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5, 2000

鄭志龍轉戰中國甲A季中有感

除了棒球的陳金鋒以外,轉戰中國甲A聯賽的鄭志龍,大概是近年來最受全台灣人矚目的"放洋"球員,畢竟,有本事到海外討生活的台灣球員數目並不太多。然而我想問,鄭志龍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中國的CBA又比台灣的CBA水準好上多少?

截至鄭志龍返台為台北市在全運會出賽為止,中國甲A聯賽剛好各隊都出賽了11場,也正好是球季的一半。不可免俗的,我們也要對鄭志龍來個mid-season report,看看他的表現如何。

如果扣除頭部被幹拐子受傷,打了一節都不到就退場的第三場,以及因傷停賽的第四場,在其他的九役之中,阿龍平均有12.7分、4.3籃板、3.1助攻、投籃命中率.531(51-96)的成績,以他初抵中國就能有如此的表現,已屬不俗,雖然他的能力遠不止於此。

然而,幾場電視轉播看下來,雖然阿龍貴為上海大鯊魚最年長的老前輩,而且上海隊上至教練、下至球員都在季前聲稱"鄭志龍將會起帶頭作用,成為全隊領袖",可是說真的,場上幾乎很難感覺到他的存在。無論是經常對他彷彿視而不見的隊友,或是哨音特別"照顧"的裁判,都隱約令人嗅到排擠的味道。

上海隊原本就是主打7呎6吋的姚明,兩名洋將總也要分掉大半攻勢,再加上國手章文琪,鄭志龍得以發揮的空間,委實相當有限。鄭志龍原就是不大貪功、很肯傳球的球員,何況他"初抵貴寶地",總不好意思太露鋒芒,"不錯,但是不如預期"的成績單,也就很自然了。

由季前觀察至季中,中國媒體對鄭志龍的報導算是相當不少,在出國之前,鄭志龍曾聲稱自己只是易地打球討生活,不希望運動和政治扯上關係,也絕不會成為中國對台的統戰、宣傳工具。可惜,這是不可能的,無數媒體以"台灣省籃球聯賽"來稱呼CBA,以回祖國打球來形容鄭志龍,事實上他已經無可避免的被捲進自己不希望踏進的漩渦裡。由於表現不如預期,部份報導也對他"台灣第一高手"的名號不置可否。

拜鄭志龍加盟上海隊之賜,台灣球迷也有幸(?)得見更多的中國甲A聯賽轉播。這個在阿龍口中所謂"更高水準"的籃球世界,卻十分令我失望。全場四十八分鐘毫無組織的進攻、漫不經心的傳球、觀念完全不成熟的打法,以及幾近無能的教練,都很難令人相信這就是稱霸亞洲二、三十年載的"中國籃球",甚至連他們找來的洋將,水準也在台灣CBA之下(目前在遼寧的前幸福洋將安東尼,以及去年在浙江萬馬的前戰神洋將泰勒,表現都比在台灣時好上許多)。唯一值得肯定的是球員的平均素質,比起台灣確實好上很多,而他們的身材以亞洲人而言,當然沒有話講。

這是更高水平的籃球園地嗎?阿龍恐怕失算了。無意對轉戰中國的鄭志龍大潑冷水,畢竟是台灣籃壇不爭氣,留不住自己的人才,然而遠赴異地的"籃球博士",除了賺到一萬美元的月薪之外,他還獲得什麼呢?

最「Hot」的大一新生

對球迷而言,最大的快感無非是一名原本不被別人注意、自己卻非常欣賞的球員,最後不負你的眼光,順利的出人頭地。無論任何level、任何國家的籃球,都是如此,因為這正證明你提前看出了這名球員的潛力。

然而這一點在NCAA與NBA之間就有很大不同,第一個原因,NBA已經經過一層篩選;第二,NBA只有二十九隊四百多名球員,但NCAA以第一級來算就有三百多校,換句話說,球員總數約在三千六百人。如何在芸芸眾生中看出端倪,就是門更深的學問。

不過,在評估球員時有兩個八九不離十的理論,第一就是「數字會說話」,畢竟好球員是藏不住的,教練總不能不讓他上場。第二點則是:一名具有潛力的球員,通常在大一時就能看出他與眾不同之處─雖然這一點不見得能憑藉數字完全展現出來。舉例而言,Grant Hill和Ray Allen大一時就已被我鎖定,總覺得他們除了單純的數字之外,還有那麼一點「special」。幸運的,我沒看走眼。

今年的NCAA有一個特點,由於許多名校球員棄學問題嚴重,大一新生上場的時間急劇增加。那麼,有那些是我們可以「提前鎖定、密切注意」的大一新鮮人?

