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一向玩足球,這大家都知道。不過,其實他們的籃球也玩得不錯,而且有玩得越來越好的趨勢,雖然和NBA還差一大截,但至少歐洲球隊遇上夢幻隊還不致於輸得和中國大陸一樣慘。
無論是業餘的歐洲錦標賽或是職業的歐洲盃,歐洲籃球都很少引人注意。不過歐洲籃壇今年卻出了大事,值得介紹一番。此外,由這個事件似乎也可以看出全球的籃球趨勢。
■特殊的歐洲籃球制度
無庸置疑,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職籃聯盟,有的還和中國一樣分兩級,如義大利就分A1與A2,只不過不像大陸甲A和甲B之間要昇降級。這些球隊多由大型企業支持,有的財團彷彿錢太多,還一口氣包養職籃與職足球隊。
歐洲人很奇怪,國家都不太大(當然不是和台灣比),但是什麼事都喜歡比個高下,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在歐洲的地位,所以也造成了特殊的籃球制度,其實就類似足球的玩法。除了各國聯盟的例行賽事(大約一週兩場,蠻輕鬆的,整個球季打下來大概都不超過三十場)之外,在球季中也舉辦不少跨國、跨聯盟的盃賽,這些盃賽也分例行賽和季後賽,賽程就安插在各國聯盟的空檔。換句話說,歐洲的職籃隊伍每週既要打自己的聯盟,也要打跨國盃賽。
最奇怪的是,這些職業盃賽卻由「業餘」籃球的最高主管機關國際籃總(FIBA)一手主導。正確的說,應該是FIBA之下的歐洲籃協(Standing Conference of Europe)來主導,相關業務則由ISL公關行銷公司負責。ISL專作國際籃總的生意,這種寄生關係,就和亞洲籃總(ABC)與ABC Promotions沒兩樣。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FIBA和歐洲籃協的總部就連在一起,都在慕尼黑(快搬到日內瓦去了),根本就是一家人。至於業餘單位為什麼管到職業球賽去,我問過不少歐洲的籃球友人,沒人知道,他們的說法倒很一致:「不曉得,反正從以前開始就這樣啊!」
■歐洲籃球概況
FIBA與歐洲各國籃協合作,在歐洲總共舉辦五個大型職業盃賽,男三女二,男子隊有EuroLeague(今年起改名為SuproLeague)、Saporta Cup與Korac Cup,女子隊則有EuroLeague和Ronchetti Cup,今年共計有33國的217支隊伍參賽,其中男子132隊,女子85隊,可說是熱鬧非凡。
在男子的三個盃賽中,EuroLeague層級最高,Saporta Cup次之,Korac Cup排第三。國際籃總依據本身計算的各國排名(ranking),來決定各國聯盟在這三項盃賽中所能報名的最高隊數,以EuroLeague而言,就規定同一國最多只能有三隊入選,而且都要是該國聯盟排名前三的隊伍。擠不上EuroLeague的球隊,就只能報名Saporta Cup,同樣的,參加Korac Cup的也就是排不上Saporta Cup的隊伍。這三個盃賽都會打出冠軍,但傳統上只有EuroLeague的贏家敢號稱自己是歐洲冠軍。
1998年,在前立陶宛籍NBA球員Sarunas Marciuloinis主導下,成立了一個新的聯盟,名叫北歐職籃聯盟(NEBL, Northern European Basketball League),由Marciulionis擔任總裁。1999年進行一系列的推廣賽事(Promotional Cup)之後,NEBL於今年一月開打,進行至四月結束,共有來自九國的14隊參加。這些球隊除了本身的職籃聯盟,也打NEBL以及FIBA旗下的盃賽,水準則略高於Korac Cup。
■正式分家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由於EuroLeague的電視轉播合約洽談全由FIBA一手操縱,也由FIBA負責分配,有不少球隊自覺錢拿得太少,私下對FIBA十分不爽,開始策動出走,於是促成了另一個「協會」ULEB(Union of European Basketball League,原文是義大利文,所以字母縮寫先後次序和英文不同)的誕生。ULEB自認可以搞到比FIBA條件更好的電視合約,分配也更加公平。
ULEB自信滿滿,並開始對各國球隊進行強力遊說挖角,FIBA這才驚覺事情大條了,當下和ULEB的代表開了好幾次會議,希望能「弭平叛軍」,可是雙方理念差距實在太大,而且沒有交集,最後終於鬧翻,歐洲籃球也正式宣告分裂。
原由FIBA主辦的EuroLeague,自今年起全新包裝改名為SuproLeague(好一個怪名!),FIBA所持的理由是要藉由新品牌而將歐洲籃球推向全世界。另一方面,ULEB建立的聯盟也就承襲了EuroLeague這個舊名。由SuproLeague系統跳槽EuroLeague的強隊,包括希臘的Olymipakos以及西班牙的Barcelona、Real Madrid三隊。
「執政」數十載的FIBA眼看小老弟造反,當然非常不爽,最後決定,參加ULEB比賽的球員與教練,往後還是可以參加FIBA主辦的各項賽事,包括正式的國際錦標賽;但是參加ULEB的職業球隊與受聘為ULEB執法的裁判,將不得再參加FIBA賽事,以為懲戒。
這兩個聯盟槓得兇,誰也不服誰,雖然賽制不同(EuroLeague共有24隊,例行賽分為4組,每組各6隊;SuproLeague共有20隊,例行賽分為兩組,每組各10隊,打主客各一的循環賽),但新球季的開賽日無巧不巧都選在10月19日,未來的鬥爭還有好戲可看,光是「誰才是真正的歐洲冠軍」這個話題,就很有得吵了。
■戰國時代的來臨?
歐洲籃壇的分裂,似乎只是全球職籃聯盟風起雲湧的冰山一角,特別是區域性的籃球聯盟。過去幾年來,美國除了原本的NBA、CBA、USBL之外,又冒出了IBA、IBL、NRL、CPBL、SBL等幾個小聯盟,亞洲今年則由新浪網籌組了一個準備一統亞洲江山的ABA,如果再加上歐洲的SuproLeague、EuroLeague、NEBL等,全球籃壇真是熱鬧非凡。
籃球是不是真有這麼大的市場,能夠容得下這些聯盟同時存在呢?難度不低的區域性整合會成功嗎?未來會不會有一個統合全球籃壇的組織出現?這都是值得觀察、注意與思考的問題。
借一句李敖的話:今天就講到這裡,未來再為大家介紹EuroLeague與SuproLeague的詳細組織、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