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07

最好的教練

最好的球員,能使隊友更好,例如奈許(Steve Nash)、奇德(Jason Kidd)和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他們總能讓天份資質平庸的隊友搖身一變,帶領球隊更上一層樓。

最好的裁判,至少就大多數人的定義來看,就是能「讓球員好好打球」(let the players play)的裁判,而不是靠著球員微笑、鼓掌就能判斷犯意的超能力判官。

那麼,最好的教練該是什麼樣子?每年NBA季後賽期間,這個問題總是再度浮現,而且答案似乎愈來愈模糊。

許多人對「最好的教練」有著不同的詮釋。1977年率拓荒者贏得NBA總冠軍的比爾華頓(Bill Walton),曾經這麼形容該隊教頭藍姆西(Jack Ramsey):「在終場前15秒落後7分時,他讓你覺得,他能夠設計出一個『8分打』,讓你反敗為勝。」也有人說,判斷一名教練是否最好,只要看他的球隊在暫停之後的第一次進攻是否得分。還有人說,最好的教練能夠帶領一批不怎麼樣的球員,塑造出強大戰力。

我始終認為拉瑞布朗(Larry Brown)是一個好教練,相信他的「用正確方式打球」(Play the right way)哲學。然而,布朗上一季帶領尼克的模樣,很難讓人和「好」字產生任何聯想。我非常願意相信,禪師傑克森是個優秀的教練,雖然也有很多人認為,禪師手上如果沒有兩名以上的巨星,也不過爾爾。

尼爾森(Don Nelson)的創意從來未曾受到質疑。他在率領密爾瓦基公鹿時,曾經在先發名單上擺出三名7呎中鋒;他在初次率領勇士時,就靠著類似如今太陽隊的球風,在季後賽中整垮「海軍上將」羅賓森(David Robinson)領軍的馬刺;他在小牛期間,是發明「駭客戰術」(Hack-a-Shaq)的祖師爺。

儘管如此,NBA勝場數早已累積到千場以上的尼爾森,卻只能獲得諸如「瘋狂」、「不按牌理出牌」、「旁門左道」之類的形容詞。

二度執教勇士的尼爾森,如今要再度挑戰這個刻板印象。他讓13年不知季後賽滋味的勇士挺進季後賽,而且不因此自滿。截稿此時,42勝的第8種子勇士,正以2比1領先62勝的西區第一種子小牛。

對照去年在處女球季就打進總冠軍戰的小牛教練艾佛瑞強森(Avery Johnson),所謂「好教練」的定義就更加令人不解。先前曾被譽為新生代明星的強森,前三戰完全讓勇士主宰節奏,缺乏足以應對的進攻策略,許多球迷已經開始質疑「強森是個好的季後賽教練嗎?」

夾在這中間的,是「進攻是最佳防守」的吊詭哲學。表面上,沒有人會否定這個理論,但是在實務上,NBA史上從來沒有以攻為守的球隊能夠拿下冠軍。這是許多人不看好太陽奪冠的原因,也是當時尼爾森離開小牛,改由強森掌兵的原因之一。

如果小牛不幸在首輪敗給勇士,這不只是第一種子敗給第8種子,不只是小牛和強森敗給勇士和尼爾森,也勢必將再度掀起進攻和防守之間的大論戰。

什麼樣的教練,才是最好的教練?

如果再看看捉襟見肘的熱火教頭萊里;一場比賽只讓4名球員得分的火箭教頭范甘迪(Jeff Van Gundy);似乎從滿清時期就開始執掌爵士,卻從未獲選過年度最佳教練的史隆(Jerry Sloan);得了三座冠軍,還經常被打星號的馬刺教頭帕波維奇(Gregg Popovich);在灰狼被幹得滿頭包,卻能馬上在底特律浴火重生的桑德斯(Flip Saunders),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比猜誰會贏得NBA總冠軍還有趣得多。

尼爾森也曾經被我打入「怪老子」之流,然而他長期以來對籃球運動的開創和啟發,已經讓我放棄以往的堅持。我期待,尼爾森能以標準的尼式穿著─西裝加球鞋,有朝一日拿下NBA冠軍,光明正大踏進那個原本就該屬於他的殿堂。

