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9, 2005

系出名門─肯塔基

想到肯塔基州,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賽馬、牛仔。不過,肯塔基州卻和印地安那州、紐約市和大洛杉磯區一樣,是全美國最瘋籃球的地區之一。身為本州的旗艦學校,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也沒有讓本州父老失望。

到今年球季結束為止,肯塔基在102年籃球歷史上拿下1904勝584負,在NCAA第一級歷史上高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北卡1860勝還要多出44勝,也大幅領先分居三、四的堪薩斯和杜克。

光是這個數字,就說明了UK長期以來的成功,這也是為什麼在談到NCAA時,絕對不能漏了肯塔基野貓隊(Wildcats)。

■傲人傳統、無比熱情
不說不嚇人,說出來嚇死人。位於Lexington的肯塔基大學建校於1865年,那是…是滿清時期啊。而肯塔基從1903年開始就有籃球隊,也是夠嗆的,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全校有兩萬五千多名學生。

UK曾經七奪NCAA冠軍(1948, 49, 51, 58, 78, 96, 98),在所有學校中僅次於UCLA的11座冠軍,同時曾於1966、1975、1997打進冠軍戰但落敗,也就是說,肯塔基曾經十度打進最後的冠軍戰,相當可怕。

這個州並不是富庶之地,坦白說,人們沒什麼娛樂,因此從古早時代開始,籃球就是州民們最重視的運動之一。曾經擔任過UK總教練的皮提諾(Rick Pitino),就對肯塔基州居民對籃球的熱情、對UK的死忠支持大為驚訝。

在肯塔基州,多的是以UK明星球員名字為新生兒取名的球迷。肯塔基的每一場球賽,無論是廣播或電視轉播,都被全州目不轉睛的注視和聆聽著。肯塔基州的高中明星球員,大家都關心著他是否會就讀UK。對球隊動態了解得一清二楚的球迷,更是到處都有。

球迷的車牌,許多都和UK籃球隊有關,路旁也經常是為肯塔基籃球隊油的告示板和標幟、旗幟。最誇張的是,有球迷死前還要求家人,要看一下當天的UK比賽轉播。也難怪皮提諾會說,如果要談起籃球熱情,肯州遠遠在其他州居民的想像之外。

除籃球隊以外,肯塔基的啦啦隊也是有名的高水準,自1985年至今拿下13次全國冠軍,其中1995-2002年八連霸,比籃球隊還神勇。此外,UK也有不少明星球迷,最聞名的就是美艷女星艾許莉賈德(Ashley Judd)。

還不能忘記擔任肯大球賽電台轉播長達39年的李福德(Cawood Ledford)。他老兄從1953年播UK球賽一直播到1992年才退休。2001年9月因癌症去世後,肯塔基將盧普球場中的籃球場命名為「Cawood’s Court」,紀念這位陪伴每位UK人的老先生。

而肯塔基大學標準的藍白配色,是早在1892年就開始的悠久傳統。至於球隊綽號「野貓」的來源,是一名部隊指揮官在教會向學生演說時,形容UK美式足球隊「像野貓一樣肯拼肯纏」,從此得名。

總而言之,肯塔基大學的光榮傳統以及當地父老對球隊的支持,和北卡州對北卡、杜克與印地安那對印地安那大學的支持相比,即使略有不及,至少也在伯仲之間。

■教練個個響叮噹
傳統名校,自然由傳奇教練打造而成,UK也不例外。1901年出生的盧普(Adolph Rupp),以堪薩斯名教頭艾倫(Phog Allen)門生身份接掌肯塔基,從1931年帶到1972年,整整42年之久,也就是說從30歲帶到71歲。

一般相信,盧普是最早開始發展快攻的現代籃球先驅之一。以前的快和現在的快自然沒得比,但肯大在當時卻是攻城略地,直到盧普退休前,已經拿下四座冠軍,盧普生涯也累積876勝,成為NCAA史上勝場數最多的教練。這個紀錄高懸25年,直到1997年才被北卡的迪恩史密斯打破。

