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寫作沒有靈感時,和老婆聊聊天就對了。
那天和老婆一起看球時,她又冷不防的丟出一句警世名言:「其實台灣籃球最可憐的,是那些打得不太壞,但也不夠好的球員。」我想了一想,發現真是相當有道理,當場跪下去親她的腳趾。
好,最後一句是瞎掰的,而且有點噁心。但她無心之間的這句話,確實有其道理。再印證近年來台灣籃壇的風風雨雨和某些球員的發言,你真的會發現,即使台灣籃球有著太多問題,但所謂的「一線球員」,實在沒有「哭悲」的本錢。
這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當不上國手、出不了名、連今日最佳鬥士都選不上,卻又喜歡打球的球員,在場上又沒有足夠的發揮空間,體能條件又不夠好,但他們除了打球,實在找不出其他的一技之長。於是,就只能卡在那裡。也許有一天,球隊說:你請回吧!也許板凳坐了幾年,他們就被自然淘汰,然後不知消失在何處。台灣有太多這種一轉眼就消失在大家記憶之外的球員。要說可憐,其實他們最可憐。
真正沒有打球天賦,對籃球不抱有夢想的球員,也許早早就退出江湖,把國高中的籃球經驗當作人生中的一段美麗記憶,趕緊轉行討生活。而所謂的「一線球員」,從小吃香喝辣從沒少過,又能保送大學,有的人還趕上職籃時期海撈了一票,從高中或大學就開始有不亞於上班族、甚至一般基層主管的固定薪水。
我很想問,你們到底在「哭」什麼「哭」啊!何不回頭看看那些坐板凳坐到快感冒的隊友,再想想自己。籃球真的欠了你們什麼嗎?
有一個記者朋友曾經對我說,他從來都不是校隊、系隊、班隊,他只是個喜歡籃球的人,但他卻應該感謝籃球,無論是台灣籃球、亞洲籃球,還是NBA。因為如果不是籃球,他可能不會有工作,更無法以自己喜歡的籃球運動作為有薪水可以領的工作。
先前也曾經提過,NBA球員對籃球的感恩,一直讓我印象深刻。我受夠了國內球員對籃球只有怨懟、憤恨、不滿的心態。也許你真的比別人努力,也許你天生就是籃球員身材,但你就註定要占盡一切好處?這世界上,打籃球有錢拿的人,怎麼算都是少數,不要以為你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期待
我期待楊玉明的轉變,我期待他多看看Reggie Miller的打球片段,而不是喬丹的精彩動作。因為,在我心目中,他可以是Reggie Miller般的球員,卻永遠不會是喬丹型的球員。
曾經聽過他期許自己成為全能球員。我景仰他的志氣,卻認為他不夠了解自己。曾經聽過教練說,要讓他改打控球,我差點沒昏倒。
不要怪我殘忍,因為楊玉明絕不會是這種類型的球員。我想起2001年大阪東亞運,他能在10分鐘內射爆對手又下場,休息5分鐘上場,又在10分鐘內砍到對手欲哭無淚的神鬼佳作。那塊銀牌,有很大部份的功勞要記在他頭上。
本季見到的楊玉明,準頭大不如前,卻多了許多持球面對籃框單打、低位背框單打的動作。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的專長,因為他的基本動作和傳球視野並不出色。而且我真的算過,當他作這些動作時,失誤率極高,再不然就是搞不出名堂,但shot clock已過大半,後續的團隊攻勢只好草草了事。
然而,楊玉明還是具備著隨時射爆對手的本事。一個「不全能」的球員並不可恥,但是他必須要有專長,而玉米的專長就是投籃、得分,而且是大量得分。如果還是拿Reggie Miller來作比對,我印象中從來沒人會說Reggie Miller很全能,但也從來沒有人不怕他。前幾天大嘴不是才再度射翻湖人嗎?
楊玉明的impact,就會是屬於Miller這種impact。不是控球、不是傳球助攻(雖然他目前以3.6次排SBL第四),不是低位單打,而是不停的跑動如Richard Hamilton、Allan Houston、Reggie Miller,然後彷彿若無其事的swish~swish~swish。
東森是一支有著太多球員,而每個球員都想表現,都想作很多事的球隊,這種球隊其實比人手不足的台銀還要難帶。唯有楊玉明確立自己的定位和在球場上正確的領導方式,其他拼圖才會各就各位。
另一個期待,則是吳岱豪能夠每一場球有穩定的發揮,避免經常犯同樣的錯誤。目前的他受犯規太多困擾,否則,在李雲翔接任教練之後,可以看出主打吳岱豪的比例已經增加,double-double的成績是最起碼的要求,正如同田壘一樣。
我很認真的相信,如果東森有正常的楊玉明和吳岱豪,台啤和達欣都不會是他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