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8, 2007

洛城故事


(Source: Yahoo Sports)

(本文刊登於2008年1月美國職籃雜誌)

拜塞爾提克崛起之賜,有關「rivalry」的討論甚囂塵上。綠衫軍和紫金王朝的世仇惡鬥,自然很難從記憶中抹去。不過,要說波士頓和洛杉磯競爭再現,實在是八字都還沒一撇。我們不妨去觀察,其實在洛杉磯內部已經出現很有趣的兩組仇家。

簡單的說,這兩個組合就是NBA的湖人和快艇,以及大學籃球的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和南加大(USC)。

這種世仇,老美叫作「cross-town rivals」。如果像北卡和杜克這種位於同一個州的球隊,叫作「in-state rivals」。平心而論,由於台灣面積太小,台灣人恐怕很難親身體會同一個城市的對決和世仇是什麼感覺;我用力的想,勉強想到一個高雄七賢國中和梓官國中的長期對決,算是符合那種味道。

事實上,這也是台灣各階層籃球搞主客場制一直失敗的原因,因為我們根本小到全部的人都是一家親,沒有主客之分。不過,這應該是另一個主題,就此打住。

一般運動媒體中描述的世仇,自然不只停留在「我恨你、你恨我」的層次,還要有強烈的競爭,有贏有輸。如果有一邊一直挨打,那就不叫世仇。舉例來說,我和弟弟從小就常吵架打架,我不喜歡他,他更討厭我,問題是他都被我扁假的,所以這就不符合運動媒體中對「世仇」的定義。

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湖人和快艇,以及洛杉磯加大和南加大,以往都稱不上是世仇。他們只是位於同一座城市,但快艇一向被湖人狂扁,洛杉磯加大擁有長期穩定的實力,也遠勝於偶爾曇花一現的南加大。然而情況可能會出現改變,也正在改變中。

快艇vs.湖人
快艇隊自1971年在紐約州水牛城落腳,1978年西遷至加州的聖地牙哥,1984年為了放眼更大的市場,認為洛杉磯有足夠的胃納能吃得下兩支NBA球隊,加上NBA也沒有規定同一個城市不能有兩隊,於是揮軍北上,進駐洛城。

換一個地方打球,並不見得會改變你的戰績,快艇隊是很好的例子。自1984年至今,快艇只有四次打進季後賽,這種成績和只有兩年未能打進季後賽的湖人相比,實是天壤之別。

以前我經常想,像快艇這種隊伍,又沒有戰績,又和湖人在同一座城市,怎麼能撐得下去?然而經營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快艇的策略一向是小本經營,也不花大錢簽明星,只要票房差強人意,還是有獲利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快艇被形容為NBA的「幹訓班」,球員只要打出頭或成為自由球員,一定往外走;這也是為什麼,和布蘭德(Elton Brand)的延長契約,竟然被外界形容為快艇「終於想通,肯花錢」了。

快艇隊想要和湖人隊相比,不要說別的,光是紅白藍球衣對上紫金球衣就遜掉了。這也許是玩笑話,但是比傳統、比戰績、比財力和球星,快艇都沒有勝出的可能。想要塑造出世仇的感受,只有從球場上開始。

回顧快艇過去四次打進季後賽,91-92、92-93的關鍵人物是布朗爺(Larry Brown),而當初快艇的陣容頗有可觀,分別有曼寧(Danny Manning)、哈潑(Ron Harper)、史密斯(Charles Smith)、諾曼(Ken Norman)和現任塞爾提克教頭瑞維斯(Doc Rivers),可惜,撐不了多久,教練加球員全部跑光光。接下來的96-97年,教頭也是以解救爛隊聞名的費區(Bill Fitch),但當時搶進季後賽的原因,以幸運成分居多,因為快艇當年戰績只有36勝46負。

最近的一次,就是2005-06球季在鄧里維(Mike Dunleavy)帶領下,首度突破首輪,挺進到第二輪季後賽。此時的主角換成了布蘭德、麥格提(Corey Maggette)和卡塞爾(Sam Cassell)。

對快艇這種隊伍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timing,因為好手集中、團隊化學效應達到巔峰的機會可能稍縱即逝。更難的,是如何維持。上一季快艇就再度被摒除在季後賽圈外。

