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視為新世代控球後衛旗手之一、出身紐約Coney Island貧民區的Stephon Marbury,上一次大量出現在NBA球迷的生活之中,應該是2003-2008年效力紐約尼克的時候了。他最被期待的時期,至少對我個人來說,則是在灰狼剛出道的1996-1998期間,那時他才19-20歲,潑辣慓悍、能切能投能傳的球路,給人無窮想像空間。
奇怪的是,儘管每場球大概都有20分、8次助攻左右的表現,他和早期的Allen Iverson一樣,都被歸類為「獨夫」,或許這是雙能衛這類型球員的宿命。這樣子的壓力,加上紐約原本就是個妖獸都市,即使Marbury這種等級的明星也難逃,這是他返回家鄉紐約打球卻極不愉快的原因。根據報導,Marbury到後期已經有憂鬱症和自殺傾向,最後他選擇離開NBA,赴中國打球迄今。
回顧Marbury既亮麗又陰暗的NBA生涯並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讓我把Marbury再從記憶裡掏出來的,是前陣子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卻很值得討論的一則新聞。
Starbury重出江湖
目前還在北京打球的Marbury,日前在Twitter上公佈失傳已久的Starbury球鞋全新設計圖,暗示著這個以低價球鞋為訴求的自創品牌將重出江湖,更重要的是他點名批評Michael Jordan和LeBron James,只顧著靠球鞋賺錢,對黑人、貧民小孩屢屢為Air Jordan/LBJ/Nike球鞋偷竊殺人的現象不屑一顧。
這已經不是Marbury第一次針對此議題開砲。早在1996年9月,當時才20歲的Marbury就認為Nike和Jordan Brand的球鞋價格高得太離譜,間接造成許多青少年刑案的發生與錯誤價值觀,宣佈和零售商Steve & Barry’s合作,推出定價14.98美元的Starbury球鞋,其中有幾款球鞋甚至不到10美元,例如9.98美元的Starbury Crossover。至於同系列的運動服飾,單價一律不到10美元。
Starbury的銷售還OK,但是Steve & Barry’s在2009年倒閉,而Marbury自己的生涯當時也亂七八糟,Starbury從此銷聲匿跡。
很有趣的是,由於Marbury曾聲稱「拿一雙Starbury和一雙Nike球鞋,把它們切開,你會發現裡面都是一樣的」,專業單位甚至真的拿了價格相差10倍左右的兩雙球鞋切開作測試,結果發現,Starbury的材質當然沒有高價球鞋來得好,但是純就性價比而言,Starbury的性能表現並不差。
在一雙名牌球鞋價格約新台幣3000-6000元的時代,定價不到500元的球鞋實在令人難以想像。我欽佩Marbury的發言、動機與行動──Marbury已經不太需要藉機賺知名度,如果只是為了炒新聞,他作的這一切也太「搞肛」了一點,但並不認為Starbury──如果順利推出的話──會獲得廣大的成功,因為Air Jordan如此昂貴卻又一鞋難求,就證明它的背後有著太多其他因素支撐。
Michael Jordan的沈默
Marbury間隔十餘年,兩度針對Air Jordan球鞋開砲,不是沒有原因。早在1990年代初期,隨著Michael Jordan生涯發光發亮,球鞋市場也跟著水漲船高以來,全美各地──特別是貧困的黑人社區──與AJ球鞋相關的刑案就屢見不鮮,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奪球鞋,就是為了一雙鞋子開槍殺人。印象中當時就曾出現無數文章,對此現象感到憂心;這個現象甚至曾經在1990年成為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的封面故事。問題是它是一項商品,你沒有辦法作任何事阻止商品受到消費者歡迎,總不能搞強迫下架或強迫降價這種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Michael Jordan本人極少──甚至從未──對這個現象作出太多回應。一如他也從不談論政治議題一樣,Jordan篤信商人不碰政治和社會議題的信條,因為從在商言商的角度,你必須賺所有人的錢,無論他是民主黨、共和黨,或是富人、窮人、白人、黑人、亞洲人。在這方面,他和大嘴巴的Charles Barkley有著很大不同;Barkley從不諱言他支持共和黨的立場和不希望自己成為青少年偶像(role model)的態度。
Jordan對這個社會現象有沒有道德責任?我認為當然有,其實Jordan大可以主動將球鞋降價,但道德責任再怎麼說絕不等同於法律責任。球鞋的定價,牽扯到太多企業營運和市場因素,受歡迎的商品,定價再高都有人要,原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道理,AJ球鞋如此,Burbury、Chanel等名牌也是如此。要求某商品像作慈善一樣配合「窮人」定價,不是資本主義市場的邏輯。
有關球鞋的另一項爭議,是各球鞋品牌在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各國的血汗勞工、使用童工問題。包括Nike和其他廠牌的運動廠商,都曾因此遭到質疑和撻伐,甚至鬧進美國國會,但既然非本文主題,暫且按下不表。
附帶一提,Starbury定出這麼低的價格,是否也涉及使用血汗勞工和童工?這也是個該問的問題。
瘋狂鞋迷
Michael Jordan成為全球辨識度、受歡迎度最高的運動員,AJ球鞋引起的瘋狂熱潮也是全球性的。收藏AJ鞋的玩家級人物、在鞋店門口大排長龍等待AJ鞋開賣的鞋迷、吃泡麵存錢也要買雙AJ鞋的人們,在台灣和全球各國都多得很。
