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5, 1998

NCAA美國大學籃球淺析

隨著籃球運動的興盛與Michael Jordan風潮的推波助瀾,NBA大概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是「NCAA」這個名詞,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事實上,NCAA在美國的熱度並不下於NBA,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什麼叫NCAA
什麼叫NCAA?所謂NCAA,就是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的縮寫,中文直譯為「全國大專體育協會」,等於是臺灣的大專體總,負責統籌管理全國一千多所大學院校的各項運動事宜,旗下又依各校的實力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級。其他也有類似的組織如NJCAA(二年制專科學院,有點像臺灣的二專)、NAIA(四年制小型學院,皮本、羅德曼都出身於此),但是規模與實力都不及NCAA,因此NCAA算是美國大學運動中的翹楚。一般所稱的NCAA,通常都是指第一級實力較強的300多所學校,而我們平常說的NCAA籃球,就是指美國第一級大學籃球而言。

想要加入NCAA的學校,至少必須有男女各4項運動校隊才具備入會資格。而籃球員不僅在入學之時的SAT與ACT測驗分數都有最低限制,想要打球,學業平均成績也必須維持在2.0以上,只要一不及格,馬上就不得出賽。這些規定主要是為了宣示:大學以教育為目的,因此運動員仍應以受教育為主要目標。

至於分級的標準,完全自由心證,自認實力夠強就可以向NCAA總部申請跳級,戰績悽慘落魄者也可以自動降級。美國人很少會打腫臉充胖子,理由很簡單,如果實力太差卻硬要留在第一級,鴉鴉烏的戰績不僅使全校顏面掃地,也將使學校招收球員更為困難。同樣的,實力夠強者,也不會有人甘願一直留在荒島上稱大王。所以此制度行之有年尚未出現過大問題,每年第一級的學校總數都在300上下浮沈。

各聯盟的組成
NCAA第一級轄下300多所大學又各自組成不同的聯盟(Conference),以即將開打的這個球季為例,共有31個聯盟,再加上幾所未結盟學校(Independents)。聯盟的組成大部分都以地域性為主要考量,如太平洋十校聯盟(Pacific10)大都位在西海岸,大西洋海岸聯盟(Atlantic Coast)的9校都位於東南海岸,顧名思義,中西部校際聯盟(Midwest Collegiate)則由幾所中西部學校組成。也有以學術水準為結盟依據的,如最有名的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其中就有哈佛(Harvard )、耶魯(Yale)、普林斯頓(Princeton)等名校。

每個聯盟各自組成委員會,安排賽程、場地及各種事宜,聯盟的成員也偶有變化,進進出出。例如下一季開始,原有8校的SWC宣告解體,旗下成員分別投入Big12、Conference USA、WAC三個聯盟。這種現象在近年來漸成風氣,實力不錯的小學校都希望加入競爭力較強的聯盟,以爭取轉播權利金與吸引素質更好的球員,像原有10校的Big10,其實目前有12所學校,就是個例子。

NCAA的正規球季和賽制
NCAA的球季一般來說都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之間展開,各校的開幕戰時間不盡相同。通常在聯盟正規的例行賽之前,各校會先安排8─10場左右的比賽,這些比賽彼此間競爭程度相差很大。例如「八大邀請賽」(Great Eight Festival),就是邀請去年打入最後八強的學校,再度廝殺一番,幾乎每場都拼得頭破血流。而為數最多的,就是許多小學校或贊助廠商主辦的各種「經典賽」(Classic)。例如「必勝客經典賽」(Pizza Hut Classic)、在夏威夷舉辦的「彩虹經典賽」(Rainbow Classic)等等。基本上經典賽大概會有4─6隊參加,由兩支強隊加上一些小卡組成。

季初的這幾場比賽,除了讓一些小學校有和名校對打的機會之外,對列強來說最主要的功用是累積戰績。因為各大媒體如美聯社(AP)、合眾國際社(UPI)、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等,在球季開始後會就每個星期的戰績票選出前20或25強(Top 20 or 25 Polls),這是季後錦標賽參考的重要依據。接下來就進入了各聯盟正規的例行賽,由於大學生平時還要上課,因此每週大概打2─3場球。原則上每隊每季碰頭2次,主場與客場各一,相當公平。所以,如果這個聯盟總共有10隊,每一隊每季就要打18場聯盟例行賽。當然,在例行賽季中還是有各式各樣的經典賽或小型錦標賽進行著,偶爾也會和一些非本聯盟的學校交手(Non-Conference Opponents)。

由於同聯盟的學校不是位置相近,就是彼此體育水準接近,競爭激烈,是結怨已久的世仇。所以每次在例行賽中碰上,每一場都端的是精彩好戲,鐵定是啦啦隊、樂隊加全校出動,當地父老也都當仁不讓的來加油,贏球者耀武揚威,輸球者則如喪考妣,頭都抬不起來。北卡大(North Carolina)與北卡州大(N.C.State)、洛杉磯加大(UCLA)與南加大(USC),就是相當有名的兩組死對頭。大約在三月初例行賽結束,各聯盟的冠軍(Regular Season Champion)和名次也隨之產生。