盧普就如同他的綽號「男爵」(Baron)一樣,為人霸氣十足,為了勝利有時也會耍些小手段,例如把絕大多數的球賽都安排為主場。

盧普退休之後,教練由霍爾(Joe B. Hall)接棒。霍爾本身就是住在Lexington附近的肯塔基州人,承擔著莫大壓力倒也沒讓球迷失望,在1975、1978、1984年三度打進四強,1978年擊敗杜克奪冠,也算是有交代。

能到肯塔基任教的教練,都不會是三腳貓,接下來掌兵符的是目前任教於奧克拉荷馬州大的蘇頓(Eddie Sutton)。蘇頓於1986-1989年間帶領UK寫下88勝39負的成績,麻煩的是,肯大因招生違規事項被NCAA發現,處以禁賽,頓時陷入UK籃球史上最冷的冬天,蘇頓也因此被迫去職。

正當此時,皮提諾由NBA的紐約尼克再度轉戰大學籃球,毅然而然來到肯塔基。他在1990-1997年這八年的時間內,場外招生和場上作戰都大有斬獲,建立了肯塔基的第二段榮景,在1996年再奪冠軍。

皮提諾於1998年再度受不住NBA挑戰和高薪的招手,離開肯塔基,重回波士頓塞爾提克。有趣的是,最後二度重返NCAA,而這次卻去了肯塔基的死敵─路易維爾(Louisville)。

皮提諾在肯大期間,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帶出許多知名教練。現在佛羅里達的唐諾文(Billy Donovan)、現在費城76人隊的教頭歐布萊恩(Jim O’Brien)、現在北卡州大的教練桑戴克(Herb Sendek),都是皮提諾的手下愛將。當然,現任肯大教頭史密斯(Tubby Smith),也是在老皮離職之後得到拔擢的人才。

1998年,史密斯由喬治亞大學辭職,重返肯塔基接任總教練。誰都沒有想到,他第一年就率領肯大拿下冠軍。雖然他繼承的球員多由皮提諾招募而來,但第一年就奪冠不是件容易的事,NCAA史上只有1961年辛辛那提的賈克(Ed Jucker)曾經幹過這檔事。

多年來,肯塔基雖然換過教練,但球風多半相差不大,他們利用很好的招生成果,能夠打出攻守並重的快狠準球風,在皮提諾和史密斯一脈相傳的帶領下,更是如此。

■關鍵時刻
遠古時代,就不要談了。如果我們回顧肯塔基的近代籃球史,你會現很有趣,也很湊巧。有趣的是,肯塔基似乎總會和歷史的洪流交錯,親眼見證大學籃球的神聖時刻;有趣的是,肯塔基大學恐怕是最喜歡為球員取綽號的學校。

先從綽號談起。如果你認為90年代初期密西根大學以韋柏、羅斯為首的「密西根五虎」Fab Five是原創,那你就錯了。早在1947-49年,UK就將他們奪得兩屆冠軍的先發五虎稱為「Fabulous Five」,分別是貝爾德(Ralph Beard)、瓊斯(Wah Wah Jones)、葛羅沙(Alex Groza)、羅林斯(Kenny Rollins)和巴克(Cliff Barker)。

1965-66年,當年的先發五虎被稱為「盧普的小豬仔(Rupp’s Runts)」,因為這五個寶貝都不到6呎5吋,而前湖人和熱火教頭「油頭教練」萊里(Pat Riley)也是其中一員。其他四人分別是:克朗(Tommy Kron)、賈瑞茲(Thad Jaracz)、康利(Larry Conley)和丹皮爾(Louie Dampier)。

