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國家隊和NCAA
紐西蘭國家隊在世錦賽中爆冷殺進12強,可能是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我們知道的是,紐西蘭有進步,否則也不致於打敗澳洲;我們不知道的是,紐西蘭居然有這麼好,可以連續宰掉委內瑞拉和俄羅斯。贏一場可能是幸運,贏兩場就得靠實力了。
一朝圓夢,當然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和台灣同樣缺少籃球專業人才的紐西蘭,是如何在橄欖球的巨大陰影之下爬出深淵?答案是,從外面尋找援助。紐西蘭是受惠於美國NCAA的最佳範例,長久以來,他們一方面將天份不錯的球員往外送,一方面則從人才濟濟的美國教練界尋求援助。
紐西蘭國家隊的教練Tab Baldwin,出生於佛羅里達州,1983-88年間曾擔任過NCAA第二級Auburn-Montgomery、第一級Central Florida大學的總教練。1988年之後轉到紐西蘭職籃討生活,建立不錯的名聲之後,於2001年獲聘為國家隊總教練,並隨即在大洋洲資格賽中率紐隊以2勝1負擊敗澳洲,進軍世錦賽。這個系列的勝利,被紐國形容為「歷史性的一刻」,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在正式比賽中對澳洲的戰績是0勝36負。
在球員部份,更可以看出NCAA痕跡。紐國史上首名進入NBA的Sean Marks,大學時就讀柏克萊加大,現任首席得分後衛Kirk Penney,下一季還要回Wisconsin打大四,而他已經擺脫2000年來台參加瓊斯盃時的生澀,成為Wisconsin的第一射手。控球後衛Mark Dickel在UNLV時,曾經拿過NCAA單季助攻王,另一名控球Paul Henare,也曾在Utah Valley State磨了一年。此外,老中鋒Robert Hickey曾在加州的Gavilian JC打過球,本屆因傷未出征的Tony Rampton(曾得過瓊斯盃MVP),則出自於Iowa State。
不過,紐隊陣中最有名的球員Pero Cameron(6-6,265磅),倒是沒有NCAA的經驗,他以前是打橄欖球出身的。
據說,紐西蘭運用的團隊進攻,就是最有名的「三角進攻」,因為Tab Baldwin和老教練Tex Winter有點交情,曾經利用Winter到紐西蘭時狠狠學習了一番。而三角進攻中最重要的高中鋒位置,就是由傳球能力不錯的Cameron擔任。
由2000年來參加瓊斯盃時的紐西蘭,到雪梨奧運被狂K,再到打敗澳洲前進世錦賽,乃至爆冷擠進世錦賽12強,可以看出紐西蘭成長的軌跡。對這個橄欖球獨大的國家來說,如果關起門來猛練猛操,恐怕沒辦法打出這種成績。不斷的向外學習,是他們成功的背後原因。我認為,台灣籃球也到了這個階段。
■台灣球員前進NCAA
喊著要前進NCAA的台灣球員似乎不少,但真正成行的卻是零。最近報載再興中學有意送吳岱豪出國打NCAA。對台灣球員挑戰NCAA,我樂觀其成,只是我對這項新聞的真實性有點懷疑。再興又不是福利社,真願意幫助吳岱豪出國,也沒有義務要幫他出錢。
花費、語文、課業、文化(籃球或是一般生活)適應,都是台灣球員出國時考慮的關鍵。即使能有國外學校提供的獎學金,但獎學金能cover的範圍,是否包括語言學校等,我不確信。語文更是一大問題。一個日本朋友告訴我,目前已離開BYU-Hawaii返回日本的田臥勇太曾說,促成他返日的最大原因,倒還不在於受傷和沒球打,而是在語文;因為他的英文始終不理想,在夏威夷像個悶葫蘆,一點樂趣都沒有。
隨著語文而來的,就是課業。NCAA可不是職業比賽,除了打球還得念書,成績太爛還不得上場,那種壓力並非常人可以體會。而文化和生活環境的適應,也得花上一段時間。
簡言之,台灣球員挑戰NCAA,不但會遇上所有留學生都得面對的問題,還得再面對球場上的問題。此外,他們即使有赴美的念頭,對NCAA的規定、體制,赴美的管道...都了解不多。我想,這也是至今台灣高中球員對NCAA仍望之卻步的原因。
NCAA的recruiting觸角,也許遍及歐洲、中南美,甚至非洲,但並未伸向台灣。基本上,亞洲球員要前往NCAA,需要一個「中間人」的角色。這個人也許是對大學籃壇熟悉的亞裔人士,或是某校的亞裔校友等等,在球員和學校之間扮演聯繫、協助溝通的管道。否則,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怎麼會有「結姻緣」的可能性?
即使如此,台灣球員想要敲開NCAA第一級大學的門,仍有一定的難度。首先,第一級名校是想都不用想了,台灣球員較可能的落點是中、低級的學校,也就是所謂的low-major。其次,NCAA有一定的獎學金額度,已經是僧多粥少,各校是否願意將額度再分給外籍球員?你的身手必須好到讓教練願意撥出一個名額給你。
曾經和幾個國外的朋友討論過,與其直接挑戰四年制大學,不如先進入二年制的專科學院(JC)或社區大學(CC),一方面這些學校水平不及第一級,可以有時間適應,同時在課業、語文方面的要求也比較輕鬆。等到兩年過後,再以大三身份轉入四年制大學,是比較好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