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5, 2000

鄭志龍轉戰中國甲A季中有感

除了棒球的陳金鋒以外,轉戰中國甲A聯賽的鄭志龍,大概是近年來最受全台灣人矚目的"放洋"球員,畢竟,有本事到海外討生活的台灣球員數目並不太多。然而我想問,鄭志龍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中國的CBA又比台灣的CBA水準好上多少?

截至鄭志龍返台為台北市在全運會出賽為止,中國甲A聯賽剛好各隊都出賽了11場,也正好是球季的一半。不可免俗的,我們也要對鄭志龍來個mid-season report,看看他的表現如何。

如果扣除頭部被幹拐子受傷,打了一節都不到就退場的第三場,以及因傷停賽的第四場,在其他的九役之中,阿龍平均有12.7分、4.3籃板、3.1助攻、投籃命中率.531(51-96)的成績,以他初抵中國就能有如此的表現,已屬不俗,雖然他的能力遠不止於此。

然而,幾場電視轉播看下來,雖然阿龍貴為上海大鯊魚最年長的老前輩,而且上海隊上至教練、下至球員都在季前聲稱"鄭志龍將會起帶頭作用,成為全隊領袖",可是說真的,場上幾乎很難感覺到他的存在。無論是經常對他彷彿視而不見的隊友,或是哨音特別"照顧"的裁判,都隱約令人嗅到排擠的味道。

上海隊原本就是主打7呎6吋的姚明,兩名洋將總也要分掉大半攻勢,再加上國手章文琪,鄭志龍得以發揮的空間,委實相當有限。鄭志龍原就是不大貪功、很肯傳球的球員,何況他"初抵貴寶地",總不好意思太露鋒芒,"不錯,但是不如預期"的成績單,也就很自然了。

由季前觀察至季中,中國媒體對鄭志龍的報導算是相當不少,在出國之前,鄭志龍曾聲稱自己只是易地打球討生活,不希望運動和政治扯上關係,也絕不會成為中國對台的統戰、宣傳工具。可惜,這是不可能的,無數媒體以"台灣省籃球聯賽"來稱呼CBA,以回祖國打球來形容鄭志龍,事實上他已經無可避免的被捲進自己不希望踏進的漩渦裡。由於表現不如預期,部份報導也對他"台灣第一高手"的名號不置可否。

拜鄭志龍加盟上海隊之賜,台灣球迷也有幸(?)得見更多的中國甲A聯賽轉播。這個在阿龍口中所謂"更高水準"的籃球世界,卻十分令我失望。全場四十八分鐘毫無組織的進攻、漫不經心的傳球、觀念完全不成熟的打法,以及幾近無能的教練,都很難令人相信這就是稱霸亞洲二、三十年載的"中國籃球",甚至連他們找來的洋將,水準也在台灣CBA之下(目前在遼寧的前幸福洋將安東尼,以及去年在浙江萬馬的前戰神洋將泰勒,表現都比在台灣時好上許多)。唯一值得肯定的是球員的平均素質,比起台灣確實好上很多,而他們的身材以亞洲人而言,當然沒有話講。

這是更高水平的籃球園地嗎?阿龍恐怕失算了。無意對轉戰中國的鄭志龍大潑冷水,畢竟是台灣籃壇不爭氣,留不住自己的人才,然而遠赴異地的"籃球博士",除了賺到一萬美元的月薪之外,他還獲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