再把鏡頭拉到1991-92年,當時由皮提諾帶領的肯塔基才剛解禁,陣中沒什麼明星球員,但是佩爾弗瑞(John Pelphrey,現任南阿拉巴馬大學教練,即將來台講習)、費爾浩斯(Deron Feldhaus)、伍茲(Sean Woods)和法默(Richie Farmer)等人,差一點就闖進四強,博得「Pitino’s Bombino」、「The Unforgettable」(難忘之隊)的綽號。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1998年的「Comeback Cats」。這一年的錦標賽,從八強開始,肯塔基最後三場球都是逆轉勝,奪得冠軍。八強對杜克,下半場一度落後17分,最後86-84勝;四強對史丹福,中場落後5分,最後在延長賽中以86-85勝。冠軍戰對猶他大學,中場落後10分,最後硬是拗回來,以78-69獲勝。永不放棄的毅力和鬥志,使這一年的肯塔基贏得「逆轉貓」的美名。

至於歷史時刻,1992年NCAA錦標賽八強,肯塔基槓上杜克,最後2.1秒杜克落後一分,但希爾(Grant Hill)在底線發出一記如彩虹般的長傳,雷特納(Christian Laettner)在前場罰球線接球,運一下佯裝切右,瞬間回身左轉,在終場同時跳投入網,氣走肯塔基。這一場比賽在往後被譽為史上最精彩的一場大學球賽。

2004年3月19日的槍擊案,對所有台灣人而言勢必難以忘懷。而3月19日這個日子,在肯塔基大學的校史上,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

1966年3月19日的NCAA冠軍戰,改變了美國大學籃球的全貌。擁有五名黑人先發球員的西德州學院(Texas Wetsern,現在的UTEP大學),迎戰五名先發全為白人的肯塔基大學,結果不被看好的西德州學院以72-65爆冷獲勝。這一戰使黑人球員逐漸為大學籃壇所接受,最終使得NCAA跨越了種族的界線,其意義不言可喻。

23年之後的1989年3月13日,肯塔基也不怎麼妙。由於經調查違規屬實,肯塔基遭NCAA處以禁賽,教頭蘇頓不得不在這一天辭職下台。這可以說是肯塔基百餘年籃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但千萬別誤會,肯大校史上並非都是這種悲悽的日子。舉例來說,1994年2月15日肯塔基出戰路易西安那州大,終場前15分34秒還落後31分,沒想到UK接下來發動一波難以置信的62-27攻勢,其中包含11個三分球,終場以99比95逆轉勝,這應該是NCAA史上最不可思議的逆轉秀。

■野貓校友滿地爬
UK這個野貓群繁殖力特強,不但一向能吸引到本州的明星球員,也能吸引外州明星球員就讀,一百多年的歷史中人才輩出。很可惜的是,肯塔基好像從未出過一名超級巨星。最有可能成為巨星的「野獸」馬許本,NBA生涯後半段因傷困擾,不得不提前高掛球鞋,非常可惜。

先前曾提過的早期明星球員貝爾德,一輩子最光榮的一件事,大概就是成為「運動畫刊」創刊號的封面人物。後來的克里夫.海根(Cliff Hagan),也是籃壇有名的人物,曾經長期擔任肯塔基體育室主任。「油頭教練」萊里,雖然在NBA從未大鳴大放,但教練戰功顯赫,自然也是知名校友。

1966年爆冷拿下NBA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的後衛史密斯(Adrian Smith),也就讀肯塔基。

肯塔基史上最有名的長人,應該是7呎1吋的鮑依(Sam Bowie),對,就是選秀順位好死不死排在喬丹前面的那個倒楣鬼,另外還有7呎的陶平(Mel Turpin)。曾經跨越ABA/NBA兩個時期,在丹佛金塊從球員幹到教練和總經理的6呎9吋中鋒依索(Dan Issel),也是肯大傑出校友。

較為有名的前鋒,包括大學時期紅透半邊天,進了NBA卻只是表現一般的華克(Kenny Walker),他唯一端得上檯面的成績是曾經得到扣籃大賽冠軍。另外,吉文斯(Jack Givens)在1978年冠軍戰對杜克一役狂砍41分,卻成千古絕響,後來沒有傑出表現。

