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新聞時,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眼簾:Tamir Goodman。Tamir Goodman?他不是當年被運動畫刊稱為「猶太教喬丹」 (Jewish Jordan)的傢伙嗎?這個小伙子又惹麻煩了?
其實不應該說是「麻煩」,但Goodman確實在兩年來兩度成為全美的話題人物。他的故事,值得一述。
■風波Part II
12月11日,Towson大學對Maryland-Eastern Shore大學的比賽中,Goodman並沒有隨隊出賽,Towson也以78-93落敗。Goodman實在沒有心情出賽,因為就在這一天,他要求檢察官不要以攻擊罪名起訴校隊教練Michael Hunt。
起訴校隊教練?為什麼?因為前一場球Hunt不太滿意Goodman的態度,在一次暫停時要求Goodman退出球員圍成的小圈圈 (huddle),Goodman照辦,臉上卻帶著詭異的微笑,搞得Hunt十分光火,一怒之下往旁邊的椅子就是一腳。說巧不巧,這張椅子卻撞到Goodman的腿。
事後,Goodman將此事報告校警,不說還好,說了之後消息不逕而走,檢察官也主動調查。而Tamir的老爸Karl Goodman又是律師,愛子被教練踹了一腳,自然使得整個事件更加複雜。
這件事在台灣人眼裡或許是小事,高中籃球教練體罰的例子屢見不鮮,但體罰在美國人眼中可是大事,鬧得這麼大,和當初印地安那大學火爆教練Bob Knight因體罰而被迫去職,有異曲同工之妙。
■戴著小瓜帽的籃球員
細說從頭,Tamir Goodman之所以引起全美高度重視,因為他是個正統猶太教 (Orthodox Jew)的教徒。這種宗教的忠誠信徒,都會在頭上戴個小瓜帽,Goodman正是如此。
除了Goodman,美國也有不少已經打出名堂的球員信奉正統猶太教,例如南加大的小前鋒David Bluthenthal、前奧克拉荷馬州大的控球Doug Gotlieb,新浪目前在大陸聘的221公分洋將Eric Gingold也是一個。
就像回教有一年一度的齋戒月,正統猶太教也有嚴格的宗教戒律。依據戒律,教徒在週五日落至週六日落之間,不能打球。這種規定對一般學校而言十分傷腦筋,因為這段期間正是安排籃球賽的「黃金檔」,不能打球那也別搞了。
由於這種特殊的戒律,加上正統猶太教有許多法典、戒條與經文需要學習,因此教徒的子女通常會就讀猶太教學校,故事主角Goodman也不例外。
Goodman家住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沒有人規定猶太教徒不能喜歡籃球,所以他從小就是個「球狂」。Goodman高中一年級原本被父母送往匹茲堡念書,但是那所學校並沒有籃球隊,對嗜球如命的Goodman而言簡直有如地獄,撐到高一結束,高二他就轉回巴爾的摩近郊的Talmudical學院。
■1999,一夕成名
Goodman身高6呎3吋,身材削瘦,屬於輕磅後衛。經過高二一年的磨鍊,他在1999年大放異采,平均每場攻下35.4分、6.5籃板、7.5助攻,開始受到各界注意。在「運動畫刊」(SI)一篇文章直指Goodman為「猶太人喬丹」之後,各校才恍然大悟,世上竟有Goodman這個球員存在。
Goodman一夕成名,有球探說:「全美國沒有一個17歲的球員守得住他」。有關Goodman的經典故事也陸續流傳出來,他曾經在一場比賽中連中九記三分球,另一場客場賽,他在賽前迷路遲到,進場時本隊已經以4-20落後,結果Goodman在上場之後連得45分 (請注意,是「連得」),率校隊反敗為勝。創下如此不可思議的神蹟,不紅才有鬼!
