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1, 2004

籃框裡的福爾摩莎

*上次提到預測湖人贏球的遛鳥俠事件時,有一句話一直忘了說。如果非得記他過不可,我唯一能接受的原因是:NBA專業知識不足...好像不太好笑...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瓊斯盃竟然連女籃也能打架。說來有點不應該,但我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籃協爽到了!因為票房鐵定會好。不過我的反應好像和事實有點差距...

*剛結束的國際高中邀請賽,我在看完球賽時的最深刻印象是:中華青男隊的防守實在差到一定的程度!只動手不動腳、幾乎等於零的防守觀念、一卡車不必要的犯規,我很難期待他們這種防守能守住任何隊伍,也很納悶過去這幾年來的高中教練在訓練什麼。

另一個想法是,HBL執法的裁判們害了這些高中球員和球隊。我記得以前曾經提過,那種打死人不償命式的台灣HBL典型打法,固然展現了高中球員的生猛有勁,卻往往讓觀念的培養退居次席,純粹以體能取勝。在台灣還好,但放到亞洲、國際戰場上呢?那就可能會出問題了。由今年的國際邀請賽,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這一點。

中華青男隊當然不是一無可取,只是他們防守的問題大到讓人很難忽視,所以放在最前面講。基本上他們的進攻還好,但是純以系統戰而言,日本、南韓的表現都比我們還好上一點。景福高校是很明顯的南韓球風,傳切打得相當流暢,安城學園也是很純正的日本球隊,拼勁足、講究團隊。我常在想,為什麼只要是從日本、南韓走出來的球隊,都是這個樣子?是不是他們籃球的基礎紮根作得好、能夠貫徹,教練培育也夠全面、認真?

A隊的表現很明顯優於B隊,蘇翊傑是最大的原因,這證明一名好控球有多麼重要。蘇翊傑平均18分、7.3助攻,他的傳球能力沒有話說,我個人認為比高中時期的陳世念還要好。不過他必須了解的是,並不是每一次的傳球都得讓人眼睛一亮才行。可以求穩,就不需冒險。事實上,這大概也是每一個"天才控球"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打球的層級愈高,體驗會更深刻。

鄭人維平均17分、9.8籃板,如果他能逐漸朝小前鋒的球路發展,加強基本動作和投籃功夫,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顏振弘(17分、7.5籃板)...well,我不知該如何形容他。他的拼勁和球品都沒話說,但作為一個身高有點尬尷的禁區型球員,總覺得他少了一點東西。

B隊以左從凱的表現最讓人放心,他的平均14.5分還略低於簡嘉宏的17分、9.3籃板,以及林宜輝的15分,但是他對投籃機會的選擇、球賽節奏的認知都有進步。對一個因為頸椎裂傷而錯過一整個球季的球員來說,是相當值得激賞的。

簡嘉宏的近況也比HBL球季時好很多,感覺上,他一整年都在調適如何當一個leader,如何在再興失去吳岱豪之後,挑起全隊的場上、場下重心。他的雙手依然有如鐵鉗一般強悍,唯一的建議是,在低位單打或應付包夾時,持球高度應該高一點,以免被撈走。這方面可以參考一下馬刺鄧肯大哥的打法。

林宜輝如果能夠維持穩定和專注,不要偶爾失神,先發小前鋒的位置應該坐得很穩。他的體能條件,包括速度、敏捷性、彈跳能力、協調性、爆發力,加上身高,都是優質小前鋒的首選。他的投籃動作也相當不錯,不過防守還需要加強。

*今年日、韓兩隊的突出球員,不用我說大家也很清楚。景福高校的朴燦熙(189cm, 26p)、崔在亨(185cm, 17.3p)和文世勵(190cm, 14p),身材條件都不錯,再努力一點,或許有可能和國家隊沾上邊。日本190cm的中野邦彥,平均15分,能內能外,步法、投籃手感都在水準以上,印象中很少見到日本有這種球路的球員,未來也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