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4, 2000

對岸的巨人,我們的飛人

「The Most Promising Junior Player in Asia: China's Yao Ming and Taiwan's Chen Hsin-An」

兩年前的12月,亞洲籃總(ABC)在它的年度獎項中這麼寫著。兩年後的現在,姚明已經成為明年NBA選秀狀元的熱門人選,而國人所鍾愛的陳信安,正準備打元月份開始的甲組聯賽。

是的,甲組聯賽,不是NBA,不是NCAA,甚至也不是CBA,而是甲組聯賽。我不用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像信安到時候又要如何展開他的Air Attack,讓每一個防守的人看來像豬頭一樣。然後呢?..然後..他可能打甲組打到35歲,就這樣吧。

兩年之內,姚明由無名小卒成為國際知名的「優質新秀」,身體、技巧、企圖心持續的進步;我們的陳信安不但沒有職業籃球可以打,球技也有原地踏步的跡象,最慘的是,他就困在這個小島上,沒有人知道他。島上的人,只知道他有過人天賦,卻很懶得作些什麼。

今年聖誕節,這是我最大的感嘆。

* * * * *

姚明和陳信安的確可以並稱一時瑜亮,他們擁有著不少的共同點,除了同在1980年出生,同時被評選為亞洲最有潛力的青年球員,也都年紀輕輕就入選國家隊,被喻為下世代的新希望。他們在場上,同樣讓對手頭皮發麻,不知如何是好。

他們最大的不同,當然在身高,姚明有7呎5吋,陳信安只有6呎3吋半。身高,也是他倆籃球際遇有所不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那些嗅覺可比獵狗的美國經紀人和球探,如果不是因為姚明的過人身高,也不會遠渡重洋殺到大陸去,卻懶得過來順便瞧一瞧台灣。

* * * * *

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曝光度。姚明近兩年來一直想赴美打「籃球高峰會」(Hoop Summit:簡單的說,是一場國際青年明星球員和美國高中明星球員對抗的比賽),卻始終被對岸當局以國家隊訓練優先的理由擋掉。不過他確實在1998年到NIKE的All-America Camp亮過相,因此而聲名大噪,一度還有意到休士頓大學(當時的教練是Clyde Drexler)打球,可惜最後還是被高層三振。

台灣NIKE曾有意把陳信安弄進Hoop Summit和NIKE Camp,卻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當時的國家隊教練錢一飛並不太同意陳信安脫隊參加個人活動。此外,國內也一度有建議陳信安到NCAA磨鍊的聲音。當時曾有人努力過,由於陳信安已經就讀北體,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到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或二年制專科學院(Junior College),等到大三再轉進四年制大學;JC和CC的籃球水準比較沒那麼高,可以先適應個一年再進第一級廝殺。

當時陳信安正忙著亞洲盃集訓和一些大小比賽,加上身旁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建議,心理上有些猶豫,加上找不到人幫忙,自己也無從下手,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念頭和計劃也跟著宣告消失。原本好歹有職籃可以打,誰知道CBA復賽失敗,台灣頭號飛人就這樣被封閉在這片小小的天空。

* * * * *

照姚明目前的聲勢和今年NCAA的備選球員素質來預估,明年他如果能夠參加NBA選秀,合理的選秀順位不會低於前三,當選狀元也不無可能。好事的ESPN記者甚至已經幫姚明找好「落點」:公牛不錯,芝加哥是全美第三大城,市場夠大,華人也不在少數;陣容乏善可陳的華盛頓也不錯,巫師主場MCI中心也正好位在中國城;如果是快艇,南加州更是華人大本營,姚明剛好可以扮演朴贊浩在道奇的「吸票機」角色。

姚明在NBA能不能生存?即使能夠生存,又能發揮到什麼程度?現階段他最大的問題在「碰撞力」和「碰撞意志」,這是每個非美籍球員都會遇到的問題。即使增加體重,沒有碰撞意志,在NBA照樣搶不到位置,保證死得很難看(EX:今年的王治郅就有這個毛病,已經越來越向外線游走,再這樣下去,進NBA機會大減,難不成他認為自己能搶走Dirk Nowitzki的飯碗?)。不過,我認為姚明至少可以有小牛隊中鋒Shawn Bradley的功力,這兩個人的球路和條件都蠻像的。

* * * * *

話說回來,其實陳信安原本進NBA的機會就不大,最主要還是在身高,而且後衛競爭者實在太多。然而,如果他當初能進NCAA,至少在low-major和mid-major的聯盟會有一席之地,他的身體素質和飛行能力、彈跳力、傳球sense,一點也不輸老黑。而即使進不了NBA,犧牲掉兩、三年領CBA、甲組薪水的時間,到美國學習正確的觀念、累積實戰經驗,對他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從長遠來看還是值得。

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替年輕球員舖路,像他如此條件的球員都甘心留在台灣,往後更沒有人敢作出國夢,台灣的教練、球員也將繼續閉門造車,永遠在亞洲打不出頭。以棒球為例,雖然大聯盟的觸角早就伸至台灣,但沒有陳金鋒、郭泓志的前例,恐怕也不會有後來的曹錦輝和王建民。

日本、南韓的球員、教練都已經踏上「赴美取經」的道路(台灣教練不是沒有機會去,但是連一本經都沒取回來),兩年前風光一時,被日本媒體形容為神童的田臥勇太和同期的隊友北鄉謙二郎,據我最後聽到的消息是在BYU-Hawaii打球,以上兩人加上南韓的玄周燁、徐章勳,不是曾赴美打球,就是曾參加Hoop Summit。這種經驗對球員而言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開開眼界,另一方面拓展球技和知名度。

* * * * *

每次見到陳信安在球場上的身影,心中想的不是為他的精彩動作喝采,而是為他感嘆;最近姚明登上「ESPN雜誌」封面之後,這種想法更是濃得化不開。對岸的巨人已經要跨入NBA殿堂,我們的飛人卻龍困淺灘,只能每年打打聯賽、總統盃,秀幾手扣籃讓觀眾欣賞,就算圓滿達成任務。

陳信安已經錯過時機,只希望往後的球員能積極規劃自己的籃球生涯,爭取自己出頭的機會,腳步侷限在國內,雖然對球迷是福音,對台灣籃球卻沒有太大的幫助。接下來,球技、膽識都相當受肯定的吳岱豪,挾200cm身高和優異的協調性,會走出一條什麼樣的籃球之路?大家等著看。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0

教練殺手

前幾天在讀ESPN Page2的專欄,名稱叫作「教練殺手」(Coach Killarz),後來又看到一篇有關Penny Hardaway為自己平反喊冤的文章,鉤起了許多回憶,也讓我想起一個一直存在心中的問題:球員「作掉」教練,是對的嗎?

剛開始接觸NBA時,總認為教練是一支球隊的老大,後來才發現全不是這麼回事。第一次聽到球員幹掉教練的事件時,更是訝異萬分,因為「兇手」不是別人,正是我的偶像:魔術強森。

■魔術強森變魔術
79-80球季,湖人教練Jack McKinney只帶了14場就莫名其妙的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必須進行復健,總教練遂由助理教練Paul Westhead代理。當年湖人在菜鳥魔術強森的率領下奪冠。而湖人著名的Showtime,在魔術的策動下也逐漸成形。80-81球季還是打出54勝佳績。

然而風暴正在醞釀,該年湖人在首輪就以1勝2負敗給火箭被淘汰,等到81-82球季開打,這位保羅老兄又「突發奇想」,要求球隊改打半場系統戰(其實這有可能是Abdul-Jabbar背後搞的鬼),以Abdul-Jabbar為進攻中心。湖人水銀瀉地式的快攻喊停不打緊,開季只交出7勝4負的爛成績,這下子惹得魔術非常不爽,公然向高層喊話:受不了了,不是Westhead走,就是我走!如果球隊要留他,請把我賣掉!Jerry West一思忖,當機立斷就把Westhead鍘了,由助理教練Pat Riley接任。

當時知道有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很大的shock,這根本就是「以下犯上」的勾當,但是話說回來,沒有魔術強森的革命,就沒有湖人的Showtime、沒有Pat Riley,也沒有接下來的四座冠軍,魔術真的作錯了嗎?另一件很好笑的事實是,Westhead被炒之後,或許是受的打擊太大,竟搖身一變成了run-and-gun哲學的信徒,帶領NCAA的Loyola Marymount(平均得分逾120分!)和NBA的丹佛金塊時都以高得分聞名。

■Penny:難解的真相
這是另一個和「魔術」有關的案例。Penny Hardaway進入NBA和O'Neal聯手之後,魔術隊在93-94打出50勝32負、94-95則為57勝25負,並打入總冠軍戰,95-96球季也有60勝22負,遠景一片大好。俠客在1996年投奔湖人,雖然球隊聲重挫,但一般認為,久居老二的Penny終於可以得到發揮機會。

96-97球季伊始,魔術戰績不怎麼妙,內部也出現狀況,球員們和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大呼小叫的教練Brian Hill相處似乎越來越惡劣。根據「史實」的記載是,Penny有一天在旅館裡召集全隊開會,最後決定以「越級報告」的方式直達天聽,要求高層砍掉Hill;而Hill最後也真的帶著24勝25負的戰績捲舖蓋。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魔術並沒有因為炒掉Hill而有任何作為,反而因為Penny的傷勢,在短短時間內垮台,成了曇花一現的新興勁旅。最慘的則是Penny,他的膝傷始終未曾完全康復,上陣之後打得全不像是個franchise player,也有一大堆人批評他根本就是只會搞鬥爭的紅衛兵,鬥倒了教練,結果自己拿不出真本事。

Penny目前還在─應該說「又在」─傷停之中,回首當年,他提出辯駁表示,當時全隊16個人一起開會作成決定,結果教練走了之後,包括老大哥Horace Grant、Nick Anderson在內,沒有人敢跳出來承認這是球隊全體的主意,只有他敢公開表示對Hill的不滿,最後他成了背黑鍋的代罪羔羊。

四年之後,我們已經很難斷定事實真相,而且滄海桑田、人事全非,幾個當事者都已經另謀發展,Penny到鳳凰城、Hill到溫哥華之後再度被炒、Grant三轉兩轉待過超音速和湖人、Anderson則到了沙加緬度。最令人惋惜的是曾經看來前途無量的魔術,以及曾經被認為是下一個巨星的Penny;而無論Penny如何喊冤,在一般大眾的印象中,他仍然是策動政變的主謀者,沈冤難以得雪。

■Spree & GP
說到「教練殺手」,Latrell Sprewell恐怕是史上唯一一個真的差點把教練給殺了的球員。他和P.J. Carlisemo的恩恩怨怨,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不再贅述。和魔術強森、Penny比起來,生性衝動的Spree手法較為「低劣」,搞到最後自己被禁賽加扣薪,成了惡名昭彰的罪人。有一部份的原因是,他不是像魔術或Penny一樣的大牌,受不了教練,只能自力救濟。

超音速總教練Paul Westphal和Gary Payton交惡之後沒多久,就被摘了烏紗帽,是本季最大的新聞之一,也是NBA球員比教練大牌的另一個例證。Payton球技沒話說,10年來在超音速惹得隊友私下憤恨難平,卻也是不爭事實。某隊友曾私下向媒體表示,在Payton的哲學裡,所有的錯都在別人身上,不是隊友不盡力,就是教練沒本事,再不然就是老闆無心經營,他自己是不會有錯的。加上Payton又是個藏不住話的大砲,一有不爽,管他場上場下,管他教練隊友,先「訐譙」再說。

然而我們能說這全是Payton的錯嗎?也不盡然。由鳳凰城時代起,Paul Westphal就是個擅攻拙守的教練,他的前一任教練又是以防守見長的George Karl,超音速在防守上的落差,自然更為明顯。身處情勢險惡的西區,槍管沒人家多,防守又沒人家好,戰績當然好不起來。即使不發生Payton事件,丟官走路似乎也是早晚的事。

■女喬丹and..
惡搞教練可不是男人的專利,現在在WNBA華盛頓神秘人、由大學時代起就有「女喬丹」之稱的Chamique Holdsclaw,上一季也玩了一次。Holdsclaw身高188,協調性、彈性都屬女子籃球員上乘,隊上又有另一把大槍Nikki McCray,兩個人都是國家隊成員,照理說應該可以打下一片江山。但是很抱歉,神秘人和巫師一樣爛,而且Holdsclaw雖然拿下年度最佳新秀,表現卻不及一般預期搶眼。

鬧到最後Holdsclaw也火了,矛頭直指教練Nancy Darsch,說神秘人只要由Darsch帶領,將永遠拿不到冠軍。老闆一聽,好吧,Nancy,謝謝再聯絡,就這樣讓Darsch成了WNBA史上第一個被兩隊fire的教練(前一隊是紐約)。神秘人能不能打出頭呢?接下來輪由女喬丹來證明了。

除了這幾位籃球員,其他職業運動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諸如棒球的Ken Griffey Jr.、冰球水牛城軍刀隊的捷克籍球星Dominic Hasek,也都曾經利用各種方法把教練弄走。

* * * *

球員和教練的相處,其實就和公司裡面長官部屬的相處類似,這個時代,已經沒有萬年長官的存在,幾個部屬聯手搞臭長官的事,時有所聞,而話說回來,如果長官自己夠優秀,自然就不怕底下的人亂搞或是上面的人搬虎頭鍘來伺侯。我可不認為有球員敢惡搞Pat Riley和Phil Jackson!

最近金塊也鬧了一次練球「蹺班」、差點罷賽的事情,看來和總教練Dan Issel之間也已經相敬如「冰」、無法溝通,否則不致於作得這麼絕,這場鬥爭誰會勝出,球季末、最快季中,可能就有答案。

Monday, December 18, 2000

我要改造甲組籃球賽制

CBA復賽失敗,各球隊回歸業餘之後,被職籃奪走「關愛眼神」、沈寂多年的甲組籃球,也似乎在一時之間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

換句話說,業餘籃球在職籃垮台後重新成為主流,籃協也再度成為國內籃壇的龍頭。面對球隊的增加,籃協如何重整甲組籃壇,使台灣籃球更具競爭力?什麼樣的環境,才是適於台灣籃球發展的環境?以下提出幾點看法。

由定義上來看,只要球員有領薪水,就算不上業餘。因此,台灣的甲組其實稱不上是業餘籃球,而是「半職業」(semi-pro),也就是由企業出錢贊助,或是企業將球隊視為企業中一部門。日本與部分歐洲國家的球隊都屬於這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球隊的經營端視企業心態,成本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

■甲組現況
以台灣以往企業認養球隊的成本以及每年生產的籃球員數量來看,我認為台灣甲組(男子)基本上湊個十五至二十支球隊應該不成問題。當然,這是建立在企業願意投資的前提上。以今年來說,原有甲組球隊加上CBA來歸隊伍,再加上幾支每年都是「志在參加」的學校球隊,總數已經達到16隊。

目前甲組的正式比賽只有「甲組聯賽」和「總統盃」兩個,男甲組近年來球隊數目有增加的趨勢,女甲則一直在5、6隊之間徘徊。男子組在聯賽之前會有個循環賽,選出8或10隊進入複賽,作單循環比賽,四強出爐之後,再作三戰二勝或五戰三勝的交叉決賽。至於女子組,由於隊數太少,直接作雙循環排出名次,決定冠軍誰屬,連決賽都免了。

在這種賽制之下,男子組本事較差的球隊,打完資格賽就sayonara,每年大約只打8場;戰力好一點、一路晉級的隊伍,一年加起來大概30場左右。爛隊只打8場,是因為甲組只分一級,打完資格賽遭到淘汰,就得打包回家,無球可打。女子組的球隊,每年比賽的總場次大概在20場上下。

■甲組的隊數與比賽場次
無論從推廣籃運或是球員訓練角度來觀察,甲組都應該擴大規模、增加隊數(不過,當然不是無限制的擴張,讓一些阿貓阿狗也來打),也應該增加比賽場次。

場次增加,媒體報導篇幅和天數(合理而言)都會隨之增加,相對的,企業贊助的「廣告效益」也隨之增加,進而吸引更多企業投入籃球。對企業的助益,可能是無形的企業形象,也可能是直接的業務營收。我不是在打高射砲,據我了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職籃停賽期間的「銀貂菁英賽」。據說該企業的業務量在贊助完這項比賽後暴增,因為該企業在這項比賽期間天天上報,知名度大增。

另一個角度是,如果我是企業,一年12個月都付營養金、薪水、獎金(無論是什麼名目)給球員,為什麼不能要求球員多打一些比賽?除非球員也比照洋將的薪資給付方式,有打就有得領,沒打就沒得領。

再者,場次增加,最直接受惠的就是球員和教練。無論是不是天才球員,都需要大量比賽的實戰磨鍊,才能磨出經驗,同時維持狀況;教練亦然,密集比賽的經驗累積,對教練而言也算是在職訓練。如果一年只打8場球,我看也不用請什麼教練,球員自己兼就行了。對裁判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甲組應該維持合理、適當的「競爭性」(competition level),如果一缸子球隊全湊和著打,動輒出現輸贏二、三十分的球賽,別說球迷不想看,連球員自己恐怕也不太想打。實力差距太過懸殊,長久下來,大家都會養成混吃等死、瞎攪和的習慣。(Ex:女子組是很明顯的例子,不過女甲有著太多的先天劣勢,暫且按下不表)因此,在球隊數量足夠的前提下,「分級制」是一個可以考慮的解決方案。

■我的建議
基於以上理由,以及籃協有意將「業餘籃球職業化」的背景,我的建議是:

將國內男甲直接分成甲A、甲B(或一、二級...whatever)兩級,可以是各10隊或各8隊。台灣不像美國把籃球歸為冬季運動,每年可以從頭打到尾,球季分為1-3月、4-6月、9-12月三個階段,把7、8兩個月留給瓊斯盃,也留給球員、球隊休息時間。其中,12月份為季後賽,年度總冠軍在此決定。

每個階段,可以找一個冠名贊助單位,權利金再議,兩級的球隊都打一個雙循環。如果兩級都是10隊,則各隊出賽18場,8隊則是14場(目前只打單循環,如果A隊第一場輸給B隊,不就沒有討回面子的機會?那就不太有趣了。)同時,每個階段可以在不同地點打,如台中、台北、台南等,但同一階段的球賽全在同一城市進行,照顧各地球迷權益。

每一階段都依戰績排名打出一個冠軍,這個冠軍有獎金可拿(從贊助廠商來),而且列入紀錄,所以也不能說沒有意義。真正的總冠軍,則由12月季後賽決定。季後賽取全年總戰績前四名晉級,首輪打三戰二勝,總冠軍戰打五戰三勝;A級全年戰績最後兩名降入B級,反之,B級前兩名升入A級。每年的球季,在12月告一段落

這樣算下來,每支球隊每年最少可以出賽42場(如每級為10隊,則為54場),打到冠軍戰的球隊最多會打到62場。以每個階段三個月計算,90天內打14-18場,應該不是太過分的要求才對。

我不否認,雖然已經閃掉國內最受歡迎的籃球賽:瓊斯盃,這樣的賽制還是有變數和劣勢的,例如兩年一度、大約在9月打的亞洲盃,四年一度、7-9月進行的亞運、四年一度、4-5月間進行的東亞運,以及正在籌組中的「亞洲職籃聯盟」(ABA)。屆時,陣中有球員被抽調國家隊的可能會吃虧;可是話說回來,世事沒有完美的,有球員入選國手算是球隊的榮譽,而且重要的國際賽畢竟不是每年都有。

■後話
當然,以上這些建議並沒有考慮到籃協的人事成本,如果照著作,籃協勢必得再加不少人手。再者,要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的明星球員得兼顧兩邊,可能會比較累。第三,還有很多細部的問題待解決。

但我只知道,在職籃垮台之後,如果甲組籃球還是每年和稀泥,不但徒然耗費全台球迷對籃球的熱情,台灣籃球也永遠不會再進步,跨進更高的領域。縱使這只是我個人的白日夢,我仍相信它是個有價值的夢。說不定在集思廣益之後,台灣籃壇會作出必要的改變也說不定。

Tuesday, December 12, 2000

NBA新秀提前健檢

打從1989、1990年以來,今年新秀的整體表現可能是歷年來最令人失望的一群。誠如籃網教練Byron Scott說的:「從Kenyon Martin高票當選11月最佳新秀,你就可以知道今年新秀的整體表現爛到什麼程度。」當然,我們不能以從前的心態來面對新世代的NBA菜鳥,原本球隊就是靠著「潛力」下注,而不是「驗收成果」。

同時,在面對新秀時,我會以比較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他們,畢竟,要適應的東西太多了,除了搬家、新隊友、新教練之外,更殘酷的是高於大學籃球數倍的競爭,以及新的生活型態。此外,不是每年選秀都能有Steve Francis、Vince Carter這種怪才,這是老天的安排。

比方說,我就不太會注重他們的投籃命中率。和老將比起來,新秀更注重個人表現,加上初入職業籃壇,投籃選擇的拿捏還在學習階段,而NBA人盯人防守的intensity,也絕對超乎他們的想像,命中率低落是十分自然的。

球季打著打著也差不多進行了四分之一,該是期中考的時候了。以下提出我對今年新秀的看法,不過隨著球季進行,表現漲跌還會有後續發展。

■Top 5
Kenyon Martin(籃網):34.0min, 10.6p, 7.9rb, 2.0a, 3.11blk
果然,Martin的績效還是以防守較為恐怖,Cincinnati教出來的防守不是蓋的(Nick Van Exel除外)。對Martin進攻的期望不要太大,值得期待的是籃板、阻攻,事實上他也很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所以把本季目標定在進入最佳防守隊伍。在慢慢擺脫腳傷的陰影,對NBA更加適應之後,我想在接下來的時間內他有更上一層樓的演出。只是,我身邊的朋友對Martin的手臂上為什麼要刺上「患得患失」四個字比較有興趣....
他會是...next Dennis Rodman?

Stephen Jackson(籃網):27.2min, 10.3p, 2.9rb, 2.4a
其實Jackson不太算是「純」新秀,因為他在1997年第二輪42順位就被太陽選上,當時他由Kansas的Butler County JC直接棄學(但實際上只有高中籃球經驗),後來被刷掉,混過委內瑞拉、CBA等處。他成為今年最令人驚艷的新秀,是個相當不錯的swingman,體能條件不錯,抄截特別有一手,擠上先發名單,對他而言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後勢尚待觀察。
他會是....next Johnny Newman?

Mike Miller(魔術):20.1min, 8.0p, 3.2rb
雖然從未懷疑過Miller的天賦,但平心而論,我還是認為他棄學的時間至少早了一年。來到McGrady/Hill主宰的魔術,原是註定死當,卻拜Grant Hill受傷停賽之賜,擁有不少上場時間,而且偶有佳作,曾有double-double的表現,如果不是前面卡著太多前輩,會有更好的演出。轉個隊或許好些?
他會是...next Larry Bird除以2?

Morris Peterson(暴龍):17.8min, 7.8p, 2.7rb
Peterson和魔術的Mike Miller有著相同的困擾,前面卡著一個Vince Carter,但也因為如此,他得以非常認命的從第六人幹起。MoPete的得分能力不差,能內能外,展望未來,他只要加強自己的基本動作,不只是作一個off-the-ball的球員,前途會更加光明。
他會是...next Cedric Ceballos?

Jamaal Magliore(黃蜂):16.0min, 5.8p, 4.7rb
由於肥仔Derrick Coleman受傷,使Jamaal Magliore意外的擁有不少發揮機會,而他也沒讓Paul Silas失望,看來去年選秀會前臨時抽腿,回Kentucky多留一年,是正確的決定。如果能夠認清自己的長處,Magliore會是個不錯的藍領球員。
他會是...next Dale Davis?

■等待來日
Stromile Swift(灰熊):4.3p, 2.2rb
不少期待Stro Show的朋友,想必十分失望,堂堂一個選秀榜眼,上場時間竟然不到10分鐘。據灰熊教練Sidney Lowe的說法,是要慢慢培養Swift,不過他的上場時間還是少得有點離譜。

Courtney Alexander(小牛):5.9p, 2.2rb
來到射手成群的小牛,似乎有點委屈了這個NCAA得分王,因為他除了得分,實在也沒其他專長了。以Alexander的身高和條件,可以是個很好的得分後衛備胎,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被小牛提前放棄。

Mateen Cleaves(活塞):6.0p, 2.8a
季前曾有「可能擠上先發」的說法,可惜最後還是不敵「學長」Chucky Atkins。Cleaves是個學院派的控球,所以別期望他有任何激情演出,到目前為止,中規中矩,該投的投,該傳的傳,命中率反而比大學時代還高一點。隨著經驗的累積,還有成長空間。

Khalid El-Amin(公牛):8.3p, 2.4rb, 3.6a
來到公牛,是El-Amin最大的福氣,尤其是急需控球的公牛。El-Amin以第二輪選秀擠進先發,晚上作夢也會笑醒。上場時間多,使他擁有更多「在職訓練」的學習機會,目前為止球隊雖然一團糟,個人績效卻還小可。

Quentin Richardson(快艇):8.5p, 3.9rb
一度被認為是個tweener的Richardson,稍稍令旁觀者解除了這個疑慮。其實他也知道自己身高很尷尬,在DePaul的大二球季就刻意向外線發展,而且成效不錯,未來有可能成為不錯的"power guard"。

Darius Miles(快艇):5.9p, 4.9rb
快艇將績效不差的小前鋒Tyrone Nesby賣給巫師,咸信是為了空出位置來給這個史上選秀順位最高的高中棄學生。Miles不像KG一樣才華洋溢,光芒四射,不過從身材和球路看來,還真有點KG的味道,來日方長,可以好好磨一磨。

■唉!
Desmond Mason(超音速):5.5p, 2.8rb
第17順位擠上先發,是蠻了不起的成就,不過Mason馬上又滾回替補行列。他的強項在防守,進攻技巧、智慧都有待琢磨。

Jamal Crawford(公牛):3.2p, 2.1rb
一度傳說有可能擔任先發控球,想不到居然敗給第二輪的El-Amin,可見只打一年大學籃球還是不夠的。Crawford已經進了教練Tim Floyd的「狗屋」(doghouse),好幾場球都是DNP-Did not play。

Joel Przybilla(公鹿):0.9p, 2.0rb
基本上我們還很難評斷Przybilla的前程,因為他的上場時間實在少得可憐。公鹿戰績爛成這樣,教練George Karl大概也沒什麼心情和本錢培養新秀,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DerMarr Johnson(老鷹):6.4p, 2.4rb
得分6.4或許不算是太爛的成績,但是以第一輪第6順位的新秀來看,有點不及格。同樣的,只打一年NCAA就落跑,並不是個聰明的決定。他最大的本錢在於,他是6呎9吋的得分後衛,其他都得重頭學起。

Chris Mihm(騎士):4.4p, 1.7rb
上場時間太少,使我們至今仍難判斷,Mihm究竟是不是如傳說中的「soft」。

Jake Tsakalidis(太陽):1.6p, 1.1rb
太陽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與希臘的AEK交涉,好不容易才搞到Tsakalidis,竟只換來1.6p+1.1rb,還不如Daniel Santiago,想必捶胸頓足。

Marcus Fizer(公牛):7.6p, 4.4rb
這位仁兄順位高居首輪第4,看他7.6p、4.4rb的成績很不錯,但他是個不折不扣的tweener,如果不是在公牛,不可能有如此多的上場時間。到目前為止,我對他的觀察是:進攻動作太少、打不進禁區,防守手足無措。

Sunday, December 10, 2000

NCAA 65強?