特別值得拿出來談的,是出身肯塔基州的高中明星球員。這些球員或許最後未曾進NBA,或是進了卻未大紅大紫,卻一直是家鄉父老津津樂道、難以忘懷的球員,例如以下幾名白人控球:梅西(Kyle Macy,現任Morehead State教練)、福特(Travis Ford,現任東肯塔基大學教練)、法默(現任肯塔基州農業部長),以及成就最高的白色飛人查普曼(Rex Chapman)。他們在大學時期,都是肯州居民最為鍾愛的對象。

就近代的球員來看,去除已退休的馬許本不看,肯塔基目前在NBA的球員,就有華克(Antoine Walker)、麥卡提(Walter McCarty)、墨瑟(Ron Mercer)、安德森(Derek Anderson)、戴爾克(Tony Delk)、波根斯(Keith Bogans)、穆罕默德(Nazr Mohammed)、麥格羅(Jamaal Magloire)、普林斯(Tayshaun Prince)、派吉特(Scott Padgett)、波普(Mark Pope)等人,多數都是1996和1998兩屆的冠軍主力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中華職籃CBA時期,也有兩名肯塔基大學戰將曾經來過台灣打球,身高都是6呎10吋,分別是戰神的瑞狄克(Andre Riddick)以及宏國的雷電(Rodney Dent),只不過兩人在大學時期均非一線主力。

超音速現任助理教練凱西(Dwane Casey)和肯塔基現任助理教練韓森(Reggie Hanson),也都畢業於肯塔基。

Tuesday, April 12, 2005

亂談2005年春夏流行風: 區域防守

看了最新一期Basketball Times主編John Akers所寫的"Two years later; Boeheim watching others find their zones"這篇報導,加上本季觀戰SBL數十場之後,突然覺得,區域防守還真是當紅的流行風格。

說老實話,籃球也和文章一樣是「天下一大抄」,差別只在於,你抄別人的籃球戰術或風格,不會被告侵權。同時,籃壇也確實有所謂的「流行趨勢」,中外皆同。

你沒看前陣子,台灣籃壇最流行的名詞叫「Motion Offense」,A隊也MO,B隊也MO,SBL也MO,搞不好連街頭鬥牛球友都很得意的說:「我們打MO!」我在家裡成天鬼叫MO的結果,老婆也叫我MO -- Move Out!

Kentucky於1996、1998奪冠,頓時間大家都搞全場壓迫防守。Utah在1999年用一招Triangle-and-Two克掉Arizona,剎那間許多教練再把陳年的戰術書翻出來,猛K Triangle-and-Two。相同的,在Syracuse於2003年奪冠之後,教頭Jim Boeheim的絕學2-3區域,似乎也有成為顯學的趨勢。

這並不稀奇,其實也不可恥,因為眾人總喜歡一窩蜂的跟隨著勝利者的腳步;就像葡式蛋撻和日本Mr. Donut甜甜圈一樣。

老早就出版區域防守錄影帶的Boeheim就說,一支錄影帶40美元,原本賣得普普通通。在奪冠之後,不但詢問區域防守訣竅的電話、來信接不完,有一天他竟收到出版公司寄來的8000元美金,換算下來等於賣出200支錄影帶以上。

而近兩年來的NCAA,也吹起區域風。以前死守盯人防守神主牌的教頭,居然也三不五時玩起區域來,例如Rick Pitino(Louisville)、Kelvin Sampson(Oklahoma)、Mike Brey(Notre Dame)、Jamie Dixon(Pittsburgh)和Rick Barnes(Texas)等人。Boeheim談起這檔事,還開玩笑說Rick Barnes以前恐怕還不知道「zone」這個字怎麼拼,而讓他最火大的,莫過於看見Jamie Dixon用區域防守使Pitt擊敗Syracuse。

