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市民對超級聯賽和大專聯賽提出看法,以下,則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對超級聯賽的不解
超級聯賽由NIKE、ESPN、籃協和球隊四方面開會,研究各項細節,據說會議內容不很順利,許多環節都卡著動不了,這其中有著幾個迷思和必須思考的議題,我的想法是:
1. 超級聯賽,只是體委會主委林德福用來為總統大選作嫁的政治工具?
這是很多人之所以不看好超級聯賽的想法,他們認為超級聯賽頂多撐個一年,如果明年民進黨敗選,就完蛋。我的想法則是,即使這是政治工具,如果能讓籃運有更好的發展,那又如何?整合兩職棒聯盟也是林德福的政績,也是「政治工具」,怎麼不曾聽過有人有意見?
另外,超級聯賽和NIKE/ESPN簽的合約,一簽就是三年,既然是商業合約,就沒有所謂在某黨下台之後作不下去的事情。是成是敗,全憑自己努力。
2. 執行單位掌權過大,球隊遭剝削?
目前會議停頓的原因,有很大一部份和球隊/執行單位(也就是NIKE/ESPN)針對贊助廠商、肖像權的意見相左有關。球隊方面認為執行單位享有的權利過大,球隊有遭到剝削之嫌。
簡單的說,球隊能不能在NIKE承辦的聯盟之下,尋找Reebok的贊助?如果執行單位和悅氏礦泉水簽約,球隊能不能找統一礦泉水贊助?理論上,當然不行,但這都是可以細談的事,而我覺得目前的重點並不在這裡。
要談到增加經費作行銷包裝,聘請洋將增加競爭度,球隊聲稱自己只是「業餘」,對「職業」兩字避之唯恐不及;談到贊助和肖像權,每一隊倒都很「職業」。
我的想法邏輯很簡單:
(A) 國內籃運如此低迷不振,有NIKE和ESPN肯跳出來行銷超級聯賽,坦白說,已經很偷笑了。換句話說,這是「資方市場」,出錢的人是老大。球隊以及每年坐在辦公室裡就笑納800萬元收入的籃協,自然沒有不全力配合的道理。如果球隊不願意,也可以,除非你把球隊收掉,否則每年一兩千萬的球隊經費還是得花,大家就繼續撐在那裡等死。
先把超級聯賽作起來,全力配合執行單位,球隊本身好好訓練,等三年約一到,如果超級聯賽真和中華職棒一樣熱,到時候不怕沒有廠商要搶簽,球隊也不用怕賺不到錢,就是這麼簡單。
(B) 呼應裘必勝兄的「無本生意」說,這是籃協和甲組球隊最擅長的一招。問題是,你想賺兩塊錢,自己不先掏個一塊,是賺不到的。
(C) 先前體委會跳出來作超級聯賽,籃協認為自己被架空。現在體委會放手讓超級聯賽歸屬於籃協底下,又有人說體委會撒手不管。我真是服了他們!
3. 「實力平衡」?
先前留侯曾寫了一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我就不再多說。我只能說,許多人心中的「實力平衡」,是個很奇怪的概念和想法。即使真正將球員大鍋炒重新分配,你認為實力會真的平衡嗎?實力平衡,是不是說到球季結束,每一隊戰績都是勝負各半、五成勝率,就叫作平衡呢?
戰神的可用之兵,比九太或台啤多嗎?台銀又真的打不過裕隆嗎?球隊先捫心自問,訓練是否夠嚴謹,再去想「實力平衡」這四個字。台灣甲組真正的問題在於,打不過別人的球隊,練球還沒有人家認真,教練肚子裡又沒貨,所以永遠都打不贏。
如果David Stern也考慮實力平衡,我建議他從國王和小牛陣中抽幾個球員,送到金塊去,否則NBA我左看右看,實力也不太平衡。
到目前為止,我對超級聯賽有著許多的不解。我確定的是,如果超級聯賽出動體委會由上而下的整合,有大廠商的投入,還無法讓籃運恢復到它應有的模樣,還因為球隊和籃協鴉鴉烏的亂搞而雷聲大雨點小,國內籃運真的是沒救了。
■我看大專聯賽
無獨有偶,本年度的大專聯賽在大專體總、緯來體育台和知名行銷公司IMG的合作下,也即將登場亮相。
據了解,大專體總希望能夠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大學球員和甲組球隊畫清界限。未來,很有可能限定只有大三、大四的球員,才能兼打甲組球隊,大一、二球員必須以學校球隊為主。
事實上,這是好事。由於籃球生態不同之故,台灣不能完全仿照美國NCAA,將業餘資格和職業資格劃分得那麼嚴格而清楚。但大學球員和甲組球員分得不清不楚,甚至沒有區分,也不是長久之計。
最近有市民在市民開講中提到大專籃球隊的慘況。我很迷惑的是,如果各大專院校能夠動輒給出千萬獎學金,吸引學生前來就讀,為什麼會沒有錢讓籃球隊作球衣?為什麼籃球隊會沒有經費?
別傻了,學校當然不是沒錢。許多大專院校大興土木,偷扛幾包水泥出去賣,大概就能讓籃球校隊撐上好一陣子。根本的原因是,體育在台灣教育體系中的位階根本就是個屁。事實上,體育在中國人文化中的位階,大概也只有半個屁。
其次,大專球隊的訓練每個環節都有問題。不少學校裡的老師和教練,論文是寫得很棒,上了場卻讓人看不出本事。他們會說,現在的學生球員難帶、管不動。那我倒想問,如果你覺得領甲組球隊薪水的球員難帶,那你大可不必去找這種球員。大專聯賽中,還是有不少沒領甲組薪水,卻打得不錯的球員。
如果你真的有料、夠認真,自然會贏得球員的尊重,球隊戰績即使比不上北體、師大,至少也不會太難看。真的要搞到以當學生為最後手段,已經是下下之策。
最後,大專聯賽以校園主客場的賽制,立意甚佳,但我覺得和HBL短期內密集曝光的賽制相較,實在有其利空之處。
我誠懇而且樂觀的期待,大專聯賽能夠成功,再加上HBL和甲組聯賽,能夠確立國內三級籃球的正規發展。有了正常的籃球體系,就不怕會有人才問題。
■死亡之組?
亞錦賽預賽分組結果出爐,中華隊和大陸、敘利亞、伊朗同組,被媒體形容為「死亡之組」。我的想法是,如果依照目前中華隊準備的樣子,到那一組都是死亡之組,沒有什麼差別。對上大陸、敘利亞和伊朗,中華隊長人在籃板和防守方面的表現,將是關鍵。
不過,我對中華隊教練團有一個小小的期望。在分組預賽對大陸時,不要再玩過去兩年一遇上大陸就搖白旗那一套,派吳岱豪、何守正這些可憐的小朋友上場當犧牲打,輸四、五十分也不覺得丟臉。少說也要真刀真槍拼個25分鐘,否則會愧對身上的國家隊球衣。
Friday, August 29, 2003
Wednesday, August 27, 2003
邱啟益:沈澱之後的清明
在中華男籃世代交替、承先啟後的過程中,邱啟益經常是被大家遺忘的一個。所謂的「大家」,包括球迷、教練,也包括媒體。邱啟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球員?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籃球生涯?一路走來,他有著什麼樣的改變?