「NCAA六十四強」,長久以來,它已經成為我們對NCAA Tournament的刻板印象。不過你可知道,NCAA錦標賽從今年起變成了「六十五強」?很怪,但這個數字已經在8月3日定案,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錦標賽的基本原則
進入六十五強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基本原則。

第一、 錦標賽的名額分為「自動晉級」(automatic bid)和「獲邀晉級」(at-large bid)兩種。獲得各聯盟冠軍的學校,就能自動晉級,未能拿下聯盟冠軍的學校,則要由NCAA的「選擇委員會」(Selection Committee)來決定邀請與否。

第二、 不是每個聯盟的冠軍都能「自動晉級」,新成立的聯盟或是分裂、有許多球隊出走的聯盟,必須等待兩年,到第三年才擁有自動晉級權。

第三、 以去年為例,獲邀晉級的名額是35校,自動晉級則是29校,湊起來剛好是64隊。

64如何成為65
今年出現了變化,「西部體育聯盟」(WAC)在兩年前分裂,原本的16校中有8隊出走,另組「山西聯盟」(Mountain West Conference),所以兩個聯盟的冠軍隊都必須等到今年才有自動晉級權。合理的說,自動晉級隊伍應該變成31隊,獲邀隊伍則減少一隊成為33隊。

NCAA偏偏不認同這個公式,它堅持把獲邀隊伍數目控制在34隊,所以,31個聯盟冠軍加上34所獲邀學校,今年的錦標賽就成了六十五強。但是問題又來了,65隊的賽程要怎麼排在四個分區?討論結果,第64個名額由兩個聯盟冠軍隊加打一場「外卡賽」(play-in game)來決定,這場球已排定在俄亥俄州的Dayton進行,時間在首輪錦標賽開打前兩天。

那麼,由那兩個聯盟來打外卡賽呢?據信將由戰力最弱的次級聯盟(low-major conference,一般將NCAA第一級的聯盟依聯盟競爭力分為high-major、mid-major與low-major三種級數)中選出兩所「戰力指數」(RPI,由一套綜合賽程、對手強弱與勝負戰績的公式所計算出來的球隊戰力指數)最低的倒楣鬼來交手。勝隊成為第16種子,敗隊還是可以分到錦標賽分紅,但是得向真正的錦標賽說再見。說起來,真正的錦標賽其實還是六十四隊在打。

事實上,「外卡賽」的出現不是頭一遭。1991年時NCAA有33個聯盟,為了堅持34個邀請名額,NCAA將其中6個較弱的聯盟送作堆,打了三場play-in game淘汰三隊,把自動晉級的校數維持在30校。

不明智的抉擇
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都不認為這是個明智和公平的抉擇,我提出幾個想法和疑問:

一、 為什麼要堅持34個邀請名額?這又不是什麼魔術數字!

二、 NCAA這種作法,使得聯盟冠軍意義盡失,有岐視次級聯盟的味道。NCAA的說法是,要讓真正的強隊進入錦標賽。誠然,像ACC這種超強聯盟,排名在中間的球隊實力還比某些聯盟的冠軍強得多,但是這並不構成絕對的理由,否則那些次級聯盟球隊拼了一整年,為的是什麼?

三、 外卡賽實在沒多大意義,雖然此戰仍被計算為錦標賽,但誰會關心這場球賽的勝負?此外,即使某隊贏得外卡賽被排為第16種子,兩天後就又得出戰第一種子,在休息準備時間少於他隊的情況下,穩被K得滿頭包。

四、 外卡賽不合潮流。近年來ACC錦標賽已取消外卡賽(ACC有9隊,以往先由第8打完第9之後,才進入真正的ACC Tournament),NCAA有點反其道而行。

或許是NCAA六十四強錦標賽太賺錢,近年來一直有聲音提倡擴大舉辦,甚至來個第一級三百多校大鍋炒,不過這種想法來不切實際,三百多校即使打單敗淘汰,也拖得太久,到最後大家都倒盡胃口。我覺得,如果NCAA真想要擴大「三月瘋狂」的錦標賽規模,就將六十四強再多加一點,六十五強,實在是很奇怪的作法。

Monday, December 04, 2000

湖人衛冕之路不好走

看完本季湖人和馬刺的第二場對戰,雖然湖人靠著Kobe Bryant的生涯新高43分以109-100取勝,但我心中對湖人霸業能否維持的質疑再度加深。湖人或許贏得過去對馬刺11戰中的第二勝,稍稍挽回了一點自信,但是我認為湖人如果和馬刺打七戰四勝,還是要輸。

這場球湖人中場就以20分領先,第三節卻一度遭馬刺超前,兩軍糾纏到終場前才底定局勢。湖人獲勝的原因,首先在於O'Neal和Bryant仍然無人能擋,其次則在於Duncan第一節就兩犯,而且馬刺諸將此役打來氣勢消沈,特別是防守。

可是我為湖人擔心的正是第三節,這一節Kobe彷彿忘了場上有O'Neal存在,出手9次,一直拿不到球的O'Neal只投了兩次籃。手氣不錯的Kobe似乎過份自溺於單打獨鬥,讓隊友全成了旁觀者。這一節,湖人的整體表現荒腔走板,有看球的人想必都不會否認。

許多人從季前就開始擔心,經過去年之後,本季的湖人是否會因為奪冠而開始爭功諉過、鬆懈散漫。湖人是否仍為O'Neal的球隊?還是輪由Kobe接手發揮?才氣縱橫如Kobe,還能甘於當老二多久?

這個憂慮似乎已經成真。誠然,本季Kobe又有長進,特別在外線部份,命中率有4成5上下,三分球超過4成,罰球也將近9成。但是進攻技巧的進步,相對也使Kobe的自信心更強,認為自己該扮演更吃重的角色,這是造成本季他出現「彈如雨下」、平均每場要出手21.4次(O'Neal只有18.8次)的背後原因,卻也是湖人戰力時有不穩的原因之一。

以O'Neal為中樞的進攻,始終是湖人仰賴的勝利藥方,也是對手最傷腦筋的地方。如果Bryant太過黏球、dominate,投外線總有看天吃飯的味道,失誤也隨之增多,湖人、馬刺之役第三節是很好的例子。

這個問題至今為止尚未「爆炸」,至少湖人表面上還維持相當的和諧,而Phil Jackson似乎也暫時不願作太多處理,不過我們在一些細節上能看出端倪。日前湖人對金塊一戰,O'Neal莫名其妙停賽一場,他給媒體的解釋是身體不適,但是並未指明那裡不舒服,該役Kobe拿下32分,但是湖人以86-87輸球。有人推論,O'Neal心想:「Kobe你想接班?好,就讓你試一場。」此役最後一擊,Jackson出乎意料的安排由Rider來執行,而非Kobe,也令人吃驚,同樣的,有人推論這是Jackson給Kobe的「警訊」。

從團隊的角度來看,湖人在季外所作的動作,至今均未發揮該有的效果。Horace Grant應該多在中距離發揮紓解包夾的功用;Rider則一直沒能融入三角進攻,遲到的老毛病也沒改,每場上個20分鐘砍進8.1分的績效,不太符合湖人對他的期待,但Jackson如果給他太多出場時間,又如何能服眾?消息顯示湖人已經有意放棄他。

到目前為止,湖人再度成為一支2-man team,Kobe/Shaq每場合計拿下63.7分,其他隊友得分不超過9.4,出手最多的Grant投了121次,還不到Kobe或Shaq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能營造出第三個得分來源,萬一Kobe/Shaq其中一人打掛,湖人的戰力將大加折損。

球季只進行了一個月多一點,湖人的眾多問題都還來得及解決,但其中以Kobe/O'Neal「誰當家」的問題最為重要。O'Neal向來以溫和的脾氣著稱,不過我擔心Kobe再這樣砍下去,兩人不和的心結遲早會像漣漪一樣,越鬧越大。湖人的衛冕之路,有西部列強的外患,又有球隊內部整合的內憂,並不太好走,一向擅長帶領大牌球員的Jackson,要如何靠著「禪思」順利化解所有問題,將再度受到考驗。

Wednesday, November 08, 2000

條條大路通羅馬之四大金剛(下)

■Jeff Van Gundy:永遠和子弟兵站在同一陣線的嚴長壽
【檔案】
.生於1962/1/19
.職業戰績190勝129負
.經歷
1985-86 高中教練(紐約)
1986-88 Providence助理教練
1988-89 Rutgers助理教練
1989-96 尼克助理教練
1996-?? 尼克總教練

Van Gundy是這四大金剛裡最菜的一個,但我對他的尊敬卻不因此而減少一分,原因在於他的敬業、專業、堅持,和.....黑眼圈!永遠為球員設身處地著想,站在球員這一邊的Van Gundy,如果要比喻,就像是由小弟幹起,現在已是亞都麗緻旅館總裁的暢銷書「總裁獅子心」作者顏長壽。

Van Gundy從球員時代開始,就不是什麼「大腳」,只是個Division III打不出頭的矮腳虎(和Jordan鬥嘴時還曾被喬天王拿來恥笑),即使他的教練資歷十分完整,從高中歷任大學助理教練,但是從來也沒以總教練的身分帶球隊打出什麼名堂。但也因如此,他格外懂得一般球員的心態,而能先站在球員的立場思考事情。

1996突然接下尼克總教練時,我們不能說Van Gundy還沒準備好,但尼克這個選擇卻是十分出乎意料的。紐約可不是等閒的球隊,要在這個媒體之都、首善之都帶球隊,沒有兩下子保證死得很難看。然而他卻克服了各方的質疑,克服了Ewing長年的受傷,克服了Dave Checkett和Ernie Grunfeld的內鬥,非常「硬頸」的撐到現在,而且還創造了99年「老八傳奇」這個永遠讓紐約客難以忘懷的神奇旅程。

他靠的是什麼?尼克一個球員說得好:「每當賽前練球走進球場,你見到他那深陷發黑的眼窩,就知道他昨晚一定又一夜沒睡,看帶子、想戰術....一些有的沒的;特別是季後賽期間,他一個星期大概睡不到幾個小時。有這種教練,你還有臉偷懶嗎?你還好意思不拼命嗎?」

「帶兵先帶心」的道理大家都懂,卻沒幾個人作得到,但Van Gundy作到了。無論他面臨的環境多麼險惡,對手多麼強勁,他總是相信自己會贏,也讓球員相信他們會贏,而且他作出百分之百的準備,然後在場上百分之百信任球員,讓他們放手一搏。即使輸球,他也會第一個跳出來擔責任,而不是只會說球員不盡力、未貫徹命令之類的鳥話。

一個教練作到這種程度,戰術不戰術,其實都已經是多餘的了,這正是籃球微妙之處。尼克在Van Gundy拼盡老命的帶領下,也總能靠著不入流的陣容發揮出令人不敢相信的戰力。

Van Gundy或許沒有Phil Jackson一般的智慧,也沒有Pat Riley的老謀深算,但他以下苦功來彌補。你相信嗎?他可能是99年NBA封館期間唯一每天上班,而且還睡在辦公室的教練。同事不解的問:「Jeff,現在在封館耶,你有什麼事好作的?」Van Gundy只回答一句:「我有好多帶子還沒看呢!」就自顧自的又鑽進辦公室工作去了。

有人批評,師承Pat Riley的Van Gundy也和Riley有著同樣的毛病,信任球員(Ex:Ewing)往往信任得過頭,該作變化、調整時仍執迷不悟;99年的老八傳奇,只是他被迫作出調整之下的產物。或許吧,但我只知道,他可能是唯一一個會在兩隊打架時不顧性命跳出來抱住Mourning大腿、保護球員的教練,有他帶領的尼克,永遠不要小看。

Van Gundy老爸、老哥都是教練,從小喝籃球奶水長大,眼裡只有籃球,睡覺、吃飯、走路、開車、洗澡...無時無刻不想著籃球。不是每個教練都能像Jackson一般「悟得禪機」,也不是每個教練都能擁有如Riley一樣的教父級崇高地位,但每個教練都可以是隨時帶著黑眼圈、頭髮亂得可以的Van Gundy。

■Larry Brown:隨時拎著旅行袋的高清愿?
【檔案】
.生於1940/9/14
.職業戰績961勝693負
.經歷
1965-67 北卡大助理教練
1972-74 ABA卡羅萊納總教練
1974-76 ABA丹佛總教練
1976-79 NBA丹佛金塊總教練
1979-81 UCLA總教練
1981-83 籃網總教練
1983-88 Kansas總教練
1989-92 馬刺總教練
1992-93 快艇總教練
1993-97 溜馬總教練
1997-?? 七六人總教練

年復一年,常被稱為「NBA旅行家」的Brown越來越能贏得我的尊敬。和Pat Riley比較起來,他的整體戰績沒有那麼醒目,但是Brown比Riley更像高清愿。他無論走到那裡,大學、NBA也好,總有妙手回春,將球隊帶進決賽的功力─無論球隊起初看來多爛。別的不提,光能把快艇帶進決賽,近代史上唯他一人。

Brown被認為是學院派的老學究,非常講究長幼有序、應對進退那一套,和新世代的球員處不來(Ex: Allen Iverson),自不難了解。不過他的長處是非常會塑造團隊戰力,別人靠著一個球星搞不出名堂,他老人家就是有辦法。

以七六人為例,他將Iverson調為得分後衛,把球交到Snow手中,就是高招,也是先前沒有人嘗試過的招數,七六人的前鋒Ratliff、Lynch、Tyrone Hill、MacCulloch,都不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在他巧妙打造之下,卻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各自發揮得洽到好處。再以88年拿到NCAA冠軍的Kansas為例,全隊上下能看的就只有一個Danny Manning,但硬是奪得冠軍歸,氣走名將如雲的Oklahoma。

Brown很可怕,教練生涯已經堂堂進入第35個年頭,大學待過的Kansas、UCLA都是名校,職業球隊橫跨ABA/NBA兩個年代,也帶了七隊之多,為什麼在一個地方總是待不久,則非常令人納悶,原因有可能類似於Pat Riley,球員長久下來被同一個人一直唸,一直要求百分之百繃緊神經,再有耐心的人也會受不了。

有人根據Brown和Iverson之間始終緊張,經常要出動高層甚至老闆來緩頰的關係推測,他已經再度進入「搬家週期」,而且七六人總是卡在季後賽第二輪,不上不下,在球員最大的NBA之中,吃虧的永遠是教練,Brown搞不好本季打完就要再度上路。但我個人的想法是,七六人實在應該留下他,這年頭有經驗的總教練難尋,難不成要循公牛、老鷹和巫師模式,找個和球員較有話講、卻壓不住陣腳的大學教練?

Brown長於戰術、拙於溝通的個性,間接的也可能造成他總無法帶球隊一飛沖天,只走到一定境界,就遇上瓶頸,在不願為球員更改個性、脾氣的前提下,最後只能以走人收場。不過我們不該忽略他實際帶兵的功力,畢竟,要把爛隊帶出頭,一定得有人出來扮黑臉,Brown正是黑臉的最佳人選。

Tuesday, November 07, 2000

條條大路通羅馬之四大金剛(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逐漸迷上教練的故事。無論是大牌教練,或是名不見經傳的教練;無論是NBA教練,或是高中、大學教練;無論是老教練,或是小教練。

迷戀的原因,很單純。我只想知道,為什麼同一批球員,由不同的教練來帶,竟有截然不同的表現;為什麼一個教練有辦法讓一群名不見經傳的二等兵,成為擊倒巨人歌利亞的小大衛。

在當今的NBA,我對四名教練特別有感受,分別是湖人的Phil Jackson、熱火的Pat Riley、七六人的Larry Brown和尼克的Jeff Van Gundy。在我心目中,他們四人也是目前NBA最好的教練,而他們也各有著不同的故事、個性、毀譽。同樣在NBA占有一席之地,證明教練這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一定的道理。
(各教練勝負場次計算至本季開打前)

■Phil Jackson: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嚴凱泰?
【檔案】
.生於1945/9/17
.職業戰績612勝208負
.經歷:
1978-81 籃網助理教練
1982-87 CBA Albany總教練
1987-89 公牛助理教練
1989-98 公牛總教練
1999-?? 湖人總教練

如果要把Jackson比喻為台灣的企業家,我一定會說他像裕隆集團的嚴凱泰。出身名門的嚴凱泰,向來被喻為挽救裕隆集團於衰敗邊緣的「中興少主」,但是也有人認為,他本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公子哥,教育、成長背景都優於他人,振興家中事業,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成就。

Jackson也面對著相同的質疑。誠然,他帶領公牛拿下六座冠軍,上一季帶湖人再添一座,儼然已成為當今NBA教練界的第一把交椅。但是許多人認為,如果不是Jordan加Pippen,如果不是Shaq加Kobe,Jackson能不能完成此等豐功偉業,還是一個問號。批評者指出,Jackson是個非常擅於辨識成功機會的人,搞不出名堂的地方,他是懶得去淌渾水的,否則當初為什麼不去接金塊?(當時Jackson的女兒就讀Colorado大學,他在離開公牛後一度表示有興趣,最後卻打了退堂鼓)

此外,他的「禪學」又真的如此高深莫測?抑或是,所謂「禪學」也者,純粹是在幾個超級球星之下被擴大解釋、穿鑿附會出來的「靈異之說」?(這是Van Gundy的說法)

但是,你不能不承認,同樣的湖人陣容,在Del Harris、Kurt Rambis失敗之後,在Jackson手中成功了。湖人過去為人詬病的防守,一躍而成NBA頂尖,Kobe的腦沖血毛病,俠客那種有一場沒一場的作戰精神,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下世代球星的接班架勢。而且,除了O'Neal、Bryant之外,湖人陣容實在是.....很爛!但他們卻拿了冠軍。

上季效力湖人的老將John Salley說,Jackson就像是一家跨國集團的CEO,負責統籌管理十二個海外公司,他只管整體表現,而不管各個子公司怎麼運作,對付每個公司也有不同的辦法;倒十分貼切的形容了Jackson的領導風格。

Jackson為人隨性,連戰術也是化有形於無形,triangle offense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戰術」,隊友搭配全靠默契、第六感。他始終不願兼任GM或總裁,卻要求相當大的權力,尤其是人事主導權,也引來不少批評,有人說他擅於暗鬥,是個老詐砲,江湖傳說老湖人Jerry West就是因為鬥不過Jackson才下堂求去,也有人指稱Jackson離婚後搞上老闆Jerry Buss的女兒,根本就是別有所圖,想近水樓台當個現成駙馬爺。

有關Jackson的爭議,很難有答案。沒錯,俠客和Kobe根本就是因為Jackson比他們還大牌,才心甘情願的作出改變和配合,但這不是Jackson的錯,他手戴6枚冠軍戒,本來就有大牌的本錢。沒錯,禪學或許被神化了,但無論是禪學、化學還是心理學,他硬是有辦法讓球隊脫胎換骨,也或許他在看似與世無爭的外表下,蘊藏著莫測高深的鬥爭本領,但他在CBA、NBA都帶領球隊拿下別人拿不到的冠軍,你又奈他何?

在結果論的世界裡,Jackson就是另一個嚴凱泰,無論你說他再多不是,說他只靠著背景、環境,因人成事,也都無法反駁他成功的事實。


■Pat Riley:現代巴頓將軍?
【檔案】
.生於1945/3/20
.職業戰績999勝434負(目前勝場已破千)
.經歷
1979-81 湖人助理教練
1981-90 湖人總教練
1990-95 尼克總教練
1995-?? 熱火總教練

「油頭教練」Riley剛破千勝,新聞被媒體炒作了一番。1000勝不是小case,每年50勝也得打上20年,而Riley今年剛進入第19年執教生涯,他長期穩定的成功,有目共睹。

和Jackson一樣,Riley也是有名的籃球哲學家,不同的是,他的哲學好像比較「務實」,至少一般人比較能夠了解。「No rebound, no ring」、「It's my way or highway」,都是他的名言。

Riley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所到之處,無論客觀環境多麼惡劣,先天條件多差,總能闖出一番新天地。除了湖人時期接下Magic Johnson、Kareem Abdul-Jabbar等一票好手之外,他在紐約和邁阿密都從零開始,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方之霸。他很像統一集團的高清愿,由紡織白手起家,接下來跨足食品、零售、建設、金融等等看似毫無關連的領域,但是同樣獲得成功,最後建立了一個企業帝國。

Riley是個工作狂,也是個完美主義者,律己嚴、待人也嚴。他擅於激發次等球員的潛力,在垃圾堆中找珍珠,Voshon Lenard、Ike Austin、Anthony Mason、John Starks、P.J. Brown等人能在NBA占一席之地,全都欠Riley一分人情。他也擅於藉由語言或各種方法激勵球隊士氣,讓看似毫無希望的球隊出現意想不到的表現,因此,他帶領的球隊格外頑強。

有得必有失,Riley的嚴格要求,日子一久成了多數球員們的強大壓力,球隊內部往往產生負面的變化,而Riley也往往因為過度自信、堅持而和球隊高層產生摩擦。離開湖人、離開尼克,都肇因於此。不過他並不畏懼失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有一句話我十分欣賞:「當我戰敗倒下了,給我一點時間,血流完之後,他日我將再起。」充分說明了他的堅毅性格。

堅毅,有時候會變成鐵齒。Riley靠著對陣中球員的「堅強信心」,硬是好幾年不肯拆散熱火核心,miss掉幾個不錯的交易,今年好不容易想通,在薪資餘額不多的情況下搞來了Eddie Jones、Mason、Brian Grant幾名大將,不料命運之神硬是和Riley開玩笑,Mourning腎臟病停賽,熱火的冠軍夢再度被澆熄。

純就一場比賽而言,從賽前的應戰準備、模擬(他是近代第一個大量運用錄影帶剪輯和統計數字的NBA教練),到比賽中的調度、應變,我相信NBA中很難找到比Riley更好的「game coach」。無論是因為畏懼或尊敬,他手底下的球員總是徹底貫徹他的指令,Pat Riley差的,也許只是像高清愿一樣的好運和timing。

Friday, November 03, 2000

Hoopjunkie的NCAA Top 25(下)

(括號內為所屬聯盟和上季戰績)

11.UConn(Big East,25勝10負,64強第二輪)
少了Richard Hamilton(現在NBA華盛頓巫師隊)的UConn上季衛冕失敗,應該是意料中事,表現震盪起伏。本季在Khalid El-Amin、Kevin Freeman等主力畢業之後,進入戰力重新打造的時期。

唯一的老學長Albert Mouring(13.9p)將擔負起領袖角色,率領四名新加入的學弟重振UConn聲威。這四個人來頭都不小,紐約市6-1明星控球Taliek Brown、6-7搖擺人Caron Butler和6-8前鋒Scott Hazelton,全美高中排名都在前50名,6呎7吋、230磅的大三壯漢Johnnie Selvie,由專科學院轉來,則在美國世青盃代表隊中頗受矚目。

靠著優秀的傳統和足智多謀的教練Jim Calhoun,UConn雖進入重建期,戰績不致於滑落太多。除了新鮮人的表現,6-11非洲中鋒Souleymane Wane(4.3p, 4.8rb)和6-8前鋒Edmund Saunders(7.6p, 4.9rb),也必須再求進步,發揮帶頭作用。

12.Kentucky(SEC,23勝10負,64強第二輪)
1998年專門逆轉對手的Comeback Cats,這兩年好手依舊不少,卻突然沒了聲音,教練Tubby Smith的生涯又面臨挑戰。本季Smith的愛子Saul Smith仍是先發主控,將帶領大二6-5得分後衛Keith Bogans(12.5p)、大三小前鋒Tayshuan Prince(13.3p, 6rb)繼續奮戰,升上大二的6-10猛男Marvin Stone則接下中樞位置。

UK本季最值得一看的新鮮人,是6-8的強力前鋒Jason Parker。Parker是全美學校搶破頭的明星,原本要進北卡,卻因成績太爛被拒,於是轉向Kentucky。北卡和UK本季要對打一場,屆時Parker的復仇戰將是場好戲。

13.Florida(SEC,29勝8負,冠軍戰負於MSU)
Florida在教練Billy Donovan領軍下,搜括了不少高中明星球員,成為近幾年來爬昇速度最快的學校之一。上季出乎意料的打進冠軍戰,其實比他們原定的schedule早了一年,也間接導致Mike Miller、Donnell Harvey兩名大將棄學。

不過Florida靠著Donovan的個人魅力,球員如排山倒海般湧入,倒不用擔心人手不足,何況他們的基本隊型還在。5-9小後衛Teddy Dupay(8.6p)將續任控球,6-7矮中鋒Udonis Haslem(11.8p, 5.1rb)和藍領前鋒Brent Wright也還在。曾被喻為天才後衛的Brett Nelson(8.1p, 2.9a)進步的幅度,將是Florida本季戰績的重要指標。Nelson上季在最後四強打得精彩,將一度下滑的聲勢往上拉抬不少。

Florida的弱勢在身高,全隊無人超過6呎9吋,只能靠著速度、壓迫防守和外線準頭來和對手周旋,不過Florida經常演出遍地開花的火力示範,這一點倒是難不倒他們。

14.Utah(Mountain West,23勝9負)
Utah本季變動很大,6-11中鋒Nate Althoff傷癒復出,從Duke轉來的6-9前鋒Chris Burgess板凳坐滿一年後可以登場,6-9的大二前鋒Britton Johnsen傳教兩年屆滿,回隊報到,使Utah鋒線人手不虞匱乏。控球也是新人,曾混過Georgia Tech、Iowa State,卻因強暴被起訴的Travis Spivey由專科學院轉來。胖教練Rick Majerus如果能在短時間內融合全隊戰力,Utah在98年的冠軍戰之旅後還會再創驚奇。

15.Wake Forest(ACC,22勝14負,NIT冠軍)
NIT冠軍雖然也是冠軍,和NCAA冠軍卻差了十萬八千里遠,沒什麼人在乎。大四主力後衛Robert O'Kelley(13p)上季陷入低潮,不過立陶宛籍的6-8大三強力前鋒Darius Songaila(13.7p, 5.5rb)經過奧運磨鍊,本季還會再進步。Wake的五名先發全部歸隊,溫文儒雅的老教練Dave Odom說不定能帶出比Tim Duncan在時更好的季後賽戰績。

16.Virginia(ACC,19勝12負)
以Virginia的陣容,應該能交出比19勝12負更好的戰績,唯一理由是ACC太強,而他們的身高太矮、經驗太嫩。6-7的主力小前鋒Chris Williams(15.5p, 6.1rb)只有大三,6-7的主力中鋒Travis Watson(11.4p, 8.3rb)則只有大二,籃下殺進殺出固然可怕,卻也常讓大四控球Donald Hand(15p, 4.3a)有帶不動的感覺。經過一年的學習,今年可望逐漸成熟,利用速度優勢打出較佳成績。

17.Arkansas(SEC,19勝15負,64強第一輪)
Arkansas去年嚇壞了一堆人,例行賽戰績不怎麼樣,但在SEC季後錦標賽居然連連過關斬將,最後拿下冠軍,簡直要把Florida、LSU、Auburn、Kentucky等列強活活氣死。本季將以去年冒出的大一新星、今年升上大二的6呎8吋前鋒Joe Johnson(16p, 5.7rb)為主力,再拼一年。Arkansas後場不顯眼,但整體實力穩定,人手也夠,是贏球最大本錢。

18.Notre Dame(Big East,22勝15負,NIT冠軍戰負於Wake Forest)
Notre Dame去年被64強錦標賽的Selection Committee三振出局,想必不太服氣。這還不打緊,已經在Notre Dame帶出士氣、建立口碑的Matt Doherty竟又投奔母校北卡,讓決定留校、NBA稍待的明星球員Troy Murphy(22.7p, 10.3rb)真是情何以堪。不過ND實力仍在,由Oklahoma轉來的6-8猛將Ryan Humphrey本季可登場,更是如虎添翼,由Delaware聘來的新教頭Mike Brey,不用太傷腦筋。

19.Cincinnati(C-USA,29勝4負)
已經失去Kenyon Martin、Pete Mickeal、DerMarr Johnson三名先發大將的Cincy,如果不是控球Kenny Satterfield放棄投入NBA選秀的念頭,本季失血情況還會更加嚴重。不過Cincy板凳上還放著Steve Logan、Donald Little等好手,加上教練Bob Huggins以調教防守、招收專科轉學生聞名,擠上全美前20名不會是太大問題。

