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8, 2014

兩個另類高中教練的故事:讀One Shot at Forever、看Undefeated

One_Shot_At_Forever_37895

日前SBL台銀教練洪濬正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兩造各有說法,局外人怎麼看也是霧裡看花,看不出個所以然。運動團隊的教練,要處理的東西既有專業,也有人心,在西方會被納入「領袖」和領導學的範疇,不是沒有道理。而「教練學」迷人之處,也在於是不是好教練、怎麼作才是好教練,乃至如何成為一個好教練,都沒有正確答案,因人事時地物各異,必須自行參透。

最近讀了運動畫刊作家Chris Ballard所著的棒球書「One Shot at Forever」(似乎尚無中譯本,可能也不會有),同時也看了2011年發行的高中美式足球紀錄片「Undefeated」,這部片後來贏得2012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項。職業教練和業餘教練要面對的問題大不相同,但這本書和影片,註定會讓讀者、觀者對教練這個職務/行業有全新體會。

Saturday, December 27, 2014

Coach’s Corner:擁有天價珍品的幽默教練George Raveling

1376588382000-George-Raveling

我注意到George Raveling這個教練時,他已經在南加大(USC, 1986-1994)了。南加大的籃球長久以來和同城兄弟UCLA沒得比,都被打好玩的。Raveling任內除了帶過號稱「Baby Jordan」的Harold Miner,有兩三季戰績還不錯之外,整體來說乏善可陳。

不過,因為黑人教練本來就較少,Raveling算是生涯紀錄還不錯的黑人教練。他在1972-1994這22年間待過Iowa、Washington State和南加大三所學校,總戰績是337勝292負,六次打進64強季後錦標賽。退休之後,Raveling就在Nike工作,如今是該公司的國際籃球事務主任。

Raveling出生於1937年,今年已經77歲。一直要到讀過手邊一本「Basketball Shorts」的書之後才知道,他是個無比幽默的教練。

他說,當他在費城讀高中時,學校的籃球隊和美式足球隊教練是同一人(早年對缺乏經費的學校而言是常見的事)。球季開始,教練要挑選球員時,把所有來測試的學生帶到森林裡,然後叫他們直直往前衝。Raveling說:「那些會自己跑去撞樹的,就進了美式足球隊。」(詳見全文

Wednesday, October 29, 2014

加快比賽節奏,該改的只是shot clock嗎

53a8abacdb3afe35e72c92ae9ea8f47d

最近讀到這篇新聞「籃球新規則 進攻時間重設」:「2014年FIBA籃球規則最大的變更,就是進攻時間重設的規定,進攻24秒雖不變,但進攻球隊的第二波進攻最多僅14秒;舉例來說,進攻球隊快攻上籃不進,又搶到進攻籃板,即使當時進攻時間超過14秒,一律重設為14秒。」

從近年來國際籃總試圖重整國際重大比賽時程,乃至各種調整,我們不能不給它一點掌聲。雖然FIBA某些方面來看是個黑得可以的組織,至少,也還願意求進步,隨時代調整腳步。

任何運動項目的規則調整,應該事前都有試算並實驗過,不過我是很懷疑二次進攻時限由24秒下修為14秒,能夠縮短多少比賽時間。而且相關規則調整也包括了即時重播(instant replay)規定的放寬,這有可能導致比賽時間加長。

現代籃球和NBA的進攻,廣泛而言都愈來愈向快節奏靠攏,與其擔心shot clock不夠用,不如說球員興之所至就開火是更大的問題。畢竟,這可是個有NBA球隊找來NCAA第三級大學瘋狂投籃隊伍教練到發展聯盟任教(請見Kings hire Grinnell College assistant as D-League head coach),打算每12秒出手一次,而且還有「七秒出手」概念(籃球作者Jack McCallum記述2005-06年鳳凰城太陽隊的書,名為Seven Seconds or Less)的年代啊。(全文請見這裡)

Monday, October 13, 2014

從老鷹隊到Fab Five:籃球場上無解的種族課題

danny-ferry
(Photo credit: newyork.cbslocal.com)

種族議題在NBA裡一直像是個每隔不久就發作的病症,當它跳出來騷擾大家,足以搞得全聯盟不對勁;但當它冷卻消失之後,大家又可以裝作沒事,彷彿它從未發生。NBA對待種族議題也一向是點到即止,正或許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它是永遠無法治癒的病,一道永遠無解的習題。

其實不只在NBA,即使在整個美國,這個已經被全球認為最足以代表民主自由的國度,種族議題也從未消失,只是人們不太願意公開談論它。無奈的是,也經常會有偶發事件,讓此議題躍上全國版面,例如90年代初的洛杉磯暴動,例如前陣子在密蘇里州Ferguson發生、起因於白人警察射殺黑人的警民對峙事件。(全文見此)

