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0, 2016

Tim Duncan:短短的告別,長長的思念

BN-OW101_DUNCSS_M_20160711174241

(原文發表於美國職籃戰國策Hoop Taiwan雜誌2016年9月號)

這其中勢必有什麼誤會,Tim Duncan的退休,居然活像個離職員工,在公司佈告欄貼出公告後,此人就關上電腦,抱著紙箱,交出員工證,靜靜的、頭也不回走出公司大樓,消失在人群之中。對那些了解他的人們而言,這種方式確實是很「Timmy」,但開什麼玩笑,一個縱橫NBA達19年的巨星級球員,哪能用這種方式離開我們?

好歹也像Kobe Bryant最後一場砍個60分,或是像Kareem Abdul-Jabbar和其他傳奇球星一樣,來個最後一季的巡迴?再不然,至少也收點禮物,寫封最近很流行的網路情書,或是弄場感人肺腑的告別記者會吧?結果是什麼都沒有,他的最後一戰以失敗作收,穿著黑色21號球衣步出球場,就是他在NBA的最後身影。隔沒兩週,居然就被撞見在平價服飾店Old Navy和大家一起排隊結帳了。

這顯然是一個非常想要平凡的人。

001301099

為了喚起一些記憶和熱血,湊熱鬧的上了Youtube看TD生涯精彩動作剪輯。在一段又一段的畫面剪輯中,見到的是幾乎清一色的單手扣籃、15呎擦板投籃、並不像排球殺球一樣飛得老遠的火鍋,還有偶爾出現的幾個三分球。對於已經被現代NBA highlight長期餵養的球迷而言,還真是一點都不high的highlight。

這些讓人不甚熱血的Duncan影像,卻好像給了我一個機會去重新思考,NBA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究竟改變了多少。

在那些看來不足為奇的動作之中,Duncan訴說著籃球基本功,也再次開啟NBA裡已經吵了數十年之久的「substance vs. style」之爭──風格至上,還是結果優先?19個年頭裡,Duncan無形中改寫了「公務員」、「機器人」這兩個通常被給予負面意義的名詞的傳統定義,他到球場穿上球衣、打卡上班,付出他的百分之百,用相同的腳步、相同的擦板角度和相同的佔位交出超乎想像的穩定效率,用雖然誠懇卻平淡的答案面對媒體,贏球回家,度過另一個平凡的一天。

Shooting-2016-Tim-Duncan-4K-Wallpapers-2048x2048

他是公務員、是機器人,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無聊球員。球技與生活都「穩定到近乎無聊的程度」,使他從來都不是目光焦點,不是球員從小夢想成為的偶像,也不是出雙個人球鞋就可以削爆的商業機器。儘管這是Duncan想要的自己,但現代籃球環境也沒有給予、或是說已經無法給予他應有的評價和地位,因為我們要的從來都是勁爆生猛,而不是紮實、低調的效率。

至於俠客歐尼爾帶點酸味的堅稱Duncan不是中鋒而是大前鋒,那種深怕別人分走光芒的小家子言論,我就當沒聽到了。當美國連一個真正的中鋒都快找不到時,拘泥於位置的區別和排名高低又有何意義?

當然,Duncan企盼的平凡,大概也只存在於他自己的心中,其實上帝早已為他寫下完美而不平凡的劇本。從夢想進入奧運的美屬維京群島游泳選手,到泳池被颱風摧毀而改打籃球,到高中畢業只有四所學校想要的籃球員,再到冥冥中踏上聖安東尼奧這個和他搭得恰恰好的小市場城市,再到19年來效力同一支隊伍、同一個教練,或許少了分波瀾壯闊,卻更細水長流。時至今日還有誰能想像,如果當年Duncan到了波士頓或是紐約,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故事?勢必仍是個成功的故事,但是不會這麼引人入勝。

從來沒有低調過的魔術強森,在他退休時曾說(儘管可能不是真心的),回顧NBA生涯,他最高興的是「一直是隊上12人之中一分子」的經驗,如今仍非常打動我的心。有個球評說得好,Duncan和魔術強森這種球員的真正價值,在於他們作為「一個隊友」所產生的力量,在於他們提醒著我們,籃球還是一項團隊運動。Tim Duncan很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觀察,他從來都不曾是「球星Duncan」,而只是「馬刺球員Duncan」。

076007162

眾人對Duncan的讚譽之中,我覺得Bill Walton說得最好:「在Tim Duncan身上,我看到了我對於籃球與人生所有信念具體而微的縮影」。Duncan眼中從來不只有籃球,粉絲們對他的喜愛,也絕不僅只於籃球。一個真正偉大的運動員,對我們的啟發總是遠遠超越運動的範疇。

直到現在,我都還未曾確定自己已經失去什麼,畢竟將近20年來,Tim Duncan總是在馬刺禁區的高位和低位等著我們。不過到了今年十月,我們的心中一定會有一處被扯掉的空缺需要被填補。Tim Duncan短短的告別,會換來我們長長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