20.Iowa(Big 10,22勝14負)
教練Steve Alford上任首季,成績尚可接受。或許是Alford本身以前打後衛的關係,Iowa後衛爆滿,而且資質都不錯,包括5-11的控球Dean Oliver(13.6p, 4.2a),加上兩年內由Indiana轉至Arizona,又因車禍差點喪命而轉至Iowa的6-6鋒衛Luke Recker,以及由肯塔基轉來的6-4得分後衛Ryan Hogan。後場強度是沒話說的,前場球員的演出則是決定本季命運的關鍵。

21.Alabama(SEC,13勝16負)
Alabama去年是萬事俱備,只缺東風,在SEC中打不過那些兵員整齊的牛鬼蛇神。本季全美年度高中球員Gerald Wallace(6呎7吋)準備粉墨登場,搭配大二的6-8得分後衛Rod Grizzard(13.2p)和6-10中鋒Jeremy Hays,如果能解決控球問題,有希望在SEC一飛沖天。Gerald Wallace被喻為Pippen+Vince Carter型的球員,或許形容得有點過份,不過這名球員絕對值得注意。

22.Georgetown(Big East,19勝15負)
從Iverson畢業後就一路沈淪的G'Town,終於在上季爬出沼澤,本季Big East不如往年強,可望再度往上爬。G'Town的關鍵人物有兩個:平均14.8p, 5.3a, 2.6s的左撇子控球Kevin Braswell,第二個是6-11、球路可內可外的專科轉學生Lee Scruggs(10.7p),名字很奇怪的非洲中鋒Ruben Boumtje Boumtje(7.7rb, 2.6blk)也有一定影響力。

23.Wisconsin(Big 10,22勝14負,最後四強)
看Wisconsin的陣容,你真的不敢相信他們竟然能打進最後四強,和北卡比起來,他們才是去年的超級灰姑娘。本季有四名先發歸隊,6-9中鋒Mark Vershaw(11.8p, 4.3rb, 3.3a)的數字是較搶眼的一個,6-3控球Mike Kelley(5p, 3.2a)則是靈魂人物。Wisconsin的攻守節奏超慢,在半場一再傳導,沒有好機會,死都不出手。看他們的比賽,對籃球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會。

24.DePaul(C-USA,21勝12負)
明星鋒衛Quentin Richardson棄學,對DePaul打擊不小,當初的鐵三角如今還剩Bobby Simmons(13.1p, 7.9rb)和6-9的Lance Williams,控球則補進芝加哥當地高中掛頭牌的Imari Sawyer,再加上7呎的防守型中鋒Steven Hunter。這幾個球員沒一個是大四,DePaul在決勝期的反攻、守成、球賽節奏控制,都必須特別加強。

25.UCLA(Pac 10,21勝12負)
UCLA在「小油頭教練」Steve Lavin的率領下,盡納全美明星球員,戰績也不差,但一直無法擺脫大起大落的毛病,難得連續打上兩場好球,而且經常輸在決勝期。以上季為例,第二輪海踹Maryland之後,對上Iowa State又敗下陣來,顯然Lavin駕馭球員的功力還不夠高深。本季UCLA在走掉Jerome Moiso、Jaron Rush兩大將後,將靠小前鋒Jason Kapono、荷蘭籍中鋒Dan Gadzuric力撐。

Thursday, November 02, 2000

Hoopjunkie的NCAA Top 25(上)

轉眼間今年的NCAA球季又將開打,回想上一季的最後四強,沒有Duke,沒有Cincinnati,卻有北卡的老八傳奇,有半路殺出的Florida,還有正宗灰姑娘Wisconsin。雖然最後冠軍還是被MSU拿走,但這也證明NCAA季前預測的困難度,因為大學籃球員的起伏實在太大,難以預料。

不過話說回來,「不可預測」正是NCAA刺激的地方。所謂的季前Top 25,只是反映出各隊正常發揮情況下該有的實力,同時,也是球迷對籃球季的熱情期盼。以下,是我個人排出來的2000-01 NCAA Top 25:(括號內為所屬聯盟和上季戰績)

1.Duke(ACC,29勝5負,64強第二輪)
Duke上一季在64強第二輪敗給Florida提前出局,可能是天命,因為Florida最後竟打進冠軍賽。本季以年度最佳球員呼聲甚高的Shane Battier(17.4p, 5.6rb)領銜,先發球員只走掉一人的Duke又是五門齊,很有希望。Battier搭配控球Jason Williams(14.5p, 6.5a)與中鋒Carlos Boozer(13p, 6.3rb),是全美少有的前─中─後組合,再加上6-7的搖擺人Mike Dunleavy Jr.(9.1p, 4.3rb)和名滿全美的新鮮人後衛Chris Duhon,Duke陣中幾乎有三分之二是全美高中明星球員。雖然ACC本季風起雲湧,Duke可能難以維持前幾年狂掃ACC的成績,不過他們還有一張最後的王牌:被公認為全美最佳教頭的K教練Mike Krzyzewski。預料Duke仍將以滿地開花式的進攻,配上兇猛的人盯人防守,讓各隊滿地找牙。Duke的陣容有點矮,不過身高劣勢對他們來說不是太大問題。

2.Arizona(Pac 10,27勝7負,64強第二輪)
大部分季前預測認為Arizona是本季王座的不二人選。Arizona五名先發全部歸隊,有身高、有速度,而且平均得分都在兩位數,最受矚目的當屬7呎1中鋒Loren Woods(15.6p, 7.5rb)。Woods前兩年在Wake Forest試圖成為「Duncan傳人」失敗,轉學後打出新天地,已經是明年選秀狀元候選人。其他的先發球員包括兩個前鋒Michael Wright(15.5p, 8.7rb)、Richard Jefferson(11p, 4.4rb)和控球Jason Gardner(12.6p, 4.8a)、得分後衛Gilbert Arenas(15.5p, 4.1rb),每個都有兩把刷子。Pac 10的隊伍以往都有打擺子的毛病,不過今年又加進南加大來攪局,不再像以前只有Arizona、Stanford、UCLA三強鼎立,對Arizona來說是很好的試煉。

3.Maryland(ACC,25勝10負,64強第二輪)
上一季第二輪以35分之多遭UCLA羞辱的畫面,應該會留在這票Maryland球員心中很久,也成為本季的最佳助力。Maryland也是五名先發回籠,為首的是一雙6-8前鋒Terrance Morris(15.8p, 8.6rb)、Lonny Baxter(15.6p,8.8rb),兩名後場球員上一季都打出意想不到的成績,6-3的新鮮人Steve Blake(7p, 6.2a)控球控得有模有樣,掌握節奏十分沈穩;身材看似瘦弱的Juan Dixon(18p, 5.5rb, 3.6a)則轉眼間就補上Steve Francis留下的空缺。以壓迫防守見長的Maryland教練Gary Williams,生涯從來沒帶球隊打進十六強,飽受嘲笑,以今年這批球員的素質和客觀環境,這項不名譽的紀錄應該會中止。

4.Michgan State(Big 10,32勝7負,全美冠軍)
衛冕隊MSU失去了Cleaves、Peterson、Granger三員大將,不過補充兵員速度奇快,得以維持戰力不墜。唯一的老將是全能後衛Charlie Bell(11.5p, 4.9rb, 3.2a),另補進6呎9吋、240磅重的小號歐尼爾Zach Randolph和6-3的控球Marcus Taylor,兩人都是全美排名前十的高中好手,應該很快就會成為即戰力。最值得注意的則是6-6的鋒衛Jason Richardson(5.1p, 4.1rb),Richardson上季出場時間不多,但是在世青盃資格賽和奧運靶子隊練習賽中演出奇佳,又能飛又能投,本季會有突破性的表現。此外,由Duke轉來的6-8前鋒Mike Chappell也會在大學最後一年交出像樣的成績。MSU在教練Tom Izzo嚴謹的帶兵之下,應該能在Big 10創下四連霸的紀錄。

5.North Carolina(ACC,22勝14負,最後四強)
其實去年北卡的「黑馬」只是個假象,因為以他們的陣容而言,如果不是例行賽打得太差,根本不可能滾到第八種子。今年北卡最大的變化是,教練由原執教Notre Dame的校友Matt Doherty接任。Doherty的熱情、積極個性十分具有感染性,應該能為這幾年漸趨沈寂的北卡再帶來全新氣象。

北卡仍由Joseph Forte(16.7p, 5.5rb)和7呎中鋒Brendan Haywood(13.6p, 7.5rb)為首,小前鋒Jason Capel(12.3p, 6.8rb)則為第二線。得分後衛Forte去年以大一新生之姿在錦標賽中出盡鋒頭,也是北卡打進四強的最大功臣,有人形容他比大一的Jordan還好(我有同感)。

大前鋒和控球是北卡今年最大的罩門,特別是控球,在Ed Cota離開後,將由Ron Curry和大一的Brian Morrison、Adam Boone三人競爭;在ACC沒有好控球,恐怕就別混了。大前鋒Kris Lang(8.4p, 4.3rb)一直是我個人十分看好的人才,卻始終只交出二流成績。另一名值得注意的,是身高7呎6吋的荷蘭籍大一中鋒Neil Fingleton。

6.Stanford(Pac 10,27勝4負,64強第二輪)
Stanford去年在第二輪遭了北卡的毒手,今年兩隊還是有得拼。Stanford向來沒有特別出色的球員,團隊攻守為其特色,特別是防守(去年對手命中率全美最低)。本季將由大二的射手前鋒Casey Jacobsen(14.5p)為主攻點,6呎10吋中鋒Jarron Collins(11p, 6.5rb)為輔。看這個隊打球,就和看他們臉上表情不多的教練Mike Montgomery一樣,引不起你的衝動,但是他們通常會贏球。

7.Tennessee(SEC,26勝7負,最後16強)
Tennessee自從請來Jerry Green之後,聲勢一直不錯,招收球員成績斐然,卻是近幾年最令人失望的球隊之一,主要原因是控球Tony Harris(14.6p, 4a)總在場上腦充血亂搞一通。今年Harris已經大四,Tennessee成敗有一半操在他手上。6呎7吋大三小前鋒Vincent Yarbrough(14.8p, 6.8rb)去年的成長很大,本季將接下主攻任務,搭配6-9中鋒Isiah Victor(9.7p, 6.1rb)。Tennessee如果一切正常,可望稱霸SEC,重點中的重點,仍在後場的穩定表現。

8.Kansas(Big 12,24勝10負,64強第二輪)
本季Kansas最成功的地方,是留住了教練Roy Williams,沒讓他跑回母校北卡。在NCAA,留下大牌教練就是勝利的保障,高中明星球員也會滾滾而來。而本季Kansas必須努力的地方,就是破除他們最大的魔障:如何在64強錦標賽不被upset!

Kansas也算得上兵多將廣,五名先發全都還在,但上季最令人驚喜的卻是兩個大一球員:6-9的Nick Collison(10.5p, 6.9rb)和6-5的Drew Gooden(10.6p, 7.5rb),今年升上大四的Kenny Gregory(12.8p, 4.4rb)則進步有限,7呎中鋒Eric Chenowith(8.6p, 5.6rb)則得非常努力,才能避免成為第二個爵士隊笨中鋒Greg Ostertag。控球Jeff Boschee也得認清,他的任務是分球、組織,而非和隊友搶著得分。板凳上的6-9射手Luke Axtell,從Texas轉來後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不過他會是很好用的一名第六人。

上季稱霸Big 12的Iowa State實力已有衰退,給Kansas一個很好的機會重新來過,然而還是一句老話,大家評量Kansas的標準,都不在例行賽,而在64強,這也是Roy Williams最需要證明自己的地方,否則決定留在Kansas,就顯得沒有意義。

9.Seton Hall(Big East,22勝10負,最後16強)
Seton Hall招收的大一新生,幾乎被所有刊物排名全美第一,排名暴漲的原因,不言可喻。SH本季搞來的6-9前鋒Eddie Griffin、5-8紐約市控球後衛Andre Barrett以及6-6小前鋒Marcus Toney-El,個人排名都在全國前30名內。

上季的先發陣容,還有6-4得分後衛Darius Lane(15.3p, 4.6rb)和6-11火鍋店店長Samuel Dalembert(6p, 6rb, 3.6blk),和三名新鮮人一湊,不剛好是個完美的先發陣容嗎?SH自從1989年打進四強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這麼風光過。在年輕教練Tommy Amaker的指導下,SH提早一年開花結果,上季直闖最後16強,以今年的戰力來看,新鮮人如果能打出和排名相符的水準,他們的戰果只會上昇、不會下降,Big East聯盟應該是他們的天下。

10.Illinois(Big 10,22勝10負,64強第二輪)
本季五名先發全部留校的球隊特別多,Illinois也是其中一個。6-9大四中鋒Marcus Griffin(9p, 4.5rb)、6-10大二強力前鋒Brian Cook(10.7p, 5rb)、6-4大四小前鋒Sergio McClain(6.8p, 3.5rb)、6-3大二控球Frank Williams(11.4p, 4.1a)、6-3大三得分後衛Cory Bradford(15.3p),身高不差、經驗不錯、得分平均,夠嚇人吧!

唯一的改變是,去年的教練Lon Kruger「榮昇」(榮昇....??)NBA亞特蘭大老鷹總教練,新教練由原本的Tulsa教頭Bill Self接任,如何快速適應新教練的籃球哲學,需要一點時間。合理的推測,Illinois將和Michigan State角逐Big 10盟主寶座。

Saturday, October 28, 2000

籃球,有時看起來很小

籃球,一向是我生命中的大事,直到現在也還算是。如果允許我這麼說的話,籃球曾經是我的「宗教」。但請注意,我用的是「曾經」。

我試圖看盡所有報章雜誌,試著在資訊還不發達的年代剪下所有看得到的NBA照片,試著買盡能力所及範圍所有的NBA雜誌,然後至少看上五十遍。有NBA轉播的時候,家裡我最大,頻道非得鎖定NBA比賽不可。

睡覺前我翻的是NBA雜誌,上課時偷看的不是黃色書刊,是NBA雜誌。期末考之前,我會看十分鐘的課本和參考書,然後翻五十分鐘的NBA雜誌,然後不知不覺睡著。連當兵進新訓中心,都不忘帶著一本Basketball Digest(比較小本),然後在莒光日的時候偷看。

1988年湖人艱辛衛冕,我歡喜落淚;1991年魔術強森罹患愛滋宣布退休,我久久無法相信;從1986年開始,每年NCAA六十四強,只要Duke中途被幹掉,就氣得要翻桌,心情要好幾天才好得起來,期待下個球季的到來。

即使以我這個球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而言,高中時代籃球是「照三餐打」(第一段:早自修前,第二段:中午打到午休結束─便當早在第三節下課就幹完了,第三段:下課後到視線看不到籃框為止),比台灣的職籃球員練得還勤,直到大學時代還維持一天一次的「練球」。雖然,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連系隊的學長都嫌我太爛而不要我。

球技不好又愛打就算了,最扯的是,我還常莫名其妙受傷,不是這裡腫得像肉包,就是那裡扭到,要休息一個月(相信我,那種無法打球的痛苦,就像1986年的MJ,也像今年NCAA的Kenyon Martin)。每次受傷回家,老媽就會搖頭如吃搖頭丸一般,既心疼又諷刺的說:「你以後是想打NBA嗎?」

魔術強森是我心中的神,Larry Bird每天都被我詛咒,為什麼不受傷或是斷腿什麼的。誰敢說魔術幾個不好,就準備開扁;看到大鳥被搧鍋,至少快樂三天。

這種球迷,我相信為數不少。但話說回來,為什麼是「曾經」?

*****

台灣時間10月20日,一個名叫Bobby Hurley的29歲球員宣布退休。其實這不是什麼大新聞,Hurley雖曾是1993年高居首輪第七順位的國王隊新秀,雖曾是名滿全美的Duke大學控球,是少見的白人優質控球,但從來沒在NBA打出頭。

因為他曾經到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1993年12月12日,他的新秀球季只進行了一個多月,就在一場主場賽結束後,於國王的Arco Arena不遠處開車被撞。如果你曾看過該則新聞的照片,你會想這個人死定了,因為那輛車真的被撞得稀爛。幸運的是,他竟然奇蹟式的活下來了。他立志重返球場,然而他重返NBA之路卻不比超人MJ,93-97年雖還待在國王,卻只是個龍套中的龍套,98年被賣到灰熊之後,就向NBA說再見。

看完他退休的新聞,我想起Mourning,想起Sean Elliott,想起車禍殞命的Bobby Phills、Malik Sealy,心臟病突發歸天的Reggie Lewis、Hank Gathers,還想起1986年選秀會結束完兩天,因為吸毒過量暴斃的Len Bias。

我不是想著熱火如果有Mourning一定是東區冠軍,也不是想著Elliott現在為什麼效率如此低落,更不是想著:塞爾提克命中該絕,如非連續掛了兩個號稱大鳥接班人的Bias和Lewis,今天不會爛到這種地步...這種鳥問題。而是想著:如果他們還活著,該有多好?他們還能活著,甚至還能打籃球,真好!

Mourning患病新聞爆發後,Pat Riley說:「包括籃球在內,現在任何問題和Mourning的健康比起來都是小問題。」

*****

身為一個籃球狂熱份子,我經常對某些現象感到訝異。為什麼1982年Georgetown教練John Thompson在冠軍戰輸給北卡後,第一個動作是上前擁抱終場前發生誤傳的千古罪人Fred Brown?為什麼Dean Smith總是對每一場敗仗處之泰然、一笑置之?在那個當下,世界上還有比勝負、比籃球更重要的東西嗎?

事實上,有的,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形容。

我不確定,如果有一天醫生告訴我有心臟病,不能再打籃球,籃球在我心中會變成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視力,不能再看NBA雜誌,這些書還有什麼意義。因為一場球賽和朋友吵得不可開交,因為一場球賽兩隊支持者開扁,有什麼意義?

如果連一輩子的籃球人Dean Smith都知道「籃球如人生,但籃球不是全部的人生」,為什麼我們無法體會這個道理?生死、價值觀,重要性不都凌越籃球之上?

籃球依然是我的宗教,但我現在並不是個太狂熱的信徒,我逐漸學會何時應該狂熱,何時該淡然處之。NBA剛要開打,說這些或許有點殺風景,然而籃球有時候看起來真小,不是嗎?

Sunday, October 22, 2000

從Midnight Madness到March Madness

10月15日,在台灣沒啥重大意義,卻是令全美大學籃球迷興奮的日子,因為許多學校在10月14日深夜至10月15日凌晨這段時間,安排了校隊的第一次練球,而且名之為「午夜瘋狂」(Midnight Madness),換句話說,2000-01大學籃球季正式起跑。

事實上,這並不算是正式練球,而是一場綜合聲光效果、各式娛樂活動、扣籃表演和校隊對抗的「秀」,目的在於宣告球季開張,重新燃起籃球迷冷凍達六個半月之久的激情。

從現在起到每年三月六十四強錦標賽開打時的「三月瘋狂」March Madness,我們知道,這又將是充滿各式感人故事(醜聞?)、球星、驚奇、悲喜的豐富一季。一切,都從進入第三十個年頭的Midnight Madness開始。

而Midnight Madness,背後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

把鏡頭拉回1970年,話說當時擔任馬里蘭大學教練的Lefty Driesell,正和教練團為著即將展開的球季開會,擬定策略、計劃和目標。

Driesell剛烈、積極的個性在全美大學籃壇赫赫有名,自己雖不走旁門左道,卻也絕不讓對手占便宜。會中,他突發奇想的說:「NCAA規定10月15日可以開始練球,這代表著只要一過了10月14日晚上12:00分,我們就可以開始練球,對吧!那麼,我們何不來個午夜練球,成為全國最早開始練球的隊伍?」

助理教練們認為並無不可,紛紛表示同意。一般來說,幾乎所有學校都把第一次練球排在10月15日下午三點,學牛們上完課之後,才到球場報到練球。

很快的,校隊準備在午夜練球消息馬上傳進校園,1970年10月15日凌晨,馬里蘭大學校隊球員齊聚學校的美式足球場,接下Driesell開出的第一份菜單:一英哩跑步。助理教練事先就把幾輛車開進球場,打開大燈,好讓球員們能在教練團監督下完成跑步,沒人敢「切西瓜」抄小路或偷懶。

神奇的是,竟然還有幾百名學生和死忠球迷到場觀看校隊跑步。下一年(1971年),到場觀看的球迷再增加為一千人。

1972年球季開打前,馬里蘭球員Mo Howard鬼頭鬼腦的跑到Driesell辦公室向Driesell建議:「教練,球季又要開始了,今年的午夜練球何不來場校隊分邊對抗?球迷們一定很感興趣,而且對打也比跑步好玩多了。」Driesell一想,這小子的主意倒還不錯,OK,就這麼辦。Howard的建議果然正中要害,這一年的午夜練球,馬里蘭的Cole Fieldhouse擠進了8000人之多。(一個小插曲:天下事偏有這麼巧,Howard在分邊對練中受傷,一直到球季開打好幾週之後才能上場,真是天意。)

馬里蘭的午夜練球一砲而紅,許多學校也紛紛跟進。但問題來了,不少老師向校方反映:「10月14日晚上大家都跟著校隊熬夜,隔天不是蹺課就是上課精神不濟、哈欠連連,一定得想個辦法才行!」這個問題最後由NCAA出馬解決,NCAA直接將練球開始時間由每年10月15日改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週六,如此一來,大家熬夜隔天還可以補個眠,不會影響正常上課。

*****

午夜練球逐漸風行全美,為了配合「March Madness」,有人想出了一個「Midnight Madness」的名詞,延用至今,已經成為全美通用的籃球專用術語,加入Midnight Madness的學校也越來越多。同時,為了尊重傳統,多數仍選在10月15日凌晨進行。

長久下來,Midnight Madness也成了大學籃球行事曆上相當重要的一天,要參加的人還得買票(而且門票搶手,供不應求),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一開始以絕佳的燈光效果搭配時下最「in」的熱門音樂,介紹校隊球員、教練出場,並特別介紹新進的大一球員,教練也會趁此時向球迷致詞,說明校隊今年的目標、展望。為了滿足球迷,則安排隊上體能條件最好的幾個球員來場扣籃大賽。

此外,中途也穿插各種不同活動,學校體育室大方送出無以數計的校隊T恤、帽子、三角旗、海報等紀念品,以校隊球員基本資料為主題的猜謎遊戲,或是抽出幾名幸運者,在中場來個「千金一擲」,只要投進,這學期學費全免。諸如此類的活動,名堂各有不同,創意十足,效果更是好得不得了。

正在全力爭取高中明星球員的校隊教練團,也不會放過這個最好的宣傳時機,都會在此時安排明牌球員到場感受該校對籃球的熱情,藉以在球員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作為11月中旬「秋季簽約期」(Fall signing period)之前的臨門一腳。Kentucky、Maryland、Arizona、北卡等名校,最是擅長利用此招。

*****

當然,不是每個學校都來這一套。以今年而言,在10月15日安排Midnight Madness的名校有Arizona、Kentucky、Kansas、Michigan State、Florida、Missouri和北卡等等,沒有安排的則有Duke、Stanford、Notre Dame、Wake Forest、Utah、UCLA等校,這些通常是較重視學業成績的學校,或是本身招牌夠大,不需要用Midnight Madness作為宣傳工具。有的學校則選擇其他日期,以不一樣的形式來為校隊打宣傳。

Lefty Driesell離開馬里蘭(他被迫離開馬里蘭,是因為1986年明星球員Len Bias因吸毒過量猝死的事件,這是另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之後,目前任教於小學校Georgia State。奇怪的是,這位發明Midnight Madness的宗師,在Georgia State竟然沒有安排Midnight Madness。Driesell自有一番說詞,他說:「拜託,我今年已經68歲了,不到12點眼皮就快睜不開了,搞什麼Midnight Madness?還是隔天下午三點練球,效果會好一點。」

人總是會變的,更何況是30年前、30年後?Driesell的改變也不致於令人驚訝吧。

*****

好友陳仕佳今年率籃協幾名教練前往阿拉巴馬大學「取經」,行前他興奮的說,剛好趕得上Midnight Madness,很想看看Alabama名滿全國的大一前鋒Gerald Wallace究竟是何等能人異士。我常想,台灣不見得要有Midnight Madness,但何時可以營造出一項挑起球迷激情、期待的傳統性活動?如果有那一天,應該是籃球迷之福吧。

話說回來,其實台灣好像早就有「午夜瘋狂」了,只是都和籃球無關,包括午夜飆車、午夜在KTV前面打群架等等。最好的是,不只每年10月15日才有,而且不用買票就看得到....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0

Denver Nuggets:原地踏步,目標五成勝率

去年戰績:35勝47負
離隊球員:Popeye Jones(巫師)、Chris Gatling(熱火,目前又被交易至騎士)、Chris Herren(塞爾提克)、Bryant Stith(塞爾提克)
新進球員:Terry Davis(巫師)、Tracy Murray(巫師)、Andre Woolridge(FA)、Voshon Lenard(熱火)、Mark Strickland(熱火)、Mamadou N'Diaye(新秀)、Dan McClintock(新秀)、Robert Pack(塞爾提克)、Calbert Cheaney(塞爾提克)


丹佛是一支奇怪的球隊,它的陣容永遠令人期待,但是永遠只打出中等戰績,就是那種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樣子。本季金塊的陣容變動不大,隊上依然不乏年輕好手,然而衡量西區的大環境,打進季後賽似乎仍是有點過份的遐想。

過去一年來金塊換了三個老闆,經營權的更動加上可能搬家的傳聞,讓金塊籠罩在不安的氣氛之中,如今新東家Stan Kroenke正式進駐,或許可以安定人心。不過他已經表明,GM兼總教練Dan Issel只能在兩個職務中擇其一,如果本季仍然打不出來,就要作出最後抉擇。

受McDyess和Van Exel高薪卡死的影響,金塊在今年夏天的自由球員市場並不具競爭力,導致陣容無法作太大調整。LaFrentz預計仍將擔任先發中鋒,去年他抱著剛傷癒的身體打出12.4分、7.9籃板的成績,已經令人安慰,但以他的身材和防守嚇阻力,要在西區作為先發中鋒,仍是力有未逮。金塊不是不知中樞的弱點,選秀會把兩個選人權全押在中鋒上面,選來Auburn的Mamadou N'Diaye和Northern Arizona的Dan McClintock,都是身材不錯的大個子,對中鋒戰力有沒有補強作用,還待觀察。

金塊的靈魂,在強力前鋒McDyess和控球Nick Van Exel。McDyess去年小小退步,平均19.1分、8.5籃板,他比較傷腦筋的是,由於中鋒太弱,經常被臨時抓去防守對手中鋒,無形中影響進攻表現。Van Exel無疑是金塊勝負的操盤手,去年當他得分超過19分,金塊戰績是22勝7負,反之則為13勝40負。Van Exel雖有9次助攻,但出手次數卻是全隊最高,而且命中率只有3成9,顯然是自己玩得過頭,把隊友置之度外,這是亟待修正的一點。

小前鋒和得分後衛,是金塊防守戰力最強的位置。上季表現不錯的新秀James Posey將提昇為先發小前鋒,Posey的防守一級棒,身高6呎8、速度不差,甚至還有三分線準頭,可以支援得分後衛。得分後衛Abdul-Wahad身材野壯,防守積極,外線稍差是美中不足之處。不過金塊在這兩個位置的替補,得分能力都有兩位數的功力,如老將George McCloud、TracyMurray和前熱火得分後衛Voshon Lenard,攻守之間可以互補。

金塊一直打不出頭,除了防守太差之外,心態也是個大問題。舉例來說,去年他們的主場戰績是25勝16負,客場卻只有10勝31負,兩極化的表現,象徵著他們還未能建立一支winning team該有的心理,隨時都以最佳狀況出賽。這也是一支長勝軍和百年爛隊之間最大的差別。在進攻方面,他們的得分點過於集中、呆板,如果需要內線得分,第一選擇只有McDyess,如果需要最後一擊,則任由Van Exel在外線放鏢、自由發揮。