Thursday, July 31, 2014

「天行者」大衛湯普森──”Skywalker” David Thompson

david-thompson-denver-dunk

「大家好,我叫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不知道?」
「那你們知道麥可喬丹嗎?」
「在我克藥之前,我是喬丹崇拜的偶像。」

已經六十歲的湯普森,如今在巡迴演講的開場白中經常需要這樣介紹自己,才能讓小朋友們大約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物,即使在一度視他如神的北卡羅萊納州,也是如此。

如果連北卡州的孩子都如此,就更別提1984年初識NBA的我了。剛接觸NBA的那段日子,確曾由相關報導中讀過他,但大衛湯普森這個名字實在很普通,他長得也很普通,而我讀到的多半是湯普森「生涯終點將近」這類的報導。當然,也包括他從紐約Studio54夜店樓梯跌下,導致膝蓋重傷,職業生涯從此宣告完蛋的這則新聞。

Wednesday, July 23, 2014

馬刺與我 (3)

201407091619587409343

在這方面,我很矛盾。我很確信自己如果是一個球員,應該不會喜歡這種教練,然而,我就是喜歡像Bobby Knight和Larry Brown這種操死人不償命,以嚴厲和紀律聞名的教練。所以,我也喜歡Gregg Popovich。

Popovich大概綜合了我心目中一個好教練應該擁有的全部元素:不帥(總覺得不帥的會比較聰明啊)、訓練嚴格、講求紀律但具備彈性,能帶球員的心,至於精通戰術這就不用說了,另外還要有幽默感,有時甚至要有點神經病和偏執狂。

以此標準來檢驗,Pat Riley太帥,Phil Jackson太假掰,Lenny Wilkens太軟,Bobby Knight實在沒什麼幽默感,Larry Brown硬得像石頭,不夠有彈性。

Thursday, June 19, 2014

馬刺與我 (2)

1996-tim-duncan-air-max-uptempo-virginia-kamikaze-21

經常想,為什麼身邊女性友人中喜歡Tim Duncan的比例如此之高,而且每個都強調「我喜歡他很久了哦」;當然,這是建立在我的觀察沒有錯誤的前提下,而且這也不代表男人就沒有人喜歡Duncan,相反的,男性的鄧粉也是很多。

能讓一般來說並不活躍的女粉絲喜愛和跟隨,事出必有因。球打得好,那是當然,不會有人喜歡球打得很糟的6呎11吋傻蛋。長得帥?作人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Duncan真的不帥。那麼,一定有種難以形容的因素,讓這些不會像多數粉絲在場邊吱吱叫的女生們,長年下來默默的愛著鄧大哥。

Wednesday, June 18, 2014

馬刺與我(1)

george gervin 6

說真的,當今NBA有很多我看不順眼的事,所以也不太看了。馬刺4-1擊敗熱火奪冠,總算讓我相信,NBA裡還有些正確的事流傳下來。同時也可以證明,我不是逢馬必反的人。

其實馬刺是一支很有歷史的球隊,從以往和NBA互相競爭的ABA聯盟轉過來。對馬刺的第一印象是「冰人」(Iceman) George Gervin,據說是百步穿揚的得分高手。但及至我開始接觸NBA,那撇小鬍子總讓我想起前籃協理事長王人達的Gervin已將近生涯終點,除了在每一個角度都可以離籃框三公尺挑籃(finger roll)的神技之外,看來看去也沒感覺到他的得分功力多麼可怕。

Monday, June 09, 2014

無法回頭的記者,無法再來的球迷

96d78d70546beb72e41d1d2550823223_crop_north

前陣子一個在日本的朋友在Facebook上po了讀賣巨人主場看球的熱血照片。「熱血」幾乎是專屬於運動迷的形容詞,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無非熱血而已。

例如在球場拿著自製的巨型海報,為某個出場的帥哥球星忘情尖叫,向對方的啦啦隊嗆聲;狂掃紀念品;向年幼的孩子或女朋友說明球賽規則,A叫什麼名字,上一季是聯盟中的三分球命中率王,B叫什麼名字,最近在和那個女明星傳緋聞。有些瘋NBA或MLB的神經病,會直接衝美國球場,一圓親臨現場的美夢。

Saturday, May 24, 2014

大鳥柏德,魔術強森,dochi?

magic-and-bird-a-courtship-of-rivals-1024_crop_650x440

(原文完成於4月15日)

可能是因為吾少也賤、跑過體育的關係,政治場域的事情老是會讓人聯想到運動場。今天蘇貞昌和謝長廷退選,實屬意料之外,儘管不知兩人真實的出發點為何,儘管沒有人敢相信這會是他們政治生涯的終結,但總還算是蠻需要勇氣的抉擇。

