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防守大論戰
最近NBA之中颳起了一陣「允許區域防守與否」的大論戰,起因是總部的競賽委員會正在「認真」的考慮是否拋開NBA肇建以來的「神主牌」─人盯人防守。之所以有這個構想,則是為了擺脫逐漸浮濫的「單打」(Isolation)風潮,同時試圖為球賽加入催化劑,使逐漸一成不變的NBA出現些許新意。
兩派人士都各有論點。主張允許區域防守最力的,該屬太陽老闆Jerry Colangelo和公鹿教練George Karl。他們認為,NBA漸漸流於一成不變的單打,球的流動性不夠,完全失去籃球運動原有的精髓。此外,越來越複雜的非法防守規則,別說球迷搞不清楚,連球員、教練們也似懂非懂,某些球隊則早已成為游走於盯人和區域防守之間的專家。Colangelo更進一步表示,NBA現在票房持續下滑,如果再不痛定思痛,作徹底的改變,早晚會出現生存危機。
但反對的可是大有人在,他們共同的論點是,區域防守將使得守方的大柱子可以落地生根式的固守禁區,使NBA球賽最迷人的一部分─切入消失殆盡,進攻的一方只能在外線跳投了事。
魔術教練Doc Rivers和活塞教練George Irvine都舉雙手雙腳反對NBA「師法」大學籃球,他們認為這完全是開倒車的作法:「沒錯,允許區域防守,是會增加球的傳導、流動,但是,區域防守將造成攻方『球動人不動』的反效果,結果反而大家都得不了分,球賽更加難看。」Irvine還很諷刺的說:「總部千方百計要提高各隊的得分,卻把非法防守的規則越修越複雜,並加強吹罰非法防守,這不是很矛盾嗎?」
76人的老先覺Larry Brown比較中肯的表示,籃球逐漸朝向國際統一化的趨勢是不會變的,或許NBA是應該考慮朝國際靠攏,縮短三分線、允許區域都是可行的作法。但他指出,如果NBA允許區域防守,又堅持24秒進攻時限,保證每場球賽24秒違例不計其數。真要堅持24秒進攻時限,或許可以將過前場時間由10秒縮短為8秒,鼓勵守方多進行壓迫防守,為進攻解套。
Brown也認為,非法防守確實應該簡化或取消,讓球迷更看得懂球,也讓裁判更能專注於球賽內容本身,而不是一味注意防守的站位,卻出現許多誤判。
競賽委員會將於明星賽期間在華盛頓討論此案,何時會作出最後結論,則不得而知。其實這個想法在不少年前就有人提出,只是一直未曾引起多數人關注。如果真的允許區域防守,Vince Carter、Kobe Bryant、Allen Iverson等靠飛行、切入討生活的球員是否會元氣大傷?事實上,很難說。正如副總裁Russ Granik說的,許多規則的修改,往往會出現預期之外的效果。
那麼,開放區域防守的機率究竟有多少?據我的觀察,反對的人仍占大多數。而且這項修改非同小可,如果未能獲得多數人同意,我想NBA應該不會輕言修改規則或是霸王硬上弓、強渡關山才是。
Duke-Maryland觀後感
很慶幸,28日早上看的不是籃網對超音速的轉播,而是Duke對Maryland的轉播。看過該役的朋友,應該也會有同感。而且大家應該感到幸運。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絕對是會在NCAA史上留名的大逆轉之一。
意外的,Maryland全場一直壓著最近幾年在ACC戰無不勝的Duke打,終場前54秒以90-80領先,似乎勝券在握。錯!大錯特錯!主控Steve Blake五犯離場的Maryland,最後在Duke的壓迫防守下,連過半場都得花上吃奶的力氣。前三節打得相當失常的Jason Williams,則在13秒內靠著一次上籃和兩記三分球拿下8分。Duke在正規賽結束後追平比數,延長賽中靠著Battier一記超前三分球與最後4秒的再見火鍋,贏得一場難以置信的勝利。
看完這場球,不得不佩服Duke教練團的沈穩和球員的韌性,笑傲90年代的光榮傳統,終究不是空穴來風。另一方面,也為Maryland和他們的教練Gary Williams感到悲傷。雖然大逆轉在NCAA不是新鮮事,但是Maryland是全美排名第10的學校,即使少了Blake,在一分鐘內被趕10分也是非常離譜的演出。Maryland在季初的低潮之後,好不容易稍稍恢復正常,輸掉這一戰,又是極為沈重的打擊。
Duke的Coach K和Gary Williams都是我個人十分欣賞的教練。講究拼勁、壓迫防守的Gary Williams,教練生涯今年進入第23年,先前帶領American、Boston College、Ohio State三校,都有如華佗再世,讓該校的籃球起死回生。1989-90年起接掌當時因違法招收球員而被判probation的Maryland,也不例外,短短幾年間就重振Maryland聲威,在1993-2000年間連續七年殺進六十四強,而且在ACC聯盟從未掉出前四名外。
但他就是衰,這幾年從來沒能在六十四強錦標賽贏過兩場以上,換句話說,從未晉級八強,更奇怪的是,Maryland雖然球星不少,卻總是在關鍵時刻離奇失常,去年被UCLA海宰35分,就很離譜。問題究竟出在Williams功力不夠強,還是球員自己身上,誰都無法肯定。慢慢的,他似乎也像Kansas教練Roy Williams(拿不到冠軍)和Temple怪老子John Chaney(就是打不進最後四強)一樣,被貼上了某種標籤,非得洗刷不可。
看到這些認真的教練屢屢在六十四強和重要比賽失望而歸,有時候我的心情和他們一樣失落。
By the way,提到Duke,經過半個球季的觀察,我已經百分之八十確信NCAA中沒有人能一對一守住Jason Williams的cross-over(雖然他的cross-over並不花俏)和切入。另外,也開始為Shane Battier擔心起來,他的防守百分之一百二十沒有問題,不過他在進攻上並沒有過人的體能條件,one-on-one move也不夠好,有越來越仰賴三分球的傾向,對未來的NBA之路而言,並不是好消息。
是耍寶還是創意?
最近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和大家分享。
視留下Chris Webber為首要任務的國王,無所不用其極,已經到了連老闆也親自出動的地步。Joe Maloof和Gavin Maloof兄弟倆,最近在沙加緬度的80號公路旁花錢搭起一座巨型廣告看板;這條80號公路是Webber每天離開ARCO Arena返家的必經之地。看板廣告分為三部分,左邊是穿著西裝微笑的Gavin Maloof,右邊是推著紅色除草機在院子裡揮汗除草的Joe Maloof。中間,則是一段斗大的留言:「Chris,如果你和國王隊續約,Joe願意每天替你除草。」
這對兄弟的確夠耍寶,創意也沒話說,是不是留得住Webber,天曉得!
附帶一提的是,NBA眾老闆們的相關新聞,有時也十分有趣。諸如多年前爵士老闆Miller曾在球賽中和球迷當場開幹啦,本季小牛老闆Mark Cuban卯上總部和David Stern啦、快艇老闆Donald Sterling和前黃蜂老闆George Shinn的性醜聞啦…等等。和眾家球星比起來,其實也蠻有看頭的。
Monday, January 29, 2001
Sunday, January 21, 2001
NCAA球星故事:Omar Cook
眾所周知,紐約市是控球後衛的盛產地,Mark Jackson、Kenny Anderson、Stephon Marbury、Rod Strickland、Kenny Smith等人都是NYC的產物。今年的紐約也不例外,共有三名頂級的高中後衛進入大學階段,而且不約而同的進入在地聯盟Big East。他們分別是St.John's的Omar Cook、UConn的Taliek Brown以及Seton Hall的Andre Barrett。Omar Cook,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小子。
到目前為止的15場球中,姓就叫作「廚師」的Cook平均16.6分、3.7籃板、9.5助攻、2.5抄截,而且已經在對Stoney Brook一役,以17次助攻刷新老學長Mark Jackson單場的助攻紀錄。這是一個原本被期望取代Erick Barkley的大一新鮮人嗎?Barkley?誰還記得Barkley?