該年暑假,Goodman獲得五星籃球營和adidas ABCD Camp邀請,各隊球探也蜂湧而至,準備好好瞧瞧這個戴著小瓜帽的喬丹。大家擔心的是,Talmudical學院所屬的籃球聯盟,都是猶太學校,整體素質太差,所以Goodman的統計數字只具備參考價值。
Goodman的表現果然有點令人失望,在「五星籃球營」(Five-Star)中被球探評為「全美最被高估的球員」,一般的評語是,他的傳球sense和視野不錯,得分能力和基本動作平平,頂多是全美100名邊緣的水準。在ABCD Camp更慘,只打了一場就受傷,一堆流口水的球探、教練啥都沒瞧見。
■風波Part I:馬里蘭,我來了,又走了
儘管如此,馬里蘭大學並沒有放棄,助理教練Billy Hahn依然持續鎖定Goodman。馬里蘭的堅持原因無他,除了對Goodman球技信心十足之外,Goodman的家鄉巴爾的摩,本來就屬於馬里蘭大學招收球員的領域。盡全力留住資優在地球員,吸引當地父老注意,原本就是NCAA招生的不二法則。
馬里蘭要Goodman,所需作出的犧牲和配合不少。首先面臨的,就是猶太教周末的不出賽戒律。如果Goodman加盟馬里蘭,馬里蘭必須和ACC聯盟的其他學校協商,盡量不要安排該校的球賽在週五日落至週六日落之間舉行,但這是不太合乎常理的作法,其他各校也沒有義務配合。其次,猶太教信徒的食物也很特殊,球隊出外打客場時,工作人員還必須負責張羅食物,麻煩得很。
無論如何,Goodman和馬里蘭達成口頭協議 (oral committment),同時在高四這一年轉學至學校附近的Takoma Academy,希望藉著更高層級的球賽鍜鍊球技。高中的最後一個年頭,Goodman平均攻得25分、9助攻,表現還不差。
奇怪的是,在最後必須簽下「就讀意向書」 (Letter of Intent,這是NCAA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名詞)的階段,Goodman卻突然和馬里蘭意見相左,決定改投南方聯盟的小學校Towson。據信,這和總教練Gary Williams不願意為一名球員增加太多麻煩、馬里蘭不再看好Goodman未來都有關係。
■揮別絢爛
來到Towson的Goodman,大一頗受總教練Mike Jaskulski重用,全季共先發23場,平均6分、4助攻,Towson打出12勝17負戰績。這樣子的成績單,和「猶太人喬丹」確實有很大差距,多少反映出Goodman當年的名聲全是媒體一窩蜂炒作的結果,但對一個平凡的新鮮人而言,還算可以。
Towson展現十足誠意,全力和南方聯盟各校協調賽程,而各校也欣然配合。其實NCAA裡也有這種特殊的例子,例如摩門教學校Brigham Young(俗稱BYU),星期天就不能打球,而且摩門教徒還必須出外傳教兩年。這也是為什麼Britten Johnsen至今還在猶他大學混的原因,因為他是摩門教徒。
到了大二,Towson總教練換成了Michael Hunt。Goodman似乎不太受教練重用,球季前八場每場平均出賽時間只有11.4分鐘,Goodman進了「狗屋」,平均得分不到2分,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他的失望和沮喪,可想而知。而揮別絢爛之後的Goodman,和一般平凡的大學生毫無兩樣,他上課、考試,享受打球的樂趣。喬丹?NBA?並不在他的腦海之中。
從他的大學生涯觀察,所謂「猶太人喬丹」,實在只是個炒出來的話題。Goodman是個很乖的孩子,他也知道自己的球技沒那麼棒,但是媒體硬要把這個不得了的封號加在他身上,又有什麼辦法?
■大事化小
拉回最近發生的事件,其實這是Goodman和教練默契不佳,加上球場表現不如預期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兩者發酵之後的結果,說穿了只是件小事。鬧得這麼大,兩造都有大事化小的意思,Goodman主動要求檢察官不要起訴教練,Towson校方在了解事件後,也決定不針對Hunt進行進一步調查。
Goodman原表示,已不可能在Hunt手下打球,而且準備轉學,不過Towson信誓旦旦的承諾,絕不會因此取消Goodman的籃球獎學金,目前只待Goodman的回應和抉擇。
對Goodman的了解,讓我真正的體會到,美國媒體也不是不會犯錯的,有很多球員都是被記者或球探硬拱出來的假明星,等到真槍實彈在場上對幹,就會穿幫。其次,「XX喬丹」的稱號實在太沈重,往後再聽到這種比喻,聽過就算了,不要太當真。因為,如果Goodman都能算是喬丹,那陳信安不就是Kobe Bry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