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帶著敬意進入籃球時空

bhof-07-induction2

時間已經進入初秋,在美錦賽、歐錦賽、NBA裁判黑哨醜聞的漫天烽火之中,在NBA開打之前,我們錯過了什麼?我發現,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Naismith Basketball Hall of Fame)和今年正式啟動的國際籃總籃球名人堂(FIBA Hall of Fame)提名的2007入堂名人新聞,被遺忘在某個角落。

這似乎很正常,因為球迷不但健忘,也習慣向前看。然而,正如同我們要能了解國家歷史,才能更清楚的望向未來。或許,當我們在檢視這些已經成為籃球歷史一部份的人物之後,對籃球會有更進一步、或是更加不同的體會。

事實上,被選入這兩個籃球名人堂的部份人物,近代球迷都不陌生,只是他們可能快要走出我們的記憶之外。藉入堂接受表揚的此刻,再度追憶他們的籃球成就,此其時也。

●國際籃總籃球名人堂

國際籃總直到近兩年來才著手籌建籃球名人堂,地址座落於西班牙馬德里附近的阿可班達斯(Alcobendas),今年首度提名入堂人選並進行審核。結果在球員、教練、特殊貢獻人物和裁判四個項目中,共有20人獲選。

比爾羅素(Bill Russell)
球員部份,最為人熟悉的應該是前NBA塞爾提克隊中鋒比爾羅素。老羅的功績毋需贅述,他曾在1955-56年率舊金山大學兩奪NCAA冠軍,在1956年率美國隊贏得墨爾本奧運男籃金牌,進入NBA之後更是旺得不得了,率綠衫軍拿下11座冠軍。

畢洛夫(Sergei Belov)

RUS_Belov_o

俄羅斯籍的畢洛夫出生於1944年,在歐洲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蘇聯於1972年慕尼黑奧運飽受爭議的金牌戰中擊敗美國,投進逆轉球的人,就是身高190公分的前鋒畢洛夫。畢洛夫另獲得三枚奧運銀牌,世錦賽二金一銀一銅,是蘇聯籃球巔峰時期的核心人物之一。退休後,他曾擔任俄羅斯第一勁旅CSKA教頭,1993-98年間身兼俄羅斯籃協主席和國家隊總教練,在1994、1998年世錦賽都贏得銀牌。

賈利斯(Nick Galis)

GRE_Galis_o

希臘籍的射手賈利斯,在80年代國際籃壇算是和巴西射手施密特(Oscar Schmidt)齊名的人物,只可惜當時的希臘成績並不好,因此賈利斯名氣不如施密特。說起183公分的賈利斯,表現極為可怕,他在1957年生於美國,同時就讀Seton Hall大學,在1978-79球季曾以27.5分排名NCAA第三。

賈利斯沒什麼其他專長,就是會得分。他曾為1987年世錦賽得分王,生平五度參加歐錦賽,有四次得分排名大會第一,16年職業生涯中單場平均在30分以上。希臘靠他的神射,曾奪得1987年歐錦賽冠軍和1989年的第二名。希臘在近兩年崛起歐洲之前,就屬賈利斯在陣時最為風光。

接下來是三名奇女子,這三名傳奇女星,也是籃球迷不可不認識的人物:

豪登西亞(Hortencia Marcari)

Hortencia_Marcari_o

在美國女籃徹底主宰國際籃之前,豪登西亞可說是最知名的國際女籃球員,當年來台參加瓊斯盃時,也轟動大街小巷。原因無他,她的球風早在80年代初期就非常男性化,節奏感與投射俱佳,看她打球是一種享受。

豪登西亞於1959年生於巴西聖保羅,身高174公分,是巴西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第一得分後衛,曾參加兩屆奧運和五屆世錦賽。她在1994年世錦賽以27.6分排名大會第一,同時率巴西奪冠,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仍為大會得分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則率巴西拿下銀牌。

