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時候,人生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也許你一閃神就撞死人了,也許你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失去了一輩子的朋友,也許你在提款機上呆呆的按幾個鍵,辛苦積蓄就被詐騙了。
我不知道高中體總會如何處理高苑的周資華。也許他會被禁賽,也許不會,也許這件事真的讓他深切檢討,也許過了就算了。天曉得,籃球場上曾經發生過無數這種事,出過無數這種球員。以前沒少過,未來也鐵定會有。
但不可置疑的,看著這個球員,看著電視上轉播的HBL球賽,讓我心頭在2004年收尾之前對台灣籃球罩上了更深沈的一層烏雲。
我很訝異的發現,部份高中教練對球員的生活教育、人生觀的建立,乃至籃球基本觀念的培養,竟是如此差勁。而在資訊傳播如此迅速、全面的同時,台灣高中籃球員的觀念是如此的扭曲和偏差。
我見到一個高中球員─一個高中球員!─能夠在每次得分時向對手恫嚇、示威,向場邊球迷和攝影機作出任何他自認為帥氣的動作,而絲毫不為自己平均每場失誤接近10次感到慚愧。
球場上的情況,自然更好不到那裡去,我已經作噁到不想寫一字一句的地步。
是的,他們只是高中球員,只是孩子,他們需要學習,需要時間成長,而且球員都有情緒,各有不同的人生故事,也許我這個old-school的要求實在太高了。但如果你回過頭來想,在台灣的環境之中,這些都是即將進入甲組的球員,你會有什麼感受?
回應小朱的文章,我覺得台灣籃球始終給著球員機會,台灣籃球和NBA一樣,甚至也和絕大多數國家的籃球一樣,是只要你有球技,不管什麼牛鬼蛇神都照單全收的。我只是不知道,大多數的球員拿出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籃球,面對所有喜歡他的球迷。
部份HBL教練,可能從未意識過自己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你是教練,同時也是老師,或許你對球員的影響力更甚於父母也不一定。而你的球員裡,也許很少數會進甲組、進國家隊,有的人未來會成為基層教練,有的人可能單純的成為一個帶著孩子看球的球迷。
無論這些球員未來扮演什麼角色,他們很大部份的籃球觀、某部份的人生態度,都受到你的影響。你認為你的一言一行不重要嗎?你認為自己的籃球專業不重要嗎?
和朋友討論今年的HBL時,我曾很不客氣的對他說:「除了某幾所學校,現在的HBL根本是一場大笑話。」到目前為止,我還不後悔自己說過這句話,但衷心希望有朝一日,HBL的教練和球員們證明我是錯的。
SBL又如何呢?不是要唱衰台灣籃球,但SBL是場上精彩,場外令人擔憂。必須提醒中華籃協的是,不是把SBL「搶回來」就大功告成了,對ESPN而言,也不是保住轉播權就夠了,重要的是得把SBL第一季獲得的小小成功繼續下去。
有去年經驗和SBL已建立的品牌作根基,加上票價降價、球隊實力拉近,如果說SBL對目前的營運現況感到滿意,那也是笑話一場。尤有甚者,SBL至今仍是個沒有願景、沒有制度的聯盟。
談到機會,台灣球迷和籃球媒體,同樣的一直給籃協機會。事實上也不可能不給你們機會,因為就是沒有人能在改選中贏得理事長寶座。對於SBL重回籃協主導的結果,也許大部份的人不樂見,但也不得不接受。
我解釋過很多次,其實依附在國家籃協之下的半職業聯盟、準職業聯盟,甚至職業聯盟,在世界上有太多例子。球迷在乎的,只不過是這個聯盟是否成功、是否健全。如果有一天籃協能把SBL搞得光采無比,有制度,有水準,沒有人會吝於掌聲。
目前的SBL以及目前的籃協,依然令我無比憂心。
算我雞婆好了,我憂心的還不止於此。應該沒有人忘記2005年的亞錦賽吧,也應該還有人記得我的春秋大夢─台灣進軍2006年日本世錦賽吧。
在球員的部份,往前看,老將們入選中華隊的機率已經趨近於零,往後看,未來幾年內台灣大概是不會再同時出現水準很好的一批球員。換句話說,this is what you have。未來幾年內,我們手上能打的球員大概就是目前檯面上這一票了。以我來看,目前已經沒有球員的問題,只剩下教練團、賽前集訓和準備的問題。
如果史坦克維奇盃給籃協什麼教訓,那就是:教練團不是拿來分配的,不是拿來酬庸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讓阿貓阿狗接的。大家都看得出來,同樣的一批球員,不同的總教練,有著多大的差別!而這一切的成績單,是你中華籃協來責無旁貸的承受,而非別人!
如果劉嘉發適任,為什麼要有那種「輪流」、「給大家機會」的神經病作法?如果鍾枝萌適任,為什麼不能一笑泯恩仇?如果裘必勝適任,那….WHY NOT?如果國內找不到人,為什麼不請外籍教練?為什麼要有「國內教練會反彈」的顧慮?
不要怪我太負面,或許我是受過了一個寂寞耶誕的影響,感覺好像灰色了一點。我只是不希望,等到我60歲的那年耶誕節假期,還在問台灣籃球「你想成為什麼?」、「你要往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