Monday, April 23, 2007

每年此時,I love this game

每年此時,我總覺得NBA季後賽是一段奇妙又奇怪的時光。奇妙,不只侷限於眼光盯著電視機那小框框的兩個半小時,還在許多不同的地點和場合存在著。奇怪,在於每年此時靠著美國籃球,我才覺得台灣是個所謂的「籃球國家」。

無論是NBA、MLB或是美式足球,季後賽都有著一個詭異特點:無論你是個全程觀看整個例行賽的死硬派球迷,抑或是湊湊熱鬧、趕趕流行的一般球迷,都能找到參與和觀看的樂趣。

差不多每年的四月中旬,e-mail信箱內就開始出現這種朋友來信:「喂,NBA季後賽又要開打了,你猜誰會得冠軍啊?」從學生時代的教室,再到現在的辦公室,也會莫名其妙的出現一張到處傳來傳去的「NBA大猜獎」A4紙,有時是猜單場勝負,有時是猜季後賽各系列的晉級隊伍和比數。

雖然,NBA轉播不像棒球一樣,在檳榔攤和計程車的小電視,或是小吃攤的電視上都能看到,卻經常可以在辦公室和學校中聽見這種對話:「布萊恩昨天最後5秒犯規了啦,裁判是瞎了啊!」

在台灣還有三家晚報和體育報時,也曾每天下午在咖啡廳裡見證,在那裡廝混的業務員和學生,幾乎人手一份報紙,仔細研讀當天的NBA季後賽。坐在我隔壁、手裡沒有報紙的人,眼睛也不時偷瞄我手裡的體育版。

到最近幾年,我甚至可以很樂觀的預測,在NBA總冠軍產生的剎那,台灣某處將會有大學生再度成為溜鳥俠,或是被架到校園中跳湖。

在台灣,NBA季後賽逐漸成為一種「現象」。對一個寫籃球的人來說,是很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季後賽被稱為「第二個球季」(the second season)不是沒有原因的。儘管球隊有種子順位高低,但季後賽中沒有不可能的事,例如0.4秒內投進致勝的最後一擊,例如由1比3落後的劣勢反敗為勝。對球迷來說,每個人都可以當場將例行賽記憶束諸高閣,期待另一個開始,期待奇蹟。

回到球賽本身,我們非常可以預期,在季後賽期間、甚至例行賽末期,各式「陰謀論」理論就會漫天飛舞,例如NBA不希望韋德和詹姆斯在第一輪遭遇,例如NBA希望讓大城市球隊在總冠軍戰中碰頭等等。

很巧的,每年NBA季後賽也總會製造出許多引人入勝的話題,讓許多仇家狹路相逢。以本季為例,一手打造小牛隊的老教頭尼爾森(Don Nelson),如今率領勇士面對老東家;去年打得火熱的布萊恩和太陽後衛貝爾(Raja Bell),今年還要再來一次;而打從離開多倫多就成為該市「全民公敵」的卡特(Vince Carter),今年還得再一次被噓得滿頭包。

拜光頭裁判克勞佛(Joey Crawford)之賜,再加上向來喜歡為裁判打分數的小牛老闆庫班,今年很有可能擁抱金盃,被俗稱為「斑馬」(zebra)的裁判執法,今年所受的注目將只增不減,球迷會有罵不完的話題。

至於球員教練們在媒體上大打口水戰、大放煙霧彈,也是不可錯過的好戲。特別是,如果再有球員形容裁判是三隻老鼠,再有教練形容某隊的冠軍旁邊應該附註星號的話。

對俠客歐尼爾和「Big Shot Bob」歐瑞(Robert Horry)而言,他們「休息」了一整年,季後賽總算是該上工的時候了。

季後賽是屬於男人的世界,是分辨「真偽英雄」的時刻,在所有的週邊話題之外,最終它將回到成王敗寇的範疇。但只要歐尼爾、華勒斯(Ben Wallace)和鄧肯(Tim Duncan)站上罰球線,你就不得不想著:我們怎麼能不love this game?