出身紐約的第N個明星控球
身高6呎1吋的Omar Cook,出身紐約市,高中就讀籃球名校Christ the King HS。這個學校出過Mark Jackson、Erick Barkley和Derrick Phelps(前北卡控球)幾個優質控球,Cook算得上是一脈相傳。
現在的時代和以前不同了,有潛力的球員,別說高中,早在國中時代就被球探鎖定。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高中球員除了打校隊,夏天還會加入AAU聯盟的業餘球隊,巡迴全國打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也會參加由NIKE或Adidas等廠商或贊助商舉辦的籃球夏令營。
Cook當然不例外,出名甚早。他的校隊原就不弱,參加的Riverside Church也是紐約區最有名的一支AAU球隊,再加上高二就有8.1分、10.5助攻,高三11.4分、8.2助攻,高四18.6分、12.1助攻的成績,在1999-2000年間被高中籃球專家Brick Oettinger評為全美排名第11名的球員,同時被Oettinger選為頭腦最聰明的playmaker。
北卡踩煞車,怒投St.John's
2000年,他被選入全美高中球員夢寐以求的麥當勞高中明星隊,以及NIKE主辦的「籃球高峰會」(Hoop Summit)代表隊,在高中聯盟、紐約區得到的獎項當然更不在話下。唯一的缺憾是,他在一場比賽中太過衝動,竟學Rodman去頂撞(bump)裁判,結果高中生涯竟以禁賽收場。
如此犀利的控球,自然是全美大學爭相招收的對象。幾乎所有Top 25的學校都鎖定Cook為控球優先人選,在recruiting period的初期,Cook一直很中意北卡,也作好九成九的心理準備,要到北卡報到。不料北卡竟在最後把獎學金給了另一個控球Adam Boone。Cook一氣之下,心想還是留在老家,免得出外受氣,遂選了就位在皇后區Jamaica的St.John's,預備跟在Barkley後面學習一年,待Barkley畢業後,再正式頂下控球缺。
情緒化的天才控球
這一年中,全美聞名的五星籃球營(Five-Star Basketball Camp)主持人Howard Garfunkel一點都不保留的說:「Omar Cook是我35年來見過傳球最好的高中後衛。」Garfunkel伯伯說這句話的意義匪淺,要知道,五星在NIKE All-American Camp和Adidas的ABCD Camp崛起之前,一直是全美高中頂級籃球員的聚集地,他見過的明星不知凡幾,包括Michael Jordan在內。
沒錯,看Omar Cook打球,你第一眼注意到的就是他的傳球,以及他控制節奏、組織進攻的能力。和現在在拓荒者沒球打的學長Erick Barkley比起來,他更像是純控球,身體也更壯。現代籃球講究的是「雙能衛」,也只有雙能衛才能吸引球迷目光,但不知為何,我對純控球卻有著一種莫名的疼惜(EX:去年的Pepe Sanchez、Ed Cota,Ohio State的Scoonie Penn或許也算),或許是物以稀為貴吧!
言歸正傳,Cook的球路也非常「紐約」─擅切不擅投,由於他的身材野壯,承受碰撞、球進小帳加一的機率很大,切傳也當然是他的拿手好戲。外線,是專家們擔心的一點。而他隨著球賽進行波動的情緒,則是大家擔心的第二點。Cook承認自己是個非常情緒化的人,在場上為了勝利,為了鼓舞隊友,什麼話都說得出來,什麼事也都做得出來,對於無法承受的人而言,造成相當大的壓迫感。而他有時也會因衝動付出代價,高中時頂撞裁判就是個例子。
King of Queens
Cook來到St.John's的timing,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不好的原因在於,St.John's去年的主力Erick Barkley、Bootsy Thornton都已離隊,今年突然由一支經驗老到的球隊成了新鮮人得挑大樑的菜鳥部隊。其次,雖然St.John's今年的recruiting class原被評為全美前五名,但最後卻因為Darius Miles投入NBA選秀(現在快艇)而元氣大傷。
好的方面則在於,Cook一開始就擔任先發,可以以戰養戰,藉實戰來磨鍊經驗,雖然有點像直接被丟進狼群中,卻可以獲得比較快速的成長。第二、Cook加上Willie Shaw和Kyle Cuff三個大一生直接進入先發名單,如果養成默契,又不急著進NBA,未來幾年將大有可為。
Cook沒花太多時間,就讓大家知道他的存在。大學生涯處女戰在Coaches vs. Cancer Classic出戰Kentucky,他不但攻下18分、5助攻,而且最後傳出一記絕妙的地板球,讓小前鋒Anthony Glover球進被犯,連得三分,助St.John's在讀秒階段以一分氣走UK。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擊前的暫停時,Cook由於先前已經注意到UK的防守重心偏向某一方,主動向教練Mike Jarvis建議戰術,最終果真料中UK的防守弱點,一擊斃命,確實是聰明的球員。
短短的15場球之內,Cook已經成為St.John's的頭號人物,最可怕的是有6場球助攻達到兩位數。NCAA要達到兩位數助攻並非易事,更何況St.John's並不是像TCU一樣專打跑投戰的隊伍,要達到兩位數是難上加難,可見Cook的傳球功力確非空穴來風。而且他的傳球紮實不花俏,並不屬於愛耍帥的Jason Williams(我是說NBA那個)一族。Jarvis就說,Cook最成熟的一點在於,他知道並不是每個傳球都得讓人大吃一驚,才算是好的傳球。
提前撞牆
NBA新秀都有所謂的「撞牆期」,大學生也一樣,Cook的撞牆期尤其來得早。首先,他的失誤太多,每場有4.6次,這一點應該能隨著經驗的累積改善。第二、他的外線實在不怎麼樣,到目前為止命中率40.3%,三分球35.7%,罰球72.9%倒還可接受。這個毛病在遇上Kansas時完全被暴露出來,Kansas教頭Roy Williams在該役捨人盯人不用而改守區域,就是為了防堵Cook的切入,並刻意考驗他的外線。結果Cook全場只能在三分線外一大步放鏢,很慘,投16中4。(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新鮮人能夠迫使KU為他一個人改變防守,也算不多見了)
最後一點,急欲證明自己實力的Cook,在開季順暢之後有點砍瘋了的跡象,加上他以大一生身分發號施令毫不羞赧的作風,都讓隊友有點不悅,一度造成St.John's的內部危機。
在提前撞牆之後,Cook也不得不暗自思考自己該作出什麼調整和妥協,在耶誕假期後,終於找到比較好的平衡點。如今,St.John's在步步險惡的Big East打出3勝1負的成績,還算不惡。
前途光明
2001年的NCAA球員故事新春第一砲,為什麼會想要寫Omar Cook?我不得不承認,第一次看到他的介紹時(當時還沒看過他打球),或許是那張照片實在拍得太差,看來有點像一隻牛頭犬,便對這個被奉為高中第一控球的「醜男」留下深刻印象。直至後來親眼在電視上看到他的球,更覺得他是個非常「特別」的球員。
你是否也曾對某個球員有這種「特別」的感覺?我常有。例如大一時的Grant Hill、剛進公牛時的Scottie Pippen..族繁不及備載。那該算是種直覺吧。Cook正給我這種特殊的感覺。
如果照他現在的數據,Cook打滿大學四年應該會刷新NCAA的助攻紀錄。問題是,現在是21世紀,用身上隨便一個地方想也知道,這種身手的球員別說打滿四年,能打完兩年才落跑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Omar Cook在NCAA應該會有著光明的未來,這束光芒是否能延伸到職業,除了繼續累積進攻操盤的能力之外(請參考Andre Miller),外線可能是最關鍵的因素。就這一點來說,Cook和以往許多明星控球面臨完全相同的挑戰。
到目前為止的15場球中,姓就叫作「廚師」的Cook平均16.6分、3.7籃板、9.5助攻、2.5抄截,而且已經在對Stoney Brook一役,以17次助攻刷新老學長Mark Jackson單場的助攻紀錄。這是一個原本被期望取代Erick Barkley的大一新鮮人嗎?Barkley?誰還記得Barkley?
