠。以下,是本季值得注意的觀戰焦點:

■Duke能衛冕嗎?
上一季Duke拿下全美冠軍,距1991年的校史首冠正好十年,當年主力Christian Laettner、Bobby Hurley、Grant Hill分別只有大三、大二、大一,主力陣容完全不受影響,使Duke在1992年成功衛冕。從此之後,NCAA就再沒有球隊能夠連霸。肯塔基在1996、1998奪下兩座冠軍,中間卻插了一個97年的Arizona。

本季Duke的情勢和1992年極為神似,雖然年度最佳球員Shane Battier畢業離隊,不過主力後場Jason Williams、Chris Duhon,鋒線Carlos Boozer、Mike Dunleavy Jr.都還在陣,轉學生Dahntay Jones則已坐滿一年球監,可以上場,新鮮人Daniel Ewing則是德州的高中明星球員,讓後場實力更添一成。

JW/Duhon已經被許多人喻為十年來NCAA僅見的超級後場組合(有人甚至評為「史上」最佳),Dunleavy Jr.在扮演兩年的配角之後,本季可望一飛沖天─如果JW/Duhon願意分一點投籃機會給他的話;Boozer則是個不可忽視的禁區力量。而且別忘了,他們有史上最傑出的教練之一:K教練。

由經驗、實力來看,找不到Duke無法衛冕的理由。當然,他們仍有身材太矮的劣勢,和去年比較,本季的替補深度也差了一點。但話說回來,這實在有點雞蛋裡挑骨頭的嫌疑,因為他們已經夠好了。

■大牌教練重出江湖
一個從名校被三振,一個在NBA搞不出名堂,Bob Knight和Rick Pitino分別落腳Texas Tech和Louisville,成為本季最轟動的場邊新聞之一。其實這很自然,和球員才是老大的NBA相比,美國大學籃球是教練發號施令的天下,教練的名氣、傳奇、魅力,甚至超越球隊本身,甚至超越學校,成為這所學校的「神主牌」。

當初火爆教頭Bob Knight在Indiana大學的「暴行」風波鬧得滿城風雨,就有人說印大早該趕走Knight,而不是忍氣吞聲多年之後才被迫在最後關頭採取行動。深究背後原因,多年來Knight早已成了印地安那州的「神」,而誰敢將神開除呢?

Knight選擇小學校Texas Tech重新出發,很令人吃驚,如果不是Knight已成過街老鼠,Texas Tech這座小廟絕對請不到Knight這個大和尚。但無論如何,Knight重出江湖在全美籃壇造成轟動,也讓德州小城市Lubbock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未來Knight責任沈重,Texas Tech在Big 12聯盟一向是後段班的當然成員,因為前面的Kansas、Missouri、Texas、OSU、Oklahoma都不是省油燈,Roy Williams、Eddie Sutton等幾個教練,也都有著傳奇地位。Knight如何改造、要花多久改造Texas Tech,如何重建聲威、洗刷臭名,都值得注意。

一直在NBA/NCAA之間穿梭來去的的Rick Pitino,在經歷過Providence、尼克、Kentucky、塞爾提克之後,再度入主籃球名校Louisville。很諷刺的是,Louisville和Kentucky同位於肯塔基州,而UK在1996的冠軍正是老皮的傑作,也是老皮被肯州州民視為籃球之神的主要原因。如今老皮雖然重回肯州,但卻要和UK兵戎相見,肯州父老們恐怕會有不小的內心掙扎。

但是,毫無疑問,以Pitino在NCAA的無比魅力,一定會讓球員招收已經陷入低潮的Louisville重登高峰。Louisville貴為八○年代唯一曾二度奪冠的名校,老教頭Denny Crum卻逐漸與時代脫節,終於辭職下台,找來老皮是招好棋。Pitino和同樣失意於NBA的Memphis教頭John Calipari要在C-USA槓上,則是令人期待的鏡頭。

另外,由Wake Forest轉戰South Carolina的紳士教練Dave Odom、接掌UNLV的前St.Louis老老教練Charlie Spoonhour,也值得關注。

Friday, November 09, 2001

2001-02 NCAA All-American Team(下)

第二隊
PG-Frank Williams 6-3/205 Illinois 大三
14.9p, 3.7rb, 4.4a, 41.0%FG
五門齊的Illinois本季非常被看好,其中Frank Williams是關鍵人物。雖然Illinois的後場組合有打擺子的毛病,但是和另一個Cory Bradford比起來,Williams是穩多了,尤其他專門在決勝期挺身而出的特質,是許多教練欣賞他的原因,這種心理素質並不是每個球員都有。由數字可以看得出來,Williams需要加強投籃準頭。

SG-Juan Dixon 6-3/164 Maryland 大四
18.2p, 4.3rb, 48.3%FG, 41.1% 3PT
稱Dixon為Steve Francis的接班人,是事實,而且也不過份。他的體能條件不如Francis,不過在短間內瘋狂得分的能力毫不遜色。別被他164磅的體重騙了,他也屬於打不死的鐵排骨,偶爾還會到籃下去攪和、偷拉籃板。Duke的JW/Chris Duhon搭檔威震全美,但Dixon和Steve Blake的組合也不差,Maryland想要在ACC作掉Duke,重返最後四強,Dixon的表現會是關鍵因素。

SF-Tayshaun Prince 6-9/215 Kentucky 大四
16.9p, 6.5rb, 49.5%FG, 84.3%FT
Prince臨時從今年的NBA選秀會抽腿,讓UK教頭Tubby Smith大為寬心,因為Prince是上一季UK最能穩定軍心的智慧型球員。憑良心說,Prince沒有一項特別出色的球技,身材更不起眼,但是由另一方面來說,他樣樣有一手,傳球工夫不輸控球後衛,空手走位技巧不錯,外線不是連珠砲式的發飆,屬於那種一球一球累積的方式,等到比賽結束一算,你才會赫然發現他竟得了20來分。

選擇留校,或許是正確的抉擇。Prince本身還需要多累積經驗,而肯塔基近兩年來則有雷聲大雨點小的趨勢,急需要佳績來為教頭Smith說說話,否則瘋狂的肯州人又要叫他下台了。

PF-Sam Clancy 6-7/240 USC 大四
17.3p, 7.5rb, 50.1%FG
Clancy是另一個臨時退出選秀會的球員。原本他希望打鐵趁熱,藉著南加大在64強中打得不錯的高潮替自己找找下半輩子的飯票,不過Clancy是標準的tweener,卡在大小前鋒之間,又沒有轉型的空間,相當尷尬,還是先回學校再說。

Clancy很像是小號的郵差馬龍,防守紮實,禁區攻勢一波接一波,高他幾吋的前鋒,如果沒高上他幾吋,還很難搞定他,有一說是他的手臂平舉wingspan達到七呎,對爭奪籃板、防守都是大利多。Clancy歸隊,是南加大的鎮隊中樞,未來的職業前途,就很難說了。

C-Lonny Baxter 6-8/260 Maryland 大四
15.6p, 7.9rb, 56.6%FG
我相信,沒有人料想得到Baxter會堂而皇之進入全美明星隊。他看起來倒比較像是美式足球員,也像是另一個「大力水手」瓊斯 (Popeye Jones,現巫師隊),有點楞頭楞腦,卻不是好欺負的重磅傢伙。

目前NCAA中有很多像Baxter這種矮中鋒,身高不足、但斤兩夠,專門靠著拼勁討生活。Baxter除了混禁區,偶爾還有中距離偷襲的能力,我的觀察是,如果Maryland爆冷門,Baxter的表現一定在水準以上,去年他在NCAA regional兩場球攻下50分,率Maryland跨進四強,即為一例。


第三隊
PG-Troy Bell 6-1/171 Boston College 大三
20.4p, 4.3rb, 4.2a, 45.9%FG, 39.1% 3PT
Dan Dickau 6-0/180 Gonzaga 大四
18.9p, 6.3a
我覺得兩個控球都很好,難分軒輊,只好並列。Troy Bell被列為控球,不過這兩年他是靠著強力的攻堅得分能力,砍出一片光明前途,也將BC帶上坦途,讓他自己和教練Al Skinner都出盡了風頭。Bell可能會面臨兩難,為了球隊,他必須當仁不讓的砍,助攻倒是次要;為了前程,卻得加強助攻能力,因為NBA球隊是不會要一個6-1得分後衛的─除非你名叫Allen Iverson。

Dickau由Washington轉至Gonzaga,停賽一年後上季初試啼聲,又將Gonzaga帶進16強。他是很標準的Gonzaga控球,有外線、能助攻,該切入也不會放過,他的前輩全是這一類的潑辣控球,例如John Stockton和Matt Santangelo。今年Dickau 將是Gonzaga的操盤手,全隊攻勢與得分,都看他一人表演,個人成績可能會再進步。

SG-Keith Bogans 6-5/205 Kentucky 大三
17.0p, 4.6rb, 47.3%FG
有著絕佳的得分後衛身材,外線手感也不錯。Bogans和學長Prince聯袂退出今年選秀會,是很聰明的作法,因為他的臨場經驗、判斷、處理球的功力、侵略性、基本動作,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練得神功之後再下山,以Bogans的條件,他將可以Ray Allen為模仿對象。

SF-Jason Kapono 6-7/199 UCLA 大三
17.2p, 5.7rb, 44.1%FG, 45.7% 3PT
Kapono高中時代在加州紅透半邊天,順理成章進入洛杉磯加大後也沒丟臉,年年成績不錯。他的拿手好戲是外線投射,NBA允許區域防守之後,行情可能為之上揚。不過Kapono總讓人有不夠積極、潛力未完全開發的感覺,或許因為UCLA眾星雲集,他根本不用盡全力就可以贏球,但這並不是好事。

PF-David West 6-8/232 Xavier 大三
17.8p, 10.9rb, 55.1%FG
曾經出過Antonio Davis、Tyrone Hill和James Posey幾個優質前鋒的Xavier,這幾年又有新貨。在禁區堅持打死不退的David West,每場球都幾乎可以保證有兩個兩位數的演出。Xavier的鋒線一向很好用,明年選秀會West搞不好也會有人感興趣。

C-Carlos Boozer 6-9/270 Duke 大三
13.3p, 6.5rb, 60.4%FG
Boozer是繼射手Trajan Langdon之後,Duke從阿拉斯加弄來的第二個好手。有人形容,他的禁區單打步伐、技巧和出手方式都很有Olajuwon的「夢幻」味道,我很同意。Duke一直想以瘦條子Casey Sanders頂上中鋒缺,到最後才發現,還是身材硬朗又有頭腦的Boozer好用。Boozer左右手同樣靈巧,是愛打禁區的矮個子不可不看的典範,也將是Duke連霸大業路途上的重要人物。

2001-02 NCAA All-American Team(上)

千萬要搞清楚,「All-American」的意思可不是「都是美國人」,而是「全美明星隊」。中間只差短短一條線,意義差多了。當美國人沒什麼了不起,獲選進入全美明星隊,則是無上的光榮。以籃球而言,全美大學每年有多少籃球員?能夠獲選入All-American Team,無論是第三隊或是第五隊,都代表著肯定。

注意這些明星球員,會是以後觀看NBA很好的參考,以下是我個人選出的2001-02球季全美明星隊:

第一隊
PG-Jason Williams 6-2/196 Duke 大三
21.6p, 3.3rb, 6.1a, 47.3%FG, 42.7% 3PT
這傢伙不用提了吧,我總怕他進入NBA之後,大家會忘了另一個同名同姓的JW「白色巧克力」,因為這個JW確實潛力無窮。他的球路很像是Tim Hardaway和Isiah Thomas的綜合:有壯碩身材,有優異的基本動作,隨心所欲的切入,也有精準外線搭配。在進攻上,Williams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挑剔之處,防守的企圖心和意志力則是他唯一較明顯的弱點。

回顧短短兩年的大學生涯,JW有K教練的名師調教,也順利拿到冠軍,打完大三應該已經功德圓滿,可以準備晉昇更高的層級:NBA;而他絕對會是前三順位的人選。最後的這個年頭,他必須學習的是節奏掌握、領導能力、穩定比賽情緒等,比較「形而上」的能力,練成刀槍不入。

SG-Casey Jacobsen 6-6/210 Stanford 大三
18.1p, 4.0a, 50.8%FG, 81.3%FT, 47.2% 3PT
NCAA中已經很久未曾見過如此可怕的純射手,Jacobsen或許是Glen Rice以來的第一人。Steve Francis和Ray Allen,大學時期的外線火侯都沒有Jacobsen來得恐怖。看看上面的命中率數據,再想想Stanford只有Jacobsen一支射手,對手會用多麼強大的壓力來封鎖,他竟然還有接近「180俱樂部」 (投籃、罰球、三分球命中率加起來超過180)的成績,就可以知道他入選第一隊絕不為過。

Jacobsen不是個自限於外線的球員,也很敢切,身材又有6-6的高度,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相當有利,只希望他不要像老哥Sam(Minnesota大學畢業,曾短暫待過湖人)一樣歹命。

SF-Kareem Rush 6-6/212 Missouri 大三
21.1p, 6.7rb, 44.2%FG,44.2% 3PT
Kareem Rush和上面的Jacobsen一樣,有個同在籃球圈闖盪的老哥。Kareem的老哥JaRon就讀UCLA,棄學後並未在選秀會上中選,此後流浪在外。一般的看法是,Kareem的前途應該比哥哥還好。

Kareem Rush從國中起就揚名在外,但是他並未跟著老哥進入UCLA,反而選擇了年輕教頭Quin Snyder帶領的Missouri,兩年奮鬥下來,成為Missouri的第一把大槍。他的得分方式多變,外線、切入無一不精,體能條件非常優秀,也有左撇子優勢,會是職業隊感興趣的對象─和近年來的Jason Richardson、DeShawn Stevenson一樣。

PF-Reggie Evans 6-8/245 Iowa 大四
15.1p, 11.9rb, 47.5%FG
Evans一年前還是個專科學院的無名小卒,不過,轉至Iowa的第一年就秀出硬朗、紮實的球風,成為最受矚目的強力前鋒之一。略矮的身高對他似乎不造成影響,因為他的身體厚實,要球不要命,是極為標準的藍領球員,如果運氣好,練練中距離準頭,在NBA裡會有飯吃。至於Iowa,本季射手Luke Recker歸隊,卻少了控球Dean Oliver,實力雖然不弱,要更上一層樓則可能有困難。

C-Chris Marcus 7-1/285 Western Kentucky 大四
16.7p, 12.1rb, 3.1blk, 55.0%FG
坦白說,我對他並不熟悉,在去年之前完全不曉得此人是誰。在眾多一級中鋒畢業和高中中鋒提前加入NBA的影響下,NCAA本季中鋒缺貨,大部份都是以強力前鋒代打中鋒的例子。矮子裡選將軍,Marcus算是最正牌的中鋒,身價得以暴漲,否則他還很有得磨,目前還稱不上「已完成作品」。

Western Kentucky並不是籃球名校,Sun Belt聯盟的競爭度也不如ACC等一級聯盟,不過有北卡大Brendan Haywood的例子在前,證明長人還是可遇不可求,先有了身材再來練球技,總比矮子死命苦練卻出不了頭好得多,這是我將他列進第一隊的原因。

Saturday, October 27, 2001

沙加緬度國王:後威廉斯時代

Jason Williams離開沙加緬度了,從某方面來看,這個意義不小於Chris Webber離開(雖然並沒有發生)。JW的酷炫球風和藏不住的才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近幾年來國王給人的印象:動人的狂暴驚奇、迷人的放蕩不羈。失去了JW的國王,是否也會跟著失去了這種味道?這是本季我急於知道的一點。

進入「後JW時代」的國王,在新任控球Mike Bibby入陣、C-Webb留營之後,實力就算沒有增長,也沒有下降,仍是西區頂級的勁旅之一。不過,重點就在「之一」這兩個字上面。國王要能夠擊敗西部聯盟的這些牛鬼蛇神,需要的是什麼?是具備MVP身手的Webber、是控球比JW沈穩許多的Bibby,還是其他東西?唯有找到這塊失落的拼圖,國王才有希望攻上西區峰頂,否則只能面臨「看得到終點線,卻衝不到最後」的結局。

主要變動
一拖再拖,Webber終於與國王續約,扮演後場穩定力量的Christie也續約,讓國王鬆了一口大氣,簽不下這兩個自由球員,國王可能要變成平民。賣掉Jason Williams和Nick Anderson,向灰熊換來Mike Bibby、Brent Price,公認是招好棋。洋溢的才華,有時比不上苦幹實幹、四平八穩,這只是NBA中的另一個例子。Jon Barry轉檯活塞,活塞控球Mateen Cleaves則轉效國王,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項變動。選秀會上,國王選進只在Alabama大學打了一年的6-7小前鋒Gerald Wallace,國王雖然小前鋒成群,仍難以割捨Wallace驚人的體能天賦。

分析
經營了好幾年,國王的目標當然在西區冠軍。平心而論,這個目標對他們是「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即使西區沒有湖人,國王也不見得有把握取勝拓荒者、馬刺等隊。關鍵,我認為就在「防守」,不只是防守的技巧和功力,更在於防守的企圖心和智慧。

國王的實力就擺在那裡,以下的分析我會以比較嚴苛的角度來檢視國王的戰力,希望國王迷別看到噴火。

不可否認,以國王的隊型和陣中球員天賦,打漂漂亮亮的進攻戰是順理成章的選擇,每個球迷都愛看互相對轟的球賽,包括我在內。但要說到季後賽、爭冠,很抱歉,還是把防守作好才是要務。歷史記載的清清楚楚,不會騙人。有那一支球隊靠著和對手互轟拿下冠軍?80年代的金塊和勇士都失敗了,NCAA的Oklahoma、TCU、Loyola Marymount也失敗了,同樣的,當今NBA的公鹿和國王打球雖然好看,但要轟下一座冠軍盃,恐怕是永遠的美夢。

不可否認,國王不是未曾注意這個問題,補進Christie、Bobby Jackson,Scot Pollard上場時間的增加,都是為了加強防守。但國王全隊的防守意識、精神、企圖心都不夠強烈,防守就是這麼現實,如果第五個人漫不經心,其他守得要死的四個人等於沒守。

此外,國王的進攻也有問題,大半他們都放單邊給Webber或上一季冒出來的Stojakovic單打,對手包夾就傳外線伺機跳投,另外一半是接近隨心所欲式的free-lance進攻。坦白說,我很佩服Rick Adelman的耐心,如果看到四個隊友還在後頭,最前面的持球者居然給我砍三分,我不抓狂才怪。但也許Adelman了解,這就是適合國王的球風,所以也沒多說話。

Webber因踝傷在球季第一個月高掛免戰牌,是國王必須克服的第一個問題。在鋒線調配上,可能以Lawrence Funderburke或是Scot Pollard頂上,但是Pollard的先發將使中鋒Divac缺少有力替補,此外,Pollard也有犯規過多的困擾,先發可能會讓問題更加惡化。如果以Stojakovic打四號先發,Turkoglu調上三號先發,得分能力是很嚇人,但內線籃板將大打折扣。這個月要怎麼度過,有賴Adelman傷腦筋。

即使Webber上場,國王也有問題。據我上季的觀察,Webber愈來愈傾向在中距離投籃了事,內線強攻次數急遽下降,這多少和他缺乏低位進攻的有效動作有關。C-Webb的跟進、鉤射、挑籃都是一絕,卻沒有四、五號球員該有的drop-step動作,傳球分球也還有進步空間,這使他在面對有備而來的隊伍時,得分方式為之減少,也常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然而,習慣畢竟非一日養成,我不確信他能否在一夕之間改變。嚴格說來,Webber的領導能力與抗壓性從未發揮到極致,容易受傷的悲情也揮之不去,但這往往就是「球星」和「MVP」之間的差距,終究要面對,躲也躲不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闖不過這一關,我不知道C-Webb會不會屬於此類。

最後,失去「板凳暴徒」Jon Barry和Darrick Martin對替補戰力所造成的傷害,還待後續觀察。Bobby Jackson、Mateen Cleaves和Gerald Wallace,擔負著舉足輕重的責任。

說完一堆壞話,似乎該換換語氣了。雖然以上列舉國王種種缺失,但不可否認,買進Bibby使國王的進攻火力更為可怕。他的得分能力可以,組織進攻、掌握節奏的能力則比JW還高上一籌,足以成為穩定國王這群野馬的「手剎車」,目前,就只差默契的培養與建立。

其次,Vlade Divac是全NBA最好的傳球中鋒之一,今年夏天聽說「自虐」得很兇,準備一掃上季體能不佳之恥,如果此言屬實,對國王是大利多。而Webber的傳球火候,比上雖不足,比下已有餘,應付等閒的包夾也還過得去。國王的好處在於傳導流暢,黏球的人不多,所以能打出精彩的閃擊戰和高得分。

如果沒有意外,兩個「歐洲仔」Stojakovic、Turkoglu還會維持一定的進步幅度,就看上場時間如何調配。攻守俱佳的Bobby Jackson,會是非常重要的雙能衛替補,Cleaves和Wallace的成長速度,則對國王板凳深度有關鍵性的影響,值得用心栽培和期待。

展望
寫西區球隊的展望,總是不脫「實力不錯,但是湖人...」的模式,很不幸的,國王也在西區,似乎也難逃宿命。簡單的說,西區冠軍之路一定得經過洛杉磯,但兩年來國王面對湖人始終無技可施,落得敗興而歸。大眾對國王球風的驚訝、神往與疼惜,都已經過去了,期待的是球場上實際的成績。如果國王不能收起閒散心情、加強防守,真正搞出一些名堂,像上一季例行賽55勝的高檔戰績,充其量也只能拿來安慰自己罷了。

基於C-Webb球季首月缺戰,預料國王本季戰績不會優於去年的55勝,想要打進西區冠軍賽,好像是有點過份的夢想,可能以第二輪打包回家機率較高。

Friday, October 26, 2001

西雅圖超音速:黎明前的黑暗

從去年到今年,超音速給人大致上的印象是,變動很多,但是該變的沒變,反而是沒想到會變的,變了。整體說來,似乎瀰漫著新氣象,然而球隊體質充滿著無奈,未來的方向則不確定,超音速顯然是一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下一步何去何從的隊伍。談到他們,我高興不起來,卻也不會為他們感到悲哀,畢竟,這還是一支具有一定戰力的球隊。他們現在正在作的,只是等待著下一個時代的到來而已...