Monday, April 16, 2007

從艾默斯和派克看球評

喧騰一時的CBS廣播主持人艾默斯(Don Imus)失言事件,經過十天發展,最後以艾默斯慘遭CBS炒魷魚收場。正如同多數人很難想像丹拉瑟(Dan Rather)因一則未查證新聞丟掉主播大位,台灣球迷恐怕也很難想像,有球評和電台主持人會因為一句失言而丟掉工作。

4月4日,每日擁有全美200萬聽眾的艾默斯,以「nappy-headed hos」評論打進NCAA美國大學女籃冠軍戰的羅格斯大學女籃球員。「nappy」係用於形容黑人的特殊髮質,其來源可以追溯至奴役時期,而「ho」則是娼妓的簡稱。

66歲的多金白人艾默斯,同時踩中種族、性別和階級的三個大地雷,自然引來公眾批評。CBS起初使用拖延戰術,期待風聲平息,孰料雪球愈滾愈大,遂宣佈艾默斯停職兩週。此舉並無法使大眾心服口服,最後連各大廣告主都跳出來撤廣告,CBS才決定壯士斷腕,終結艾默斯這隻會下金蛋的金雞母。

同時,轉播NCAA大學籃賽已逾30年的知名球評比利派克(Billy Packer),也在接受公共電視PBS主持人羅斯(Charlie Rose)訪問時,因為使用「fag out」這個名詞引發軒然大波,遭受同志團體和人權團體大加撻伐,要求CBS解除派克的職務。

包括派克本身在內,儘管許多人都引經據典指出「fag out」代表「疲累」,而非以「fag」貶抑同志,派克依然被批得體無完膚。最後CBS不得不公開坦承,派克「使用字彙不當」(bad choice of words),但派克的地位至今仍不動如山。

艾默斯和派克的案例說明幾件事實。

第一、球評無論是因為一時福至心靈的「cute點」,或是純粹的無心失言,都必須非常小心自己的發言。因為「cute點」隨時可能成為「爆點」,而無心失言也無法獲得受害者或公眾的體諒。

第二、即使球評多半專注於運動內容的播報,發言內容也會涉及各種社會文化層面,甚至政治,必須小心為之、謹言慎行。非本身專長的領域,或是與播報內容不相關的範疇,不宜輕率發言。

第三、廣告主才會是壓垮媒體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不是美國運通、通用汽車等大廠商撤廣告,CBS想必不會斷然處理艾默斯。

第四、在網路和web 2.0的時代,由部落格形成的傳播力量和公民力量已經不容忽視。來自各個角落的串連力量,使包括球評在內的公眾人物都面臨更即時、嚴密、嚴格的檢驗。

第五、除了人權、女性和宗教團體,包括巫師中前鋒湯馬斯(Etan Thomas)和溜馬後衛阿姆斯壯(Darrell Armstrong)在內的幾名NBA球員,也跳出來譴責艾默斯。對台灣球迷和球員而言,NBA球員挺身關心社會議題,不避諱的堅持自我主張和信仰,是值得品味的另一個層面。

在台灣,隨著職棒、SBL和美國職業運動MLB、NBA轉播的興盛,以及體育頻道的崛起,球評也逐漸成為一種「行業」,一種專業,脫離以往「打工兼差」的性質。它成為許多人夢想的行業,許多人持續注意的人物,甚至具備不下於任何媒體人或政治人物的影響力。總有一天,台灣球評將必須面對如同歐美球評一般的強大壓力和檢視,專業度、立場、用字遣詞,無所遁形。

無論是說說笑笑或是專業分析,球評靠著發言建立權威和力量。在名聲和人氣之前,現代球評需要注意的事項和領域還多得很。艾默斯和派克事件,既不是第一椿,也不會是最後一椿,而它們對台灣的球評、球迷、球員和媒體,都具有相同的警示作用。

Monday, April 09, 2007

Rain、鄭光錫、韓式球風

對於同時具有「韓流」迷和籃球迷雙重身份的人而言,上週可能是夢幻般的一週。先是萬人迷Rain駕臨台灣,4月1日離台。近年來第一位中華男籃外籍總教練鄭光錫,則於4月3日悄悄抵台。