為了製造另一波高潮與緊張刺激,各聯盟又舉辦各自的聯盟錦標賽( Conference Tournament),以名次作為種子順序交叉配對,打一戰定生死的晉級賽。就算是例行賽的冠軍也很有可能因為一場球的失常就陰溝裡翻船,全盤盡墨;因此,錦標賽冠軍和例行賽冠軍往往不是同一隊。到去年為止,只有3個聯盟認為例行賽的競爭已經夠激烈,所以不舉辦聯盟錦標賽,它們是十大聯盟(Big10)、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及太平洋十校聯盟(Pac10 )。但是據說Big10已經準備從俗,原因無他,鉅額的電視轉播權利金分紅實在太過誘人,可以為學校增加許多收入。

64強錦標賽(NCAA Tournament)
在所有聯盟的錦標賽結束後,由NCAA幾位主管及專家所組成的邀請委員會(稱為Selection Committee),便緊鑼密鼓的開始閉關研討,決定到底應該邀請哪些學校來參加64強錦標賽。除了那些剛成立不久,或競爭力實在太弱,未獲NCAA認可的聯盟之外,每個聯盟的錦標賽冠軍都可自動晉級,稱為Automatic Bid。以去年為例,自動晉級的只有30校,TAAC聯盟由於成立不到三年,因此它的冠軍隊仍不能自動晉級。關於其他的34個名額,就要由委員會諸公來決定,稱為擴大邀請(At─Large Bid )。

至於如何篩選可就傷腦筋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戰績當然是主要依據,但是光看戰績也不公平,有的學校雖然有25勝5負的傲人成績,但是一來聯盟本就不強,二來對打的非聯盟對手都以「弱雞」居多,很抱歉,還是無法獲得邀請。或許某校戰績18勝10負反而獲得邀請,因為它的對手大部分實力都不弱。針對這種情形,於是有人發展出了一種以戰績好壞加上對手實力強弱綜合評估的系統,稱為RPI(Rating Percentage Index),俗稱為Power Rating,翻譯過來就是戰力指數的意思,這個系統能對真正的球隊實力作比較客觀的評估,目前也被委員會拿來參考。名額都確定之後,64支球隊分為東區(East Region)、西區(West Region)、東南區 (Southeast Region)、中西區(Midwest Region)四組。每區各16隊,公認的四強為各區的第一種子,其他各校則由委員會依實力強弱排定為第2至16種子,配對則由第1對第16、第2對第15.......以此類推。

有的籃球名校打進64強是稀鬆平常的事,跟喝水一樣簡單;但是對許多小學校來說,卻把進入64強視為最大的夢想,必須要經過好幾年的生聚教訓,以天賦有限的球員勤加苦練,過五關斬六將,才有辦法和那些大角頭一拼。所以只要有無名小卒打入64強,報章雜誌都會爭相報導,全校也跡近瘋狂狀態。

名單公佈之後3至4天,第一輪決賽馬上在全國各地開打。NCAA錦標賽採最簡單也最殘忍的單敗淘汰制,輸了一場就得回家,所以第一輪打完有32隊晉級,等到第二輪結束就只剩16隊了。請注意,這都是一個星期之內的事,淘汰速度之快非常嚇人。經過第一、二輪後,碩果僅存的最後16強俗稱「甜蜜16」(Sweet Sixteen),接下來就進入各區的準決賽(Regional Semi─Final),打完之後又有8隊說再見,剩下來要爭奪各區冠軍的8隊則被稱為Elite Eight(elite:傑出、優秀之意)。一直到各區冠軍賽(Regional Final)打完,終於產生了「最後四強」,也就是最有名的Final Four。

附帶一提,從Sweet 16到Elite 8再到Final Four,美國記者玩文字遊戲的功力實在令人讚嘆。

最後四強
最後四強產生時大概已經是三月底,此時會休兵3至4天,讓四校整頓兵馬,順便針對對手研討戰略。四強決戰分兩天舉行,第一天是兩場準決賽,中間休息一天,最後一天舉行冠軍戰。這三場比賽的球票可說是洛陽紙貴,連黃牛票的叫價到了極盡誇張的地步,還是一票難求,可見其瘋狂的程度。在美國,NCAA的64強錦標賽,特別是Final Four,其造成的聲勢不下於總統大選或是NBA的總冠軍戰。整個三月份,全國民眾都籠罩在大學籃球的瘋狂風暴之中,為數不少的死忠球迷一路跟著球隊征戰各地,披星戴月橫跨數州,依然樂在其中,不以為苦。學校的啦啦隊和樂隊更不用提了,球隊輸球時第一個哭的往往是啦啦隊員。電視臺如ESPN全天放送各分區決賽及特別報導,收視率總是居高不下。最好的例子,君不見曾擔任阿肯色州州長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在1993年的Final Four時公開表態支持當年的首強阿肯色大學,冠軍賽甚至還親臨現場觀戰。這種特殊現象,他們稱之為「三月瘋狂」(March Madness),形容的相當貼切。

