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3, 2007

NBA老將頻傳復出 長江後浪推不動前浪

phardaway_080809從來,我都一直以為,棒球是唯一能夠讓你打到40歲的職業運動。話雖這麼說,在看到克萊門斯奮力的飆出每一球的時候,心中仍有著無數的驚嘆。人要達到40歲很簡單,要當一個表現還非常好、還有人要的40歲運動員,那就不簡單了。

曾經,我以為賈霸(Kareem Abdul-Jabbar)會是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能夠以中鋒的身份在NBA打到40歲。心裡這麼告訴自己:賈霸是不世出的奇才,而且又在台灣流行瑜珈之前的20年,就已經是瑜珈大師,這麼會保養身體,打到不惑之年也是合理。

再說到不世出奇才,喬丹也是一個,三進三出NBA,最後一次已經是拖著40歲的雙腿在場上奔馳。儘管他未能帶領巫師打進季後賽,卻仍有平均20分以上的成績。

最近NBA又傳出數名老將已經或可能重返球場的消息,熱火已經簽下36歲的「一分錢」哈德威(Penny Hardaway)。塞爾提克據說正在全力爭取已經退休兩年、即將滿42歲的射手大嘴米勒(Reggie Miller),同樣退休兩年、36歲的射手休斯頓(Allan Houston),也考慮復出。

不僅如此,連44歲的前籃板王歐克利(Charles Oakley)、皮朋(Scottie Pippen)、范洪(Keith Van Horn)等人,都有復出的傳聞。

籃球畢竟與棒球不同,以籃球運動的年齡而言,35歲可能就算是老將。然而,任何運動都一樣,講究經驗與體能之間的平衡。我們常常發現,擁有體能之時,還缺乏足夠的經驗;等到你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卻發現體能早已不如以往。

那麼,愈來愈多的老將考慮復出或實際復出,代表著什麼意義?或許有可能是現代運動科學發達,而懂得適當保養身體的球員也在增加中,因此延長了運動生命。或者是,這些復出的球員本身原本就還能再打,只是因為種種因素提前退休。

平心而論,以上兩點是樂觀的看法。比較實際一點的說法是,現代NBA球員的整體球技正在快速下降中,因此產生「後浪無法推走前浪」,或是「後浪需要前浪協助」的現象。

否則,以投射聞名的米勒、休斯頓,不應該具有任何的「無法取代性」,因為射手是每一個世代都會有、都應該有的產物。否則,膝蓋已經爛到不行的哈德威,如何會成為以東區冠軍為目標的熱火隊的爭取目標?

我個人傾向於相信最後一種說法。

許多人未曾想到一點也是,NBA目前已經擴張到30隊,在這些老將出道的十數年前,這個數目是23。換句話說,整個NBA在10年間多吸納了將近90名的球員名額。再換句話說,在這些老將進入NBA之時,這90名球員只有打CBA或到海外聯盟淘金的份。

這就是有人提出的「泡咖啡理論」,當你擁有的咖啡豆數量並未增加,泡愈多杯咖啡,咖啡的濃度就愈淡。我們可以說,NBA正面臨著相同的問題。

老將集體復出現象,有人喜有人憂。喜的是得以重見大嘴的瘋狂神射,得以在哈德威看來緩慢、力不從心的腳步中,試圖尋找當年他被喻為「下一個魔術強森」那一絲光亮。憂的是,如果這些老將至今仍被各隊視為「冠軍拼圖或季後賽之路的重要一環」,那麼,現代的NBA小球員究竟在作些什麼?召妓(Andray Blatche)?虐狗(Ron Artest)?

台灣似乎也面臨類似的現象。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有誰能取代羅興樑的外線神射,有誰能擋住賴國弘的內線單打,有誰的傳球能和周俊三一樣有效率。

再這樣下去,我會相信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和鄭志龍終有重出江湖的一天。

(photo source: he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