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6, 2002

垃圾場雜記(16)

■我真的服了
過了好幾天,還是不得不對Reggie Miller在東區首輪第五戰那兩球讚嘆不已。正規時間終了同時的擦板三分球,一度延長終了前的切入扣籃─扣籃!。不得不說:「我真的服了!」

當然,再加上這兩球,已經舉世聞名的「Miller Time」再添難以磨滅的傳奇。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Miller Time究竟是從那裡來的?

有個老記說得好,O'Neal有巨大的身材和長人少見的協調性,Kobe和MJ有優於常人的體能條件,甚至連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John Stockton,也有先知先覺的傳球功夫。

好,那Reggie Miller有什麼?沒錯,他有200公分,在得分後衛中占優勢,但是他的彈性、速度並不特出,身材也不強壯,簡直像根火柴。

他所有的,只是「跳投」而已啊!O'Neal、MJ、Duncan、Kobe...這些明星球員,至少都能以兩種以上的方式,完成最後一擊,而什麼都沒有的Miller,光靠跳投就能被各隊視為洪水猛獸,就能為溜馬寫下無數「終賽傳奇」。這種成就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難度比那些擅於飛簷走壁的球星更高。

大家都看到了,籃網的防守是如何被Miller如凌波微步般的跑位肢解,Kittles是如何卯足全力,卻還是追不上Miller,甚至還被「莫名其妙」的吹罰防守犯規。我常想,Miller有這麼難守嗎?Byron Scott未曾想過如何阻擋Miller的外線嗎?

當然不是,Miller Time的再現,只是再一次告訴我們老將、經驗的可貴。也告訴我們,籃球水準之高如NBA,只要你精通一項球技,一樣能夠對球賽產生致命的影響,一樣能夠是流芳萬世的球星。

■我真的服了Part II
提起Reggie Miller,也不得不說,從他1987年踏入NBA開始,他並不是我第一眼就喜歡上的球員。但是十幾出的觀戰經驗中,卻有很多球員,是我一開始痛恨或沒有特殊感受,最後卻萬分崇拜、敬仰的球員,而且通常這種球員能夠贏得你真正的respect。

Reggie Miller是其中一個,87年溜馬挑選他時,其實我對他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只知道他是個純射手。暗地裡,我似乎預期著他的失敗。湖人、塞爾提克爭霸年代的Larry Bird、Kevin McHale,就不用說了。當年為魔術強森和湖人showtime著迷者如我,怎麼有可能去欣賞一個世仇的球員?

但時至今日,他們三個人都成為我敬佩的球員。事過境遷,似乎當你跳脫出球迷的愛恨情仇,才更能由純欣賞的角度來評斷一名球員的功過和成就。當年看球時,我為McHale的每一次禁區轉身挑籃、Bird的每一記三分球而「訐譙」、不爽,氣到想翻桌。十幾年後的今天,我為McHale每一次巧妙無比的單打步伐而嘖嘖稱奇,為Bird每一次在強大壓力下得分的神射功夫而折服。

■主觀和客觀,熱情與冷靜
這兩天,討論區內又有一堆人為那一名球員比較好爭論不休,也再度為所謂的「主觀」、「客觀」吵了起來。我必須要說,看球十幾年的歷史,以及曾經任職媒體的經驗,讓我不得不強迫、訓練自己跳脫「球迷」的立場,盡量以客觀的立場來看球員、看比賽、看事情。

但這種事就是如此,既然你要對某件事或某個人有意見、有評論,所謂主觀和客觀,有時只是程度上的問題,甚至是別人怎麼看的問題。有人會認為你主觀,也有人認為你客觀。

如果要客觀,沒有任何文字會比數字更客觀。到最後,我們是不是要乾脆省略文字的部份,請大家看數據就好呢?評論是不是球評的任務?如果沒有自己的意見,那有什麼好評呢?

我呼應市長的看法,今天台灣的NBA寫作者永遠無法像美國媒體一樣的貼近NBA,在絕大部份的事情上,我們大概都是個「接收者」,依據外電和網路報導來得知訊息。但是,比賽有轉播,我們有眼睛,針對每一件事,我們自己有腦子,自然也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不是NBA教練或行政人員,就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嗎?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Isiah Thomas在任何留言板、BBS上都被罵翻了?沒有人是他,也沒有人能夠有條件批他囉?

如果不是這樣,那最近很多電視台隔著十萬八千里,在分析法國總統大選極右派的候選人雷朋出線,是在搞些什麼東西?我們不是法國人,也沒有派人到法國去採訪,有什麼條件分析?分析的結果又怎麼樣?

當然,語氣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朱彥碩兄板上的口水戰,我認為關鍵到最後就在「語氣」上面,如果他不寫「Parker會被Tinsley宰到脫褲子」,今天板上可能不會如此「熱烈」。寫作者只能盡量不要以太兩極化、情緒化的字眼或語氣來寫作。

不過話說回來,當我見到許多網友以這種標準來要求本土寫作者,殊不知,國外的專業媒體人、球評,這種「主觀」的現象才嚴重哩!他們的語氣和用詞,恐怕也會讓我們的網友、讀者認為「主觀到極點」!

不是想為任何人或自己辯解,籃球寫作之路,有太多可以學習改進的地方。但是,身為籃球寫作者那種心裡的掙扎,和讀者之間那種永遠的拉鋸,可能也不是太多人可以體會的。

當你要求自己盡量保持絕對的客觀、冷靜,要求自己不要以球迷的身分去發言,長久下來,對球賽、球星的激情,也會跟著下降,誰勝誰負,對你而言並不那麼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我會覺得,當個單純的球迷真好,可以像我老婆一樣,在電視機前面吃著零食、大聲咒罵加油,而不是像我拿著筆記本和筆,彷彿像是要上戰場打仗。

相信我,有時那並不是很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