主要變動
自由球員Patrick Ewing、Ruben Patterson、Emanual Davis離去;新進中鋒Calvin Booth;選秀會上選進控球後衛Earl Watson

分析
上一季,經營超音速已經非常久的Ackerly,將球隊賣給Starbucks的總裁Howard Schultz,教練由Nate McMillan接任。本季,使用已有好幾年的球隊logo也再度更換,追隨起近年來很流行的復古風,連同球衣設計一併改變。這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動。

超音速真正想動的,是體能狀況和球技始終沒有長進的前明星球員Vin Baker以及年紀和脾氣都不小的Gary Payton,總想著用這兩個還有市場價值的球員去找補點什麼回來,進入新隊形的重建期。可惜,Baker和Payton的薪水都過高,叫好不叫座,搞了半天還是沒有買家,此外,如果以Payton換不到頂級球星,超音速也寧願不作交易,所以兩人只好繼續待在西雅圖。

走了Ewing,來了Booth,是超音速唯一較具影響力的變動。Booth年輕力壯是事實,但防守、經驗不見得優於Ewing,個人進攻能力也不突出,唯一的好處是,他還算是個認份、coachable的球員,在Payton/Baker仍在的超音速,甘為藍領是必須要有的認知。簽下Booth,超音速中鋒戰力和上季相比還是沒有長進,而沒有合格中鋒,是西部球隊最傷腦筋的事。

超音速未來的希望,顯然在Rashard Lewis和Desmond Mason身上。Lewis今年夏天入選友誼運動會代表隊,打得相當精彩,平均有14.8分、6.9籃板,本季可望繼續進步,上場時間和重要性也會持續增加,只要加強運球,增加一些低位單打的能力和動作,他的外線原本就有準頭,未來是超音速小前鋒的不二人選。想起Lewis,我就會想到1998年他在選秀會滾到第二輪之後,在選秀會後台掉淚的畫面。在NBA,除了實力之外還要有耐力、不放棄自己的毅力,Lewis是個蠻好的範例。

至於拿下扣籃冠軍的Mason,上季初原本被球隊寄望甚深,也擠上先發名單,不料表現每下愈況,最後先發還是被Brent Barry要了回去。Mason的身體素質沒有問題,防守企圖心也OK,但中距離和基本動作仍需加強,目前,他還處在由大學小前鋒轉型NBA得分後衛的陣痛期,類似於當初的Ray Allen。

由於陣容調整不大,Payton和Baker仍會是球隊的核心。Baker讓高層感冒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在體能狀況部份,打從98年入選明星賽之後,體重上升就直接影響到他球技,統計數字雖然還停留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卻已不見球星身手和領袖模樣,只換來眾人訕笑和搖頭。今年據說Baker決心痛改前非,但往年他每季都這麼說,還是得看球季開打以後是否身體力行。

Payton的問題無關球技,在於態度。從91年踏入NBA以來,Payton就是超音速的第一大將,久而久之養成了老大作風。在超音速,他絕對不會有錯,因為錯全在隊友身上。多年下來,雖未對超音速造成直接傷害,間接傷害卻是少不了的,隊友場上並肩作戰,場外卻很少打交道,這不是一支強隊會有的現象。Payton也從不承認自己自私,總會拿出助攻數據來作佐證,搞得大家啞口無言。

Payton是比較獨善其身的球星,我們沒有理由說他不敬業,卻很難說他有多強的領導能力,因為領導能力和助攻是兩碼子事。在多次傳出的交易謠言之後,可能是怕了,Payton老大終於低頭,主動表示願意收歛脾氣,並配合球隊政策,多帶新人。Payton的改變,可能是超音速今年夏天最令人振奮的消息之一─雖然他不見得能作到。

照目前看來,超音速的先發陣容應會是中鋒Booth、強力前鋒Baker、小前鋒Lewis、控球Payton,得分後衛則仍由經驗較佳、較全能的Brent Barry擔任,Mason替補,控球替補則是Shammond Williams。但是鋒線的替補就不怎麼樣了,Oyedeji、Radmanovic、Wolkowyski和Drobnjak幾個老外能搞出什麼名堂?大問號。替補和先發的落差,會是超音速的致命傷。

防守上,Nate McMillan毫不諱言他是強調守先於攻的教練,換句話說,超音速要走回以前George Karl時代重視防守的老路子。基於內線不強,加上本季起允許使用區域防守,超音速特別聘請了Temple大學的老資格助理教練Dean Demopoulos入陣,此君對於Temple名聞遐邇的match-up zone defense最是擅長,超音速期望他能對防守作出一些正面貢獻。

展望
看來看去,你會發現超音速的實力其實沒有長進,原地踏步。和去年季後賽邊緣和吊車尾的球隊相比,火箭、灰狼都有補強,甚至連快艇和勇士都已不是以往那個爛樣子。在討論超音速的展望時,我不得不問:超音速有什麼條件能夠打敗上述幾隊?西區前六名的隊伍,就更不用提了。

對我來說,他們是一支正在等待黎明的隊伍,以Payton、Baker的年紀與功力,充其量只能帶超音速度過漫漫長夜,到了黎明時分,超音速會是、也應該是另一個模樣。再重複一次,今年我對他們不抱任何希望,也沒有任何期待,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會反對。

Sunday, October 21, 2001

猶他爵士:氣若游絲

很不願意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他們,但說真的,爵士在季後賽能有什麼期望?未能把握96-98年的高峰期,爵士的契機已過,如今Malone/Stockton再老一歲,即使不願意,還是得被迫進入重建期。總冠軍賽,似乎已是過份的奢望。本季可能是爵士光輝時代的尾聲,上一季的季後賽已經是極為明顯的警訊。

然而,他們的重建可以不同於公牛的完全破壞,老將Malone/Stockton功力並未退化太多,仍可以是球隊核心,爵士樂譜中必須及早加入Andrei Kirilenko、DeShawn Stevenson等年輕音符,以避免重蹈塞爾提克、公牛覆轍,讓戰力在一夕之間崩塌,灰飛煙滅。

主要變動
自由球員Danny Manning、Olden Polynice、Jacque Vaughn跑得一個不剩,魔術中鋒John Amaechi則意外的選擇了和爵士簽約,先前已被選的俄羅斯前鋒Andrei Kirilenko於本季正式報到。選秀會上,爵士選進外籍控球Raul Lopez。加加減減下來,爵士的失大於得。

分析
由2比0領先打到2比3輸球,小牛隊在上季季後賽首輪以事實告訴爵士:經驗、意志力的效用,終究不敵時代巨輪的前進,這段樂章也該是結束的時候了。如果爵士高層和教練Jerry Sloan認清這個事實,則本季他們應該以培養新秀為重點,而不是依然故我,力求最佳戰績,把二老操到死,讓新秀坐到感冒。

爵士本季非常兩極化,Malone/Stockton均為39歲,未來希望Stevenson/Kirilenko則都只有20歲,全隊由老中青三代構成。其實這種球隊帶起來很麻煩,因為重心偏那一邊都不對,如果目標不明確、手段不俐落,一不小心,老少之間很容易產生代溝與衝突。王建祥君文中曾提及,爵士的自由球員紛紛落跑,和鹽湖城的特殊背景雖有關,卻也可能和Malone/Stockton牢不可破的權力核心有關。

傳統上,爵士和教練Sloan都不喜歡改變,今年雖然加入了區域防守,預料爵士防守上還是會堅持Sloan偏愛的一對一到底、不交換(no switch)防守,進攻上,也還是採用十數年如一日的「擋切戰術」,總之,攻守兩端的變化都不會太大。

Donyell Marshall的復活,是上季最好的消息,他和爵士的半場系統戰彷彿緣定前生,原本為人詬病的命中率直線上昇。長臂和活動力,也使他成為爵士禁區最活躍的一點。Marshall站穩先發地位之後,原任小前鋒的Bryon Russell將改調得分後衛,將需要時間適應。

由魔術前來投奔的Amaechi,個性穩健、球風紮實不花俏,非常適合爵士,努力一點,有可能幹掉Ostertag升任先發,和Malone、Marshall合組鋒線。Sloan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Kirilenko的時間安插進去,讓他藉著實戰磨鍊NBA經驗。別看Kirilenko小小年紀,已是俄羅斯倚重的第一好手(我總覺得他長得很像洛基第三集裡那個蘇聯拳王杜夫朗格林),到目前為止表現也不差,前景可期。

另一個希望是Stevenson,這小子球還沒打過幾場,場外新聞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又是打架又是性騷擾,頻頻上法院。但是就體能條件來看,他是爵士十年來最佳的得分後衛人才。至於Quincy Lewis,大學時代是一把刀,進NBA後卻還沒交出像樣成績,幸好今年只有24歲,時間還站在他這邊。

Greg Ostertag和John Starks,兩個前途無「亮」的球員。爵士當年千不該萬不該和Ostertag簽下肥約,如今想賣也賣不掉,只好繼續忍耐歐大個的爛球。Starks的生涯高峰則早已過去,當個替補倒還過得去,但是爵士得分後衛候選人成群,實在不差他一個。

展望
說白一點,爵士看來很像是準備被時代淘汰的球隊,沒錯,只要有萬年不老的Malone和Stockton,他們就不會太差,連續第19年打進季後賽沒有問題。但接下來呢?他能擠進前四種子嗎?就算拿下前四,又能保證不重蹈上一季的覆轍嗎?

Sloan已經是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中最長壽的現役教練(12年多),他願不願意拿本季來作為銜接前後兩個時代的試驗?重建的腳步,會不會又因為例行賽的綿延戰火而再度退縮?我非常敬佩爵士二老和Sloan,但是以上的問題,答案似乎都是否定的,無論轉不轉型,本季都會是爵士陣痛的一季。這麼說吧,至少他們有一項會是全NBA第一:他們全隊有四個約翰!(John Stockton, Starks, Amaechi, Crotty)

Saturday, October 20, 2001

聖安東尼奧馬刺:矢志復仇

已經沒有人記得1999年馬刺奪冠的畫面,現在停留在大家腦海中的,似乎只有去年慘遭湖人直落四擊敗時的無助眼神。而這正是馬刺本季必須回答的問題:他們真像湖人教練Jackson說的,冠軍旁邊必須打上星號,註明是縮水球季嗎?去年西區最佳的58勝戰績,又代表什麼意義?

誰都知道,湖人再強,馬刺也不致於以0比4落敗,我們寧願相信,是少了Derek Anderson的關係。畢竟,在理想的情況下,雙塔仍是最有條件箝制O'Neal的武器(希望沒有人和我爭論這一點)。今年,應該有很多人願意再給馬刺一次機會吧。

■主要變動
馬刺本季變動可大了,去年才報到的Derek Anderson,由於和高層因合約問題鬧翻,決定不續約。馬刺被迫以sign-and-trade,將DA和Steve Kerr賣至拓荒者,換來Steve Smith。小前鋒Sean Elliott退休,遺缺由熱火簽來的自由球員Bruce Bowen頂上。因此,先發球員五人將有兩人的變動。

此外,前任主控Avery Johnson與金塊簽約,替補前中鋒Samaki Walker被釋出後和湖人簽約。新簽進的自由球員有Cherokee Parks(快艇)、Mark Bryant(小牛)、Stephen Jackson(籃網)、Amal McCaskill,並選進法國籍新秀Tony Parker,6-2的控球。

■分析
基本上,馬刺是防守起家的隊伍,防線又以David Robinson和Tim Duncan為主軸,因此,當馬刺以二年2000萬留下Robinson,並由熱火找來同以防守聞名的小前鋒Bruce Bowen,加上本季開始允許區域防守,也就代表著馬刺本季防守實力,即使不是「有增」,至少也是「無減」,縱然西區各隊都不是省油燈,例行賽的佳績仍可以預期。任何球隊遇上馬刺,命中率要超過四成,恐怕都不是簡單的事。

此外,經驗是馬刺的另一個強項。目前預期的先發陣容中,D-Rob、Steve Smith、Terry Porter都是行走江湖多年的老將,Duncan也已擁有四年經驗。替補線上的Daniels、Ferry、Malik Rose、Mark Bryant也不是菜鳥。豐富經驗,通常象徵著穩定的表現─正如同爵士─在年輕小將居多的現代,經驗或許無法在部份比賽中發揮作用,然而在分數差距不大的決勝期,經驗就是致勝的保單。同時,馬刺能打硬仗的球員也還算不少,前八人的rotation都有撐住場面的能力。

進攻上,馬刺的強勢就別提了。套一句抄來的形容詞,馬刺的強處就在「left post, right post, high post, low post」(左邊低位、右邊低位、高位、低位)。換句話說,也就是Duncan和D-Rob的兩邊單打,以及高低中鋒配合。

本季馬刺實力不差,問題卻不少。首先,在換來Smith之後,主力陣容又老了一成,如果Daniels表現不佳,以Terry Porter主控,則年紀再往上飆。比較起來,他們已經算是年邁的隊伍,體力、耐力都必須接受考驗。而且年紀一大就容易受傷,假如D-Rob或Porter掛點,對整體戰力都有著程度不小的影響。其次,馬刺經驗夠,但訓練營的16人中只有6人是上一季的老球員,團隊默契還有待磨合。

球風沈穩中帶點油條、外線能力不錯的Smith,應該是雙塔最好的搭配,不過Smith的防守和離隊的Anderson差上兩截,除非馬刺能以區域防守來彌補,否則在得分後衛的防守上,面對Kobe、Finley等生猛新秀,Smith會是個蠻大的漏洞。Duncan上一季莫名其妙的罰球命中率,也是必須注意的一點。

不過,以下的兩個問題才是馬刺本季的關鍵所在:第一是團隊追求勝利的飢餓感夠不夠強、心理狀態夠不夠穩定,第二是Daniels的明確定位與進步幅度。

眾所週知,馬刺上季遭湖人以直落四血洗,輸得離奇,尤其最後兩場,簡直可以用放棄比賽來形容,不但大羅的軟弱被砲轟,連一向老練成熟的Duncan似乎也亂了方寸,其他人就甭提了。這絕不是少了一個受傷的Anderson所能解釋的,但馬刺究竟出了什麼毛病,也不是局外人所能理解。總之,我們看到的是一隻失去作戰意志的獅子;本季Popovich必須全力防止這個症狀再度發生。經過上一季的羞辱,想必馬刺本季至少能找到一個奮戰的理由。

從兩年前就被視為馬刺關鍵人物之一的Daniels,上一季掌握節奏的能力略有長進,離先發控球的水準卻還差一截,最扯的是在Anderson掛掉之後,Popovich赫然發現得分後衛才是比較適合Daniels的位置。問題是,Smith註定是先發二號的首選,那有Daniels先發的道理?而Porter的年紀實在不適合打先發控球,但Daniels的功力卻又銜接不上。這使得Daniels在馬刺的地位尷尬,Popovich也陷入兩難。

另一方面,新秀控球Tony Parker的季前表現相當恐怖(夏季聯盟平均18.5分、9助攻、4.8籃板、2.3抄截),雖然個頭矮了點,如果快速進入狀況,有可能成為馬刺未來控球的重點培養人物。屆時,Daniels的地位更加模糊,說不定得改打控球、得分兩門抱的第三後衛。Daniels是Duncan的死黨沒錯,但場上功夫才是真正的實力。

在替補方面,Danny Ferry、Malik Rose會是最受仰賴的角色,由籃網轉來的Stephen Jackson蠻擅長攪和,或許可以用來當作嚇嚇對手的不定時炸彈。

少了飛簷走壁的Anderson,馬刺是否會再度成為溫溫吞吞,缺乏爆炸性刺激的隊伍?這則是我個人十分擔心的一點。

■展望
為了配合區域防守與規則改變,Popovich已經表示,本季將全面調整馬刺球風,主戰區域由禁區往外移,改以快速導球、流動性大的motion offense為主,製造更多進攻出手的機會。這代表著,中距離準頭都不差的Duncan、D-Rob,將有更多在外圍面對防守球員的機會。不過說歸說,是不是作得到,就得球季開打才能見真章。

在新球季西區各隊實力依然強勁的背景下,變動程度不小的馬刺,一來要面對湖人、拓荒者等列強,二來要迎接新興隊伍如小牛、快艇等的挑戰,想要再寫下上一季高掛西區榜首的戰績,可能性看來不大。

不過這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沒有人會在乎馬刺的例行賽戰績,他們的戰績鐵定不會差。大家等著看的、馬刺球員心裡想的,都是明年四月如何在季後賽一雪前恥,重新找回1999年的神奇魔力,堵住Phil Jackson的嘴,逼他把「星號」二字收回去。這並不容易,因為西區步步險惡,但是,應該沒有人會懷疑馬刺作不到─只要他們夠悍、夠狠、夠餓。

Saturday, October 13, 2001

垃圾場雜記(9)

■Bye-bye, Grandma'
Larry Johnson,1991年的選秀狀元,一度以12年8400萬美元合約嚇死一堆人的巨星,就這麼在喬丹復出的超級旋風中靜悄悄的退休了。But anyone cares?

對有點年紀的NBA迷而言,即使不care,總還是有點記憶的。前兩年他讓尼克擊敗溜馬那記爭議性十足的「四分球」、投籃得分後比出的「L」手勢、那幾顆一張口會讓人嚇一跳的金牙,還有多年前那支具有時代性意義的Converse「Grandma'」廣告...。我相信,如果沒有Grandma'廣告,也不會出現NIKE後來為Penny打造的Lil' Penny。

LJ初次進入我的腦海中在1989年,他正要由Odessa Junior College進入UNLV。JC的報導比起NCAA少得太多,我所知道的是,他是當年JC最佳球員,身高只有6-7,卻是無堅不摧的坦克,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句話:「人如其名,Larry Johnson是Larry Bird和Magic Johnson的綜合體」。

多年之後的今天聽起來,這個形容仍然讓人有「如雷貫耳」的感受。大鳥加魔術?那天下還有人打得過他嗎?這個球探的形容並不太準確,不過我真的會很懷念LJ那股「漢子」的氣息,他的微笑帶來的感染力,獨樹一格、時間差掌握得剛剛好的禁區打法。沒有他的尼克,心理強度恐怕會差很多。

或許以後該寫篇文章來「紀念」他吧!

■巴特爾?NBA?
巴特爾挑戰NBA的消息,在留言板上引起討論。先聲明一點,我樂見巴特爾一圓NBA夢─就像我樂見新浪轉戰大陸一樣(只是不能理解他們選擇的方式和過程),但坦白說,如果我所認識的巴特爾能夠登上NBA名單,甚至停留超過一季以上,那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我的眼睛瞎了、頭腦和漿糊沒兩樣;第二、以前在亞洲所看到的巴特爾,從沒認真打過球。

誠然,巴特爾在前陣子的亞洲ABA聯賽中,小露了兩手外線,內線則好像是「五檔直上阿里山」,但說真的,ABA有人在防守嗎?再說內線,有人能守、敢守巴特爾嗎?照我看來,吳志偉遇上巴特爾根本就是棄守。

王治郅、姚明讓老美流口水,我可以理解,巴特爾,我無法理解。除了身高體重之外,巴特爾的年紀也老大不小了,速度、體力、天份只是一般,這些條件,在美國自己和歐洲的長人中找不到嗎?I don't think so。除非金塊是從市場行銷角度著眼,那我沒話說。

無論如何,McDyess掛了,金塊本季也沒指望了,巴特爾得好好把握這個天賜良機,錯過了鐵定不會再來一次。

■奇也怪哉
前塞爾提克教練K.C. Jones日前被診斷出罹患前列腺癌,和小牛的老Nelson好像是同一個毛病。我不了解癌症這檔子事,但感覺上好像經常聽到西方人得癌症,光是NBA,這幾年下來就聽過不少。

還不只如此,NBA球員中也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絕無不敬之意─例如Sean Elliott、Alonzo Mourning的腎疾、腎臟移植,還有最常見的「疝氣」,Olajuwon、Kevin Johnson等人都曾不幸中獎(為什麼長這麼大還會疝氣呢?I never know)。最扯的是爵士老將John Starks上季還切除了一邊的「蛋蛋」。

話說回來,K.C. Jones是很少數在NBA中揚名立萬的黑人教練。或許因為Larry Bird、Kevin McHale和Robert Parish這三劍客太厲害,加上本身個性比較lowkey,既不愛說話也不像Pat Riley那麼帥,導致Jones在塞爾提克王朝中很少被提起,但Jones的教練功力顯然是應該被記上一筆的。而且我確信一點,Jones的功力比起他的老隊友Bill Russell,那可是好上太多了。

球迷總不希望聽見球員或教練生病的消息,希望他們快快康復,從此無憂無慮。

■名人堂新生報到
今年籃球名人堂錄取「新生」三名,包括一名球員Moses Malone和兩名教練Mike Kryzewski、John Chaney。照例的,MJ復出的光芒實在太過閃亮,加上隔了個太平洋,這三名傳奇人物在本地幾乎完全沾不到光彩,但是請別小看他們的成就、忽略他們的故事。

Moses Malone是史上第一個進入名人堂的高中棄學生,未來,Kobe、KG甚至McGrady都有可能踏上他的步伐。球場生涯20年、率76人奪冠的成就,就不提了, Malone最值得一提的,其實是他的性格。說起來,他和Larry Bird有點像,都屬於沈默寡言、苦幹實幹型,不易引起注意,但他以6-10的身高縱橫籃壇20年,場外從不鬧些狗皮倒灶的鳥新聞,卻是所有球員可以學習的典範。

Duke的Coach K和Temple的John Chaney,一直是我個人非常敬重、崇拜的教練。Coach K師承火爆教頭Bob Knight,卻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將Duke由80年代初的衰敗期帶進90年代、乃至21世紀的高峰期,嚴格訓練與人性管理兼容並蓄。Duke的球員或許不見得都是明星,卻幾乎不見胡搞瞎搞的球員(聽見了嗎?Michigan?),大學教育的宗旨,不就是如此?看看Coach K,再看看國內大學的籃球教練,唉!