當然,這種人應該不多,畢竟,能夠受得了韓劇三大經典橋段:得怪病、車禍和哥哥愛上妹妹的人,應該不會是籃球迷才對。

不過,受籃協禮聘來台的鄭光錫,在南韓籃壇地位恐怕還不只是Rain而已,而是「裴帥」裴勇俊級的人物。對於這樣一位國寶級教頭,台灣籃壇對他的好奇心和期待,都無比熱烈。

■亞洲的外籍教練潮
無論是刻意或非刻意,中華籃協終於搭上亞洲各國聘請外籍籃球教練的末班車,對許多球迷來說,這就像是遲到30分鐘的高鐵,已經讓人等到抓狂。

包括中國大陸的哈瑞斯(Del Harris)、尤納斯(Jonas Kazlauskas),前日本男籃的克羅埃西亞籍教頭帕維里塞維奇(Zeljko Pavlicevic)、前卡達教頭史提賓(Joseph Stiebing)、前黎巴嫩教頭保羅(Paul Coughter),以及約旦的葡萄牙教練帕瑪(Mario Leonel Palma)在內,亞洲各國男籃近年來汲汲於透過外教改造體質,同時向世界學習,在賽場上也收到極大成效,有目共睹。

聘請外籍教頭的優點極為明確,除了引進專業,更可擺脫人情和內部包袱,純粹的目標導向,教練幹不好就走人,簡單明瞭。

中華籃協的「教練責任制」名不符實,加上近年來名次太差,台灣本土教練人才幾已消耗殆盡,聘請外教,此其時也。

■所謂韓式球風
鄭光錫的到來,同時可以讓我們好好檢視近年來台灣籃壇最被濫用的名詞之一:韓式球風。

看韓國隊打球,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韓式球風」,但打從近年台灣開始流行這玩意兒以來,我們那「本土劇加韓劇」式的球風,卻是讓人愈看愈不懂。

韓式球風是全隊上下不分老少,「樓上招樓下、阿公牽阿媽」一起來狂砍三分球?是棄守禁區?是全場如無頭蒼蠅一般的快來快去,號稱快打旋風?拿到球就投、進不進再說的early offense?五個人不知在幹嘛、有時還會相撞的motion offense?

為什麼這和我印象中的韓國隊完全不同?人家可是不分大小,只要禁區有機會,照打不誤;人家可是投三分像喝水,而不是放風箏;人家可是從防守作起,即便他們不準,也不會讓你準。

此外,以往認知的韓式球風,依筆者拙見,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變種風格。由於韓國隊身材劣勢一向很明顯,只好「抄路肩」,充分利用韓國射手的優勢以小搏大。但近年來韓國的身材也大有提昇,或許不少人都已注意到,韓國的球風也在轉變之中。

換句話說,所謂韓式球風的定義,很有可能隨之改變。

■現實與期待
鄭光錫抵台後,已開宗明義定出「堅強防守、快速反擊」基調,作為2007中華男籃主軸,同時在SBL場邊進行觀察,也已定出亞洲四強的標準,氣魄十足發出「唯有高標準才能激勵球員」的壯言。

或許他已年紀老大,或許他能夠組建、訓練球隊的時間不到兩個月,但身為1997年率南韓擊敗中國奪得亞錦賽冠軍,進軍世錦賽的傳奇教頭,鄭光錫的一舉一動、思維想法,絕對值得球迷和國內教練觀察、玩味和學習。

現實一點的說,鄭光錫面對的狀況極為惡劣,時間短、語言不通、名次壓力大,悲觀來看,成功機率並不太高。

但我們也可以樂觀一點的看,在近年來中華男籃名次、精神雙輸的局面下,還能更糟嗎?與其談「韓式球風」,我們更該學習的,或許是永不放棄的「韓式精神」,除了韓國人擅長惡搞的場內場外小動作之外,這才是南韓體育國力的根基。

