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06, 2007

2007亞錦賽胡思亂想

0728_tpe_wu_tai-hao 0729_TPE_KWANG-SUK_CHUNG
(photo: fiba.com)

因為工作關係,其實已經很久沒能好好寫一篇完整、有「起承轉合」的文章,總是只能發一些零碎的感想。但是另一方面來看,這種方式其實也不錯,有點像快問快答,想到什麼寫什麼,比較「意識流」一點。

-- 以第六名作收,如今的問題是:To keep him or not to keep him. That's the problem. 這個him當然就是最近引起「瘋狂激烈」討論的鄭光錫。

我不知道當初籃協和鄭老的合約是怎麼談的。拿到近六年最好的第六名成績,然後走人?這似乎也太不合邏輯了。但是要留下他的話,要怎麼留?讓他帶達欣?不太可能。

所以,這牽涉到台灣有沒有一個常設性的「national team program」的問題。哦,等一下,你會這麼說:籃協不是有一個中華男籃專案小組嗎?然而,說句不客氣的話,這個專案小組根本形同虛設,除了選拔國家隊球員,沒有其他任何作用。而很好笑的是,我們號稱總教練責任制,球員卻不是總教練自己選的。

所謂的national team program,其實可以參酌美國或日本,基本概念就是,這是一個長年運作的編組,而且會有常設性和臨時性的職務。國家隊不是一年到頭集訓、比賽,,所以大部份的職務都會是臨時性的,但這個編組裡,可能會有球探四處考察、觀看比賽,這個人也可以是總教練。

例如美國籃協,在女籃部份就曾聘請專職的總教練,這個人是否能夠兼職帶其他球隊不得而知,但他就是必須負責進行全年的國家隊訓練計劃和球員評量。

鄭光錫是否能夠仿照相同的模式留下來呢?

-- 我個人的意見,是主張他留下的。不過,依照以往的經驗推斷,這會引起國內籃壇的排斥和反對,很不好處理。大部份的人仍然認為,既然國內有適任的教練,就沒有理由找外人來帶;當然,所謂的「適任」與否,每個人的定義實在相差太大了。

-- 第六名是不是個好的成績呢?稱不上是,否則我們也太自甘墮落了一點。但第六名是不是個合理的成績呢?我想是的,台灣目前的實力和狀況(這包括籃協、球員等等實際因素),排在亞洲第6-10名之間,是合理的。不過要搞清楚,合理只是現狀status quo的描述,不代表我們能夠接受這個成績。

-- 說到這邊,我還是要向菲律賓球迷致上無限的敬意,因為他們對國家隊的「無可救藥的樂觀」,實在已經到達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儘管亞錦賽只拿下第九名,認為菲律賓有資格奪冠的菲國球迷,數量依然可觀。甚至,相信他們國家隊能夠打敗NBA夢幻隊的球迷,我想也不是沒有。這就是菲律賓的籃球迷,你該說他們可愛還是天真?

-- 所以,台灣的球迷很難搞囉?我寧願相信,我們的多數人是抱著愛之深責之切、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嘴上或許酸了點、不留情了點、挑剔了點,心裡還是支持中華隊的。NBA裡最為惡名昭彰的尼克迷不也一樣嗎?明明愛尼克愛得要死,挺尼克挺到至死方休,尼克一輸球或是打球不盡力,幹譙起來也是比大聲的,開起汽水來也會噴得自己的尼克球員滿臉豆花。

-- 不敢指控FIBA的裁判什麼,但是FIBA的比賽一看多,你不由得不認為,FIBA裁判主導比賽勝負的成分實在太重,功力簡直是超越NBA黑哨王Tim Donaghy太多了。我不是說他們吹黑哨,而是FIBA裁判的水準參差不齊、吹判非常inconsistent。