不知我的感覺正不正確,無論基於什麼原因,SBL本季似乎也流行起區域防守。真正的原因我也不了解,也許是因為目前各隊多是外線取向,使教練作此選擇也不一定。總之,你幾乎可以看到七支SBL隊伍都曾經使用區域防守,而且經常守的是3-2 zone。

我倒是覺得蠻有趣的。也不過前幾年,全場到底的人盯人防守才被國內球隊尊為王道,沒想到物換星移,不愧是此一時、彼一時。

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使用區域防守的目的,基本上可能會有鞏固禁區、節省體力、減少犯規、迫使對手以外線來打敗你等等幾種考量。不過有一位籃壇前輩曾告訴過我,在台灣,既沒有人能將區域守得好,也沒有人能把區域破得好。我還蠻同意這種說法。

當然,區域之所以難守也難破,是因為它較之盯人更加強調團隊配合,也更講求「thinking」的思考部份,而不是你賣大力丸、賣弄體能條件、有閃電般的第一步就能夠搞定。如果場上是一堆狀況外的烏合之眾,外線又不能準到嚇人,遇上區域鐵定是一個頭兩個大。

破區域的幾個原則,講起來並不太難。首先,要有傳球比運球快的觀念,但是進攻要有耐心。你的運球縱如穿花蝴蝶,遇上區域太愛盤弄還是死路一條。其次,很簡單,如果你的傳導快,外線又準,區域自然就破了。其三,你的中鋒最好要能上高位,有高位進攻和分球的能力。其四,如果你有一個很能切的球員,區域就很容易的會「垮」掉(collapse),製造外圍投籃機會。第五、把球場當作棋盤,區域防守會有一個form,要破區域,就要攻這個form的空隙(gap)。第三、四點,同樣都出於讓區域collapse的觀念。

SBL的球隊,除了裕隆之外,守區域或破區域確實都不怎麼樣。東森的3-2區域,了幾場才算有點樣子,靠著內線一擎天的吳岱豪,頗有功效。達欣守的區域rotate太慢且亂,漏洞不少。新浪也有同樣的毛病。

最容易受區域侍候的,恐怕是台啤和達欣。上週達欣對裕隆一役,面對區域的傳導荒腔走板,難怪早早被拉開比數。台啤對新浪,上半場亂打一通,對新浪的區域毫無頭緒,直到下半場才理出頭緒。幾乎想切即可切的林志傑,一再單刀突破,或自行上籃或傳外圍。而陳世念最後一記關鍵的底線三分球,正是攻在新浪3-2區域的弱點。

區域防守很好玩,它之所以不太受近代籃球的歡迎,多半和它被歸類於「被動式防守」有關,不如盯人來得主動、侵略。同時,區域也不被多數教練視為一種能夠持續使用40分鐘的防守,只在特定時刻用來改變球賽節奏或配合場上狀況(如主力球員陷入犯規麻煩)。

Syracuse是有名的區域防守隊伍,Temple也以match-up zone聞名,一招區域防守能夠守得你想哭。但就歷史來看,以區域防守導向的隊伍仍屬少數,Syracuse就是自1979年的Michigan State(當年冠軍戰對Indiana State的大鳥柏德使出match-up zone)以來,第一支用區域防守奪冠的球隊,可見多數球隊還是以盯人為主。

我承認,人盯人是防守的基礎,大家都說,沒有好的一對一盯人防守,也不會有好的區域防守。但在我眼裡,有些台灣球隊守盯人守得「2266」,守一個漏一個,再不然就是犯些莫名其妙的規,還不如好好練習區域防守來得有效和實際。

然而,區域防守就必須講求純熟的演練和陣式,也就是說教練肚子裡有沒有料很重要。至於盯人防守之於某些台灣教練,反正也不過是把五名球員丟上場,要他們一個守一個罷了。另外一個好處是,誰漏了誰看得一清二楚,要罵人才找得到對象。

台灣球隊在防守上要下的工夫,可能遠遠多於進攻。如果有一天,你看著場上的SBL球隊防守陣式,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別擔心,教練一定會告訴你:孩子,這叫作「區域帶盯人」!

