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9, 2007

Rain、鄭光錫、韓式球風

對於同時具有「韓流」迷和籃球迷雙重身份的人而言,上週可能是夢幻般的一週。先是萬人迷Rain駕臨台灣,4月1日離台。近年來第一位中華男籃外籍總教練鄭光錫,則於4月3日悄悄抵台。

當然,這種人應該不多,畢竟,能夠受得了韓劇三大經典橋段:得怪病、車禍和哥哥愛上妹妹的人,應該不會是籃球迷才對。

不過,受籃協禮聘來台的鄭光錫,在南韓籃壇地位恐怕還不只是Rain而已,而是「裴帥」裴勇俊級的人物。對於這樣一位國寶級教頭,台灣籃壇對他的好奇心和期待,都無比熱烈。

■亞洲的外籍教練潮
無論是刻意或非刻意,中華籃協終於搭上亞洲各國聘請外籍籃球教練的末班車,對許多球迷來說,這就像是遲到30分鐘的高鐵,已經讓人等到抓狂。

包括中國大陸的哈瑞斯(Del Harris)、尤納斯(Jonas Kazlauskas),前日本男籃的克羅埃西亞籍教頭帕維里塞維奇(Zeljko Pavlicevic)、前卡達教頭史提賓(Joseph Stiebing)、前黎巴嫩教頭保羅(Paul Coughter),以及約旦的葡萄牙教練帕瑪(Mario Leonel Palma)在內,亞洲各國男籃近年來汲汲於透過外教改造體質,同時向世界學習,在賽場上也收到極大成效,有目共睹。

聘請外籍教頭的優點極為明確,除了引進專業,更可擺脫人情和內部包袱,純粹的目標導向,教練幹不好就走人,簡單明瞭。

中華籃協的「教練責任制」名不符實,加上近年來名次太差,台灣本土教練人才幾已消耗殆盡,聘請外教,此其時也。

■所謂韓式球風
鄭光錫的到來,同時可以讓我們好好檢視近年來台灣籃壇最被濫用的名詞之一:韓式球風。

看韓國隊打球,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韓式球風」,但打從近年台灣開始流行這玩意兒以來,我們那「本土劇加韓劇」式的球風,卻是讓人愈看愈不懂。

韓式球風是全隊上下不分老少,「樓上招樓下、阿公牽阿媽」一起來狂砍三分球?是棄守禁區?是全場如無頭蒼蠅一般的快來快去,號稱快打旋風?拿到球就投、進不進再說的early offense?五個人不知在幹嘛、有時還會相撞的motion offense?

為什麼這和我印象中的韓國隊完全不同?人家可是不分大小,只要禁區有機會,照打不誤;人家可是投三分像喝水,而不是放風箏;人家可是從防守作起,即便他們不準,也不會讓你準。

此外,以往認知的韓式球風,依筆者拙見,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變種風格。由於韓國隊身材劣勢一向很明顯,只好「抄路肩」,充分利用韓國射手的優勢以小搏大。但近年來韓國的身材也大有提昇,或許不少人都已注意到,韓國的球風也在轉變之中。

換句話說,所謂韓式球風的定義,很有可能隨之改變。

■現實與期待
鄭光錫抵台後,已開宗明義定出「堅強防守、快速反擊」基調,作為2007中華男籃主軸,同時在SBL場邊進行觀察,也已定出亞洲四強的標準,氣魄十足發出「唯有高標準才能激勵球員」的壯言。

或許他已年紀老大,或許他能夠組建、訓練球隊的時間不到兩個月,但身為1997年率南韓擊敗中國奪得亞錦賽冠軍,進軍世錦賽的傳奇教頭,鄭光錫的一舉一動、思維想法,絕對值得球迷和國內教練觀察、玩味和學習。

現實一點的說,鄭光錫面對的狀況極為惡劣,時間短、語言不通、名次壓力大,悲觀來看,成功機率並不太高。

但我們也可以樂觀一點的看,在近年來中華男籃名次、精神雙輸的局面下,還能更糟嗎?與其談「韓式球風」,我們更該學習的,或許是永不放棄的「韓式精神」,除了韓國人擅長惡搞的場內場外小動作之外,這才是南韓體育國力的根基。

目前台灣籃球需要的,不是Rain,不是韓流,也或許不是韓式球風,更或許不是名次,而是這個東西。相信台灣的球迷,都熱烈期待鄭光錫為台灣籃球帶來的這件無形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