目前台灣籃球需要的,不是Rain,不是韓流,也或許不是韓式球風,更或許不是名次,而是這個東西。相信台灣的球迷,都熱烈期待鄭光錫為台灣籃球帶來的這件無形禮物。

Sunday, April 08, 2007

FIBA網站改版



好一陣子沒上國際籃總FIBA的網站,今天才發現它又改版了。說"又改版",是因為它距離上次改版也才一年多而已。

新設計拿掉了部份令人討厭的flash intro,版面更加簡潔,navigation也更清楚一點。最特殊的改變,是加入了目前每個網站都一定要有的blog,請了幾名作者來撰寫各地籃球動態,唯更新速度不甚理想。此外,也更凸顯了各大國際比賽的報導,將近期events拉到首頁左側最為醒目之處。

之前也曾為FIBA網站發過台灣籃球的英文新聞,但因為有時沒給我的名字credit,加上它並不允許作者本身上傳文章,編輯有時po文,有時不po,一火大就乾脆不寄了,寧願把文章發表在已經寫了7、8年的Asia-basket.com和自己的英文部落格上面。

不過,FIBA的網站仍有值得瀏覽之處,在About FIBA單元,就有不少值得參考和下載的資料,例如歷屆比賽資料和球員、球隊照片等等。值得一看的還有Basketball Basics。

改版之後的互動性也增強了,例如Expert單元就分有coach corner、referee corner、medical corner、agent corner。Fan Zone的部份提供部份免費的video clips,同時也提供付費的球賽觀看。舉例來說,在網上收看一場2006世錦賽冠軍戰的費用,是5.99元美金。

最後,FIBA官方發行的Assists newsletter(不定期發行)和Assists Magazine月刊,都提供PDF檔下載,是很不錯的資料來源。Assists Magazine本月就介紹了University of Florida的offense,由冠軍教頭Billy Donovan親自執筆。

網站同時也提供RSS訂閱,對於有興趣了解全球籃球動態的人而言,是很方便的工具。

Thursday, April 05, 2007

2007 One Shining Moment

A clip everyone has to watch. You live for a moment like this.



ONE SHINING MOMENT

By David Barrett

The ball is tipped
and there you are
you're running for your life
you're a shooting star
And all the years
no one knows
just how hard you worked
but now it shows...
(in) ONE SHINING MOMENT, IT'S ALL ON THE LINE
ONE SHINING MOMENT, THERE FROZEN IN TIME

But time is short
and the road is long
in the blinking of an eye
ah that moment's gone
And when it's done
win or lose
you always did your best
cuz inside you knew...
(that) ONE SHINING MOMENT, YOU REACHED DEEP INSIDE
ONE SHINING MOMENT, YOU KNEW YOU WERE ALIVE

Feel the beat of your heart
feel the wind in your face
it's more than a contest
it's more than a race...

And when it's done
win or lose
you always did your best
cuz inside you knew...
(that) ONE SHINING MOMENT, YOU REACHED FOR THE SKY
ONE SHINING MOMENT, YOU KNEW
ONE SHINING MOMENT, YOU WERE WILLING TO TRY
ONE SHINING MOMENT....

NCAA女籃:田納西王朝再起

Tennessee昨天在2007 NCAA女籃冠軍戰中,以59-46擊敗Rutgers,睽違9年之後再度封后,拿下校史上第7座的女籃冠軍,大二前鋒Candace Parker獲選為MOP。

Tennessee也再度拉大了它和UConn之間的差距,雖然Tennessee在1996-98曾經三連霸,但UConn在1995-2004的十年內拿到5次冠軍,使Tennessee在這段時間的表現相形失色。

59-46的比數,使此役成為史上總得分最低的NCAA女籃冠軍戰,但似乎沒有太多人介意。

Tennessee: Pat Summit/Candace Parker






6-4的Candace Parker(NBA球員Anthony Parker的妹妹)應該是McDonald's高中明星賽中,第一個和男子球員同場角逐扣籃大賽,而且還奪冠的女子球員(雖然那結果實在有點誇張,幾乎算是作出來的),也是NCAA女籃史上第一個在季後錦標賽中扣籃的球員。

她成為Tennessee史上在Chamique Holdsclaw和Tamika Catchings之後,再一個值得期待的女子球星。我也覺得,她乾脆棄學好了...

