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6, 2006

2006世錦賽B組分析

只要是比賽分組抽籤,就有作籤之嫌,不知道世錦賽分組會不會作籤。無論如何,2006年世錦賽分組,東道主日本所在的B組,被認為是最弱的一組,是不爭的事實,可說是「天堂之組」。

古往今來的國際賽告訴我們,地主隊分到最棒的天堂之組,也是見怪不怪了。很可惜的是,以日本目前的實力,恐怕還是無法在分組預賽的五場比賽贏到任何一場球。墊底的命運,很難避免。

B組的六隊分別是安哥拉、德國、日本、紐西蘭、巴拿馬和西班牙。毫無疑問,德國和西班牙是公認的兩強,四個晉級十六強的席次,剩下的兩席應該會由巴拿馬、紐西蘭和安哥拉爭奪,日本是無望了。

各隊情勢大概是這樣的:

●安哥拉
安哥拉目前在FIBA的世界排名第17,相當不錯。事實上,他們的籃球實力在非洲極為穩定,過去9次非洲錦標賽中拿下8屆冠軍,本屆係擊敗塞內加爾奪冠,是史上第5次打進世錦賽。

安哥拉在1990、1994、2002世錦賽分別獲得13、16、11名,看來並不好,但是在規模擴大為24隊之後,他們就有晉級第二輪的希望。

安哥拉和台灣有點類似之處是,該國聯盟長期由Desportivo 1 de Agosto Luanda一隊獨霸,而國家隊球員也多數來自該隊,因此默契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安哥拉總教練Alberto Carvalho是葡萄人,主力則是187cm的34歲老將Miguel Lutonda,他從1999年起就入選國家隊,打過兩屆奧運和一次世錦賽,屬於控球、得分宜的雙能衛。

鋒線上則有Olimpio Cipriano,以及203cm的25歲中前鋒Joaquim Gomez。Gomez曾經打過美國NCAA的Valparaiso大學,目前在荷蘭職籃打球,平均10.8分、8.1籃板。

非洲冠軍畢竟不是省油的燈,也許安哥拉和美國或歐洲一級勁旅仍有一點差距,但是對於第二級的隊伍而言,不會是好惹的,分組預賽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拉下來。

●巴拿馬
目前世界排名第34的巴拿馬,以2005年美洲錦標賽第五名的資格獲得參賽資格,是史上第四次參賽,也是1986年以來首度晉級,多少是拜世錦賽由16隊增加到24隊之賜。

巴拿馬的籃球實力在美洲一直屬於不上不下,但他們在美錦賽曾擊敗阿根廷、波多黎各、加拿大等隊,也是會咬人的狗。同時,2005年8月起國家隊由前Arkansas大學教頭Nolan Richardson接任,實力勢必改觀。

Nolan Richardson何許人也?他曾在1994年率Arkansas擊敗Duke,獲得NCAA冠軍,也是「40 minutes of hell」球風的創始者,強調以強大的體力不斷的壓迫、跑轟打垮對手。巴拿馬在他手下會呈現什麼樣的球風,值得期待。

巴拿馬陣中的主力球員,掛頭牌者應該是193cm的30歲後衛Michael Hicks。Hicks曾經念過NCAA第一級的Texas A&M-Corpus Christi,畢業後轉戰義大利甲、乙級職籃,身體結實、球風硬朗。

曾就讀LSU的211cm中鋒Jamie Lloreda,應會是他們的主戰中鋒。Lloreda在大四那年的成績有16.8分、11.6籃板,鍋子也蓋得兇。

另兩名後衛,179cm的Joel Munoz(1979年次)是中美洲運動會MVP、得分王和助攻王。178cm的Jair Peralta(1976年次)也頗有可觀,他的父親David Peralta是巴拿馬在60、70年代的籃球英雄。

●日本
日本自從爭得2006世錦賽主辦權,就拼盡全力,希望藉地主之便創下世錦賽史上的最佳戰績。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聘請克羅埃西亞籍的Zeliko Pavlicevic擔任教頭,上任至今大概已有三年。

Pavlicevic在克羅埃西亞也算知名教頭,指導過Toni Kukoc是他最傲人的成就。然而,想要改造日本籃球,大幅提昇成績,難度恐怕比Zico改造日本足球更難,因為日本籃球只稱得上是排名第四、五的運動,條件最好的運動員恐怕也不會以投入籃球為志業。

幾年下來,日本在亞洲的名次是得過不差的名次,亞錦賽第五、東亞運第二,但憑良心說,實力進步有限。以本屆世錦賽來說,日本球迷寄予厚望的田臥勇太,再度因為打拼自己的籃球事業缺席。甚至連日本處心積慮搞來的歸化洋將,例如麥可高橋、Walter Brown Matsushita、Eric McArthur,也清一色不打。

