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已經很久,國內的球賽沒能這麼讓人期待?但是,愈期待就愈怕受傷害,不是嗎?超級聯賽SBL的第二個球季即將開打,純球迷想必興奮無比,對於國內籃球的觀察者而言,則是喜憂參半…
SBL的開打令人欣喜,我也不例外,但醜話也必須說在前頭。以下,是SBL第二季開打前的幾個想法:
●籃協─球隊─執行單位─體委會
實際的說,籃協在SBL第一季處於被架空的狀態。SBL在體委會發想、促成之後,大方向和「政策」都由執行單位ESPN和Nike操盤。
以當初國內的籃球環境和氣氛,很少有人認為SBL會成功。但是在各單位和球員的努力下,SBL竟然大出意料的將台灣籃球再度炒熱。這是籃壇的福氣,卻也是一切風暴的開始。
人氣往往代表有利可圖,自處女季的下半段起,各隊和ESPN之間就因為錢的問題鬧得非常不愉快。在本季之前,一手促成SBL的體委會主委林德福下台,由陳全壽接任,決定SBL「政策面問題」的SBL委員會,則再度由籃協和球隊主導,同時排除執行單位在外。
這四方面的想法、作法和態度,將是SBL第二季以及未來成敗的關鍵。
首先,體委會新主委對SBL的態度如何?是否像前任主委那麼支持?要知道SBL首季成功的很大原因,是因為體委會為SBL搞定了場館的問題,也就是說使用、修繕台北體院,籃協和球隊一毛錢都沒出。那麼,未來呢?
其次,當初以三年時間接下SBL案子、卻被懷疑合約具備之合法性的ESPN,好不容易確立了第二、三年的轉播地位,至於Nike則已淡出執行功能,退回贊助商的位置。這一切對SBL是好是壞?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至於籃協和球隊,在日前的誓師大會又有點不快,當然還是因為錢的問題。球隊對籃協的不滿,並不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持平而論,籃協不應該該作的事沒作,卻見錢眼開,但球隊也大可不必對於籃協拿取合理的收入而抓狂。
●SBL的方向
籃協理事長王人達堅稱,SBL還是一個業餘的聯賽,籃協當然擁有主導的權利。事實上他這麼說並不見得有錯,也進一步凸顯出SBL的定位問題。
職業籃球的營運,自然比業餘籃球複雜得多,但以業餘角度來看,也有很多地方不像職業那麼「單純」。SBL是純業餘,恐怕說不過去,但它又絕對不是職業籃球。未來,是否有朝向職業化邁進的目標?天曉得!
以SBL第一季的狀況來看,這樣子的聯盟規模、球季,大概都符合台灣籃壇現況,球迷似乎也愈來愈支持,場外急著想投入的廠商所在多有,卻不得其門而入。看來,SBL如果繼續朝良性、正面的方向發展,是有邁向職業的可能性。
如果真正建立職業,在營運盈虧方面,都容易定出更清楚的遊戲規則,而不會像半職業或業餘一樣模糊不清。
問題就在於,各隊的想法如何?籃協的想法如何?邁向職業代表的意義是,既然以營利為目標,就要宣傳,就可能要投入更多成本,也就是說眼前至少要虧本個幾年。以台灣球隊向來短視的心態,他們願意嗎?如果不願意,那就不要提賺錢的事。
至於籃協的立場,顯然是不樂於見到職籃的成立,多年前中華職籃成立時如此,未來亦復如此。理由很簡單,職籃帶走了原本「屬於」籃協的球隊和球星,以台灣目前的現況,業餘籃球會處以真空。除非職籃和籃協能有某種程度的共生關係,如同歐洲系統一樣,否則籃協很難能接受。
無論如何,假如確立朝職籃邁進是共同的目標,必須定出時間表和進程,而這必須靠一群有遠見、有專業、不計較短期利益的人共同努力。以目前來看,大家已經為了眼前的幾百萬吵翻天,未來似乎還遠在天邊。
●變動=好?
SBL本季有很大的變動,九太、中廣分別更換東家為東森和緯來,同時易名出發。球員方面有著更多變動,新浪釋出老將周俊三、黃春雄、熊仁正,走上重建之路。台銀第一控球許皓程轉檯台啤,中廣中鋒程恩傑轉至台銀,東森、台啤互換中鋒哈孝遠和廖偉成,加上其他球員的簽約和離隊,變動幅度相當之大。
另外,顏行書短期內看來是會留在演藝圈發展,而裕隆的陳信安則赴美國挑戰ABA,本季不會在SBL出現。球員的變動,直接影響到各隊的戰力。
教練團也有不小的變化,原台啤領隊閻家驊如今身兼球隊總教練,先前教練團傅明仁、黃萬隆均離開,新浪也由劉俊卿接下總教練一職,胡再麟擔任助理教練。東森則由鄭金城接任總教練,劉華林轉任助理教練。
有變動,大致上看來是好的。國內籃壇以往即被批評有如一灘死水,動也不動。在種種變動之後,以百萬挑戰賽和季前熱身賽來觀察,上季SBL兩極化的實力落差是有了明顯的改善,本季各隊之間的實力更加接近,每一場球賽確實都難以在賽前預測勝負,這應該代表著SBL朝著正面的方向前進,也讓更多球員能夠轉換球隊,尋找自我的表現空間,這並不是以往球員能輕易得到的「福利」。
今年的變動,是否對SBL是好的?教練的更替,是否代表國內教練的水準更加精進?球員的來來去去,能不能進一步促成台灣籃球員的簽約制度,而非只停留在為人詬病的「口頭合約」?
●球迷要什麼?SBL能給什麼?
據個人粗淺的觀察,上一季的SBL,應該是近年來台灣籃球第一次能集各個層面、各個年齡層和各「族群」球迷於一堂。
對於為球星瘋狂的「追星族」,他們有了更多追逐的對象。對純粹喜歡看球的球迷而言,無論老少,他們應該能看到刺激、競爭激烈、又富有戲劇性的比賽。球迷是籃球之母,這句話的真實性永遠不會改變。台灣職棒也是在找回球迷之後,才重新張臂迎接第二春。
球迷要什麼?其實很簡單,高水準的比賽和組織、充足的資訊、舒適的看球環境,如此而已。
而在超乎預期的票房之外,SBL能夠給球迷想要的嗎?在資訊提供、宣傳,以及看球環境方面,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台灣球迷已經忍受次等,甚至劣等的看球環境多年,似乎也習以為常。但SBL不該只以「等巨蛋落成…」為理由搪塞,一個舒適的看球環境,並不只在硬體建設,還有其他很多很多事,SBL和籃協都可以作到,都可以事先規劃,都可以嘗試,都可以爭取。
寫在SBL第二季開打之前,喜憂參半,未來的半年內,我們會得到許多解答。現在我們所能作的,就是準備讓蓄積已久的籃球熱情爆發出來,let the game be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