大家似乎都不是很清楚,而邱啟益也並不很在乎。對他來說,他只想打好籃球。其他的一切,經過這幾年來的歷鍊,他都已有了沈澱後的清明…
■從菜鳥到老鳥
今年28歲的邱啟益,很可能是中華隊中絕無僅有的特例。在兩年前中華隊進行「換血工程」之前,他還是中華隊的小老弟、菜鳥,一夜之間,他突然成為中華隊中年紀最大的老大哥,從菜鳥變成老鳥。事實上,對國際賽經驗還不是很多的邱啟益而言,無形中有著沈重的壓力。
邱啟益本身也不諱言,一開始真的非常不習慣,甚至有點錯愕的感覺。他在中華隊並不是先發,相反的,先發的全是比他年紀小的球員,但他卻必須以身作則,隨時作好準備上場「救援」,私底下也必須依據自己的經驗點撥小老弟。
最適合他的位置,應該是得分後衛,但是在中華隊,他必須擔任多功能的球員。去年李雲光教練帶隊期間,由於控球顏行書、陳志忠先後掛傷號,他甚至接受教練命令,有一度曾挑起控球的責任。
中華隊近兩年來戰績不佳,由球迷眼中的寶貝,成為去年瓊斯盃慘遭球迷開汽水的落水狗。雖然球迷噓聲的對象是籃協,而非中華隊球員,但其中的感受,沒有人比邱啟益更為深刻。他說,中華隊自己要爭氣,只要有好成績,就不會出現噓聲。
當然,他也對球迷反應感到些許無奈。兩年前大阪東亞運奪銀牌,籃壇歡騰,但球迷卻沒能伴著中華隊度過這兩年來的黑暗期,給予球員支持。這使得球員多少有點灰心,入選中華隊,似乎也不再是件快樂的事。
■投切全能,球風轉變
「潑辣」,是最適合用來形容邱啟益球路的兩個字。「強硬」,則非常適合用來形容他在場上作戰的態度。
以後衛而言,有的人只能利用速度切入,卻沒有外線,有的人則是只有外線,卻無法切入。邱啟益的球路結合兩者,他的外線一向具有一定的水準,也擅長切入製造犯規。以一個身高只有180公分的球員而言,他的彈性奇佳,跳投的出手點往往在防守球員意想不到的高度。早在台銀時代,看到邱啟益的扣籃並不令人驚奇。這種球路,也讓他在甲組聯賽的得分始終維持一定水準。
至於「強硬、打死不退」的態度,則似乎是出身苗栗的球員典型,從邱啟益、羅興樑身上都看得到。他們的身高並不高,但絕對不向對手屈服,抄截、卡位又兇又狠。矮個子要在籃球場上出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種態度從小就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上。
邱啟益表示,打從進入台銀和陳信安搭配,聯手為台銀奪下冠軍以來,再和陳信安一起進入裕隆。幾年下來,他的球路有部份的改變。台銀鼓勵球員發揮,裕隆則強調團隊合作,一開始確實需要一段調整適應的時間。他說,加入裕隆的第一年,幾乎坐滿全年的冷板凳,可能是他籃球生涯最低潮的一段時期。
另外一個較大的改變,則在防守部份。效力台銀時,他並沒有專心在防守上,但裕隆向來是強調防守重於進攻的球隊,也迫使他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防守優先」的想法去面對每一場球賽。
球技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進步。目前的邱啟益,不再像先前那麼「急」,更懂得控制快慢節奏、不要受裁判尺度影響情緒、何時該投、何時該切。可以說,他逐漸進入一名籃球員最成熟的時期。
■最倒楣的球員和退伍軍人
但這一切,都改變不了他的霉運。是的,從某方面來看,邱啟益確實是時運最為不濟的台灣籃球員之一。
職籃五年,邱啟益和周泓諭等球員正準備接下「賢拜」的棒子,跨入職籃之際。中華職籃居然應聲而倒,無限期停賽,從此灰飛煙滅,未能再見蹤影。在已經進行的球賽中,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周泓諭和邱啟益都有著很大的潛力;這項觀察也在多年後的今天得到印證,因為他倆都成為國家隊的主力球員。
但是,職籃的垮台卻劇烈的衝擊他們的籃球生命。職籃曾經讓不少年輕球員有著夢想,希望能夠靠著籃球安身立命。回歸業餘的結果,加上籃協績效的不彰,只使國內籃運持續下滑。嚴格的說,球員無法在球場上看見自己的未來。
萬萬沒想到的是,邱啟益連當兵都很倒楣。由於具備國手的資格,邱啟益申請「補充兵」資格入伍,服完35天基本訓練之後就拿到退伍令。然而,補充兵並不能回母隊代訓,而是由體委會列管,必須連續集訓兩年,才能解除列管資格。因此,如果國訓隊沒有比賽,「老百姓」邱啟益平日仍必須長駐左訓中心,並接受左訓的生活管理。
第一年,邱啟益感到萬分不平,特別是在「體育替代役」辦法出爐之後,放眼望去,國訓隊的「菜鳥」們只要服一年十個月的兵役,球照打,退伍後又不需接受列管。
到了今年,他逐漸能夠以平常心來自處。既然無法改變事實,只好要求自己接受事實。再說,明年二月列管就結束,他可以真正恢復「老百姓」的生活。同時,超級聯賽的誕生,也讓他可以提前回到母隊裕隆。
■雲淡風清看未來
對於名利,邱啟益也看得很淡。當然,他曾經希望獲得媒體、球迷的肯定和掌聲,誰不希望?但他也知道,不受外界的青睞,並不表示自己就不是個好球員。是不是好球員,自己了解,教練、隊友和球隊了解,有時候,外界並不見得真正了解。
邱啟益表示,他的個性和說話都很直,也不會主動逢迎、作關係,因為那並不是籃球員的任務。他只要求自己把球打好,其他的事不想太多。也因此,有關他的媒體報導並不多,他也未能擁有任何贊助廠商。
幾年來發生的一切,加上國內籃球環境持續低迷,讓邱啟益感到有點疲累。他仍然希望能穿上中華隊球衣,在國際賽打出亮麗的戰績,重新獲得球迷的喝采和支持。
但他也作出計劃,再打一至兩年就要退休。明年開始,他將準備考教練研究所,為自己的未來作規劃,希望能進入學校當老師,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台灣的籃球員,如果不念書,真不知道還能作什麼」,他說。
眼前最重要的任務,仍是九月底在哈爾濱舉行的亞錦賽。日前的菲律賓移訓,邱啟益認為隊友都發揮得不錯,但自己只打得普通,尚未達到自我的要求。他期待自己能打出最好的一次表現,也期待國人能給這支年輕的隊伍時間去成長茁壯。他說:「我們不希望被大家當作笑話,也不希望成為笑話。」
大家似乎都不是很清楚,而邱啟益也並不很在乎。對他來說,他只想打好籃球。其他的一切,經過這幾年來的歷鍊,他都已有了沈澱後的清明…
■從菜鳥到老鳥
今年28歲的邱啟益,很可能是中華隊中絕無僅有的特例。在兩年前中華隊進行「換血工程」之前,他還是中華隊的小老弟、菜鳥,一夜之間,他突然成為中華隊中年紀最大的老大哥,從菜鳥變成老鳥。事實上,對國際賽經驗還不是很多的邱啟益而言,無形中有著沈重的壓力。
邱啟益本身也不諱言,一開始真的非常不習慣,甚至有點錯愕的感覺。他在中華隊並不是先發,相反的,先發的全是比他年紀小的球員,但他卻必須以身作則,隨時作好準備上場「救援」,私底下也必須依據自己的經驗點撥小老弟。
最適合他的位置,應該是得分後衛,但是在中華隊,他必須擔任多功能的球員。去年李雲光教練帶隊期間,由於控球顏行書、陳志忠先後掛傷號,他甚至接受教練命令,有一度曾挑起控球的責任。