就以黎巴嫩的人肉戰車法迪為例,他可以每場比賽罰個15次,也可以在第二節第一分鐘就4犯。再說到走步,也是一樣。尊重裁判的判決、相信裁判也是人也會犯錯,是籃球場上永遠的政治正確,然而,FIBA的裁判實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另一方面,我們要注意的一個心態是,FIBA裁判擔任「執法者」、籃球規則守護者的心態,是無法拿來和NBA、SBL或任何國內聯賽裁判作比較的,他們才不管球賽好不好看,也不在乎什麼保護明星球員的上場時間,純粹就是執法響哨而已。終場前10秒教練在場邊哀哀叫、大聲幹譙,照樣要吃技術犯規;終場前3秒籃下一團混戰,NBA裁判是打死也不會吹犯規,FIBA裁判只要認為他看到犯規動作,也照樣嗶嗶響哨。

-- 瓊斯盃2勝7敗的「小哈」哈薩克,打進亞錦賽四強?You gotta be kidding me! 今年瓊斯盃當然不是個可笑的比賽,事實上它的競爭度算是近年來相當不錯的。哈薩克也絕對不是在瓊斯盃「隱藏實力」,我想他們的實力還沒有到需要隱藏的地步。

無論如何,這個結果只告訴我們短期國際賽事的現實、殘酷和微妙,贏了一場關鍵比賽和輸了一場不該輸的比賽,結果就像天堂和地獄的差別。不信的話,請去問一下菲律賓教頭Chot Reyes。

話說回來,兩年前我就相信哈薩克的實力只會走高看漲,總有一天會達到不可忽視的程度,一方面在於他們的核心球員都非常年輕,另一方面是我覺得他們的訓練和球風都很紮實,今日小哈的第四名成績似乎印證了這個觀察。

-- 鄭老把中華隊帶成「76人隊」的作法備受爭議、飽受質疑。他的調度合理與否暫且擺在一旁,令人納悶的是,台灣也有媒體到德島去採訪,為什麼沒有人去請教鄭老的說法?即使有語言或翻譯上的問題,透過助理教練應該也能有所了解才是。搞到現在,好像還沒有人了解鄭老實際的想法到底是什麼。

-- 中華隊在對上東亞和西亞球隊時,心態出現明顯的落差。對日本甚至韓國,大家搶起籃板、碰撞起來都是虎虎生風,對上西亞坦克車似乎怎麼都矮了一截。也許,和日本Toyota、韓國Kia對撞的感覺,就是和西亞的Caterpillar大吊車對槓不同。

不過,心態恐怕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突然想起有一位棒球記者前輩告訴我,趙士強如何分析洋基的日籍投手井川慶的問題。趙士強的說法很簡單,井川慶的球技完全沒有問題,他的問題在於,他在日本完全不怕打者,在大聯盟就是會怕,如此而已。

往後只要中華隊繼續參加亞洲賽事,就會持續的遇上西亞戰車群,如何克服這個fear factor,已經是名次能不能再往上提昇、把那一場關鍵比賽贏到手的重要課題。

-- 我知道高度不代表一切,否則Earl Boykins和Nate Robinson在NBA怎麼吃得開?可是,每次見到對手面對中華隊的區域防守第一道防線,老是能夠在我們後衛頭上快樂出手,心裡就會想著我們的後場高度是否需要提昇。

It's just a thought. 也許區域防守加強之後,會得到很大的改善也不一定。

-- 題外話,翻閱往日資料時發現,在八年前的這個星期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

1999年8月4 日:瓊斯盃中華男籃出戰菲律賓MBA聯盟Iloilo Megahertz隊,兩隊發生台灣版「奧本山大亂鬥」,球迷也加入戰局,射雨傘的、丟保特瓶的、拆椅子丟進場的都有。
(率先開扁的娃娃熊黃春雄這場球一戰成名,球迷高呼春雄選總統...)
1999年8月5日:菲隊以安全受威脅為由,中途退出瓊斯盃,火速返回菲律賓。
(和前一年紅遍台灣的PBA百年紀念隊相比,我只能說PBA和MBA就是不一樣...)
1999年8月7日:封館數月的中華職籃CBA宣布,中華職籃六年將於2000年1月14日開打。
(看完只覺得好滄桑...)

-- 有關球員的想法,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