以球員陣容來分析,金塊本季的球員體能條件均屬上乘,仍適合打快速戰。去年他們每場賣出7.5記鍋子,竟然高居全聯盟之首,這些鍋子並不是來自內線的高度,完全是憑藉著過人的體能蓋出來的。只要加強團隊防守和作戰心態,分散攻擊點,金塊戰績仍然有成長的空間。

展望新球季,西區環境實在太險惡,金塊只要能將勝率拉抬至五成以上或五成,就算成功。

Tuesday, October 17, 2000

Dallas Mavericks :新老闆+新陣容=新未來

去年戰績:40勝42負,未進季後賽
離隊球員:Eric Murdock(活塞)、John Wallace(活塞)、Cedric Ceballos(活塞)、John Williams(塞爾提克)、Robert Pack(塞爾提克,目前再被交易至金塊)、Bruno Sundov(爵士)、Damon Jones(灰熊)、Sean Rooks(快艇)、Dan Langhi(火箭)、Erick Strickland(尼克)、Pete Mickeal(尼克)
新進球員:Christian Laettner(活塞)、Bill Curley(勇士)、Dana Barros(塞爾提克)、Howard Eisley(爵士)、Courtney Alexander(新秀)、Eduardo Najera(新秀)、Donnell Harvey(新秀)、Etan Thomas(新秀)


過去十年來,小牛的戰績只有234勝,前前後後換了三個老闆,曾經創下的「光榮」紀錄包括單季11勝71負、單節只攻下2分(97年)等等。球隊內部在這十年內也是一團糟,從「3J」中Jim Jackson和Jason Kidd的內訌,到簽下過氣老球員Roy Tarpley、簽下賣藝走唱式的Rodman,乃至鬧出許多荒唐怪事的新秀Leon Smith,小牛幾乎作什麼事都失敗。

雖然快艇總被譏為NBA百年爛隊,目前保有NBA最長、連續十年未進季後賽紀錄的卻是小牛。不過小牛自從上季中更換老闆之後,動作頻頻,今年在簽來幾名潛力股新秀與連串交易之後,大膽的把目標鎖定為進入季後賽。大家別忙著笑,如果Finley和德國佬Nowitzki持續進步,一切順利,這個目標很有可能達成。

*****

提到千禧版本的小牛隊,不能不先提兩個人,一個是新上任的老闆Mark Cuban,另一個是總教練Don Nelson。這兩人對小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Cuban可說是NBA史上在最短時間內吸引最大注意力的老闆。Cuban是標準的網路新貴,擁有的Broadcast.com在被Yahoo併購之後,身價頓時上揚,於今年一月正式入主小牛。

他是個難得一見的老闆,每天親自回球迷的E-mail,四處詢問球迷對小牛的意見,同時為球員設身處地著想,提供最好設備、福利,一上任就把小牛休息室改建得美輪美奐。據說他自己還發明了一種可以消除疲勞的按摩椅,準備放在主場小牛球員區,每個小牛球員都可以享受到這個高級服務,但是....很抱歉,客隊沒有。(By the way,Cuban有意申請專利)。

很少見到像Cuban對球隊如此了解、投入的老闆,他對球隊的優缺點一清二楚,今年夏天小牛進行的許多交易和簽約,完全是Cuban親自操刀運作。Cuban形容,自己是以球迷的心情來帶領球隊。他花了這麼多年才如願擁有一支職業球隊,當然要竭盡所能打造一支最好的球隊。既然錢不是問題,當然可以大作交易、加強戰力,他不怕被別人形容為「第二個Paul Allen(拓荒者老闆)」。

他對球隊帶著無可救藥式的樂觀,另一方面,他也具有網路人的特性─快,簽約搶人快,炒人更快,完全不浪費時間,該買就買,該賣就賣,絕不囉嗦。外界對他的看法不一,有人說Cuban根本是把球隊當作fantasy game在玩,又整天和球員混在一起,不尊重教練團,越想親近球員,反而會得到反效果。有人則說,有他這種老闆是球員的福氣,至少他是很認真的把球隊經營當作一回事。

小牛本季是否能展現出不同於過去十年的氣勢,將可以印證Cuban獨特的球隊經營術是否成功。

再談到Don Nelson,其實他成名已久,許多光榮事蹟大家也多有所聞,就暫且不提。身兼GM和總教練的Nelson,落腳達拉斯之後就沒聽過大家幾句好話,總說他作些瘋狂交易、對外籍長人有「變態式的迷戀」、「老啦,玩不出名堂了」,選秀會上就說「Nelson又抓狂啦,亂選一通」。以上的部份我都還算同意,不過自從上個球季的下半季開始,小牛戰績陡然上揚,加上前兩年標來的Dirk Nowitzki突飛猛進,不由得不令人懷疑:難道尼老真是神機妙算、走在眾人前面的天才?

話說回來,Nelson是非常能跟隨時代節奏改變,也非常擅長出奇招的教練,帶公鹿時曾用過三名七呎中鋒先發,在勇士時則帶著「Run TMC」三個矮將Tim Hardaway+Mitch Richmond+Chris Mullin三人組,外加一個6呎7的肉腳中鋒Tom Tolbert大殺四方,上一季,他又祭出Run and Gun式的球風,讓小牛成為一支以外線為主的火炮部隊;附帶一提,Hack-a-Shaq「砍劈戰術」也是他老人家在上季初率先採用。想當初被罵得臭頭,但去年季後賽大家還不是群起效尤、用得爽歪歪?

Cuban加Don Nelson,嗯,真是百年難尋的絕配。看小牛,先不看球員,光看這兩位仁兄的搭配組合,就已經夠有趣了。

*****

終於要提到球員。基本上,小牛今年仍會以Finley與進步神速的Nowitzki兩人為主軸,不同的是,在禁區增添了幾名有潛力的新秀與堪用老將,如果迅速產生化學效應,說不定會比去年再好上一截。

強力前鋒預計由Gary Trent擔綱,他去年的表現因傷差強人意,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帶動小牛禁區的「殺氣」,因為小牛禁區一向給人軟趴趴、很好欺負的感覺,要消除對手的這種印象,肌肉派的Trent絕對是第一線。這個位置的替補有Donnell Harvey和Etan Thomas兩名新秀,都是潛力十足、不貪功、防守紮實的好漢,特別是Thomas,雖然只有6呎9吋,卻靠著過人的長臂,鍋子賣得很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Antonio Davis。

小前鋒當然是Nowitzki,98年Nelson在首輪第9順位把他選來時,大家雖然都知道Nowitzki在Hoop Summit中的豐功偉業,還是免不了偷笑:「Nelson又瘋了,第9順位...真的瘋了!」兩年後,Nowitzki讓大家都笑不出來,能內能外的球風,有點「White KG」的味道,唯一要加強的是防守。但別忘了,真正恐怖的事實是:他今年才22歲。第二輪選上的6-8墨西哥人Eduardo Najera,拼勁十足,有希望擠上roster。

中鋒部份,Nelson可能會用Christian Laettner先發。這是Laettner最不願意打的位置,95-96他第一年到老鷹,被O'Neal折騰得脫了半層皮,到Mutombo大駕光臨後才擺脫噩夢;沒想到繞了一圈回到西部,又要頂中鋒,還得應付O'Neal、Robinson、Ewing等難纏的角色,真是無語問蒼天。然而Nelson屬意7呎6吋的Bradley替補,Laettner也只好撐了。他和Bradley加起來,勉強算一個中鋒。

得分後衛,Finley是當然先發,去年他的成績達到生涯最高峰,平均22.6分、6.3籃板、5.3助攻,命中率4成6、三分球4成整、罰球8成2,你說是不是明星球員的成績單?Pippen上季末還發動口水戰,說Finley表現好只因人在爛隊,實在有點酸葡萄的心態。新選來的Courtney Alexander也是一把大刀,去年以平均24.8分成為NCAA得分王,雖然擠不上先發,當第六人用力偷襲應該不成問題。Hubert Davis也是很實用的替補。

控球有點複雜,Steve Nash去年只拿下8.6分、4.9助攻,和高薪不大相稱,眼見就要失寵,奧運卻又帶加拿大隊打得有聲有色,如果狀況維持,可望保住先發。由爵士轉來的Eisley,在Stockton身旁實習了好幾年,即使擠不上先發,我也看好他是全聯盟最好的替補控球。

*****

配合小牛本身的長處,Nelson應該會常用著重速度的「矮人陣」(small lineup)出擊,去年他們的三分球和罰球都排全聯盟第二,得分排第三,製造對手失誤也高掛第二(每場13.4次),證明小牛適合打快,一到半場就沒轍了(每場籃板比對手少7個多)。

本季小牛的球風勢必流暢、好看,至於是否能搶進季後賽,重點還是在內線防守,而且戰績要瞄準可能落在西區八強後半段的幾支隊伍(如國王、太陽、爵士),亦步亦趨,否則很可能再度飲恨。

對十年不知季後賽怎麼寫的小牛,只要有進步就是好事,要像公牛、魔術靠著非常破壞,在短時間內再進入列強,機率太小,不如慢慢耕耘,一步一腳印。以他們目前的陣容,好好努力,東山再起的一天終將到來。

Friday, October 13, 2000

Detroit Pistons:白日依山盡,活塞放水流

去年戰績:42勝40負,季後賽首輪0-3敗給熱火
離隊球員:Grant Hill(魔術)、Eric Murdock(釋出)、Terry Mills(小牛,遭釋出後已和溜馬簽約)、Christian Laettner(小牛)、Lindsey Hunter(公鹿)、Jermaine Jackson(七六人)、John Crotty(爵士)、Loy Vaught(10/16生效)
新進球員:John Wallace(小牛)、Cedric Ceballos(小牛)、Billy Owens(七六人)、Torraye Braggs(FA)、Ben Wallace(魔術)、Chucky Atkins(魔術)、Brian Cardinal(新秀)、Dana Barros(10/16生效)

坦白說,寫球評最怕寫到兩種隊伍,一種是超強,一種是超爛,都給你不知從何下筆、從何說起的感覺。很不幸的,新球季的活塞就給我這種感覺。至於他們是超強還是超爛....你說呢?

我十分「看好」活塞和其他爛隊共同角逐本季NBA「爐主」,除非教練Irvine是另一個Larry Bird、Doc Rivers。

*****

回顧:
今年離活塞上次稱王的1991年,也有十年了。這十年中,活塞雖稱不上一片空白,卻也沒留給我們太多印象,就是那種不好不壞的樣子,過去八年內四度打進季後賽,四次都在首輪就掛點。球迷、球隊,包括球員在內當然都很失望,失望到什麼地步?失望到連「救世主」Grant Hill都宣布活塞「沒救了」、頭也不回南下奧蘭多的地步。

活塞在過去幾年來是標準的一人球隊,和Iverson在陣的七六人有點類似,不同的是,七六人高層一直在尋找能夠搭配Iverson的球員,活塞卻是靜悄悄。努力苦撐的Hill,終於在上一季把腳踝打傷了,硬挺的結果,只造成傷勢的惡化。

陣容不佳,縱有神機妙算的教練也難以妙手回春,自活塞王朝(兩年也算嗎?)結束,Chuck Daly辭官之後,活塞十年來換了Ron Rothstein、Don Chaney、Doug Collins、Alvin Gentry和George Irvine五個教練,平均一個人只撐了兩年。當然,我認為活塞衰敗最重要的原因在高層,這一點後面會提到。

上季活塞唯一值得一提的兩點,第一是打出了價值連城的超級第六人Jerome Williams,第二是Stackhouse恢復了明星球員的功力,球風也成熟不少,獲得入選明星賽的肯定。至於Hill打出生涯最高得分的佳作,如今回顧起來已無太大意義。

教練:
Irvine由暫代總教練到真除,真正的用意在留下Hill,因為他是Hill屬意的人選。Hill跑了,總不能再把Irvine「fire」掉,因此還是將就著用。他的教練哲學,在一個完整球季中可以看得清楚一點,就怕他撐不完一年。

其實Irvine也算是NBA老鳥了,早在84-86年就帶過溜馬,助理教練、球探、籃球事務副總裁...什麼缺都幹過。不過他的總教練經歷都沒什麼太好的結果,好像天生是擔任救火隊的命,88-89擔任溜馬的「救援投手」不到一季,去年再度上場擔任活塞的「敗戰處理投手」。對他來說,新球季就好像八局下半落後十分,還指望救援投手帶領球隊反敗為勝一樣的艱辛;而他真正的帶兵功力,也將在新球季中赤裸裸的展現。

鋒線:
走了Hill,賣掉Laettner,活塞去年的主力鋒線形同瓦解垮台,必須重新來過,每場少掉38分、13.3個籃板、7.5次助攻可不是開玩笑的。很抱歉的是,新球季大概不會有什麼指望,七呎大漢Eric Montross,似乎是中鋒one and only的選擇,這傢伙可能從93年替北卡拿下NCAA冠軍之後,在籃球場上就不曾得意過,攻守都不行,但這個節骨眼也只好把他推上場。

大小前鋒雙雙換人,由魔術簽來的Ben Wallace應該會是先發強力前鋒,他是標準的藍領苦工,作好防守和籃板就一切OK。小前鋒還在混沌之中,理想的人選當然是由小牛拗來的底線爛仗王Ceballos,但聽說他老兄暑假樂瘋了,體能狀況相當差,有可能被Billy Owens或John Wallace取代。這三人的共同特點是進攻還不錯,尤其Ceballos在兩邊底線神出鬼沒的功力堪稱NBA一絕,但是防守都很糟糕。Ceballos先發的機率依然最大,他除了加強防守,更得發揮得分本事,分擔後場Stackhouse的壓力,否則Stack會被對手的包夾包到欲哭無淚。身高只有6呎5的老將Michael Curry,由於防守銅牆鐵壁,偶爾會在這個位置打打零工。

好像忘了提Jerome Williams,活塞上一季打出這隻「垃圾場野狗」(Junkyard Dog,垃圾場中的野狗,通常都是最殘暴的)。去年他平均只上半場多一點,卻有8.4分、9.6籃板的績效。Williams拼搶每個籃板和loose ball都毫無保留,有人形容他的球風像流行感冒一樣,具有無比的感染力,這種球員是教練的最愛,放在第六人是很好的選擇。他唯一差的一點是進攻能力,除了快攻、扣籃、籃下第二波補進,其他都等於零。

其他的替補球員,包括另一個不堪大用的七呎瘦子Mikki Moore,第二輪新秀Brian Cardinal有拼勁、腦筋,但是也有標準的白人症,前途不甚樂觀。

後衛:
就像幾年前Hill/Houston搭檔在Houston投奔尼克後拆夥,重任由Hill一肩扛的前例,本季Hill/Stackhouse雙槍俠也宣告解散,Stackhouse必須面對獨自挑起一支球隊的重擔。和幾年前在費城時相比,如今他的心態顯然更適於接受這個挑戰,作不作得到則是另一回事。上季他打出23.6分、4.5助攻的成績,在投籃選擇、和隊友的搭配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總算打出和天份相符的成績,唯命中率(42.8%,三分球更慘:28.8%)仍有進步空間。Anyway,本季活塞是Stackhouse的球隊。

送走了整整被罵了好幾年的Lindsey Hunter,控球後衛竟成了活塞稍具競爭力的位置之一,令人意外。由魔術來歸的五寸釘Chuck Atkins(5呎11吋)和今年拿下NCAA冠軍的新秀Mateen Cleaves在季前訓練營裡鬥得很兇,拜經驗與速度之賜,Atkins可能成為新任先發主控,Cleaves經過四年大學硬仗的琢磨,和一般打完兩年就棄學的球員成熟度確有不同,邊看邊學,也不排除有先發的可能。這兩位仁兄共同的弱點是外線命中率都讓人想哭,尤其是Cleaves。

此外,活塞將於10月16日以Loy Vought交換小牛的砲手Dana Barros,對積弱不振的外線會有幫助。

行政階層:
經營不力,恐怕是逼走Hill的關鍵原因之一。除了爭取球員不積極,活塞高層對待球員也是出了名的冷漠。據說一次活塞老闆在和Hill交談時,竟不知道他身旁的那位小姐就是Hill夫人Tamika Washington,從頭到尾沒鳥過她,搞得Hill一肚子火。和90年代初相比,活塞高層在經營策略、作法、心態方面確實改變了不少,只不過都是壞的改變。

為了續簽Hill,活塞緊急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任命和Hill有學長、學弟之誼的NBA第一號大好人Joe Dumars為總經理,可惜還是留不住人。Dumars上任後未能完成第一項超級任務,未來想施展身手也不容易(和巫師的Jordan似有異曲同工之妙)。想作交易,自己的球員引不起別人的興趣,想清出薪資空間,未來兩年又沒有多少高價位球員合約到期。不知道是不是要等到台灣下次總統大選,才能重燃汽車城對籃球的熱情?

團隊分析:
本季的活塞矮得可憐,扣掉兩個七呎中鋒,沒有球員高於6呎9吋,勢必要打侵略性防守的快速作戰,走上一季魔術的路子,才有希望。能不能打得出來,是本季的關鍵,特別是擔任最後一道防線的四、五號球員Montross和Wallace。

George Irvine已經放話,目前名單上13名球員只有Stackhouse保證先發,其他視情況調整。部份原因來自於活塞球員位置重疊得太兇,又都是沒有明顯位置,能攻不會守、能守不會攻的球員。如果可以,應該再作交易,把球隊架構真正建立起來。

展望:
如果活塞在西區,我很難想像他們會被踹成什麼樣子。但即使在東區,他們也沒什麼前途,萬一Stackhouse打掛,乾脆向總部申請停賽一季算了。我的預測:在中央區墊底,整個東部聯盟來說,坐(倒數第)二望(倒數第)一。

Wednesday, October 11, 2000

Orlando Magic:變法圖強,新人新政

去年戰績:41勝41負,未進季後賽
離隊球員:Anthony Johnson(老鷹)、Ron Mercer(公牛)、Chauncey Billups(灰狼)、Matt Harpring(騎士)、Ben Wallace(活塞)、Chucky Atkins(活塞)、Derek Strong(快艇)、Corey Maggette(快艇)、Keyon Dooling(快艇)、Courtney Alexander(小牛)
新進球員:Grant Hill(活塞)、Tracy McGrady(暴龍)、Ed O'Bannon(FA)、Don Reid(巫師)、Troy Hudson(快艇)、Dee Brown(暴龍)、Andrew DeClercq(騎士)、Mike Miller(新秀)


所謂「臥薪嘗膽」,用魔術來舉例似乎再恰當也不過。他們上一季嘗了一整季的膽,等的就是今年夏天要揚眉吐氣。把半支球隊掃地出門之後,空出了2000萬以上的薪資空間,等待「反共義士」來歸。雖然順利拗到Grant Hill與Tracy McGrady,可惜的是,大魚Duncan竟然選擇留在聖安東尼奧......唉!

*****

回顧:
其實,去年的魔術值得大書特書。誰能想到他們會有五成勝率,差一勝就進季後賽?但他們真的在Armstrong、Amaechi、Outlaw、Gatling、Atkins幾個不甚起眼的球員努力下打出了奇蹟。特別到了三、四月球季快結束時,為季後賽奮戰不懈的魔術儼然成了媒體寵兒,每個人都為之嘖嘖稱奇。

如今這些血淚都已成了昨日黃花,雖然在魔術隊史上,去年可能是人們寧願忘掉的一季,一點重要性都沒有,可是我真的認為,對真正喜愛籃球的人、對曾經攜手奮戰82場的每一個魔術球員來說,上季卻是值得回憶、驕傲的一季。

教練:
打從球員時代開始,Doc Rivers就擅長跌破大家的眼鏡,他只是個第二輪才被選上的棄學生,卻在NBA待了13年之久,而且累積9377分、4889次助攻的紀錄,還是老鷹隊史上的助攻王。

上季一走馬上任,Rivers顯然就獲得球員的充分信任,同時也將自己的籃球哲學、觀念完全灌注在球員身上。他採用的快速傳導、分散式進攻以及設陷式防守,其實一點也不新鮮,不過魔術球員執行得相當徹底,製造對手失誤次數在全聯盟高掛第一。在上場時間調配方面,他採用的方式也很簡單:誰打得好、打得認真就多上;誰偷懶、亂砍、狀況差就下來坐板凳。這種大學球隊的帶法,竟然在一群中等球員身上發揮了作用。

本季手上有可用之兵,又多了Hill這個將才,預料Rivers在戰略和用人模式上都會作出調整和改變。有了好材料,是不是能作出好菜;如何在短時間內將一群新兵整合成能夠打硬仗的雄師,對他都是更加艱難的考驗。

鋒線:
弄來了一人可抵兩人用的Grant Hill,就是鋒線戰力的保證。隨著Pippen功力的退化,Hill已經成為全能小前鋒的最佳代言人,必要時還可以代打控球。麻煩的是,Hill上季的踝傷到現在還沒完全復原,據說到十二月才會百分之百痊癒,對魔術是天大壞消息。此外,他的外線進步幅度一直很有限,是比較明顯的弱點。在這個位置,首輪第五挑來的新秀Mike Miller將擔任見習。Miller是一個體能條件優異,潛力無窮的白人小前鋒,雖然今年NCAA六十四強打得一團糟(特別是Final Four),棄學似乎不是明智的抉擇,但我個人還是蠻看好他的未來。

大前鋒和中鋒是魔術最大的罩門,防守上雖有一定水準,進攻能力卻差了十萬八千里。大前鋒應該會由防守態度積極、經驗豐富的Outlaw先發,另一個苦工DeClercq伺機支援。中鋒搞不到Duncan,只好由續簽的英國中鋒John Amaechi頂上,Michael Doleac支援,幸好東部除了Mourning和Mutombo就沒有太難搞的中鋒,二一添作五還過得去。

後場:
新報到的McGrady,將挑起得分後衛的重責大任。這個位置最容易出名─因為主要責任就是得分,卻也很容易搞砸─因為每場球都得防守敵隊的大砍將,一不小心可能進攻得20分,防守卻掉了35分;別忘了東區幾個得分後衛Houston、Sprewell、Carter、Eddie Jones、Iverson、Ray Allen、Reggie Miller都是出了名的妖魔鬼怪。McGrady在防守上擁有身高的先天優勢,也有企圖心,不過進攻上他的三分球太爛,命中率還不到三成,必須苦練。同時,脫離暴龍欲自立門戶,成為「The Man」的McGrady也要弄清楚,「The Man」是Hill而不是他,千萬不要只想著爭功諉過、爭權奪利,對年紀還輕的他絕對沒有好處,徒然惹得滿身腥。

人小志氣高的控球後衛Armstrong是魔術的靈魂,特別是他在場上散發出來的活力、鬥志和毅力。Hill和McGrady都能分擔控球任務,也都擅於分球,不但使他的壓力減輕許多,也更能找到偷襲得分的機會。讓自己的外線更具殺傷力,是他在新球季的頭號家庭作業。魔術後場的替補深度稍嫌不足,而且缺乏穩定的外線射手,是一大隱憂。

行政階層:
魔術隊的母企業是作直銷起家的安麗(Amway),什麼沒有,要錢最多,老闆DeVos兄弟倆向來給予球員不錯的福利,也對球員相當照顧。前幾年遭受Shaq、Penny先後出走的打擊,一度顯得極端沮喪。球員要什麼給什麼,最後人跑了不打緊,還被球員罵得滿頭包,換成是我,我也會很幹。魔術最近荷包看得比較緊,不再輕易砸錢,也是合情合理的結果。

魔術高層人事十分穩定、專業,資深執行副總裁Pat Williams和執行副總裁J博士,分別擁有球隊管理和球員的豐富資歷,也都是出了名的高格調nice guy。總經理John Gabriel,不像公牛的Krause那般滑溜狡猾,搞起人事運作卻也頗為犀利,看球員的眼光不差。行政階層的團隊戰力,是魔術的利多之一。

團隊分析:
魔術的強勢,就在於Hill和McGrady的全能。基本上,他倆都屬於切入型的得分者,也就是所謂的slasher,一切就有人會包夾,在傳切上下功夫,外圍可以獲得許多跳投空檔。所以其他隊友的外線準頭一定要提昇,不要平白浪費Hill/McGrady製造出來的得分機會。此外,預料魔術會經常讓身高不矮又擅長單打的Hill/McGrady作單邊進攻(isolation)。

防守上,魔術的整體高度、碰撞力都不甚理想,但是一號到三號的速度都還不錯,延用上季的設陷包夾策略,多製造對手失誤,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一味和敵軍在半場纏鬥,四、五號不強的魔術討不到太大便宜。

展望:
對努力了一整個夏天的魔術高層而言,少了Duncan,成績再怎麼好也只有60分,因為搞到後來魔術還是沒有中鋒。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如果有Hill加Duncan,東區冠軍絕對是手到擒來;假如打進冠軍戰,碰上的無論是湖人或拓荒者,有Duncan在陣勝算就高一成,沒有Duncan,那就是白搭。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魔術在新球季絕對會有一番新氣象(全隊球員換了三分之二,沒有新氣象那還像話嗎?),但是瞭望東區各隊,尼克仍具一定實力,熱火戰力大為提昇,連公鹿、暴龍都很難搞定。今年,可能還是落得季後賽第一、二輪就出局的下場。

往好處看,Hill和McGrady的投奔,再度引起奧蘭多居民對籃球的熱情,挑動當地的籃球話題,至少對票房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總是一件好事。

(後話) 魔術在選秀會上作出兩筆交易,分別把第10順位與13順位賣給快艇和小牛,賺進一個2001年首輪選人權和一個未定年份的首輪選人權,因此未來幾年內保證還能藉選秀補強戰力。

Monday, October 09, 2000

Boston Celtics:傾圯的王朝,黯淡的前途

去年戰績:35勝47負(大西洋區第五,未進季後賽)
離隊球員:Danny Fortson(勇士)、Dana Barros(小牛)
新進球員:Chris Carr(FA)、John Williams(小牛)、Chris Herren(金塊)、Bryant Stith(金塊)、Randy Brown(FA)、Mark Blount、Josip Sesar(超音速)、Jerome Moiso(新人)

現在還記得起波士頓王朝榮光的人,大概都老了,至少也不是屬於新世代的人類;很不幸的,我就是其中一個。屈指一算,塞爾提克已經五年沒能打進季後賽,很難想像,它們居然還是NBA之中唯一有股票上市的球隊(唯一公開發行股票的聯盟則是USBL,附帶一提),看樣子,今年的股價也很難拉抬得起來,各投資人還是直接把股票鎖進保險箱,等個十年再說……

*****

回顧:
連同上季在內,塞爾提克已經連續七年勝率不及五成,六年無法超越36勝,這證明他們所謂的「重建計劃」是失敗的,無論是延用「體制內」的人─如Chris Ford─或是體制外的Pitino出任教練,戰績依然沒有任何好轉。這些年來,塞爾提克成為典型的爛隊,陣中會有令人驚喜的球員,有著不錯的個人表現,如Antoine Walker、Paul Pierce,甚至像以前的Dino Radja,卻始終無法轉化為戰績的提昇。因此,上一季和過去的球季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塞爾提克繼續以贏一場輸三場的頻率,讓球迷失望。

教練:
聘用Pitino是塞爾提克相當大膽、創新的一項決定,因為他是多年來第一個不出自塞隊體系的教練。原本塞隊希望借助Pitino重塑Kentucky的功力,為球隊帶來新氣象,但這次老皮很奇怪,雖然兼任總裁─換言之,掌有人事主控權─但並不像88-89年帶New York那樣神氣,反而搞得塞爾提克失去方向。

算起來,Pitino不是個爛教練,問題是,他在Kentucky揚名立萬的壓迫防守哲學在NBA完全吃不開,除了球員不買帳,也牽涉到職業比賽場次太多、太密集,整個球季下來別人還沒掛,自己的球隊倒先累垮了。而半場進攻,並不是他的專長。

此外,翻臉如翻書、喜惡無常是他個性上的缺陷,一下子說此子可教,必須重用,沒兩下子又打入冷宮,而且喜新厭舊的傾向十分明顯,也搞得球員非常不爽。長於戰術的Pitino,也似乎拙於人事佈局,重金挖來的球員往往沒有作用,轉眼間又丟入「狗屋」,球隊戰績如何會好?