由於想看球的球迷太多,因此最後四強的比賽場地通常都會挑選容量三萬人以上的巨蛋(Dome),而非分區決賽時普通大學那種一萬多人的體育館。整個64強錦標賽下來,門票收入加上電視轉播權利金的總營收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數字,因此每個參賽學校都有分紅,最後四強的學校更可有百萬以上的進帳。在所有運動中只有籃球如此有賺頭,因為大學棒球根本沒有人要看,美式足球則沒有正式的季後賽。這自然是所有學校積極投入籃球的因素之一,誰不想藉此機會又能爭取學校名望,做免費宣傳,又可以狠狠的撈一票?

NCAA的規則和NBA不同之處
提到這邊,我們要來談談NCAA的規則。場地及籃架高度等等部份,當然是國際的制式標準,至於與NBA不同之處如下:

第一、它的禁區是15呎乘12呎的矩形,而非國際規則的梯形。這也是美國籃球場地的特色,對長人有利。

第二、為了鼓勵球員勤練外線,加快進攻節奏,提高得分,NCAA遲至1987年才開始採用三分球。它的三分線距離是19英呎9英吋,比國際規則的20呎9吋和NBA的22呎都稍短(NBA原為23呎9吋,兩年前才調整)。

第三、NCAA比賽和國際規則相同,上下半場各打20分鐘。採五犯畢業制。

第四、和NBA不同,NCAA不嚴格限制非得打人盯人不可,各種奇怪的防守陣式,來者不拒。

第五、進攻時限設定在35秒,比國際的30秒及NBA的24秒都長。此舉是為了讓球員能有充份時間執行、演練各種戰術走位,奠定基本的籃球觀念,含有另一層的教育意義。原本NCAA完全沒有進攻時限,但是長久下來,造成領先的隊伍不思進取,打拖延戰術已經到走火入魔的地步,看球賽味同嚼蠟,無聊至極。因此自1985年開始,規定45秒的進攻時限,後來才再縮短為目前的35秒。

第六、NCAA各隊在例行賽時,主隊穿淺色球衣,客隊則穿深色球衣。到了聯盟錦標賽或64強決賽時,由於在中立場地(稱為Neutral Court),而非各學校自己的球館舉行,則視戰績較好者為主隊,著淺色球衣;戰績差者視為客隊,著深色。因此,看所穿的球衣便可了解哪一隊是主隊,哪一隊的戰績較佳。

NCAA的特色與魅力
一、 NCAA籃球賽最大的特色就是,在這裡你看不到NBA老球皮的油條、流氓作風,場上的球員一定奮戰精神十足,不拼到最後一秒絕不放棄。 原因一方面是教練的要求(在NBA中球員是老大,但是在NCAA中教練具有絕對的權威,球員一定要服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NBA一年有82場,偶爾可以偷個懶,但是大學球季每年最多只有30場比賽左右,每一場比賽都很重要,都會影響排名,不拼不行。所以NCAA球賽拼鬥之激烈,防守之黏人,都絕對會讓看慣NBA或CBA的你大吃一驚。

二、由於這些球員都是18到22歲的大學生,球技與心智都尚未完全成熟,所以NCAA比賽起伏之大可說是全球之最,上半場領先20分,最後仍有可能因下半場屢投不中而輸球;相反的,落後15分也不須氣餒,加強防守,絕地大反攻還是會反敗為勝。

也由於大學球員表現起伏不定,更增加了球賽的懸疑、緊張與刺激性。全美明星球員可能會被一個無名小卒守得吱吱叫,全場槓龜到底,一個沒沒無聞的球員,也可能突然抓狂得了30幾分,幫助該校贏球。

三、 某些學校相遇時的球賽特別精彩、具有可看性,例如上一期所提到的像UCLA和USC北卡大和北卡州大一樣的死對頭仇人見面;或是全國排行榜上分居一、二名的學校狹路相逢,都是眾人注目的焦點。為了避免輸球丟臉,無論球員或教練都會卯上十成十的功力全力迎戰。

四、NCAA的魅力在於各校都有不同的傳統與球風,每個教練也各有不同的專長和籃球哲學。如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以出產長人聞名;路易維爾 (Louisville)和伊利諾(Illinois)兩校都盛產中等身高,但是體能條件特別好,善打肉搏戰和快攻的球員;杜克大學(Duke)則以調教白色長人出名。

又如印地安那的名教練鮑比奈特(Bobby Knight),30年來堅守一成不變,不交換的盯人防守;路易西安那州大教練布朗(Dale Brown)以設計各種千奇百怪的畸形防守著稱;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教頭韋斯亥德(Paul Westhead) 則講求「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以打跑投戰為中心思想。諸如此類種種,不一而足,或許有人覺得眼花撩亂,但是看NCAA的趣味也正在此。就像武俠小說中每個門派各有不同招式一樣,不到交手時刻絕不知誰強誰弱。