John Chaney可能是另一種典型,他被稱為「黑人版的Bob Knight」,火爆個性和嚴格要求可想而知。多年來,Chaney以不變應萬變,他才不管你前一天鬼混到多晚、念書準備考試到多晚,練球永遠是早上五點半,遲到一分鐘就是皮癢。而他也堅持「防守至上」的籃球哲學,以獨到的matchup zone來帶領球隊,他才不管Temple打球多難看。現在NBA的Eddie Jones、Aaron McKie,剛被老鷹釋出的Pepe Sanchez,都是他帶出來的高徒。

除了球員,教練一直是名人堂成員中占有極高的比重,如果換成是台灣,我不曉得會有幾個教練能夠被選進台灣籃球名人堂...

Sunday, October 07, 2001

垃圾場雜記(8)

老婆的觀點
一天晚上,我老婆問我:「新浪要去大陸打球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鬧這麼大?」我簡單向她說明之後,經常到大陸出差的老婆提出她的看法。

「為什麼要掛台灣?這不是自己找麻煩嗎?」她說,先前深圳曾有一名台商開餐廳以「福爾摩莎」為名,不被同意,一般的小規模台商公司,名稱能不扯上台灣就不用,以免夜長夢多。她憑自己的經驗和判斷說,如果不是新浪和中國高層有特殊的deal,要掛台灣根本不可能。要說泛政治化,大陸恐怕比台灣更嚴重。

她也說,大陸人對台灣人有著非常複雜的情緒,特別在沿海地區。一提到台灣人,大陸人的反應都是:「台灣是我們的」、「三天內就把台灣打下來了」。但是,他們也知道,台灣人就是比他們有錢,台灣就是比大陸繁榮,甚至,為台商工作的人,就算對台灣人恨得牙癢癢的,平常也得「忍氣吞聲」,巴結台灣老闆和主管。

我老婆的意見只能代表某些人的想法,不過和圓球討論板上某些網友的意見,可以作為對照。現在台灣無論是就業市場或是企業本身,都燒起一陣大陸熱,和兩岸人民之間彼此的觀點互相對照,似乎既諷刺又耐人尋味。

一分錢和偽鈔
信誓旦旦準備重出江湖的Penny Hardaway又掛了,難不成這「一分錢」也是「偽鈔」?說真的,我個人始終對Penny有著期待,雖然我知道他在魔術隊時曾經用不太上道的統戰手法搞掉教練Brian Hill。

為什麼?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天才球員!天才總給人期待。打從他在Memphis(當時叫Memphis State)大一時第一次見到他的傳球、出手時機、在不同球員防守下不同的出手方式,就有一種莫名的第六感,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當然,「魔術強森第二」的稱號,也是一開始讓我注意到他的原因。

從Penny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NBA球星的起落,就像以前的Ralph Sampson、Roy Tarpley、Danny Manning(他還算好的)、Connie Hawkins一樣,或因傷、因病、因為其他因素,而使他們未能成為光芒閃亮、流芳後世的巨星。Somehow,我對這些球員的感情,比許多成為巨星的球員還多。看完籃球紀錄片「Hoop Dream」之後,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我們看到了檯面上風光的球星,如MJ、Kobe,媒體展開瘋狂的造神運動或扒糞工程。當然,要成為巨星非得有相當的本事不可。然而我只想說,有時我們忘了注意許許多多原本有可能成為巨星的球員故事,忘了去體會、感受他們之所有未能達到理想境界的原因。

這世界上,成功的人就那麼多,失敗的人則無以數計,原因各有不同,不見得真是不努力,或是沒有天份。曾不曾想過,如果MJ出道第二年腿斷時,像Sampson一樣遇上庸醫,今天他會不會是神?還會不會有第二次的復出?如果Penny不是一再受傷痛困擾,今天的他,就算曾有作掉教練的前科,場上成績又會是如何?

因此,每次看到近年來總是帶張苦瓜臉的Penny,我總是想起第一次見到他時的模樣,並且衷心期盼他不會是另一個Ralph Sampson,我希望你也一樣。

你一定不知道
前幾天在ICQ上和一位義大利朋友聊天,聽完他的「簡報」,我才發現自己對歐洲籃球─至少是義大利籃球─的現況了解,錯得離譜。而我也相信,大部份人都和我一樣有著錯誤的觀念。

一般人都知道,歐洲各國籃球聯盟和全球絕大多數非美國的籃球聯盟一樣,都對洋將設有上限,有的是一人,大部份是兩人。其用意,當然在保護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因為美國球員人才濟濟,如果不設限,那其他人還混什麼?

義大利籃球皆然,以往設有兩人的洋將上限。不過,這個規定在今年被打破。一名美國球員Jeff Sheppard(肯塔基大學奪下1998NCAA冠軍時的最有價值球員,身高6-3的白人得分後衛)不滿洋將上限限制,一狀告上法院,結果義大利法院裁定這個規定違反公平競爭的原則,判義大利職籃聯盟敗訴。換句話說,義大利職籃聯盟必須取消洋將上限,從今以後,外籍球員和義大利球員一視同仁,各隊愛用幾個就用幾個。這個判例,現在成為非常有名的「Sheppard Case」、「Sheppard Rule」。

奇怪的是,大多數球隊私下開心得很,關鍵在於:洋將比本土球員便宜!你相信嗎?一開始我也不信。更何況,這違背了我們一般對全球籃球員市場供需的了解,在大多數的聯盟中,外籍球員的薪水當然要比本土球員來得高。

我的義大利朋友說:「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一個球技還不錯,但無法入選義大利國家隊的本土球員,每個球季開價要14萬美元,這不打緊,還向球隊要車子、房子、水電補助、各種津貼、分紅,連女朋友的開銷也敢開口要;美國球員除非是級數不錯,像Dominique Wilkins一樣混過NBA,或是像Rashard Griffith一樣有高度(目前歐洲職籃最高薪球員,大約在150萬美元左右),否則大概7、8萬元美金就搞定,還不是打得嚇嚇叫。我問你,如果你是球隊,會要洋將還是本土球員?」

他說,義大利現在有一支球隊Cantu(好像不是第一級的),陣中美國球員多達六人,可是他們是全聯盟最窮的球隊。以前還沒有這個判例,各隊付本土球員的薪水付得哀哀叫,現在洋尃沒有上限,各隊反倒可以很大方的把不夠格的本土球員淘汰掉。

我聽了,只有傻眼。這種奇怪的現象,以及義大利法院的判例,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之外。

Wednesday, September 05, 2001

年少籃球記憶

最近圓球這一票「中常委」級的老骨頭莫名其妙的開始「緬懷」起當年的鬥牛場生涯,害我塵封已久的少年時代籃球記憶,也不由自主的從腦海中給蹦了出來,久久不能平息。

文、裘兩位大俠發跡北部,小弟我則是中部人,而且和他們的年代差了一場「八年抗戰」,所以要說什麼台大球場、民生社區,我是一概不知。至於球技,也差這兩位老爺一大截,從來就沒有什麼傲人戰績可言。一言以蔽之,本人的鬥牛生涯一點都不特殊、偉大,但是我相信,我的鬥牛場生涯,毋寧和一般球友是比較貼近的。

矮子籃球樂
鬥牛鬥得最兇的年代應該是國中吧!當時和我一起混的球友大約有五、六個,都是國中同班同學,常混的球場則有好幾個,原因是球技端不上檯面,老球皮一來趕人就沒戲唱,加上這些場子也常常爆滿,不想等,只好一群人騎著腳踏車轉移陣地。

我們這群人很妙,一個比一個矮,算來算去竟然是我最高,只好打當年金州勇士Run TMC的跑轟戰術,加上一些快速的走位切傳,靠外線轟垮對手,籃板用力爭搶就是。雖然累積起來勝多敗少,但還是很累。還記得當時我一直很納悶,半場三對三沒有三秒鐘限制,那我們這些「矮仔喬丹」是要打屁啊!但是也沒有辨法,籃球畢竟是長人的天下。

常去的那個球場,總有個賣紅茶的阿伯在旁邊作生意。每到下午四點多他就推個小攤子到球場旁邊,塑膠袋裝紅茶、插根吸管,再用紅色尼龍塑膠繩綁起來,我也忘了一袋賣多少錢,總之很便宜,每天一到七點左右,球場旁邊就到處都是亂飛的塑膠袋。老伯清一清袋子,就回家去了。想起來,這個「紅茶伯」也是伴隨我成長的一個人物。

和文大培一樣,我們也常被趕來趕去。那時「夜間燈光」這四個字不在我們的籃球字典中,晚上總不能戴夜視鏡打吧。真的想打球,只好選沒人打球的時刻─下午一點到球場。雖然夏天那種炙熱的陽光像是馬上就會把人烤焦,但至少整個球場都是我們的,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奇怪的是那時未曾中暑過,體力還因此變得特別好。裘爺「街頭傳奇張國光」一文中寫張大師整天混在球場打球,我們也是那個樣子。最扯的是我們連下大雨都照打不誤,雖然一運球籃球就砸到積水彈不起來。雨天打球的特殊之處是你只能投空心籃,因為擦板絕對擦不進。

除了打球,我特別喜歡打完球和球友躺在場邊喝著紅茶、看著藍天,聊NBA、馬子、聯考的苦悶...那種感覺。在生活中塞滿書本的慘綠少年時代,這似乎是我唯一能夠完解放自己、暫時忘掉煩惱的一刻。一切的不如意,等打完球回家再去面對。

到了高中,我們就不在「家鄉」的球場鬥了,每天三餐的按表操課換到了學校球場。比較高興的是,班上同學有個高腳佬,我終於不用打裡面了。或許是課業壓力實在太重,高中時代除了受傷,就沒有什麼特殊的回憶,連那幾個每天都在球場上碰面、看來異常討厭的傢伙長得什麼模樣,也忘了。

獨特的記憶
每天照三餐打的鬥牛生涯,總會有些難忘的事。國中時代印象最深刻的事,至今難忘。那天照例在場上奮戰,有個高壯傢伙卡位極度兇殘,不是往肋骨招呼,就是幹我的脖子,把我搞到快抓狂,心中暗忖:「他X的,拐子我也有」。等到下次卡位,我順利把他卡在外面,「嘿嘿!」手肘順勢往後頂。不頂還好,一頂卻頂到一沱軟軟的東西。心中突然覺得有點怪,但是後來輸球,也就倖倖然下場。結果下場後仔細一瞧,才聽別人說那個很「中性化」的短髮傢伙是某甲組女籃幼隊的球員,「那我剛剛頂到的不就是...?」

另一天,有同學說介紹個國小同學一起打球,名叫馬肇明。結果一打就傻眼了,馬肇明那時是中部地區的明星球員,比我們高出一截(結果後來好像沒長高多少),投籃之準就別提了,傳球又快又強、見縫插針,時機也捉摸不定,當場嚇死我們一群傻蛋。和小馬不同隊只能看戲,和他同隊雖然穩贏,但打球會怕接隊友傳球的經驗,這輩子我看大概只有那麼一次。沒想到,多年後小馬成了CBA的年度最佳新人,還成了我採訪的對象;當年的那個楞頭青成了記者,小馬自己恐怕也無法相信。

我家住豐原,高中時必須趕早班公車到台中上課。高三功課壓力重歸重,球不打是不行的,清晨五點半起床趕六點的頭班公車,到學校六點半,早自習就不鳥它了,在七點半昇旗前還能偷打將近一個小時,不亦樂乎。打球不像看MTV可以躲起來,沒多久就被教官發現了,不過我們很擅長和教官玩躲貓貓。好死不死有一天被活逮,罰跑操場N圈(忘了),此時全校各班已經「雄壯、威武」的帶隊出來升旗,結果我們一干人等就這樣在全校見證之下跑完,校長才開始說話。校長還很諷刺的說這幾個高三同學很優秀,不但聯考都已經準備好了,體力也很不錯...云云。

無上的享受、永恆的畫面
喜愛籃球的人,都會有專屬於自己的籃球記憶,而且年紀愈大,懷念就愈多。我想文爺、裘爺這些老骨頭,對年少時代的回憶一定更多。就像人家說男孩子當兵兩年,回憶卻可以說上二十年一樣。許多古早時代的籃球片段,就在口耳相傳中流傳至今,倒也添了幾分神話色彩。

年少時街頭「尬」籃球的魅力就在這裡吧,它是每個人初接觸籃球的起點,終點,卻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而恍然不知。好的是,它在每個人的口中可以天馬行空,胡爛不必負責任,和當兵一樣,每個人可以說到口沫橫飛,旁人卻不曉得是真是假。壞的是,它不會再重來一次了。

時光飛逝,即使曾經現場採訪過NBA、看過無數場CBA...等等亂七八糟的球賽,直到現在,一個小男孩、一個殘破鏽蝕的籃框、一顆橘紅色的籃球,加上萬里無雲的晴朗藍天所組成的畫面,仍不時在我腦海中出現。對我而言,那彷彿就是最原始、最純粹的籃球精神和悸動,永遠都不會褪色與改變。

後話
有感而發,隨便寫寫,大家就隨便看看,這篇文章完全無關專業,只是一個即將邁入中年的男子無病呻吟的懷舊之作。有同感的圓球市民,不妨也寫寫你們的籃球故事丟給市長,相信他蠻樂意接受的。

Monday, September 03, 2001

夢中情人

十幾年來,我一向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即使連當兵時也一樣。昨天下午老婆不在家,不知不覺沈沈睡去,竟讓我夢到顏行書。

醒來之後,腦中一片迷惑,夢的內容倒都忘了。沒夢到老婆,夢到顏行書,還不是重點,最奇怪的是,這已是我兩週內第二次夢到「小書」了。難不成冥冥中有人「託夢」?還是老天有意要我寫他?

打電話給裘必勝大爺,裘爺說我有病。但既然如此,顏行書也是最近的鋒頭人物,不如就寫寫心中對他的看法。

■瑜亮戰爭
要談最近的顏行書,就不能不提到陳志忠和李雲光。裘爺曾以「絕代雙驕」來形容顏行書與陳志忠,十分貼切。如果以從小至大的經歷過程來看,顏陳兩人不僅是絕代雙驕,還是「一時瑜亮」。

但是,打從網溪國小開始,到高中兩人分讀南山與三重商工,再到職籃兩人分別效力戰神與幸福,陳志忠就一直被顏行書壓著打。顏行書自國小開始就是主力先發,高中時已在HBL紅透半邊天,到CBA更不得了,也很幸運,一直是戰神栽培的主力控球。陳志忠一直到職籃四年,才好不容易成為幸福有意打造的主控,可惜,沒多久CBA就垮了。CBA時代一直有媒體塑造顏陳兩人的「3號戰爭」(兩人球衣都是3號)。如果這真是場戰爭,在這之前,顏行書的戰績恐怕是全勝。

近兩年情況變了,顏行書率先高唱從軍樂,被埋在國軍隊裡,陳志忠球技則有進一步的成長,逐漸拉近了兩人之間的差距,人氣也慢慢爬昇。今年兩人同時入選國家隊,打的位置同是控球。說真的,兩個超級控球在一起,沒問題也會蹦出問題。

■我的看法
顏行書在瓊斯盃期間,因為和教練意見相左而成為所謂「超級板凳」的事,恐怕已經不是新聞了吧。硬要說沒這回事,是很荒謬的。但我們先擺脫顏、李之間的衝突不談。顏行書、陳志忠誰先發、誰替補,如何搭配使用顏、陳二人,才是整個事件背後值得探討的重點。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顏行書是比較有天份的控球後衛,你看他傳球的sense,幾乎中華隊能夠讓全場觀眾瘋狂的得分,助攻都來自顏行書;這也是陳志忠比不上的一點。天份,就擺在那裡,有時候無論你多麼努力,終其一生都無法克服。就像我有個同學,大學之前從未在12點以後睡覺,從來不曉得「補習」兩個字怎麼寫,別人玩什麼,他照玩,看書時間大概不會超過兩小時,結果輕輕鬆鬆考上台大電機,還直昇研究所。念書考試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渾然天成。我就不一樣了,越補越大洞,念得要死還是和豬一樣。放在顏、陳二人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顏行書擅長自由發揮,隨之而來的是高失誤。他的速度和出手速度都不及陳志忠快,最近一年的準頭也不及陳志忠。同時,由於從小一帆風順,所受的打擊、質疑不多,個性較為孤傲。他的孤傲,並不傷人,而是來自於高自我要求底下產生的自信,以及進而轉嫁到隊友身上的高要求;處女座的人或許多少都有點這種問題。不過,他在中華隊中的人緣卻比較好。

這就要說到陳志忠。阿忠以纏人不休的防守出名,穩紮穩打、失誤極少的控球風格,相信是讓他博得教練嘉許很關鍵的一點。近一年半來他的外線大有長進,又快又準,和防守好、失誤少搭配起來,很有加分的效果。說真的,他的近況比起顏行書好一點,李雲光讓他先發,也不令人意外。

但據我私下了解,陳志忠在中華隊的人緣並不極佳,主要原因在於他鋒芒太露、愛出風頭的個性。顯然的,場上和場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不過這一點也情有可原,想想,陳志忠被顏行書壓了10年,好不容易打出身價,一時之間怎能不臨風顧盼、萬分欣喜?

我忍不住要提出對陳志忠的幾點批評。第一是,大家都說他的防守好,但是他的防守並不聰明、更不「實惠」。他那種胸貼胸式的防守與氣勢,確實達到了一個防守球員的基本要求,只不過,如果裁判抓緊一點,恐怕他每場打個20分鐘就要五犯離場;他也常因為一些過多不必要的肢體動作,而犯些不痛不癢的規。第二、他的防守與肢體動作容易惹來哨音,也很容易引起衝突。過去三年來,陳志忠不知惹毛過多少本國和外籍的對手,最後雖然不見得動手打架,並不是非常必要。本屆瓊斯盃楊玉明比中指還不算什麼,陳志忠兩年前對南韓老將姜東熙比的「封喉」動作才夠嗆。第三、他的運球動作明顯有「翻球」(palming)的嫌疑,就看裁判抓是不抓。

■見仁見智
以上的看法,見仁見智,各人想法不盡相同。我的結論是,如果今天是選秀會,要挑一個能夠主導、帶領球隊的控球,我會挑顏行書;如果今天是亞洲盃冠軍戰,或許我真會考慮讓陳志忠先發。By the way,我搞不懂為什麼李雲光不太喜歡讓顏陳二人同時上場;他們兩人都是很好的combo guard。此外,大家都知道中華隊不太擅長應付全場壓迫,但只要同時擺上這兩人,一切搞定。

顏行書才25歲,目前他必須思考的首要問題是,不要再讓被教練丟到板凳上的「屈辱」困擾,盡快將狀況恢復過來,他的籃球生命還很長,這只是件小事,不值得懷憂喪志。其次,仔細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台灣是他生長、成名之處,但他也不排斥往大陸,甚至日、韓發展。如果台灣籃壇未來還是一灘死水,留不住他,我認為大陸是他最好的去處,一方面薪水高,另一方面,大陸甲A的控球幾乎都是豬頭,顏行書可以有很好的發揮空間。日本和南韓球隊,恐怕不願意將一個洋將的名額花在他身上。

垃圾場雜記(7)

鬥牛場有鬼
Duke的全美頭牌控球Jason Williams前幾天在鬥牛時跌斷左手骨,必須停賽四至六週。對Duke來說,Williams受傷既已成事實,此時發生總比季後賽前發生好,看看2000年的Kenyon Martin就是很好的例子,在Conference USA錦標賽時受傷,結果Cincinnati空有全美第一的排名,64強還是沒搞頭。

話說回來,老美鬥牛總是這麼認真嗎?還是鬥牛場有鬼?從我看籃球以來,就不知聽過多少球員在鬥牛場掛點,而且受的都不是小傷,不是手、腳骨折,就是膝蓋嚴重扭傷。Duke自己的Carlos Boozer,曾經在鬥牛時腳部骨折。知名的傳奇老將「手槍」Pete Maravich也死在戶外球場上,不過他死於心臟病突發。

在台灣倒沒聽過什麼驚天動地的新聞,如果有人知道,可以在留言板上po一下。我自己曾經見過最嚴重的鬥牛場受傷,可能是高中時有人「坐飛機」腦震盪,結果救護車「E-O-E-O」的開進校園把傷者載走。

Jason Williams還好傷的是左手,和投籃沒什麼大關係。他上季平均21.6、3.3籃板、6.1助攻,今年打完大概就會棄學。基本上,他是我心目中的選秀狀元,而不是姚明。

隊幟吵翻天
這幾年來運氣一直不是很好的超音速,日前把用了沒幾年的球隊標幟再度廢掉,改用新設計。超音速剛換了新東家,由星巴克老闆Howard Shoultz入主,氣象一新,不過這個新標幟卻強調懷舊、復古,採用綠色、古銅色,還特別加上Est.1967 (Established in 1967,創隊於1967年)的字樣,以強調悠久、一脈相傳的隊史。

坦白說,這個logo還真不怎麼樣,其實超音速的上上個logo─半圓形,裡面有個西雅圖尖塔的那個─是我的最愛,到現在還貼在我的房裡。無獨有偶,超音速當地民眾和眾多體育記者,似乎也不很欣賞這個新隊幟,一陣砲轟。

其實隊幟是球隊最貼近球迷的一部份之一,前陣子小牛改隊幟,換成馬頭,在圓球留言板上就引起瘋狂討論。NBA球隊近年來也很流行換logo,看看能不能換來好運道,例如巫師、76人、活塞、勇士,其中活塞、勇士走的都是新流行風,我一個朋友還說,這兩隊根本就是互相抄來抄去,因為看來實在太像了。不過換logo看來不見得能換運氣,最有傳統的幾支隊伍湖人、尼克、塞爾提克,幾十年來logo幾乎沒有改變,頂多作過小部份修正,冠軍還不是照拿。

瓊斯盃雜感
年少、剛接觸NBA的我,曾經每年期待著瓊斯盃,期待著美國隊。我希望中華隊打出好成績,但是也希望美國大學派出潛力十足、有可能在未來進入NBA的好手,讓我先睹為快。能見到美國球員的球技,即使在電視上,也讓我興奮不已。

美國隊派出的球隊層級,逐年下降,從80年代中的全美大學明星第二、三隊(第一隊當然是不可能來的)或單一大學隊(如Hawaii大學和Vanderbilt,以前公牛隊的那個廢物中鋒Will Perdue就是那時來的),到後來的聯盟明星隊(Atlantic10和現在改名叫Big 12的Big Eight),以及專科學院明星隊(Juco All-Star,朱彥碩兄的苦力球員一文中提到的Bo Outlaw,當時就是以專科明星的身份來台)。

到後來也不知為什麼,美國隊就在瓊斯盃中消聲匿跡,再也請不來了,對我個人而言,這是個相當大的遺憾。籃協一度有意將瓊斯盃的重點球隊放在亞洲,經營出「小型亞洲盃」的樣子,立意不錯,不過我們對亞洲球隊都蠻熟悉,能看到來自世界其他各國的勁旅,依然有其新鮮感。未來如果能找到歐洲球隊,其實也不錯。

拿人手短
佛光女籃才成軍,就鬧出部份甲組女籃隊伍對老隊員代表佛光出賽有意見。國內女籃不准支領本隊退休金球員效力他隊、曾支領本隊營養金球員在XX年內不得效力他隊的不成文單行法,究竟是否適當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如果我沒錯的話,這種規定基本上是違反憲法中對人民工作權的規定。(不是我落井下石,但是日前中國時報中南部編輯遭裁撤,在法院、市政府前靜坐抗議,聲稱中國時報剝奪工作權、違憲的事件,反而是個笑話。只要資方依照勞基法規定資遣,憲法總沒有規定資方不得裁撤員工吧。)問題是,為什麼沒有球員敢鬧大?為什麼球員總是悶不吭聲?