去年大失血的Duke,本季計有三名傑出新鮮人,中、前鋒、後衛各一,其中以控球Jason Williams最受矚目。他的名字與NBA國王隊那位控球兄弟一模一樣,身高也同為6呎1,倒是個不折不扣的黑人,至今平均14.8分、4.8籃板、5.4助攻,全能得嚇人,球風成熟穩健,看不出大一生的慌亂。6-7鋒衛Mike Dunleavy Jr.,老爹是NBA拓荒者隊的教練,自小跟在老爸身旁耳濡目染果然不同凡響,處理球相當有智慧,後市看漲。野壯的矮中鋒Carlos Boozer,儼然是另一個Elton Brand。這三名大一生高中時都入選麥當勞全美明星隊(全美只選20人)─所謂的「漢堡隊」,打得好倒不令人那麼驚訝。

排名高掛第一的Cincinnati,兩名先發後場都是大一,出人意料,6-9得分後衛DerMarr Johnson平均12.6分、4籃板,三分球準得離譜;控球Kenny Satterfield來自控球故鄉紐約市,平均8.6分、5.2助攻,助攻數在新鮮人中僅次於Jason Williams。

無巧不成書,徘徊在前五名的Arizona,先發後場也都由大一擔綱,而且兩個人都不是省油燈。控球Jason Gardner平均13.3分、5.2助攻,得分後衛Gilbert Arenas平均13.3分。搭配去年表現突出的前鋒組合Michael Wright、Richard Jefferson和Wake Forest轉來的7-1中鋒Loren Woods,看來Arizona還有幾年好光景。

近年來相當出風頭的Kentucky也有一對鋒衛,強力前鋒Marvin Stone人如其名,球路剛猛,平均5分、4.5籃板,控球Keith Bogans曾被選為年度高中球員,平均9.1分、3.1籃板,兩人在有限上場時間中都發揮得不錯。

記得Michigan這個學校吧,如果你對Chris Webber、Jalen Rose、Juwan Howard等「密西根五虎」記憶猶新,請先不要嘲笑近年來積弱不振的UM,因為今年他們又搞來了「五虎將Part II」,分別是領銜的LaVell Blanchard(15.2p, 7.9rb)、Kevin Gaines(12.8p, 4.6rb, 4.6a)、Jamal Crawford、Gavin Groninger與Leland Anderson,這一票小伙子身高都在6-4至6-8之間,能跑擅跳,未來不可忽視。

北卡本季戰績不如預期,最近還掉出二十五名外,卻打出了大一的Joseph Forte。Forte身高6-4,望之不似人君,卻以16.2分領先全隊,命中率有47.4%外帶5.5個籃板。同為ACC的北卡州大,也有個6-6的鋒衛Damien Wilkins,Damien除打得一手好球,最重要的是,他的老爸Gerald和叔叔Dominique都是在NBA赫赫有名的好手,頗受矚目,不過9.9p, 6.8rb的成績單好像只達到低標。

另外值得注意的幾個大一新兵,分別是Virginia 6-7中前鋒Travis Watson(11.7p, 8.9rb)、UCLA 6-7小前鋒Jason Kapono(15.3p, 4.5rb)、Stanford白人鋒衛Casey Jacobsen(13.4p, 3.7rb, 2.1a,這小子出身籃球家庭,老哥是現在NBA勇士的Sam Jacobsen),Florida的強力前鋒Donnell Harvey(11.2p, 7.5rb)。

先前被喻為控球得分兩相宜的6-3白人奇才Brett Nelson(他和國王的Jason Williams同樣出身西維吉尼亞州),對大學籃球有點適應不良加上有學長擋在前面,出場時間不多,至今6.4p, 2.5a,表現平平。

Saturday, January 01, 2000

真正的球季,現在才開始

雖然NCAA球季從十一月中就陸續開戰,但是直到上週,全美各大學隊才進入聯盟例行賽階段,而這也是"真正球季"(real season)的開始,錯過上半段球季的球迷毋需惋惜與擔心,因為重頭戲現在才登場。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分幾個方面來看。