本季Pitino已經放話,再打不出來就要掛冠求去,不過塞隊打進季後賽的希望實在相當渺茫。有一個說法是,Pitino已經覺得NBA不好玩,準備落跑回大學教球。目標?說不定是籃壇重鎮Indiana(IU現在的教練Mike Davis只是代理總教練)。

中鋒:
看來,這個位置是非Vitaly Potapenko莫屬。如果我是Potapenko,不知該哭還是該笑,一方面隊上除了他沒有人能擔任先發中鋒,但另一方面,壓力沈重,以上一季9.2分、6.3籃板的成績單要接下先發中鋒缺,幸好不是在西區,否則鐵定每天失眠。這個烏克蘭人打球認真,可惜天賦有限,他的防守技巧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犯規。塞爾提克這個洞的確大到難以補救,目前陣中唯一的中鋒是Mark Blount,卻不知能否擠上開季名單,即使擠上,球技也差一大截。

強力前鋒:
Walker是當然的先發,以他20.5分、8.5籃板、3.7助攻的成績,可以看出他的全能本錢,然而Walker最缺乏的東西,也正是一個球員要邁向偉大之林最重要的東西:領導能力。Walker給人的感覺是,他還在衝自己的績效,然而目前對他最重要的是球隊戰績。Walker領的是franchise player的薪水,卻始終未能展現出franchise player的氣質,如果一支球隊的最佳球員是如此,這支球隊的前途也就不言可喻了。

小前鋒:
Adrian Griffin是塞爾提克上一季唯一的驚喜,他的進攻能力並不突出,卻是塞爾提克前場唯一較具防守能力的球員,而且十分全能。如果本季他能夠至少維持相同的績效,將能在NBA中找到立足之地,不用重回CBA討生活。至於繞了一圈又回到塞隊的Eric Williams,受傷之後的表現似乎不如以往。他也是個「眼中有籃框、心中無隊友」型的球員,坦白說,他的進攻本事確實不差,但過於進攻導向的心態並不健全。

得分後衛:
進入生涯第三年,Paul Pierce原是塞爾提克另一個希望,不料在季前訓練營開訓前竟傳出被刺11刀的新聞。姑且不論Pierce為何被刺,他能夠保住一條命、重回球場就算幸運,目前似乎很難期待什麼。這種感覺有點像幾年前Bobby Hurley新秀球季發生重大車禍,他的身手從未恢復到傷前水準,但你能要求一個差點命喪黃泉的人什麼?

Pierce何時傷癒,是個問題,復出後身手如何,也是個問題,這使得塞隊的新球季更加黯淡,進攻方面只能靠Walker獨撐。目前的替補Chris Carr,六年來已經轉了六隊,絕不是替代的理想人選;即將由金塊轉來的Bryant Stith,是個敬業的好球員,可惜也經常掛病號,貢獻不會太大。

控球後衛:
幾年下來,你已經很難相信,Kenny Anderson居然曾經被喻為紐約市出產的最佳控球後衛之一。慢慢的,他成了典型的「籃球公務員」,得個14分,傳出6次助攻,就準備回家抱老婆,特別是來到波士頓之後,職業生涯似乎已失去奮鬥的目標;這個毛病和巫師的Strickland有點類似。雖然Anderson也沒有什麼防守意願,然而控球畢竟難求,而且Anderson年紀也不致於太老,要如何重新燃起他的求勝心,是Pitino相當重要的功課之一。控球沒有問題,就等於解決球隊三分之一的問題。新來的公牛舊將Randy Brown,球技不怎麼樣,但場下或許能夠扮演帶動塞隊士氣的人物。

行政階層:
波士頓以往一向由元老級人物Red Auerbach擔任首席顧問,他這個顧問不只是掛名,而且實際上真的能夠發揮影響力。不過奧老年紀也一把了,加上時代急速改變,近年來較少過問塞隊事務,結果馬上一團亂。

塞隊總經理Chris Wallace以前曾是Blue Ribbon's College Basketball Yearbook的總編輯,這本刊物在美國算得上舉足輕重,特別在recruiting部分。不過Wallace判別球員能力的專長,似乎還無法轉化在塞爾提克身上,也或許是Pitino主導個性過強,使他無法發揮。看樣子,老皮還是應該在教練和總裁之間兩者擇一,專心一點比較好,否則兩邊都搞不好,連帶使球隊整個行政階層無用武之地。

展望:
原本塞爾提克就不被看好,現在加上Pierce的傷,恐怕連「展望」兩個字都不知怎麼寫。如果Pierce傷後復原速度不夠快,塞隊本季戰績可能還是在30-35勝之間打轉,想進季後賽是門兒都沒有。

塞隊不算是小成本或是老闆不願花錢、不願作交易的球隊,也不是沒有好球場、設備或光榮傳統來吸引明星球員加盟,波士頓球迷更是公認全美最「懂球」的球迷之一,但為什麼就是打不出頭?我個人認為,真正的源頭就在Pitino。他老兄也不是沒作交易,也不是沒有帶兵的經驗,但是球隊結構、人事、氣氛還是一團糟,號稱「壓迫防守宗師」,幾年下來反而帶出一批不願、不肯防守的球員,不是最大的笑話?

塞爾提克的重建之路,還漫長得很,而且我不確信他們自己是否知道問題出在那裡。

Saturday, September 23, 2000

NBA的網路帝國

NBA作什麼事都喜歡跑在前面,連網路這檔子事也不例外。由今年下半年開始,NBA未來的網路帝國版圖陸續浮現成形,的確證明David Stern有著一顆可怕的金頭腦,而這也是為什麼NBA能夠領先北美其他職業運動,成為領導品牌的原因。

NBA.com TV
NBA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拓展它的網路版圖呢?首先,相當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它在1999年秋天成立了NBA.com TV。由此開始,NBA有了一個自己的電視製作公司,可以處理拍攝、企劃、後製與播放等一整個流程的工作。它賣畫面給世界各國的電視台,同時也建立了應用在網路影音串流(video and audio streaming)的強大資料庫與技術。

NBA+AOL/Time Warner
今年6月5日,NBA和全美最大的ISP「美國線上」(AOL)簽訂合作計劃,未來將為AOL高達2400萬的用戶提供包括即時攻守數據、影音等網路數位服務。AOL本身在美國的地位好比台灣的Hinet,影響力原本就十分強大,加上AOL在5月分又剛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旗下包括CNN、HBO、運動畫刊、時代雜誌、電影/音樂製作公司、有線電視經營等等)宣佈合併,合併之後等於是網路界的超級巨人。能夠和巨人搭上線,就代表有賺不賠、事半功倍。NBA和身兼ISP與ICP的AOL/Tiime Warner合作後,不但觸角更廣,也奠定邁向寬頻網路的基石。

NBA+Yahoo!
9月11日,NBA進一步與全球最大的入口網站Yahoo簽下合作契約,宣布Yahoo成為NBA與WNBA的世界行銷伙伴,未來在網路的世界中,腳步更是無遠弗屆。未來,NBA將在Yahoo!Sports上提供即時的攻守數據、精彩鏡頭、圖片與線上轉播,並利用Yahoo!Broadcast進行網路廣播服務與線上新聞發佈。Yahoo!Auction這個拍賣競標網,則成為NBA唯一認可的網上拍賣站,將不定期提供若干珍品在網上競標拍賣。

逐漸興起的Yahoo!Shopping,將成為NBA Store與WNBA Store的管理者,NBA並授權Yahoo!Fantsay Game使用球員姓名來作網路Fantasy Game。為網友量身訂作的My Yahoo,未來將會有My NBA、My WNBA等的服務,讓球迷能夠隨時追蹤自己最喜歡的球隊或球員新聞。提供免費網頁空間服務的Yahoo!Geocities,則將免費提供使用者使用聯盟與球隊logo和各種內容,作為建構網站之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於Yahoo旗下在全球有23個分站,NBA和Yahoo合作之後,將能夠利用Yahoo的現有資源和技術,在線上提供各種語言版本的即時比數、統計與戰報。NBA藉著Yahoo的綿密網絡與眾多服務項目,本身的網路事業也好比順水推舟般,簡單了許多。同時,這也是NBA目前尚未投入中文網站經營的原因,搭上Yahoo的便車,短期內已經夠用了。

至於Yahoo獲得的好處,除了NBA的品牌與龐大內容(content)之外,也正式成為WNBA明星賽的冠名贊助商,NBA各球場也會不定期出現Yahoo的廣告。

NBA+Intel
打完了ISP和ICP兩仗之後,NBA把腦筋動到網路技術方面,於9月11日和網路晶片/技術鉅子Intel簽約合作。NBA、Intel與Excalibur Technologies將合組一個名為Convera Corporation的公司,其中NBA占10%的股份,David Stern並加入公司董事會。這個公司的發展重點是網路的內容保護、索引、搜尋與安全傳送等等,和NBA比較有直接、立即關係的,是寬頻節目製作與互動式比賽轉播的部份,未來說不定會發展出量身訂作的球賽轉播(broasdcast-on-demand),讓網友自己選擇球賽轉播角度、重播、3D轉播等等的技術。

至於前面所提到的合作內容,也不盡然和NBA就沒有關係。NBA五十多年歷史以來,累積了既豐富又龐大的影音、數字、文字資料,早晚要以數位形式儲存起來,並建構出一套搜尋和索引的系統,以供建檔和未來販賣所需。至於安全傳送,如何防止網路破壞、資料被攔截解密,則是每個商務網站都在下功夫的重點。

Do you NBA today?
NBA總是不作則已、一作驚人,而且作的時間最早,作的速度超快。以國際化來說,北美幾個職業運動都沒有像NBA國際化得這麼徹底與成功,NFL也動了很久,但是始終不太成功,MLB則僅有國際化的理想,而沒有實際的動作和計劃(當然,以各種運動的受歡迎程度而言,籃球的國際化毋寧是較為容易的,因為棒球和美式足球基本上都是標準的美式運動)。

慢慢的,NBA已經描繪出它迎向網路紀元的藍圖,同時正在努力的架構之中。和NBA比起來,全世界的職業運動聯盟似乎都遙遙落後。看完NBA近半年來的動作,我的感覺是未來它只會更強、更深入全球各角落。未來,有可能會是一個NBA anywhere的世界,文字、影音資料俯首可得。未來,說不定NBA的slogan也會變成「Do you NBA today?」、「你今天NBA了嗎?」

Friday, September 15, 2000

他們的籃球故事

雪梨奧運即將帶給全球運動迷一個四年一度的饗宴,田徑一向是奧運的大項,而其中又以誓言拿下五面金牌的美國選手Marion Jones最受矚目。不過你知道嗎?Jones除了田徑之外,也曾經是個名震一時的籃球員。

這讓我想到許多腳跨兩項運動,而且在兩項運動都有不錯成績的運動員,包括橫跨美式足球、棒球的Bo Jackson與Deion Sanders,當然,還有棒、籃雙棲的前太陽教練Danny Ainge和……呃,Michael Jordan(雖然他的棒球成績實在太差)。

要在兩項運動都達到一定的水準,看來似乎不難,因為運動根基於體能,只要體能條件不差,那就事半功倍。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卻也不簡單,因為不同的運動講究不同的技巧,何況從事兩種不同的競技運動,就得花上兩倍的練習時間。

然而世界上怪才何其多,以下就針對和籃球有關、較出色的雙棲球員作介紹:

Marion Jones
Jones自國中時代就開始田徑、籃球雙門抱的生涯,就讀加州Thousand Oaks高中時,逐漸在田徑場上嶄露頭角,另一方面,她也是籃球隊的前鋒,曾率領學校拿下1992年CIF南區的州冠軍與1993年亞軍(美國各州各有不同分級、分區的州冠軍,所以每年的州冠軍不只一個)。

高中畢業後,Jones接受北卡大的籃球獎學金,由西岸殺往東岸。在北卡大,她被要求改打控球後衛,居然也打得有聲有色,新鮮人球季寫下平均14.1分、4.1籃板和3.1助攻、命中率52.9%的全能成績,在北卡以33勝2負奪得1994年NCAA冠軍的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雖然奪冠第一功臣是投進Buzzer-beater的前鋒Charlotte Smith)。

Jones的優異速度,在防守和快攻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她隨後就因為受傷停賽一年,進而在大三球季結束後放棄還有一年的參賽資格(eligibility),從此專攻田徑。奇怪的是,Jones大學時代在田徑場上的成績倒不出色,籃球反倒是她最甜美的回憶。

大學畢業未久,Jones就和北卡田徑隊的助理教練C.J. Hunter(世界鉛球冠軍)結婚。她曾經表示,放棄籃球是痛苦的決定,因為籃球也是她熱愛的運動,並非玩票性質,但是她認為自己在田徑方面會更有發展。如果她當初未退出籃球場,說不定現在也是WNBA的好手,Who Knows?

Tony Gwynn
這位前聖地牙哥教士隊的打擊好手,註定會以超過3000支安打的成就入選棒球名人堂。他在San Diego State大學時代,曾是連續三年的先發控球,四年平均有8.6分、5.5助攻,1981年的NBA選秀會第十輪還被當時在聖地牙哥的快艇選上。Gwynn不是笨蛋,當然明白自己在棒球有發展得多,何況一個第十輪新秀要擠上NBA正選名單的希望也很渺芒,因此他並未至快艇報到。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Gwynn高中畢業時,曾是Michigan State大學教練Jud Heathcote全力爭取的對象,但Gwynn以離家太遠為由而選擇了SDSU。如果他當初加盟MSU,MSU在1979年可能就搶不到同樣打控球後衛位置的魔術強森,魔術強森和NBA的籃球故事說不定都得重新改寫。這樣一件小事,造就了棒球明星Gwynn和籃球巨星魔術強森,或許是任何人都想像不到的事。

Kenny Lofton
1988年Arizona大學打進最後四強,陣中最有名的球員首推現在馬刺隊的前鋒Sean Elliott,其次則是前公牛王朝射手,現在也在馬刺的Steve Kerr。不過目前在美國最紅的,卻是當年擔任Kerr替補的Kenny Lofton。身高只有5呎9吋的Lofton,目前是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的當家外野手兼第一棒開路先鋒,已經數度入選美國職棒明星隊。

Lofton在Arizona大學的成績平平,四年平均只有4.8分,他的速度不錯,快手抄截偶有佳作。不過我永遠忘不了,當年在最後四強準決賽(Arizona敗給Oklahoma)中見到的這個無名小卒,日後竟成了大聯盟有頭有臉的人物。

Randy Moss
Jason Williams的迅速走紅,使他和Randy Moss之間的傳奇故事也不脛而走。很少有人能想得到,位於西維吉尼亞州Belle小鎮的一個小小高中DuPont,竟能同時製造出一個名震全國的控球後衛Jason Williams(沙加緬度國王),與一個響叮噹的美式足球Wide Receiver(明尼蘇達維京人)Randy Moss。

身高6呎4吋的Moss,高中時代也打籃球,親身經歷過許多Williams的瘋狂傳球,雖然沒有Williams的逼人才氣,但也是西維吉尼亞州的明星球員。隨後兩人聯袂進入Marshall大學就讀,Marshall的籃球隊並不突出,但美式足球隊在全美還算得上是一腳。

Moss自大學起專心於美式足球上,從此大放光芒,對籃球卻難以忘情。上個球季中途,還一度傳出明尼蘇達灰狼有意找他進行測試的新聞,在明尼蘇達當地報紙上鬧了好一陣子。不過美式足球季和籃球季重疊,看樣子Moss是很難如願。

Ryan Minor
在棒球場上,Minor還算是巴爾的摩金鶯隊的無名小卒,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鐵人」Cal Ripken Jr.中斷連續出賽紀錄的那一場球,Minor就是接替Ripken位置的那個幸運兒。然而在籃球場上,他擁有十分傲人的成績。

就讀Oklahoma大學時期,身高6呎7吋的Minor在籃球、棒球校隊都是主將。他的籃球成績於大三、大四兩年起飛,大四甚至有平均21.3分、7.6籃板的表現,還獲不少刊物選為全美明星第三隊。看起來,他可以在職業球隊小前鋒位置上找到頭路;不過Minor毅然決勝選擇到職棒小聯盟去作苦行僧,等待出頭的一天。目前,他還在奮鬥之中。

Terrell Lowery
目前也在舊金山巨人隊外野手陣容中奮戰的Terrell Lowery,和Minor一樣,有著十分閃亮的大學籃球生涯。他的母校,是90年代中期專以打Run and Gun聞名的Loyola Marymount。

當時LMU的三巨頭還真不是開玩笑,火力之驚人超乎想像之外,領銜的是Hank Gathers和Bo Kimble,學弟Lowery算是第三號人物。Hank Gathers後來在籃球場上心臟病發,掛了,剩下Kimble和Lowery撐場面,得意之作是打進最後八強,但也沒打出什麼名堂。Kimble以首輪第八入選NBA,在快艇、尼克形同廢物,一度流落到台灣的CBA幸福豹,打了兩場,也被送走。

Lowery倒是消失了,因為他選擇轉戰棒球。他在大四的平均有26分、4.3次助攻,大三更高達28.5分,在全美得分榜都高掛前五名,也算是個值得驕傲的回憶吧。

Tony Clark
今年入選大聯盟明星賽的底特律老虎球員Tony Clark,身高6呎7吋,體重245磅,是不錯的籃球員身材。他也有一段籃球故事,大學時代先後打過Arizona與San Diego State兩個學校。由於在Arizona上場時間少得可憐,遂轉學至SDSU,他在SDSU平均有兩位數的績效。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0

球評/網友該如何擁抱網路

自從台灣的體育、籃球網站興起之後,各網站或BBS的討論區就常見網友對球評或媒體記者的批評、砲轟。我在媒體待過,也負責過網站的實際操作,對這一點特別有些感想,希望和大家共同討論。

球評心態應該調整
友站出現專欄作家為文嘲諷、責怪網友,這在我記憶中還是頭一遭。其實這個事件適切的反映出了部分媒體與球評家長久以來的「權威」心態。在網路紀元中,媒體─或稱「內容提供者」─都需要作出不同於以往的心態調整。

在平面的時代,作家、記者與讀者的距離其實是很遙遠的,只要文章付印,就是一翻兩瞪眼,即使讀者有時會以電話或寫信的方式來質疑,但是你可以不鳥他,甚至和他吵架,也沒人知道。

網路時代大有不同,兩造之間的互動不但可以即時,而且沒有距離,最重要的是在討論區上大家都看得到,有興趣的還可以加入討論、砲轟行列,形成了「類民意」的力量,作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讀者對自己作品的反應與意見,也更不能忽視每一個意見。互動(interactive)是網路的初衷,拒絕互動,就是完全不了解網路的特色與力量。

網路時代,球評再也不能和以往一樣,你罵你的,我寫我的,反正老死不相往來。當然,他也許無法對每一個人的意見作出回應或最完美的解答,但是他能夠更直接的觸摸到普羅大眾的想法,知道大家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流行什麼。這是網路帶給球評、作家的好處。

不過,一個球評也不能因而「媚俗」、「從流」,抱有「多說多錯、少說少錯」的想法,而將自己真正的想法束諸高閣,這就違背了球評與媒體的基本良心。

互相尊重,筆戰無妨
再提到網友/讀者部分,說真的,根據我在媒體與搞網站的經驗,一樣米養百種人,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

其實大部分網友都是抱著「求知」的心態來看每一篇文章(否則為什麼要叫「球評」或「專欄」呢?),也都維持著非常良好的基本風度、網路禮儀,但令人最傷腦筋的,就是一些專搞破壞的網友。有人喜歡罵三字經,有人喜歡對作者作人身攻擊,這都算了,只要留言不違背基本禮節,我也懶得去砍,破壞討論區的駭客就有點令人不敢恭維,簡直是防不勝防。

台灣對籃球有研究的人不在少數,特別是NBA,所以本站作者通常也不敢稱自己是「專家」,只不過是早接觸、多看了幾年球、多看了一些資料書籍等等。其實人沒有完美的,就和投籃命中率不會百分之百一樣,如果有網友專要抓文章內的錯誤數據,我也沒有辦法。

就每年都會出現的比賽結果預測部分,球評是就他的經驗與思考作出預測,並不見得百分之百正確。如果他能百分之百正確,早就改行作賭盤分析了,賺得還多一點。常見網友對這些不準的預測大作文章,我不是在為眾球評脫罪,但你看美國的ESPN、CBS SPORTSLINE等知名媒體、網站,還不是錯得一塌糊塗?

總而言之,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無論是球評或網友,在面對網路時都要作出部分的心態、作法調整,打打筆戰無妨,還有腦力激盪的效果,但是千萬別流於謾罵和攻擊。

前北卡大教練迪恩史密斯曾說:「Basketball is just a game. If you want to make it a life-and-death thing, you're going to be in trouble. You're going to be dead a lot.」在這裡,我要借他的前半段:「籃球只是一種遊戲,如果你硬要把它看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東西,你的麻煩就大了。」

歡迎各位賜教!

Monday, September 04, 2000

球評該不該有立場?

球評該不該有立場?球評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視聽大眾,去迎向網路紀元?這是最近我注意到的問題,似乎也是各網站留言板、討論區、BBS上常見的話題之一。

某網站的某球評撰文痛批網友是「網路流氓」,並稱不留真名、愛說什麼就說什麼的網路文化為「E流」,結果引來更多的砲轟,也引起更熱烈的討論。各大BBS版上則常出現「最爛的球評」、「XX人又在放狗屁」之類的post,通常都會獲得排山倒海式的回應。

先來個定義吧
要討論問題之前得先下個定義,我的認知是:以雜誌、報紙與網路文章而言,球評也就是所謂的「專欄作家」(Columnist),由於他不是play-by-play的在follow球賽過程,所以,通常是針對一個主題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解釋。專欄作家,有可能是記者,也可能是研究該運動已有豐富經驗的人。

在網路興起之後,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專欄作家,差別只在於每個網站的曝光度與規模大小不同,較受歡迎的網站,它的專欄當然就會有較多人點閱,也容易引起較大的迴響。

以電視、廣播而言,則球評就是analyst,有別於play-by-play的announcer,他的功用在於為觀/聽眾解釋球賽的細節、分析兩隊的戰術與心理狀態,進而預測未來的狀況。如果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則announcer和analyst就是同一個人,但現在的電視台已經很少這樣作,一定是一組兩個人搭配。Announcer通常會是專業的電視/廣播人,球評則不一定,可能是以前的球員、教練,也可能是對該項運動有研究的專家。

球評該不該有立場?
好,那麼球評該不該有立場、能不能對某隊某人有特殊偏好?「學理」上來說,當然是不行的,但實際上卻很難。

以上的三個類型中,analyst確實必須保持相當程度的中立,他的任務只是忠實的呈現球賽原貌,讓大眾了解球賽的進行,這方面爭議較少。Announcer照理說也應該中立,不過,只要他能作到「分析」的任務,就算沒有愧對職責。因為與球員、球隊的私交,甚至以前就出身該球隊...等等原因,而出現某種程度的偏頗,也是在所難免。畢竟,我們很難抿滅人性的弱點。

別說球評有立場只會發生在台灣,美國也多的是。猶記十幾年以前,看NBA只能透過哀求美國阿姨錄回來的錄影帶,當時負責轉播的是CBS Sports,球評是前塞爾提克球員Tom Heinsohn,這位老兄每次轉播塞爾提克、湖人的總冠軍賽,總是對塞隊大加讚揚,對湖人有所保留,搞得我這個湖人支持者相當火大。Jordan風光之時,每個球評還不是Jordan長、Jordan短,難道這也不算某種程度的偏頗?

再舉這次Ewing差點被賣到西雅圖為例。消息一出,紐約大小媒體全翻了,藉機落井下石,說Ewing走得好、走得妙者有之;全力護盤,說Ewing是個為紐約奉獻犧牲的戰士者也不在少數;也有人說Ewing只是個愛錢的傢伙。這些媒體都堅持中立的立場嗎?不盡然。而真相是什麼?沒人知道。

媒體具有某種程度的立場,是大家都很清楚的現實,因為不同的媒體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就像不同的球迷、球評,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一樣。總統大選期間,各媒體不也傾全力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護盤?在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媒體有立場的同時,它必須堅守媒體的基本原則,不能封鎖其他陣營的消息,反黑為白說瞎話,把有說成沒有;第二、最後的把關者,決定接不接受這種說法、要不要看這分報紙的權利,在讀者自己手上。

所以,如果你很不能苟同這個作家的文章,可以拒看、砲轟,但只要他沒有顛倒黑白,就不該說他是個爛作者,頂多是他的功力比較遜、判斷較差罷了。當然,電視方面的選擇就比較少,因為球賽轉播都是獨家,不過你還有最後一個選擇:「消音」,至少我知道很多人都這樣作。

只要是人都一樣,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如果別人也不喜歡,自然而然覺得別人也是對的,心有戚戚;喜歡的人被批評,那麼所有的批評都是不對了,都成了「主觀」、「偏見」。

我們多半希望球評的意見也和自己吻合,這似乎是一種投射的滿足。然而,人的意見是很難完全一致的,而這正是我們在多元化社會中所需要認知的事實。下一篇,和大家討論如何以正確的心態在網路紀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Thursday, August 10, 2000

也談20歲級退賽事件

20歲級代表隊因為集訓表現太差而退賽的事件,不關心的人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反正也不過一個比賽不打而已嘛!」,但是對關心的人來說,事情很大條,不過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認為教練團該打,有人認為球員咎由自取,有人則認為籃協心態烏龜、作法流氓。

即使幾個擁有豐富國內籃球採訪經驗的本站作者私下討論,意見也難免相左,芸芸球友們的看法當然更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道理。借這個角落,想披露一些個人想法與觀點。注意,是「個人看法」,所以大家可以寫e-mail或到討論區討論,如果堅持要幹譙我,我也不反對。

基本上,我認為國內籃壇的許多宿疾,剛好藉這個事件爆發出來。既然是一些過去從未被翻出來討論的問題,爆發之後自然引起廣大爭議。有關退賽事件,我個人的感想和想法有以下幾點:

是誰受騙?
代表隊球員檀伯強在和籃協開的討論會中表示,自己犧牲了打工賺錢的機會加入國家隊,到頭來居然退賽,「有受騙的感覺」。還有人說,為了集訓,期末考考不好,如今退賽,也有受騙的感覺。

我想問:有沒有人拿槍押著這些球員非得打國家隊不可(更何況這一次20歲級代表隊的甄選採open tryout制)?代表國家原就是一種榮譽,值不值得為了這份榮譽而犧牲賺錢機會、或是冒著期末考被當的危險加入國家隊,衡量權在球員自己身上。覺得值得,就打;不值得,謝謝再聯絡。

這裡凸顯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台灣應該仿效美國國家隊甄選採「邀請制」,國家籃協向各個球員發出邀請函,如果答應,就少廢話,全力配合集訓;如果有個人考量,可以婉拒邀請,反正受邀已經是一項榮譽,代表自己的身手受到肯定。我們總是用「徵召制」,意思不就是說:「比賽是國家拜託我來打的,我本來可不一定想打,所以如果最後名次打不好和我無關。」

我的結論:國家隊組軍制度必須先建立,球員須建立對國家隊的正確價值觀,否則往後這些不該有的爭議還是會有。真正受騙的是球迷,而不是球員。

籃協有沒有權利決定退賽?
籃協主管國內籃球事務,所以,它應該有權利評量這支國家隊是否符合國家隊該有的水準。換言之,我認為它有權決定國家隊的組軍、解散、參退賽等等。如果它認為國家隊水準太差、表現不理想,不足以花納稅人的錢代表國家出去比賽(一次少說也要一、兩百萬吧),那麼它可以作不參賽的決定。

不過這次20歲代表隊的退賽理由是「教練團建議」,這就荒天下之大謬,感覺就像一個爸爸透過超音波掃描提前看到胎兒,覺得長得太醜,決定在媽媽肚子裡就給他「安樂死」一樣。教練團接手國家隊就該衝到底,那有衝到一半覺得沒有勝算,乾脆自請解散的道理?