第一點,甲組女籃各隊之間在這方面很「團結」,只要有「叛逃」者,就聯手把你封殺,搞到沒有球隊敢要你。第二點,我們的球員一向也很願意居於弱勢,因為國內籃球本來就是資方獨大的局面,大家擔心的是萬一鬧大,企業不再贊助籃球,到時候連一丁點薪水都沒得領、球也沒得打,得不償失。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女子球員多數從國中時代起就開始支領甲組球隊的「營養金」,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有朝一日想離隊,一來情面上說不過去,二來賠不起多年來所領的營養金─另一個單行法,只好作罷。

我的想法是,除非一開始就不拿錢,否則在台灣的籃球大環境中,是很難獨力殺出一條血路的。但是各隊連退休的球員在他隊復出都要管,這就有點離譜了,如果政壇也仿效女子甲組這一套,那很多公務員、高官在下台、退休後,都沒得混了。

Tuesday, August 28, 2001

第三隻眼看瓊斯盃

一年一度的瓊斯盃結束了,大部份的人都很高興,小部份的人很不爽。高興的是,中華隊拿下史上第一座瓊斯盃冠軍;不爽的是,這座金盃說難聽點,可以說是「硬拗」來的。

在興奮的人群中,中華隊上下全成了神,是永不放棄的「逆轉小子」,在不那麼興奮的人口中,瓊斯盃成了「自慰盃」。網路留言板、BBS上掀起大戰,媒體也各有論斷。在激情與不屑過後,不妨,用我們的第三隻眼,平心靜氣的來看這座冠軍、來看瓊斯盃這個比賽。

我不想成為一個鄉愿的人,卻也不願過份主觀的以偏概全,讓自己脫離現實。所以,我一方面肯定中華隊上下的努力,另一方面卻也對瓊斯盃的意義與未來感到憂慮。

■七個打五個?
明眼人不說瞎話,以裁判尺度引領的主場優勢,是眾多批評的颱風眼。沒有人能否認,裁判在幾場可歌可泣的逆轉戰役中都幫了中華隊大忙,對加拿大一役最扯,終場前五分鐘落後12分,最後倒贏兩分;對俄羅斯也在中場落後10分的劣勢下逆轉勝。甚至冠軍戰對南韓,裁判的哨音尺度也讓南韓教練秋壹勝在終場前6分鐘就放棄比賽,將主力全部調下場。

七個打五個的確是不太道德,但說實在的,哪個比賽沒有主場優勢?猶記東亞運中華出戰日本,最後延長賽落敗,該役中華與日本的罰球比是2比22,還不是被地主搞得很慘?再說上個月才結束的亞洲盃,南韓在準決賽被黎巴嫩幹掉,據說也是該役兩名中東裁判的傑作;南韓教練金東光一看到兩名中東裁判出場執法,就知道一定有人暗中搞飛機,臉都綠了,卻也只能默默承受。(註:由於先前大陸對黎巴嫩一役兩隊幹架,黎隊球員慘遭大陸關燈打人、揮剪修理。據傳大陸要求黎巴嫩停止上訴,交換條件是保證黎隊打進冠軍戰,換句話說,也就是保證黎隊以亞洲前兩名的資格進軍世界盃)

連亞洲級的賽事都能玩成這樣,瓊斯盃這種邀請賽,又算得了什麼?差別,只在於裁判「變魔術」的功力高低,功力強的,能玩到外行人完全看不出來,統計數字也完全無法顯示。功力差一點,引來批評也是難免的。

此外,瓊斯盃外隊吃、住都是籃協招待,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對上主隊吃點虧,縱使幹在心裡,摸摸鼻子也就算了,往年還不都是如此?

■為中華隊說幾句話
裁判尺度確實讓我有點失望,不過我也認為中華隊值得大家的掌聲。首先,陳信安歸隊對中華隊的確小有幫助,至少中華隊多了一枚具有切入破壞力的催化劑;其次,中華隊整體的戰力與狀況,比亞洲盃時好了很多(雖然瓊斯盃和亞洲盃是兩個不同level的比賽)。其三、誠如裘必勝裘大爺所說,就算有裁判幫忙,空檔投籃不進、三分外線不準,能贏嗎?

在家裡出戰,給了中華隊不小的心理優勢,籃球是受主客場影響最大的運動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看了這麼多場比賽,我還沒看出中華隊的作戰方法,勉強要說,就是「沒有方法」;但是「沒有方法」有時卻也成了中華隊的優點,面對中華隊這種板凳深度不差、活力十足、操不死又不擅打方法戰的球隊,除非實力遠高過中華隊一截,否則作再多的scouting恐怕也沒什麼用,因為他們會在沒有人預料得到的情況下出手、快攻、切入,十分無厘頭。

我個人認為,這批新血帶給球迷和籃壇最正面的意義,倒不在他們現在或未來能打得多好,而是從他們身上,看不到老中華隊的散漫、怠惰,看到的是百分之百的努力、拼勁(某些內線球員除外,if you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和奮戰精神,看到的是未來的可能性和無限性。把裁判哨音的偏頗責任完全加諸在他們身上,是不太公平的。

但話說回來,中華隊換血成功了嗎?我始終覺得中華隊的失調結構造就了球風上的限制。中華隊內線球員不夠多、不夠壯、不夠狠、不夠積極,後場則有著太多同質性的球員。當然,中華隊和南韓有著同樣的原罪,找不到身材超高的內線球員,先天的限制迫使他們只能以外線為主,我也承認,中華隊以南韓為學習目標,是蠻切合實際的作法。但是,如果你注意的話,南韓固然每一隊都在外線架起重砲大肆轟炸,內線球員卻無論高矮,都有單打、偷襲的能力,不致於像目前的中華隊一樣,內線一律放空,形同棄守。

內線競爭力幾乎等於零,光靠外線想轟垮對手,無奈手氣有一場沒一場,這是中華隊現階段最大的問題。

此外,同樣進入換血階段的教練團,讓我也有點悲觀─雖然我好像從來就沒樂觀過。李雲光夠努力,但是本質學能和經驗實在有待累積和磨鍊,在亞洲盃、瓊斯盃,有時多少能看出他在場上的手足無措和混亂思緒。也許他未來是名好教練,但現在要接國家隊,要讓眾家好手在短時間內融合為一體、發揮出最高戰力,委實還早了點。

總的來說,無論是球員或教練團,新世紀中華隊讓我們看到了努力、誠意,成果則還是一片混沌。如同顏行書說的,一個瓊斯盃冠軍不代表什麼,也不代表換血成功,未來的路還長得很。

■案外案:顏行書不敵泛綠軍?
瓊斯盃莫名其妙扯出了顏行書摃上李雲光,成為超級板凳的案外案。兩造都公開宣稱並無此事,但任憑誰也知道事情有點怪。一般的說法是,陳志忠退伍後要加盟裕隆,以中華隊球員名單與教練團中的「泛綠軍」色彩,陳志忠自然而然的成了先發,加上顏行書可能有點情緒性的反應,結果上場時間就逐漸減少。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如果真有此事,真正的原因在那裡?是如外界所說,還是顏行書太過率性、氣盛,導致「姥姥不愛」?其次,我們也應該知道,教練原本就有自己屬意的球風和信賴的球員,無論如何總得有人坐板凳。(留侯兄正在寫的Drazen Petrovic就是個例子,在拓荒者時坐板凳坐到感冒,轉檯籃網後才大放異采)。第三、我絕對認為顏行書是較有控球天賦和才氣的球員,也很努力,但陳志忠目前的狀況確實比他好上一點。

真正的原因無從得知,因為我不曉得李、顏二人是否真有正面衝突,才讓情況惡化至此。李雲光中華隊的第一要求是嚴明的紀律,所以我才會推測兩人可能有過某種程度的衝突。對此,我個人有兩個感覺:第一、李雲光的作法太過激烈,而且沒有避嫌,如此作只會讓人對「泛綠軍統治籃壇」、「順綠者昌、逆綠者亡」的說法更加認同,並不聰明。瓊斯盃只是個層級不高的邀請賽,沒有必要搞成這樣子。第二、顏行書就算被冰,也毋需氣餒鬱卒,一年後、或是換了教練後,情況說不定就大不相同。他的籃球路還長得很,他的籃球才華也絕對不會被埋沒,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賭氣或不快而壞了自己的名聲和心情

* * *
有人可能覺得我說了半天等於沒說,感覺像是雙方各打五十大板,改日再審。然而世上的事就是如此,唯有你用第三隻眼來觀察,才比較容易平心靜氣的瞧見事情的全貌。瓊斯盃是不是真的七個打五個、中華隊換血是否成功、表現如何、顏行書和李雲光是否真成了仇家,都不會有標準答案。

Monday, August 20, 2001

小聯盟,大學問(下)

■你吃我、我吃你
這場亂七八糟的戰爭起源,要從Isiah Thomas於1999年接掌CBA時說起。Thomas獨資買下CBA後,將CBA改為中央集權制的聯盟,期望在未來擴增為29隊,和NBA各隊建立如職棒大聯盟式一對一的從屬關係。

Thomas立意甚佳,但是搞了半天,NBA有意自己出來搞小聯盟,加上Thomas半路接下溜馬教練職務,依規定必須拋出CBA股份,一時之間又找不到買主,天下終於大亂,原本就已經在下滑的CBA票房更加惡化。

在這同時,2000年12月,IBL與ABA2000放出兩聯盟即將合併的消息,一時之間驚動各路英雄。如果整合成功,新聯盟的實力不可小看。但是兩聯盟自放出消息後就沒有下聞,過不了多久又宣佈,因為雙方經營策略不同,合併取消。原來,IBL希望新聯盟能取代CBA角色,成為NBA的法定球員提供者;但ABA2000卻堅持新聯盟和NBA應該是屬於「彼此競爭」的地位,談判因此破裂。

一直找不到買主,財源中斷的CBA終於撐不下去了,2001年2月6日被迫宣布結束營業。旗下球隊只得自尋生路,一週之內,有五隊迅速投奔IBL。其實這時的IBL也不怎麼妙,開打時的八隊已經倒了兩隊,剩下來的六隊中,New Mexico也搖搖欲墜,此時吸納CBA的隊伍,算是吞下大補丸,至少旗下球隊一字排開還蠻嚇人的。

六月中,美國又傳來消息,一群身份未知的神秘客打算籌組新聯盟。據說新聯盟共有16隊,將畫分為四個分區,每隊每季打40場比賽。有意加盟的隊伍,不需繳交權利金,而且球員團隊薪資沒有上限,老闆愛怎麼玩,就怎麼玩。聽起來蠻嚇人的。

八月中,慘澹經營了六年的IBA也玩不下去了,宣佈由9月1日起結束營業,走入歷史。走到這種地步,幾個聯盟都灰頭土臉,籃球小聯盟的經營,似乎真是條死胡同,也是個錢坑、無底洞、無解的方程式。不過別急,好戲還沒結束,這些以前互咬的對手,在傷痕累累之後終於想通了,團結就是力量。

最近,來自老CBA、IBL和剛垮台的IBA的十幾支隊伍宣佈,即日起將聯合籌組「新CBA」,連老店新開的開幕日都選好了。CBA將在中斷營業九個月後重新出發,預定於今年11月16日起展開第56個球季。

■江山大一統?
NBA一手建立NBDL,從未正面打擊過任何小聯盟,但是NBDL的巨大聲勢與經濟不景氣的沈重壓力,卻間接壓垮了幾個小聯盟。在IBA/IBL/CBA聯手之後,未來的小聯盟籃球版圖會是什麼模樣?將會是NBDL一統江山、獨領風騷的局面嗎?

我相信不致於,因為NBDL的八支球隊頂多容納100名球員上下。對美國境內數以萬計的球員而言,以及不願離鄉背井到歐洲流浪的球員來說,加入其他小聯盟仍會是唯一的選擇。往後,三級聯盟和傾向於夏季聯盟的USBL,仍然可以在自己的版圖內玩耍,該倒就倒。至於整合之後的「新CBA」和傳言中的新聯盟,如果整合順利,營運說不定會比以往群雄割據時要好得多。即使已經無法成為NBA的球員提供者,仍有可能在中小型的城市中建立根基、闖出名聲,慢慢讓營運穩定下來。

比較令人擔心的,倒是只開打一年、未參加這一波整合的ABA2000。ABA2000雖然嘴上很硬,營運看來卻是不太妙,今年才第一季,季後賽竟然就臨時改成單敗淘汰制,虎頭蛇尾,其中顯然大有問題。堅持要和NBA「釘孤枝」的策略,也許有調整的必要。

同一個市場,絕對不會只有一家公司賺錢;籃球世界,也不會只有NBA和NBDL兩個主角。對籃球的熱愛,對籃球經營抱持的無限希望和傻勁,是美國職籃小聯盟前仆後繼,一個倒了,另一個再起的根本原因。這場戰爭一路看下來,令人心酸,也令人感動。我懷疑部份聯盟的經營策略與手法,卻欽佩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與決心。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的CBA也倒了,籃運卻如一灘死水,絲毫無復甦的跡象,是台灣的籃球經營者沒有智慧、不夠用心,還是根本就沒種再來一次?為什麼街頭籃球場永遠爆滿,籃球排名No.1 sport的台灣,會沒有合格的球賽可以欣賞?會讓經營者賺不到錢?小聯盟,大學問。美國小聯盟的興衰、分合與起落,或許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空間。

小聯盟,大學問(上)

有人覺得NBA選秀會、自由球員、球員交易市場上各隊的爾虞我詐、口蜜腹劍、賤招百出很有趣,但是我覺得,近兩年來美國次級職籃聯盟(minor leagues,以下簡稱小聯盟)的異動、興衰,精彩程度不在NBA之下。

那種感覺該怎麼描述?很像是戰國時代各據一方,有時合縱,有時連橫,也很像是在玩「大富翁」,幾個玩家攻城掠地,不是想累積財富,就是想搞到別人破產,減少敵手;而NBA,就像是「銀行」─它不跟你玩,而且也永遠不會倒。

如果要詳述小聯盟,可能得出一本書才行,但我試著以最精簡─雖然可能還是很長─的方式來向大家說明。

■五代十國、戰火燎原
NBA確實很強,但是作籃球夢不見得要和NBA有關係。全美各地都有人在作著靠籃球賺錢的春秋大夢,沒辦法搞像NBA這種全國集團的事業,在某個區域自己玩玩也不見得沒錢賺。因此,小聯盟的存在已逾百年。

我們不提冗長的歷史,光是過去這五年來,曾經實際運作或在策劃階段的小聯盟,就有CBA(Continent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ABA2000(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2000)、USBL(United States basketball League)、IBA(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IBL(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SWBL(South West Basketball League)、NRL(National Rookie League)、CPBL(Collegiat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UBA(United Basketball Alliance)和NBDL(National Basketball Developmental League),以及最近宣佈即將成立、尚未命名的新聯盟,雜七雜八算起來,將近十個之多。

理論上,它們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搶的是球員、教練、裁判、媒體報導和贊助商等資源,但誰都知道這個理論並不正確,因為這中間摻雜規模、財力大小與地域性等因素。規模大、財力足、市場鎖定全美者,當然有利,能夠搶到較好的人力與贊助資源,反之,規模小者就必須以爭取local商機和次級、三級球員為目標。而規模大者花費就大,規模小者量入為出,也不見得沒賺頭。所以,這也就是小聯盟市場群雄並起的背景。

我先依自己的看法將這些聯盟作大致上的層級區分。第一級包括NBA成立的NBDL、ABA2000、CBA和IBL,它們不是財力較佳,就是以全美為市場。第二級包括IBA和USBL,它們的規模小於第一級。第三級則包括SWBL、UBA、NRL和CPBL,它們的規模更小,市場僅限於部份的幾個或一個州。

■經營策略形形色色
不同層級的聯盟,自然有不同作法與經營策略,先從第三級談起。SWBL顧名思義,以西南為基地,事實上它進行至第四年只剩下四隊,全都在德州,球季在二、三兩個月就打完,是小腳中的小腳,不太入流。UBA規模稍大,有九隊,以東部的紐約、新澤西、馬里蘭等州為範疇,球季為一至四月。NRL於2000年開打,球隊只有五隊,球季不到兩個月就結束。至於CPBL,好像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好像還沒出生就掛了。這種層級的聯盟,縱有再好的市場行銷,畢竟球賽沒看頭,商機又不夠,能活多久算多久,「永續經營」恐怕真只是美夢一場。

第二級的USBL和IBA,IBA球隊範圍集中在靠近加拿大的幾州,其中也有加拿大球隊,自己在北邊小本經營,打得很快樂。USBL號稱「機會聯盟」(League of Opportunity),球季鎖定在夏天的四至六月,還是唯一股票公開上市的小聯盟,經營手法相當特別。球員週薪僅300至1000美元,球季又短,小歸小,底子還算穩,過去已有一百多個USBL球員打進NBA戰場。

第一級的幾個聯盟各有來頭,NBDL就不用多廢話,它是NBA出資成立的聯盟,共有八隊,準備在今年十一月開打,雖然球隊都集中在東南各州,但是它光靠財力和NBA背後的雄厚資源,就足以名列前茅。NBDL的成立也是掀起這場小聯盟戰爭的主因,後面再提。

CBA是北美地區年齡最老的職籃聯盟,從1947年名為Eastern League時起算,資格比NBA還老。CBA與NBA簽下合作契約之後,過去二十年來一向是NBA的法定「球員提供者」,直到去年合約結束為止。既然NBA出錢金援,它的所有作為也就以配合NBA為最高指導原則。自然而然,CBA也成為未被NBA選上的大學球員,或是夢想有朝一日進入NBA的球員們的第一選擇。

IBL於去年開打,幾支隊伍位在Las Vegas、Baltimore、Cincinnati等大城市,野心顯然不小。它打國際規則,經營規劃作得相當完備,策略則是拉攏名人入股或擔任主管,順便刺激商機,像「大O」Oscar Robertson、職棒鐵人Cal Ripken Jr.等人都是球隊股東。IBL有點類似那魯灣的中央集權制,球隊經營獨立,盈虧自理,但球員卻是和聯盟簽約。

ABA2000則自稱繼承1976年倒店的老ABA法統,故名ABA2000。它的眼光也在全美國市場,有四個球隊城市和NBA重疊,豪情萬丈,遠程目標是要和NBA一拼高下。和老ABA一樣,它也推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招式,例如後場抄球得分可算三分的「3D Rule」、明星球員犯滿不需離場、8秒過前場等,同時,它也是第一個把所有球賽都放到網路上直播的聯盟。

MOP,你在那裡?

