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09, 2007

瓊斯盃快速雜感



-- 雖然田少俠在外線游走的時間實在太多,內線的單打技巧、腳步也很抱歉,但是少了田壘,中華隊鋒線無論怎麼調配都少了一個人,籃板上的問題也很大,也因此鄭光錫在每一場球總要傷透腦筋處理曾文鼎和吳岱豪的犯規問題。所以,無論如何,如果田壘在亞錦賽無法歸隊,中華隊鐵定會有大麻煩。

-- 南韓至今表現不佳,不過別忘了,金周成和方成允都因傷未上,這等於拿掉了五分之二的先發。

但南韓愈來愈不準,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教練崔富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不是我們變不準,是其他國家都變準,也許只是搪塞之詞。

河昇鎮的lateral quickness,應該是他沒辦法在NBA生存的主要原因。這影響到他的防守移位,以及進攻接球後的出手、跨步等等反應。這是古今中外大多數長人都有的問題,也是為什麼Kareem Abdul-Jabbar、Shaq O'Neal和Greg Oden等長人特殊的原因。

-- 中華隊在亞錦賽D組的賽程,第一場就遇上敘利亞,這不知是好事或壞事。往好處看,第一場比賽大家都還在適應期,所以可以火中取栗,往壞處看,中華隊如果沒有辦法在賽前就保持最佳狀況,很可能重蹈覆轍,第一場比賽就終結八強夢──除非他們能夠在第二場擊敗南韓。

-- 對瓊斯盃這種9天打9場的不人性賽程,不知已經發過多少次牢騷了,但也不見改善。賽程之所以這樣排,當然是為了縮短時間,節省外隊住宿費和球場租金等開銷,卻也同時置球員的健康於度外。

特別在今年的背景下,打到第三、四天起,各隊為了保護主力球員,紛紛策略性的安排主力球員坐板凳,多少影響了比賽的可看性。

-- 看來黎巴嫩在Paul Coughter離隊、請來南斯拉夫籍教頭Dragan Raca之後,需要一段蠻長的盤整期,因為到目前為止,黎巴嫩又走回了Joe Vogel+Fadi Khatib兩人籃球的老路子,而這樣子的黎巴嫩並不難打。

-- 真正難打的,反倒成了約旦。約旦聘請的葡萄牙教練Mario Palma也不是省油的燈,1999-2005年間帶領安哥拉國家隊,曾經打進過2000年雪梨和2004年雅典奧運。在Palma的整合下,約旦已經成了組織嚴明、攻守有序的一支球隊,目前在瓊斯盃的戰績不令人意外。

約旦的三支鋒線,Ayman Idais(203cm)、Zaid Al Khas(205cm)都能內能外,超級難搞,201cm的Islam Abbas原籍巴勒斯坦,則扮演籃下的苦力推土機,專幹髒活。這三人加起來的戰力相當可怕。

查了一下約旦名單,他們幾乎快一半的球員是歸化或入籍的。Enver Soobzokov原籍俄羅斯,但是是美國和約旦公民,213cm的Jamal Almaaytah是德國和約旦混血,Rashiem Wright是入籍的美國球員。

-- 哈薩克是另一支團隊戰打得還不錯的隊伍,(伊朗、黎巴嫩、卡達都看不出在打什麼東西),但他們實在太嫩了,國際賽打得又少,只要手氣一不順,總是處變大驚,一路被狂電,很難再追得回來。

209cm的中前鋒Anton Ponomarev,過去一年來進步不大,很可惜,應該不要再留在哈薩克打才是。

-- 依照"國外友人"的說法,瓊斯盃的英文球評比台灣球評敢講得多了。他們形容"以陳信安現在的表現,很難相信他到過NBA訓練營",也形容黎巴嫩的Roy Samaha是一個"miserable free-throw shooter"。但他們很少質疑裁判。

長久以來,台灣的球評大多不敢把話講得太難聽,也許是為了顧及和球員或教練的交情,然而該講的話還是要講,否則就有負球評之名。此外,球評和主播大半時間都像在聊天,反而未能照顧球迷看球的需要。我知道培養一個好球評需要時間,但長期以來球評水準的停滯不前,證明這些評論者並未嚴格的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