Glasses breaker - Ben Gordon

我的眼鏡,因為Ben Gordon這傢伙而重配了一次;這是我看NBA以來重配的第412副眼鏡。我不是專家,但我的眼鏡可不只是碎而已,而是「粉碎」。他不是ankle breaker,卻是glasses breaker。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Ben Gordon完全粉碎了我對他的看法。唯一安慰的是,全世界碎掉的眼鏡應該不只我這一副。

事實上,不只是Gordon,所有NCAA中6-1到6-3的得分後衛,無論大學成績多麼神勇,踏進NBA之前總要面對這種疑慮。「他能控球嗎?」、「他不會太矮嗎?」、「首輪第三順位?Somebody’s crazy?」這些問題不僅是我在問,絕大多數的球探和球隊也在問。

從熱身賽直到例行賽前17場,我必須承認自己暗中還偷笑得蠻開心的。「你看吧,熱身賽命中率24.7%,前17場平均10.8分,命中率38%,這是第三順位的料?」

心裡還在得意…然後,我就開始聽見眼鏡邊緣出現裂痕,最後…最後整個鏡片都爆了。

目前,Ben Gordon─有記者故意將他的名字誤寫為Ben JORDAN─的統計數字是:出賽76場,平均上場24.3分鐘,15分、2.5籃板、2助攻,三分球命中率41.2%、罰球命中率85.8%,可說同時是年度最佳新秀和最佳第六人的熱門人選。

附帶一提的是,Ben Gordon的同學Emeka Okafor也碎了我一副眼鏡。我真的承認,同時錯看了他們,錯得離譜,正如同當年認為Mutombo會是個廢物一樣。

而有趣的是,這兩個校友目前搶最佳新秀搶得兇。Okafor平均有15.3分、10.9籃板的double-double成績,外帶1.8次阻攻。而山貓的15勝雖然可憐,卻已比季前預測好很多。

Gordon是出自紐約的後衛,但也許因為他有牙買加血統,小時才和母親、姐姐移居美國紐約,所以和NYC的後衛硬是有那麼一點不同。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多年前一個streetball的精彩剪輯,第二次見到他,就進了UConn。

觀察Gordon的球路,大家說他實際身高可能只有6-1而非6-3,但他有速度,而且擅長在張牙舞爪的防守球員前以時間差或是弧度各異的出手完成投籃,也很擅長跑投(runner)和floater,所以不容易被對手封到。

更難得的是,他也和Okafor相同,有異於一般新秀的沈穩。Gordon自己曾說,他高中時每天讀報,但讀來讀去都是寫好的,他不禁自問:我真有那麼好嗎?心裡也非常清楚,總有一天會因為缺點被報紙K得滿頭包。從那之後,他就很少看報。基本上,他維持著一定程度的自信,以自己的節奏走在籃球路上。

這或許說明了為什麼,他在季初的震撼教育之後,沒有像一般新人的崩盤,反而愈戰愈勇。到了下半季,Gordon不但漸入佳境,簡直成了全NBA最可怕的第四節殺手。

他在對山貓一役得35分,第四節22分。對灰熊第四節得11分,對活塞(以下均為第四節得分)10分、對76人19分外加buzzer-beater、對尼克14分、對尼克17分外加buzzer-beater、對金塊10分、對國王11分、對熱火11分、對馬刺15分、對超音速14分。

你以為這很容易嗎?如果你曾經見過眾家明星在第四節手軟腳軟的模樣,又曾見過喬丹和Reggie Miller第四節的樣子,你就應該會知道,特別是對一個新人而言,這個難度有多高。

