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8, 2004

澳洲籃球新訓中心─AIS

HBL、UBA和SBL,讓台灣的籃球季熱鬧滾滾,球迷在熱情之餘也大噴口水,猛聊籃球。每個人都注意到也了解的一點是,我們的各級籃球缺乏統一的籃球觀念,也缺乏正確基本動作、觀念的培養,使進入社會的球員難以再有成長進步空間。

堪稱澳洲籃球新訓中心的AIS(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澳洲體育學院),可以是台灣,甚至世界各國的借鏡。AIS的努力,為澳洲紮下良好的籃球根基,也建立澳洲如今不被忽視的強大實力。

去年澳洲在希臘舉行的世青賽一舉奪冠,陣中12名球員,有11人出身AIS,可見AIS確實為澳洲培養出了菁英級的運動員。

■AIS的起源和發展
AIS是以國家經費補助而成立的機構,但它並不是因為澳洲人多麼天才、多麼有遠見而成立的。如果不是澳洲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成績跌到谷底,今天或許也沒有AIS的存在。

話說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澳洲代表團居然只捧了一銀、四銅返國,這是該國40年來在奧運最差的成績,當場就被民眾批得滿頭包。總理Malcolm Fraser難辭其咎,雖然他起初並不贊成以國家經費補助體育,最後還是改變了想法,認為體育若不從國家的角度來全力發展,未來仍會面臨困境。

1981年1月26日,AIS終於正式成立,並且將它的宗旨確立為「培養頂尖的菁英運動員」。最初,它設立了包含男女籃、足球、游泳、網球、田徑、體操等八個項目,每年總共提供152個獎學金名額。

23年後的現在,AIS已經成長茁壯,成為涵蓋26種運動、35個項目,每年提供700個獎學金(另有原住民和殘障者獎學金)的龐大組織,儼然是澳洲體育的最高學府。根據澳洲體育委員會(Australia Sports Commission,澳洲的體育最高主管機關)統計,2002-03年澳洲政府每年花在AIS上的補助經費,就高達2730萬美元,而AIS所有的運動設施造價則達一億美元以上。

AIS的總部設在坎培拉,佔地160英畝。它到底有多可怕?告訴你,裡面包含了兩座田徑場、一座室內游泳訓練中心、一座體操館、一座曲棍球場、一座專用足球場、一棟多功能室內體育館,以及一棟運動科學大樓。

而AIS總共聘請了75名專任教練和100名以上的運動科學專家、醫生,同時也和大學、醫院針對各項研究案攜手合作。請你自己算算看,這樣子的機構,每年要花上多少錢。

■AIS的認真和訓練
AIS的設立,確實使澳洲的體育國力為之加強。1976年奧運它只拿到5面獎牌,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總獎牌數已達41面,2000年主辦雪梨奧運,更是一口氣奪下58面獎牌,其中包括16面金牌。

AIS的影響有多大?在58名得牌者中,有32名出身AIS,在澳洲整個620人的代表團中,有321人出身AIS。它確實沒有違背設立的初衷,為澳洲培養了大批的菁英運動員。知名泳將Michael Klim、網球雙打名將Todd Woodbridge和雪梨奧運奪得女子400公尺金牌的Cathy Freeman,都是AIS的「校友」。

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光要進AIS就已經很不容易。以男籃而言,它每年只提供12-15個名額的獎學金,絕對是僧多粥少。澳洲國土內的九個州,各設有一個「強化訓練中心」(ITC,Intensive Training Center),目標是訓練各地14-17歲籃球員(和其他項目運動員)的基本動作和觀念,要求這個年紀的孩子,必須以全能為目標,而不太早為球員作鋒衛位置的定位。經過ITC的磨鍊和考驗,表現不錯的球員才會獲得AIS青睞。

進了AIS,訓練就更為嚴謹,每年從1月練到11月,每週則至少要花20-25小時(一天3小時以上)的時間在鍛鍊基本動作,其他時間才作小組或戰術上的訓練,著眼點還是在於建立良好的基礎。

除了籃球專業,這裡還有教練和教授來教導球員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和各種醫藥常識,大小細節都教,甚至還會教你如何正確的包紮腳踝、正確的賽前熱身拉筋方法。此外,時間管理、公眾演講、媒體關係等科目也都在教授之列。當然,學業方面的諮詢、生涯規劃的諮商,也是跑不掉的。