在NCAA典型的賽制中,前半球季(尤其是在聖誕節之前)是用來讓各校安排與"非聯盟對手"(non-conference opponent)交手的時段。多數學校都會安排一堆魯肉腳,一方面讓球員在聯盟例行賽前暖身、培養默契,另一方面累積戰績、勝場數,經營氣勢,讓球隊趾高氣昂的邁進聯盟例行賽(當然,有人不這樣想,下面會分析探討)。因此,在這個時段中大多數比賽都呈一面倒,沒啥看頭。

真正的球季
聯盟例行賽之所以受到各校重視,理由在於各聯盟中的學校多是由於地理位置相近結盟,很多都位於同一州(如Michigan與Michigan State),有些更是位於同一座城市(如Cincinnati與Xavier)的世仇,彼此較勁意味濃厚,贏球的人說話當然比較大聲(所謂的bragging rights,"吹牛的權利"是也),這不僅是球隊的面子問題,和校友、全校學生都有密切關係。

其次是最現實的問題,攸關季後六十四強錦標賽的參賽權,由於三十個聯盟的冠軍取得自動參賽權(automatic bid),不需要看"選訓委員會"(selection committee)的臉色去搶那另外三十四個擴大邀請權(at-large bid),這冠軍當然是勢在必得、不拿白不拿。尤其是實力較弱的聯盟(一般稱為mid-major,與low-major),拿不到冠軍,恐怕也宣佈與六十四強說再見,因為at-large bid大多數都會被實力較強的聯盟學校奪走。

第三,對實力相近、競爭激烈的幾個主要聯盟(high-major)而言,如ACC、Pac-10、SEC、Big East,聯盟內各隊實力相差不遠,幾乎場場都是惡鬥,一不小心就會中箭落馬,可不像季初的球賽那麼好混,用左手打就贏上四、五十分,勝負的重要性也就再加一成。雖然沒拿到冠軍不等於與六十四強絕緣,但是不拼到聯盟前三名內,恐怕希望也不大。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真正的球季,現在才開始"。奉勸各位,最近無聊的話多瞧瞧ESPN吧,說不定能看到幾場經典戰役,精彩程度絕不下於NBA。

巧妙的賽程安排
說到這裡,其實NCAA各校的賽程安排(scheduling)也很巧妙。前面提到"非聯盟對手"的安排多找一些爛校以累積戰績,的確多數學校屬於此模式。像目前高掛AP排名第七,十一戰全勝的Syracuse就是一例。他們在前十一場中不但沒什麼太強的對手,而且有九場是在主場打,使不少人懷疑他們真正的實力。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在於,Syracuse那幾乎算得上全美最大主場的Carrier Dome(容量33,000人)租金太高,不得不在家多打幾場賺點錢來付租金。而13勝1負排在前二十五名的路易西安那州大(LSU),至今除了到夏威夷去打了一個經典賽(Classic)之外,球隊沒離開過路易西安那州,戰力也令人質疑。

有的學校安排較弱的對手,或許居心不良,只是想讓自己的戰績好看一點,不過部份學校則別有用意。像今年的Duke,由於陣中大一、二球員居多,與太多強校硬碰硬恐怕會打掉球員自信,因此K教練只安排Illinois、DePaul和St.John's三個較強的對手,與往年比起來稍遜一籌。

不迷信戰績累積的教練也大有大在,其中以Temple的怪老子John Chaney和密西根州大(MSU)的Tom Izzo為最,他們的哲學是:"和更強的對手競爭,才能激發、提昇自己的實力,對六十四強錦標賽的抗壓性也有幫助"。或許,這也和他們的實力年年都不致於太差、不怕貨比貨有關係。

Temple每年的賽程都非常"硬斗",光看今年,居然排了Miami(Ohio)、Indiana、Wake Forest、Gonzaga、Wisconsin、Maryland、Cincinnati七場超難打的比賽,這幾個對手都不是省油燈,大概都有全美前三十名的實力,不知該為Temple的球員感到可憐還是高興。MSU的賽程就更可怕了,包括North Carolina、Kansas、Arizona、Kentucky和UConn,再加上Big-10原本就夠慘烈的例行賽,如果我是MSU的球員,可能會在賽前昏倒。

總之,有的人只想藉較輕鬆的賽程擠進六十四強,有的人則想得更遠,盤算著如何在六十四強中發揮出更強的戰力,兩種不同的賽程安排哲學,似乎都有它的道理在,似乎也沒有一定的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