有另一種說法是,其實退賽是籃協的決定,但因為現在國家隊採教練責任制,籃協不得插手,所以才「建議由教練團建議退賽」。這.....如果硬要用這種拙劣的藉口,我們也沒辦法。照這樣說起來,即使教練團惡搞,每天帶球員去喝酒,基於教練責任制,籃協是不是也不要管?

我的結論:籃協有權決定退賽,但是理由要正當、確實,而且它無法逃脫國家隊集訓監督、掌控不周的責任。

還是孩子
有人認為,集訓成果不理想,要這群20歲的孩子出來頂罪,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他們頭上,是不道德的。那麼我有個疑問,到幾歲才不是孩子呢?想當年我19歲大一時拼命蹺課結果學期末被當,也沒有人說我是孩子,總會犯錯,就讓我過關啊!

我想,真正讓球迷痛心的,不是這些孩子在瓊斯盃中被紐西蘭海踹五十幾分,也不是他們上半場只得12分,而是他們不及格的整體表現和鬥志。原本就沒有人期望他們能得到高名次,但也沒有人期望看到這樣一支國家隊。

我看到的是,這群孩子有人因為宿醉而無法練球;有人受傷在場邊休息,結果看隊友練球看到睡著了;有人告訴教練「我要陪女朋友,沒辦法來練球」;有人一練球就這邊痛那邊痛,每次包的地方都不一樣;有人因為牙齒痛不能練球;有人在討論會上說,因為沒有統一住宿,住得離球場太遠,所以早上趕不及練球,會遲到(說不定,以後國家隊教練早上還得打電話一一叫球員起床)。

也有人說,這只是少部分的敗類,大部分的球員還是競競業業的苦練,但是很抱歉,籃球不是一種團隊運動嗎?所以一支球隊差勁的表現,由全隊來承擔也是很合理的,否則我們乾脆請練球認真的八個人去卡達比賽不就好了?

我的結論:Get real, man!該負起的責任,就不要推託,籃協、教練團是如此,球員也是如此。20歲,夠大了。

教練團難辭其咎
球隊表現不理想,教練團是難辭其咎的,不是寫封建議退賽函就能交差了事。特別是,這支代表隊的陣容並不算太差,如果不是教練團失職,絕對沒有理由打得如此不堪,而教練團也絕不該自我放棄、放棄球員。如果退賽真是教練團的建議,那我也有個建議,這種恬不知恥的教練團,往後應該永不錄用!

我所了解的籃球教練─特別是大學以下層級的教練─應該是:以專業能力增強球員的球技,以心理方法鍜鍊球員的心智,適時的為球員分擔壓力,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是球隊中最晚放棄勝利希望─即使比賽只剩2.1秒─的一個人。很遺憾的,國內只能看到爭功諉過的教練、只會挖球員、粉飾太平、模糊焦點、作老好人巴結人心的教練,卻看不到真正的教練。

先別提教練在場下管不住球員,即使在場上,我看到的也是教練團面對毫無隊型、士氣的球員,卻只能束手無策,頂多喊喊暫停。得金牌,是我戰術成功,輸球,是球員不聽指示,打不出隊型,建議退賽,這樣的教練團,我們要它作什麼?

國內媒體這次對20歲級代表隊的教練團,其實已經算夠客氣了,不過據我所知,這個總教練私下還不斷要求媒體不要再批評,最好也不要寫球員的不是,「大家多鼓勵他們嘛!」從頭到尾,沒看到教練團坦承錯誤,也沒看到籃協對教練團有任何表示,反正先避避風頭,過一陣子就雲淡風輕,大家都可以從頭開始。

我的結論:這支代表隊不是有史以來最差的國家隊,但這個教練團卻是有史以來最差勁的教練團。

退賽是很丟臉的決定嗎?
我承認,退賽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它讓球員少了一次國際賽的磨鍊機會,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球員、教練瞎混,事情也不會演變到這個地步。但我絕不承認退賽是很丟臉、貽笑大方的事。

中東、西亞、東歐國家因為沒錢參賽而臨時退賽都不覺得丟臉,我們不派隊參加有什麼丟臉?如果要說我們自恢復FIBA會籍後國際賽事每會必與,就算台灣在FIBA系統的賽事出席率再高,也無法突破中國的干擾,搶到亞青或亞洲盃的主辦權,出席率又有什麼好爭的?

或許,因為國家隊實力不理想退賽會讓很多人臉上覺得掛不住,但從正面意義來看,這也給了未來的國家隊一個前車之鑑,不是選上之後就天下太平,可以躺著幹、大搖大擺出去比賽。

可能你還是認為退賽對集訓已有一段時間的球員們不公平,讓我舉個例子:80年代中期,美國NCAA的Tulane大學因為校隊中有球員涉賭,一氣之下把籃球隊撤了,經過好幾年才恢復。涉賭的並不是全隊,但是其他球員卻因為一、兩名球員的個人行為而沒球打,甚至可能失去獎學金,你說這又公不公平?把籃球隊撤了,難道Tulane校方又不覺得丟臉?然而,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我的結論:退賽不丟臉,派出像香港隊這種不求勝、球又打得糟糕透頂的國家隊,才是真正丟臉的事。

********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籃協、教練團、球員都有各自該負的責任,這就是我所謂國內籃壇整體問題的呈現,所以這個事件實在不應該只站在某一方面的立場來看。台灣籃球圈和稀泥和得太久了,如果能藉這一次事件造成一些改變與影響,也未嘗不好。

這就是我的想法,希望持反對意見的人別把我的信箱灌爆才好。

Thursday, August 03, 2000

歐洲籃壇宣告分裂

歐洲人一向玩足球,這大家都知道。不過,其實他們的籃球也玩得不錯,而且有玩得越來越好的趨勢,雖然和NBA還差一大截,但至少歐洲球隊遇上夢幻隊還不致於輸得和中國大陸一樣慘。

無論是業餘的歐洲錦標賽或是職業的歐洲盃,歐洲籃球都很少引人注意。不過歐洲籃壇今年卻出了大事,值得介紹一番。此外,由這個事件似乎也可以看出全球的籃球趨勢。


■特殊的歐洲籃球制度
無庸置疑,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職籃聯盟,有的還和中國一樣分兩級,如義大利就分A1與A2,只不過不像大陸甲A和甲B之間要昇降級。這些球隊多由大型企業支持,有的財團彷彿錢太多,還一口氣包養職籃與職足球隊。

歐洲人很奇怪,國家都不太大(當然不是和台灣比),但是什麼事都喜歡比個高下,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在歐洲的地位,所以也造成了特殊的籃球制度,其實就類似足球的玩法。除了各國聯盟的例行賽事(大約一週兩場,蠻輕鬆的,整個球季打下來大概都不超過三十場)之外,在球季中也舉辦不少跨國、跨聯盟的盃賽,這些盃賽也分例行賽和季後賽,賽程就安插在各國聯盟的空檔。換句話說,歐洲的職籃隊伍每週既要打自己的聯盟,也要打跨國盃賽。

最奇怪的是,這些職業盃賽卻由「業餘」籃球的最高主管機關國際籃總(FIBA)一手主導。正確的說,應該是FIBA之下的歐洲籃協(Standing Conference of Europe)來主導,相關業務則由ISL公關行銷公司負責。ISL專作國際籃總的生意,這種寄生關係,就和亞洲籃總(ABC)與ABC Promotions沒兩樣。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FIBA和歐洲籃協的總部就連在一起,都在慕尼黑(快搬到日內瓦去了),根本就是一家人。至於業餘單位為什麼管到職業球賽去,我問過不少歐洲的籃球友人,沒人知道,他們的說法倒很一致:「不曉得,反正從以前開始就這樣啊!」


■歐洲籃球概況
FIBA與歐洲各國籃協合作,在歐洲總共舉辦五個大型職業盃賽,男三女二,男子隊有EuroLeague(今年起改名為SuproLeague)、Saporta Cup與Korac Cup,女子隊則有EuroLeague和Ronchetti Cup,今年共計有33國的217支隊伍參賽,其中男子132隊,女子85隊,可說是熱鬧非凡。

在男子的三個盃賽中,EuroLeague層級最高,Saporta Cup次之,Korac Cup排第三。國際籃總依據本身計算的各國排名(ranking),來決定各國聯盟在這三項盃賽中所能報名的最高隊數,以EuroLeague而言,就規定同一國最多只能有三隊入選,而且都要是該國聯盟排名前三的隊伍。擠不上EuroLeague的球隊,就只能報名Saporta Cup,同樣的,參加Korac Cup的也就是排不上Saporta Cup的隊伍。這三個盃賽都會打出冠軍,但傳統上只有EuroLeague的贏家敢號稱自己是歐洲冠軍。

1998年,在前立陶宛籍NBA球員Sarunas Marciuloinis主導下,成立了一個新的聯盟,名叫北歐職籃聯盟(NEBL, Northern European Basketball League),由Marciulionis擔任總裁。1999年進行一系列的推廣賽事(Promotional Cup)之後,NEBL於今年一月開打,進行至四月結束,共有來自九國的14隊參加。這些球隊除了本身的職籃聯盟,也打NEBL以及FIBA旗下的盃賽,水準則略高於Korac Cup。


■正式分家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由於EuroLeague的電視轉播合約洽談全由FIBA一手操縱,也由FIBA負責分配,有不少球隊自覺錢拿得太少,私下對FIBA十分不爽,開始策動出走,於是促成了另一個「協會」ULEB(Union of European Basketball League,原文是義大利文,所以字母縮寫先後次序和英文不同)的誕生。ULEB自認可以搞到比FIBA條件更好的電視合約,分配也更加公平。

ULEB自信滿滿,並開始對各國球隊進行強力遊說挖角,FIBA這才驚覺事情大條了,當下和ULEB的代表開了好幾次會議,希望能「弭平叛軍」,可是雙方理念差距實在太大,而且沒有交集,最後終於鬧翻,歐洲籃球也正式宣告分裂。

原由FIBA主辦的EuroLeague,自今年起全新包裝改名為SuproLeague(好一個怪名!),FIBA所持的理由是要藉由新品牌而將歐洲籃球推向全世界。另一方面,ULEB建立的聯盟也就承襲了EuroLeague這個舊名。由SuproLeague系統跳槽EuroLeague的強隊,包括希臘的Olymipakos以及西班牙的Barcelona、Real Madrid三隊。

「執政」數十載的FIBA眼看小老弟造反,當然非常不爽,最後決定,參加ULEB比賽的球員與教練,往後還是可以參加FIBA主辦的各項賽事,包括正式的國際錦標賽;但是參加ULEB的職業球隊與受聘為ULEB執法的裁判,將不得再參加FIBA賽事,以為懲戒。

這兩個聯盟槓得兇,誰也不服誰,雖然賽制不同(EuroLeague共有24隊,例行賽分為4組,每組各6隊;SuproLeague共有20隊,例行賽分為兩組,每組各10隊,打主客各一的循環賽),但新球季的開賽日無巧不巧都選在10月19日,未來的鬥爭還有好戲可看,光是「誰才是真正的歐洲冠軍」這個話題,就很有得吵了。

■戰國時代的來臨?
歐洲籃壇的分裂,似乎只是全球職籃聯盟風起雲湧的冰山一角,特別是區域性的籃球聯盟。過去幾年來,美國除了原本的NBA、CBA、USBL之外,又冒出了IBA、IBL、NRL、CPBL、SBL等幾個小聯盟,亞洲今年則由新浪網籌組了一個準備一統亞洲江山的ABA,如果再加上歐洲的SuproLeague、EuroLeague、NEBL等,全球籃壇真是熱鬧非凡。

籃球是不是真有這麼大的市場,能夠容得下這些聯盟同時存在呢?難度不低的區域性整合會成功嗎?未來會不會有一個統合全球籃壇的組織出現?這都是值得觀察、注意與思考的問題。

借一句李敖的話:今天就講到這裡,未來再為大家介紹EuroLeague與SuproLeague的詳細組織、賽制。

Wednesday, July 26, 2000

加油,教練,加油

這篇文章,應該算不上是文章,只能說是感言吧!炎炎夏日,面對電視機中的瓊斯盃球賽突然思緒橫生,或許胡言亂語,主題失焦,尚祈眾球友們姑妄讀之....

或許是曾經親身接觸的關係,談起台灣的籃球教練,包含高中、大專,乃至業餘、職業的教練,心中總是百味雜陳,不知該為他們感到無奈,還是怪他們不知長進。

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籃球水準與國際賽成績停滯不前,教練絕對脫不了關係。希望,在球員素質逐漸提高的同時,教練也得加加油,否則即使手中有好菜,炒不出美味菜色,台灣籃球永遠只能在亞洲陪榜,否則縱使職籃復賽,依然看不見精緻籃球。

以前任職媒體時曾有不少機會採訪教練和球員,猶記有一次在亞青賽後問一名亞青球員,球賽暫停時教練都說些什麼,他回答,教練說的大概都是「加油,打一個!」或是「要有意志力,懂嗎?來,加油!」之類的話。還有一次問一個職籃洋將,教練在暫停時都如何與他們溝通,他答道:「教練通常都不鳥我們,因為他們不會說英文。」再如九八年曼谷亞運慘敗給哈薩克二十多分一役,其實也是教練臨場反應不及,否則對哈隊絕不致於輸到二十分以上。

類似這種例子,族繁不及備載。這些例子顯示的是,台灣教練的本質學能確實不夠理想,因此,台灣球隊只能打爛仗,說到系統戰,就很抱歉了。然而系統戰卻是一支球隊維持穩定表現的根基,靠著手氣和運氣打爛仗,只能看天吃飯。

那麼,為什麼教練們的本質學能不佳?除了籃協一直沒有建立培養教練的長期計劃之外,教練們自己不長進,沒有積極的吸收新知也是原因之一。要知道,不是打了十幾年球就能當教練,也不是球打得好就會是個好教練,否則魔術強森和Bill Russell都保證是好教練。

一堆不求專業的教練,當然不會有競爭性,產生的副作用是,每次要選國家隊教練,選來選去就是那幾個人。以目前來說,除了錢一飛、號稱「東亞運金牌教練」的古吉雄,以及曼谷兵敗黯然交棒的鍾枝萌之外,老的老、小的小,檯面上還能端得出幾個人選?(當然,東亞國家整體而言都有這個問題,因為東亞國家的教練水準都不甚佳,包括中國在內)

其次,我感覺台灣教練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自己的籃球信仰,缺乏自己的教練哲學。沒有人規定籃球一定得怎麼打才會贏,也沒有人敢說高個子一定贏(雖然身材的確是籃球的主宰關鍵)。所以,只要你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把自己心目中的籃球哲學發揚到極致,贏球機率就大得多;而這也是一名教練必須要有「想法」的重要性。

這麼說或許太形而上,舉例來說,湖人教練Phil Jackson的三角戰術,就是他的籃球哲學,爵士的擋切戰術亦然。再看NCAA,印地安那大學火爆教頭Bobby Knight的人盯人防守,阿肯色大學Nolan Richardson那種要把敵隊壓迫至死的「四十分鐘地獄」(40 minutes of Hell),Fresno State老鯊魚Jerry Tarkanian專用進攻轟爆對手的run and gun,乃至今年爆冷門打進最後四強的Wisconsin,老教練Dick Bennett數十年如一日的delay offense,都是清楚的例證。

在台灣,我們似乎完全看不到。甲組以下的教練,作用是找球員、挖球員、搶球員,等手中這一批畢業了、散了,繼續往下找,說難聽一點,都是靠球員吃飯的。換句話說,也就不可能太嚴厲的對待球員,再換句話說,也就是球員才是老大,就算不練球、場上亂搞瞎打,也拿他沒轍。年復一年,自然而然的成了籃壇的惡性循環。

在「群魔」之中,此刻正率領亞青代表隊在吉隆坡征戰的松山高中青年教頭黃萬隆倒是一名蠻值得鼓勵的教練。在他的帶領下,松山高中已經擺脫「陳信安母校」的「陰影」,建立了以防守為基調的系統。今年HBL冠軍戰開打前,不少媒體、籃壇先進私下都押松山獲勝,理由就在於松山球員防守拼命、又能打有耐心的系統戰。他們的防守,我想會讓不少甲組球隊叫苦連天。最後敗給高雄的三民家商,只能說明「天份勝於苦練」的殘酷事實,但我感覺松山和黃萬隆是雖敗猶榮的。

由國家隊的角度來看,放眼東亞四強,南韓的球風獨樹一格,由於身高不高,因此他們的哲學是不停傳導、有空檔就要進,日本向來傾心於美式籃球,雖然學得四不像,但基本上以緊守慢攻為主。我們的國家隊,我能想出來的唯一形容是:「阿龍加其他一群人的組合。如果阿龍手氣不好,那....那就看著辦吧!」台灣的團隊打法沒有特色,也看不出重心在攻還是在守。其實中國大陸也有相同的問題,而這也是他們最多只能打到世界第八的原因。如果南韓的身高和中國不要差太多,我認為南韓將能擊敗中國大陸。

一名國家隊教練─不,應該說是任何教練─的任務,不只是在遴選球員,他必須在接手的當下,就描繪出這支球隊的藍圖,設想要讓這支球隊成為什麼樣的隊伍,了解他們的長處與短處,設定他們的目標與進程,然後全心的向目標邁進。

似乎扯太遠了....。台灣的籃球雖然發展了數十年,但台灣的籃球文化才正要建立。我想,教練應該扮演這波籃球文化運動的先驅者與推手,發揮自己對籃球的熱愛和責任感,把自己的腦筋和時間用在正確的地方,努力的充實專業素養,認真的思考「籃球這個東西」,而不是混吃等死,只會和球員打關係、和媒體打哈哈,一上了球場就把一切交給上帝。總之,加油,教練,加油!

Wednesday, July 19, 2000

Loyalty

「Loyalty」這個名詞最近好像很紅,從Tim Duncan到Grant Hill到Tracy McGrady,從Matt Doherty到Roy Williams。一連串的事件,讓這個幾乎已經在籃球圈消失的名詞再度出現在我們面前。

如果你是Duncan,會留在看似沒有前途的馬刺,還是張開雙臂、熱烈歡迎的魔術?如果你是Hill,會買老友Joe Dumars的帳留在底特律,還是南下奧蘭多作全新出發?

如果你是Roy Williams,會留在自己花了12年建立起來的Kansas「王朝」(姑且稱之),還是回到朝思暮想的母校北卡大?如果你是Matt Doherty,你會不會也拋棄只待了一年的聖母大學,飛奔回比聖母高上一級的北卡?

這些決定都無所謂對錯,都是個人的人生抉擇,也都和loyalty有關。但話說回來,都什麼時代了,loyalty一斤值多少錢?

Loyalty,字面上的解釋叫「忠貞」,也可以解作「忠誠度」。我一個任職網路界的朋友就曾開玩笑說,網路業員工的「平均貞操」只有六個月,一有好工作機會出現,跑得比誰都快。同樣的,籃球圈也差不多,像北卡這種教練缺又不是年年有,對球員而言,上億合約也不是每一隊都出得起,此時不撈、更待何時?

但Duncan畢竟是Duncan,從他堅持留在Wake Forest念完四年大學,已經可以看出他的價值觀。「It's not about money」是很多球員都會掛在嘴上的話,誰都知道是言不由衷的謊話,但是對Duncan來說,這的確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那一隊條件比較好的問題,否則還有什麼好選的?魔術是當然的選擇。

對Grant Hill而言,他對活塞的loyalty,在六年之後已經消耗殆盡,雖然活塞在最後關頭緊急把Dumars拱上總裁寶座,試圖力挽狂瀾,可惜為時已晚。我們確實不能說Hill缺乏忠誠度,但平心而論,他作了一個錯誤的抉擇。Hill的最大期望,是一支成功的球隊,而不是錢。他到那裡撈不到頂級合約?但少了Duncan,即使有McGrady作伴,魔術還是無法成大器,換句話說,他還是要失望。

至於McGrady,則是標準的見錢眼開,完全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屬於一點忠誠度都沒有那一型。到芝加哥被奉為上賓,就說要加入公牛;得知熱火有意策動sign-and-trade的交易,加上Mourning一通電話,就搖頭晃腦的說願意投入Pat Riley旗下;不過兩天,在魔術積極搶灘的甜言蜜語之後,又改口說「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McGrady的老家Auburndale離Orlando只有40英哩遠)。一個星期內三度改變說法,搞得媒體和球壇一頭霧水。

其實McGrady還不是心智成熟的球員,這也難免。現階段他最想要的,顯然是當老大、撈大錢,但他到魔術之後也不是老大,老大是Hill。所以,他的選擇也有點莫名其妙。

再談到最近被炒得很熱的北卡教練話題。Roy Williams是Bill Guthridge辭職後北卡的第一人選,不過他自1988年接掌Kansas至今,已經是NCAA史上前13年教練生涯勝率最高的紀錄保持者,薪水也不低,在Kansas大學所在地Lawrence也已是被視為籃球之神的傳奇人物。

對Williams來說,錢是小問題,唯一掙扎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回母校北卡任教的長久夢想。然而Kansas畢竟待他不薄,除此之外,萬一決定到北卡,還得「背棄」好不容易爭取來的高中球員,如何交代?更重要的是,在北卡他只是Dean Smith的繼承人,再怎麼作,總走不出Smith的陰影(Guthridge就是如此),遑論Smith現在還在北卡「垂廉聽政」。所以,Williams留了。

38歲的Doherty可管不了這麼多,雖然聖母大學在他帶領下,第一年就改頭換面,和六十四強擦身而過,但北卡的空缺被他形容為「一生難得一次的機會」,當然二話不說馬上打包。Dean Smith的陰影?暫且管不了那麼多,北卡教練至少上百萬的年薪才是真的。至於今年決定留校、不加入NBA選秀的全美明星球員Troy Murphy,以及轉學停賽一年、正準備上場大展身手的前Oklahoma球員Ryan Humphrey,聞訊雖然祝福Doherty,但恐怕也是幹在心裡口難開。三年換了三個教練、已經10年沒打進六十四強的聖母大學,怪就怪自己在籃球地圖上算不上Powerhouse,註定成為教練打尖的驛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也都有不同的想法,死守loyalty是不是正確的作法,見仁見智。不過在我個人看來,聽到某人能夠因為loyalty─不管是為了朋友、為了自己的價值觀,還是為了球員、學校─而婉拒乍看之下更好的機會,總比每天聽到某某人又以多少年多少價碼的合約跳槽A校、B隊,來得溫馨多了,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Monday, July 03, 2000

大家都瘋了嗎?

看到今年的選秀名單,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大家都瘋了嗎?Hidayet Turkoglu第16順位?Dalibor Bagaric第24?Iakovas Tskalidis第25、Premoz Brezec第26?Darius Miles第3?

到什麼時候,NBA球隊才會認清長人不見得是勝利的保證,特別是歐洲長人?到何時他們才會認清,不是每個棄學的高中生都是KG和Kobe?如果我是NBA球隊的GM,不見得不會選歐洲球員,但是絕對不會用第一輪的選秀權來賭。

當然,現在的NBA流行著這種論調:連第一輪前五順位都像是在下注了,其他順位更何嘗不是?所以賭美國人和賭歐洲有什麼差別?根據這個論調,也有人引申:連選大四球員都是賭了,把注押在一個18歲的高中生上,又有什麼差別?

這正是現在的選秀和以前的選秀最大的差別,現在流行的名詞叫作「未來性」。以往的選秀─特別是第一輪─是在「驗收」一名球員在大學磨鍊的成果,換句話說,首輪新秀被期待著能帶來即戰力。現在不一樣,現在的球隊期望的是下一個Kevin Garnett、Kobe Bryant、Tracy McGrady,最差也要是下一個Rashard Lewis。

話題拉回來,我看不出歐洲長人有什麼未來性。他們可能有歐洲職業球隊的合約要解決,太陽隊就必須先花一筆錢去「buyout」 Tsakalidis在希臘AEK的約。他們可能至少還得在歐洲待上個二、三年才轉到美國發展。他們可能在NBA靠砍個中距離、撿撿垃圾球得個10分不成問題,但是防守可能會丟20分,更別說碰上O'Neal這種不像人的怪獸。

過去的例子還不夠瞧嗎?Luc Longley被笑得還不夠嗎?Stepenia、Nesterovic、Dino Radja.....?和高中生的例子一樣,要犧牲多少個Longley,才會出現一個Sabonis和Divac?即使Toni Kukoc算得上是一「腳」,但他的防守卻始終停留在很抱歉的地步。

其實防守是這其中的關鍵,Radja想當初一場可以得19分,但是他的對手大概可以砍上25分;今年異軍突起的國王鋒衛Stojakovic也有類似的問題。再想想,為什麼湖人願意眼睛都不貶一下的賣掉Glen Rice?為什麼大狗Robinson每年20來分的績效,卻是最沒有人提起的狀元(你還記得他是狀元吧,1994年的)?