Pat Summit拿下生涯第7座冠軍,多年下來,NCAA女籃幾乎成了她和UConn男教頭Geno Auriemma的個人競技場,真是的...

Rutgers: Vivian Stringer


比較起來,Rutgers的Vivian Stringer極為悲情。她在NCAA女籃創立元年1982年,就率領Cheyney State打進冠軍戰,其間雖曾在1993年帶Iowa闖進四強,卻一直等到今年才重返冠軍戰,中間等了25年之久。

我突然想起已退休的Temple大學男籃教練John Chaney,終其一生無緣四強。美國籃壇,無論是男女,無論是NCAA或NBA/WNBA,競爭之激烈都是外人無法想像,有多少人能有緣享受那個"One shining moment"?

NCAA女籃歷年冠軍:

Year Champion Record
1982 Louisiana Tech (35-1)
1983 Southern California (31-2)
1984 Southern California (29-4)
1985 Old Dominion (31-3)
1986 Texas (34-0)
1987 Tennessee (28-6)
1988 Louisiana Tech (32-2)
1989 Tennessee (35-2)
1990 Stanford (32-1)
1991 Tennessee (30-5)
1992 Stanford (30-3)
1993 Texas Tech (31-3)
1994 North Carolina (33-2)
1995 Connecticut (35-0)
1996 Tennessee (32-4)
1997 Tennessee (29-10)
1998 Tennessee (39-0)
1999 Purdue (34-1)
2000 Connecticut (36-1)
2001 Notre Dame (34-2)
2002 Connecticut (39-0)
2003 Connecticut (37-1)
2004 Connecticut (31-4)
2005 Baylor (33-3)
2006 Maryland (34-4)
2007 Tennessee (34-3)

** WNBA Draft
WNBA選秀"竟然"靜悄悄的在女籃冠軍戰同一天進行了,杜克大學的後衛Lindsey Harding獲選為狀元,但隨即被Phoenix Mercury轉賣給Minnesota Lynx。這還不打緊,第二順位新秀Jessica Davenport也被賣了,女籃新秀還真不值錢。

** Lady
傳出有不少教練對女子球隊綽號前必須冠上Lady一詞(例如Rutgers的Lady Scarlet Knights、LSU的Lady Tigers...etc),發出性別岐視的怒吼,呼籲NCAA應該進行改革。

這算是小題大作嗎?因為也有不少教頭不認為這是性別岐視,例如Tennessee的Pat Summit就持此論點。相反的,她愛Lady Vols的綽號愛得要死。

另外,NCAA總裁Myles Brand則有想法,希望未來將女籃最後四強延後一週舉行,以免所有媒體目光焦點全被男籃吸走,這是個不錯的提議。

Wednesday, April 04, 2007

2007 NCAA男籃冠軍戰觀後

2007 NCAA Championship game: Florida vs. Ohio State






到朋友開的運動餐廳Hangout Hoops去看了這場球的衛星原音轉播。NCAA男籃冠軍戰盛況依舊,不愧「全美最大運動賽事」之名,在某方面,它更勝於美式足球超級盃。但不知為什麼,我和在場球友Danny都認為,近年來的NCAA冠軍戰已經很少出現激情和經典。不知是我們年紀大了,還是球賽變了。

Greg Oden





出賽38分鐘,投15中10,罰8中5,合計25分、12籃板、4阻攻,大一中鋒Oden沒有令人太失望。開玩笑的對Danny說,在Texas的另一個super freshman兼本年度Naismith年度最佳球員Kevin Durant和Oden之間,就算我喝到爛醉,也會選Oden為狀元。

Oden有身材、有腳步、不貪功、認本份、左右手俱佳,很可能是1997年Wake Forest的Tim Duncan以來最全能的長人,只有瘋子才會不選他為狀元。

然而,Oden在場上的風格確實和他那超齡外表一樣「過度成熟」,某個美國球評說得沒錯,我們都很希望看到19歲的Oden打起球來像19歲的樣子,熱情奔放、活力充沛,而不是19歲的年齡卻打得像29歲一樣。此外,不知Oden是否體能有點問題,總覺得他在這場比賽有點無精打采。

