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7, 2005

陳志忠─Love him or hate him

如果你是他的教練或隊友,你會愛死他。
如果你是對手教練,你會痛恨他。
如果你是他的對手,你可能會想殺了他。
至於我,該怎麼說呢?應該說我很敬佩他。


談起陳志忠,大多數人對他的感覺似乎只有極端,套老美的話來說,You either love him or hate him。就像杜克大學,就像「小蟲」Dennis Rodman。

會給人這種感覺的人物或團隊,多數都是很成功的,但是也很有個人特色,而且堅持這個特色。怪蟲狂放不羈,但是籃板抓得嚇嚇叫,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杜克大學戰績顯赫,但那種私校身上流著的貴族血液,以及年年笑傲江湖、全美高中明星一把抓的威風,硬是比北卡等公立學校來得刺眼。

在我看來,陳志忠也面對著類似的情形。

球場上的陳志忠,其實和場外的他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而場上的他,又分為兩面。他的球風潑辣、求勝心強、肢體動作大,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表現慾,同時,他是個非常受教練和隊友仰賴的控球後衛,絕不亂搞、自幹,也不容許隊友亂搞。他不注重個人數字,一切以團隊勝利至上。

場外的陳志忠,行事低調,談吐得體,得體到對媒體而言有點無聊的地步。他和周俊三一樣,是那種場面話說得一級棒、幾乎從不爆料,讓媒體無法作文章、發揮無窮聯想力和胡爛功力的球員。

有人會喜歡他,是因為他很成功的詮釋了「控球」兩個字的定義,成功的成為教練在場上的延伸,默默的、成功的扮演著球隊拿下每一場勝利的關鍵。

有人會不喜歡他,是因為他在場上總是殺氣騰騰。特別是在防守上,小動作多,無所不用其極的干擾對手。我也承認,強烈的防守氣勢,有時反而成為陳志忠的缺點。他經常犯些沒有必要的小規,出現沒有必要的肢體動作(例如割喉動作,if anyone remembers that…)等等。

你不是喜歡他,可能就是討厭他。這句話對籃球員而言,有時會是讚美,因為這代表他敬業、成功、沒有模糊地帶。

談起陳志忠,似乎就不能不談顏行書。他和顏行書的比較,也一向是媒體喜歡的話題。

坦白說,顏行書比較有天才球員的味道,陳志忠絕對不是天才球員。但「天才不天才」,並不見得是籃球員成功的要素。就像喬丹和大鳥柏德說的,即使是天才也要苦練。就像台灣籃壇,古往今來被冠上「天才球員」名號者幾許,能打出頭、在籃壇上留名的,又有多少?

而這正是我之所以敬佩陳志忠的一點。要體會、承認自己不是天才,並不難,難的是他了解自己不是天才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續。陳志忠從小就可說被顏行書壓著,中學時期就不提了。我們以中華職籃時代來看,陳志忠在封館的98-99球季,才正要破繭而出挑大樑(10.5分、4.2助攻),當時的顏行書,早已是紅遍半邊天的新生代控球,平均16.7分、6.4助攻,而且四年來都一直是戰神的主力控球。

當時,有人會認為陳志忠是國家隊的先發主控嗎?會是瓊斯盃的MVP(2001年)嗎?論機會和天份,顏行書都比陳志忠好。但現在還在球場上奔馳的人是誰?

陳志忠是標準的苦練型球員,就像羅興樑、周俊三、李雲光。他承繼了老一代球員的「美德」,卻也有著新生代球員的奔放。在國家隊的「換血」之中,他稱職的扮演著中間的橋樑。

敬業的面對每一場比賽,每一個play,努力的準備自己,應付接下來的任務和挑戰,不狂喜、不狂悲,慢慢的進步著,這是我之所以要用「敬佩」兩字來形容他的緣故。

陳志忠確實慢慢的在進步著,他也許無法作出那種一箭穿心的傳球,但是他知道什麼樣的傳球最有效率、隊友最喜歡。他的失誤一直不多,而他的外線穩定度則很明顯的往上提昇,特別是決勝期的外線跳投。

很可惜的是,近兩年的陳志忠似乎沈默了點,感覺有點要「交棒」的味道。我對台灣籃壇一向很有疑問的是,球員還不到30歲就準備要交棒,要「母雞帶小雞」,還能打就要換血,以往的周泓諭是如此,目前的陳志忠似乎也是如此。

曾和圓球作者討論過,大家都有「亞洲球員成熟期比歐美球員晚」的想法。歐美球員或因體能、或因籃球制度之故,在24、25歲的球技就有可能到達高峰,亞洲球員相形之下晚了一點,可能要到27-30歲間,才會有重大的突破。

也就是說,現在的陳志忠,才應該是籃球生涯的巔峰期,有體能、有經驗、有打滾多年的智慧。他要作的是盡情發揮,為球隊爭冠軍,為國家隊爭好成績,而不是交棒,不是母雞帶小雞(是誰發明這鳥名詞的?)。

無論你愛他,還是討厭他,應該都不能否認,要期待台灣籃球出一個不世奇才,不如更實際的期待,台灣能夠有十個、一百個陳志忠。如果台灣能有這麼多如同陳志忠的球員,那麼我會很肯定,台灣籃球無論已經沈淪到什麼樣的谷底,未來都會是往上走。

這應該就是我給陳志忠的最高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