安梅爾(Anne Meyers)
生於1955年、身高175公分的安梅爾,則是第一個獲得洛杉磯加大(UCLA)全額獎學金的女籃球員。她曾獲得的殊榮無以數計,曾率UCLA奪得1978年全美冠軍,同時在1979年9月和溜馬隊簽約,成為史上第一個以自由球員身份和男子職籃聯盟簽約的女子球員,可惜球季未開打就遭釋出。然而,她的球技已不言可喻。目前,梅爾擔任WNBA鳳凰城水星隊(Phoenix Mercury)的總經理(GM)。

西米諾娃(Uljana Semjonova)

LAT_Semjonova_o

我們幾乎可以說,身高213公分(另一說為210公分)的西米諾娃是女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因為,有她在陣中的球隊幾乎未曾輸過球。

西米諾娃驚人的身高,使她率領蘇聯縱橫國際籃壇十數載。據統計,自1968-1986年長達18年的時間裡,有西米諾娃在陣的蘇聯國家隊戰績是全勝無敗,奪得1976、1980年奧運女籃金牌,三次世錦賽冠軍,以及10次歐錦賽冠軍。俱樂部的紀錄更是驚人,曾獲15次蘇聯國內的聯賽冠軍,以及11次的歐洲俱樂部冠軍。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原籍拉脫維亞(Latvia)的西米諾娃打球,非常遺憾。她絕對是國際籃球史上最偉大的女子中鋒。

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

dean_smith_o

國際籃總在第一年就選擇表揚史密斯,證明許多人認為他是美國最傑出的教練。史密斯於1931年出生於堪薩斯,1952年代表堪薩斯大學奪得NCAA冠軍。轉戰教練後,36年內拿下879勝,勝場數居史上第二位,曾於1982、1993年率北卡大奪冠,前後創下11次闖進最後四強的紀錄。

儘管如此,史密斯為人景仰之處,仍在於他的身教言教,場外對球員的性情陶冶,視球員如子的關心。史密斯在種族岐視依然充斥美國南方的60年代,是第一個帶領黑人球員史考特(Charlie Scott)一同進入餐廳的教練,從此打破北卡大的種族藩蘺,他所展現出來的人道關懷和勇氣,和他的籃球專業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坦克維奇(Boris Stankovic)

Borislav_Stankovic_o

如今國際籃總舉辦的史坦克維奇盃,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在FIBA服務數十載的功臣。史坦克維奇是塞爾維亞人,生於1925年,他曾是球員、教練,1960-76年間擔任國際籃總副秘書長,1976-2002年則為秘書長。

屈指一數,他負責執行國際籃總業務長達42年,可說是親眼見證並參與了籃球的全球化浪潮。大家都知道,FIBA和其下屬的各地區協會的所謂「會長」或「主席」,基本上只是個虛位,實際掌權者和主事者為秘書長,史坦克維奇入選籃球名人堂,似乎也是理所當然了。

●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

位於美國麻州春田市(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發明籃球的奈史密斯博士(James Naismith)。同樣的,它也有著推薦和票選的過程,也分為教練、球員、特殊貢獻者和隊伍等項目。

今年的名人堂入選名單上,有著幾個我們熟悉的名字。特殊的是,今年並沒有球員獲選,多數為教練:

威廉斯(Roy Williams)

williams

williams smith
Dean Smith, left, and Roy Williams.