五、和NBA比較起來,NCAA的流動率更大,因為每年都有球員畢業、提早棄學,或轉學、甚至被退學等等,實力很不容易維持。所以每年各校的實力消長都會有變化,每年都帶給球迷們又新鮮、又刺激的感受與期待。

六、NCAA球員的穿著常常會蔚為風潮,甚至成為流行趨勢,像近來流行寬大及膝的球褲(Baggy Shorts)、黑色的短球襪、無袖的T恤(Sleeveless T),或是兩腳各穿一長一短的襪子等等,其實都是從NCAA籃球場上流行到各大學校園,然後再進入NBA的。附帶一提,NBA對球員穿著限制較嚴,不准在背心內加穿T恤就是一例。

此外,各大學的隊名有其悠久傳統,如肯塔基野貓隊(Wildcats)、杜克藍魔鬼隊(Blue Devils),而標幟和球衣也設計得生動活潑又漂亮,像密西根以皇家藍與黃色為主色,因此該校的體育商品一定以該校吉祥物和主要隊色為設計基準。

七、為了爭取高中好手加入(稱為Recruiting),提昇戰績,各學校的教練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而且全國好手就那麼幾個,當然大家都搶著要,競爭可說是激烈無比,各種合法非法的怪招都陸續出籠。諸如教練連續半年每天寫一封誠懇到感人肺腑,令人幾乎要愴然淚下的信給球員;或是千里迢迢自紐約飛到阿拉巴馬的窮鄉僻壤去三顧茅廬;下流者直接塞錢、談暗盤,或是順便提供球員的女友獎學金以博其歡心等等,簡直是不要臉到了極點。

美國報紙對此一概形容為「Recruiting War」,的確相當貼切。也因此,招收球員的結果成為每年球季開打前的焦點,更值得對NCAA有興趣者的注意。

八、NCAA和業餘籃球一樣,允許各種形式的防守,不像NBA規定只能打人盯人。因此看各隊教練擺開不同的陣式鬥法也是一大學問,更可以從中吸收許多有關籃球戰術的知識。

九、最令人興奮的,還是每年三月份的64強錦標賽,看各校如何秋風掃落葉、過五關斬六將,如何以小吃大、扮豬吃老虎;看各校的球迷、啦啦隊、樂隊、地方父老如何使勁渾身解數為母校加油;看眾家教練如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鬥智;看球員如何在短短幾星期的時間內爆發出最大的潛力,發揮平時苦練的成果,都是欣賞NCAA籃球賽的最大享受。

十、看NCAA還有挑戰性十足的一面,那就是如何從數千名大學球員之中,去尋找將來在NBA會大放異彩的人物。如何以自己的智慧和感覺,去判斷某個明星球員是名過其實的角色,而某個小學校出來的球員卻是被灰土掩蓋的玉石。換句話說,也就是自己扮演球探去發掘球員,等到這個球員真有功成名就的一天,那種成就感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最後,看NCAA也可以提前欣賞許多未來NBA巨星初出道時的身手,了解他們在這個所謂「NBA先修班」中的球技是如何慢慢進步,球路又有什麼樣的轉變,是否早在大學時代就已展現出過人的領導能力等等。以上種種都是和欣賞NBA式趨於表演取向的球風完全截然不同的感受,是唯有在你進入這個廣大的世界之後才有辦法體會的,否則永遠會像霧裡看花似的摸不著頭緒,甚至覺得眼花撩亂、無聊透頂。

如何看NCAA
今年NCAA第一級總共有30個聯盟,306所大學。在茫茫「球」海之中,如何進入大學籃球的世界呢?以下是筆者建議的兩種方式: 

第一、自現役NBA明星球員下手:儘管NBA中出了許多小學校的大英雄,然而大多數的NBA明星還是出自籃球名校。例如喬丹出身的北卡大,就是有名的NBA養成班;而尤恩出身的喬治城大學、哈德威就讀的孟斐斯大學,來頭也都不小。以自己欣賞的球員為追本溯源之根,再加以觸類旁通,比較容易培養出興趣。

第二、自籃球名校及較強的聯盟下手:以籃球聞名的學校雖然為數不少,卻也不會多到哪裡去。舉例來說,東有喬治城、雪城;西有UCLA、亞利桑那;南有路易西安那州大、阿拉巴馬;中有堪薩斯、阿肯色和肯塔基;五大湖區則有密西根、印地安那加上伊利諾;東南則有 杜克與北卡,基本上就是如此。

從聯盟入門更是快得多,大東部(Big East)、大西洋海岸聯盟(ACC)、十大聯盟 (Big10)、東南聯盟(SEC)和太平洋十校(Pac10),幾乎年年都是實力最強的聯盟,只要注意這幾個聯盟,就能大概掌握NCAA的概況了。

