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04, 2007

一起來瘋三月瘋

我喜歡七、八月夏天的炙熱陽光,但就籃球而言,三月則是我最喜歡的月份。是的,NBA總冠軍戰在六月,季後賽從四月開始,但我說的是三月瘋狂(March Madness),NCAA美國大學籃球錦標賽。

如果世界盃足球賽是足球迷四年一度的盛宴,那麼NCAA錦標賽就是籃球迷的世界盃,而且是一年一次、速度更快的世界盃。

大學生打球,會比NBA職業球員更好看嗎?你問。當然不會,巫師隊的亞瑞納斯不是才說,他要在對杜克大學時拿下85分給K教練好看?但是所謂三月瘋狂,瘋狂的並不是球技或球星魅力,而是團隊榮譽、地域情感和以小搏大的夢想。

從11月下旬開始的美國大學籃球季,至本週「冠軍之週」(Championship Week)進入高潮。冠軍之週將有30個聯盟的球隊進行一敗即死的聯盟錦標賽(conference tournaments),連同不舉辦聯盟錦標賽的長春藤聯盟,31支冠軍隊將自動獲得錦標賽參賽權。

其餘的34個名額,則由NCAA的選擇委員會依其戰績和賽程強度,決定是否受邀參賽,結果將於3月11日公佈。扣人心弦的所謂64強錦標賽,則於3月13日展開一敗即死的單淘汰賽,64隊捉對廝殺。眾所週知的「最後四強」(Final Four),準決賽和冠軍戰分別於3月31日和4月1日進行。

單敗淘汰的賽制,成就了NCAA錦標賽的懸疑性,儘管「Big Dance」這個名詞也經常被使用,但是在1982年由CBS主播墨斯柏格(Brent Musberger)創造的「三月瘋狂」一詞,對這一個月內的全美景象,作出最好的描述。

在賽前和比賽期間,光是參賽球隊、球迷、啦啦隊和媒體記者的移動,就蔚為奇觀,在搶票之外,開車數百哩看球的更大有人在,承辦比賽的城市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興奮。冠軍戰當天,NBA很識趣的不排賽程,年年如此。

校園中、辨公室的飲水機旁,這是大多數人談論的話題,無數人填著自己的勝負預測(bracket),互相嘲諷、攻擊對方的母校,為自己的母校加油。書店之中,有成百上千的書籍和出版品,紀錄著某一年某一校的「灰姑娘故事」、記敘著某一個「One Shining Moment」。

美國人對政治的冷漠和對運動的熱情,在三月瘋狂這個現象(phenomenon)中表露無遺。美國人對運動的專業和投入,在三月瘋狂期間更是展現到極致,即使NBA冠軍戰、大聯盟的世界大賽,恐怕都無法比擬。美式足球的超級盃雖然同樣瘋狂,壽命卻不及一個月。

台灣體壇曾經想要平行移植如此的瘋狂,高中籃球HBL和大專籃球UBA的決賽都很巧的也排在三月,稱之為「台灣版的三月瘋狂」。立意甚佳,但結果並不太令人瘋狂。

某年三月的一場NBA溜馬隊球賽,一名坐在溜馬隊球員席後方的敵隊球迷,在溜馬教頭布朗背後不時大呼小叫,展開毒舌攻擊和挑釁。布朗聽了一陣子,帶著無奈的苦笑,轉過頭來對球員說:「唉,March madness」;這件事後來被媒體記者記述出來。

前爵士隊球星史塔克頓,在某場球賽結束後馬上衝進休息室,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觀看當天同時在錦標賽中出賽的母校岡查加大學(Gonzaga),因為當時岡查加首度打進錦標賽。

當今的NBA天王詹姆斯,今年同樣關心一個位於中美聯盟(MAC)的小學校艾克朗(Akron)是否能打進錦標賽,因為他的高中隊友崔維斯(Romeo Travis)和喬埃斯(Dru Joyce Jr.)目前戰績23勝6負,有希望打進64強。

1990年羅耀拉馬里蒙(Loyola Marymount)大學,頭號主將蓋瑟斯(Hank Gathers)在錦標賽之前心臟病突發,在球場暴斃。另一名主力球星金寶(Bo Kimble)為紀念左手投籃的好友,錦標賽每一場球的第一次罰球都以左手罰球。蓋瑟斯彷彿在天上有知,羅大當年挺進八強,而金寶的左手罰球紀錄是三投三進。

當我們的籃球賽能夠如同NCAA錦標賽、王建民登板的比賽一樣,成為每一個人心思所繫;當我們的運動文學、傳記能夠賣錢,不再是票房毒藥。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自己母校的球隊為榮;當我們的球員會以參與某一場球賽為傲,同時無論勝負都將它視為人生最美好的回憶。那麼,將會有「台灣版的三月瘋狂」這回事。

在那之前,不妨先體驗一下美國版的正宗三月瘋,雖然台灣的報導肯定不會太多,但那滋味還蠻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