我很驚訝的是,威廉斯在入堂儀式上,公開向過去帶領過的堪薩斯大學球員致歉,未能率他們贏得冠軍。想想看好了,你曾經聽過幾個教練向球員道歉?很可能是零。威廉斯令人為之動容的致詞,被形容為今年名人堂入堂儀式上最具有人道主義的一幕。

我想起過去無數年,堪薩斯大學在NCAA錦標賽中途腰斬、打包回家的失落。威廉斯儘管擁有「最快達到500勝教頭」的頭銜,未能奪冠的事實,總是讓他未能獲得終極的肯定。諷刺的是,他的第一座冠軍是在2005年返回北卡大執教之後才拿到。更諷刺的是,他曾經聲稱將終生待在堪薩斯大學,北卡出缺之後向他招手,他經過痛苦的掙扎,仍決定返回母校,許多堪大球迷因此相當不能諒解。

所以,威廉斯的五次打進最後四強、六次獲選全美最佳教練紀錄,都無法抹滅,更令人無法忘記的,卻是他在入堂典禮上的一番話,以及過往堪大球員親赴現場力挺、表示支持和感佩的畫面。

傑克森(Phil Jackson)

phil jax

「禪師」傑克森的偉大,如果還要等到我一一細數,那他可能也沒那麼偉大了。對我而言,傑克森率領公牛拿下六座冠軍,率湖人三連霸,擅長人性管理、融合大牌球員,重新發揚在50年代就被發展出來的三角戰術,他的偉大自不待言。

但如果單單從傑克森的一生來看,你會發現,更不容易的是:沒有人想到他會成為今日的禪師、史上最偉大的教練之一。他打從北達科塔大學時期起,就不是受矚目的球員,及至進入尼克隊,看來也更像個嬉皮,而非職業籃球員。他從來都不是球星。

接下來,他從小聯盟CBA開始作起,一步一腳印,到接下公牛隊的一刻,都還有不少懷疑的聲音。然而,他今天站在名人堂的講台上。傑克森的生涯歷程,多少提醒了我們「腦袋」和「思考」的重要性,那是和所謂教練專業知識與球技無關的東西,卻是很重要的東西。

簡單的說,我對傑克森的教練專業確實還有質疑,因為他從未在手上沒有球星的情況下,接受長期的試煉。然而,對於他的智慧,我是一點懷疑都沒有的。

錢斯勒(Van Chancellor)
這麼多年下來,錢斯勒彷彿成了女子籃壇的「紅頭」奧拜克(Red Auerbach),已可被稱為祖師爺級的人物。

他在執教密西西比(Mississippi)大學女籃的21年(1978-1997)期間拿下438勝,但真正出名卻是在WNBA成立之後,帶領休士頓彗星(Houston Comets)締造四連霸(1997-2000),同時率美國女籃輕取2004年奧運女籃金牌,在當年寫下38戰全勝的紀錄。

認識錢斯勒,或是想要認識他的人,看來還是不多。但錢老毫無疑問的為後輩女籃教練們,立下了一個難以超越的「錢氏障礙」。

西德州學院(Texas Western)

Texas Wetsern

bhof_tx_west_wide

在我看來,西德州學院的入選,是今年名人堂最值得一提的話題,同時,這份肯定也實在來得太晚。

1966年3月19日,由名教練哈斯金斯(Don Haskins)率領的西德州學院(即目前的德州大學艾爾帕索分校Texas-El Paso),在NCAA冠軍戰中以72-65擊敗當時籃壇的超級霸主肯塔基大學,寫下美國大學史上首度以五名黑人先發球員擊敗五名先發白人的紀錄。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一天是美國大學籃球史最重要的一天,這場球是NCAA史上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役,因為它打破了黑白種族的界線,吹響了後世黑人球員在美國籃壇大放光芒的號角。

2006年,也就是該隊寫下歷史之後的40年,他們的故事被拍成電影「Glory Road」,該隊也在2006年NCAA冠軍戰中場受到表揚。電影海報上的宣傳詞寫著:「勝利改變一切(Winning changes everything)」,形容得確實很貼切,不是嗎?如果當年他們未能贏球,籃壇會有著什麼樣的發展?

但話說回來,或許這也是上天命定的一役,西德州學院終究註定要贏得這一場比賽、改寫歷史的,因為上天已經寫好了劇本。

(原文刊登於2007年10月號美國職籃雜誌,Photo source: fiba.com, nba.com, Yahoo 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