中華隊近兩年來戰績不佳,由球迷眼中的寶貝,成為去年瓊斯盃慘遭球迷開汽水的落水狗。雖然球迷噓聲的對象是籃協,而非中華隊球員,但其中的感受,沒有人比邱啟益更為深刻。他說,中華隊自己要爭氣,只要有好成績,就不會出現噓聲。
當然,他也對球迷反應感到些許無奈。兩年前大阪東亞運奪銀牌,籃壇歡騰,但球迷卻沒能伴著中華隊度過這兩年來的黑暗期,給予球員支持。這使得球員多少有點灰心,入選中華隊,似乎也不再是件快樂的事。
■投切全能,球風轉變
「潑辣」,是最適合用來形容邱啟益球路的兩個字。「強硬」,則非常適合用來形容他在場上作戰的態度。
以後衛而言,有的人只能利用速度切入,卻沒有外線,有的人則是只有外線,卻無法切入。邱啟益的球路結合兩者,他的外線一向具有一定的水準,也擅長切入製造犯規。以一個身高只有180公分的球員而言,他的彈性奇佳,跳投的出手點往往在防守球員意想不到的高度。早在台銀時代,看到邱啟益的扣籃並不令人驚奇。這種球路,也讓他在甲組聯賽的得分始終維持一定水準。
至於「強硬、打死不退」的態度,則似乎是出身苗栗的球員典型,從邱啟益、羅興樑身上都看得到。他們的身高並不高,但絕對不向對手屈服,抄截、卡位又兇又狠。矮個子要在籃球場上出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種態度從小就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上。
邱啟益表示,打從進入台銀和陳信安搭配,聯手為台銀奪下冠軍以來,再和陳信安一起進入裕隆。幾年下來,他的球路有部份的改變。台銀鼓勵球員發揮,裕隆則強調團隊合作,一開始確實需要一段調整適應的時間。他說,加入裕隆的第一年,幾乎坐滿全年的冷板凳,可能是他籃球生涯最低潮的一段時期。
另外一個較大的改變,則在防守部份。效力台銀時,他並沒有專心在防守上,但裕隆向來是強調防守重於進攻的球隊,也迫使他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防守優先」的想法去面對每一場球賽。
球技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進步。目前的邱啟益,不再像先前那麼「急」,更懂得控制快慢節奏、不要受裁判尺度影響情緒、何時該投、何時該切。可以說,他逐漸進入一名籃球員最成熟的時期。
■最倒楣的球員和退伍軍人
但這一切,都改變不了他的霉運。是的,從某方面來看,邱啟益確實是時運最為不濟的台灣籃球員之一。
職籃五年,邱啟益和周泓諭等球員正準備接下「賢拜」的棒子,跨入職籃之際。中華職籃居然應聲而倒,無限期停賽,從此灰飛煙滅,未能再見蹤影。在已經進行的球賽中,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周泓諭和邱啟益都有著很大的潛力;這項觀察也在多年後的今天得到印證,因為他倆都成為國家隊的主力球員。
但是,職籃的垮台卻劇烈的衝擊他們的籃球生命。職籃曾經讓不少年輕球員有著夢想,希望能夠靠著籃球安身立命。回歸業餘的結果,加上籃協績效的不彰,只使國內籃運持續下滑。嚴格的說,球員無法在球場上看見自己的未來。
萬萬沒想到的是,邱啟益連當兵都很倒楣。由於具備國手的資格,邱啟益申請「補充兵」資格入伍,服完35天基本訓練之後就拿到退伍令。然而,補充兵並不能回母隊代訓,而是由體委會列管,必須連續集訓兩年,才能解除列管資格。因此,如果國訓隊沒有比賽,「老百姓」邱啟益平日仍必須長駐左訓中心,並接受左訓的生活管理。
第一年,邱啟益感到萬分不平,特別是在「體育替代役」辦法出爐之後,放眼望去,國訓隊的「菜鳥」們只要服一年十個月的兵役,球照打,退伍後又不需接受列管。
到了今年,他逐漸能夠以平常心來自處。既然無法改變事實,只好要求自己接受事實。再說,明年二月列管就結束,他可以真正恢復「老百姓」的生活。同時,超級聯賽的誕生,也讓他可以提前回到母隊裕隆。
■雲淡風清看未來
對於名利,邱啟益也看得很淡。當然,他曾經希望獲得媒體、球迷的肯定和掌聲,誰不希望?但他也知道,不受外界的青睞,並不表示自己就不是個好球員。是不是好球員,自己了解,教練、隊友和球隊了解,有時候,外界並不見得真正了解。
邱啟益表示,他的個性和說話都很直,也不會主動逢迎、作關係,因為那並不是籃球員的任務。他只要求自己把球打好,其他的事不想太多。也因此,有關他的媒體報導並不多,他也未能擁有任何贊助廠商。
幾年來發生的一切,加上國內籃球環境持續低迷,讓邱啟益感到有點疲累。他仍然希望能穿上中華隊球衣,在國際賽打出亮麗的戰績,重新獲得球迷的喝采和支持。
但他也作出計劃,再打一至兩年就要退休。明年開始,他將準備考教練研究所,為自己的未來作規劃,希望能進入學校當老師,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台灣的籃球員,如果不念書,真不知道還能作什麼」,他說。
眼前最重要的任務,仍是九月底在哈爾濱舉行的亞錦賽。日前的菲律賓移訓,邱啟益認為隊友都發揮得不錯,但自己只打得普通,尚未達到自我的要求。他期待自己能打出最好的一次表現,也期待國人能給這支年輕的隊伍時間去成長茁壯。他說:「我們不希望被大家當作笑話,也不希望成為笑話。」
Wednesday, August 20, 2003
田壘:三年有成
嚴格來說,田壘的成名,應該從2000年的HBL開始算起。而寬鬆一點的形容,當年他簡直像是HBL裡的鄧肯(Tim Duncan),得分、籃板、阻攻、傳球無所不能。
2001年大阪東亞運,中華隊突如其來展開大換血計劃,田壘、曾文鼎、吳岱豪等「童子軍」,被期待著將中華男籃帶向新的世代,登上更高的層次。至今已經過了三個年頭,而田壘在這三年中經歷了什麼?…
■台灣長人的第三代奇才
就像十多年前被發掘的黃春雄一樣,田壘絕對是台灣籃球史上少有的奇才。當年在高中時身高就逾200公分的黃春雄受矚目,是因為台灣傳統長人多半笨重,但黃春雄卻有著很好的協調性。從「第二代」的黃春雄開始,台灣長人開始跳脫一般人對傳統第一代長人的看法。
田壘則是更進一步,他除了高,雖然有點瘦,但彈性、協調性、速度都比黃春雄更勝一籌。最難得的是,田壘有著相當好的投籃手感,以及對爭搶籃板球有著特別異於常人的嗅覺。這並不需要靠著球探,或是獨到的籃球經驗、歷鍊才看得出來。事實上,只要你看著田壘在場上打球五分鐘,你就會知道,他絕對是台灣第三代長人的典型。
由於身材關係,台灣籃球多半是後衛的天下。第一代的長人,多半只能擔任苦工角色,負責防守、頂住對手的長人,鞏固防守籃板、或是抓下進攻籃板,為鋒衛製造第二波進攻機會。以黃春雄為首的第二代長人,逐漸加入更多的進攻份量,但還是以防守為主。而田壘開啟的「第三代長人」,讓台灣長人正式進入攻守兼備的新世界。
■一切都那麼自然
在田壘眾多傲人的天賦條件中,在籃球場上對他最有利的,無非是他奇快的「彈速」和異於一般長人的投籃手感。對他來說,一切似乎都是那麼自然。