此外,歐洲長人其實是無所顧忌的,NBA雖然也是他們的夢,卻不是唯一的夢,即使被釋出,老臉拉下來回歐洲,在祖國仍是一把大刀,薪水照樣有好幾百萬,而且還是籃球英雄、萬人迷。因此,在NBA是不是成功倒沒有那麼重要,積極度、拼戰慾望低於平常球員,也就是自然的結果。

所以,大家都瘋了嗎?放著一票至少會是不錯替補的大四球員、美籍球員沒人選,卻進場搶標歐洲人和毛頭小伙子,有點走火入魔的味道。套句Michael Jordan的話(雖然他當總裁後也飽受批評):我寧願選一個被選進NBA球隊就歡天喜地、每天練球都當作在打仗、每天練球五個小時就為了擠上第十二人的無名小卒,也不要選一個名氣響亮、態度不佳的明牌球員。

我認為大家都瘋了的另一個原因是,部份球隊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沒有按照球隊需求在選。這有幾個理由可以解釋,可能是為了接下來的交易(如公牛、尼克、拓荒者),也可能是老早打算靠自由球員來補。公牛總管Jerry Krause這個老詐砲一直說Fizer和Brand可以打大小前鋒或是中鋒/大前鋒,搞不好是在放提前消毒的煙霧彈,其實暗地裡早已計劃好交易也說不定。

不過,選秀的基本特質還真的是個「賭」字。就像打麻將一樣,有人亂打也會自摸,有人聽三、六、九筒,聽了十幾手聽不到也就罷了,最後還放槍。如果亂選選到一個奇才,大家都會認為你是個老謀深算、洞燭機先的諸葛孔明。

只是,至少也得湊到聽牌的程度,才有參賽權吧。一味在歐洲球員身上下注,就像一直留著沒用的牌一樣,我懷疑這些球隊到什麼時候才會「聽牌」。

Friday, June 09, 2000

2000年NBA選秀位置分析─控球後衛

咸認控球後衛為今年選秀會上最「深」的位置,品質在水準以上(以NCAA而言)的控球數量不少。今年的控球有一個共同特色,身高都不高,得分能力都不怎麼樣,都是傾向於擅長組織攻勢、帶動全隊的「純」控球。在NBA以身高取向的選秀原則下,順位可能不會太高。不過,只要球隊選對人、球員加入適合的隊伍,應該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至少會是值得培養的替補控球。

1. Mateen Cleaves
身高:6-2
學校:Michigan State
本季表現:12.1分、6.9助攻、命中率.421、罰球.756
評論:帶領MSU奪冠之後,Cleaves的身價再漲一成,成為公認全美最佳控球。如果不看比賽,從他的統計數字中將很難了解他的功力。除了擔任MSU的場上發動機之外,Cleaves最被稱道的是,他可以前十次投籃九次不中,但最後命中的那一球,往往是決定勝負的一球,因此,「Big Heart」是最常被用在他身上的形容詞。

Cleaves的沈穩球路與壯碩身材,是在職業討生活的最佳本錢。然而他大學生涯數度受傷和數度因場外不檢行為進出警局的歷史,是有意延攬球隊必須持續觀察的重點。如果一切不成問題,Cleaves可望是今年排名順位最高的控球。

2. Erick Barkley
身高:6-1
學校:St.John's
本季表現:16.1分、3籃板、4.5助攻、命中率.399、罰球.664
評論:和Cleaves比起來,才大二的Barkley本季更是倒楣,由於高中(Maine Central Institute,是全美專以招收轉學生聞名的高中籃球名校;Cincinnati的DerMarr Johnson也讀此校)時期學費由所屬AAU(全美業餘體育協會)球隊代付,成為NCAA殺雞儆猴的調查重點,兩度遭停賽處分,眼看在St.John's是待不下去,再不走可能夜長夢多,不勝其擾之下索性投入選秀。

Barkley是St.John's近兩年來重出江湖的主要關鍵,速度快、防守好。雖然他的球路沒有什麼特色,外線命中率也乏善可陳,不過他在大比賽中的表現總是優於平常。出身紐約街頭的Barkley,也有可能超越Cleaves,成為第一個中選的控球。

3. Keyon Dooling
身高:6-3
學校:Missouri
本季表現:15.7分、3籃板、3.5助攻、命中率.404、罰球.754
評論:Keyon Dooling是Missouri老教頭留給新教練Quin Snyder的大禮,可惜Dooling迫不及待的要向職業報到。Dooling的身材在今年的控球群中已算不矮,他的優勢是體能條件以及年齡,換句話說,也就是「未來性」。

Dooling大一過得並不順遂,由於表現起伏不定,一度被踢出先發名單之外,到了下半季才略有長進。到目前為止,他比較偏向於得分後衛,部份原因是Missouri的陣容並不算太強,因此也比較仰賴他的得分帶動,控球功力尚待考驗。一般認為Dooling棄學是早了一點,因為他並不像Barkley有週邊因素影響是否留校的決定。

4. James "Scoonie" Penn
身高:5-11
學校:Ohio State
本季表現:15.6分、4.4籃板、4.3助攻、命中率.386、罰球.755
評論:Penn在去年帶領OSU打進最後四強,聲名大噪,今年的聲勢反而下降,因為基本上他並沒有改進自己的缺點,而OSU也沒有達到大家的期望。他的領導、組織能力都沒有問題,速度、防守也在水準以上,最大缺點就在外線準頭,始終不到四成的命中率會嚇跑許多NBA球隊。至於身高,是天生父母養的,只能認命。

不少專家並沒有將Penn的排名列得這麼高,不過看了許多OSU的比賽,Scoonie Penn無形的領導魅力,是吸引我「高估」他的主要原因。

5. Khalid El-Amin
身高:5-10
學校:Connecticut
本季表現:16分、3.1籃板、5.2助攻、命中率.411、罰球.892
評論:相對於大一時大家對他的熱烈期待,El-Amin在UConn三年來的表現如果不用「每下愈況」來形容,至少也是「原地踏步」。

和一般矮控球不同的是,他的身高雖矮,但體重足足有200磅以上,防守劣勢較小,而且看El-Amin運球,可以感覺到人球一體的靈性,這是任何教練都教不出來的。面對一般的防守者,他可以在任何時刻為自己製造出手機會。

但也許正因為天賦異稟,El-Amin在場上的籃球智慧似乎沒有進步,特別是在本季少了射手Richard Hamilton的搭配之後,Uconn的攻勢變得十分吃力,El-Amin無法獨力砍出一片江山。對NBA球隊而言,毫無疑問,他是個賭注。賭對了,則他說不定是下一個Tim Hardaway,賭錯了,很快就會消失。

6. Craig "Speedy" Claxton
身高:5-10
學校:Hofstra
本季表現:22.8分、5.4籃板、6助攻、命中率.470、罰球.764
評論:坦白說,在今年之前我也不知道有這一號人物。在Hofstra拿下America East聯盟冠軍,進軍六十四強之後,大家很快的對Speedy Claxton產生興趣,而且據說他在幾個post-season camp裡的表現不差,排名節節高昇。Claxton和Erick Barkley是從小一起長大、互相競爭的好友,如果今年同時進入NBA,也將是佳話一則。不過來自小聯盟的球員,無論攻守統計如何,總是令人擔心。

7. A.J. Guyton
身高:6-1
學校:Indiana
本季表現:19.7分、2.3助攻、命中率.459、三分命中率.419
評論:其實Guyton在Indiana打的是得分後衛,不過他可不是Allen Iverson,所以進職業後註定要打控球,而這也是攸關他選秀順位最重要的關鍵。Guyton自稱可以勝任控球,而且在Desert Classic拿下MVP,然而由得分轉控球不是件小工程,前面失敗的例子已經不計其數,也因此,Guyton仍需要後續觀察。至於他的得分功力,沒有話說,經過四年Big Ten的磨鍊,還能得到2000分以上,自然不是省油的燈。

8. Jason Hart
身高:6-3
學校:Syracuse
本季表現:11.9分、3籃板、6.5助攻、命中率.411、罰球.734
評論:由老家洛杉磯西行東岸發展的Jason Hart,四年來始終是Syracuse的當家控球。同樣的,他長於經營半場攻勢,但拙於外線投射,沒有特殊缺點加上不錯的身高,是他吸引人的地方。

9. Juan "Pepe" Sanchez
身高:6-4
學校:Temple
本季表現:5.6分、5.5籃板、8助攻、3.4抄截、命中率.324、罰球.786
評論:Sanchez是我個人最欣賞的控球之一,身高體重、防守、籃板、組織進攻、領導,無一不是上上之選,壞就壞在進攻幾乎等於零。不乏砍將、缺乏純控球或替補控球的NBA球隊,也許可以在低一點的順位試試Sanchez,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

10. Ed Cota
身高:6-0
學校:North Carolina
本季表現:11.1分、4.4籃板、8助攻、命中率.444、罰球.728
評論:北卡大在台灣的轉播不少,擁護Cota的球迷相信也不少。四年下來,Cota成為ACC助攻王,而北卡每年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事實上,Cota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不夠積極的個性造成起伏過大的表現,卻是他的致命傷,今年北卡意外打進四強,並不能為他平反。他在post-season camp的績效也不理想,結果排名越往下掉。對一個有球技又有聲名的控球而言,實在是令人感傷的消息。

2000年NBA選秀位置分析─中鋒

「You can't teach height」(身高是沒辦法教出來的)是絕大多數NBA球隊深信不疑的籃球哲學,有了身高,一切好談。因此,雖然今年選秀和往年一樣,中鋒的好貨色不多,但預估仍會有三至五個樂透順位由中鋒瓜分,同時也會有幾個大家完全不認識的歐洲中鋒上榜。總之,就是「賭」,賭對了就削爆,賭錯了只能自認倒楣。

1. Chris Mihm
身高:7-0
學校:Texas
本季表現:17.7分、10.5籃板、2.6阻攻、命中率.522、罰球.707
評論:以統計數字來看,Mihm是今年在各方面表現最均衡發展的長人,也是NCAA近兩年來進步最多的中鋒,有希望名列狀元,最差不會掉出前五名外。他是白人、不過體重、速度、協調性都不錯,中距離、內線都能打,但平心而論,碰撞力還是差了黑人一截,防守能力待考驗,稍有被高估的傾向。

2. Joel Przybilla
身高:7-1
學校:Minnesota
本季表現:14.2分、8.3籃板、2.4助攻、3.7阻攻、命中率.613、罰球.495
評論:這是個問題兒童,卻是個很有天份的問題兒童─如果你看過他的搧鍋功力。Przybilla的問題在於,他是個無法接受學校管束的人,不想上課,不想聽教練整天大呼小叫,所以本季只打了21場就被逐出校隊,逕自聘請經紀人投入選秀,斷了返回學校的可能。如果NBA球隊能夠找到壓得住Przybilla的方法,如果他能增加一些體重、加強罰球命中率,前途不可小看。

3. Iakovo Tsakalov-Tsakalidis
身高:7-3
球隊:AEK Athens
評論:出生於1979年的Tsakalidis,今年只有21歲,先前在AEK的上場時間並不多。他是個協調性、彈性都不差的7呎3吋巨人,這是他在諸多選前預測都名列前十順位的主要原因。根據歐洲球探的說法,他的潛力值得等待與開發,還有段長路要走,同時必須減少不必要的犯規。

4. Mamadou N'diaye
身高:7-0
學校:Auburn
本季表現:8.9分、7.8籃板、1.8阻攻、命中率.532、罰球.660
評論:攻守俱佳的長人在NBA已經快要絕種,退而求其次,大家寧願選擇內線防守紮實的中鋒,這是N'diaye脫穎而出的原因。在SEC面對眾多功力不差的長人,N'diaye的防守功力普獲肯定,雖然進攻能力實在很抱歉,但光靠防守就肯定受很多球隊歡迎。

5. Jamaal Magloire
身高:6-11
學校:Kentucky
本季表現:13.2分、9.1籃板、1.7阻攻、命中率.500、罰球.685
評論:Magloire原本去年就要棄學,最後臨陣脫逃重返大學多奮鬥一年。他的捸擇至今還算正確,因為今年的Kentucky全靠他撐場面,才得以和LSU、Tennessee、Florida並列例行賽冠軍。據說他的雙手平伸達7呎7吋,可怕至極,就算進攻不及格,防守也夠嗆了,更何況他的低位作戰能力在今年的備選長人中還算不上太差。

6. Ernest Brown
身高:6-11
學校:Indian Hills Community College
評論:據說潛力無可限量,是去年全美Junior College的命中率、籃板王。記憶中,幾年前似乎在SLAM雜誌看過他的介紹,當時他才14歲卻已有6呎8吋高。但JC的競爭度畢竟不及NCAA第一級激烈,所以Brown的球技、名氣可能得打個八折。

7. Karim Shabazz
身高:7-2
學校:Providence
本季表現:10.4分、8.2籃板、2.6阻攻、命中率.435、罰球.554
評論:Shabazz是個7呎2的瘦條子,憑著傲人身高,高中時名氣頗為響亮,原本就讀Florida State,轉到Providence之後績效小有進步,不過進攻、積極度都不太及格,光看他的命中率和罰球就令人不敢領教。

8. Jabari Smith
身高:6-11
學校:LSU
本季表現:12.5分、7籃板、1.1阻攻、命中率.553、罰球.595
評論:LSU今年的閃亮戰績與明星前鋒Stromile Swift,連帶讓人注意到LSU陣中的無名英雄Smith。他是個體能條件不錯的苦工型中鋒,體重稍嫌輕了些,第二輪值得一試。

9. Dan McClintock
身高:7-0
學校:Northern Arizona
本季表現:15.6分、6.5籃板、2.3阻攻、命中率.597、罰球.682
評論:體重有260磅,而且在NIKE Desert Classic的表現優異,逐漸引起大家注意,是個中規中矩的長人。

10. Brad Millard
身高:7-3
學校:Mount St.Mary's
評論:體重達345磅的巨無霸航空母艦,但是因為體重太重,腿、腳傷勢不斷,大學斷斷續續的撐了六個球季,職業前途不太看好,會不會被選還是個問題。

NBA棄學制度的產生

近年來年輕球員提早進NBA賺銀子的情形大行其道,甚至連高中球員也軋上一腳,越演越烈的棄學風已經成為時尚所趨,導致一般人也開始見怪不怪。你可能不知道,在1971年之前,NBA規定大學球員必須念完四年才能進入職業。也就是說,無論一個大三球員球技如何出神入化,很抱歉!請先念完最後一年再說。

即使是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張伯倫亦然。在堪薩斯念到大三輟學的張大帥,待在哈林籃球隊跑江湖賣藝整整一年,直到1959─60球季才圓了NBA夢,正式加盟費城勇士隊。

打開棄學先例的,就是有名的「海伍德事件」(Spencer Haywood)。1967年,身高 6呎9吋的海伍德是名滿全國的高中明星球員,原本他想成為田納西大學籃球校隊史上的第一位黑人球員,卻因成績太差而被禁賽。

海伍德轉到一家小型學院後,又再轉回家鄉的底特律大學,當年他的成績是不可思議的31.8分、21.5個籃板,並當選1968年墨西哥奧運代表隊。在冠軍賽中攻下23分、10個籃板、5次阻攻,帶領美國隊輕取南斯拉夫奪得金牌。

由於家境困難,母親靠著兩份工作,一個月50元美金的收入要撫養10個小孩。1969年8月18日,海伍德在未知會學校的情況下,和ABA的丹佛火箭隊(Denver Rockets)簽約,成為史上首位棄學球員,一時之間震驚籃壇。

好戲還沒結束,17個月後,他又神不知鬼不覺的和西雅圖超音速簽下6年150萬的合約。各界的口誅筆伐如雪片般飛來,抵制行動也連綿不絕,超音速老闆舒曼(Sam Schulman)一氣之下,決定向法院控告NBA。

這樁官司最後鬧上了最高法院,在投票表決之後,佛格森法官判定NBA因違反「反托拉斯法案」(Antitrust Act)而敗訴,海伍德終於名正言順的成為職業球員。而這個案例也迫使NBA不得不接受家境貧困的大學球員申請參加選秀會,稱為「Hardship」。

1976年,NBA更進一步開放所有大學低年級球員都可以參加選秀,名之為「棄學」(Early Entry),唯一條件是必須在選秀會45天前以書面通知NBA總部,聲明放棄大學球員資格。魔術強森、喬丹、巴克利,乃至現在的艾佛森(Allen Iverson)和賈奈特(Kevin Garnett),都是透過此途徑才得以提早進入NBA展露身手。

選秀制度的演進

現在的選秀會已算得上是NBA的年度大事,也吸引著關心NBA的球迷的目光。各隊更是如同二次大戰期間的情報工作一般,事先就派出眾多球探,遠赴全國各地蒐集備選球員資料。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早期的選秀會只是各隊老闆、主管的聚會,氣氛融洽,過程再簡單也不過。就算發生兩隊想要同一名球員的情形,也是老闆們三兩句話就擺平,你情我願,永不反悔。

至於備選球員資料的收集,套公牛隊籃球事務副總裁Jerry Krause的一句話:「在那個時代有助理教練都不錯了,哪來的球探?」由此可知,早期的選秀多半藉助媒體報導或是口耳相傳,抓瞎、碰運氣的成份居多。而選秀的數目更是今非昔比,1960年的NBA選秀多達21輪,到1974年改為10輪,1985年減為7輪,1988年再減為3輪,自1989年起才縮為現在實施的兩輪制。

40、50年代的NBA正值草創初期,各隊都是慘澹經營,和現在全國皆知、世界聞名的程度相距甚遠。為了生存下去,第一要務是爭取球隊在所在城市、都會區附近鄉親父老的支持,而最好的方法便是以出自家鄉的子弟兵來吸引球迷支持。所以當時有一個特殊的選秀方式名為「區域選秀」(Territorial Pick),也就是說自當地或附近區域的大學畢業的好手,位於該地區的球隊有優先挑選的權利;不過該隊必須放棄當年的第一輪選人權以為補償。

1960年辛辛那堤皇家隊(Cincinnati Royals,現在的沙加緬度國王隊),就是利用此法留住了出自辛辛那堤大學的全國第一好手Oscar Robertson。1959年的費城勇士隊(Philadelphia Warriors)更誇張,雖然當年的超級巨人Wilt Chamberlain出自堪薩斯大學,但是勇士隊堅稱Chamberlain從小在費城長大,又是費城的高中明星球員,二話不說硬是把Chamberlain給「拗」了過去。區域選秀制度自1956至1965年實施了整整10個年頭,後來取消的理由是為了避免種種爭議。

到後來,有的爛隊乾脆故意輸球,以期戰績墊底來爭取首輪第一選秀權。因此1966年起,NBA開始採用「擲錢幣」(Coin Flip)的選秀模式,由東西區戰績最差的球隊以猜錢幣頭尾(Head or Tail)的方式,來決定首輪第一選秀權誰屬。由戰績最爛的先猜,猜中的就中頭獎,猜錯的只好自認倒楣屈居第二,擲錢幣者則由NBA總裁來擔任。

其實這種方式說穿了就是賭博下注,別小看第一、二順位的差別,有時候它決定了一支球隊的命運。舉兩個例子來說明:1969年由密爾瓦基和鳳凰城兩大爛隊「對決」,中頭獎的密爾瓦基毫不遲疑選走全美大學第一中鋒Kareem Abdul-Jabbar。兩年後,密隊在賈老大率領下奪得至今唯一的一次NBA總冠軍;相反的,鳳凰城選的Neal Walk則在8年職籃生涯中待了3支不同球隊。第二個例子,1979年由洛杉磯湖人和芝加哥公牛對猜。技高一籌的湖人挑走6呎9吋不世出的奇才控球魔術強森,稍後在80年代拿下5座總冠軍,建立湖人王朝。公牛所選的大前鋒David Greenwood,則早在1990年芝加哥取得首次冠軍之前就已高掛球鞋退休了。

然而1983、84年都墊底的休士頓火箭竟兩度猜中銀圓,連續鉤走兩個大學年度球員Ralph Sampson和Hakeem Olajuwon,造成1985年NBA選秀制度出現革命性的改變,廢除Coin Flip,改採「樂透」選秀(Lottery),主要目的在於決定未進入決賽各隊在選秀會上的順序。每隊各置一號碼彩球於電動旋轉的大玻璃籠內,依次抽出順序,這種方式有點像美國的彩券(或臺灣的統一發票)開獎,所以名之為樂透。紐約尼克成為樂透處女秀的贏家,並火速以當時的天價─10年3000萬簽下喬治城的中鋒Patrick Ewing。

1990年風雲再起,自該年開始,由於球隊總數逐年擴張,被摒除於決賽圈之外的球隊達11隊之多,為保障戰績最差球隊有較多機會能抽中上上籤以求實力均衡,選秀模式稍作「加權」修正。最差的球隊有11個彩球,第二差的有10個.....以下類推,第11差的則只有1個。如此一來,「爐主」抽中特獎的機率達到16.7%(66分之11)。

人算不如天算,不可思議的事居然發生了。奧蘭多魔術隊的老闆註定命中該發,繼1992年標到天下第一霸Shaquille O'Neal之後,1993年又抽到第一籤,而且馬上用Chris Webber和頭腦有點短路的金州勇士隊換來「第二個魔術強森」Penny Hardaway加3個首輪選人權。

此時各隊老闆已經是幹聲不絕,呼天搶地的大喊不公平,NBA總部只得順應民意再做調整,改變彩球的比例。因此自1994年起,戰績最差隊伍抽中頭獎的比率再由原來的16.7%提昇為25%;至於前13順位以外的選秀順位,仍然沿用舊例,與戰績優劣成反順序排列,這也就是目前NBA所使用的選秀模式。

Thursday, May 18, 2000

談Bob Knight事件:一個永遠無解的謎思

Indiana校長Myles Brand宣佈留任Bob Knight隔天,我刻意的翻了一下民生報,該報僅以簡訊處理這則新聞。這是可以理解的,Indiana離台灣十萬八千里遠,而且台灣注意NCAA的球迷也不多。不過,對所有真正喜愛籃球、真正參與「競技籃球」的人而言,這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事件。

值得關注,是因為這個事件的本質已經脫離了「純籃球」的範疇,它不是球場上的「進」或「不進」,不是記分板上的「87:65」,也不是任一方面的說詞可以解釋得清楚的;簡單的說,沒有人是完全對的,也沒有人是完全錯的。要剖析整個事件,必須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切入,然而,最後你會發現,還是沒有答案,因為這個答案因人而異。

以下,我不想提出任何答案,卻想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對這個事件的了解與想法。

.顛覆二分法
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二分法」是相當被排斥的,然而大部分的人仍不可避免的會以二分法的邏輯來對許多事作思考:好人、壞人;對、錯……等等。

小蟲Dennis Rodman和Bob Knight,是顛覆二分法的最佳代表性人物。小蟲是個好球員,無論是他的籃板、防守,或是場上的小聰明(姑且稱之為籃球智慧basketball IQ),堪稱一絕,但是他在場外離經叛道的行徑與思維,卻很難令人和model citizen畫上等號。崇拜歸崇拜,應該很少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孩子真的成為第二個小蟲。

Knight也一樣,他為Indiana贏了三個冠軍,Indiana從1980年後就未曾在六十四強錦標賽缺席過,他的球員沒有幾個壞胚子,幾乎都能順利完成學業,他的半場人盯人防守早已成為籃壇絕學。以這些成就驗證,無疑的,他是個好教練。然而他那一觸即發的火爆脾氣、近似魔鬼士官長的管教方式、高傲難以親近的外表、三不五時擦槍走火的言行,無論由那方面來看都是個EQ很低的人肉炸彈。

在這個事件中,沒有人在乎Knight的「好教練」部份,雪球之所以越滾越大,重點還是在後面這個EQ的部份。

不是在為Knight脫罪,但仔細想一想,身旁周遭是不是也充滿著這種「雙面人」?一個能力特強的公司主管,回家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打老婆的惡夫;一個無所事事、成天在公司打混摸魚的小職員,卻可能是個愛家的好丈夫、好爸爸。所以,如果我們不把Knight神化,他也只是一個平凡人。

.最可悲的部份
脾氣也不怎麼好的前職網名將Jimmy Connors曾說:「I hate losing more than I love winning」。太過完美主義的人多半有著這種毛病,他們不因經常得來的勝利而狂喜,卻會因為偶然的失敗而無法諒解自己。Knight就是這種人,他對勝利的渴望達到空前的程度,尤有甚者,他對自己深信的教條與原則,更是絲毫不疑,簡直是頭頑固的牛,明知前面這堵牆會撞得頭破血流,他還是相信自己能把牆撞倒。

這種個性,讓他嚴以律己、嚴以待人,過去的光榮戰績,更讓他相信自己「師出有名」,無論怎麼作都有道理。也因為顯赫的戰績,讓他逐漸築起一道不可侵犯的牆,也慢慢的建立了一座高不可攀的象牙塔。

他的脾氣、流氓作風和管教方式如何是一回事,但他始終不願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在最後的那封公開信中,也只願意承認自己的脾氣有改進空間,而未能公開向任何一個人具名道歉,還說「當我認為自己沒有錯的時候,我是相當容易與人發生衝突的」,問題是,Knight什麼時候會認為自己有錯呢?我真的認為,這才是Knight最可悲、也最不可饒恕的一部份。

.難辭其咎的Indiana大學
如果Knight得被打一百大板,Indiana校方被打個五十大板也是逃不掉的。

如果不是因為事情越鬧越大,如果董事會一向認為Knight的行為有損校譽,同時傷害了球員與體育室,為什麼遲至此時董事會才決定討論Knight是否適任?為什麼不在他打了波多黎各警察、把椅子丟到場上、把校長趕出練球場地、把體育室的花瓶摔得粉碎的當時,就告訴他「You're fired」?Knight的合約不是清清楚楚寫著,只要有任何不當行為,體育室主任(AD)可以呈報校方,在60天內決定Knight的去留與否?

校方與歷任AD之所以當了20年的縮頭烏龜,還不是因為Knight拿了三座冠軍?還不是因為Knight有本事讓Assembly Hall每場塞得爆滿,讓Bloomington大小商家財源滾滾,讓IU成為籃球聖地的同義詞?

Indianapolis Star News的一位專欄作家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打狗理論」,他說,假設有一天你發現家裡的小狗把鞋子咬得破爛,卻等到第二天才處罰牠,小狗根本不會知道牠為什麼被打。所以,第三天牠還是會繼續咬爛另一隻鞋。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場痛扁一頓讓牠刻骨銘心。

放在Knight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先前發生的諸多事件校方連吭都不吭一聲,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Knight當然食髓知味、火上加油,何以現在要馬上處分他?如果十多年來IU都沒有考慮過炒掉Knight,那麼現在絕對沒有理由馬上把他炒掉。更何況其他教授早就因為校方對待Knight是一套、對其他教授又是另一套的雙重標準而大表不滿,但IU始終視而不見,如果現在因為輿論壓力而辭退Knight,那以前又算什麼?。

換句話說,如果Knight在Indiana29年後已經成為一頭不可侵犯的巨獸,他也是一頭IU自己養大的怪獸。正如同養出流氓的父母難辭其咎一樣,IU在整個事件中也很難全身而退、置身事外。最後作出留任的決定,有一部份是心虛使然。

.Knight與媒體
Neil Reed出面指控Knight的獨家新聞由CNN/SI引爆,並不令人訝異;畢竟CNN/SI挖內幕、扒糞是老早出了名的。令我覺得詭異的是它選擇揭發這件新聞的時間點,在今年六十四強錦標賽開打前,有點像是故意的。「故意」的原因可能有兩點:第一當然是藉機炒新聞,第二則是有人故意要搞臭、鬥垮Knight。

難道Neil Reed有這麼痛恨Knight?否則為什麼不在轉學到南密西西比大學(Southern Miss)之後就轟Knight一頓,卻刻意挑在事件發生三年之後,而且是六十四強賽期間?不得不令人對他的用意起疑。

而且在Reed之後,諸多人士風起雲湧的跳出來,暴龍教練Butch Carter、印大體育室秘書、前印大球員…全都出來參一腳,聲色俱厲的訴說當年往事如何如何,更令人覺得背後似乎有股特殊的力量,說不定是Indiana裡面的自己人在運作,要把Knight搞下台。

Knight和媒體的關係向來不佳,動不動就砲轟媒體、幹譙採訪記者,現在被媒體反制,也只能啞巴吃黃蓮,怨不了誰。

另外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有關眾多當事人訴說的事件,雖然見諸報章,但是在IU調查委員會調查過後,卻有很多是找不到實據、無法證實該事確實發生的。這就牽涉到,透過媒體的「二手報導」與口耳相傳,或許多數事件確曾發生,但某些事件卻是被誇大其詞的。事過境遷,有些真相也許是我們永遠無法了解的。

.球員今非昔比
和大眾一樣,IU前、現役球員對Knight的看法也呈現兩極化。現役球員中至少有五人聲言和Knight同進退,前IU球員有Ricky Calloway、Richard Mandeville、Neil Reed等人出面「揭發黑幕」,Alan Henderson、Calbert Cheaney、Steve Alford(現任Iowa教練)等人則支持Knight,不過他們的發言都相當保留,僅表示他們在印大的四年期間沒有相關情事發生。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快樂衛武營、淚灑關東橋」的典故吧,美國大學也一樣,UNLV、Michigan就是屬於快樂的衛武營,而Indiana則是不折不扣的關東橋,因為Knight的確把球隊當部隊在管。換句話說,球員在決定就讀Indiana之前,多少知道自己將要面對四年的「悲慘歲月」,而這四年的悲慘歲月,或許會鍜鍊出他們更強的心智,也或許會使他們成為更好的球員。

Knight的領導統御方式,永遠是高強度的要求,不容許一個球員產生惰性,對某些球員而言,確實是適當的方法,有的人則忍受不了,尤其是那些上場時間不多,還要每天被罵得豬狗不如的二線球員,近年來Indiana轉學生成群,多半屬於此例。

至於溜跑的明星級球員,多半認為在Knight的系統下,未來將很難在職業找到飯吃(did not develop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前年決定轉學的Luke Recker,就覺得自己應該打得分後衛,而非小前鋒,也覺得Knight的系統太古板,無法充分發揮。轉到Georgia Tech的Jason Collier也是同樣的例子,身高7呎的Collier想打大小前鋒,而不是在Indiana的中鋒。