「你在那裡?...我在這裡...你在那裡?...我在妳心裡...」

這是一支由任賢齊和舒淇合拍的金飾廣告中的台詞,而且是很好用的台詞。因為每當我老婆氣沖沖的打電話問我:「你在那裡?」本人一律回答「我在你心裡」,然後她就會大發嬌瑱的說:「少噁了」,卻忘了打這通電話的目的:問我究竟在那裡。

有需要的人,這句話你們也可以用一用,特別是文爺和裘必勝這種常在外面鬼混,聊籃球聊到三更半夜的人們。雖然很噁,但還蠻好用的。

最近有人問到幾個曾經獲得NCAA錦標賽MOP(Most Outstanding Player,最傑出球員)的動向,才突然讓我想到這句我常拿來掩護行蹤的「名言」。凡能獲得MOP大獎者,沒有三兩下是不行的,但仔細一看,有幾位仁兄還是會讓人發出「你在那裡」的疑問。我查了一下,非常奇怪的是,90年代的MOP英雄榜中消失的比例,竟然比80年代高得多,90年代簡直就是「流星花園」。

■90年代:流星花園
最多人問到的,大概是1995年的Ed O'Bannon。當年他在冠軍中拿下30分、17籃板,率傳統名校UCLA擊敗Arkansas,獲得1975年以來首冠,老實不客氣的出了一陣子風頭。該年首輪進入籃網後,卻始終鬱鬱不得志,1996到小牛之後就消失,接下來數年轉戰義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直到去(2000)年才被魔術簽下,重回NBA。但是他的第二春也很短,目前我還查不到他的下一個落腳處。

O'Bannon兄弟Ed、Charles在LA相當出名,但除了Ed,老弟Charles也沒能打出名堂,今年先後在日本JBL的Toyota和ABA2000的L.A. Stars混日子。Charles身高6-5,十分尷尬,在NBA找不到位置,只好出外打天下,6-8的Ed O'Bannon之所以消失,則和膝傷有很大的關係。他從大一開始就為膝傷所苦,聲望和球技可以說從高中到大學,一路下跌,要不是大四拿了一座冠軍,選秀行情也不致於這麼高。看到他的悲情,也讓我想起Penny Hardaway。

1993年NCAA冠軍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Chris Webber那次「不存在的暫停」,還記得大二後衛Donald Williams為北卡砍下冠軍盃的人,可能很少。身高6-3的Williams,是尺寸過小的得分後衛,註定沒有前途,1995年畢業後,先後轉戰奧地利、德國、希臘、以色列、美國CBA、菲律賓的PBA、塞浦路斯等國,目前在法國,是標準的籃球浪人。

無獨有偶,另外幾個沒闖出名號的MOP,也都是得分後衛。從後面往前倒數,分別是1998年Kentucky的Jeff Sheppard、1997年Arizona的Miles Simon和1990年UNLV的Anderson Hunt。

Sheppard是6-3的白人,彈性超爆,又有外線準頭,是當年被稱為「神奇逆轉貓」(Comeback Cats)的Kentucky大學的頭頭,但球技和天份離NBA著實有段距離,結束短短18場的「夭壽」NBA生涯後,背起行囊到義大利第二級聯盟打拼,今年返美加盟ABA2000的Kansas City Knights,打了8場平均18.9分,還算不差,可惜ABA2000是個沒有前途的聯盟。

Miles Simon是最奇怪的例子,他的身材(6-5)、彈性、協調性、頭腦、外線都有兩把刷子,結果竟是當年Arizona三劍客中最遜的一個,另外兩枚Mike Bibby、Michael Dickerson,都已經闖出名號。我們的Simon,在魔術一直被列在傷兵名單上,接下來到以色列、義大利混,今年卻因謊報個人資料,慘遭義大利職籃判定禁賽三年,真是亂七八糟。

UNLV的Hunt也很鮮,1990年大二的Hunt在鋒線老虎鉗Larry Johnson、Stacey Augmon的掩護下,於冠軍戰中狂砍29分獲選MOP,該役UNLV也以103-73重創Duke(我印象中Duke輸得最難看的一戰)。下一年,大三的Hunt就屌起來了,UNLV衛冕失利,LJ、Augmon畢業,他老兄也志得意滿的跟著大家棄學,鬧到後來完全沒和NBA沾上邊。史上沒能在NBA上過場的NCAA錦標賽MOP,不出三個,他老人家就是其中一個,只能在法國、USBL、CBA、波蘭、委內瑞拉打混,已經好久沒有他的消息。Hunt是棄學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90年代(二)
我們好像忘了一個1992年的Bobby Hurley。我曾好幾次在文章中提到他,每次提到就難過一次。Hurley新秀球季效力國王未久,就差點在一場車禍中喪命,命是保住了,但是打球就別提了,載浮載沈幾個年頭,後來被賣到灰熊,並於2000年10月19日正式宣佈退出籃球圈,養馬去了,目前專門培育賽馬,參加比賽。曾經高居NCAA史上助攻王的Hurley,是少數在球場上不會被羞辱的白人控球之一,他當然不及Stockton,但要論組織團隊的能力,絕對在Jason Williams之上;最令人欣賞的,則是他永不停息的鬥志。曇花一現的職籃生涯,讓人不勝唏噓!

至於90年代的其他MOP,1991年的Christian Laettner,曾經風光,近年來已漸走下坡,94年的Corliss Williamson和96年的Tony Delk,也只是隊上的配角。1999-2001年的Richard Hamilton、Mateen Cleaves和Shane Battier,則都還在觀察期,Hamilton可能是裡面最有希望竄紅的一個。

■80年代:名將如雲
和90年代比較起來,80年代真是名將如雲,MOP形同品質保證。最差的一個,可能要算是1987年最後一投作掉Syracuse的Indiana大學後衛Keith Smart。Smart人如其名,聰明得很,NBA生涯在效力馬刺兩場後就宣告結束,隨後在CBA混了九年多。但他早就準備投入教練圈,在CBA帶了三年球隊,去年獲騎士隊聘為助理教練,可惜總教頭Randy Wittman被炒之後,他也跟著丟飯碗,目前動向不明。

第二遜的由兩人並列,一個是1985年以小吃大,率Villanova幹掉超級強隊Georgetown和Ewing的Ed Pinckney,另一個是1986年以大一新生身份率Louisville作掉Duke的Pervis Ellison。Pinckney在NBA從未大紅大紫,卻靠著札實的防守本事混了十來年,前後打過太陽、國王、塞爾提克、公鹿、暴龍、七六人和熱火等隊,現在好像已經消失。Ellison當選1989年的選秀狀元,只有91-92年交出double-double的驚人成績,拿下進步最多球員獎,此後退步的速度比捷運還快,奇怪的是,就是有人要他,上一季他還在波士頓混。

除此之外,80年代的MOP個個名震一方,如1980年的Darrell Griffith、81年的Isiah Thomas、82年的James Worthy、83年的Olajuwon、84年的Patrick Ewing、88年的Danny Manning和89年的Glen Rice。

■MOP不是NBA保單
如果在近20年的MOP要叫我選一個印象最深刻者,我得說是1989年的Glen Rice。曾親眼看過該年64強錦標賽、特別是冠軍戰的人就會知道,Rice當時的外線準到什麼地步。那種感覺是,對手無所不用其極要封他,卻還是封不住,每場被砍個三十幾分;只要你留給他半步的起跳空間,你就完了。總之,當年的Rice,是絕不會讓Michigan輸球的。

話說回來,MOP絕不是NBA的保單,也不是實力的保證。畢竟,64強錦標賽打的是一股氣。滾燙的手氣或許能延續幾場比賽,卻無法延續整個生涯,許多消失無蹤的MOP,都是很好的例子。我們只能說,他們掌握了人生中的關鍵時刻,為自己和球迷留下了美妙、難忘的回憶,如此而已。

Thursday, August 16, 2001

垃圾場雜記(6)

■我對freestyle的看法
freestyle也喧騰了好一陣子,網路上到處都有人在問「影片要從那裡下載啊?」、「XXX是誰啊?」之類的問題。而我對freestyle這個「東西」(是東西嗎?好像不是;是一種心態嗎?不是;是風格嗎?好像也不是。總之,這是一種無以名之、很難定義、相當形而上的...東西!我不知道NIKE自己知不知道freestyle到底是什麼東西)的感覺,是十分矛盾的。

那麼,我自己只好先下定義。以我的觀察,Freestyle強調「技術面」重於「精神面」,它的幾個重要元素在酷、炫、欺敵、個人與傳奇。

我無意貶損街頭籃球,甚至,我和艾迪兄一樣,對playground ball著迷已久。毫無疑問,街頭籃球在美國是街頭文化之下重要的一支,它和hip hop、黑人籃球都有著密不可分的結合。只是我們別忘了,freestyle不等同於playground basketball,說難聽一點,它是一個搭順風車的商業口號。

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是:freestyle移植到台灣之後,對台灣籃球究竟是有益,或是有害?我們應該說,freestyle有助於台灣球員下定決心勤練基本動作,還是說它讓台灣球員和孩子們只會耍球,而忽略了籃球中的其他精神?

Freestyle移植到其他國家的「原罪」在於,它並無法將蘊育於美國下層社會的街頭籃球次文化完整的移植,這是任何「文化移植」的必然結果。經常,文化移植只停留在表象、模仿,以hip hop文化發展將近15年的日本而言,它還是無法進入主流社會,因為日本傳統文化實在太過根深蒂固,沒有人能夠不受傳統的牽制。

因此,真正讓我們目眩神迷的是這些球棍的花俏動作,而不是街頭籃球的文化,不是他們因為身高、個性、出身等種種問題而打不進更高殿堂、只好自娛娛人,以羞辱NBA球員為樂的背景。當我見到顏行書、陳志忠揮汗「苦練」freestyle的「招式」時,我好像也同時看出了他們心中的一絲絲無奈。

■有關網路民調
我知道內容收費的時代尚未來臨,也知道正如市長所說的,圓球根本沒有收費的打算─或本錢,但說真的,我還是對前陣子的網路民調結果有點失望。

從去年六月改變型態以來,圓球可能就再也稱不上是籃球的「入口網站」,因為它少了新聞提供的部份,許多基本資料、統計數字的製作,也中斷了,只剩下專欄的部份。不過我好奇的是,當每個人願意為買報紙每天付出5至15元(每年1800-5400元)的同時,為什麼沒有人願意為籃球專欄每年付出100元。

或許正如我一個朋友說的:「買報紙,至少你拿得到報紙啊,報紙看完了,還可以拿來包油條哩!為網路內容付費,你拿不到什麼實質的東西,連列印都還得花自己的紙錢和列印墨水錢。」可能這真的是關鍵之一,付錢買書,拿得到書,網路上的東西,在一般人眼中還是虛擬而不可掌握、擁有的。

根據我的觀察,目前能夠收費、膽敢收費的網站,特別是台灣的網站,大概以下列幾種類型為大宗。第一是色情網站,第二是股票資訊,第三是學習類型的網站。色情網站不用提了,它是虛擬的,卻給了你「很多東西」,股票資訊和學習類的網站可以進入收費市場,是因為消費者能夠透過它直接在股市獲利,或是加強自己的能力,進而加強自己在就業市場、學業上的競爭力,最後的目標,也是獲利。歸納起來也就是說,唯有能夠「花小錢贏得大錢」的內容,才能讓網友心甘情願的掏腰包付錢。

那麼,我會想:運動類型的台灣網站,是否因此而永遠無法走向收費這條路?是否因此而無法讓許多專業運動作家以此為生?沒有龐大財源資助、背後無錢可燒的運動網站,是否永遠只能停留在個人網站「作爽的」的階段?網友們是否寧願免費享受大量未經刪選、編輯、分析整理的資訊,而不願為某部份人絞盡腦汁的心血結晶付出一小筆錢?

結論是:幸好,我現在還有工作!圓球的其他作者也還有工作!大家一起勇敢、不要臉的活下去吧。

Friday, August 03, 2001

NCAA球星故事:Dajuan Wagner(下)

■難以置信的高中生涯
很少有人能比Dajuan Wagner擁有更完美的高中籃球生涯。「子繼父業」進入Camden HS之後,高一的Dajuan成熟度非同凡響,馬上交出27.3分的成績,高二平均更飆漲至35.3分。大學球探的鼻子就像獵狗一樣靈敏,自然蜂擁而來,Dajuan的名氣也開始不脛而走。

1999年夏天,Dajuan獲邀參加NIKE主辦的All-American Camp。在這項全美高中好手群集的夏令營中,他徹底證明自己不僅是新澤西州的第一高手,還是全美的頂尖人物,他在一場比賽中狂射50分,嚇壞一堆球探,也讓自己的排名扶搖直上。如果我的印象沒錯,有好幾家recruiting service的刊物將他列在全美第一位。高二結束就排全美第一,這種球員不紅才有鬼。

高三這年(1999-2000),Dajuan的成績稍跌,平均31.8分、6籃板、7助攻,但這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他率領Camden High拿下新澤西州第三級的州冠軍,自1987年後首度重溫冠軍夢。州冠軍,也是一名高中球員最重要的里程碑,印象中好像沒幾個巨星級人物沒拿過州冠軍的。

看似完美的故事,在高四球季剛開始沒多久發生了一件小插曲。2000年12月8日,Dajuan夥同兩名籃球隊隊友在學校走廊海扁另一名同學,遭到警方逮捕。糾紛發生的經過,雙方各執一詞,也沒什麼好提的,故事主角是名滿全美的全州第一籃球高手,新聞倒是鬧得不小,最後則不了了之。Dajuan畢竟是個孩子,血氣方剛總是會的,

高中最後一年,他在球場上的表現只能用抓狂來形容,這時候新澤西州已經沒有人守得住他,Dajuan的平均得分突破42分,單場得不到40分就已算是「陷入低潮」,恐怖至極。高中球賽原本就比較沒有組織,一支有明星球員的隊伍,也通常是個人秀,Camden的教練Glenn Jackson倒也樂得輕鬆,坐在場邊看著Dajuan大肆發揮,痛宰對手。只是,在球季中途發生的一件事,卻從沒有人料想得到...

■100分!
2001年1月16日,Camden碰上蠻肉腳的對手Gloucester Tech,Dajuan輕鬆出擊,手感奇佳、有投必進,到第三節結束一結算,這小子竟然已經砍進72分。教練Jackson心想:「好吧,既然如此,不如就來看看Dajuan究竟能得多少分。」心一橫,下令球員在第四節全交給Dajuan出手投籃,到比賽終了,Dajuan居然老實不客氣的得了100分,Camden也以157-67狂勝。

Wagner成為1979年以來全美國第一個單場得分突破100分的高中男籃球員。最可怕的是,他這場比賽只上場28分鐘,全場投61中42,包括三分球投15中10,罰球最遜,罰10中6。這種數字,簡直是比Jordan還要Jordan。透過美聯社的新聞發佈,Wagner攻下100分的神蹟馬上傳遍全國,傳奇再添一筆。世上的事就有這麼巧,就在他攻下100分之後沒多久,德州也傳來消息,有一名高中球員單場幹進101分。不過那名球員名氣不大,也沒多少人在意。

這場比賽牽扯出「運動精神」的案外案,Gloucester Tech的教練以及部份媒體記者表示,Camden全場從頭到尾都採用全場包夾,分明是有意要讓Wagner創紀錄,而且在拉開差距之後絲毫不鬆手,太不尊重對手,缺乏運動精神。吵了幾天,還是不了了之。

好戲還沒結束,將近兩個月之後的3月9日,Camden打進全州第三級準決賽,對手是Neptune高中,最後Camden以80-67獲勝,連續第二年在準決賽中擊敗Neptune,晉級州冠軍賽。這場球Dajuan「只」得了46分,神蹟,發生在第四節。

前三節結束,Dajuan拿下23分,Camden以些微差距領先。這時Dajuan想起,老爸Milt賽前三番兩次打電話來告訴他:「去年你幫我贏了一次,但是一次還不夠,我要第二次。」原來,Milt在1981年也率Camden在全州準決賽中槓上Neptune,該役輸球,至今餘恨未消,每年都少不得要詛咒Neptune一番。

Dajuan恭敬不如從命,最後一節抱著為父雪恥的心態大開殺戒。終場前1分42秒,跨下運球過人切入球進加罰,連得三分。終場前44.9秒,再度小帳加一得三分。終場前18.6秒,先切過一人,再於兩人防守下狂扣得分。最後一秒,乾脆在28呎外出手─空心入網。1分42秒內連得11分,第四節23分,你說神是不神?

Wagner在高中生涯的告別作─2001年麥當勞高中籃球明星賽中,也沒讓大家失望,全場攻下25分、7籃板、3助攻、3抄截。遠從新澤西州殺下來北卡州的數百名球迷,全場高舉著「Wagner 21」(他的球衣背號)揮舞尖叫,簡直把Wagner當神一樣祟拜。

■該往那裡去?
高四球員要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選擇學校。像Dajuan Wagner這種階層的球員,要得起的學校不多,但是爭取的學校恐怕也不會少於50所,而且個個都是UCLA、Kentucky、Arizona、Duke之類的名校。

Wagner選擇了Memphis。

有沒有搞錯?Memphis是不錯,有光榮的傳統(出過Penny Hardaway等名將),有剛上任的前NBA名教練John Calipari,還有設備豪華的主場館「金字塔」(The Pyramid)。但是Memphis和Dajuan有什麼關係?憑著那一點吸引他?一般人不是預測他會追隨父親的步伐,就讀另一個名教頭Rick Pitino執掌的名校Louisville嗎?

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Milt Wagner是Memphis的助理教練。老子當助理教練,小子還有不來的道理嗎?

這是Calipari耍的一個賤招,他早在Dajuan高三升高四那年暑假,就提前聘請Milt擔任助理教練,最後奸計果然得逞。這一招並不新鮮,回想1985年,時任Kansas大學教頭的現任七六人總教練Larry Brown也玩過一次,聘請Danny Manning的老爹Ed Manning為助理教練,結果出身北卡州的Danny Manning在最後關頭三振北卡大,選擇Kansas。當時北卡的老教頭Dean Smith真是幹在心頭口難開,但是形勢比人強,又有什麼辦法?

另外一個關鍵是,高中四年都住在Wagner家的學長Arthur Barclay,和Wagner私交甚篤,Dajuan早就和Barclay約定大學還要在一起打球。有老爸,又有好友,Memphis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未來
「他是自Mourning之後,我所見過最具主宰性的高中球員」、「繼Kobe之後,最富傳奇性的高中球員」...對Dajuan Wagner的讚美之詞,數也數不清,未來的一年內,我們將有機會在Memphis得見。最好把握機會瞧瞧他的身手,如果他真的那麼棒,可能最多待個一年就會落跑。

話說回來,Memphis本季有Dajuan Wagner的到來,又有灰熊由北大荒溫哥華轉進南遷,原本就是座值得關注的城市。灰熊有模範生Shane Battier,又有freestyle高手Jason Williams。如果JW能和DW來場一對一,說不定也會是精彩好戲。

NCAA球星故事:Dajuan Wagner(上)

先說些廢話:
走出電腦中毒陰影,擺脫懶散習性,在圓球城市已被列入失蹤人口的hoopjunkie也該復出了─比MJ早一步,haha。有鑑於艾迪兄的「街頭籃球系列」前例,圓球城市似乎愈來愈像是個可以接受網友要求,column-on-demand的網站,記得前陣子有人對Dajuan Wagner相當感興趣。於是,Wagner就這樣成為我的COD處女作。

* * *

出身近似Kobe Bryant,球路酷似Allen Iverson,請你暫時忘記Kwame Brown、Eddy Curry和Tyson Chandler,Dajuan Wagner是今年你不能不認識的小子。

在今年一月成為22年來第一個單場得分破百的高中生之前,Wagner就已經被喻為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奇才(雖然這句話好像每年都會聽見)。只是,他並未跟隨Brown、Curry、Chandler等人的腳步,直接由高中跳級NBA。在選秀話題炒作和鋒線球員輩出的背景下,Wagner的聲勢漸趨沈寂,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個可以忽視的球員,相反的,他還可能是最有前途的一個。

▓NBA老爸
要談Wagner就不能不先提他的老爸Milt Wagner。Milt的球技或許不怎麼樣,NBA生涯只撐了53場,而且多數時間是只能坐在板凳上搖旗吶喊的二線替補,不過他的資歷可是洋洋灑灑,十分驚人,至少在NCAA算得上是一腳。

Milt Wagner於1986年和Pervis Ellison─沒錯,就是那個名列近代史上最遜的狀元(1989年)之一的Pervis "Never Nervous" Ellison─搭配,為Louisville大學拿下全美冠軍,當時他以6呎5吋身高打控球,優勢十足。他什麼都不好,運氣特別好,1987年加盟湖人,坐在板凳上就拿到冠軍戒指,成為極少數NCAA+NBA冠軍連莊的例子之一(魔術強森和Bill Russell也是)。

Milt Wagner職業生涯13年,在NBA的只有四年,其餘都在海外跑江湖。大二那年和Lisa Paulk生下Dajuan,畢業之後舉家落腳新澤西州的Camden市,Milt Wagner的故鄉。看來Milt沒有像其他球員一樣亂搞、到處留種,也使Dajuan成為少數有父有母的新世代球星之一。

▓Kobe + AI
Dajuan和Kobe類似的出身在於,他們都有個混過NBA的老爸,和籃球、NBA結緣極早,而且家都在費城附近,Camden雖然在New Jersey州,但是離賓州費城只有10分鐘車程。Milt自述,Dajuan大約一歲時就開始由媽媽抱著到球場看球,而且小腦袋還會隨著場上球員的運球節奏左右晃來晃去,顯然是個籃球天才。

Dajuan長大之後,也進入老爹的母校Camden HS,這所學校在籃球方面相當有名,我記得有不少有名球員都來自這個學校。兩年之內,Dajuan不但紅遍全州,名氣更直衝全美,和1994-96期間的Kobe有得拼,兩個人都是得分動輒四、五十的進攻機器,讓場邊聞風而來的球探口水流滿地。

Dajuan被拿來和費城地區的另一個超級巨星Allen Iverson相提並論,最主要在於6呎2吋(188cm)的身高,以及為所欲為、彈性超爆、切入外線兼具、得分像喝水的本事,最重要的,他倆都能打控球,傳球視野、能力都不差,但是得分能力似乎比傳球功力猶勝一籌,光拿來打控球實在有點浪費。

兩人差別最大的一點,則在於Dajuan體重有185磅,他的碰撞能力比Iverson好很多,球進加罰司空見慣,Dajuan甚至表示自己很享受碰撞的快感。他的體能條件,可能還比Iverson好上一截,速度就別提了,各種扣籃花招,舉凡大車輪、倒扣,什麼亂七八糟的扣法,都有辦法在比賽中完成,讓你無法相信他是個只有6呎2吋的傢伙。

簡單的說,Dajuan Wagner的球路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很能得分的控球後衛」,也就是所謂的scoring point,和Iverson、Penny Hardaway、Stephon Marbury屬於同類型的人物,不過Dajuan還是和AI最像。

Thursday, July 05, 2001

南亞與WNBA

最近南亞女籃宣布收攤,WNBA又自五月起鳴砲開張,進入第五個年頭。女子籃球,的確讓平日在男籃上聚精會神的我們,也不得不撥空分點目光給「另一性」。相對於男籃的蓬勃發展,女籃實在算是哀怨的小媳婦。我並不是個視女籃如無物的人,但是在來回思索之後,我卻感覺,結果似乎是極難改變的,女籃的發展,也是很難讓人樂觀得起來的。

■南亞,難養?
先談談國內的情況好了。南亞決定不把一年900萬的經費砸在女籃上,自然有其考量,有人說,就把這900萬當作廣告費,為台塑旗下的台塑石油、汽車宣傳,why not?不過說真的,百業蕭條之時,公司行號樣樣都要省,不是每家公司都願意像國泰一樣,每年花上個3300萬養一支用左手打都會得冠軍的球隊(沒有惡意,只是陳述事實)。