長臂加上過人的彈速,使田壘在爭搶籃板時占盡優勢。如果第一次搶籃板時無法控制球,對手的第二次彈跳鐵定比田壘慢上百分之一秒,而籃板已落入田壘手中。而他優於一般長人的投籃,則讓他的破壞性再加一成。對手不僅要擔心禁區內的田壘,即使在距離籃框20呎遠,照樣不能掉以輕心。
也因此,「田壘不應該只是中鋒」的想法,在所有帶領他的教練腦海中迸發出來,包括前中華隊教練李雲光、現任達欣教頭劉嘉發和現任中華隊教練李清棋,都將田壘的角色設定為小前鋒。曾在NIKE訓練營中指導田壘的國王隊顧問柯瑞爾(Pete Carril)和2001年隨日本隊來台的美籍助理教練皮爾斯(Robert Pierce),也都有著同樣的看法。
他們的想法是,中華隊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全面提昇高度,而田壘、吳岱豪和曾文鼎三名長人的竄起,正好是中華隊邁向新世紀的最好起點。在三人之中,田壘自然是擔任小前鋒的最佳人選。202公分的小前鋒,不要說亞洲層級,即使搬到世界各國來看,也絲毫不遜色。
就如同他自然而然在籃球場上綻放光芒,田壘也「很自然」的在短短一年之內,從高中時代的中鋒,成為中華隊設定的小前鋒。這個決定雖然引起籃壇不少討論和爭議,但基本上的方向是絕對沒有錯的。
■2003年的掙扎
即使對田壘如此才華洋溢的球員來說,由中鋒轉型小前鋒也不容易。經過近兩年的轉型和磨鍊,田壘獲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也有著他的掙扎。
小前鋒的特性是,進攻上,在內外線都必須能夠作戰、得分,他需要有穩定的外線跳投,懂得如何利用隊友跑出空檔,也要能偷襲籃下,背對籃框得分。防守上,他所面對的對手速度可能和他一樣快,甚至比他更快,而得分能力也可能不在他之下。
兩年下來,田壘在高中時代已可看出潛力的外線投射,果然更見精進。目前他的三分球極具威力,等閒的對手絕對是一個頭兩個大,因為亞洲很難找到202公分的小前鋒,更何況是國內?即使對手真的跟上他的投籃節奏,由於身高關係,通常也只能望球興嘆。
然而在主戰場移往外線之後,田壘在禁區停留的時間愈來愈少,間接使得他在禁區的破壞力和嚇阻力為之降低。此外,在亞洲層級來看,他的基本動作、運球都還有進步空間,才能在小前鋒位置發揮更大的威力,而不是只侷限在外線的發揮。
在母隊部份,田壘在2003年的前三分之二,有著年初總統盃將達欣帶進冠軍戰的高潮(最後以1:2不敵裕隆),也有著因摔車手骨裂傷、甲組聯賽完全停賽坐壁上觀的空窗期,「田壘加吳岱豪」的超級雙塔組合,因此必須延後上場。值得慶幸的是,達欣讓田壘得到充分的休息,並不急著要他出賽,使手傷能得到完全的痊癒。
■眺望2006、2008
休息了好幾個月的田壘,在亞錦賽「重出江湖」。由中華隊練球時看來,田壘變得更壯了一點,特別是手臂,增加了在球場上的碰撞本錢。他在日前和世大運代表隊的練習賽中,也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穩居中華隊先發小前鋒。
也許是田壘從高中時代就成名,一般人對他有著高得超乎想像的期待,一般球迷比教練團或田壘自己更急,急著要看到「100%的田壘」,而忘記了他今年還只有20歲的事實。
和國外球員比較,亞洲球員的「成長茁壯期」(有人稱之為「開竅」)來得更晚一點。國外球員通常在20出頭就已經定型,可以看出未來潛力,但亞洲球員可說在30歲之前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其中「黃金時期」集中在22至28歲。
以此觀察,在2006年日本主辦的世錦賽(參賽隊伍由16隊增加為24隊),田壘將是23歲,2008的北京奧運(雖然中華隊離奧運實在很遠很遠…),田壘是25歲。將「百分百的田壘」設定在2006至2008年之間開花結果,是比較實際的目標。
2001年大阪東亞運,田壘在出戰日本一役抓下22個籃板,攻下19分,為他自己在亞洲打出名氣,從此躍居亞洲籃壇。2003年亞錦賽的田壘,在停賽養傷復出之後,會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2006年、2008年的他,又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都還不知道,田壘自己可能也不清楚。但是,如果一切順利,能夠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指導,結果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2001年大阪東亞運,中華隊突如其來展開大換血計劃,田壘、曾文鼎、吳岱豪等「童子軍」,被期待著將中華男籃帶向新的世代,登上更高的層次。至今已經過了三個年頭,而田壘在這三年中經歷了什麼?…
■台灣長人的第三代奇才
就像十多年前被發掘的黃春雄一樣,田壘絕對是台灣籃球史上少有的奇才。當年在高中時身高就逾200公分的黃春雄受矚目,是因為台灣傳統長人多半笨重,但黃春雄卻有著很好的協調性。從「第二代」的黃春雄開始,台灣長人開始跳脫一般人對傳統第一代長人的看法。
田壘則是更進一步,他除了高,雖然有點瘦,但彈性、協調性、速度都比黃春雄更勝一籌。最難得的是,田壘有著相當好的投籃手感,以及對爭搶籃板球有著特別異於常人的嗅覺。這並不需要靠著球探,或是獨到的籃球經驗、歷鍊才看得出來。事實上,只要你看著田壘在場上打球五分鐘,你就會知道,他絕對是台灣第三代長人的典型。
由於身材關係,台灣籃球多半是後衛的天下。第一代的長人,多半只能擔任苦工角色,負責防守、頂住對手的長人,鞏固防守籃板、或是抓下進攻籃板,為鋒衛製造第二波進攻機會。以黃春雄為首的第二代長人,逐漸加入更多的進攻份量,但還是以防守為主。而田壘開啟的「第三代長人」,讓台灣長人正式進入攻守兼備的新世界。
■一切都那麼自然
在田壘眾多傲人的天賦條件中,在籃球場上對他最有利的,無非是他奇快的「彈速」和異於一般長人的投籃手感。對他來說,一切似乎都是那麼自然。
長臂加上過人的彈速,使田壘在爭搶籃板時占盡優勢。如果第一次搶籃板時無法控制球,對手的第二次彈跳鐵定比田壘慢上百分之一秒,而籃板已落入田壘手中。而他優於一般長人的投籃,則讓他的破壞性再加一成。對手不僅要擔心禁區內的田壘,即使在距離籃框20呎遠,照樣不能掉以輕心。
也因此,「田壘不應該只是中鋒」的想法,在所有帶領他的教練腦海中迸發出來,包括前中華隊教練李雲光、現任達欣教頭劉嘉發和現任中華隊教練李清棋,都將田壘的角色設定為小前鋒。曾在NIKE訓練營中指導田壘的國王隊顧問柯瑞爾(Pete Carril)和2001年隨日本隊來台的美籍助理教練皮爾斯(Robert Pierce),也都有著同樣的看法。