我自己也認為他們的年輕化作得並不好,和台灣有點像。搞了幾年,也就是多了一對竹內雙胞胎兄弟、控球五十嵐圭,再加上其他一票年輕球員,速度是提昇了,拼勁一如往常,但經常看不出他們在打什麼東西,禁區也不怎麼樣,外線也不怎麼樣。近兩年來,日本倒是冒出幾個射手,例如1986年次的川村卓也(191cm),以及今年瓊斯盃的岡田優介(185cm),但是能打到什麼地步,並沒有人有把握。

日本為準備世錦賽,照例又拉到歐洲去移訓。6月4日至7月3日間在克羅埃西亞集訓,同時和西班牙的次級職籃打了7場熱身賽,戰績1勝6負,接下來他們還要在家裡打Kirin Cup,出戰伊朗三場。

日本至今尚未公佈名單,在目前的15人名單中,只有四名球員出生於1980年之前,包括內線的古田悟,以及老射手折茂武彥以及控球節政貴弘等。大家熟悉的竹內公輔、竹內讓次(身高均報為205cm)、網野友雄、五十嵐圭、櫻井良太、伊藤俊亮等均在名單上,最終名單大概不會有太大的驚奇。

日本史上第四度參與世錦賽,前兩次在1963、1967的遠古時期,最近一次是1998年在16隊中排名14。

這幾年中,我感覺到日本似乎也陷入迷惘,雖然積極的想要有所作為,卻無法開創新局,教頭Pavlicevic和日本籃協關係也不時緊張。他們同樣陷在美式和歐式球風的迷思之中,方向並不明確,最慘的是連以前至少有一到兩人的射手都不見了,追求身高,卻打不進去,追求速度,卻是無厘頭的快,要外線,也不夠準。

這不都和台灣一樣嗎?所以,想知道台灣籃球水準和世界列強的差距,看看日本的成績和表現,應該會是蠻適合的對照。

●紐西蘭
紐西蘭真是爽翻天,基於世錦賽擴編,用左手打也會得大洋洲銀牌(輸澳洲)的紐西蘭,就這麼輕鬆寫意的再度跨進世錦賽。

當然,紐西蘭在上屆世錦賽勇奪第四,寫下最美的灰姑娘傳奇,是絕對不可否認的,畢竟上屆參賽隊伍也只有16隊,而且他們還是幹掉澳洲擠進去的。

今年是紐西蘭史上第三度參加世錦賽,他們在1986年首度參賽,24隊中排名第21,上屆竄到第四,目前世界排名也高居第16名,本屆情況又是如何呢?隊數增加,表示歐洲和美洲的名額也增加,對紐西蘭來說是比上屆難度更大的挑戰。然而,紐西蘭默契十足,還是不能小看。

四年來,被稱為「Tall Blacks」的紐西蘭主力陣容變動並不太大,總教練仍是Tab Baldwin。但有傳聞指出,他在本屆世錦賽後將結束10年的國家隊教練生涯,把棒子交給助理教練Nenad Vucinic。

主力射手仍是Kirk Penney,曾經帶領Wisconsin大學打進NCAA最後四強的195cm後衛。他在2002年世錦賽平均有16.9分、3.6籃板,是最主要的外線得分點。控球Mark Dickel(187cm,UNLV大學)受傷勢困擾,至今仍不太確定在世錦賽能發揮幾成,另一名控球則為190cm的跳跳人Paora Winitana。

四年前的內線全靠靈活胖子Pero Cameron,今年恐怕還是一樣,不過Cameron老了四歲,還扛不扛得住就很難說了。支援他的將是213cm中鋒Tony Rampton(曾就讀美國Iowa State大學),30歲的Sean Marks決定不再代表國家隊參賽,使紐西蘭內線損失頗大。

紐西蘭為什麼不能小看?他們在七月份和澳洲打了四場熱身賽,戰績是2勝2負,這就是為什麼。世錦賽開打前,他們再飛南美洲和巴西進行四場熱身賽。

●德國
隨著Dirk Nowitzki在NBA的發光發熱,德國近幾年來也成為籃球強權,2002年世錦賽拿下第三名,2005年歐錦賽亞軍,在冠軍戰中以62-78敗給希臘,Nowitzki也以平均26.1分、10.6籃板的成績,拿下2002年世錦賽MVP。