平心而論,AIS球員的比賽場次少了一點。他們大部份的時間在閉門訓練,但是也會找大學、職業隊對打,例如澳洲次級聯盟ABA的隊伍,所以說他們缺乏比賽磨鍊,倒也不盡合理,因為他們在這些比賽中遇上的,都是年紀比他們還大的成人隊。

和美國高中生不同的是,AIS球員或許比賽場次少,而且打的幾乎都是練習賽,但好處在於沒有勝負壓力,可以專心在基礎訓練上。其實台灣籃球也有著和美國同樣的問題,從高中,甚至國中開始,多數籃球名校的球隊、教練勝負壓力都非常大,說難聽一點,那有時間去理會球員的基礎?所有的練習一律是比賽導向,能贏球再說,有時候這並不見得是好事。

除了球員,AIS的教練群也必須不停的進步,每年都會到美國大學名校Duke、Arizona等參訪,或是到歐洲職業隊拜會,作經驗交流。

■AIS校友
多年來AIS培養出不少知名球員,先講女籃,目前在WNBA西雅圖風暴呼風喚雨的Lauren Jackson就是一個。

男籃部份就更多了,昔日公牛王朝中鋒Luc Longley曾在AIS待過一年,其他曾打過NBA的澳洲球員,如Andrew Gaze、Shane Heal、Mark Bradtke、Chris Anstey,都是AIS「校友」。

近年來AIS球員為了獲得更好的比賽經驗和教練指導,向美國NCAA大舉進攻,大部份都落腳在西岸,也許是因為氣候和澳洲較類似之故。

目前最火紅的AIS球員應該是Utah大學一年級新生Andrew Bogut。Bogut身高6-10、體重220磅,去年在世青賽率澳洲奪冠,個人勇奪MVP,簡直把對手殺翻了。他在8場球中平均26.3分、17籃板、2.5助攻,對「祖國」克羅埃西亞(他的父母都是克羅埃西亞人)攻下39分、25籃板,對美國22分、18籃板,冠軍戰對立陶宛也有35分、14籃板的勁爆演出,一砲而紅。

Bogut目前在Utah平均為11.4分、9.6籃板,還是非常搶眼。有球探指出,如果他報名2004年NBA選秀,順位應該會在前10名。

Oregon大學大二前鋒Ian Crosswhite,身高6-11、體重250磅,目前平均14.4分、7籃板,也值得注意。Crosswhite擁有良好的籃球基因,他老爸Perry Crosswhite曾經三度入選澳洲奧運男籃代表隊。

Georgia Tech大三中鋒Luke Schenscher(7-1,255磅),去年世大運平均有16分、6.7籃板演出,本季在GT平均8.9分、5.6籃板。

其他在NCAA奮鬥的澳洲球員如下:
St. Mary's學院─大二前鋒Daniel Kickert(6-10/250磅),平均15.4分、6.3籃板
Loyola Marymount大學─大一 Matthew Knight、Damien Martin
Portland大學─大四控球Adam Quick
San Francisco大學─Tom Burns
Oral Roberts大學─大四控球Luke Spencer-Gardner
Louisiana-Lafayette大學─大二中鋒Christopher Cameron
UC-Irvine─Nic Campbell

未來值得注意的AIS球員,則包括Aaron Bruce(已確定將就讀Baylor大學),7呎4吋、275磅的巨人Sam Harris,以及Brad Newly,他們都是去年澳洲世青隊的成員。

■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看到AIS的例子,我突然想到法國巴黎的INSEP,也是類似的組織,曾培養出Tony Parker等等人才,而台灣有這麼多的體育學院,他們的宗旨,究竟在培養基層體育人才,還是頂尖的國家級運動員?

如果台灣能有類似AIS的機構,政府又願意以預算支持,或許我們就能夠建立起可長可久的頂級籃球員訓練制度,其他運動項目亦然,而不是今年喊個「2008奧運計劃」,明年喊個「190公分以上球員菁英訓練計劃」,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只是喊著好玩,無疾而終。

澳洲如今具有世界前八名的實力,和健全的籃球制度有很大的關係。當年蒙特婁奧運的挫敗,讓他們痛定思痛,促成了AIS的誕生。中華男籃去年在哈爾濱也遭遇史無前例的大挫敗,不知道這個羞辱,給了體委會和中華籃協什麼樣的刺激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