當然,這些都是雞蛋裡挑骨頭。光看他的四記火鍋,其中可能有兩記是對手打算扣籃,硬被壓下來的。他的巨大影響力,使他成為名符其實的「game changer」,即使不搧到鍋子,對手命中率也至少下降一成。

他會不會再留校一年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大一就將OSU帶進冠軍戰,同時一度高居全美排名第一,帳面上的成績已經足夠。就風險而言,或許也沒有必要再留在NCAA。

Ohio State




OSU自賽初一度領先後,全場都在追分,但他們的盯人防守問題不少,加上Florida的傳導順暢快速,始終無法拉近比數。另一個輸球重點是外線摃龜,三分球投23中4。今年OSU可能犯太歲,美式足球和男籃都和全美冠軍擦身而過,而且都敗在Florida手上。

儘管輸球,OSU教頭Thad Matta的功力已經獲得肯定。幾年下來,他走到那裡贏到那裡,而且帶領的球隊在NCAA錦標賽中一律有出人意料的演出,包括Butler、Xavier)。Matta出生於1967年,換句話說,今年只有39歲,未來前途看漲。

他的紀錄怪可怕的:

(Season Wins Losses Postseason)
Butler
2000-01 24 8 Second Round
Xavier
2001-02 26 6 Second Round
2002-03 26 11 Second Round
2003-04 26 11 Elite Eight
Ohio State
2004-05 20 12 Ineligible
2005-06 26 6 Second Round
2006-07 35 4 National Championship Game

Michael Conley Jr.


Danny說Michael Conley Jr.被喻為下一個Chris Paul,或許有這個可能。他們的進攻、傳球都不搶眼,但是非常紮實,能切能投,組織進攻的能力也相當不錯。事實上,Conley Jr.對OSU的重要性恐怕不在Oden之下,尤其是在錦標賽中。我猜Conley會和Oden哥倆好一起投入選秀。

Billy Donovan




41歲就寫下衛冕冠軍的紀錄,Donovan自然是當今大學籃壇最紅的教頭。從最後四強之前,有關他可能投奔前東家Kentucky的傳聞就不斷;這是我認為Florida有可能衛冕失利的原因之一。Of course, I was wrong.

Donovan在Florida的年薪170萬美金,如果到Kentucky,據說會飆到400萬美元上下,至少300萬美元跑不掉。價碼有如此大的落差,Donovan就算走人,也不會有人怪他,更何況他為向來以美式足球聞名的UF賺了兩座男籃冠軍盃,已經是仁至義盡。

回想1987年,還曾看著這個白人射手在Rick Pitino手下,帶領Providence闖進四強的模樣。20年後,前額微禿的Donovan已經名滿全美,我這20年間真不知在幹什麼。

Joakim Noah


他會是去年毫無疑問的選秀狀元,卻選擇留校衛冕,這一點要肯定Noah。不過他的球技似乎沒有太多進步,導致行情已經下跌,甚至落在隊友Corey Brewer和Al Horford之後,真是滄海桑田。

Noah的團隊意識沒有問題,籃球的instinct沒有問題,基本功夫也沒有問題,但是他沒有一項特別突出的技能,加上身材偏弱,令人不太敢為他的前景感到樂觀。去年對他的感覺,他會是下一個Marcus Camby,但是比Camby好一點。這並不是貶抑,能像Camby一樣已經足夠在NBA立足。問題是,他會是good還是great。

Corey Brewer




今年的MOP,身材6-9打2、3號,註定會有行情,加上他在錦標賽的傑出表現,看來也是篤定棄學,而且順位不會太低。他會是下一個Scottie Pippen嗎?