他們的想法是,中華隊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全面提昇高度,而田壘、吳岱豪和曾文鼎三名長人的竄起,正好是中華隊邁向新世紀的最好起點。在三人之中,田壘自然是擔任小前鋒的最佳人選。202公分的小前鋒,不要說亞洲層級,即使搬到世界各國來看,也絲毫不遜色。
就如同他自然而然在籃球場上綻放光芒,田壘也「很自然」的在短短一年之內,從高中時代的中鋒,成為中華隊設定的小前鋒。這個決定雖然引起籃壇不少討論和爭議,但基本上的方向是絕對沒有錯的。
■2003年的掙扎
即使對田壘如此才華洋溢的球員來說,由中鋒轉型小前鋒也不容易。經過近兩年的轉型和磨鍊,田壘獲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也有著他的掙扎。
小前鋒的特性是,進攻上,在內外線都必須能夠作戰、得分,他需要有穩定的外線跳投,懂得如何利用隊友跑出空檔,也要能偷襲籃下,背對籃框得分。防守上,他所面對的對手速度可能和他一樣快,甚至比他更快,而得分能力也可能不在他之下。
兩年下來,田壘在高中時代已可看出潛力的外線投射,果然更見精進。目前他的三分球極具威力,等閒的對手絕對是一個頭兩個大,因為亞洲很難找到202公分的小前鋒,更何況是國內?即使對手真的跟上他的投籃節奏,由於身高關係,通常也只能望球興嘆。
然而在主戰場移往外線之後,田壘在禁區停留的時間愈來愈少,間接使得他在禁區的破壞力和嚇阻力為之降低。此外,在亞洲層級來看,他的基本動作、運球都還有進步空間,才能在小前鋒位置發揮更大的威力,而不是只侷限在外線的發揮。
在母隊部份,田壘在2003年的前三分之二,有著年初總統盃將達欣帶進冠軍戰的高潮(最後以1:2不敵裕隆),也有著因摔車手骨裂傷、甲組聯賽完全停賽坐壁上觀的空窗期,「田壘加吳岱豪」的超級雙塔組合,因此必須延後上場。值得慶幸的是,達欣讓田壘得到充分的休息,並不急著要他出賽,使手傷能得到完全的痊癒。
■眺望2006、2008
休息了好幾個月的田壘,在亞錦賽「重出江湖」。由中華隊練球時看來,田壘變得更壯了一點,特別是手臂,增加了在球場上的碰撞本錢。他在日前和世大運代表隊的練習賽中,也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穩居中華隊先發小前鋒。
也許是田壘從高中時代就成名,一般人對他有著高得超乎想像的期待,一般球迷比教練團或田壘自己更急,急著要看到「100%的田壘」,而忘記了他今年還只有20歲的事實。
和國外球員比較,亞洲球員的「成長茁壯期」(有人稱之為「開竅」)來得更晚一點。國外球員通常在20出頭就已經定型,可以看出未來潛力,但亞洲球員可說在30歲之前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其中「黃金時期」集中在22至28歲。
以此觀察,在2006年日本主辦的世錦賽(參賽隊伍由16隊增加為24隊),田壘將是23歲,2008的北京奧運(雖然中華隊離奧運實在很遠很遠…),田壘是25歲。將「百分百的田壘」設定在2006至2008年之間開花結果,是比較實際的目標。
2001年大阪東亞運,田壘在出戰日本一役抓下22個籃板,攻下19分,為他自己在亞洲打出名氣,從此躍居亞洲籃壇。2003年亞錦賽的田壘,在停賽養傷復出之後,會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2006年、2008年的他,又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都還不知道,田壘自己可能也不清楚。但是,如果一切順利,能夠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指導,結果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Sunday, August 10, 2003
垃圾場雜記(38):Make it a career
■Make it a career
如果你們還不知道的話,最近留侯一舉得男,臨風顧盼,得意得很。依稀記得,我們曾經有點無聊的討論,如果小留侯是男生,該從事什麼運動;是女,又該從事什麼運動,才能讓留候達成50歲提前退休、雲遊四海的計劃。
暫時的共同結論是:男生,就打棒球;女生,就打網球。
理由是:君不見現在棒球紅得發紫,雖然留侯那種水桶形身材一點都不像棒球員,沒人敢說他不會生出一個小曹錦輝。如果是女生,你沒看前網球國手王思婷賺進了多少獎金。
這讓我想到什麼?
如果有孩子從小夢想著成為曹錦輝和陳金鋒;如果有人能夠靠網球獎金賺足下半輩子的收入。為什麼,籃球不能是台灣孩子的career?
就在幾年之前,籃球還曾是高中大專球員的夢想。但事實證明,CBA中華職籃只成了一場泡沫,如今已是灰飛煙滅。除了陳信安、田壘等級的球員,沒有人有把握自己能夠靠著籃球過活。
我必須要大聲的說出來,讓籃球能成為從事籃球運動者的career,中華籃協不但責無旁貸,這也是他們提振籃運的根本,是他們必須追求的終極目標。
如果籃球能夠成為一般球員生涯規劃的一種選擇,參與籃球的人就得以增加,相關環境就能得到健全發展,相關產業就能活絡,商機就會萌生。球員能靠打籃球過日子,教練能靠教球過活,間接的,防護員、公關人員、球隊行政、經紀人…等等職位,就會產生。
要讓「籃球能夠是一種career」的前提成立,不靠籃協,靠誰?但我們的籃協究竟作了什麼?硬體設施和軟體內容的建立在那裡?各級籃球的規劃銜接在那裡?教練的培育養成在那裡?承辦球賽的用心、精緻、公平在那裡?國際賽成績和國家隊的進步軌跡在那裡?我無法想像,籃協的王人達理事長,怎能容忍如此不堪的績效和表現。
常有人說國內一般籃球員缺乏拼勁,這一點我倒不否認。我不想替球員找藉口,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們缺乏拼勁?是太早成名?沒有競爭性?一切得來太容易?或許都是。但我相信,看不到未來、看不到籃球在自己心中的價值,才是背後真正的原因。如果籃球能有棒球的樣子,你看他們拼不拼?(當然,頂級球員缺乏企圖心,說什麼我都無法諒解和理解。畢竟,籃球註定是他們的career)
最後想說的是,即使有人認為台灣不具備職業籃球的條件,而且這種人還不少,但我仍相信,要讓籃球成為一種career,職籃仍會是最終的目的地。NBA是職籃;菲律賓那種熱鬧有餘、細膩不足的籃球,叫作職籃;日本、韓國那種體系完備、fan base不大的,也是職籃。
還需要我們仔細思考的是,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職業籃球、適合什麼樣的職籃、允許有什麼樣的職籃。
■曾經
「No, sir.」
看著Kobe Bryant在初審聽證會上的模樣,曾經,我認為他真的是那萬中選一的星星,是註定要接下NBA薪傳的超級巨星。他每年進步,他有著那種你可以在喬丹身上才見得到的風采,他的言行舉止總是那麼得體。誰知道,他會栽在性侵害的案子上?
