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9, 2001

垃圾場雜記(2)

在進入正文之前,請大家先看看..這篇文章由市長處轉來,加上最近在圓球站上發生的許多事件、現象,挑起我的不少想法。

Dear Sir,

剛看完電視轉播松山對屏中,實在是一場好球,再看您的文章(市長按:應該是指留侯先生的文章吧,市長是不寫什麼稿子的..),只有感同身受一辭形容。

看了幾場甲組聯賽及大專盃,我覺得不如看WWF 中THE ROCK 站在邊繩上斜著眼來的爽,那群自稱為籃球"運動員"在場上散漫追著球,我真是一路FXXK。拿WWF與籃球運動相比似乎太外行吧?本人也不認為WWF 是一個運動組織,但我要討論的重點是運動員的精神及態度。

話說當年筆者雖然進不了校隊,不過好歹在球場上也是一號人物,幾次班隊有機會和校隊較量時上場的五個人無不卯足了力與他一搏,明知打不贏也嚇的你一身汗,每次都想拆了你校隊的招牌,憑著一股拚勁也得到了不少同學的掌聲。這就是籃球迷人的地方,你看HBL這些小夥子拚勁十足,滿場同學隨著比賽的節奏又叫又笑,誰說臺灣籃球是冬天?

回到甲組聯賽,球員雖稱不上步屢蹣跚,但是打球的那種激情、動力真是連WWF中老美做秀都不如,要我如何買票看球?還不如賣我HBL決賽的門票。

再看看球員,有些離開HBL才一兩年而已,球技沒進步甚至拚勁都少了一半,才20 出頭就沒了拼勁,真不知再3年你們會變成什麼鳥樣。到時明星籃球隊票房都比你們好,難道高中時的奮戰精神早就不記得了嗎?

去年看完HBL冠軍賽,心中有一個夢幻鏡頭。場景是兩年後中華隊VS大陸隊,場上中鋒哈孝遠給對手一個辣鍋,球落在後衛歐陽敬恆手上,歐陽快速帶過中場,眼看前場已有田壘及李伯倫跑快攻,一個指東殺西的傳給在底線三分外的李伯倫,全場都看李伯倫要飆個三分球,此時卻將球傳給正面跟上的陳信安來個空中接力灌籃(好像在1992年叫DREAM TEAM的一些人在奧運上也做過)。不過看了今年的甲組聯賽及大專盃,前述的幾位中似乎有些還沉浸在高中冠軍盃中,當然甲組聯賽中有更多的球員也是如此.。

轉到衛視看看WWF吧!那些老美套招套的很熟練,肌肉又練得勤,不時還找幾個大咪咪辣妹,最少不會將中午在公司吃的便當吐出來。上班一天已夠嘔了,何必看籃球受氣。

je930919
(市長註記:此篇讀者來稿原文照登)

愛恨交加
無論是以前身為第一線採訪媒體或是現在作為一個純球迷,國內籃球給我的感想,可以用簡單的四個字來形容:「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身為一個台灣人,總希望自己國家的籃球興盛蓬勃,總希望自己的國家隊在國際賽揚名立萬,打出好成績。

愛,是因為NBA球員無論多麼神勇厲害,總是看得到摸不著,台灣的本土球員,再怎麼說總是親近一些,也和我們的水準接近一點,比較不像NBA球員一樣被過度神化。

恨,是因為擔任採訪媒體的經驗,得知這些教練球員─好吧,我知道這樣說又要有人抗議─大部分的教練球員,平常是怎麼樣的混日子,私生活不檢點,不把自己的籃球事業當一回事。在場邊看過無數球員、教練漫不經心,以烏龍結局收場的球賽。這種「恨」,多少帶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恨,是因為身為一個球迷,無論是到現場看球或只是在家看電視,台灣的大部分球賽都無法讓我感受到籃球的美妙。

我永遠記得以前宏國洋教頭保羅(Paul Coughter)和我聊天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台灣除了沒有超高長人之外,青年球員條件絕對不比日本、韓國差,沒有理由打不進亞洲前兩名。」雖然保羅為人很「機車」,但是我不會懷疑他的籃球專業素養和觀察。國內籃球是不是大家都在打混,自有公斷,也有國際賽成績來驗證。

最近在討論區因為某幾篇文章所激起的「浪花」,其實也夾雜著愛恨交加的情緒。其實球迷就是這樣子,什麼人都有,有全力為球隊、球員加油的,也有喜歡說風涼話的,觀點各有不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客觀,別人都很主觀,所以永遠吵不完。

不如這樣吧,愛的繼續愛,恨的繼續恨,只要大家都理直氣壯,只要大家都喜歡籃球,在討論區上吵吵架也沒什麼不好(但要注意遣詞用字和語氣),總比在KTV喝完酒在街上拿刀互砍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