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1, 2004

選秀雜談

選秀會快到了...這裡說的選秀會,包含兩個不同的選秀。一個是一般的選秀會,台灣時間6/25舉行,另一個則是台灣時間6/23的擴張選秀(Expansion Draft),如果你還記得有這回事的話。

■擴張選秀
先談談由夏洛特山貓隊擔任主角的擴張選秀,它的基本規則大致是這樣的:

-- 每一支隊伍可以列出八人保護名單,這些球員山貓不得挑選。
-- 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unrestricted free agents)和未簽約的新秀球員(unsigned draft picks)不得被選。
-- 受限制的自由球員被挑選後,就自動成為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換句話說,如果他最後未登錄到山貓的名單上,得與任何球隊逕行簽約。
-- 山貓只能從每隊挑選一名球員,最少必須挑滿14人,最多不得超過29人。選人過程中,得不受團隊薪資上限的限制。
-- 各隊可以用本身的選秀權和現金來和山貓交易,換取某球員不被挑選的權利。
-- 山貓在呈交最後球員名單時,則必須符合聯盟對擴張球隊的薪資上限規定。依據規定,山貓第一年的薪資上限為一般球隊的66%(約為2950萬美元),第二年則為一般球隊的75%。

未受各隊列入保護名單者,就是山貓可以下手挑選的對象,其中有不少好貨色,包括(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塞爾蒂克:Chucky Atkins、Jumaine Jones
公牛:Antonio Davis、Jerome Williams、Marcus Fizer
小牛:Antoine Walker
活塞:Elden Campbell
火箭:Eric Piatkowski、Adrian Griffin
溜馬:Austin Croshere、James Jones
快艇:Keyon Dooling
湖人:Rick Fox
灰熊:Ryan Humphrey、Lorenzen Wright、Bo Outlaw
熱火:Brian Grant、Eddie Jones
籃網:Kerry Kittles、Rodney Rogers
黃蜂:Courtney Alexander
尼克:Penny Hardaway、Allan Houston
魔術:DeShawn Stevenson
76人:Aaron McKie、Marc Jackson
太陽:Howard Eisley
拓荒者:Ruben Patterson、Dan Dickau
國王:Gerald Wallace
馬刺:Malik Rose
爵士:Alexandar Pavlovic
巫師:Lonny Baxter、Juan Dixon、Jerry Stackhouse

如果可以隨便選,山貓可以組成一支相當不錯的隊伍。不過我們要先搞清楚的是,山貓的團隊薪資上限實在太低了,有不少如Stackhouse、Houston、Walker、Eddie Jones之流的球員,山貓大概只能流口水而已。選來一名占掉團隊薪資三分之一的球員,實在是太過冒險。

山貓的教頭Bernie Bickerstaff已經表示,他對打造球隊的想法是:以選秀會為主,建立年輕球員為主的核心,再尋求老將的火力支援。最重要的是,他希望保留薪資空間的彈性,不希望自己綁死自己。

因此,擴張選秀的實際結果,很有可能大出我們的意料。基本上,山貓絕對會先挑「便宜又大碗」的實用性球員,也會選不少合約在一至兩年內結束的球員,以免背負太多重擔,同時,他們應該會以夏洛特位於北卡州的地緣考量,盡量挑選出自ACC聯盟,例如北卡、杜克、北卡州大或馬里蘭等校的球員,為票房作打算。

以山貓的團隊薪資限制,頂多只能在一個高薪(但也不能高得離譜)球員身上下手。這個人會是誰呢?應該不會是Jones,也不會是Houston。或許,他們完全不選高價位球員也不一定。

至於選秀,一般認為他們是鎖定杜克的Luol Deng,或是高中控球Shaun Livingston。山貓對選秀的想法,也會影響到他們在擴張選秀上的作法。

無論如何,擴張球隊通常在前幾年的戰績只有「慘」字可以形容,我們不需要抱太大的期望。有些擴張球隊,例如位在溫哥華時的灰熊,一直搞不出名堂。

山貓的壓力不小,北卡州雖然籃球風氣鼎盛,不需擔心沒人想看球,但相對的,球迷的要求就高了點。一方面,此地之前曾經擁有黃蜂隊,其次,這裡還有水準極高的大學籃球(杜克、北卡、北卡州大、威克森林等等),經過黃蜂出走的失望,恐怕是沒什麼耐心等下去。

■選秀球員大縮水
搞到最後,居然有53名球員(含外籍與大學、高中生)退出選秀,使得原本被喻為近年來最「深」(deep)的選秀,人才庫突然大縮水,其中尤以外籍球員為最。

我個人覺得,NBA允許大學球員和外籍球員報名選秀和退出選秀的制度,立意原本是很好的,讓球員能有改變主意的自由,或是第二個選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是對大學和NBA 球隊都有負面影響。

各大學原本就已經要忍受明星球員在一、兩年落跑的趨勢,導致他們在招生政策上不知該作出什麼樣的心態調整,如今,還得再忍受球員「測試」NBA選秀會順位的痛苦。雖然教練們嘴上都給予球員萬分祝福,也一定會對球員重返校隊感到開心,但我相信他們絕對是X在心裡口難開。

如果說選秀會就像是應徵工作的話,我很想問,在實際的社會中,有多少工作是能夠給你「測試自己會不會上」的?通常都只有一次機會,不是嗎?如果你認為自己準備好了,就去應徵,還沒準備好,就得等待,因為機會可能就那麼一次。

但NBA把選秀搞得像是以前的聯考,一次考不好還可以考第二次、第三次,球隊測試了半天,結果球員又退出了選秀,大家白忙一場,選秀策略要作急轉彎或重新調整,我實在看不出來其中的道理。你看外籍球員之中,還有報名兩年、結果兩年都退出的案例,真不知道是在搞什麼。

我非常希望NBA能夠將選秀制度作必要的修改,在兼顧球員自由選擇權的同時,也照顧到大學院校和NBA球隊。否則每年就看一堆毛頭小子棄學又退出選秀、棄學又退出選秀,煩都煩死了。

■有人在乎嗎?
說真的,有人在乎今年NBA選秀狀元是誰嗎?就選前的評估來看,不是Emeka Okafor,就是Dwight Howard,但今年選秀會的強度顯然比去年差多了。去年選秀被稱為「Top heavy」,也就是說,至少在前半段還有一些眾所矚目的球員,例如LeBron James和Carmelo Anthony。

今年的選秀,則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如果首輪第一和第二選秀權最後被拋售,我也不會感到太驚訝。如果Okafor真的好到無法錯過,T-Mac大概也不會因此要和魔術隊說再見。

Okafor和Howard看來都是智德兼備的優秀運動員,但坦白說,如果不是在今年,他們怎麼會是狀元新秀的人選?這讓我想到1989年的選秀,當年Louisville大學的Pervis Ellison榮膺狀元,結果NBA生涯只是個極其平庸的球員。

我並不是刻意貶低Okafor和Howard的球技,但有時候是否能獲選狀元,還真的要靠運氣。而NBA選秀就是如此奧妙,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屆特別優秀,例如1984、1992和1996年。相對的,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屆特別遜。

不知道今年會被歸為那一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