Al Horford


Horford的身高報到6-10,錦標賽裡籃板抓得超猛,中距離也相當值得信賴,選秀行情水漲船高。然而他在某方面和Noah面臨相同的問題。像Horford這種類型的球員很多,我不確信自己會不會在lottery區選他。

(所有照片來自Yahoo Sports)

Monday, April 02, 2007

正「鞋」難分NBA

如果武士終其一生在尋找著獨一無二的寶劍,那麼,許多籃球迷尋尋覓覓的,就永遠是下一雙最酷、最亮眼的球鞋。如果NBA是籃球的最高殿堂,那麼它也同時是球鞋行銷的最佳舞台。

打從1985年喬丹以50萬美金價碼和球鞋廠商簽約以來,近代NBA就從來不缺球鞋話題。這個話題有時是正,有時亦邪,足堪玩味。

湖人布萊恩近來的得分大爆發,使人們再度拿他和喬丹相提並論,認為他的得分爆發力和籃球之神不相上下。事實上,布萊恩在過去兩週內六度創下單場50分以上紀錄,六場球平均53.5分,率湖人拿下5勝1負。

典型的說法是,由於湖人近來傷兵成群,非布萊恩大量得分不足以求勝。以湖人在這六場球中的戰績,可以印證此言不虛。

但你也知道,這年頭什麼都有「陰謀論」。有人就說,布萊恩的得分潮選在代言鞋款上市之前來臨,未免也太過巧合,似有配合球鞋上市造勢之嫌。

這種指控或許太過武斷,畢竟,這種可怕的紀錄並不容易達成,想在任一場比賽中攻下50分都不是簡單的事,更何況是六場?此外,NBA在過去40年來,曾締造單月平均得分破40分的,也只有布萊恩一人(三月為40.4分),連喬丹都未曾辦到。

然而,這個聯想卻也不是毫無根據。眾所周知,NBA球員「用手投籃,靠腳賺錢」,大牌球星的球鞋合約,甚至高於打球的年薪,在允許的範圍內配合宣傳,也是正常的事。如果球隊可以在下半季擺爛,企圖爭取高順位選秀權,大牌球星區區幾場瘋狂得分秀,滿足球迷的同時又達到行銷目的,又有何不可?

就像布萊恩新球鞋的廣告宣傳用語,他在最近的表現是「超自然」(supernatural),無論目的為何,他的球技是毫無疑問的。即使此舉真為球鞋打廣告,我們也只能佩服布萊恩的球技,以及廠商行銷時段之精準,搭配得天衣無縫。

很有趣的是,日前騎士對尼克一役,在「大帝」詹姆斯和尼克控衛馬布瑞之間,也因為球鞋掀起一場論戰和討論。

曾經盛極一時、遊走各大球鞋廠商之間的馬布瑞,出乎意料選擇一家並不知名的公司,同時進行「逆向操作」,推出售價僅15美元的代言鞋款,聲稱要打破傳統NBA球星代言鞋款的高價位現象,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負擔得起。

由於小馬的代言球鞋正式進入第二代,和詹姆斯氣勢恢宏的代言球鞋相映成趣,有人於是將這場球賽戲稱為「15美元對150美元的戰爭」。詹姆斯說出「我很難想像自己為15美元球鞋代言的情形,畢竟我和XX(廠商)一向秉持高標準」的談話,則受到不少批評。

小馬毫不客氣回擊:「與其被擁有,我寧願去擁有」,暗示詹姆斯已淪為廠商俎上魚肉。但話說回來,小馬代言的收入大概也不會太少,這句話反而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由多年前美國黑人區小孩因一雙喬丹飛人鞋而遭搶奪、殺害以來,球鞋的高價位,以及球鞋廠商的影響力─特別在美國高中和大學籃球─就經常被討論,卻始終未有定論。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球鞋市場原本就是個供需市場,有需求就有供給。

從布萊恩的得分秀外一章,到馬布瑞和詹姆斯的「十倍數戰爭」,再加上往後我們還會見到無數和球鞋相關的事件。我們可能會發現,這個議題正「鞋」難分,到頭來還是像巴克利說的:穿上我的代言球鞋,你既不會和我一樣會搶籃板,也不會和我一樣有錢。無論是多少錢的球鞋,合腳還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