出身紐約的第N個明星控球
身高6呎1吋的Omar Cook,出身紐約市,高中就讀籃球名校Christ the King HS。這個學校出過Mark Jackson、Erick Barkley和Derrick Phelps(前北卡控球)幾個優質控球,Cook算得上是一脈相傳。
現在的時代和以前不同了,有潛力的球員,別說高中,早在國中時代就被球探鎖定。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高中球員除了打校隊,夏天還會加入AAU聯盟的業餘球隊,巡迴全國打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也會參加由NIKE或Adidas等廠商或贊助商舉辦的籃球夏令營。
Cook當然不例外,出名甚早。他的校隊原就不弱,參加的Riverside Church也是紐約區最有名的一支AAU球隊,再加上高二就有8.1分、10.5助攻,高三11.4分、8.2助攻,高四18.6分、12.1助攻的成績,在1999-2000年間被高中籃球專家Brick Oettinger評為全美排名第11名的球員,同時被Oettinger選為頭腦最聰明的playmaker。
北卡踩煞車,怒投St.John's
2000年,他被選入全美高中球員夢寐以求的麥當勞高中明星隊,以及NIKE主辦的「籃球高峰會」(Hoop Summit)代表隊,在高中聯盟、紐約區得到的獎項當然更不在話下。唯一的缺憾是,他在一場比賽中太過衝動,竟學Rodman去頂撞(bump)裁判,結果高中生涯竟以禁賽收場。
如此犀利的控球,自然是全美大學爭相招收的對象。幾乎所有Top 25的學校都鎖定Cook為控球優先人選,在recruiting period的初期,Cook一直很中意北卡,也作好九成九的心理準備,要到北卡報到。不料北卡竟在最後把獎學金給了另一個控球Adam Boone。Cook一氣之下,心想還是留在老家,免得出外受氣,遂選了就位在皇后區Jamaica的St.John's,預備跟在Barkley後面學習一年,待Barkley畢業後,再正式頂下控球缺。
情緒化的天才控球
這一年中,全美聞名的五星籃球營(Five-Star Basketball Camp)主持人Howard Garfunkel一點都不保留的說:「Omar Cook是我35年來見過傳球最好的高中後衛。」Garfunkel伯伯說這句話的意義匪淺,要知道,五星在NIKE All-American Camp和Adidas的ABCD Camp崛起之前,一直是全美高中頂級籃球員的聚集地,他見過的明星不知凡幾,包括Michael Jordan在內。
沒錯,看Omar Cook打球,你第一眼注意到的就是他的傳球,以及他控制節奏、組織進攻的能力。和現在在拓荒者沒球打的學長Erick Barkley比起來,他更像是純控球,身體也更壯。現代籃球講究的是「雙能衛」,也只有雙能衛才能吸引球迷目光,但不知為何,我對純控球卻有著一種莫名的疼惜(EX:去年的Pepe Sanchez、Ed Cota,Ohio State的Scoonie Penn或許也算),或許是物以稀為貴吧!
言歸正傳,Cook的球路也非常「紐約」─擅切不擅投,由於他的身材野壯,承受碰撞、球進小帳加一的機率很大,切傳也當然是他的拿手好戲。外線,是專家們擔心的一點。而他隨著球賽進行波動的情緒,則是大家擔心的第二點。Cook承認自己是個非常情緒化的人,在場上為了勝利,為了鼓舞隊友,什麼話都說得出來,什麼事也都做得出來,對於無法承受的人而言,造成相當大的壓迫感。而他有時也會因衝動付出代價,高中時頂撞裁判就是個例子。
King of Queens
Cook來到St.John's的timing,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不好的原因在於,St.John's去年的主力Erick Barkley、Bootsy Thornton都已離隊,今年突然由一支經驗老到的球隊成了新鮮人得挑大樑的菜鳥部隊。其次,雖然St.John's今年的recruiting class原被評為全美前五名,但最後卻因為Darius Miles投入NBA選秀(現在快艇)而元氣大傷。
好的方面則在於,Cook一開始就擔任先發,可以以戰養戰,藉實戰來磨鍊經驗,雖然有點像直接被丟進狼群中,卻可以獲得比較快速的成長。第二、Cook加上Willie Shaw和Kyle Cuff三個大一生直接進入先發名單,如果養成默契,又不急著進NBA,未來幾年將大有可為。
Cook沒花太多時間,就讓大家知道他的存在。大學生涯處女戰在Coaches vs. Cancer Classic出戰Kentucky,他不但攻下18分、5助攻,而且最後傳出一記絕妙的地板球,讓小前鋒Anthony Glover球進被犯,連得三分,助St.John's在讀秒階段以一分氣走UK。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擊前的暫停時,Cook由於先前已經注意到UK的防守重心偏向某一方,主動向教練Mike Jarvis建議戰術,最終果真料中UK的防守弱點,一擊斃命,確實是聰明的球員。
短短的15場球之內,Cook已經成為St.John's的頭號人物,最可怕的是有6場球助攻達到兩位數。NCAA要達到兩位數助攻並非易事,更何況St.John's並不是像TCU一樣專打跑投戰的隊伍,要達到兩位數是難上加難,可見Cook的傳球功力確非空穴來風。而且他的傳球紮實不花俏,並不屬於愛耍帥的Jason Williams(我是說NBA那個)一族。Jarvis就說,Cook最成熟的一點在於,他知道並不是每個傳球都得讓人大吃一驚,才算是好的傳球。
提前撞牆
NBA新秀都有所謂的「撞牆期」,大學生也一樣,Cook的撞牆期尤其來得早。首先,他的失誤太多,每場有4.6次,這一點應該能隨著經驗的累積改善。第二、他的外線實在不怎麼樣,到目前為止命中率40.3%,三分球35.7%,罰球72.9%倒還可接受。這個毛病在遇上Kansas時完全被暴露出來,Kansas教頭Roy Williams在該役捨人盯人不用而改守區域,就是為了防堵Cook的切入,並刻意考驗他的外線。結果Cook全場只能在三分線外一大步放鏢,很慘,投16中4。(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新鮮人能夠迫使KU為他一個人改變防守,也算不多見了)
最後一點,急欲證明自己實力的Cook,在開季順暢之後有點砍瘋了的跡象,加上他以大一生身分發號施令毫不羞赧的作風,都讓隊友有點不悅,一度造成St.John's的內部危機。
在提前撞牆之後,Cook也不得不暗自思考自己該作出什麼調整和妥協,在耶誕假期後,終於找到比較好的平衡點。如今,St.John's在步步險惡的Big East打出3勝1負的成績,還算不惡。
前途光明
2001年的NCAA球員故事新春第一砲,為什麼會想要寫Omar Cook?我不得不承認,第一次看到他的介紹時(當時還沒看過他打球),或許是那張照片實在拍得太差,看來有點像一隻牛頭犬,便對這個被奉為高中第一控球的「醜男」留下深刻印象。直至後來親眼在電視上看到他的球,更覺得他是個非常「特別」的球員。
你是否也曾對某個球員有這種「特別」的感覺?我常有。例如大一時的Grant Hill、剛進公牛時的Scottie Pippen..族繁不及備載。那該算是種直覺吧。Cook正給我這種特殊的感覺。
如果照他現在的數據,Cook打滿大學四年應該會刷新NCAA的助攻紀錄。問題是,現在是21世紀,用身上隨便一個地方想也知道,這種身手的球員別說打滿四年,能打完兩年才落跑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Omar Cook在NCAA應該會有著光明的未來,這束光芒是否能延伸到職業,除了繼續累積進攻操盤的能力之外(請參考Andre Miller),外線可能是最關鍵的因素。就這一點來說,Cook和以往許多明星控球面臨完全相同的挑戰。
Friday, January 19, 2001
垃圾場雜記(2)
在進入正文之前,請大家先看看..這篇文章由市長處轉來,加上最近在圓球站上發生的許多事件、現象,挑起我的不少想法。
愛恨交加
無論是以前身為第一線採訪媒體或是現在作為一個純球迷,國內籃球給我的感想,可以用簡單的四個字來形容:「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身為一個台灣人,總希望自己國家的籃球興盛蓬勃,總希望自己的國家隊在國際賽揚名立萬,打出好成績。
愛,是因為NBA球員無論多麼神勇厲害,總是看得到摸不著,台灣的本土球員,再怎麼說總是親近一些,也和我們的水準接近一點,比較不像NBA球員一樣被過度神化。
恨,是因為擔任採訪媒體的經驗,得知這些教練球員─好吧,我知道這樣說又要有人抗議─大部分的教練球員,平常是怎麼樣的混日子,私生活不檢點,不把自己的籃球事業當一回事。在場邊看過無數球員、教練漫不經心,以烏龍結局收場的球賽。這種「恨」,多少帶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恨,是因為身為一個球迷,無論是到現場看球或只是在家看電視,台灣的大部分球賽都無法讓我感受到籃球的美妙。
我永遠記得以前宏國洋教頭保羅(Paul Coughter)和我聊天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台灣除了沒有超高長人之外,青年球員條件絕對不比日本、韓國差,沒有理由打不進亞洲前兩名。」雖然保羅為人很「機車」,但是我不會懷疑他的籃球專業素養和觀察。國內籃球是不是大家都在打混,自有公斷,也有國際賽成績來驗證。
最近在討論區因為某幾篇文章所激起的「浪花」,其實也夾雜著愛恨交加的情緒。其實球迷就是這樣子,什麼人都有,有全力為球隊、球員加油的,也有喜歡說風涼話的,觀點各有不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客觀,別人都很主觀,所以永遠吵不完。
不如這樣吧,愛的繼續愛,恨的繼續恨,只要大家都理直氣壯,只要大家都喜歡籃球,在討論區上吵吵架也沒什麼不好(但要注意遣詞用字和語氣),總比在KTV喝完酒在街上拿刀互砍好得多。
Dear Sir,(市長註記:此篇讀者來稿原文照登)
剛看完電視轉播松山對屏中,實在是一場好球,再看您的文章(市長按:應該是指留侯先生的文章吧,市長是不寫什麼稿子的..),只有感同身受一辭形容。
看了幾場甲組聯賽及大專盃,我覺得不如看WWF 中THE ROCK 站在邊繩上斜著眼來的爽,那群自稱為籃球"運動員"在場上散漫追著球,我真是一路FXXK。拿WWF與籃球運動相比似乎太外行吧?本人也不認為WWF 是一個運動組織,但我要討論的重點是運動員的精神及態度。
話說當年筆者雖然進不了校隊,不過好歹在球場上也是一號人物,幾次班隊有機會和校隊較量時上場的五個人無不卯足了力與他一搏,明知打不贏也嚇的你一身汗,每次都想拆了你校隊的招牌,憑著一股拚勁也得到了不少同學的掌聲。這就是籃球迷人的地方,你看HBL這些小夥子拚勁十足,滿場同學隨著比賽的節奏又叫又笑,誰說臺灣籃球是冬天?