我很難想像,Nowitzki一人能有這樣子的功力,使德國改頭換面。這只是德國史上第四次打進世錦賽,1986年他們排名第12,1994年還是第12,上屆卻異軍突起獲得銅牌。

這究竟是「Nowitzki現象」,抑或是德國整體籃球水準的進步在眾人意料之外,還需要觀察。但只要有德佬在,就沒有人敢小看德國,倒是真的。

近年來德國也用了不少歸化球員,看來這一招大家都會,不只是卡達、日本會用而已。例如曾就讀北卡大的203cm前鋒Ademola Okulaja,今年又多了一個206cm的Julian Sensley(Hawaii大學,剛待過勇士隊夏季聯盟,老媽是德國人)。先前也曾找過7-6的前NBA長人Shawn Bradley。

中鋒則有211cm的Patrick Femerling和216cm的Robert Maras,有他們兩個和德佬在內線,加上一票205cm左右的長人,禁區搞定。德國中鋒要求的不多,能作苦工、防守就好,得分是「司機」的任務。

後衛部份,靠Mithat Demirel(181cm,1978年次)、Stephano Garris(200cm,1979年次)、Demond Greene(185cm、1979年次)、Robert Garrett(193cm,1977年次)等人共撐場面。

目前德國已將名單縮小為15人,並預定在7月28和30日和加拿大進行兩場熱身賽。對2003年起即執掌國家隊的教頭Dirk Bauerman而言,這是他進一步確立德國籃球地位的一屆比賽,而所有焦點顯然都會聚集在Nowitzki身上。司機能走多遠,德國就能走多遠。

●西班牙
西班牙籃球好像也染上他們足球「雷聲大雨點小」的毛病,雖然西班牙世界排名高居第5,史上第9次、連續第7次參加世錦賽,但他們總無法在大賽中交出相對的成績單。

回顧西班牙籃球史,1984年洛杉磯奧運拿下銀牌,是他們唯一一次曾經站在受獎台上的經驗。從1986至2002年的五屆世錦賽中,他們兩次拿下第10,三次獲得第5名。

但說真的,他們也夠衰了,2004年雪梨奧運戰績6勝1負,就勝率而言排名12隊中的第一,最後排名卻只有第6,你說會不會氣死人。

西班牙的教練原本是Mario Pesquera,就是雪梨奧運八強賽後和布朗爺槓上(終場前23秒美國領先8分,布朗爺還叫暫停)的那個。其實Pesquera把西班牙隊帶得不錯,但他在歐錦賽拿下第4名後辭職,由Jose Vincent Hernandez接任。

正如同德國是Nowitzki的球隊,西班牙也是Pau Gasol的球隊。Pau Gasol在2002年世錦賽平均19.1分、7.8籃板,2004年奧運平均22.4分、7.3籃板,少了他西班牙也不用混了。

我認為Gasol較Nowitzki幸運的是,他身邊的好手較多。由於曾被NBA選秀選中的長人Fran Vazquez無法出征,西班牙籃協把Gasol的弟弟Marc Gasol(212cm,1985年次)徵召入隊。Marc曾到Memphis念高中,和老哥一樣,也以機動性、投籃手感聞名,但在美期間可能吃得太好,體重暴增影響敏捷性,應該減肥。

其他的鋒線還有剛和暴龍簽約的悍將Jorge Garbajosa(207cm,1977年次)、Carlos Jimenez(201cm、1977年次)、Felipe Reyes(203cm、1980年次)。

後衛線上有Jose Calderon(190cm)、Juan Carlos Navarro(193cm)這兩名擁有NBA資歷的球員押陣。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小伙子:Rudy Fernandez(198cm、1985年次)和Sergio Rodriguez(191cm、1986年次)。Fernandez主司得分後衛,彈跳能力非常好,在上一季的西甲職籃ACB平均有13.6分、3.9籃板。Rodriguez則被喻為西班牙控球的明日之星,在2004年18歲級歐錦賽獲得MVP,並以8.5次助攻榮登助攻王,也曾入選當年的Nike Hoop Summit。今年他在NBA選秀會首輪第27順位被太陽選上。

西班牙賽前熱身賽程密集,7月26、29日兩戰中國,7月30-31日出戰安哥拉、中國和塞爾維亞四國賽,8月5-6日出戰波蘭、阿根廷、立陶宛四國賽,8月8日遠赴新加坡,再和斯洛維尼亞、阿根廷和塞爾維亞打四國賽。

遠程來看,西班牙籃球人才輩出,前景看好。至於本屆,依照他們先前的經驗,最好多燒香拜佛,祈求運氣好一點,贏得該贏的比賽,不要再悵然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