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0, 2000

業餘精神已死?

在六十四強季後錦標賽開打前談這個話題,似乎有點殺風景,但是從本季中Erick Barkley(St.John's)、DerMarr Johnson(Cincinnati)和UCLA/Missouri的Jaron/Kareem Rush兄弟檔,先後因為違反相關規定而遭停賽若干場數看來,NCAA的「業餘精神」勢將再度成為近兩年內的熱門話題。

被停賽的原因,Barkley是因為與高中教練的姐姐換車,涉及不當利益交換;Johnson和Rush兄弟檔則都是因為高中時代收取金錢或由中間掮客代付學費。換句話說,他們違反了NCAA明定的招牌slogan:「業餘精神」(Amateurism)。

在NCAA的規定中,簡單的說,「學生運動員」(Student-Athlete)所作的就是領取學校的獎學金,然後上場打球,如此單純。但任何一個對美國大學籃球小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所謂「純淨的業餘精神」,事實上已是個不可能達成的空中樓閣,只因為NCAA與高中籃球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金錢帝國,很少有人能夠出淤泥而不染。

分兩方面來談,在NCAA方面,各校最花心思的就是籃球與美式足球,因為打進季後賽獎金百萬以上,和球鞋廠商簽約金更不在少數,為學校帶來大把鈔票,因此各校為爭取明牌球員無所不用其極,私下塞錢或提供各種利益見怪不怪,早在七、八○年代,肯塔基大學就有所謂的「百元握手」(Hundred dollar handshake),意指球員只要出席校友會(Booster)活動和校友握完手,就會發現手心裡多出一張百元大鈔。

然而基於NCAA的規定,在身邊同學打工、成立公司賺錢的同時,這些學校中的風雲人物卻不能有任何的額外收入,否則很抱歉,可能會遭到個人停賽、學校禁賽的下場。在學校財源廣進、教練年收入也有數十萬的背景下,對球員而言似乎不是很公平。

高中階段更是一片混亂,由於各大學搶球員搶得頭破血流,金錢戰爭也往下蔓延至高中,塞錢給教練或是幫球員付學費都不是新鮮事。據傳球鞋廠商也捲入其中,與A校簽約的某廠商,有可能答應贊助B高中,條件則是C球員必須就讀A校。當然,這個謠言尚未經過證實。

利慾薰心或是出身貧寒的年輕球員,當然不會想到未來的麻煩,有錢就拿,有好處就沾,像鼎鼎大名的「密西根五虎」(Fab Five)Chris Webber、Jalen Rose等人,後來都被扒出高中大學時代收取利益的事實。

NCAA強調的業餘精神,時至今日似乎已經淪為用來騙自己的口號,遭受相當大的批評,「大學球員不得支薪」的基本原則也開始受到挑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至今還沒有定論。有人鼓吹學校應支付一小筆錢給球員作為報酬,但後遺症是其他各項運動的球員勢必眼紅,難以擺平。還有人成立一個CPBL聯盟(Collegiat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準備挑戰NCAA,讓球員一邊領獎學金唸書一邊打半職業籃球。

持相反意見的「主流派」人士認為,既然是大學籃球,還是應該維持它最基本的精神,否則和職業籃球有什麼兩樣?更何況大學生最主要還是應該以求學為主,並不是每一個球員都能進NBA。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短期內仍難得到解決(雖然NCAA最近聲稱未來有意放寬對「業餘」的認定定義),因為牽扯到的「利益團體」實在太多,包括大學、高中、球員、各校校友會、球鞋廠商、電視台、掮客等等。

這個議題是否得到完美解決,並不會影響場上球賽的精彩程度,只是,如果深究大學籃球背後種種,自然而然會有「業餘精神已死」的感覺,而這個感覺,無論是在美國或在台灣,其實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