回到甲組聯賽,球員雖稱不上步屢蹣跚,但是打球的那種激情、動力真是連WWF中老美做秀都不如,要我如何買票看球?還不如賣我HBL決賽的門票。
再看看球員,有些離開HBL才一兩年而已,球技沒進步甚至拚勁都少了一半,才20 出頭就沒了拼勁,真不知再3年你們會變成什麼鳥樣。到時明星籃球隊票房都比你們好,難道高中時的奮戰精神早就不記得了嗎?
去年看完HBL冠軍賽,心中有一個夢幻鏡頭。場景是兩年後中華隊VS大陸隊,場上中鋒哈孝遠給對手一個辣鍋,球落在後衛歐陽敬恆手上,歐陽快速帶過中場,眼看前場已有田壘及李伯倫跑快攻,一個指東殺西的傳給在底線三分外的李伯倫,全場都看李伯倫要飆個三分球,此時卻將球傳給正面跟上的陳信安來個空中接力灌籃(好像在1992年叫DREAM TEAM的一些人在奧運上也做過)。不過看了今年的甲組聯賽及大專盃,前述的幾位中似乎有些還沉浸在高中冠軍盃中,當然甲組聯賽中有更多的球員也是如此.。
轉到衛視看看WWF吧!那些老美套招套的很熟練,肌肉又練得勤,不時還找幾個大咪咪辣妹,最少不會將中午在公司吃的便當吐出來。上班一天已夠嘔了,何必看籃球受氣。
je930919
愛恨交加
無論是以前身為第一線採訪媒體或是現在作為一個純球迷,國內籃球給我的感想,可以用簡單的四個字來形容:「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身為一個台灣人,總希望自己國家的籃球興盛蓬勃,總希望自己的國家隊在國際賽揚名立萬,打出好成績。
愛,是因為NBA球員無論多麼神勇厲害,總是看得到摸不著,台灣的本土球員,再怎麼說總是親近一些,也和我們的水準接近一點,比較不像NBA球員一樣被過度神化。
恨,是因為擔任採訪媒體的經驗,得知這些教練球員─好吧,我知道這樣說又要有人抗議─大部分的教練球員,平常是怎麼樣的混日子,私生活不檢點,不把自己的籃球事業當一回事。在場邊看過無數球員、教練漫不經心,以烏龍結局收場的球賽。這種「恨」,多少帶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恨,是因為身為一個球迷,無論是到現場看球或只是在家看電視,台灣的大部分球賽都無法讓我感受到籃球的美妙。
我永遠記得以前宏國洋教頭保羅(Paul Coughter)和我聊天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台灣除了沒有超高長人之外,青年球員條件絕對不比日本、韓國差,沒有理由打不進亞洲前兩名。」雖然保羅為人很「機車」,但是我不會懷疑他的籃球專業素養和觀察。國內籃球是不是大家都在打混,自有公斷,也有國際賽成績來驗證。
最近在討論區因為某幾篇文章所激起的「浪花」,其實也夾雜著愛恨交加的情緒。其實球迷就是這樣子,什麼人都有,有全力為球隊、球員加油的,也有喜歡說風涼話的,觀點各有不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客觀,別人都很主觀,所以永遠吵不完。
不如這樣吧,愛的繼續愛,恨的繼續恨,只要大家都理直氣壯,只要大家都喜歡籃球,在討論區上吵吵架也沒什麼不好(但要注意遣詞用字和語氣),總比在KTV喝完酒在街上拿刀互砍好得多。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1
半人半仙:Vince Carter前傳(下)
■失望的大一球季
大一的Carter,順利登上北卡的先發名單,這在Smith執掌下的球隊是個不得了的成就。出乎意料的,Carter對Smith的系統戰適應不良,上場時間急遽下降,更慘的是,高中時代名氣不如他的Jamison、Okulaja,卻有越打越好的趨勢。
Smith表示:「當時每個人─包括Carter自己─都對他有著過度、不切實際的期待,這也是一般高中明星球員的通病。其實我覺得他打得還好,慢慢的看得見進步幅度,但是每個人卻都想知道他出了什麼差錯,造成他更大的壓力。」Carter自己也說:「有時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有時我則想把這個問題拋到九霄雲外,不去管它。我要求自己接受逐漸減少的上場時間,現在回顧起來,這件事讓我的心智更加堅強。」
這令人失望的一年,Carter以平均7.5分、3.8個籃板結束了大一球季。
96年的大一暑假,Carter決定不讓過去一年的挫折再度發生,他每天由場上各個不同的地點投籃至少500次以上,也偶爾打打鬥牛,加強自己的弱點。他不希望自己是球隊中的負面力量,必須能發揮正面貢獻才行,也不希望自己在場上得過且過混日子。他發誓:無論球賽還剩20分鐘或是只剩20秒,我都要聚精會神力拼到底。
■大二:一鳴驚人
大二球季,Carter果然有大幅的成長,前10場球平均13.8分、4.7籃板,北卡則交出9勝1負的戰績。不過他在ACC球季開幕戰對Wake Forest一役臀部受傷退場,北卡大敗作收,接下來又連續輸給Maryland和Virginia,寫下Smith接掌北卡35年以來,首度在ACC球季開季三連敗的羞恥紀錄,一時之間全美譁然。
傷癒之後,Carter重新出發。2月20日再度遭遇Wake Forest,Carter投10中9攻下生涯新高26分,率全美排名12的北卡以74-60重挫Tim Duncan領軍的Wake Forest(排名第4),也報了ACC開幕戰以57-81敗戰的一箭之仇;上半場,他就砍了21分。
在這場球之後,Carter上半場接獲控球Ed Cota傳球的一記alley-oop扣籃,成了ESPN不斷重播的精彩動作,全美球迷也重燃對Carter的興趣。Smith倒是表示,他對Carter在防守上的成長,比對Carter的滑翔能力來得高興。
進入六十四強錦標賽,北卡連連過關斬將,在四強準決賽碰上Arizona之前,北卡已經贏得16連勝。北卡一開賽就銳不可擋以15-4領先,其中13分由Carter一手包辦。Arizona當時的中鋒A.J. Bramlett表示,開賽不到10分鐘,感覺好像Carter已經在我們頭上連扣了12次籃。好景不常,Arizona在下半場調整防守緊盯Carter,Carter在下半場只拿下全場21分中的6分,北卡下半場的命中率低達2成82,最後以58-66落敗。
Carter對結果感到失望,但同時,他也對即將到來的97-98球季引頸期待。他希望,這會是自己登上巔峰、發光發熱的一年。
■名氣暴漲的一年
97-98球季伊始,Carter就率北卡創下驚人戰果。Carter獨得22分,在Great Alaska Shootout第一輪,全美排名第4的北卡以109-68砲轟排名第7的傳統名校UCLA;這是UCLA校史上輸分第四高的紀錄。
接下來是綿延數月之久的Carter Show,Carter在ACC例行賽中平圴15.6分、5.1籃板,命中率高達5成91,他那劇力萬鈞、難以置信的扣籃,一整個球季都被ESPN的Sportscenter強力放送。球季結束,他獲選ACC明星第一隊與全美明星第二隊。
Carter在六十四強錦標賽中更上一層樓,平均18.2分、5.8籃板。第二輪對上北卡夏洛特分校一役,他在下半場和延長賽攻進全場24分中的17分,全場投15中9,三分球投5中3,外加7籃板、2抄截、2助攻、0失誤。他在延長賽中的一記火鍋,更是北卡以93-83獲勝的重要關鍵。這場勝利,也讓北卡在18年中第16度打進甜蜜十六強。
八強戰遭遇全美排名第2的UConn一戰,是Carter大學生涯的另一場重要戰役。Carter向來以進攻能力聞名,但此役他的緊迫防守使得UConn主力射手Richard Hamilton投21只中5,使他的防守能力也開始受到大家注意。Carter形容,這場球他以個人的防守封鎖Big East聯盟年度最佳球員Richard Hamilton,對他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戰。
經過千辛萬苦,Carter大學生涯第二度打進最後四強。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戰,Carter火力不減,投16中10攻下21分,並有3次阻攻,然而北卡敗給Utah大學,再度與冠軍戰擦身而過。在這場比賽中,他以一記向右轉身(不同於一般向左轉身)的360度扣籃讓全場球迷如癡如醉,起立歡呼,久久不能自己。Carter回憶:「當時我想著:我該上籃嗎?不,無人快攻光是上籃實在太遜了,好吧,來個360度好了。」
■Hello, NBA