我有一個很耍寶的大學同學,曾經「有感而發」的說:「男人,都是被小弟弟害的。」Kobe似乎也應驗著這一句「至理名言」。
坦白說,我已經有點厭倦於「曾經…」的感受。我曾經認為Penny Hardaway真是另一個魔術強森,Grant Hill即將統治近10年的NBA,Ralph Sampson真的是Abdul-Jabbar、Bill Walton、Chamberlain和Russell的綜合體,Jayson Williams是第二個John Salley。但這一切,或因受傷、或因宿命,都未能成為事實。這似乎也告訴著我們,一個超級巨星是有多麼可遇而不可求,而球迷又該多麼珍惜眼前的球星。
Kobe的性侵害案結果將如何,還很有得等。我想知道的是,如果球迷們無法接受一個在床上喜歡3P的魔術強森,他們會不會原諒一個涉嫌強暴的Bryant。
■Kerr的退休和其他
*Steve Kerr退休了。如果他選在其他時刻退休,而非在今年西區冠軍賽第六戰連四記三分球逆轉戰局之後,我想,我對他的懷念還會少一點。
看NBA的巨星表演和對決,是一種享受;欣賞Kerr這種天份不會多於一瓶可口可樂、上場時間不會多於一炷香的球員改變戰局,也有著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快意。
Steve Kerr轉任TNT的球評,我期待著能夠聽到他的如珠妙語,更期待著有朝一日看見他以總教練之姿重返NBA。相信我,如果Phil Jackson的談話總是禪意不斷,Kerr絕對有條件比他更「禪」、更有趣,同時,也更不帶酸味。
*Kenyon Martin因為和籃網延長合約的談判破裂,憤而要求球隊將他交易出去。據說拓荒者有意以Rasheed Wallace和Ruben Patterson來交換Martin和Mutombo。
我很欣賞Martin的拼戰精神,一向如此。但我搞不懂,Martin憑那一點認為他值得6年8700萬美元?說真的,連籃網開出的6年6600萬,我都已經嫌高。
換算下來,6年8700萬等於平均每年1450萬。2002-03球季NBA球員薪資超過1400萬的,只有10個人,分別是Garnett、Shaq、Mourning、Howard、Pippen、Karl Malone、Rasheed Wallace、Mutombo、Houston和Webber。在這裡面,沒有Iverson,沒有Kobe,也沒有T-Mac和Ray Allen。
長人、中鋒的薪資確實要比鋒衛型球員高一點,但Martin並非七呎之軀,也沒辦法頂中鋒,當然也不具備那種身價。Martin是還有進步空間的球員,他的奮戰精神和進NBA之前的艱苦奮鬥歷程,沒幾個人比得上,但市場畢竟是市場,何況籃網的票房並不好,我看不到他值得千萬美元以上的理由。
這讓我想到,巫師也用平均超過千萬的薪水砸在Gilbert Arenas身上。難道千萬美元的關卡已經不再代表任何意義?如果籃網真以6年8700萬簽下Martin,我很難想像LeBron James在四年後重簽合約時,總價會是幾位數字了。
如果你們還不知道的話,最近留侯一舉得男,臨風顧盼,得意得很。依稀記得,我們曾經有點無聊的討論,如果小留侯是男生,該從事什麼運動;是女,又該從事什麼運動,才能讓留候達成50歲提前退休、雲遊四海的計劃。
暫時的共同結論是:男生,就打棒球;女生,就打網球。
理由是:君不見現在棒球紅得發紫,雖然留侯那種水桶形身材一點都不像棒球員,沒人敢說他不會生出一個小曹錦輝。如果是女生,你沒看前網球國手王思婷賺進了多少獎金。
這讓我想到什麼?
如果有孩子從小夢想著成為曹錦輝和陳金鋒;如果有人能夠靠網球獎金賺足下半輩子的收入。為什麼,籃球不能是台灣孩子的career?
就在幾年之前,籃球還曾是高中大專球員的夢想。但事實證明,CBA中華職籃只成了一場泡沫,如今已是灰飛煙滅。除了陳信安、田壘等級的球員,沒有人有把握自己能夠靠著籃球過活。
我必須要大聲的說出來,讓籃球能成為從事籃球運動者的career,中華籃協不但責無旁貸,這也是他們提振籃運的根本,是他們必須追求的終極目標。
如果籃球能夠成為一般球員生涯規劃的一種選擇,參與籃球的人就得以增加,相關環境就能得到健全發展,相關產業就能活絡,商機就會萌生。球員能靠打籃球過日子,教練能靠教球過活,間接的,防護員、公關人員、球隊行政、經紀人…等等職位,就會產生。
要讓「籃球能夠是一種career」的前提成立,不靠籃協,靠誰?但我們的籃協究竟作了什麼?硬體設施和軟體內容的建立在那裡?各級籃球的規劃銜接在那裡?教練的培育養成在那裡?承辦球賽的用心、精緻、公平在那裡?國際賽成績和國家隊的進步軌跡在那裡?我無法想像,籃協的王人達理事長,怎能容忍如此不堪的績效和表現。
常有人說國內一般籃球員缺乏拼勁,這一點我倒不否認。我不想替球員找藉口,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們缺乏拼勁?是太早成名?沒有競爭性?一切得來太容易?或許都是。但我相信,看不到未來、看不到籃球在自己心中的價值,才是背後真正的原因。如果籃球能有棒球的樣子,你看他們拼不拼?(當然,頂級球員缺乏企圖心,說什麼我都無法諒解和理解。畢竟,籃球註定是他們的career)
最後想說的是,即使有人認為台灣不具備職業籃球的條件,而且這種人還不少,但我仍相信,要讓籃球成為一種career,職籃仍會是最終的目的地。NBA是職籃;菲律賓那種熱鬧有餘、細膩不足的籃球,叫作職籃;日本、韓國那種體系完備、fan base不大的,也是職籃。
還需要我們仔細思考的是,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職業籃球、適合什麼樣的職籃、允許有什麼樣的職籃。
■曾經
「No, sir.」
看著Kobe Bryant在初審聽證會上的模樣,曾經,我認為他真的是那萬中選一的星星,是註定要接下NBA薪傳的超級巨星。他每年進步,他有著那種你可以在喬丹身上才見得到的風采,他的言行舉止總是那麼得體。誰知道,他會栽在性侵害的案子上?