以往,我總會痛罵某某企業亂搞,無心經營球隊云云,但幾年下來,想法變了。我逐漸體會到,平心而論,出錢贊助國內業餘體育在台灣形同公益事業,即使只出50萬,都值得拍手叫好。那麼,出不出錢,發牌權自然在資方,資方連飯都吃不飽,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何來多餘的銀兩贊助體育?體育和休閒是在酒足飯飽之餘,才會想到的事,這是體育的原罪。

如果你的公司開始東摳西摳,取消加班費,公司裡連免洗杯、衛生紙都要自備,那你應該也會了解,南亞收攤的原因,和這沒有兩樣。令人悲傷,卻是無奈的現實。我同情所有的球員教練,但也只能祝福她們;因為全國現在有40多萬人失業,說殘忍一點,她們並不特別可憐。

南亞的成績如果好一點,老闆說不定還會因為「KIMOCHI」不錯、憑著一個「爽」字將球隊留下。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不爭氣吧。

■WNBA榮景當前?
OK,WNBA則是另一個問題。最近看到幾篇文章說WNBA的盛況空前、經營成功等等。這些說法並不完全錯,但是也值得畫上個問號。今年滿5歲的WNBA,好不容易擺脫對手ABL的糾纏,同時將球隊數控制在16隊,不再擴張,今年還要首度推出球員卡,卻沒什麼值得高興得意之處,因為成長期的痛楚才剛要開始。

WNBA靠著NBA29支球隊的雄厚財力為靠山,確實省掉了很多其他聯盟必須操心的事。球場、贊助商幾乎都是現成,球隊經營與人事,有很多可以直接由NBA移植,甚至兼任。至於球員,在競爭對手ABL倒店之後,每年靠著NCAA就不虞匱乏。票房平均上萬,固然令人驚艷,卻也沒什麼好得意、吹噓。

事實上,WNBA有著不少隱憂存在。其一,整體票房已經開始下滑,換句話說,蜜月期已經過去,女子職籃是否真的可長可久,考驗才剛要開始。其二、WNBA觀眾或許還算不少,但一般人沒有注意到,WNBA並沒有向ESPN、NBC等全國轉播單位收取權利金,這是多大的損失?但是為了把球賽呈現在全美面前,暫且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半買半相送是唯一的方法,如果要收錢,鐵定嚇跑電視台,白搭。

其三,在WNBA去年的250萬名購票入場球迷之中,有75%是女性。這代表什麼意義?這一方面代表WNBA確實已經在女性心目中打下根基,獲得認同,但另一方面也暗示著:多數的男人對WNBA不屑一顧。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WNBA球員可能會在明年正式成立工會,到時候還很有得吵。

吵什麼?當然是吵薪水。WNBA球員目前的年薪介於35000-55000美元之間,換算起來,灰狼隊Kevin Garnett只要打一節12分鐘,賺的錢就和WNBA球員打整年差不多。五年來,WNBA的娘子軍們私底下已經哀哀叫,雖然聯盟不禁止球員在季外至歐洲各國打工,但她們還是對薪水太低感到不爽。

好,問題來了。組成工會,自然有本錢進行勞資談判,可是,如果爭到了薪水,老闆卻受不了虧損宣布封館或不玩了,到頭來是誰吃虧?這變成了WNBA姑娘們的兩難,也是WNBA最大的隱憂。

■WNBA的問題
我想,WNBA的問題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本質上的因素,那就是:女子籃球到底有沒有成為職業的本錢?我個人很希望女子運動也能跨入職業領域,但平心而論,要走進職業得要有幾個條件,除了高超的球技,還必須讓觀賞者能有娛樂(entertainment)般的享受。

正如同台灣CBA的競技水準以往為人詬病一般,我在WNBA中也看不到所謂的「秀味」,因為女孩子的體能條件畢竟和男子有很大的差異。在這方面,美國今年新成立的女子職足聯盟WUSA,未來可能也會遭遇到同樣的問題。

每次打開電視看WNBA轉播,我總是全力試著要去觀賞這曾被專家稱為「真正的團隊籃球,沒有大牌球星耍個性、搞單打獨鬥」的比賽,但是很少撐過20分鐘,就忍不住轉台。最誇張的是,我的朋友─前CBA宏福公羊總教練普拉達(J.T. Prada),去年擔任WNBA的Portland Fire助理教練後,他告訴我:「My friend,說真的,在這之前,WNBA的比賽我連一分鐘都沒看過。」

或許因為我是男孩子,所以無法以一個女子的角度去欣賞WNBA,這也不無可能。

不過,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被WNBA力捧的明星,很少有人真能成大器,對整個聯盟產生帶動。洛杉磯火花的Lisa Leslie?她的中距離不好,籃下動作也不夠硬朗,唯一長處是195公分的身高。Cynthia Cooper?歹勢,她已經退休了。Nikki McCray?時起時落。被稱為「女喬丹」的華盛頓神秘人前鋒Chamique Holdsclaw?雖然拿下最佳新人,卻很明顯是個很難管束的球員,年紀輕輕已經策動政變,把教練搞下台,偏偏球隊戰績又爛得可以。另一個女喬丹─彗星的Sheryl Swoopes,其實沒有什麼驚人之作。

要說明星,我覺得沙加緬度女皇Ticha Penicheiro的傳球,倒還和同在Sacramento的Jason Williams有點神似,Minnesota Lynx的Katie Smith的神射功夫,也小有可觀。今年我最期待的,反而是Seattle的澳洲6-5中鋒Lauren Jackson。

WNBA的另一個敗筆也可能在擴張過度,短短五年內由8隊火速增加為16隊。NBA增加為29隊之後,整體素質已經廣為人詬病,更何況是WNBA?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內心衷心希望WNBA可以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的聯盟,更希望國內女籃的水準能夠提昇,而不是一個接一個的倒店。這幾年來,達康也倒,職籃也倒,公司行號也倒,倒的已經夠多了,為什麼不讓體育成為脫離塵世的另一片樂土呢?

Tuesday, July 03, 2001

逝去的籃球夢(下)

風雲變色
來得快,去得快。Whaley在家人的壓力下,向Harvey表示有意搬回家裡和老媽同住。他表示老媽的經濟狀況漸趨穩定,而自己也有自信能在家中過著同樣穩定的日子。

起初Harvey有些憂慮,他先讓Whaley在週末返家,但規定星期日晚上一定得回來報到。Harvey指出,Whaley在自己家中享有完全的自由,老媽對他的來去完全不管,也沒有任何生活方面的規矩,對要求自我生活空間與自由的高中生而言,再好不過。

慢慢的,Whaley不再遵守星期日一定得回Harvey家報到的規定。在一段時間的拉鋸戰之後,Whaley於高三中途正式搬回家中,和Harvey說再見,麻煩也從此接踵而來。

Harvey說:「那是相當令我悲傷的一天,我雖然沒有料到這種事(強暴案)會發生,但我感覺在那種環境下,他早晚會出事。我對他說:有朝一日,你會全國聞名─但不是因為籃球而出名,也許是因為你交了不該交的朋友,或是去了不該去的地方。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也許知道你的人生經驗豐富、閱歷很廣,但他們就是不會聽你的。」

不出所料,Whaley的成績開始大幅滑落,球技也開始退步。去年夏天,球探們批評他在球場上絲毫沒有拼戰精神,懶懶散散,全國排名由第一滑落至20名─雖然密蘇里大學仍願意提供他籃球獎學金。

後記:妖獸都市
數字不會騙人,Benton Harbor確實是全美最糟糕的城鎮之一。曾經是工業重鎮的Benton Harbor,在過去數十年來當地工廠紛紛關閉之後,大為蕭條,市中心到處都是殘破的舊廠房、辦公大樓、商店,更慘的是當地居民,例證如下:
  • 20%的失業率,是密西根全州失業率的6倍之多,居民年平均收入僅16,742美元(約552,486元新台幣)。
  • 51%以上的孩子來自貧戶。
  • 28%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
  • Benton Harbor高中的輟學率高達34.6%,幾乎是全密西根州的最高紀錄。
都市計劃專家David Rusk指出,Benton Harbor是全美最糟糕的城市之一,其他相似的都市還有伊利諾州的East St.Louis(Mayor按:快艇的Darius Miles來自此地)、印地安那州的Gary(Mayor按:公鹿的Glenn Robinson來自此地)與新澤西州的Camden。Rusk說:「人們總認為East St.Louis已是最糟的地方,不過你要知道,Benton Harbor居民的年收入只有East St.Louis的三分之二。」

Benton Harbor幾乎沒有中產階級可言,在該市的黑人中,少女不到20歲就懷孕的比率達13.2%,13與14歲女孩的懷孕率去年達4.7%,酗酒、吸毒比率也居高不下。Harvey表示,他對這些情形已司空見慣,「沒有家長管教,男孩女孩自然成天混在一起,13、4歲的女孩,整天都和20歲的男朋友一起鬼混。」也因此,Harvey指出,如果Whaley因為和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而被起訴,那麼,應該被起訴的人多得數不完。

Harvey還記得Benton Harbor往日的熱鬧景象,獨力和悲慘現實搏鬥近30年之後,如今他的眼中只帶著沈重的無力感。他說:「現在這座城市一無所有,什麼都不是。」他不斷的想著,或許當初該花錢讓Whaley到別州去唸私立學校。他也想著,是否真有孩子能成功的逃離這個小鎮,踏上樂土?

逝去的籃球夢(中)

新家,新的開始
Whaley在1月9日被從Benton Harbor高中教室中喚出、拷上手拷,並不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被戴上手拷。

在Benton Harbor高中擔任體育教師已34年之久的Louis Harvey,對這座小鎮的一切再了解不過。他看著Whaley從小長大,以往,他經常開車到Whaley家中,接Whaley的姐姐Quacy Barnes到球場練球,偶爾也會帶著小Whaley一起去。

Harvey表示,就像Benton Harbor的大多數家庭一樣,Whaley的單親家庭中完全沒有紀律、教育可言。過去兩年來,Harvey和妻子Ruth前後曾讓包括Quacy Barnes在內的9個孩子住在家中,不收分文。Harvey現年58歲,他的女兒Lisa於九○年代初曾在路易西安那理工打過球,大兒子Tony則是現任密蘇里大學男籃助理教練。

Harvey說,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打算收留這些孩子,而是這些孩子真的有需要。他的房子夠大,有游泳池,收留這些孩子不成問題,不過他要求這些孩子們必須遵守他定下的規矩、宵禁,就和他撫養自己三個孩子的方式一樣。而每當他帶另一個孩子回家,老婆Ruth總會說:「拜託,我們已經沒辦法再養得起另外一個了!」但是Ruth最後仍將這些孩子視同己出,細心照料。

Quacy Barnes沒有辜負Harvey的照顧,雖然19歲就當了媽媽,最後仍獲得Indiana大學提供的獎學金,並成為明星球員,目前效力於WNBA的Seattle。

Harvey倒是沒有和Whaley再打過照面,直到1995年有一天,他到一所青少年觀護所演講時,才驚訝的發現了身高6-3的Whaley。Harvey回憶道:「當時他根本沒碰過籃球,見到他讓我的心頭感到沈重。到了八年級,他才踏出觀護所,重返校園。」

有一天,Harvey接到Whaley的假釋官打來的電話,假釋官說,Whaley已經很久未曾上學,而且再度被捕,可能得被送進牢房。Harvey馬上向假釋官爭取成為Whaley的監護人,假釋官表示:「這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下次再犯,只能公事公辦。」Harvey二話不說交了50美元手續費,將Whaley「領」回家。回家的路上,Harvey半開玩笑的向Whaley開玩笑說:「你根本不值50元。」

籃球之路
Harvey的計劃是,他要讓身高已經冒至6-7的Whaley生活完全被課業與籃球填滿,以防止他有任何額外時間和精力再惹麻煩。Harvey當時擔任高一隊的教練,他知道Whaley得從頭學起,不過至少他會是個夠高的中鋒。在課業上,「我根本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在乎這一切。」

Whaley的籃球之路,第一關走得並不平順。他的體力差得可以,球場來回跑一趟就氣喘如牛。不過他是標準的籃球天才,對籃球的學習能力,比在教室裡好上千百倍。短短的幾個月內,他從高一隊直昇上正選校隊的先發,同時被評為全美最佳的15歲球員之一。

高一結束後,Harvey哀求主持Adidas ABCD Camp的首席球探Sonny Vaccaro,給Whaley一個機會,Vaccaro從善如流。面對著比自己年長二至三歲的球員,Whaley毫無畏懼,球技、身材和拼戰精神都無懈可擊,在全美球探和大學教練面前出盡風頭,馬上獲評選為2001級全美排名第一的球員。

曾經看過Michael Jordan、Magic Johnson、Kobe Bryant高中時期球技的籃壇老鳥Vaccaro說:「在我的記憶中,沒有其他人比Whaley高一昇高二那年更加完美,當時,他能夠輕易的擁有全世界。」問題是:Whaley自己一無所知。

Whaley的球技和課業在高二這一年持續進步,籃球季結束後,他為了保持忙碌狀態,還加入學校的田徑隊。放學後,他會在Harvey家的廚房餐桌上作功課。長達兩年半沒有任何違法紀錄之後,高三中途,警方終於正式將Whaley青少年的犯罪紀錄一筆勾銷;Harvey也於1999年正式成為Whaley的法定監護人。「他的前途一片大好,有一段時間內,他的生活中只有課業和籃球。」

逝去的籃球夢(上)

(此文係整理編譯自CBS Sportsline作家Dan Wetzel於今年元月間寫成的文章,熱愛籃球的籃球人,都不應錯過這個故事)

密西根湖上方的灰暗天空即將飄下大雪,一隻野狗穿梭在Benton Harbor市的Orchard View拖車公園(trailer park)之中,尋找棲身之處。白雪覆蓋著舉目可及的任何一片土地,卻蓋不住那椿聞名全美的事件,蓋不住這座小鎮的蒼涼,也蓋不住Robert Whaley的巨大身影。

公園中有著無數小得不能再小、爛得不能再爛的拖車屋,身型巨大的Robert Whaley─全美高中明星球員、NBA明日之星、強暴案嫌犯─就住在這裡。

身高6-8的Whaley,被認為是全美最佳的高中球員之一,已簽下入學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即將加入密蘇里大學;雖曾有數度觸法的紀錄,卻已是許多NBA球探鎖定的對象。1月23日,這一切都不再重要,他被Berrien郡法院以涉嫌強暴鄰居13歲女孩為由起訴,必須等待判決。

在這個時代,明星運動員與犯罪扯上關係,已不再是驚人的新聞。這椿新聞,這另一個破碎的籃球夢,對Benton Harbor這個似乎被時代遺忘的小鎮而言,卻更添悲悽。

位於西密西根州的Benton Harbor,是一個人口36000人、失業率高達20%的小鎮,這裡沒有人重視教育,到處是住在拖車上的家庭,到處是因為失業而染上酗酒、吸毒惡習的邊緣人、不到20歲卻得試著撫養一堆孩子的單親媽媽。Benton Harbor被某個專家稱為「全美國最爛的城市」,在這裡,「明天」這兩個字沒有任何意義,即使對前程似錦、距NBA僅一步之遙的Whaley而言,機會也似乎是稍縱即逝。

家庭麻煩
位於Orchard View公園121號空地上,一幢擁有三臥室的小拖車屋,就是Whaley的「家」;多數的時候,這座小屋子要擠進6個人之多。Whaley的家,和附近的許多拖車屋沒有兩樣,擺在門外的家具上面覆蓋著白雪,家門殘破不堪,鉸鏈幾乎要脫落,附近撿回來的水泥塊充當門前階梯,屋內,房間清一色用薄木板隔間,面積小得不能再小。

根據Whaley11歲妹妹Danielle Wright的證詞,感恩節前一天,13歲的A女孩到家中找她。當時,Whaley正與其他三名女子在房裡飲酒作樂、抽著大麻。警方報告指出,Danielle和Whaley的母親Sonya Wright,當時則在家中的另一間房裡。

凌晨兩點,和Whaley共處的三女子離去,Whaley步出房間,到客廳和妹妹與A女孩一起看電視。Danielle睡著之後,A女孩聲稱Whaley對她毛手毛腳,遭她拒絕。過不了多久,A女孩也不支睡著。A女孩表示,後來她被Whaley叫醒,拉下沙發,強拉她至房裡強暴。

A女孩自房裡逃至客廳,顫抖的拉起一條毛毯蓋住身子,Whaley對著她說:「妳最好不要聲張,否則我會毀了妳的一生...沒有人會相信妳所說的一切。」隨後Whaley叫醒她的妹妹,要兩名女孩到另一間房睡覺。A女孩將事件前後一五一十的告訴Danielle,隔天清晨A女孩的母親馬上帶她到醫院作檢查,並提起訴訟。

另一個說法
Whaley的陳述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告訴警方,當晚他和朋友喝完酒之後到客廳看電視,看著看著不支睡著,醒來卻發現A女孩將頭枕在他的胸前。他要妹妹和A女孩到房裡睡覺,但A女孩偷偷溜到他房裡,要求和他進行性行為。Whaley聲稱,他嚴辭拒絕,將A女孩趕出房間,兩人未發生任何關係。

兩造各有各的說法,究竟何者為真,只能等待陪審團認定。Berrien郡助理檢察官Caryn Hebets表示,依據檢驗結果,檢方有足夠的證據將Whaley定罪。Whaley的律師Tat Parish則堅稱,陪審團不能只相信片面之詞,Whaley並未強暴A女子。

不過,強暴罪並不是Whaley最大的麻煩。根據密西根州法律,只要和16歲以下女子發生性關係,無論雙方為自願或非自願,都已構成犯罪行為。

而在這之前,Whaley已於2001年1月5日和警局打過交道。他涉嫌夥同友人砸壞公園中另一戶人家的大門,這個罪名最多可讓他在牢裡關上93天。Whaley因為這宗事件而被迫在兩場球賽中缺席。

翹首期待Whaley加入的密蘇里大學,抱著不到最後定罪不表態的作法,仍未決定是否取消Whaley的籃球獎學金。

Wednesday, June 27, 2001

2001選秀:Shooting Guard

得分後衛一向是選秀會的大宗,因為這個位置有不少大學時代主打小前鋒的球員來插花。但是今年很抱歉,能選的人就那麼幾「ㄎㄚ」,使得今年得分後衛成為最不受矚目的位置之一,除了比較突出的Jason Richardson、Joseph Forte(或許再加上暫時被歸為小前鋒的Joe Johnson)之外,大多數都不被看好。在「中鋒之年」,這是個無奈的事實。我也始終認為,這些球員棄學的時機並不是太聰明。

■Jason Richardson
毫無疑問,Jason Richardson會是今年第一個被選的得分後衛。他光靠著驚人的彈跳能力,就足以讓各隊口水流滿地;看過MSU比賽的人,應該不會懷疑。至於他未來的造化,則全部繫於外線準頭之上。就防守而言,MSU的訓練應該夠紮實,以Richardson的體能條件,只要用心,大致不成問題。Richardson大學時代報的身高是6-6,等到CPDC一量,只有6呎4吋半,不過對身價不致造成致命影響。

其實Richardson今年的外線已經比大一時好很多,但是距穩定還有一段距離,MSU在錦標賽輸掉的那場球,我看Richardson最後關頭猛砍不進,對手也樂得放他在外線放鏢,那種景象十分令人感傷。

但無論如何,Richardson擁有炸彈般的彈性,也有不錯的扣籃功夫,還有拉下籃板、運球直攻前場的一條龍單打能力,是職業隊最喜歡的典型之一。這種球員即使無法替球隊多贏幾場,至少也能多吸引一些喜歡看熱鬧的球迷。

■Joseph Forte
以得分能力而言,Forte在大學籃球的戰場上,確實已經沒有什麼好證明的了。去年大一,北卡如果沒有Forte屢屢在關鍵時刻發揮神射本事,要打進四強簡直是癡人說夢。Forte因此被拿來和當年大一就為北卡奪冠的Jordan相提並論,有人甚至說,純就得分本事、臨場穩定性,Forte比當年的MJ猶勝一籌。

今年升上大二,Forte的得分本事又往上冒,很奇怪的是,籃板功力也大增。自球季結束後,Forte的去留就是北卡最熱門的話題,左思右想之後,Forte終於宣布離開教堂山(Chapel Hill),向NBA報到。

Forte的投籃動作有如絲般流暢,而且得分方式多變,不是個只靠外線跳投討生活的傢伙。雖然他的身高只有6-4,某些人質疑他是否能在NBA中殺出一條血路,但我認為,他至少會是個水準以上的得分後衛。如果以13順位之後的順位挑選,就算賺到。

■其他
其他有可能殺出重圍的得分後衛,包括Arizona的Gilbert Arenas、Austin Peay的Trenton Hassell、SMU的Jeryl Sasser和南加大的左撇子Jeff Trepagnier等。這些球員都不是上等貨色,但也不致於毫無用處,如果獲適合的球隊挑選,應該能夠發揮作用。

Arenas被批評最多的是他6-3的身高,得分能力倒不成問題。這種身高太矮的得分後衛,是每年選秀會上最讓球隊傷腦筋的人,選也不是、不選又嫌浪費。Hassell憑著6-5身高和不俗的彈跳力,讓不少球隊感興趣,有可能是黑馬。Jeryl Sasser身高也有6-6,在SMU可以從三號打到一號,有球隊願意賭的話,說不定會在首輪被選;他的老哥是畢業於德州理工的Jason Sasser,身高6-7,曾在NBA混過兩季。6-4的Trepagnier,也以袋鼠式的彈性聞名,被喻為南加大繼Harold Minor(NBA兩屆扣籃冠軍,現在已經消失)以來彈性最佳的怪物,基本上守優於攻,不過在選前訓練營後,行情有上漲趨勢,運氣好的話,首輪也許可以吊車尾上榜。

■Bogans & Wilkins
Kentucky的Keith Bogans與北卡州大的Damien Wilkins經過選前訓練營的試煉,終於知道NBA畢竟不是那麼好混的,已經決定返回學校。其實Bogans和Wilkins都只有大二,實在不用如此著急。他們那兩下子雖然在大學很有一手,離職業仍有一段距離。NBA的得分後衛競爭尤其激烈,幾乎每一隊的SG都不好搞,即使得分沒有問題,也還得看你是不是能守住對方。

Bogans膽識夠,身高6-5也不差,假以時日,應該是百分之百的首輪人選。至於Wilkins,在退出選秀之餘又鬧出了案外案,相當值得探討,起因就在於Damien有名的伯父Dominique Wilkins和老爸Gerald Wilkins。

拜老爸與伯父之賜,Damien從小就和NBA有相當親密的一手接觸,加上基因遺傳得不錯,有6-6的身高,自小就被視為是Wilkins家庭的另一塊籃球瑰寶,大家對他疼愛得不得。高中畢業,Damien在全美排名前十,聲勢浩盪的進入北卡州大。平心而論,Damien前兩季的表現只是平平。問題是,老爸和伯父全把責任怪罪在NC State的教練Herb Sendek身上,怪Sendek為什麼不給Damien多一點上場時間。

Damien撐完大二,迫不及待的宣布棄學,準備踏上夢想已久、繼承老爸與伯父傳統的NBA舞台。但是到了CPDC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那兩下子還真的搬不上檯面,遂決定返回校園。不料,Sendek宣布將不會給予Damien獎學金,換句話說,也就是拒絕讓他重返校隊。事到如今,Damien Wilkins唯一的選擇可能只有轉學。轉學後是否必須依照一般規定停賽一年,則有待NCAA作出裁決。

這個事件引發討論,有人對Sendek「不畏要脅」、「壯士斷腕」的作風大加讚揚,有人則說,Sendek擺明了要將Wilkins一軍,如此一來,卻完全喪失NBA允許球員重返校園的立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有得吵。這個案例給我的感想是:一、大學還是教練的天下;二、星爸、星媽們,還是少管點事,少出餿主意;三、球員棄學之前,真的要三思!