在北卡三年,雖未能為北卡贏得冠軍歸,Carter和Jamison在深思熟慮之後,同時決定放棄最後一年的大學生涯,提前向NBA報到。Carter表示,他非常珍惜和隊友相處的時間,在場上奮戰的日子,但有時人似乎也該為自己想想。在徵詢過隊友、教練Smith的意見之後,他大膽的作出棄學抉擇。Carter表示,有家人、隊友和教練的支持,讓他在決定時輕鬆許多。
對ACC聯盟其他各校的教練來說,Carter的這個決定,也讓他們未來一年的日子輕鬆許多。至於Carter進入NBA之後的點點滴滴,現在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公開歷史,就等十數年後Carter進入籃球名人堂的那一刻,再讓我們從頭細數吧。
大一的Carter,順利登上北卡的先發名單,這在Smith執掌下的球隊是個不得了的成就。出乎意料的,Carter對Smith的系統戰適應不良,上場時間急遽下降,更慘的是,高中時代名氣不如他的Jamison、Okulaja,卻有越打越好的趨勢。
Smith表示:「當時每個人─包括Carter自己─都對他有著過度、不切實際的期待,這也是一般高中明星球員的通病。其實我覺得他打得還好,慢慢的看得見進步幅度,但是每個人卻都想知道他出了什麼差錯,造成他更大的壓力。」Carter自己也說:「有時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有時我則想把這個問題拋到九霄雲外,不去管它。我要求自己接受逐漸減少的上場時間,現在回顧起來,這件事讓我的心智更加堅強。」
這令人失望的一年,Carter以平均7.5分、3.8個籃板結束了大一球季。
96年的大一暑假,Carter決定不讓過去一年的挫折再度發生,他每天由場上各個不同的地點投籃至少500次以上,也偶爾打打鬥牛,加強自己的弱點。他不希望自己是球隊中的負面力量,必須能發揮正面貢獻才行,也不希望自己在場上得過且過混日子。他發誓:無論球賽還剩20分鐘或是只剩20秒,我都要聚精會神力拼到底。
■大二:一鳴驚人
大二球季,Carter果然有大幅的成長,前10場球平均13.8分、4.7籃板,北卡則交出9勝1負的戰績。不過他在ACC球季開幕戰對Wake Forest一役臀部受傷退場,北卡大敗作收,接下來又連續輸給Maryland和Virginia,寫下Smith接掌北卡35年以來,首度在ACC球季開季三連敗的羞恥紀錄,一時之間全美譁然。
傷癒之後,Carter重新出發。2月20日再度遭遇Wake Forest,Carter投10中9攻下生涯新高26分,率全美排名12的北卡以74-60重挫Tim Duncan領軍的Wake Forest(排名第4),也報了ACC開幕戰以57-81敗戰的一箭之仇;上半場,他就砍了21分。
在這場球之後,Carter上半場接獲控球Ed Cota傳球的一記alley-oop扣籃,成了ESPN不斷重播的精彩動作,全美球迷也重燃對Carter的興趣。Smith倒是表示,他對Carter在防守上的成長,比對Carter的滑翔能力來得高興。
進入六十四強錦標賽,北卡連連過關斬將,在四強準決賽碰上Arizona之前,北卡已經贏得16連勝。北卡一開賽就銳不可擋以15-4領先,其中13分由Carter一手包辦。Arizona當時的中鋒A.J. Bramlett表示,開賽不到10分鐘,感覺好像Carter已經在我們頭上連扣了12次籃。好景不常,Arizona在下半場調整防守緊盯Carter,Carter在下半場只拿下全場21分中的6分,北卡下半場的命中率低達2成82,最後以58-66落敗。
Carter對結果感到失望,但同時,他也對即將到來的97-98球季引頸期待。他希望,這會是自己登上巔峰、發光發熱的一年。
■名氣暴漲的一年
97-98球季伊始,Carter就率北卡創下驚人戰果。Carter獨得22分,在Great Alaska Shootout第一輪,全美排名第4的北卡以109-68砲轟排名第7的傳統名校UCLA;這是UCLA校史上輸分第四高的紀錄。
接下來是綿延數月之久的Carter Show,Carter在ACC例行賽中平圴15.6分、5.1籃板,命中率高達5成91,他那劇力萬鈞、難以置信的扣籃,一整個球季都被ESPN的Sportscenter強力放送。球季結束,他獲選ACC明星第一隊與全美明星第二隊。
Carter在六十四強錦標賽中更上一層樓,平均18.2分、5.8籃板。第二輪對上北卡夏洛特分校一役,他在下半場和延長賽攻進全場24分中的17分,全場投15中9,三分球投5中3,外加7籃板、2抄截、2助攻、0失誤。他在延長賽中的一記火鍋,更是北卡以93-83獲勝的重要關鍵。這場勝利,也讓北卡在18年中第16度打進甜蜜十六強。
八強戰遭遇全美排名第2的UConn一戰,是Carter大學生涯的另一場重要戰役。Carter向來以進攻能力聞名,但此役他的緊迫防守使得UConn主力射手Richard Hamilton投21只中5,使他的防守能力也開始受到大家注意。Carter形容,這場球他以個人的防守封鎖Big East聯盟年度最佳球員Richard Hamilton,對他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戰。
經過千辛萬苦,Carter大學生涯第二度打進最後四強。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戰,Carter火力不減,投16中10攻下21分,並有3次阻攻,然而北卡敗給Utah大學,再度與冠軍戰擦身而過。在這場比賽中,他以一記向右轉身(不同於一般向左轉身)的360度扣籃讓全場球迷如癡如醉,起立歡呼,久久不能自己。Carter回憶:「當時我想著:我該上籃嗎?不,無人快攻光是上籃實在太遜了,好吧,來個360度好了。」
■Hello, NBA
在北卡三年,雖未能為北卡贏得冠軍歸,Carter和Jamison在深思熟慮之後,同時決定放棄最後一年的大學生涯,提前向NBA報到。Carter表示,他非常珍惜和隊友相處的時間,在場上奮戰的日子,但有時人似乎也該為自己想想。在徵詢過隊友、教練Smith的意見之後,他大膽的作出棄學抉擇。Carter表示,有家人、隊友和教練的支持,讓他在決定時輕鬆許多。
對ACC聯盟其他各校的教練來說,Carter的這個決定,也讓他們未來一年的日子輕鬆許多。至於Carter進入NBA之後的點點滴滴,現在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公開歷史,就等十數年後Carter進入籃球名人堂的那一刻,再讓我們從頭細數吧。
半人半仙:Vince Carter前傳(中)
■高中歲月
自92年夏天起,他開始訓練自己運用左手的能力,後來在兩次右手手腕受傷時意外派上用場。93年夏天他在參加佛羅里達州大一個夏令營時,全場用左手投籃,投進五個三分球攻下34分。94年12月他的右手又受傷,在Beach Ball Classic高中籃球對抗賽的一場比賽中,最後三分鐘內罰8中4,一次扣籃外帶一記火鍋,為球隊拿下勝利。Carter開玩笑的說,現在他唯一無法用左手作的事,可能是吹薩克斯風,「不過,說不定有一天我真的會嘗試!」
Carter高二時平均一場攻下20分,在高二升高三的夏天,他參加了不少全美知名的高中籃球夏令營,在Five-Star、NIKE Camp和Kevin Garnett、Ron Mercer等明星球員交手之後,他的信心、球技都迅速起飛。高三那,他的平均上漲為25分、11個籃板,Mainland戰績為30勝2負。雖然他偏愛打後衛,但為了球隊需要,他遵照教練指示,主打前鋒。教練Brinkerhoff表示,Carter始終是團隊至上的球員,比賽中也非常專注,不像其他球員會不時瞧瞧觀眾席中的家人或女友、辣妹。
Carter高中時代最驚人的一場佳作,發生在高三對上Jacksonville Mandarin高中的佛州高中錦標賽前,Brinkerhoff告訴Carter,他希望Carter此役暫時拋棄「不能自私」的想法,全力以個人表現帶領球隊獲勝。於是,Carter全場攻得47分、13個籃板,其中包括6個三分球、7記扣籃,上半場就拿下35分。
Carter「不自私、不求個人表現」的想法,在95年NIKE Camp的扣籃大賽中也展現出來。當時他和Corey Benjamin、Ronnie Fields被喻為全美高中三大扣將,但是他最後並未參賽。Carter解釋道,參加夏令營最主要的目標是以球技吸引各校的注意,而不是以扣籃來滿足觀眾,他並不想搞錯真正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應該會同意,Carter即使不參賽,光靠著賽前熱身時的扣籃,就已經是公認的扣籃冠軍。