買AJ鞋的粉絲們,有些是入手之後就供著膜拜,有些只穿它走路絕不用來打球,有些會迫不及待穿到球場上亮相。也許是出於嫉妒之心,我記得以往穿著AJ鞋到街頭球場鬥牛的球友,總會成為大家很想修理的對象。
新聞周刊(Newsweek)一篇名為「The significance of owning a pair of Air Jordans(擁有一雙AJ鞋的重要性)」的文章中,將這些自1985年Air Jordan首度上市後逐漸累積而出的粉絲形容為「Jordan heads」,同時發現這些人是不分種族、居住地,都有著相同的瘋狂。有這些人,才造就出AJ鞋一天最高在全球賣出35萬雙的神蹟。
也因為如此瘋狂,才發生某鞋店因為店門口玻璃被球迷擠破而被迫中止AJ銷售、某鞋店附近住戶因為鞋迷大排長龍阻礙交通憤而報警等等事件的產生。
究竟人們為什麼這麼喜愛Air Jordan球鞋呢?是因為它的設計?它的卓越性能?純粹為支持籃球之神Jordan之舉?因為它和股票或球員卡一樣,已經成為一項可以投資的商品?因為從眾心理,別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因為流行?我猜每個人都可以從上面找到一個理由,甚至也不需要理由。
我從來不曾擁有AJ鞋的原因,純粹是因為它太貴。以前是買不起,等到現在自己買得起了,又覺得不值得。
一面倒的籃球鞋市場
Marbury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將不會有解答,因為它終究會回到選擇的問題──市場上有50元的便當,也有一客5000元的套餐,吃不起套餐的人就吃便當,能吃得起套餐的人,你不能武斷的說他邪惡或強迫他改吃便當。
實際上,球鞋廠商有很好的理由不降價,Nike尤其有非常好的理由,因為它在美國市場享有一面倒的市占率和優勢,獨自吃掉九成以上的市場。整體而言,運動鞋和籃球鞋的市場規模持續成長,這代表消費者需求強勁。以下是整理出來的幾項資訊:
- 美國球鞋市場2013年規模為250億美元,和2009年相比,成長了47%。
- 2014年全美籃球鞋市場規模達到42億美元,其中Nike占95.5%、Adidas 2.6%、Under Armour 1%、Reebok 0.8%。如果把Jordan Brand拉出來獨立計算,它吃掉全美市場的58%。
- 2014年Jordan Brand在美國的銷售達26億美元,營收為LeBron James系列球鞋的八倍,Jordan Brand在全球市場(含服飾)則進帳10億美元。
- 年齡在18-34歲之間的消費者,2014年的球鞋消費達210億美元。
- Michael Jordan在2014年一年,就從Nike手上賺進一億美元。
- Air Jordan第10代的復刻版,於2014年12月20日開賣,首批貨品三小時內就賣光,一周內進帳8000萬美元。我們來作個比對,2014年Adidas加Under Armour加Reebok加其他品牌的「全年銷售量」,也才1.9億美元。
- 2015年全美運動鞋(含各類運動鞋)市場,Nike排名第一,第二出乎意料的是Skechers,至於Adidas連5%都不到。
如果將足球、棒球等運動項目全部加進來,再以全球市場來看,Nike的霸業或許不會如此強大,Adidas也沒有那麼弱,不過以上這些數字至少足夠說明Nike在美國市場的強大。在商言商,能賣150美元大家還搶著要,何必賣50美元?
球員合約價幾許?
雖然這麼說,但是還有種觀念叫作合理價格,也許這很模糊而不科學,卻比較貼近庶民生活。簡言之就是,什麼價格是一般人覺得合理的、負擔得起的?就像油價、便當價格,一定有它被認為的「合理範圍」,同樣的,NBA球員薪水和球鞋售價也應該有。
以最近的例子來看,Adidas簽James Harden的價碼是2億美元,簽Derrick Rose的價碼是13年1億8500萬,Nike簽Kevin Durant的價碼則是10年3億美元,這會不會太誇張?這不是亂丟錢?我們真的相信一名球員能夠為球鞋廠牌賺進比這更多的利潤?相對的,當年Nike因為只對Stephen Curry開出一年250萬美元的價格,於是Curry接受Under Armour的一年400萬美元,如今UA可真是大賺了,在Curry竄紅之後,2015年第二季的籃球鞋銷售成長754%。
薪資也是一樣,個人的偏見是,我很難相信隨隨便便的一個球員,年薪會達到千萬美元以上,但目前NBA擁有這種薪資水準的球員比比皆是。
我確實沒有數字佐證,但總覺得NBA球員的薪資規模和球鞋合約,是被撐大的大泡沫,這背後還可以看到的現象是整體消費價格持續上漲,例如門票、球衣銷售,甚至球場食物和停車費等等。這是為什麼有人批評,NBA雖然獲得全球性的商業成功,這20年來卻已經慢慢的脫離、疏遠了中下階層民眾。
由於球鞋廠商大發利市,他們對籃球運動和營運的影響也愈來愈大。Nike和Adidas利用高中籃球營和錦標賽,互相爭奪明牌高中球員青睞,乃至主導這些球員進入與該品牌簽約的大學,早就是公開的秘密,所以會有所謂的Nike schools和Adidas schools。冰凍自非一日之寒,這個現象是長年的累積而來,但如今愈演愈烈,對高中和大學籃壇終究是非常不好的。
我不認為Stephon Marbury掀起的這場球鞋小戰爭會成功,他的出發點確實有道理,但Jordan Brand和Air Jordan球鞋的成功,看來是完全不會受到影響,不過Marbury至少讓我們可以好好的重新思考球鞋這回事,這方面,我完全支持他。
*本文原發表於:
Stephon Marbury掀起的球鞋小戰爭 - hoopjunkie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