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06, 2007

亞錦賽啟示錄

0508_TPE_TAI_HAO_WU
(photo: fiba.com)

亞洲男籃錦標賽結束,怪事不少,台灣的國歌居然在日本「偷渡」成功,中國隊和菲律賓都沒打進前八強,反倒是哈薩克闖進四強。而有半支球隊是傷兵的中華隊,則在趕鴨子上架的南韓教頭鄭光錫率領下,打出近六年來的亞錦賽最佳戰績第六名。

日本德島亞錦賽,至少給我們以下幾個啟示:

●凝聚力和精神戰力,可以創造無限驚奇
其實,這正是運動的精髓。中華隊以近年來最殘缺的陣容,打出最佳戰績,這說明有很多時候,中華男籃「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否則,無法解釋一支少了田壘、曾文鼎、陳志忠的球隊能打進八強,在又少了林志傑的情況下,能在日本擊敗日本。

我們經常說,日本總是拼到最後一分鐘,南韓「即使跳不起來,還是奮力的跳」。過去幾年的中華隊,儘管口口聲聲很努力,卻無法讓球迷感受到那份認真;事實上,也還真看不出來。雖然第六名的成績完全不能被視為一項成就,但今年中華男籃的求勝心和意志力,讓我們看出來了,毫無疑問。

●不同的教練哲學,創造出多麼巨大的不同
或許這有點因緣際會,但由於曾文鼎和田壘的傷勢,吳岱豪受到鄭光錫的重用,中華隊打出近年來極少見、能夠結合內外攻勢的風格,不再是內線棄攻,專注於外線的傳導和投射。

以往最被詬病的區域防守,今年也看得出來小有進步。在擁有對付像南韓河昇鎮、伊朗哈達迪這種超級長人的經驗之後,我相信假以時日,中華隊的區域防守會有更大的進步幅度。

●在名次與球賽內容之間
這是個難解的迷思,國際賽名次有其重要性,因為它不但反映出國家隊的實力,長期而言,也會影響到球迷跟隨該項運動的熱忱。但名次也不是一切,中華男籃今年展現出來的球賽內容,我相信不會有人願意以名次去再作苛責。

球評或球迷,總是這麼不由自主的在名次和實質表現之間擺盪,要不斷的試圖說服自己。比較起來,其實球隊的角色反而顯得單純,認真的把球打好,把國旗背好。至於迷思不迷思,丟給籃協、媒體和球迷去煩惱就好。

●所謂亞洲籃球生態的改變
中華籃協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亞洲籃球生態已有巨大改變,西亞崛起。其實,這不是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現象,而是一個已經持續數年的發展過程。

也就是說,如果籃協夠認真,其實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去研究、準備,而不是彷彿大夢初醒一般的為西亞籃球實力震懾。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在國家隊不可能長期集訓的情況之下,需要一個長期設置、更有效率和專業的國家隊訓練計劃,而不是幾無運作的中華男籃專案小組。在這方面,其他國家的實例都可以作為借鏡。

像亞錦賽這種國際賽事,晉級八強或四強,往往就在一場球勝負的差別,贏了上天堂,輸了下地獄。而這場關鍵球賽的勝負,又往往決定在很細微的因素。台灣籃球目前的實力,並沒有強大到足以不作功課,愈多的準備只會愈好。

和過去幾屆賽事比較,今年中華隊應該可以抬頭挺胸的回到家鄉。如果說,六年來的中華隊讓人擲筆三嘆,不敢再有所期待,今年的中華隊,會讓你不得不燃起「如果…會如何…」的希望。當然,我不是指打進20xx年火星奧運那種不切實際的打高空,但無論如何,那是一種很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