此時,對於這個出身佛羅里達州,能跑擅跳,才華洋溢的高中生來說,他的高中籃球生涯只剩一件事尚未作到:拿下州冠軍。要完成這個使命,高四這一年是最後的機會。
■高四終獲州冠軍
高四這一年,Carter在Daytona的名氣直逼當地每年最有名的賽車Daytona 500。Carter以平均22分、11.4籃板、4.5助攻和3.5阻攻的成績,率領Mainland高中順利奪得佛州6A級高中冠軍,並靠著不可思議的飛行能力贏得「UFO」的綽號。有一場比賽,他的成績是難以想像的26分、16籃板、8助攻和17次阻攻!球季結束,Carter獲PARADE雜誌和麥當勞選為全美高中明星球員,同時在全票33票中囊括29票,當選為佛羅里達州的「籃球先生」(Mr.Basketball)。
Vince Carter的名氣逐漸在全美擴散開來,甚至傳到了NBA─雖然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任職暴龍高層的Bob Zuffelato表示,Mainland高中體育室主任Dick Toth正好是他的好友,Toth一直不厭其煩的告訴Zuffelato這個孩子有多驚人。Zuffelato說:「當時我們不像現在,派出專業球探緊盯高中球員,不過在Carter於1995年進入北卡時,我們對已經相當了解。」
Carter在麥當勞全美高中明星賽扣籃大賽奪冠,6記扣籃均為70分滿分,創下史無前例的420分滿分,同時擠入奈史密斯全美高中年度球員最後候選名單。全美的籃球名校,特別是佛羅里達大學、Duke、北卡和佛羅里達州大,都將他列入優先爭取名單。當時任教佛羅里達的教練Lon Kruger(現在亞特蘭大老鷹),更是四度親臨比賽現場觀看Carter(NCAA上限為四次)。最後,在籃球和學業的雙重考量之下,Carter選擇了北卡大─這個讓他籃球生涯如火箭般一飛沖天的地方。
■和Smith的初次接觸
Carter進入北卡大之時,北卡正進入重建期。先前的兩名主力:Jerry Stackhouse和Rasheed Wallace,打完大二即棄學投入NBA,換句話說,北卡每場球少了51.3分和19.3籃板的貢獻。但新鮮人Carter相信,在Dean Smith的領導─還有他的加盟─之下,北卡大應該能維持強勁的實力。
然而,初次和Smith談話,Carter就傻眼了。在第一個小時的談話中,Smith只是告訴Carter,北卡大擁有多麼優良的師資陣容和學習環境。籃球?一個字都沒提。Carter回憶道:「第一次和Smith教練談話,我真的傻了,他完全不提我球打得如何如何,也沒提我是否會先發、上場時間有多少。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Smith的個性,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小時之後,Smith終於提到籃球了。但是他並沒有保證Carter會先發,也沒有稱讚Carter是一名多有潛力的球員。他只說:「以你的能力而言,如果認真努力的練球、不斷成長,我想你有機會打進最後四強。」
1995年級的高中應屆球員中,有著今日不少頂尖的明星球員,除了Carter,還有Kevin Garnett(直接進入NBA)、Ron Mercer(Kantucky)、Shareef Abdur-Rahim(柏克萊加大)、Stephon Marbury(Georgia Tech)、Antawn Jamison等人。北卡除了Carter,也由鄰近夏洛特市的Providence高中招收了另一名不錯的球員:Antawn Jamison。Carter、Jamison和德國籍的Ademola Okulaja三個大一球員,馬上成了焦不離孟的好友,在校園中被稱為「三劍客」(Three Musketeers)。
三人之中,受益最大的顯然是Jamison。雖然Jamison也被部分雜誌選為全美明星,但是他的名氣遠不如Carter響亮,也不像Carter一樣,一場球都還沒打,就被冠上「下一個Jordan」的名號,壓力沈重。Okulaja說:「有一次我們結伴去看一場北卡大美式足球賽,竟然有人對Carter說:『你是我們的new god』,真令人難以置信!」
自92年夏天起,他開始訓練自己運用左手的能力,後來在兩次右手手腕受傷時意外派上用場。93年夏天他在參加佛羅里達州大一個夏令營時,全場用左手投籃,投進五個三分球攻下34分。94年12月他的右手又受傷,在Beach Ball Classic高中籃球對抗賽的一場比賽中,最後三分鐘內罰8中4,一次扣籃外帶一記火鍋,為球隊拿下勝利。Carter開玩笑的說,現在他唯一無法用左手作的事,可能是吹薩克斯風,「不過,說不定有一天我真的會嘗試!」
Carter高二時平均一場攻下20分,在高二升高三的夏天,他參加了不少全美知名的高中籃球夏令營,在Five-Star、NIKE Camp和Kevin Garnett、Ron Mercer等明星球員交手之後,他的信心、球技都迅速起飛。高三那,他的平均上漲為25分、11個籃板,Mainland戰績為30勝2負。雖然他偏愛打後衛,但為了球隊需要,他遵照教練指示,主打前鋒。教練Brinkerhoff表示,Carter始終是團隊至上的球員,比賽中也非常專注,不像其他球員會不時瞧瞧觀眾席中的家人或女友、辣妹。
Carter高中時代最驚人的一場佳作,發生在高三對上Jacksonville Mandarin高中的佛州高中錦標賽前,Brinkerhoff告訴Carter,他希望Carter此役暫時拋棄「不能自私」的想法,全力以個人表現帶領球隊獲勝。於是,Carter全場攻得47分、13個籃板,其中包括6個三分球、7記扣籃,上半場就拿下35分。
Carter「不自私、不求個人表現」的想法,在95年NIKE Camp的扣籃大賽中也展現出來。當時他和Corey Benjamin、Ronnie Fields被喻為全美高中三大扣將,但是他最後並未參賽。Carter解釋道,參加夏令營最主要的目標是以球技吸引各校的注意,而不是以扣籃來滿足觀眾,他並不想搞錯真正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應該會同意,Carter即使不參賽,光靠著賽前熱身時的扣籃,就已經是公認的扣籃冠軍。
此時,對於這個出身佛羅里達州,能跑擅跳,才華洋溢的高中生來說,他的高中籃球生涯只剩一件事尚未作到:拿下州冠軍。要完成這個使命,高四這一年是最後的機會。
■高四終獲州冠軍
高四這一年,Carter在Daytona的名氣直逼當地每年最有名的賽車Daytona 500。Carter以平均22分、11.4籃板、4.5助攻和3.5阻攻的成績,率領Mainland高中順利奪得佛州6A級高中冠軍,並靠著不可思議的飛行能力贏得「UFO」的綽號。有一場比賽,他的成績是難以想像的26分、16籃板、8助攻和17次阻攻!球季結束,Carter獲PARADE雜誌和麥當勞選為全美高中明星球員,同時在全票33票中囊括29票,當選為佛羅里達州的「籃球先生」(Mr.Basketball)。
Vince Carter的名氣逐漸在全美擴散開來,甚至傳到了NBA─雖然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任職暴龍高層的Bob Zuffelato表示,Mainland高中體育室主任Dick Toth正好是他的好友,Toth一直不厭其煩的告訴Zuffelato這個孩子有多驚人。Zuffelato說:「當時我們不像現在,派出專業球探緊盯高中球員,不過在Carter於1995年進入北卡時,我們對已經相當了解。」
Carter在麥當勞全美高中明星賽扣籃大賽奪冠,6記扣籃均為70分滿分,創下史無前例的420分滿分,同時擠入奈史密斯全美高中年度球員最後候選名單。全美的籃球名校,特別是佛羅里達大學、Duke、北卡和佛羅里達州大,都將他列入優先爭取名單。當時任教佛羅里達的教練Lon Kruger(現在亞特蘭大老鷹),更是四度親臨比賽現場觀看Carter(NCAA上限為四次)。最後,在籃球和學業的雙重考量之下,Carter選擇了北卡大─這個讓他籃球生涯如火箭般一飛沖天的地方。
■和Smith的初次接觸