我有一個很耍寶的大學同學,曾經「有感而發」的說:「男人,都是被小弟弟害的。」Kobe似乎也應驗著這一句「至理名言」。
坦白說,我已經有點厭倦於「曾經…」的感受。我曾經認為Penny Hardaway真是另一個魔術強森,Grant Hill即將統治近10年的NBA,Ralph Sampson真的是Abdul-Jabbar、Bill Walton、Chamberlain和Russell的綜合體,Jayson Williams是第二個John Salley。但這一切,或因受傷、或因宿命,都未能成為事實。這似乎也告訴著我們,一個超級巨星是有多麼可遇而不可求,而球迷又該多麼珍惜眼前的球星。
Kobe的性侵害案結果將如何,還很有得等。我想知道的是,如果球迷們無法接受一個在床上喜歡3P的魔術強森,他們會不會原諒一個涉嫌強暴的Bryant。
■Kerr的退休和其他
*Steve Kerr退休了。如果他選在其他時刻退休,而非在今年西區冠軍賽第六戰連四記三分球逆轉戰局之後,我想,我對他的懷念還會少一點。
看NBA的巨星表演和對決,是一種享受;欣賞Kerr這種天份不會多於一瓶可口可樂、上場時間不會多於一炷香的球員改變戰局,也有著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快意。
Steve Kerr轉任TNT的球評,我期待著能夠聽到他的如珠妙語,更期待著有朝一日看見他以總教練之姿重返NBA。相信我,如果Phil Jackson的談話總是禪意不斷,Kerr絕對有條件比他更「禪」、更有趣,同時,也更不帶酸味。
*Kenyon Martin因為和籃網延長合約的談判破裂,憤而要求球隊將他交易出去。據說拓荒者有意以Rasheed Wallace和Ruben Patterson來交換Martin和Mutombo。
我很欣賞Martin的拼戰精神,一向如此。但我搞不懂,Martin憑那一點認為他值得6年8700萬美元?說真的,連籃網開出的6年6600萬,我都已經嫌高。
換算下來,6年8700萬等於平均每年1450萬。2002-03球季NBA球員薪資超過1400萬的,只有10個人,分別是Garnett、Shaq、Mourning、Howard、Pippen、Karl Malone、Rasheed Wallace、Mutombo、Houston和Webber。在這裡面,沒有Iverson,沒有Kobe,也沒有T-Mac和Ray Allen。
長人、中鋒的薪資確實要比鋒衛型球員高一點,但Martin並非七呎之軀,也沒辦法頂中鋒,當然也不具備那種身價。Martin是還有進步空間的球員,他的奮戰精神和進NBA之前的艱苦奮鬥歷程,沒幾個人比得上,但市場畢竟是市場,何況籃網的票房並不好,我看不到他值得千萬美元以上的理由。
這讓我想到,巫師也用平均超過千萬的薪水砸在Gilbert Arenas身上。難道千萬美元的關卡已經不再代表任何意義?如果籃網真以6年8700萬簽下Martin,我很難想像LeBron James在四年後重簽合約時,總價會是幾位數字了。
Wednesday, August 06, 2003
吳岱豪:迎向未來
中華男籃今(6)日啟程前往菲律賓,進入備戰亞洲男籃錦標賽的最後階段。對年僅19歲,卻已有三年國家隊資歷的吳岱豪而言,這將是一個新的開始…
比賽前後或練球結束,你仍可看到吳岱豪認真的作著「菜鳥」該作的事:背球袋、冰桶,收拾「賢拜」喝過的瓶瓶罐罐,作著任何教練交待的事。是的,他入選國家隊已經三年了,但畢竟,他還是個19歲的孩子。你有沒有想過,一般的19歲孩子在作些什麼?
高中三年造型如出一轍、從未改變(當然,再興中學的許晉哲教練也不容許他們有任何改變)的吳岱豪,在赴美移訓之前出現了染髮的新造型。「變髮宣言」無形中似乎也在暗示著,即將進入台北體院的他,將從此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正式挑大樑
中華男籃教練更換為李清棋之後,以目前的球員狀況和規劃,吳岱豪的角色將會有不小的改變,由以往的第一替補進入先發陣容。這只是遲早的事,但我們可以說,從替補熬到先發的過程,對吳岱豪其實是件好事。
從防守、籃板為第一要務的替補角色開始作起,吳岱豪非常了解球場上的「藍領階級」是怎麼回事。如今,他必須發揮攻守全面的球技,而這才是他真正考驗的開始。
經過美國奧勒岡籃球學院集訓和沙加緬度的「七人特訓」,吳岱豪表示,個人在觀念方面得到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場上跑位和中距離投籃的部份。自高中畢業之後,他的體重目前也增加到110公斤,更有利於禁區的衝撞。
中華隊和世大運代表隊進行三場熱身賽,中華隊助理教練周海容觀察,吳岱豪的發揮相當不錯,但可能是不習慣扮演球隊主角,進攻慾望還不夠強烈¬。雖然中華隊的內線球員一向以防守和籃板為主要任務,但吳岱豪是中華隊少數在內線具有優勢的點,應該更能掌握每一次強攻籃下的機會。此外,以他的傳球視野,在罰球線的高位將有很大的破壞力。
他的結論是,在前兩年的學習之後,這一屆的亞錦賽,將會是吳岱豪在中華隊正式挑大樑的試金石¬。
■菲律賓的「忘年之交」
中華隊原定參加菲律賓職業聯盟PBA主辦的國際邀請賽,在這項比賽中,六支PBA本土球隊將和四支各國隊伍同台競技¬。但最後事與願違,吳岱豪也錯失和菲律賓好友陶拉瓦(Asi Taulava)場上較勁兼敘舊的機會。
身高206公分,體重在120公斤以上的陶拉瓦,生於1973年,整整比吳岱豪大上一輪(12歲)¬。陶拉瓦一頭金髮造型,綽號「The Rock」,球風硬朗,是PBA明星球員兼國家隊內線主力戰將。在PBA剛結束的「All-Filipino Cup」,他率領Talk ‘n’ Text隊拿下冠軍,包辦總冠軍戰MVP和最佳球員兩項大獎,動輒拿下三、四十分。
吳岱豪和陶拉瓦結緣於去年中華隊至菲律賓移訓期間。或許是天生有緣,或許是第六感,陶拉瓦看著年紀輕輕、和他同樣在內線打拼的小老弟吳岱豪,愈看愈有趣,對吳岱豪相當親切。比賽前後,總會找吳岱豪聊天,場上甚至會指導吳岱豪兩招,兩人因此成為好友。
去年釜山亞運,吳岱豪再度和陶拉瓦在場上相遇,兩人又是朋友、又是對手,有時在場上開玩笑,有時則六親不認來真的。愛開玩笑、生性開朗的陶拉瓦,甚至找機會偷打了吳岱豪屁股一下。
但畢竟兩人分屬兩個不同國家,又有各自的籃球事業要忙並未經常保持聯繫,只能藉著比賽或移訓的機會見面。
從吳岱豪和陶拉瓦的「忘年之交」,我想著,是不是因為中華隊大換血的結果,使得現在中華隊的年輕球員在隊上不再有著老大哥,能夠在球技和經驗方面提供指導,同時在比賽中展現領導能力,帶領著他們漸次成長?
但無論如何,吳岱豪和陶拉瓦的「跨國友誼」,是相當溫馨的一個故事。
■迎向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吳岱豪的籃球生涯還有多久?他能夠有多好?如果陳信安有機會挑戰NBA,現年不到20歲的吳岱豪有沒有機會、有沒有可能?
同時,以吳岱豪第一年在甲組聯賽就有平均每場14.5分、9.2籃板和1.3次阻攻的成績,在11月即將開打的超級聯賽中,他會在甲組生涯的第二個比賽中有著什麼樣的驚人表現?