結語
雖然NCAA和NBA的水準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也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是我們其實可以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來看,因為他們有密不可分的依存關係。NCAA的大學球員奮鬥四年,無非想進入NBA這個更高深的世界,藉自己的球技來賺錢;相反來看,大學就是NBA的彈藥庫、練兵場,有80%以上的NBA球員都來自NCAA。或許NCAA的眾多學校、球員,會令你一時頭暈目眩,但是只要耐心的觀察、長期的注意,你將會發現,透過NCAA,不但能讓你提前看到未來球星的身手,更能讓你對籃球場上的瞬息變化及戰術運用,場邊的運籌帷幄與球迷熱情,有和NBA截然不同的體會,甚至對美國的地理及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而從中得到更多的樂趣。熱愛籃球的你,不妨就從現在開始吧!

Tuesday, September 15, 1998

經營之神: 談談幾個Jerry

話說姓名學是中國人獨特的一門學問,即使不懂的,在小孩出生時也曉得算算筆劃,這門學問應該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有,可是外國人取名字既不能算筆劃,也沒生辰八字,吉不吉利就不曉得從何判斷了。不過,NBA之中卻存在一個蠻吉利的名字,值得我們好好算它一算。

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過幾個人名:Jerry Buss、Jerry West、Jerry Krause、Jerry Reinsdorf、Jerry Colangelo。這五位Jerry大哥都不是球員,不過來頭均非同小可,巴斯(Jerry Buss)和威斯特(Jerry West)分別是洛杉磯湖人的老闆和副總裁,克勞斯(Jerry Krause)和藍斯道夫(Jerry Reinsdorf)則是公牛王朝的肇建者,也分別是副總裁和老闆;克蘭基羅(Jerry Colangelo)則是鳳凰城太陽隊的老闆。

他們之間的相同處不只在於同樣的名字,他們也都是NBA戰場上的長勝將軍,善於經營管理。雖然各有不同的發跡故事,各有不同的行事作風,卻同樣建立了可長可久的勁旅,值得我們好好把它研究一番。

近代最成功的NBA老闆

1979年6月,巴斯同時買下洛杉磯湖人、NHL的洛杉磯國王隊(L.A.Kings)以及被許多NBA球員譽為最佳球場的論壇球場(The Forum),成為當時體育界名震一時的最大宗採購案,突然冒出來的巴斯到底是什麼來歷,也就啟人疑竇。

巴斯的發跡十分傳奇,他是懷俄明(Wyoming)大學的化學學士,後來在南加大(USC)攻讀博士學位之後,遂留在南加州發展。隨同友人投資房地產的巴斯,原本只是想累積一些老本,以使自己能更無後顧之憂的投入教育界,好好當個老師。孰料巴斯命中註定該發,原先投資的1000美元,過不了多久竟如天文數字般直線上昇,一夕之間成了巨富。於是行有餘力的巴斯才再把眼光轉向自己的第二個興趣─職業運動。

有人會認為,巴斯買下湖人也剛好是魔術強森加入湖人之時,成功是必然的。當然,這是巴斯最大的好運氣,不過湖人的成功至少還有另外兩個因素,第一、巴斯一向堅持作老闆該作的事,從不過份干涉球隊內部行政事務,而使湖人的戰績能在真正懂籃球的專家運作下維持不墜,也是原因之一。第二點容我們賣點關子,下面再談。

巴斯同時是個經營點子源源不絕的老闆,1988年,他首開以球場名作為廣告營利的先例,將論壇球場的掛名權賣給了大西部航空公司,從此之後The Forum成了The Great Western Forum。時至今日,幾乎每個新建的球場都依循這個模式,如火箭的高峰球場(The Summit)成了康百克中心(Compaq Center),公牛的聯合中心球場(United Center)、巫師隊的MCI中心(MCI Center)等等。而湖人的啦啦隊也在巴斯的要求下,成為NBA中最受歡迎、最賞心悅目的場邊秀。這股風潮也讓其他各隊紛紛跟進,據說連超級守舊的波士頓,在下個球季可能也將棄守,不再作老頑固。

1985年起,巴斯也積極介入電視界,成立了 " 黃金票房頻道 "(Prime Ticket Network),除轉播湖人和國王隊本身的比賽,也製作其他性質的節目,如今越作越大,已擴為包含兩個頻道的西部福斯頻道(Fox Sports West),是最受歡迎的區域電視台之一。

自1979年買下湖人之後,洛杉磯的戰績在巴斯帶領下是驚人的984勝492負,每季平均拿下54.7勝。稱巴斯為近代最成功的NBA老闆,應該不會太過份。

推動湖人的背後黑手

上面提到巴斯成功的第二點原因,現在我們來揭曉答案。正確答案說起來並不難,這位仁兄正是60年代的喬丹─威斯特。他不僅是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同時也是球員轉任行政人員最傑出的典範之一。