Carter進入北卡大之時,北卡正進入重建期。先前的兩名主力:Jerry Stackhouse和Rasheed Wallace,打完大二即棄學投入NBA,換句話說,北卡每場球少了51.3分和19.3籃板的貢獻。但新鮮人Carter相信,在Dean Smith的領導─還有他的加盟─之下,北卡大應該能維持強勁的實力。
然而,初次和Smith談話,Carter就傻眼了。在第一個小時的談話中,Smith只是告訴Carter,北卡大擁有多麼優良的師資陣容和學習環境。籃球?一個字都沒提。Carter回憶道:「第一次和Smith教練談話,我真的傻了,他完全不提我球打得如何如何,也沒提我是否會先發、上場時間有多少。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Smith的個性,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小時之後,Smith終於提到籃球了。但是他並沒有保證Carter會先發,也沒有稱讚Carter是一名多有潛力的球員。他只說:「以你的能力而言,如果認真努力的練球、不斷成長,我想你有機會打進最後四強。」
1995年級的高中應屆球員中,有著今日不少頂尖的明星球員,除了Carter,還有Kevin Garnett(直接進入NBA)、Ron Mercer(Kantucky)、Shareef Abdur-Rahim(柏克萊加大)、Stephon Marbury(Georgia Tech)、Antawn Jamison等人。北卡除了Carter,也由鄰近夏洛特市的Providence高中招收了另一名不錯的球員:Antawn Jamison。Carter、Jamison和德國籍的Ademola Okulaja三個大一球員,馬上成了焦不離孟的好友,在校園中被稱為「三劍客」(Three Musketeers)。
三人之中,受益最大的顯然是Jamison。雖然Jamison也被部分雜誌選為全美明星,但是他的名氣遠不如Carter響亮,也不像Carter一樣,一場球都還沒打,就被冠上「下一個Jordan」的名號,壓力沈重。Okulaja說:「有一次我們結伴去看一場北卡大美式足球賽,竟然有人對Carter說:『你是我們的new god』,真令人難以置信!」
半人半仙:Vince Carter前傳(上)
進入NBA短短三年不到,Vince Carter在NBA球員之中已經贏得「半人半仙」(Half human, half amazing)的尊稱。他在NBA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然而Carter如何由一個住在佛羅里達州的無名小子成為全球巨星?Carter的前半生,相信你一定有興趣知道..
■國境之南的孩子
Vincent Lamar Carter,現在我們熟知的「加拿大飛人」,和許多黑人球員一樣,並不是出生在富貴之家;但和其他黑人球員不一樣的是,他並不是在單親家庭長大。Carter來自佛羅里達州的Daytona Beach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母親Michelle Carter-Robinson和繼父Harry Robinson都是投身教育事業多年的老師,至於他的生父,雖然還在「美國某個地方」,卻從來未曾有機會參與Carter的一生。
Michelle表示,她對待Carter的方式,和其他孩子沒有任何不同─即使她後來慢慢了解到:這個獨具天份的孩子有可能成為佛州高中史上最傑出的運動員。而她也擅於利用引導的方式,讓Carter遠離犯罪和其他誘惑。
想當然爾,體能條件特優的Carter自小就在許多體育項目中展露才能,小學六年級,擔任四分衛的Carter就把校隊帶進全美冠軍戰,有趣的是,他們的冠軍戰對手就來自北卡州的Chapel Hill─未來Carter的母校北卡大所在地。此外,他的排球也打得不錯。
籃球卻始終是Carter的最愛。小Carter跟隨老媽上街購物時,還堅持一定要走在老媽後面一段距離,他才能「運」著想像中的隱形籃球。舅舅Oliver Lee則是他幼年時期相當重要的人物之一,Oliver大學時代效力Marquette,曾是該校1981年的得分、籃板王,後來在第四輪為芝加哥公牛選上。Carter回億,雖然Oliver教他打籃球時,他還沒進小學,但Oliver對他的影響確實不小。
■音樂天才?
Carter並不是只懂得打籃球。當老師的媽媽為了不讓Carter只專注在運動上,一直鼓他多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她說:「我隨時讓他保持忙碌狀況,以免一閒下來就惹麻煩。」
在Mainland高中時,Carter的平均成績(GPA)有3.1,同時是學校樂隊的指揮,有時也玩玩低音薩克斯風。他過人的音樂天賦,使得他在畢業前就收到Bethune-Cookman和佛羅里達農工兩所大學的獎學金邀請。時至今日,Carter仍會在閒暇時吹吹薩克斯風。
Carter深以自己曾擔任樂隊指揮為榮,他表示,樂隊指揮並不像一般想像的那麼容易。一般人看到的只不過是他們出隊時在美式足球場上演奏的模樣,一個好的樂隊指揮需要具備優異的音樂素養、協調與領導能力。事實上,Carter跨學區就讀Mainland高中,正是為了能夠加入繼父指導的樂隊,而非看中Mainland較強的籃球校隊。
前北卡大教練Dean Smith在爭取Carter入學時,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由於當天Carter必須和樂隊在足球場上進行排練,Smith和他的助理教練們被迫得呆坐在足球場旁的車上,足足等了兩個小時之久。
■15號的來由
話題回到籃球。Carter的國中時代,Michael Jordan已是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自然而然的,每個球員都想穿上球隊中的23號球衣,Carter也不例外─雖然他知道自己可能搶不到這個背號。此時,老媽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想法。
Michelle告訴他:「如果你選擇另一個背號,讓它成為大家以後搶著要的號碼,會讓我更以你為榮。」就這樣,Carter選了15號。時至今日,Michelle回想起來,竟然在Carter的15號中找到一個巧合。她說:「1加5等於6,羅馬數字的6是VI,難怪後來有許多人叫他VI─Vince的簡稱。」
Carter並不像Jordan一樣,一度被高中校隊除名,不過,他也不是一開始就聲名大噪的球員。高中教練Charlie Brinkerhoff表示,Carter總是第一個到球場練球,最後一個離開的球員,有時他甚至必須要把籃球從Carter手上搶走,叫他回家,Carter才肯罷休。
■國境之南的孩子
Vincent Lamar Carter,現在我們熟知的「加拿大飛人」,和許多黑人球員一樣,並不是出生在富貴之家;但和其他黑人球員不一樣的是,他並不是在單親家庭長大。Carter來自佛羅里達州的Daytona Beach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母親Michelle Carter-Robinson和繼父Harry Robinson都是投身教育事業多年的老師,至於他的生父,雖然還在「美國某個地方」,卻從來未曾有機會參與Carter的一生。
Michelle表示,她對待Carter的方式,和其他孩子沒有任何不同─即使她後來慢慢了解到:這個獨具天份的孩子有可能成為佛州高中史上最傑出的運動員。而她也擅於利用引導的方式,讓Carter遠離犯罪和其他誘惑。
想當然爾,體能條件特優的Carter自小就在許多體育項目中展露才能,小學六年級,擔任四分衛的Carter就把校隊帶進全美冠軍戰,有趣的是,他們的冠軍戰對手就來自北卡州的Chapel Hill─未來Carter的母校北卡大所在地。此外,他的排球也打得不錯。
籃球卻始終是Carter的最愛。小Carter跟隨老媽上街購物時,還堅持一定要走在老媽後面一段距離,他才能「運」著想像中的隱形籃球。舅舅Oliver Lee則是他幼年時期相當重要的人物之一,Oliver大學時代效力Marquette,曾是該校1981年的得分、籃板王,後來在第四輪為芝加哥公牛選上。Carter回億,雖然Oliver教他打籃球時,他還沒進小學,但Oliver對他的影響確實不小。
■音樂天才?