說起下台身影,運動明星和政治人物頗為類似,掌聲、金錢、名氣、權勢和地位,總令人難以割捨。對於小咖球員而言,是不得不退,毫無選擇性。至於大咖,急流勇退、不再回頭就需要極大決心了,而且這和他們在場上的運動智慧是兩碼事。

Sunday, March 16, 2014

1988.HBL.屏中

timthumb.php

有...比我年輕很多的朋友說,他對HBL最深刻的印象是陳信安扣籃像喝水。

當體育記者之前對高中籃球最深的印象,如果沒記錯,那是HBL的第一年,可能是1988年吧,陳信安才...8歲,我不是高一就高二。

當時還採用主客場制,各校跑來跑去。超級強隊屏中到中一中作客,究竟為什麼我們這種爛校會和屏中在同一級,我也不知道。總之,湊熱鬧到球場去看了一下。

陳信安:對角線的起點與終點(完)

nbaphotos_chen05_lg

昨天是陳信安的告別賽,球迷的反應好像很激烈。不知是早已習於見到球員退休,還是早已作好心理準備,除了心裡浮起「又是一個時代的消失」的喟嘆之外,沒有太多想法。

採訪陳信安的生涯,其實非常短暫,基於先前都待小報社和報社預算等等原因,始終未能採訪到諸如亞錦賽之類的海外比賽。這樣子的我,要來評斷他的籃球生涯,恐怕會被認為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對他籃球生涯最深刻的印象,說來有趣,既不是什麼飛越姚明頭上灌籃(其實這說法太誇張,看過video的人就知道),也不是單場52分或是任何滯空暴扣的動作,而是一張照片。

Saturday, February 22, 2014

密西根大學和UBA的禁賽判決

5840619

2月21日UBA台師大和義守大學之役,兩隊發生肢體衝突。今日處分確定,委員會維持當場執法裁判的「鬥毆」認定,兩隊本季即時起與下季均予禁賽。

從昨天到今天,籃球人與球迷對此事件熱烈討論,有人為大專體總喝采,有人認為處分不需過重,畢竟鬥毆屬於認定問題,對於其他球員、球隊,乃至整個學校,處以極刑重罰也不公平。

要討論這件事之前,不妨回憶一下名聞一時的密西根大學男籃醜聞。此案之所以知名,和它涉及NBA球星Chris Webber以及Fab Five有關,但過程非常複雜。簡單的說,Webber自高中到大二為止,從密大男籃後援會有力成員Ed Martin手中收到28萬美元,不用說,這對強調業餘精神的NCAA美國大學籃球當然是違規。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陳信安:對角線的起點與終點(3)

5082502371482

損了陳信安這麼多,卻不能不承認,就體能條件而言,他是台灣籃壇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林書豪的條件不差了吧,陳信安的體能條件應該至少是他的一倍半。

陳信安差的,是運氣。而運氣,又是一般人在評價球員時最容易忽略的一點。運氣女神,好像也一直站在陳信安的對角線。

Wednesday, January 15, 2014

陳信安:對角線的起點和終點(2)

60299F3B203437A9F95E27F583F65

從陳信安18歲開始看到他33歲退休,15年過程和我的記者生涯差不多重疊。他在他的行業中慢慢成長,我也在自己的職業中摸索。想起來,有一種獨特而巧妙的趣味。

說起記者,這個身份理應是第三者、觀察者,有時卻會不由自主的想成為參與者,甚至是粉絲,這是人性,更是這個行業無可避免的終極試煉。對體育記者而言,尤其如此,特別是在近身採訪國內運動的時候。

看18歲的陳信安,實在很難掩蓋住心中的悸動。當時他的身材,即使尚未經過密集重量訓練的淬鍊,在高中生之中就是讓人流口水的好。看他每一次起跳,都怕他跳得「太高」;看他每一次殺入禁區,那種肢體伸展,那種彷彿能讓時間凝結的扭腰拉竿,都讓人感覺到籃球的美好。每一場比賽,都有見證新星昇起的感受。

Sunday, January 05, 2014

陳信安:對角線的起點和終點 (1)

e420f2d0217d1552dedabf5804fcfb94-1280x800

寫NBA最令人受不了的事之一,就是得知一個你從他的大學,甚至高中時期就開始注意的球員,竟然從NBA退休了。身為一個體育記者就更慘了,你得開始回顧他的傳奇,寫上個幾千幾萬字,等到寫完,心裡那一絲感傷也消失了。

尤其是Michael Jordan,這傢伙讓我寫了兩次退休,曾經在一個上午幹掉七八千字,上窮碧落下黃泉,用盡腦袋裡所有的形容詞,寫得差點口吐白沫。那是在聯合晚報的時候。

陳信安,去年11月16日突如其來的退休了。還沒來得及反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又來個同名同姓烏龍上酒店案,實在是很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