Monday, June 25, 2001

2001選秀:Point Guard

觀察美國籃球有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如果要說哪一個地方出產的球員最有特色,答案鐵定是紐約市出產的後衛。身上貼有「NYC」標籤的控球,幾乎清一色是擅切、怪招百出、外線不佳的鬼靈精。而來自紐約的控球之所以特別容易全美聞名,除了大紐約地區的媒體力量之外,光榮的傳統,多半也是他們格外受矚目的原因。

很巧,今年選秀會上三個評價較佳的控球,都來自紐約,分別是St.John's的Omar Cook、Iowa State的Jamaal Tinsley與Cincinnati的Kenny Satterfield。

■Jamaal Tinsley
選前訓練營之前,公認行情最好的,是大四的Tinsley。Tinsley這個球員很妙,高中沒打過校隊,全靠街頭籃球起家,在街頭被發掘之後,先到德州的San Jacinto Junior College去混(這個學校在JC界很有名,Sam Cassell也念過此校),然後再轉至Iowa State。這兩年內,Tinsley率ISU拿下兩次Big 12聯盟冠軍,特別是今年,在少掉前鋒大將Marcus Fizer的情勢下還能奪標,值得記嘉獎一次。

Tinsley身材矮壯,一手運球功夫雖稱不上出神入化,但是也不輸Jason Williams(大Jason,不是Duke那個),說切就切,絕不拖泥帶水,從他身上,你仍可看出街頭籃球的影子。問題是,街頭出身的背景卻也是他最大的劣勢。Tinsley接受正統訓練時間不長,有時對場上情勢誤判、處理球常會讓教練抓狂。

例如今年64強首輪對上名不見經傳的Richmond,終場前35秒ISU還領先一分,Tinsley急攻就算了,還在失去平衡的情況下勉強出手,不進,結果遭Richmond投進反超前,Tinsley最後一擊又不進,ISU慘遭淘汰。事後有教練說,「最後一次控球權,領先的隊伍絕不會急著投籃。Tinsley連這個都不懂,可見他的觀念差到什麼地步。」

不過話說回來,我相信Tinsley會是個不錯的crowd-pleaser,光靠一手花式運球,大概就能贏得不少球迷,搞不好還能弄個NIKE freestyle的廣告來拍拍。至於前途,就看他的觀念和外線能不能進步了。

■Cook & Satterfield
時至今日,我仍認為Cook是我心目中今年的頭號控球。原因?聽了可別罵我;我只能說是:「感覺」。Cook具有那種控球員必備的領導氣質,在這方面,他比起St.John's的學長Erick Barkley好得多─雖然Barkley的得分本事可能好一點。就像我蠻早之前寫過一篇介紹Cook的文章中提到的,他的傳球不花俏,但是很實用、很精準,讓隊友有放心的感覺。

一年的大學經驗,確實不足,但Cook既然已經確定棄學,無法再走回頭路,我覺得缺控球的球隊倒不妨賭他一賭,反正今年長人一大堆,Cook的順位並不會太高。

Kenny Satterfield,依我的感覺,是這三個後衛中最弱的一個。連續兩年,他的統計數字都不難看,也都投入選秀(去年抽腿)。今年他迫不及待的聘了經紀人,可見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回學校。Satterfield的型有點像是黃蜂隊的Baron Davis,至於真正的功力如何,只能等待時間印證。在Cincinnati名教頭Bob Huggins手底下磨了兩年,希望他真的學到點東西,成為下一個Nick Van Exel,而不是下一個Melvin Levett。今年外籍球員再度大軍入侵,Satterfield擠進首輪的希望不大。

■其他
法國控球Tony Parker的行情水漲船高,在CPDC裡不錯的表現,也讓他決心留在選秀pool中;據說他的傳球視野、組織攻勢能力均不差。底特律大學只有5-10的小控球Rashad Phillips,則可能是去年被76人選走的Speedy Claxton的翻版,身高是他最大的劣勢,否則他的速度和快投快抄的技術,應該都不成問題。

來自第三級大學William Patterson的6-1控球Harold Jenkins,也引起部份人的注意。UCLA的Earl Watson,靠著響亮招牌,或許會有人感興趣。至於Michigan State的Charlie Bell,半路出家,我有點懷疑他的控球能力,而他的外線則是爛到一定的程度。Bell是紮實的好球員,尤其是防守,但是在NBA裡卻可能沒有固定的位置,這一點會讓有意選他的球隊大傷腦筋。

Sunday, June 24, 2001

2001選秀:Small Forward

前幾天才和朋友聊起,八○年代NBA裡那種得分如喝水、一不小心就砍上3、40分的小前鋒,不知都到那裡去了。今年的選秀pool中有幾個蠻有趣的小前鋒,但要出起功力,和怪傑輩出的八○年代實在沒得比。八○年代小前鋒這回事,以後再提。

目前看來,Eddie Griffin、Shane Battier、Rodney White三人是今年評價最高的小前鋒。三人條件相仿,身高都在6-8至6-9之間,體重則在205至230磅左右。先前曾經說過,Griffin是我理智上會優先選擇的人選,模範生Battier則是我情感上會選擇的人選,因為簡單的說,Griffin屬於天才型的球員,Battier則算是苦練型。天才型和苦練型都不見得會出頭,但是天才的條件擺明了就在那裡,你要是不要?對大多數的NBA球隊而言,天才應該會是優先的選擇。至於White,則是一夕暴漲型,在各隊間穿梭workout之後,身價狂飆,看來前七順位不成問題。

■Eddie Griffin
看過Griffin打球的人,都不會否認他的天才,被稱為費城繼Wilt Chamberlain、Rasheed Wallace以來的最佳球員,總不會是空穴來風。Griffin進攻上在中距離游走較多,以他的身高而言,外線手感在水準以上。防守上,他的籃下補位堪稱一絕,平均4.4個鍋子可不是等閒的成績,除了補位時機的掌握之外,據說他雙手平張的wingspan達7呎3吋,也是有利防守的天生條件。沒有人能預料,他在大一就能引起震撼;如果不是暴燥易怒的脾氣,他有條件席捲全美各大媒體的年度最佳新鮮人。

但是他沒有。原因除了脾氣(Griffin打學長的事現在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了吧)之外,也在於他畢竟是個孩子,季初對一些鳥校時虎虎生風,到了每一隊都很「硬斗」的Big East例行賽,績效就為之下降,而且表現極不穩定。我承認,以Griffin的身手,在大學打四年或許是浪費,但是多打個一年並不為過。他現在還很嫩,對場上應變、危機處理的能力都還有很多要學。如果當選狀元,純粹是天份使然。

■Shane Battier
Griffin的弱點正是Battier的強項,Battier在Duke學了四年,每年進步,最後一年終於奪得冠軍,為NCAA生涯寫下完美句點。提早落跑的同學Elton Brand、Will Avery和轉到Utah去的Chris Burgess,不知會不會感到汗顏?Battier可以說是今年備選球員中心智、觀念最成熟的一個,他的天份以黑人來說,確實不好,和魔術強森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反過來說,那些很會飛簷走壁的小傢伙們,在Battier身旁會很像是什麼都不懂的籃球白癡。

也不要忘了,根據各隊workout之後出爐的最新報告,Battier的速度、彈性並不如我們事前想像的那麼差。他在各隊workout的dunking drill(連續扣籃扣到腿軟為止)、平行移動速度中,表現都不輸給Griffin。而顯然的,他的外線比Griffin好得多。

選上Battier的球隊,篤定的是能夠獲得一個防守super的球員。Battier不但和Griffin一樣,擅長補位蓋鍋,他的positional defense更是全美首屈一指。即使沒有活靈活現的進攻本事,Battier仍會是一個safe pick─就像去年的Kenyon Martin和前年的Elton Brand。

■Rodney White
說真的,我不太相信之前會有人注意這小子,但總而言之,Rodney White成為去年Michigan大學Jamal Crawford的翻版,卻是不爭的事實。身價從一開始投入選秀的第一輪尾,上昇到首輪中,接下來的各隊測試,大家都對他驚為天人,能投能搶、能跑能飛,甚至我還看過最誇張的形容是:他能打控球!不過他主要的位置應該還會是小前鋒、強力前鋒。

White什麼沒有,自信心特別強,原就對自己很有信心,經過巫師測試,獲得MJ公開讚揚之後,那種神采飛揚的樣子,就更不用說了。據說MJ對他真的很有興趣,搞不好會賣掉狀元選秀權,用第6、7左右的順位去選他。

我比較質疑的是,他會不會是另一個Jamal Crawford?像這種身價在選秀會前狂飆的球員,多數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真正狂飆的原因,則有待商榷,因為各隊或球探通常都有一窩蜂的傾向,很容易錯判球員真正的功力,否則Jamal Crawford不會淪落到不能用的地步。

■其他
其他也有幾個令人十分感興趣的小前鋒,例如西班牙的Pau Gasol、Arizona的Richard Jefferson、Alabama的Gerald Wallace、Arkansas的Joe Johnson、南斯拉夫的Vladimir Radmanovic、來自JC的Kendrick Brown。原本有希望名列首輪的Kentucky小前鋒Tayshaun Prince,已經退出選秀返校報到。

剩下來的這幾個人,條件都相當不錯。Gasol手臂特長,身高雖有7-1,卻有轉戰外線的能力,只需要增加碰撞力,已經是前十順位的人選。Jefferson和Wallace都是彈性勁爆的飛人,Jefferson受過三年大學籃球薰陶,經驗和防守都較佳;Wallace斟酌之後,還是決定參加選秀。他的外線和觀念都還在養成階段,想選他的球隊等得上一陣子。同樣的,出身於Okaloosa-Walton Community College的Kendrick Brown,也有相同的問題。

Joe Johnson,依我看來可能具有轉型打得分後衛的能力。出自Arkansas的球員,端看教練會不會用,如果用錯了,就是廢人一個。南斯拉夫的Radmanovic行情也在一夕之間暴漲,被形容為下一個Dirk Nowitzki,不過大家參考一下即可,所謂「下一個XX」,多半都不太容易成真。

Tuesday, June 19, 2001

2001選秀:Power Forward

強力前鋒可能是今年備選陣容最整齊的一個位置,照例的,在這個位置領銜的,仍然是高中生Kwame Brown──我把Eddie Griffin歸類在小前鋒。據了解,即使Brown成為狀元,也不要懷疑你的眼睛,因為他已經被形容為「第二個KG」。

原本高高興興要到佛羅里達大學去報到的Brown,或許是受了球探影響,也或許是本身對今年選秀情勢的觀察,冷不防宣布棄學。UF教練Billy Donovan即使幹在心裡,嘴上也只能說些「祝福他」之類的屁話。

出身喬治亞州的Brown究竟是何方神聖?說真的,我也沒看過他的球。不過他被形容為得分、籃板、運球無一不精的傢伙,體能條件和當年高中剛畢業時的KG極為神似,集速度、身高於一身,鐵定在前五順位獲選。但Brown真的是下一個KG嗎?兩年前好像也聽過有人如此形容Jonathan Bender...

Tyson & Pau
再來要提提Tyson Chandler和Pau Gasol。這兩人都不是中鋒的料子,頂多打打強力前鋒,而未來最佳的出路則會是小前鋒。

Chandler應該不必多說,他從國中時代就紅遍全美,壓根就沒想過要讀大學,應付那些大學教練和球探只是虛晃一招而已。Chandler過去這一年的遭遇和Eddy Curry有異曲同工之妙,時起時落。由於老早就打定主意棄學,Chandler最後一年的高中籃球並不太用心,也不太積極。過份保護自我的結果,反而造成反效果(和東亞運之前的田壘也很像)。

等到CPDC和各隊測試,Chandler總算回神,老實不客氣的表演了一番。他的身高雖有7-1,卻不太混籃下,除了補位蓋鍋能力不錯之外,完全是小前鋒的球路,喜歡在三分線外放鏢。Chandler似乎也和Bender有同樣的毛病:籃下動作等於零。在這方面,裡裡外外都有一手的Kwame Brown就好得多,也難怪Brown的行情會高於Chandler。

來自西班牙的Pau Gasol,今年只有21歲,他被喻為第二個Toni Kukoc,想當然爾,他的身高不錯(7-1),協調性、基本動作不錯,外線有一手,但是肌肉強度不足。三個月前我曾向一個義大利友人探過此人的底,他說Gasol離Kukoc還差得遠,但是光憑著潛力就有可能擠進選秀前十。目前,據說第10順位的塞爾提克想Gasol想瘋了,說不定會trade up以確保標下Gasol。

Kukoc、Stojakovic、Nowitzki,乃至今年季後賽表現不錯的土耳其仔Turkoglu,都愈來愈讓NBA球隊對歐洲這些身高不錯、由內線長人轉型的小前鋒深具信心,也更願意下注賭一賭。基於此因,即使Gasol本身還有歐洲職業隊的約待解決,仍可能有球隊─像塞爾提克─願意用高順位去搶他。

兩名白人前鋒
在強力前鋒中,Michael Bradley(6-10, Villanova)和Troy Murphy(6-11, Notre Dame)的前途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很巧,兩人都來自Big East聯盟。Bradley的打法比較內外兼顧,侵略性、碰撞力強,Murphy的得分本事沒話說,他的進攻應該以「非常聰明」來形容,能切能投,又擅長吸引對手犯規,最近聽說減了十幾磅,速度因而有改善。Bradley先後在Kentucky、Villanova操了三年,Murphy也在聖母大學待了三年,實戰經驗、訓練和聯盟競爭性都不成問題;不過這兩人的防守都有待考驗,因為大學時代在隊上都以進攻為主要任務。

所以,他倆的選秀順位高低全看各隊怎麼想。如果認為他們只是另兩隻無啥大用的白塔,恐怕無緣殺進樂透區;如果有球隊欣賞,雙雙在樂透區中選也不是沒有可能。Murphy和Bradley的行情可以說是相當平穩,沒有暴漲或暴跌的現象,不被特別看好,多半是因為白人前鋒之前有著太多失敗的例子。

漲與跌
經過CPDC,自然有人身價小漲,其中以Indiana的白人前鋒Kirk Haston為最。別看Haston看來一副不會打籃球的樣子(我覺得他看來蠻像一般另類樂團中的鼓手),被Bob Knight操了兩年總是有代價的。他的內線動作夠快、紮實、不取巧,中距離則相當穩定,斤兩雖然不太夠,碰撞能力卻還可以,有可能成為選秀會上的黑馬。由他宣佈不回學校可以看出,對自己在選秀會上的前途已經有一定把握。

跌得較多的強力前鋒是MSU的Zach Randolph。身高6-9、體重270磅的Randolph原本也有Baby Shaq之稱,誰知道出了一個更像俠客的Eddy Curry,現在頂多只能算是「小小俠客」。Randolph只打了一年就落跑,顯然的,他雖有天份,對場上情勢的判斷、處理,沒有經驗畢竟騙不了人,當場破功。我仍不排除有球隊願意在高順位賭他的可能性,因為很少有重磅球員能夠集碰撞力、碰撞意識與靈活步伐於一身,問題在於選了他要等多少年才收成而已。總之,他在籃框附近的得分方式,非常「巧」,這是我唯一想得出來的形容詞。

其他
其他值得注意的黑馬,還有南加大6-9的白人Brian Scalabrine,他也算是智慧型的球員。土耳其的6-10前鋒Mehmet Okur和Arizona的Michael Wright,則是問號。另外一個南加大的6-7前鋒Sam Clancy,兩臂伸展的wingspan竟有7呎多,嚇壞一堆人,在CPDC的表現也不錯,被看好是小一號的Antonio Davis,應該在NBA中找得到頭路,不過Clancy臨陣抽腿回學校,留給眾球探一陣錯愕。今年聲勢最差的一名高中生Ousmane Cisse,身材受質疑,球技也不夠成熟,目前看來,棄學或許是錯誤的決定。

Monday, June 18, 2001

2001選秀:Center

對於許多無中鋒的「甜甜圈球隊」,或是中鋒不堪大用的球隊而言,今年的選秀是個相當不錯的機會。自中鋒量產的1984、1985年以來,今年難得的爆出大量中鋒,而且條件都在水準以上,以兩名高中生Eddy Curry、DeSagana Diop為首,至少有十名可以下注的球員。

尤其在總冠軍賽O'Neal籃下無敵的表現之後,有志於冠軍的球隊都了解,等閒的中鋒對Shaq無技可施,一定得有身材、速度、協調性兼具的中鋒,才可能稍微降低俠客的威脅性。

兩名高中生
最受矚目的當然是綽號「Baby Shaq」的Curry。Curry過去一年來身價有起有落,凡是目光鎖定NBA的高中球員,在高中最後一年都會出現打法保守的現象,Curry也不例外,高四打起球來百分百拼勁盡失,直到麥當勞高中籃賽獲選MVP,行情才再度上揚。據形容,他除了身高夠、斤兩足,而且速度、投籃手感都不差,潛力雄厚,巫師的Jordan、快艇,以及家鄉的公牛,對他都有極高興趣,說不定,Curry真會成為史上第一個高中選秀狀元。

經過芝加哥選前訓練營(Chicago Pre-Draft Camp,以下簡稱CPDC)之後,Diop(要念成jop)身高有點縮水,由7呎縮成6呎10吋半,不過Diop的順位原本就不可能太高,因為他只打籃球四年,能有今天的聲勢全拜身材之賜,至於球技還很有得磨。磨得好,說不定是下一個Olajuwon,磨不出來,就是下一個Yinka Dare。

暴漲與暴跌
近來聲勢暴漲最多的是DePaul的6-11長人Steve Hunter,Hunter體重不太夠,原本落點只被預估在第二輪,不過他在短短八周內增肥25磅,CPDC表現優異,在公牛隊的測試(workout)中,把Tyson Chandler打得滿頭包,有點像是去年Jamaal Magloire修理Chris Mihm的歷史重演,目前已經擠進第一輪。Hunter進NBA後有可能要轉為強力前鋒/中鋒雙挑,類似Dale Davis的角色。

相對的,暴跌最多的是Ohio State的Ken Johnson。Johnson在率OSU打進四強後才開始受到重視,一手搧鍋能力相當驚人,排名NCAA史上第四位,但是他也有著體重不足、進攻不佳的弱勢,在CPDC中表現不佳,選秀會命運未卜。

何不選大學生
正如同我前面說的,不少球隊會在高順位搶標高中生,中低順位的球隊只剩大學生可撿,但這說不定是因禍得福。今年的備選中鋒裡面,有幾個不會成為明星,卻可以磨鍊的可造之材。例如Georgia Tech的Alvin Jones,只要加強奮戰意志,憑他的身材和蓋鍋能力,至少會是個不錯的苦工型中鋒。

北卡的Brendan Haywood、Stanford的Jason Collins也是同樣的道理,Kansas的Eric Chenowith就差了一點。Arizona的Loren Woods,雖然我還是認為他有被高估的傾向,但今年的最後四強證明Woods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努力一點,或許是下一個Marcus Camby,Who knows?

這群中鋒的進攻都不怎麼樣,Jones和Johnson守優於攻,其他幾個進攻稍佳,防守則不怎麼樣,共同特色是都出身名校,觀念不差,如果Joe Kleine、Bill Wennington、Olden Polynice、John Salley這些老不修能在NBA混這麼久,他們沒理由不行。我覺得目前大多數中鋒在NBA的作用已經被簡化,除非擁有Shaq、Mourning的身手,否則即使如Mutombo,作用也僅受限於防守;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就代表著,不見得要攻守全能才有飯吃,防守上頂得住,稍微有禁區的嚇阻力,籃板能守得住,已經謝天謝地,要求不必太高。

正因為如此,我覺得今年這批大學生中鋒有著不錯的機會。他們不會是年收入千萬的巨星,但是只要認清「搞防守才有飯吃」的宗旨,占幾個先發位置,每年賺個幾百萬應該不成問題。

外籍球員
選秀會中途一定會插進幾個名不見經傳、但是身高嚇人的歐洲球員,今年評價最高的是希臘的6-11長人(另一說為7-1)Lazaros Papadopoulos。我是不敢對他有太大期望,去年希臘的「Big Jake」Tsakalidis被形容得和神一樣,結果NBA正式比賽中一看,倒抽了一口涼氣,連位置都卡不到,還打什麼球?太陽隊不厭其煩,還花錢買斷合約才搞到大傑克,好像有點划不來。

Wednesday, June 13, 2001

奇妙的選秀順位

有沒有注意過,那一個低選秀順位出了最多大驚奇?那一個高順位又彷彿被詛咒一樣,被選上的球員老是打不出頭?根據我的經驗,第24順位總是莫名其妙的會冒出一些怪胎,而第6順位則有點「帶衰」,摃龜比率很高。

如果歷史法則再度應驗,那麼我想說,第6順位的灰熊(但此順位稍後有可能易主),很抱歉!第24順位的爵士隊,恭喜您!