如果在台灣這個小島上打出名堂就足以讓一名球員感到滿足,那麼這名球員未來將不會有任何前途。值得欣慰的是,吳岱豪還不滿足¬。NBA,即使對如此擁有籃球天份的他,都還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但北美籃球是另一回事¬。
他希望能夠進一步挑戰美國的大學籃球,就像棒球的陳金鋒、曹錦輝,在跨進大聯盟之前,必先經過小聯盟的淬鍊一樣。事實上,這也是比較實際的作法。在球隊管理、教練素質都優於台灣甲組的美國大學,他將夠透過紮實的訓練和強烈的競爭學到更多。
以吳岱豪的條件和天份,這個目標並不太遙遠,但這條路也絕不輕鬆。跳戰美國大學籃球,對台灣的球員而言,不但球技、條件要夠格,更必須具備相當的英文程度,以及在課業上達到一定水準的程度,畢竟美國的大學籃球並不是職業籃球,光打球不念書。
即使對美國本土球員來說,這都是很大的挑戰,更別提來自其他國家的外籍球員。曾被喻為「日本籃球救世主」的田臥勇太,負笈NCAA第二級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BYU-Hawaii,很巧的,吳岱豪的好友陶拉瓦也出身這所學校)三年,依然因為語言和課業的不適應而悵然回國,可以想像其難度和壓力有多大。
儘管如此,吳岱豪仍有夢想。他知道,籃球將是屬於他的道路。要在這段路上快意馳騁,就非得擁有一身好本領和膽識才行。說什麼,他也要試他一試。
未來的一年內,將是吳岱豪籃球生涯中的重要時刻。經過近三年來的磨鍊,他必須試著在亞洲的籃球舞台上掙得一席之地,為自己闖出名號;展望更長遠的籃球生涯,他則有著更重要的決定和目標在等待著。
希望,一切順利!吳岱豪希望一切順利,台灣籃壇也期待著他的一切順利。
比賽前後或練球結束,你仍可看到吳岱豪認真的作著「菜鳥」該作的事:背球袋、冰桶,收拾「賢拜」喝過的瓶瓶罐罐,作著任何教練交待的事。是的,他入選國家隊已經三年了,但畢竟,他還是個19歲的孩子。你有沒有想過,一般的19歲孩子在作些什麼?
高中三年造型如出一轍、從未改變(當然,再興中學的許晉哲教練也不容許他們有任何改變)的吳岱豪,在赴美移訓之前出現了染髮的新造型。「變髮宣言」無形中似乎也在暗示著,即將進入台北體院的他,將從此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正式挑大樑
中華男籃教練更換為李清棋之後,以目前的球員狀況和規劃,吳岱豪的角色將會有不小的改變,由以往的第一替補進入先發陣容。這只是遲早的事,但我們可以說,從替補熬到先發的過程,對吳岱豪其實是件好事。
從防守、籃板為第一要務的替補角色開始作起,吳岱豪非常了解球場上的「藍領階級」是怎麼回事。如今,他必須發揮攻守全面的球技,而這才是他真正考驗的開始。
經過美國奧勒岡籃球學院集訓和沙加緬度的「七人特訓」,吳岱豪表示,個人在觀念方面得到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場上跑位和中距離投籃的部份。自高中畢業之後,他的體重目前也增加到110公斤,更有利於禁區的衝撞。
中華隊和世大運代表隊進行三場熱身賽,中華隊助理教練周海容觀察,吳岱豪的發揮相當不錯,但可能是不習慣扮演球隊主角,進攻慾望還不夠強烈¬。雖然中華隊的內線球員一向以防守和籃板為主要任務,但吳岱豪是中華隊少數在內線具有優勢的點,應該更能掌握每一次強攻籃下的機會。此外,以他的傳球視野,在罰球線的高位將有很大的破壞力。
他的結論是,在前兩年的學習之後,這一屆的亞錦賽,將會是吳岱豪在中華隊正式挑大樑的試金石¬。
■菲律賓的「忘年之交」
中華隊原定參加菲律賓職業聯盟PBA主辦的國際邀請賽,在這項比賽中,六支PBA本土球隊將和四支各國隊伍同台競技¬。但最後事與願違,吳岱豪也錯失和菲律賓好友陶拉瓦(Asi Taulava)場上較勁兼敘舊的機會。
身高206公分,體重在120公斤以上的陶拉瓦,生於1973年,整整比吳岱豪大上一輪(12歲)¬。陶拉瓦一頭金髮造型,綽號「The Rock」,球風硬朗,是PBA明星球員兼國家隊內線主力戰將。在PBA剛結束的「All-Filipino Cup」,他率領Talk ‘n’ Text隊拿下冠軍,包辦總冠軍戰MVP和最佳球員兩項大獎,動輒拿下三、四十分。
吳岱豪和陶拉瓦結緣於去年中華隊至菲律賓移訓期間。或許是天生有緣,或許是第六感,陶拉瓦看著年紀輕輕、和他同樣在內線打拼的小老弟吳岱豪,愈看愈有趣,對吳岱豪相當親切。比賽前後,總會找吳岱豪聊天,場上甚至會指導吳岱豪兩招,兩人因此成為好友。
去年釜山亞運,吳岱豪再度和陶拉瓦在場上相遇,兩人又是朋友、又是對手,有時在場上開玩笑,有時則六親不認來真的。愛開玩笑、生性開朗的陶拉瓦,甚至找機會偷打了吳岱豪屁股一下。
但畢竟兩人分屬兩個不同國家,又有各自的籃球事業要忙並未經常保持聯繫,只能藉著比賽或移訓的機會見面。
從吳岱豪和陶拉瓦的「忘年之交」,我想著,是不是因為中華隊大換血的結果,使得現在中華隊的年輕球員在隊上不再有著老大哥,能夠在球技和經驗方面提供指導,同時在比賽中展現領導能力,帶領著他們漸次成長?
但無論如何,吳岱豪和陶拉瓦的「跨國友誼」,是相當溫馨的一個故事。
■迎向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吳岱豪的籃球生涯還有多久?他能夠有多好?如果陳信安有機會挑戰NBA,現年不到20歲的吳岱豪有沒有機會、有沒有可能?
同時,以吳岱豪第一年在甲組聯賽就有平均每場14.5分、9.2籃板和1.3次阻攻的成績,在11月即將開打的超級聯賽中,他會在甲組生涯的第二個比賽中有著什麼樣的驚人表現?
如果在台灣這個小島上打出名堂就足以讓一名球員感到滿足,那麼這名球員未來將不會有任何前途。值得欣慰的是,吳岱豪還不滿足¬。NBA,即使對如此擁有籃球天份的他,都還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但北美籃球是另一回事¬。
他希望能夠進一步挑戰美國的大學籃球,就像棒球的陳金鋒、曹錦輝,在跨進大聯盟之前,必先經過小聯盟的淬鍊一樣。事實上,這也是比較實際的作法。在球隊管理、教練素質都優於台灣甲組的美國大學,他將夠透過紮實的訓練和強烈的競爭學到更多。
以吳岱豪的條件和天份,這個目標並不太遙遠,但這條路也絕不輕鬆。跳戰美國大學籃球,對台灣的球員而言,不但球技、條件要夠格,更必須具備相當的英文程度,以及在課業上達到一定水準的程度,畢竟美國的大學籃球並不是職業籃球,光打球不念書。
即使對美國本土球員來說,這都是很大的挑戰,更別提來自其他國家的外籍球員。曾被喻為「日本籃球救世主」的田臥勇太,負笈NCAA第二級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BYU-Hawaii,很巧的,吳岱豪的好友陶拉瓦也出身這所學校)三年,依然因為語言和課業的不適應而悵然回國,可以想像其難度和壓力有多大。
儘管如此,吳岱豪仍有夢想。他知道,籃球將是屬於他的道路。要在這段路上快意馳騁,就非得擁有一身好本領和膽識才行。說什麼,他也要試他一試。
未來的一年內,將是吳岱豪籃球生涯中的重要時刻。經過近三年來的磨鍊,他必須試著在亞洲的籃球舞台上掙得一席之地,為自己闖出名號;展望更長遠的籃球生涯,他則有著更重要的決定和目標在等待著。
希望,一切順利!吳岱豪希望一切順利,台灣籃壇也期待著他的一切順利。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