Carter並不是只懂得打籃球。當老師的媽媽為了不讓Carter只專注在運動上,一直鼓他多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她說:「我隨時讓他保持忙碌狀況,以免一閒下來就惹麻煩。」
在Mainland高中時,Carter的平均成績(GPA)有3.1,同時是學校樂隊的指揮,有時也玩玩低音薩克斯風。他過人的音樂天賦,使得他在畢業前就收到Bethune-Cookman和佛羅里達農工兩所大學的獎學金邀請。時至今日,Carter仍會在閒暇時吹吹薩克斯風。
Carter深以自己曾擔任樂隊指揮為榮,他表示,樂隊指揮並不像一般想像的那麼容易。一般人看到的只不過是他們出隊時在美式足球場上演奏的模樣,一個好的樂隊指揮需要具備優異的音樂素養、協調與領導能力。事實上,Carter跨學區就讀Mainland高中,正是為了能夠加入繼父指導的樂隊,而非看中Mainland較強的籃球校隊。
前北卡大教練Dean Smith在爭取Carter入學時,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由於當天Carter必須和樂隊在足球場上進行排練,Smith和他的助理教練們被迫得呆坐在足球場旁的車上,足足等了兩個小時之久。
■15號的來由
話題回到籃球。Carter的國中時代,Michael Jordan已是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自然而然的,每個球員都想穿上球隊中的23號球衣,Carter也不例外─雖然他知道自己可能搶不到這個背號。此時,老媽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想法。
Michelle告訴他:「如果你選擇另一個背號,讓它成為大家以後搶著要的號碼,會讓我更以你為榮。」就這樣,Carter選了15號。時至今日,Michelle回想起來,竟然在Carter的15號中找到一個巧合。她說:「1加5等於6,羅馬數字的6是VI,難怪後來有許多人叫他VI─Vince的簡稱。」
Carter並不像Jordan一樣,一度被高中校隊除名,不過,他也不是一開始就聲名大噪的球員。高中教練Charlie Brinkerhoff表示,Carter總是第一個到球場練球,最後一個離開的球員,有時他甚至必須要把籃球從Carter手上搶走,叫他回家,Carter才肯罷休。
Tuesday, January 09, 2001
垃圾場雜記(1)
命名為「垃圾場雜記」的原因,似乎有必要說明一下。我的筆名hoopjunkie,hoop當然不用解釋了,junkie是由junk(垃圾)一辭引申而來,原意係指「煙毒犯或有XX癮者」,所以hoopjunkie就是指「嗜籃球成癮」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些和籃球有關的怪念頭和想法,不寫出來和大家分享、討論,全身難過,要寫成一篇文章又嫌太短。取junk的垃圾之意,往後,我將會在「垃圾場雜記」中以短篇、不定期的方式和各位分享我的想法,敬請支持。
Where are u going, CWebb?
毫無疑問的,明年的自由球員中以Chris Webber為最大ㄎㄚ。台灣國王迷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大家一定想知道,Webber究竟會不會走。據我了解,Webber如果不和國王續約,則可能去處有兩個(到目前為止):活塞和尼克,其中又以尼克最有可能。
對Webber而言,到紐約至少有幾個好處:第一、好友Sprewell就在尼克;第二、東部聯盟看樣子在近兩年內還無法恢復元氣,但尼克具有一定實力,轉戰紐約,打進總冠軍戰機會大增,至少也不會像現在一樣,每場球打得幾乎要脫皮,贏得西區冠軍的機會卻微乎其微;第三、就經濟層面來考量,國王當然出得起最高價碼,但是到了媒體重鎮紐約,拍廣告的機會和贊助約、曝光率都保證大增,算下來還是比留在沙加緬度好一點。活塞加入戰局,純粹因為底特律是Webber的故鄉,說真的,機會不大。
我的第六感是,Webber可能會到紐約─雖然他也可能像Duncan一樣和原隊續約。從任一方面來看,到紐約去都不會比留在沙加緬度來得差。此外,Webber的經紀人為了多A一點傭金,也一定希望他到紐約去,經紀人敲邊鼓的力量不可小看。在大部份的球員轉檯案例中,「錢」不可避免的會成為決定性因素,這是殘酷的現實,畢竟球員也希望趁能打時多撈一點養老金。
我的2001遐想
.最可怕的五個時刻
1. Kobe Bryant運球快攻,前場只有你一個人退防,眼看著你就要被印上海報。該犯規嗎?恐怕他會得3分..
2. O'Neal在左邊底線接球,drop step,準備翻身單打,隊友很賤,為了不被俠客的肥肉擠到又犯上一規,都不肯過來幫忙防守..
3. Ray Allen, Allan Houston外線接傳,旁邊五呎連個鬼影都沒有,標準的大空檔,只好合起雙手用力祈禱..
4. Duncan/Robinson,一個在高位,一個在低位,alley-oop讓你接不到,翻身你守不住,跳投..你又碰不到球..
5. Jason Kidd運球直奔前場,該守他嗎?還是左邊那個?還是右邊那個?還是..跟在Kidd後面那個?算了,直接犯規好了..
.最可怕的五個時刻Part II
1. 左邊底線,Luc Longley接球,竟然、居然準備單打..
2. 哨聲響起,O'Neal、Chris Dudley準備罰球(其實還有其他球員罰球命中率也很扯,但沒有人比這兩個傢伙更爆笑)
3. 300多磅的Shawn Kemp以為現在還是1996年,使盡吃奶的力氣從罰球線起跳,準備來個花式扣籃..
4. 防守火箭隊的Moochie Norris和Carlos Rogers時,沒抄到球反而吃到他們的米粉頭..想起來就覺得很噁
5. 今天是老闆生日,結果你們在主場輸給公牛(或巫師)..
反強者的心態
今天和朋友聊天,他說湖人在主場被快艇海K,真爽。其實每個時代,每個領域似乎都會發生這種事,你越強,就有越多人等著看你出糗;你越強,雖然會吸引很多祟拜者、仰慕者,同時卻也會製造出許多痛恨你的人。
從籃球來看,八○年代的塞爾提克就同時有著很多景仰者和仇恨者,當時本人屬於後者(但我後來不得不承認,Larry Bird, Kevin McHale確實是偉大的球員);九○年代的公牛不也如此?看樣子,現在輪到湖人了。我曾在Yahoo上看到一個Yahoo Club名字叫作lakerssuck club,會員還不少哩。國內CBA宏國三連霸期間,反宏國的人數也不少,大多是其他球隊支持者的結合。
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微軟獨領風騷的年代,比爾蓋茲被人砸派的鏡頭,一再在電視上重播,微軟公布Win95的記者會上,Win95活生生的在蓋茲的操作下當機,也成為媒體一再炒作的話題。至於在球鞋界呼風喚雨的NIKE,我曾在某入口網站搜尋系統的category下搜尋NIKE,沒想到出現的兩個子目錄是「NIKE」和「Anti-NIKE」(反NIKE),點進去一看,反NIKE的網站還真不少,洋洋灑灑的列出拒穿NIKE的理由,再不就是針對曾經喧騰一時的NIKE在海外鞋廠以超低薪、超長工時非法聘用童工案大作文章。
人性總是同情弱者,不屑強者的,這一點在NBA也沒有什麼不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