但Gordon並不見得就此一帆風順,首先,他的身高不高是個不爭事實,而且到目前為止他也還無法證實自己有控球的能力,而是個不折不扣的二號。這也是為什麼,公牛會將他擺在第六人的位置上。以防守較好、失誤較少(1.5次,Gordon平均上場時間少Duhon兩分鐘卻有2.3次)的Chris Duhon擔任先發控球,以有高度有準度還可代打控球的Kirk Hinrich為先發二號。

沒有人想當一輩子的第六人。換句話說,無論Gordon是否獲選為最佳新秀或最佳第六人,想要更上一層樓,還是得通過控球這一關,還是得加強防守和基本動作。

曾看過一篇文章描述,Pat Riley表示,他在看過Dwyane Wade代表Marquette在NCAA錦標賽的表現後,就決定要選他。同樣的,公牛高層也曾經說,當他們看到Gordon在Big East聯盟錦標賽,在Okafor因傷缺賽的情況下,三場球連續砍進29、29、23分,再加上八強賽進帳36分,就確定了Gordon的得分能力和抗壓力,決定大膽下注。

先前,有人擔心Ben Gordon會是第二個Shawn Respert;以後,他會不會真的成為芝加哥的「Ben JORDAN」呢?

Monday, April 04, 2005

The curious case of 吳楚仁

2005年4月1日,顯然是留侯和市長聯合策劃了台灣籃壇近年來最大的愚人節笑話:身高7呎的籃球奇才吳楚仁。這讓我想起20年前知名刊物「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耍的一個愚人節玩笑─The curious case of Sidd Finch。連SI都玩到這種程度,圓球城市玩玩似乎也無傷大雅。

這篇刊登於1985年4月1日出版運動畫刊的文章,文圖並茂,由作者George Plimpton執筆,扯蛋的程度簡直是無以復加。原文「THE CURIOUS CASE OF SIDD FINCH」請詳見此連結

大意是說,大都會隊意外發現了一個名叫Sidd Finch的投手。Finch身材瘦高,極為詭異。他幼年時英國孤兒院長大,後來被一名考古學家收養,搬到美國,但考古學家父親在一場空難中墜機死在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他在尼泊爾待了一年之後,於1975年進了哈佛大學,念了一年就休學消失。據說是到埃及、西藏去旅行,同時停留在西藏修道,也學習到了「投球的藝術」。

Finch這個人很怪,總喜歡一隻腳穿著靴子,另一隻腳光腳的投球。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直球時速高達168英哩,大都會驚為天人,邀請他參加3A訓練營,準備簽人。

這篇文章刊出之後,運動畫刊收到2000封來信詢問Finch這個人。這下事情大條,SI只得在4月8日那期再登出一篇文章表示,大都會召開記者會,由於Finch說他已經失去投球的感覺,因此無法加入大聯盟等等。一直到4月15日,運動畫刊正式對外公佈,這只是一篇愚人節文章。

這篇杜撰的文章成為SI史上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後來也始終被認為是史上最成功的十大愚人節玩笑之一。

事實上,Plimpton已經在該文的副標中暗示,這是一篇玩笑,因為副標「He's a pitcher, part yogi and part recluse. Impressively liberated from our opulent life-style, Sidd's deciding about yoga -- and his future in baseball」,你取每一個字的字首合起來,剛好是Happy April Fools Day。問題是,誰會注意到啊!

相關連結可以參考:
http://www.museumofhoaxes.com/siddfinch.html
http://sportsillustrated.cnn.com/features/cover/news/2000/07/24/finch_flash/

台灣的英文報紙China Post,也曾在1997年玩過類似的把戲。當時Latrell Sprewell由於鎖喉事件,遭到NBA禁賽。結果China Post登出一篇活靈活現的報導指出,中華職籃CBA的宏福公羊隊,已和Sprewell達成協議,準備在「4月1日」簽約,也是很扯蛋。

所以,和這些扯蛋報導比起來,留侯瞎掰的功力大概只有幼稚園而已。如果他再用力一點的掰,吳楚仁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版的Sidd Finch。

該嚴肅時嚴肅,該幽默時幽默吧,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