綽號叫 " 關鍵先生 "(Mr. Clutch)的威斯特,時至今日仍是NBA史上季後賽單場平均得分僅次於喬丹的球員,平均一場能撂下29.1分(喬丹為33.6)。威斯特是來自西維吉尼亞州的鄉下小孩,但在就讀西維吉尼亞大學時,就憑著一手好球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四年平均24.8分、13.3個籃板。1960年,他入選奧運代表隊,輕鬆的和羅勃森(Oscar Robertson)搭檔笑奪金牌,隨即以首輪第二順位加入洛杉磯湖人。

威斯特雖然得分砲火猛烈,卻也熬到退休前兩年的71-72球季才好不容易拿到一只NBA冠軍戒,不致於抱憾退休。72-73球季後他結束了14年球員生涯,脫離籃球圈二年後,1976年再接下湖人教職,三年(1976-79)中創下145勝101負,5成89的勝率。

1979至82年間,威斯特開始轉向場外,擔任湖人的特別顧問。1982年起成為湖人的當家大總管(General Manager),直到1995年再昇任執行副總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由82年至目前這16年多來,威斯特一直是湖人的最高決策者,在NBA現役行政人員中僅次於太陽隊Jerry Colangelo的30年(見 " 沙漠中的傑瑞 "一段)。威斯特得到巴斯的充份授權,負責球員交易、選秀等實際事務,得以一展他在球場外的行政長才。

NBA中流傳一句話," 只要是威斯特放話想要的職業球員,或是親自跑去現場觀戰的大學球員,無論他先前的生涯紀錄多爛,無論他出自多麼窮鄉僻壤、鳥不生蛋的小學校,你最好也得注意注意 "。為什麼?只要看看威斯特十幾年來從低選秀順位中撿到的珍珠,你就會了解他的慧眼獨具。準備好,長長一大串哦!

1979和1982年首輪首位的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和James Worthy!Mmmm…..好吧,狀元不算,繼續往下看。1983年用控球Norm Nixon和快艇換來新人Byron Scott,Scott生涯得分15097分,後來在湖人王朝中扮演重要角色。1985年首輪24順位選來當年望之不似高手的A.C.Green,12年後,格林成為NBA史上連續出賽場數最多的鐵人。1989年首輪27順位標來南斯拉夫的大鬍子中鋒Vlade Divac,要知道湖人雖不是最早弄來東歐球員的球隊,但先前可沒有球隊敢在第一輪下注。Divac在湖人把全能中鋒詮釋得有板有眼,前年才被忍痛放棄。

1990年首輪27順位,出自Clemson大學的Elden Campbell中選,家就住洛杉磯的Campbell生涯成績雖不顯赫,但27順位能選到這種貨色也出人意料。1993年,當年一些場外新聞鬧得滿城風雨,各隊避之唯恐不及的Nack Van Exel,在第二輪37順位被湖人收容。原本大家正準備偷笑威斯特人老也糊塗了,誰知道Van Exel一路打上先發控球,有種又帶勁得很,氣得各隊總管差點沒翻桌。1994年湖人戰績稍遜,獲得闊別已久的樂透獎,第10順位搶來Eddie Jones。EJ當初雖然也算得上是一ㄎㄚ,但要說誰能料得到他如此的攻守全能,恐怕也是鬼扯。

1995年O'Neal投奔洛城,據了解,湖人早在Shaq約滿一年多前就已私下和他老人家暗通款曲,眉來眼去。不用說了,操盤的競選總幹事還是威斯特。1996年,威斯先是在選秀首輪24順位又選了個無名小卒Derek Fisher,再撿了芝加哥不要的垃圾Travis Knight。曾幾何時,在湖人打出身價的奈特現下已是波士頓7年2200萬合約的擁有者,而費雪任替補控球也游刃有餘。這還不打緊,目前最搶手的當紅炸子雞Kobe Bryant,也是在威老送出Divac之後,由黃蜂來到比佛利山莊。

屈指一算,湖人現在的陣容幾乎都是威斯特的傑作。他不但精於判斷球員天賦,也擅於交易,好球員不輕易釋出,除非有更好的貨色。難得的是,威斯特始終與球員維持著良好關係,湖人隊的家庭氣氛,在巴斯和威斯特手中發揚到極致。也因此,當威斯特直到1994-95球季才獲得首次NBA最佳行政人員獎時,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項遲來的肯定。

精得有點賤的兩個風城傑瑞

隨著芝加哥公牛90年代在NBA甚至全球所建立的霸業,以及Pippen要求被賣事件的推波助瀾,住在風城(Windy City,芝加哥的別名)的這兩個傑瑞,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藍斯道夫加上克勞斯,剛好和西邊的巴斯與威斯特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對比。