Knight當然不吃這一套,他的任務是為Indiana贏得勝利,可不是替球員找未來飯票,同時他也認為,只要球員能夠虛心學習,沒有所謂業餘與職業球路的差別,因為好球員就是好球員,爛球員就是爛球員。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受得了Knight,有的人受不了?因為每個人的承受力都不同,正如有的人堅強無比,有的人稍被唸一句就嚎啕大哭。至於導致Knight差點下台的Neil Reed事件,我確實認為他的舉止失當,但我並不認為Knight每天都會勒球員脖子,就像Sprewell不是看到每個教練都會扁他一樣,應該當作偶發事件來看。

.時代正在改變
Phil Jackson說得好,Knight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自己信仰的毅力,值得欽佩,然而時代在改變,他如果還想在籃球圈混,就必須跟著改變。

其實,Knight無論在場上或場下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Indiana雖然年年殺進六十四強,但自95年後的6年中從未闖過第二輪,其中還有4年在第一輪就爆冷門輸球,更何況,他們離上次拿冠軍也有13年之久了。在場下,他的火爆脾氣和幾近地獄式的魔鬼訓練法,使Indiana招收球員聲勢不如往昔,不少人認為Knight已經「失去了魔法」,就是這個原因。

但說真的,這兩年我已經感覺到Knight的些許改變,在場上,他變得比較有彈性,會在以往一成不變的半場人盯人中突然加入區域防守,在招收球員方面,也一改以往「只要Indiana還有籃球隊,球員就會來」、「球員們對IU都瞭如指掌,不想來就不要來」的作風,著力較深,甚至主動出擊。先前的Luke Recker、去年的Jeffrey Newton和今年的Jared Jeffries,都是麥當勞高中明星隊成員,使IU不再是二流球員才會想去的學校。

甚至,他的脾氣也稍微收歛了一點─雖然還不到大家滿意的程度,而這也是他最需要加強的地方。再者,學院派的Knight也需要多去了解現代球員的心理,試著用現代的籃球語言、風格去和球員溝通,而不是一副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的皇帝模樣。Duke的Mike Krzyzewski和Knight同樣系出陸軍官校,同樣深信嚴格的訓練與紀律,但是他隨時保持與時代巨輪同步,取得適當的協調,再看空軍官校出來的馬刺教練Popovich,也在嚴格中夾雜著幽默感,證明軍人作風並不是毫無可取,其中的差別只在些微的調整而已。

吊詭的是,Temple大學同樣以嚴格聞名的John Chaney,其實也是個和Knight沒兩樣的「激動戰士」,幾年前在一場賽後記者會上還曾經恐嚇時任Umass教練(後來曾任NBA籃網隊教頭)的John Calipari說要殺了他,當時也是新聞炒得不可開交。自稱「黑人版Knight」(Black Knight)的Chaney也是堅守自我原則的老古板,多年來練球一律在清晨五點半,只要遲到一分鐘,就別想進球場練球了。

Chaney自己承認,是個不太隨時代調整腳步的人,他也暗示Knight是被有心人士惡搞,被部份媒體「選上」的學院派代罪羔羊。他的說法是否為一般人同意,恐怕就因人而異了。

Sunday, May 07, 2000

(1)印地安那溜馬─(5)費城七六人賽前分析

說一個對戰系列是五五波,往往會被人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說法。然而,由各方面分析起來,你會發現,七六人對溜馬這個系列,確實只能以五五波來形容。

就整體背景來看,溜馬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鹿成功之後,只休息一天就要再度展開另一場惡鬥,對老將居多的溜馬應該不是個好消息;唯一的好處是精神武裝不致於鬆懈。如果教練Larry Bird退休所言屬實,他的最後之旅應該也能給予球員另一股打拼力量。

那麼,以逸待勞的七六人占了上風嗎?也不能這麼說。七六人去年被溜馬打了個四比蛋,今年經過一個球季醞釀,加上前公牛射手Kukoc來歸,戰力確有成長,但專靠後場打天下的七六人,一對主力後衛Snow(踝傷)、Iverson(肩膀、肘、踝、腳趾全都有傷)掛傷號,即使負傷出戰,也會使第二輪的戰力打上問號。

由季後賽進程與前一輪戰況來看,兩隊的季後賽之路和去年幾乎一模一樣,七六人連兩年在首輪以低順位種子克掉高順位(去年魔術;今年黃蜂),然後在第二輪遇上溜馬。溜馬連兩年首輪碰上公鹿,不同的是去年直落三,今年卻鬧了個3-2險勝。

由隊形來看,這兩隊相當神似,都是以一個明星級得分後衛(Iverson/Miller),加上一個沈穩見長的控球後衛(Snow/Jackson),再搭配一群藍領階級、各有所長的鋒線球員。

進攻上,七六人擅長利用設陷式的包夾,造成對手失誤或抄截,藉機快攻,半場進攻效率倒不特別傑出。如果進攻時限將臨,通常將球交給Iverson在罰球線頂端單打或切入分球。戰術變化多端的教練Larry Brown,也有可能出奇兵擺上Iverson/Snow/McKie三衛戰術,試圖扭轉攻守節奏。

溜馬擅打半場進攻,習於利用控球Jackson的身材優勢擠進禁區單打,伺機分球至外線跳投或空手走位切進的隊友上籃。以往只靠一支Miller的外線撐場面,本季又加入進步幅度頗大的Jalen Rose一個生力軍。在中鋒Rik Smits功力大退之後,Rose同時也成為溜馬最後一擊的另一個選擇。

七六人的鋒線雖不以進攻力聞名,但是人手一字排開比公鹿還多,而且個個力壯擅跳,足以對溜馬造成更大的威脅,如果Iverson進攻不順,可以考慮以內線強攻溜馬的老傢伙為第二進攻選擇。

至於溜馬,後衛身材原就占有優勢,加上七六人先發一律帶傷,當然更要抓住機會猛打Iverson和Snow(或Kevin Ollie),即使得分不成,造成犯規也算賺到。去年擁有的內線保單Smits今年形同廢人,是溜馬最大的損失。

以下就各個位置作簡短的評估:(括號中為季後賽攻守數據)
強力前鋒:Tyrone Hill(9.3p, 8.3rb) vs. Dale Davis(9.6p, 12.2rb)
我想這兩位球風硬朗、脾氣不小的仁兄至少會打一次架,鬧到被驅逐出場。總的來說,兩人功力半斤八兩,但Davis要記住:費城可以沒有Hill,但溜馬卻不能沒有他!

小前鋒:George Lynch(5p, 7rb) vs. Jalen Rose(19p, 4rb, 3.2a)
出乎一般人預料之外,這可能會成為五個位置中最關鍵的matchup。如果以防守為終生不二職志的Lynch能夠鎖死或削弱Rose的進攻,七六人勝算將大大提高。

中鋒:Theo Ratliff(11p, 8rb, 3.8blk) vs. Rik Smits(8.5p, 2.5rb)
火鍋店店長Ratliff近來進攻企圖心增強,是七六人的好消息。傷痛困擾的Smits應該要把握生涯所剩無幾的好時光,如今他只要能多得兩分、多抓一個籃板,都是溜馬戰力的plus。

得分後衛:Allen Iverson(25.8p, 5.3a) vs. Reggie Miller(24.2p)
石破天驚的41分,讓人再度體會到Miller的可怕;Iveson背著身上的N個傷勢出征,功力未曾稍減,也令人為之動容。兩個人的壓力都會很大,對Miller而言更是如此,他除了肩挑得分重任,還得防守Iverson;以Miller的防守能耐,想完全封鎖小艾是不大可能的,由心理層面下手,迫使Iverson心急浪投,或作出不當的投籃選擇,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Monday, April 17, 2000

談談令人捉摸不定的Cincinnati

Cincinnati在Conference USA以16戰全勝封王,戰績28勝2負,加上原本排名第一的Stanford意外敗給UCLA,看樣子Cincy在下週的Ranking又會重登寶座。

Cincinnati本季兩敗分別敗給Xavier和Temple,其實都算得上是「輸給強隊的敗戰」(Quality loss),而Kenyon Martin近況驚人,最近九場除了輸給Temple那一場之外,得分全都超過20,和其他偶爾會「突槌」的列強相比,的確最有資格名列全美第一。

不過說實在話,Cincinnati這個學校一直無法得到我百分之百的肯定,教練Bob Huggins也始終無法贏得我百分之百的尊敬。這一切,恐怕都是歷史使然。

打從六○年代的Oscar Robertson時代起,Cincinnati重新躍上檯面,恐怕是1993年以後的事。當時他們有Nick Van Exel和Corie Blount,不過到八強就踩剎車,此役數年,年年看好,卻也年年雷聲大雨點小提早打包,經常是輸得莫名其妙。

Cincinnati有幾個特點,第一、這裡專門出產「飛人」和「跳人」,換句話說,就是體能條件特別優異的球員,除了Van Exel、Blount之外,還有Damon Flint、Erik Martin(現在台灣職籃幸福豹隊的馬丁)、綽號「直升機」的Melvin Levett以及超音速小前鋒Ruben Patterson可供佐證,目前的Martin和Pete Mickeal也可以算進去,個個都是飛簷走壁的好手。

第二個特色是,他們對招收專科學院(Junior College)的轉學生特別有心得,幾乎每年JC明星隊都會有人投奔Cincinnati。上面那一票裡面,除了Flint、Levett和Martin之外,清一色都是JC轉學生。

第三、或許不能說Cincinnati的球員場下素行都不太優良,但他們出狀況的trouble確實是多了點,不是學業不合格,就是打架、偷東西。至於展現在場上的球風,雖然辛辣無比,卻給人有勇無謀、全靠身體打球之感,否則也不致於每年都七早八早就被upset。

因此,Cincy的球員不是被歸類為「難以管束」,就是被認為「難以指導」,諸如自大型的Van Exel,只會打爛仗、不會打方法戰的Patterson與Blount。不過,Cincinnati出來的球員倒都是人盯人的好手,防守有一定的水準。

基於上述種種,雖然Cincinnati的戰績年年不惡,教練Bob Huggins卻一直只被認為是個recruiting的好手,專門把一群洪水猛獸湊在一塊,管束不嚴,季後賽只能鳥獸散。而Cincinnati的球員則始終被打上問號、被貼上「莽夫」、「麻煩」的標籤,撕也撕不下來。此外,NCAA也一直盯著Cincinnati的招生問題,試圖扒出違規事項予以懲處。

這就是Cincinnati最讓人捉摸不定的地方,他們的戰績顯赫、條件一級棒,但是私底下這些球員是什麼樣的球員?這是什麼樣的一支球隊?Huggins又是個什麼樣的教練?

季初Basketball Times這份刊物曾對Huggins作過專訪,Huggins對Cincinnati的風評當然心知肚明,不過他強調,過去是過去,今年這批球員都是「面惡心善」的乖寶寶,場上認真打球,場外從不缺課、努力唸書。

事實會是如何呢?今年Cincinnati的聲勢再起,轉眼間六十四強即將開鑼,六月份NBA選秀會中預料也會是Cincinnati球員的天下。往後這幾個月,將是Cincy證明自己的好時機,究竟是一舉扭轉眾人對他們的「成見」,還是證實大家的刻板印象正確無誤,值得我們密切觀察下去。

今年三月「瘋狂加一級」

猶記得我高中的生物老師,總喜歡用「王八蛋加三級」、「豬八戒加N級」這個他專用的字眼,來形容對我們這群不成材、不受教學生的憤怒與失望。如果借用他的說法,今年三月的NCAA將不只是瘋狂,而會是「瘋狂加一級」。

為什麼?光看過去這七十二小時的戰況,心中大概就有點感覺了。

毫無疑問的,曾分別盤崌排行榜首相當長一段時間的Cincinnati與Stanford被公認為今年表現最穩定的兩隊,但是Cincinnati在C-USA錦標賽首戰就掛了主將Kenyon Martin,最後還輸給St.Louis;Stanford則是例行賽兩度敗給Arizona,形同拱手讓出西區第一種子。這兩隊似乎都在最壞的時刻出現不太穩定的戰力。

整體來看,過去三天來有八支排名全美前25的球隊在聯盟例行賽敗給沒有排名的隊伍,雖然不致於落到打不進六十四強的地步,卻讓人對他們的實際戰力打上問號。

幾支原本名列分區第一種子候選的強隊,除了前述的Cincinnati、Stanford之外,Michigan State今年一共有7場敗仗,比預估多了一點,Mateen Cleaves的個人表現也一直上不來,有點危險。Temple則因為Atlantic 10聯盟整體實力不夠強,雖然勝場數夠多,仍無法取信於大眾。Ohio State球季後期表現漸入佳境,卻又在聯盟錦標賽莫名其妙敗給實力差一級的Penn State。被喻為大黑馬的LSU,在各強校落馬後原可能藉著取得SEC錦標賽冠軍之利攀上第一種子,但也陰錯陽差敗給Arkansas出局。

加加減減,到最後突然發現唯一還沒出狀況的,只有Duke。無巧不成書,本站網路票選今年NCAA冠軍,從一開始Duke就是眾網友的最愛,難不成這些網友都有先見之明?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Auburn的明星前鋒Chris Porter在季末被禁賽,申請復出的訴願也遭NCAA駁回,使十分被看好的Auburn元氣大傷;而Cincinnati則因為Kenyon Martin突如其來的一摔,冠軍之路頓時看來不是那麼晴空萬里。如果加上聯盟錦標賽一團混亂、冷門頻頻的戰況,這兩名球員的缺席,不只影響到該隊的前途,更打亂了原先預估的情勢。

首先,Cincinnati有可能不在四個分區第一種子之中,因為Selection Committee在排種子順位時會考慮各隊的傷病狀況。其次,各分區第一種子和二、三、四種子之間的實力差距不再像往常那麼大。

換句話說,在六十四強錦標賽正式擊鼓開戰之前,今年幾乎沒有一隊是特別被看好的冠軍隊,頂多只能說有「一堆」有冠軍希望的球隊,而且今年的戰局恐怕會格外混亂。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這樣也好,一方面戰況更加撲朔迷離,使球迷更加瘋狂、更加期待自己支持的球隊成為灰姑娘;一方面逐年下滑的電視收視率則有可能因此提昇。

然後,再想想一個問題:北卡有可能不在六十四強名單上!如果這還不足以令喜歡籃球的你發狂的話,我不曉得世上還有什麼事能挑動你的神經。

Sunday, April 16, 2000

亞洲籃球勢力消長

兩年來的亞運與亞洲盃,我們都見到中國不費吹灰之力的笑奪冠軍,這種情形有點像是塞爾提克與公牛的全盛時代,因為你所能問的唯一問題就是:誰是第二?然而中國仍會繼續統治亞洲籃球霸業嗎?

短期內,是的。眼光再放遠幾年,答案是「不一定」。

去年七月間的世青錦標賽,賽前在NBA達拉斯小牛隊安排下遠赴美國德州集訓的中國青年隊,在十六隊中排名倒數第二,只贏了地主國葡萄牙,在亞洲參賽國中還輸給第十四名的日本,更別提第十的卡達。其中兩場分組預賽分別以59-119被美國砲轟,並以65-82的差距敗給埃及。

無論是那一級,打遍亞洲無敵手的中國在世界賽被無情摧殘早已是不爭事實,否則為什麼在奧運得了個第八名就高興得要命?然而中國的籃球水準幾年下來並沒有相對的進步,世青的慘敗,只是第一個警訊。

硬要拿亞洲和世界級比較,或許有些殘忍。但即使以亞洲本身而論,未來也可能出現勢力的消長變化。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是西亞勢力的興起,諸如卡達、黎巴嫩等國,都已是不能小看的對手。中亞的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國,充其量扮演攪局者。東亞的台灣、南韓、日本,雖是亞洲最「瘋」籃球的國家,實力也沒有太大進步。

中國為什麼能一路長紅?有一次與國內一位籃壇前輩聊天,他一針見血的說:「如果把中國的身高拿掉,亞洲還很有得拼!」言下之意,籃球是現實的,中國隊的身高對其他國家來說好比萬里長城,你的每個位置都比對手矮十公分,怎麼打?

但是不要忘了,各國的身高也一直在向上爬,尤其是西亞國家。西亞國家直到近幾年才開始重視籃球,他們發展籃球的方式偏向「向外取經」,聘請美籍教練、請美國教練至該國舉辦教練講習...樣樣都來。如果觀念、身高能持續進步,總有一天,他們會開始威脅中國的霸業。

那麼中國的問題在那裡?我認為教練占很大的因素。包括中國、台灣、日、韓在內的東亞國家有幾個共通的現象,其中之一是教練人才不足,所以每年挑來挑去,「中獎」的人總不出那幾個,日本的小濱元孝是最典型的例子,台灣....大家心知肚明就好。有體能條件、水準日益進步的球員,卻沒有相稱的教練,打不出該有的成績也是自然而然的。

詭異的是,這幾個東亞國家接受資訊的程度都比西亞好很多,也不是沒有教練去歐美「取經」過,但是四十二章經卻總是連一章都沒取回來。

中國仍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長人一抓就是一大把,不過在籃球的世界裡,巨人歌利亞是不見得每次都贏的,假如小大衛夠認真打拼、假如卡達再多幾個Yaseen、日本再多幾個像麥可高橋一樣的黑人,小大衛終究會有擊敗巨人的一天。誰會是這個小大衛,目前也許不得而知,不過亞洲籃球勢力重心的逐漸轉移,會是未來幾年非常值得觀察的焦點。

Monday, April 10, 2000

高矮胖瘦各取所需

自歐洲職籃開放外籍球員加入,乃至亞洲、南美洲職籃組織慢慢興起、發達之後,所謂的「傭兵球員」就逐漸在全球蔓延開來。觀察各國傭兵可以發現,在不同的區域會有著不同典型的球員愛好。

輸出傭兵最多的當然是籃球祖師爺美國,舉凡打不進NBA和其他聯盟、遭到NBA淘汰,或是純粹打算賺銀兩花花的球員,都是每年流落異鄉的球棍。近來東歐籍(尤其是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的傭兵也多起來,因為他們的水準僅次於美國。其他國家倒不時興此道,一來水平不夠沒有人要,二來則是不喜離鄉背井。

歐洲國家的球員身高不差,但是缺乏靈活的長人,因為歐洲人難免患有反應遲鈍的「白人症」,擅長在禁區打野戰的摔角型好手則是另一個需求。因此,歐洲球隊找洋將絕對以身高體重為第一考量,這就是為什麼以前在台灣打戰神隊的瑞狄克(Andre Riddick)能在法國找到頭路,而崔爾(Tremaine Wingfield)卻只能停留在土耳其的原因。

矮將不是不受歐洲歡迎,但絕對得是十分鐘能砍進十分的得分神手,能兼打控球最好,否則他們也沒什麼興趣。前聖母大學、湖人後衛David Rivers在希臘、義大利都吃得很開,就是這個原因。

歐洲國家,特別是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出得起相當高的價碼,甚至不比NBA差,成為打工球員的第一志願自然不稀奇。混不到這些國家的,通常會把眼光轉向南美洲。波多黎各、巴西等地的職籃也打得熱熱鬧鬧,唯球技水準與薪水都比不上歐洲。

連南美都「考」不上的球員,只好轉至「第三志願」亞洲發展。亞洲國家很妙,希望洋將來增加職籃的看頭,但是不願洋將搶了本土球員的風采,像台灣、南韓都定出身高限制,中國不限身高,但限制洋將上場「人次」(四節五人次)。

亞洲球隊當然缺長人,但是一來身高有限制,二來球迷普遍不喜禁區肌肉戰而偏好高來高去的流暢球風,三來出不起太高薪水。身高介於六呎三到六呎八之間,在美國被稱為「Tweener」混不下去的球員,反而成了亞洲的最愛。

他們的身材和球技在美國也許是第三流,不過和亞洲球員比起來則好上一截,這是他們的生存空間。像以前戰神的泰勒(Todd Rowe)、宏福的傑諾(Jerome Harmon),現在戰神的李斯(Brian Reese)、達欣的班尼特(Von Bennett),日本JBL的Tom Kleinschmidt、南韓的Eric Eberz都屬此例。

有兩點附帶一提,第一點是亞洲薪水雖不及其他區域,但球隊付薪水還算乾脆,有的歐洲球隊結束球季後宣布倒店,洋將連薪水都領不到,等於作義工,只好自認倒楣。第二點,偶爾也有不錯的球員莫名其妙流落到亞洲,前宏福洋將羅德斯(Johnny Rhodes)即為一例。

籃球傭兵市場自有一套運行的供需規律,在亞洲打球的洋將多半在亞洲各國之間繞來繞去,如先後轉戰台灣、中國,現在日本第二級的泰勒;現在南韓的前達欣洋將賀夫Mustapha Hoff、前裕隆漢尼伯Rod Hannibal,就是這個道理,倒也相當有趣。回歸基本面,唯有紮實全面的球技,才是討生活的最有效籌碼。

Friday, March 31, 2000

[NCAA四強準決賽前瞻] Florida-UNC:傳統名校卯上新興勢力

Florida與UNC打進四強,說來都有些意外。北卡並不是實力不強,但是依照他們例行賽的演出,橫看豎看都不像四強隊伍;Florida則比事前的預料提早一年出頭,徹底改寫他們只是個football school的名聲。

招牌響叮噹、第15度打進四強的北卡,碰上向來是美式足球第一、籃球第二,第二度擠進四強的Florida,是標準的傳統名校卯上新興勢力,光這個話題就夠有趣。至於勝負,實難預料。

Florida的10名主力中有7個是大一、大二,經驗顯然比不上北卡,但透過Billy Donovan慣用的全場壓迫防守,他們得以用體力來壓倒對手,也可以說,他們的防守已經帶有攻擊的作用;當對手體力下降、氣喘如牛之時,即使經驗再好也無大用了。

北卡今年可用之兵並不多,其中主控Cota缺乏得力替補是最大問題,此外,他們的速度也不快,碰上快速部隊就特別傷腦筋(例如Tulsa);反倒是鋒線高度還不錯,面對擅打半場進攻、鋒線又不高的球隊,格外得心應手(Stanford就是這樣被作掉的)。

由隊型來看,Florida似乎略占上風。Florida不但快,而且得分點廣,北卡占不到什麼便宜。由士氣來看,兩隊都處在高峰。由身高來看,北卡則具有優勢,因為Florida全隊最高的是大一中前鋒Matt Bonner,只有6呎9吋;北卡則有7呎的Brendan Haywood和6呎11吋的Kris Lang撐住內線。

Florida的焦點人物當然是小前鋒Mike Miller,四強決戰之前,Miller是否會提前到NBA淘金成為媒體炒得最熱的話題之一。在Florida的均衡攻勢之中,他的統計數字不十分突出,但是親眼見過他打球的人絕對不會懷疑他的雄厚潛力。

北卡的關鍵人物,一個是Haywood,另一個是Joseph Forte。Forte這幾場手氣熱得很,如果Florida守不住他,麻煩很大。Haywood則會是攻守節奏的指標性人物,如果他一開賽大殺四門,北卡就可以搶得先機,讓節奏穩定在半場進攻。反之,如果他表現得像豬頭,Florida就能以快速攻防主導節奏。至於大學四年三度打入四強的Cota,我不會懷疑他的能力,面對Florida的壓迫應不是大問題。

Florida最理想的狀況是,要及早把比數拉開,如果打到延長賽或是比數咬得很緊,反而是北卡有利。Florida今年在延長賽與close game的表現起伏不定,前幾場除了第一輪外也都沒有面臨決勝期一個play定生死的壓力,最好不要和北卡打一來一往式的拉鋸戰。

簡單的說,這不但是一場傳統與新興勢力的對決,也是速度與身高、老教練與新教練(Guthridge vs. Donovan)的對決。關鍵在於節奏,誰能先搶到好牌,就有先喊牌的權利。大學籃球一向是節奏至上,在節奏主導一切的背景下,此役出現15分以上的差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準決賽還沒打,各方已經預期今年最佳的個人對決將是MSU的Morris Peterson對上Florida的Mike Miller。我蠻贊同這個看法,不過,說不定老八北卡硬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打進冠軍賽也說不定。在戰況空前詭異的今年,就像本站「圓球城市」之名,球是圓的,anything is possible!

Monday, March 27, 2000

南區冠軍賽戰評:北卡命中該發

在烽火連天的一年,北卡的出線似乎命中註定。事實上之前已經提過好幾次,北卡根本就是假性的第八種子,他們有天份、有身材、有經驗、有好教練、人手充裕,更有光榮的傳統,缺的只是一股氣。

看球十幾年,從沒見過任何一年的北卡比今年更好欺負、更沒信心和氣勢,北卡主場Dean Dome曾經也和Duke的Cameron Indoor Stadium一樣,是牢不可破的聖地,結果今年連Virginia都可以前來踢館,標準的丟臉丟到家。

這其中,大四控球Ed Cota和大三中鋒Brendan Haywood是關鍵。Cota對隊友不如前幾年對Jamison、Carter一樣有信心,只要隊友─特別是Haywood和低年級的Jason Capel、Kris Lang等人在場上胡搞瞎搞、失誤連連,自己就跟著動氣而亂了方寸。至於Haywood,則是前一天打得可比NBA選秀狀元,後一天就完全消失,活像你家隔壁的那個傻大個。

問題是,今年是神奇的一年,或許是背水一戰、nothing to lose,季末已經陷於快打不進六十四強絕境、被媒體百般嘲諷的北卡,卻在此時豁然開朗。

南區的種子紛紛如白矮星快速隕落,多少也是造就北卡「老八傳奇」的旁因。總之,他們在南區冠軍戰中遇上的,是和他們比起來好比「冬瓜連」的Tulsa。

身高,因此成了此役決戰的關鍵。面對每個位置都高出一截的壓力,Tulsa諸將平日在禁區可以作出來的動作,全不管用,一一遭北卡掃出。誠然,本季北卡最怕的就是像 Tulsa這種快速部隊,不過Tulsa這場球在速度上並沒占到太多便宜。

中鋒部份「Brendan(Haywood)對Brandon(Kurtz)」的放對,不如事前預測的精彩,Haywood在Tulsa的刻意包夾下,表現又down了下去,Tulsa自己的Kurtz則早早就陷入犯規麻煩。後衛部份,Cota的演出則只能說是平水準。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倒是成為北卡史上首位得分領先全隊的大一新鮮人的Joseph Forte,和學長比起來,他的爆發力不如Jamison、彈性不如Vince Carter,但是得分方式依然多變,此役攻下的生涯新高28分之中,有三分球、有快攻、有切入拉竿、掏射、挑籃,應有盡有,等於提前宣示另一個北卡新星的誕生。

我個人認為,一個致命判決與最後一擊的時機選擇不當,成了Tulsa飲恨的關鍵。終場前28秒Tulsa落後3分,北卡進攻時限只剩不到10秒,Tulsa一次成功防守卻被判為腳踢球,進攻時限重設,一來一往幾乎是4分的差距。David Shelton在最後還有9秒時三分線外硬起出手,則似乎太過匆忙,再傳一次,投籃視野可能會好一點。不過這都已成歷史,事後檢討也沒用,Tulsa的慌亂,搞砸了還有追平機會的一場球。

另一件很有趣的事,也可以間接看出北卡的運氣由衰轉盛。話說北卡季初倒楣事連連不止,寄望甚深的美式足球校隊四分衛兼籃球隊控球Ron Curry,季初因傷報銷,大一的高中明星Jason Parker功課不及格無法上場,接下來再傷一名鋒線Bernsticker,最後被迫緊急徵調主打美式足球隊防守線衛的籃球隊練習生(Walk-on)Julius Peppers,孰料打到季末,Peppers卻已成為最值得仰賴的替補。我認為,他在幾場戰役中的表現都十分關鍵。

這就是大學籃球的巧妙,一個判決、一個看來毫不起眼的人、一個奇妙的時刻,都可能讓整個球季出現完全不同的改變。今年的北卡,不正是最好的例子?這也是為什麼到了March,你會出現madness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