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06, 2004

世界那麼大 - 談「談兩岸籃球」

我觀察了討論版很久,好像每次討論起兩岸的籃球,就會產生口水戰。這讓我想起一篇看過的文章,裡面說,民族主義是21世紀最大的危機之一。如果在籃球討論中夾雜了民族主義,說真的,想不吵架是蠻難的。

所以我要呼籲,所以願意花時間在圓球城市討論區討論的市民,既然花了時間,就專心在實質的籃球討論上。民族主義、任何政治議題,每個人自有心中想法,也有採取任何立場的自由,但你不見得非得在這裡發表,引來不必要的口水,讓討論失焦。

我也很希望,這篇文章和我的解釋,不會引來更多的口水,而是讓大家更focus在籃球的領域裡來進行交流。

中國和台灣的球迷,有很多類型。有追星族,有人對本國籃球狂熱、抱持無比希望,有人在為本國狂熱之餘,對其他國家都感到不屑,有人則是對本國籃球不屑,認為NBA才是王道…不一而足。

身為一個台灣人,我自然對「台灣人看中國籃球」有著較深刻的體會。台灣人看中國籃球,不免有些羨慕、嫉妒和吃味,這和籃球市場、身高、成績都有關係。台灣球員身材實在難望各國項背,即使在亞洲賽,也難免有恨天高的嘆息。近年來台灣籃球成績每下愈況,加上籃球環境未見進步,都讓所有關心籃球的人更為沮喪。

然而台灣人看中國籃球,也更為客觀。反過來說,中國人看台灣籃球,也是相同的道理。

跳脫民族主義的主觀立場,盡量試著以客觀、尊重、就事論事的角度,籃球討論才有其意義。

*談中國籃球
先聲明,這是我個人的立場。

最近在討論版上有人開版,說中國籃球可以稱霸亞洲一百年,引發各方不同的討論。中國籃球稱霸亞洲一百年,不能說不可能,只可惜我們之中大概沒人能活著看見,所以也不用在數字上斤斤計較、大作文章。

毫無疑問的,中國是最有可能在世界籃壇建立一席之地的亞洲國家。但憑良心說,中國籃球也和經濟一樣,面臨「宏觀調控」的時刻。這麼說並不是在詆毀中國籃球,而是中國唯有真實的去面對這段時期,才會有未來。

雅典奧運上,中國得了平史上最佳名次的第八名。相對於部份球迷的驕傲自豪,籃球圈裡大部份的人都笑不出來,這些人包括姚明、郭士強、李元偉等等。為什麼?因為他們親身的體驗了中國籃球和世界接軌的巨大衝擊,體會了其中的巨大落差。

雖然該役被Del Harris有點矯情的稱為他教練生涯最感動滿足的一役,但請想想看,如果不是險勝了今年出乎意外爛到不行的塞爾維亞,不知道中國籃壇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是姚明將中國籃球推向世界,卻也是「姚明效應」讓中國籃球昏了頭。自王治郅、巴特爾,一直到姚明被發掘,NBA和各國教練、球隊、球探、經紀人風起雲湧的前進中國,今天這邊說某某省發現了幾十個七呎以上的長人,明天某某教練在受訪時說,中國籃球在十年後將引領全球風騷。但許多人不了解的是,他們之中多得是想靠中國籃球撈錢、吃飯的人,有許多人是因工作需要必須向上面交差,說出來的話,你認為可信度有多少?

反之亦然,姚明效應也讓老外昏了頭。透過姚明,他們對中國有著一種fantasy式的想望和期待。ESPN、紐約時報等媒體的報導,不能說他們不專業,卻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籃球那種有點言過其實的夢幻期待。

而真正關心、了解中國籃球,對中國籃球有所期待的人,都不該被這種現象蒙蔽,也跟著作起春秋大夢。

在雅典奧運之後,中國籃球還在為自己的方向定調。究竟該學美式籃球,還是歐洲籃球?中國籃球在古早以前,是比較偏向歐洲打法的。而就過去幾年中國和北美籃壇的密切接觸,朝美式方向前進似乎已成潮流。但眼看今年歐洲球隊在奧運中的大鳴大放,又讓籃球高層有了遲疑,來自媒體的不同評論,也各有其論點。

或是說,有所謂屬於中國自己的籃球風格呢?如果有,那又是什麼呢?

「政治正確」的影響,也是中國終究必須拋開的一個包袱。將王治郅丟著不用,正如同台灣籃協因為陳信安參加NBA訓練營被禁賽一年一樣的荒謬。姚明在奧運一發脾氣,又有很多人馬上說姚少俠放洋了就學壞了,以後不該把太多孩子送出去等等。

「中國長城」所引發的「追高風潮」,到目前為止都還在發酵。身高當然是籃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卻不見得是決定性的要素,除非你實在矮得太離譜。如果看看今年奧運冠軍阿根廷,多少可以體會其中的道理。而中國籃球一味追高(台灣也有這個問題)的結果,在連續幾屆世界性賽事都產生backfire的效應。到最後發現,是中國的後衛太不濟事,使戰力再減低一成。

這並不是說中國的矮個子球員都不行,而是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和正確的訓練,沒有被分配到足夠的籃球資源,因為絕大多數的資源和注意力都在長人身上。事實上,中國目前最有出頭條件的青年球員,恐怕都是6呎9吋以下的球員,至少我的了解是如此。

中國的籃球高層,無法為此置身事外。坦白說,如果中國籃協有他們口中「小日本」、「小韓國」籃協的認真態度和開放心態,成績早就不止於此。中國籃協雖然強調要「走出去」,卻一直擔心本國的CBA球市被掏空,瞻前顧後,其實這是不必要的憂慮。

中國籃球有著亞洲最豐富、最可能在世界出頭的基本條件,如果管理階層和球員都能更敬業、更實際的面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跳脫出身高迷思,不亂喝別人灌的迷湯,總會有出頭的一天,在世界籃球擁有穩定的一席之地。

至於用人種、人口來解析中國籃球理應如何如何、將會如何如何的,就省著點吧,大可不必了。運動固然也是一門科學,卻不是所有的運動問題都能拿來用科學解釋。

這也許是對中國籃球的批評,卻不是對中國籃球的挑釁。所有的籃球評論都必須公平,針對台灣籃球的更嚴厲批評,也許我應該寫在台灣籃球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