擁有會計師和律師資格的藍斯道夫,也是靠房地產起家的富商,既出生於布魯克林,紐約人的精明和狡滑自不在話下。在1985年3月13日買下公牛之前,藍大爺就已經是芝加哥白襪(Chicago White Sox)的東家,在職棒界打混多年,職棒和職籃比較起來更是現實得緊。綜合以上各點看來,藍斯道夫的現實和冷血,是有其時空和地理背景因素。

藍斯道夫的狠,在於只要被他認定球技夠水準的球員,他永遠敢比別人砸更多的銀子,諸如白襪的Albert Bell、公牛的喬丹。藍斯道夫的賤,也在於明明心裡肯砸銀子,表面上卻還要和你討價還價一番,從不阿莎力,嘴上也要消遣你一頓,說什麼沒有你也不會死這些屁話(即使是喬丹也一樣)。而藍斯道夫的另一項無奈,則在於他手底下實在養了太多運動員,任何重大的決定都會相互影響。例如95-96球季喬丹約滿後,那年藍老突然沒來由的展開白襪清倉大拍賣,弄走了幾個不錯的球員,其實是為了要清出一點錢,好付喬丹的3600萬薪水。

不過藍斯道夫其人神秘,外界對他的了解並不多。真正建立起90年代公牛王朝的,是藍大爺的超級大掌櫃克勞斯。對,就是那個芝加哥市最有名的大胖子。

現年高齡50有8的克勞斯,倒是道道地地的芝加哥人,他和NBA已有31年的深厚淵源,早期是個遊走各隊的球探,曾到之處有巴爾的摩子彈、鳳凰城太陽、湖人及公牛。在他手中發跡的球星不計其數,小的不提,珍珠孟洛(Earl Monroe)聽說過吧!70年代NBA最厲害的一對一高手。他是克勞斯從NCAA第三級學校中挖到的至寶。現任華盛頓巫師副總裁的安索(Wes Unseld),以及猶他爵士教練Jerry Sloan,也是克勞斯發現的球員。

1985年3月26日,克勞斯獲藍斯道夫聘為籃球事務副總裁,如今已經進入第13個年頭。公牛隊上上下下除了喬丹之外,每個球員都是他的傑作。不過步入晚年的克胖子可能選秀能力有點退化,近十年來除87年的Pippen和Horace Grant,勉強再算上89年的B.J.Armstrong之外,就沒選中過幾個能看的貨色,尤其每年堅選大前鋒的觀點,早已受到許多人的質疑。比較起來,克胖子還是適合作買賣,總是可以在最適當的時刻補進最恰當的人,如Rodman、Steve Kerr、Luc Longley和Ron Harper。

相對於湖人傑瑞的坦率,芝加哥這兩個傑瑞行事作風小心翼翼,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肯露出半點口風。Pippen之所以這麼 " 賭爛 "公牛高層,根本原因就在這一點。在克勞斯的新陳代謝計劃中,Pippen必須,也應該被當成交易籌碼(總不會是喬丹吧),所以每年選秀會前後有關Pippen的交易傳聞總是滿天飛,但克勞斯一概否認。其實私下是確有其事,只是克勞斯太貪,老是三分錢想買四分菜,還要老闆附送蒜頭,搞到最後總是不了了之。Pippen最後氣得連"小人"、"沒種"這幾個字眼都出來了,他表示自己並非不能接受被賣的事實,氣的是為什麼克胖老是不敢說實話,老是要玩陰的。而克勞斯有時要求帶傷球員提前上場的作風,也讓許多球員受不了,最後都想一走了之,Grant就是一例。

簡言之,克勞斯是典型 " 誓死為主 " 型的掌櫃,徹底貫徹命令,但是溝通不良。公牛王朝的背後,事實上是處在外弛內張的高壓狀態,氣球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然而不可諱言,克勞斯和藍斯道夫的確藉由喬丹的神蹟之助,成功的將公牛經營成了籃球運動史上最受歡迎的隊伍,你能有什麼話說?

克勞斯的運籌帷幄,使他在87-88,95-96兩季獲選最佳行政人員,也使公牛在90年代五度奪冠。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他也是唯一曾在職棒及職籃都擔任過總管(GM)的奇才。提醒大家一點,克勞斯下季鐵定會放棄傑克森(Phil Jackson),新牛頭人選百分之八十會是克胖子的好朋友─現任艾俄華州大(Iowa State)的教練Tim Floyd。克胖至今仍是老招一套,矢口否認,歷史告訴我們,越否認就越可能成真,請拭目以待。

沙漠中的傑瑞

前面提到克胖曾經兩度獲選最佳總管,其實這也算不上什麼,至少還有其他三人也曾梅開二度,分別是Bob Bass,Bob Ferry和Stan Kastan。不過最神奇的是在70、80、90三個年代都曾獲選的鳳凰城太陽隊現任頭家Jerry Colangelo,他在75-76,80-81,88-89,92-93四個年度獲此殊榮。