■奇妙的24
有三個八○年代同以首輪24順位踏入NBA的老將,目前都還在NBA混,而且今年都還在季後賽打得嗄嗄叫,夠嗆吧!他們分別是1985年被拓荒者挑上的Terry Porter、1986年被拓荒者挑上的Arvydas Sabonis,以及1988年被塞爾提克選走的Brian Shaw。在首輪中,24順位已經接近底部(1985、86都是最後一個順位),通常代表的意義是可有可無,沒打出頭,球隊也不會失望,這些球員卻硬是讓大家刮目相看。

1991-93年間,24順位又開始展現神奇魔力,興風作浪。1991年塞爾提克又用24順位挑來了北卡的Rick Fox,1992年金州勇士在同一個順位挑上出身Alabama大學的Latrell Sprewell,1993年火箭隊則選了一個來自Florida State的怪頭控球Sam Cassell。

沒有人知道,生涯初期混得不怎麼樣的Fox,居然有如越陳越香的老酒,近幾年他的球技還在進步,對湖人的季後賽有相當大的貢獻(外帶把前美國小姐Vanessa Williams娶回家,前輩子不知敲穿了幾個木魚...)。Sprewell,這個大學時代屈居Robert Horry之下,以6-5身高打小前鋒、望之不似人君的傢伙,居然在三年內登上NBA明星第一隊,打出獨樹一格、震撼人心的「史氏球風」,出人意料。當然,他差點把教練給殺了、轟動全美的勒喉案,也蠻出人意表的...。至於看來活像外星人的Cassell,當初也只是火箭選來填補陣容的次級選擇,不料這小子是專打季後賽、抗壓力特強的無厘頭殺手,雖然生涯多舛、顛沛流離,但他那種「就是要吃你」的打法,我想將會在NBA歷史上留下一筆。

近年來24順位的招牌不再響亮,只出了一個1996年被湖人挑選的Derek Fisher。Fisher出自Arkansas-Little Rock大學,前幾年表現平平,今年傷停復出後倒有極為搶眼的表現。用24順位選來這種球員,也該算是值回票價、夫復何求了。

■衰尾的6
6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應該也算是吉利的數字吧,但很抱歉,每年NBA Lottery圓球滾啊滾的時候,你最好祈禱自己別抽到第6,因為摃龜的機率可能不小,古有明證,且聽hoopjunkie說給你聽。

1984-86年間,連續三名第6順位的中鋒摃龜,而且都摃得很慘,分別是當時被子彈(現巫師)挑走的肯塔基大學明牌中鋒Mel Turpin(後來變成肥豬一隻,完全不能用)、國王挑選的Arkansas中鋒Joe Kleine(在NBA混了也算很久,但是替補中的替補),以及太陽隊選上的Memphis State中鋒William Bedford(這小子後來因吸毒被踢出聯盟)。

1989-91年,又有三個中前鋒死在第6順位,分別是89年被公牛挑選的Oklahoma中前鋒Stacey King(雖然他有拗到冠軍戒指)、90年被灰狼選上的Louisville中鋒Felton Spencer以及91年被小牛挑選的Missouri強力前鋒Doug Smith(近代史上大學與NBA落差最大的球員之一)。

第三個「輪迴」於1993-95年間出現,93年子彈選上Indiana大學的全美年度球員Calbert Cheaney,但Cheaney終其一生都不是個能夠左右戰局的大將,94年七六人選了Georgia大學的Sharone Wright,另一個流星,95年灰熊則選了OSU的Bryant Reeves,至今仍無所大用的肥中鋒。最後,1998年小牛在第6順位圈選出身密西根大學的「拖車」Robert Traylor,隨即向公鹿交換第9順位的Dirk Nowitzki,這招妙棋在三年後的今天看來,公鹿真的會吐血,因為Traylor早已被賣,而Nowitzki卻已堂而皇之入選NBA明星第三隊。

■最神奇的第二輪
依照個人的觀察,NBA自1989年將選秀會縮減為兩輪以來,最神奇的第二輪選秀,應該要算是1986年的第二輪。這一年的第二輪新秀人才輩出,最出名的是第27順位被活塞挑選的「小蟲」Rodman,這隻怪蟲生涯拉下11954個籃板,為活塞、公牛都拿過冠軍,生涯平均有7.3分、13.1籃板,確實不太像是第二輪的料子。

以25順位榮膺「第二輪狀元」的Mark Price,當年在喬治亞理工學院時就是全國有名的雙能衛,不料在選秀會上被看扁,行情直直落,但事實證明Price有兩把刷子,生涯平均15.2分、6.7助攻,巔峰時期曾是全聯盟排名前三的控球,三分球火力也相當驚人。

現任超音速教練Nate McMillan,當年以第30順位進入超音速。出身北卡州大的McMillan,是典型學院派的純控球,以組織攻勢見長,外線實在是很抱歉,身高6-5倒是一大優勢,在西雅圖一待12年,最後還幹上總教練,誰能想得到?

另外還有兩個老傢伙,至今還在NBA打轉,堪稱奇人異士。他們是第29順位被騎士選上的Johnny Newman,以及第44順位入選費城76人的David Wingate,屈指算來,在NBA都已經混了15年,可怕!第28順位的6-9前鋒Larry Krystkowiak也稱得上是個怪腳,在NBA待了9年,平均有8.2分、4.9籃板,以一名第二輪球員而言,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Tuesday, June 12, 2001

日漸混亂的選秀會

年復一年,我已經越來越不想在選秀會前作所謂的mock draft,原因不在於怕預測的不準,被大家修理,而是我覺得,選秀會漸趨混亂,旁的干擾因素愈來愈多,作這種mock draft真的只是出於一個「爽」字而已,因為你完全不知道球隊要怎麼作。

基於這個原因,我今年就不再作選秀預測了。如果大家真要問我的狀元人選,我在情感上會選擇Shane Battier為狀元,理智上則會選擇Eddie Griffin。假如我還有另外的選擇,我會毫不猶豫把狀元權利賣掉,寧願換幾個首輪中至後段的draft pick,比較保險。

■怎一個亂字了得
為什麼選秀會日漸混亂?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棄學球員數字雖不能以暴漲來形容,但是年齡層愈來愈低,今年就冒出了幾個高中生;如果他們在高順位被選(可能性非常高),則往後的高中棄學生只會多,不會少。第二、拜Nowitzki、Turkoglu等人之賜,各隊在外籍球員身上下注的意願扶搖直上;而對歐洲籃球並不那麼熟悉的我們,就更難去預測外籍球員的落點。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NBA各隊選秀哲學的改變,在幾年來的扎掙後已經定型完成。不需要仔細留意,就可以發現NBA選秀已由過去的「球技驗收」成為「下注大賽」,由過去注重「本益比」變成強調「本夢比」,和兩年前網路股狂飆的情形幾乎一模一樣。當時網海茫茫,投資客也不可能搞得懂每一家達康公司在搞什麼,管他的,只要市場上風評還不錯,抱著錢就往裡丟,寧可錯殺一百、絕不可放過一人,只要幸運的下對了一家,即使其他投資失敗,這輩子還是吃喝不盡。

同樣的,KG、Kobe的成功,也造就了NBA隊伍這種有如簽賭的心態,反正現在高順位的選秀權已經愈來愈不值錢,賭輸也不算太虧,那何不賭大一點?只要選中下一個Kobe,就保證削暴,誰會在乎是不是選中下一個Bender或Korleone Young?

所以,目前NBA球隊看球員並不是看現在表現如何如何,而是在看潛力和所謂的「upside」,真正的目標多放在三年後。

■今年的選秀特色
根據觀察,目前NBA隊伍多傾向以自由球員機制來打造球隊,反正錢砸下去人就過來了,簡單明瞭。話說回來,無論是認真選還是隨便選,選秀終究要選,那麼今年選秀有何特色?一言以蔽之,今年的選秀會有三多:「中鋒多、豬頭多、驚奇可能也很多」。

姑且不論實力,今年中鋒數量、身材之整齊,恐怕是1984、85年以來之最,不但有Eddy Curry、DeSagana Diop兩個虎背熊腰的高中生,Brendan Haywood、Loren Woods、Ken Johnson、Alvin Jones幾個大學球員身材也都不錯。東區隊伍缺中鋒缺得慌,我想,會有不少球隊急著找個肌肉棒子來作人肉坦克。

好,那麼「豬頭多」是什麼意思?我認為,在今年中鋒成群的情況下,沒有把握名列樂透選秀或首輪,卻提早棄學的鋒衛群球員,幾乎都是豬頭。在這裡要先說一下,我慢慢發現,其實「錢」往往才是這些球員棄學的真正理由,所謂「I'm ready」「Playing in the NBA has been a dream of mine」的論調,其實都是狗屁。Eddie Griffin、Jason Richardson也就算了,但是,對Gerald Wallace、Joseph Forte、Keith Bogans這些球員而言,如果未來表現不要太離譜,錢會跑得掉嗎?何苦選在今年人擠人?至於Jason Gardner和Damien Wilkins這種水準的球員,那就更別提了。

如果一切正常發展,持有高順位的隊伍預料會在樂透前半段搶標強力前鋒與中鋒,特別是高中生,加上今年棄學球員不少,由此觀之,順位在首輪14-20的隊伍,有可能撿到便宜。這些便宜貨可能是身材不夠好、名氣不夠大,或是某方面球技遭受各隊質疑而滾出樂透圈的傢伙,如Troy Murphy、Michael Bradley、Richard Jefferson等等,在14-20順位來選這些傢伙,價格實惠。因此,今年選秀會上出現的驚奇將會不少。

■我的選秀策略
今年Duke的Jason Williams選擇留校,所以基本上選秀會中已經沒有一個確定的「將才」(sure thing)。既然如此,如果我是巫師隊,我會選擇將狀元籤賣掉,以trade down的方式去換兩個較低順位的選秀權,或是去換一個球員加一個較低順位選秀權。

如果新秀中找不到一個能夠馬上填補球隊空缺的球員,我會建議各隊選擇當時所剩下的最佳球員,不論位置,然後以搭配交易的方式,試圖去換得理想的球員。在目前這種混亂的狀況下,多搞幾個第二輪選秀權,放心、心膽的去選擇,說不定能夠弄到幾個像Eddie Robinson這種便宜又大碗的新星也說不定,千方百計trade up去弄來高順位,卻賭在一個連自己也不確信能不能打出來的球員身上,反而不是正確的作法。

Tuesday, June 05, 2001

我的選秀回憶

對一個接觸NBA已17年的人而言,每個球季的記憶,往往和許多人生經歷相連,偶爾想起,懷舊思緒湧上心頭。就像一個喜歡西洋音樂的人,總會記得Police的Every Breath You Take推出時他在念國一,記得Guns N' Roses的Sweet Child O'Mine推出時他正要考大學聯考一樣。對我來說,NBA選秀正是如此。

不知為什麼,打從一開始,我就對選秀很有興趣,起初也許是喜歡那種類似「放榜」的新鮮、刺激感。到後來,慢慢了解選秀對一支隊伍的影響程度之後,則迷上了那種類似「簽賭、下注」的感覺,甚至會在選秀之前去排自己的mock draft,猜中了就高興不止,好像自己眼光和NBA球隊一樣準似的,即使猜錯了,也覺得那些球探都是不識貨的豬。當然,到多年之後,我才更能了解,其實選秀不僅是「下注」而已,裡面還牽涉到許多其他的因素。

也因為每年對選秀會的注意,猛一回頭,才發現自己居然已經30歲了。屈指一算,看選秀會也已十幾年,這十幾年來,感覺自己生命中的種種,隨著NBA一起長大。以下就以為自己作紀錄的方式,由初探選秀會的1984年起,和大家一起回顧選秀,也算是種對年少時代的緬懷吧!

■1984年:國二...還沒啥聯考的壓力...正值反叛期,在家裡常莫名其妙的和爹娘鬧得很僵...開始聽西洋音樂,專買盜版錄音帶...
這個時期對NBA還似懂非懂,狀元Olajuwon?他是誰啊?只知道是非洲來的。第三的Jordan...嗯,我只知道他很能飛,卻沒想到這小子會是往後掀起NBA狂潮的始作俑者。

■1985年:國三...準備高中聯考,還算認真,但NBA照看不誤,常讓老媽抓狂式的說:「你們聯考也考NBA嗎?」...聯考是沒考NBA,但我倒僥倖的考上第一志願...
聽說狀元Ewing是尼克的救世主,那個年代好像身高不到7呎就無法當選狀元似的。我蠻喜歡第四順位Xavier McDaniel的光頭造型,很酷,卻是到了多年之後,才開始了解這一年選秀的偉大,7-9順位的Chris Mullin, Detlef Schrempf, Charles Oakley,13順位的Karl Malone、18順位的Joe Dumars和24順位的A.C. Green。這些老傢伙至今還在NBA混,但我的體力已經從可以打一整天籃球快速縮減到一個半小時,想想真是不可思議。

■1986年:高一...正進入高中的我,一切都在摸索和混亂之中...唯一的好處是高一下開放髮禁囉...
狀元照例的由7呎北卡長人Brad Dougherty獲選,我對他並不熟悉;首輪吊車尾的Sabonis倒比較熟悉,他被形容為「Jabbar+Bill Russell+Chamberlain的綜合體」。不過,第二順位的Len Bias在選秀會隔天因吸毒過量掛掉,才是最震撼人心的新聞,這算是我第一次接觸到NBA的「黑暗面」。第二輪獲選的活塞新人Dennis Rodman據說生猛有勁,打死也想不到,他會是史上難得一見的籃板王,當初清純的樣子和後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1987年:高二...成績慘跌,超級鬱卒,徘徊在是否由自然組轉社會組的掙扎之中...老爸用一句話就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不准!」...只好再撐吧...
馬刺用第一順位選了海官的David Robinson,卻得等待D-Rob服役歸來,聽起來就好像1978年塞爾提克預選Larry Bird一樣神奇。對第二順位Ohio State的Dennis Hopson寄望甚深,因為他被形容為Jordan-type的球員,誰知道...公牛繼前兩年的Oakley之後,又補進Horace Grant、Scottie Pippen,Jordan總算不用一人苦撐。後來看了Pippen的球,曾對朋友說他一定會紅,應該還算準吧!

■1988年:高三...又要聯考了...成績爬昇到約等於金塊隊的水準...灰暗的一年...
奧運會看美國準決賽敗給蘇聯,差點吐出來,對Danny Manning和美國隊教練John Thompson的功力大為質疑;後來Manning當選狀元,還是被我打上問號(現在則非常敬佩他)。非常欣賞第3順位的Charles Smith和第9的Rony Seikaly。

■1989年:大一...玩瘋了,創下一星期只上11節課的紀錄(本系每週為滿堂48節課),但成績還維持得不錯...追女朋友也追瘋了,現在回想起來真笨...
選秀改為兩輪,少了不少樂趣。當年如果我是國王隊,狀元會選Danny Ferry,而不是Pervis Ellison;但現在證明兩個人都不怎麼樣。仍為Glen Rice在NCAA錦標賽中的神射功夫傾倒不已,大膽預測他有光明未來,也為Syracuse的控球Sherman Douglas一路滾到第二輪大為不解、不爽。

■1990年:大二...搬出學校宿舍,開始和同學群居匪類的日子,成績又開始變爛了...
心中狀元Derrick Coleman,果然榮登狀元,沒想到他會成為現在這種癡肥的樣子。奇怪的是,這一年的第二輪球員表現比第一輪還好,到見在還在混的有Toni Kukoc、Greg Foster、Jud Buechler、Antonio Davis、Derek Strong和Cedric Ceballos。滄海桑田,如果是今天,Kukoc會滾到第二輪被選才有鬼。

■1991年:大三...依照自己的鐘擺理論,這又是積極振作、專心課業的一年...搬到離學校很遠的地方,每天和同學拼電動,下雨就自動停課一天...
Larry Johnson當選狀元,著無庸議,但是對他的前途頗為憂慮,因為LJ的身高實在太矮。對Dikembe Mutombo極為不屑,認為握有第4順位的丹佛是豬...我錯了。認為第二順位的Kenny Anderson是魔術強森之後最好的控球..not Gary Payton,我又錯了。

■1992年:大四...接了系學會會長,每天忙開會,忙活動...成績第N度變爛,曾想轉系...老媽好說歹說才之後才放棄轉系念頭...
令人興奮的奧運年,前五順位的Shaq、Zo、Laettner、Jim Jackson和LaPhonso Ellis都順理成章,第6順位的Tom Gugliotta則是完全未曾注意到的一ㄎㄚ,因為選前完全沒有人提到他;Googs的入選讓我知道,前10順位也可能冒出大驚奇。這一年SEC的學校是大贏家,除了狀元LSU的Shaq之外,還有Alabama的Robert Horry、Sprewell,Arkansas更一口氣命中三枚:Todd Day、Lee Mayberry、Oliver Miller。

■1993年:大五...對,沒錯,是大五...忙著作畢業設計,幾乎24小時住在系館的工作室中...打定主意不考研究所,準備當兵...五月就自己跑去理了小平頭以明志...
這一年的NCAA冠軍賽是我這十幾年唯一錯過、沒看的一年,卻始終未曾懷疑過Chris Webber的功力。很納悶為什麼魔術要把Webber賣掉換來第3順位的Penny(雖然也很欣賞Penny),如果不賣...Wow, Shaq+C-Webb!!此外,對第11順位的Allan Houston情有獨鍾,很懷疑第10順位的Lindsey Hunter,真是專家所謂的「第二個Isiah Thomas」?結果證明我的憂慮正確,他不但不是第二個Isiah,而且還不是個合格的控球後衛。

■1994年:入伍...當兵第一年,還有什麼好說的,不都一樣嗎?被操、被拗、很累、一天到晚想睡、和女友說再見...that's all...
心目中的狀元是Grant Hill,第二選擇是Jason Kidd,不料大狗Robinson成為最後的狀元。當年沒注意到Temple的Eddie Jones,那時Aaron McKie還比Jones表現搶眼,最後Jones第10順位被湖人選走,McKie則以第17順位入選拓荒者。事實說明,湖人總管Jerry West的選人眼光確實獨到,而Temple這雙鐵衛的表現,也未令人失望。

■1995年:退伍之日茫茫無盡期...嗚嗚
很訝異只有大二的Joe Smith會宣佈棄學,也很訝異Wisconsin的Michael Finley竟然落到21順位才被撿走,他原應是樂透順位的球員。這一年是棄學球員的天下,北卡的Wallace、Stackhouse雙雙落跑,同時KG成為史上選秀順位最高的高中棄學生(但看樣子今年這項紀錄就要被打破了)。

■1996年:退伍...上台北開始第一份工作...覺得老闆很豬頭,覺得自己被拗...每天塞車、被罵,很痛苦...
很難接受Allen Iverson當選狀元的事實─1979年以後第一個獲選為狀元的控球後衛─但是除了他,也找不到其他夠格當選狀元的人。覺得灰狼用Ray Allen去換Stephon Marbury是虧本生意,未來一定會後悔。現在我是不曉得灰狼是不是後悔,但Steph已經不在灰狼是事實。當年最欣賞的球員是Ray Allen與Shareef Abdur-Rahim,Kobe Bryant?他只是個很不錯、被overrate的高中生吧!天曉得...,湖人的Jerry West第N次在選秀會上交出神奇成績。

■1997年:工作、工作,還是工作...
過去三年來都是狀元第一人選的Tim Duncan,終於正式成為狀元。納悶的是,以前從未看過他身高超過6呎11吋以上,為何進了NBA竟成為7呎?但說真的,這一點都不重要。有點懷疑Keith Van Horn是否值得第二順位,後來看過他的球,懷疑馬上消失,he's for real, man...認為整個選秀中最有潛力的是Villanova的Tim Thomas。

■1998年:工作、工作、換了工作...
原本預測的狀元是Kansas的Raef LaFrentz,很驚訝Paul Pierce竟會滾到第10順位。認為Mike Bibby是第二個Jason Kidd,至今仍未放棄這個想法。最大的驚奇是Jason Williams和Dirk Nowitzki,當時僅知JW是個因吸大麻而被踢出校隊的傢伙,Nowitzki則是個在Hoop Summit上打出頭的德國長人,聽說有打小前鋒的本事,基本動作優異。

■1999年:工作、工作、又換了工作...快30歲了還跟頭豬一樣一事無成,心中有點恐慌...
認為狀元應該是Steve Francis,而不是Elton Bland。對Duke這批球員(Bland、Will Avery和Corey Maggette)七早八早就趕著棄學的想法非常不以為然,因為他們才剛在全美冠軍戰敗給UConn。

■2000年:踏上紅毯的另一端,身份證的配偶欄填上了名字,有點難以相信...
Kenyon Martin即使只剩一條腿,仍是狀元的不二人選,這一點我是沒意見的,但也可知道這一年的選秀水準多差。最欣賞的球員是Mike Miller。對於Morris Peterson滑落到21順位與各隊搶標外籍長人的事實,感到不可置信。

年復一年,體力漸衰,智慧漸長(存疑?),NBA的選秀會則似乎是江河日下,問號、身手不知幾何的外籍球員與棄學球員愈來愈多。然而,或許真是那種類似於賭博下注的的刺激,讓我對選秀仍抱有和以往相同的期待。畢竟,選秀會已是我人生成長經歷的一部份,是我每年六月份固定的行事曆,不知各位是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