Colangelo也是個不世出的怪傑,大學時代曾是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在堪薩斯大學的隊友,張伯倫跑去打哈林之後,他也跟著轉學到伊利諾(Illinois),而且當選十大聯盟(Big Ten)明星球員。1966年起,他跨界改當公牛隊的球探,從1968年起至1987年止,他都擔任太陽隊的總管。幾個年頭中財富迅速累積,1987年Colangelo以4450萬美金買下太陽,自己當起老闆來了。1995年3月,克老還不罷休,跨足職棒界成立擴張球隊亞利桑那響尾蛇隊(Arizona Diamondbacks),12月再一鼓作氣標下一支NHL的職業冰球隊。

1996年,克老赫然名列體育新聞(The Sporting News)" 運動界最有影響力的二十個名人 "其中之一,儼然成為一方之霸。說起來,克老算是幾個傑瑞之中資歷最為完整的一個,從小弟作到老闆,什麼缺都待過。70年代他甚至兩度自己跳出來擔任教練,並創下59勝60負的不惡戰績,很神吧。

Colangelo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在於總是在球隊最需要改變和調整之時,能夠痛下決心、毫不留戀的改弦易轍,而且都能找到Mr.Right,產生良性的結果。也正因為在適當的時機作出正確的決定,使得他的運動事業日漸蓬勃,如今已經在沙漠中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運動王國。

克老在遠古時代的功績已在大多數人記憶之外,在此按下不表,由80年代談起。87-88球季中期,太陽隊內部突然爆發了球員吸毒的醜聞,最主要的角色包括第一得分要角Walter Davis以及新秀控球Jay Humphries,事件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最後還扯出上一季的新秀中鋒William Bedford,甚至有証據顯示,太陽球員的吸毒史,早在70年代末就開始,後來轉到波士頓塞爾提克的Dennis Johnson也是毒黨其中一員。

太陽在這之前已經連續三季勝率不及五成,和季後賽無緣,Colangelo一見勢頭不對,球隊不作些改變會有生存危機。二話不說,馬上逐出毒黨成員,並從克里夫蘭弄來當年的新人Kevin Johnson。此季太陽最後以28勝54負收攤。

88-89球季伊始,太陽在季外又簽來自由球員Tom Chambers,選來擅打爛仗的新人Dan Majerle,新陣容成形。Chambers、 Eddie Johnson和KJ三人得分全在20分以上,當季戰績直沖到55勝27負,季後賽殺到西區冠軍賽以0比4敗給湖人,是為克老首次重整成功。

就這樣又過了三年,太陽雖然連續四年分別有55,54,55,53場的勝績,但是兩度挑戰西區冠軍失敗,一次在準決賽中買單,還有一次在第一輪就再見。Colangelo人雖老但心可不老,知道再這樣下去還是沒搞頭,遂準備再來次大革命。

92-93季前,太陽送出Jeff Hornacek、Andrew Lang及Tim Perry,向費城換來天王巨星級的Barkley,陣容再作了一番調整。結果當年以飢俄感十足的巴小胖領軍,以62勝20負的戰績進軍總冠軍,雖以2比4 敗陣,但不可否認太陽霸業再起;加上新球場美西球館(America West Arena)開張,太陽隊整體價值呈天文數字上揚,這年名列最有價值的職業球隊第9名。

接下來三年太陽又是霉星高照。其實戰績也不差,可是傷兵成群,而且槓上勢頭正旺的火箭,連兩年在準決賽以3比4不敵,95-96年甚至只有41勝41負,第一輪就遭馬刺以3比1掃地出門。克老被迫再度站出來說話,眼看巴克利的奮戰意志也消耗殆盡,乾脆送往他心中朝思暮想的休士頓,本身再進行第N次重建。

近兩年太陽的傳奇表現想必大冢都再清楚不過了,巴克利出走後的太陽,曾幾何時成了 " 地虎連 ",卻在教練Ainge的激勵下,上一季由開季13連敗的笑柄,成為最後克掉西雅圖的灰姑娘。他們目前的陣容也稱得上球星雲集,Antonio McDyess、Cedric Ceballos、Jason Kidd、Danny Manning、KJ、Clifford Robinson,個個都是好漢。由歷史和小道消息推論,本季後KJ行將退休,Robinson合約也到期,Colangelo的A計劃即將三度搬上檯面,請大家等著看好戲。

經營之神

看完以上故事,突然又想起 " 征服情海 " 的男主角也叫作傑瑞(Jerry McGuire)。不知道是不是美國人叫傑瑞的都特別聰明,就如同姓強森的都特別會打籃球一樣。

NBA球隊經營成功的例子所在多有,但証諸以上案例,的確方法各有巧妙不同,誰也無法拍胸脯保証什麼樣的方法一定會成功。是合縱夠強,還是連橫夠狠,全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五個老傑瑞的故事或許只是因緣際會的巧合,然而他們的經營智慧及決斷力卻值得每一個球隊經營者學習。好在這五個傑瑞都還在NBA中奮鬥,經營之神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每年11月到6月,各位不妨調好頻道繼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