確定的是,在歐尼爾離隊之後,湖人近幾年來和快艇的實力差距已經被拉近。這一方面是由於布萊恩的個人領導出現問題,其次,向來被視為NBA標竿的湖人經營階層也有問題,先是威斯特(Jerry West)離開,一般相信,近幾年湖人已不如往年賺錢。

很有趣的一點是,這兩支球隊是以同一座球場Staples Center作為主場,但這卻很可能是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在同情弱者的個人情感上,我很希望快艇真的能夠成為和湖人等量齊觀的世仇;但是在現實上,快艇想達到湖人球團的境界,恐怕還是一段很長的路。

同樣是小本經營,如果快艇能夠建立像爵士隊一樣的穩定度,才有可能真的挑戰湖人在洛杉磯的地位。如果有那麼一天,我相信身為快艇隊球迷的知名演員和導演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會迫不及待的向湖人死忠迷傑克尼柯遜(Jack Nicholson)嗆聲的。

UCLA vs. USC
相同的,洛杉磯加大和南加大這一組搭檔,以往也從來都不是世仇等級的對手;或許美式足球是,但籃球肯定不算是。儘管南加州從來都不缺籃球好手,但USC的重點一向是美式足球,而傳奇教練伍登(John Wooden)建立的UCLA光榮傳統,光芒又太過耀眼,即使不是USC,任何一所學校也難以望其項背。

所以,在太平洋十校聯盟(Pac 10)裡,人們以往談論的一向是UCLA和亞利桑那(Arizona)。USC的籃球水準,甚至搆不上同一聯盟的史丹福(Stanford)、奧勒岡(Oregon)等校。

相對於UCLA曾出過的賈霸(Kareem Abdul-Jabbar)、華頓(Bill Walton)等代代傳承的名將,南加頂多只有擅長扣籃的邁納(Harold Miner)曾經一時引起大家的興趣,但他也很快被淹沒在NBA的洪流之中。回憶起來,南加大也只有在前教練畢比(Henry Bibby,Mike Bibby的老爸)帶領期間,曾經在Pac-10有過一段還不錯的成績。

但這一切都因為兩個人的到來而改變,第一個是前公牛教頭佛洛依德(Tim Floyd)。佛洛依德雖然很倒楣的成為「禪師」傑克森接班人,在公牛的噁爛成績被大家笑翻,但他的功力帶領大學是綽綽有餘。

他的招生能力也不是蓋的,這兩年南加大的招生成績突飛猛進,老佛也馬上收進第二個關鍵人物──梅約(OJ Mayo)的點頭加盟。身高6-5的梅約,早在國中時期就紅透半邊天,被喻為前途無量的後衛人才。南加大突然因為這個超級新鮮人的到來,在Pac-10引起一陣討論。

無獨有偶,另一個紅遍全美的6-10新鮮人Kevin Love,也投入UCLA旗下。這一時瑜亮迅速成為西岸的火紅焦點,兩人也都被評為具備瞬間改造球隊實力的新生。

梅約是具有NBA身材的全能衛,Love則被喻為內外俱佳,尤其擅長處理抓下籃板之後的快攻策應,和70年代的學長華頓極為神似,是不折不扣的智慧型球員。

所以,今年想對洛杉磯投以關注眼光的球迷,UCLA-USC這個組合應該會比湖人-快艇還有看頭。USC比較像是梅約一個人的單人秀場(20.3分、4.6籃板、1.9抄截,但也有4.5次失誤),但也有傑佛森(Devon Jefferson,6-8,大一,14分、5.8籃板)、哈奇特(Daniel Hackett,6-5,大二,11.1分、4.9籃板、4.6助攻)和吉普森(Taj Gibson,6-9,大二,8.8分、8籃板)等潛力股。

Love在UCLA也馬上扮演領袖角色,平均16.7分、10.1籃板,命中率還高達5成8,他的隊友也都不是大四生,例如大三的薛普(Josh Shipp,6-5,14.9分)、大二的衛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6-3,12.1分、6.3助攻)、大三的全美明星球員柯利森(Darren Collison,12分),以及喀麥隆籍的大四前鋒恩巴阿穆鐵(Luc Richard Mbah a Moute,10.1分、4.7籃板)。

雖然梅約和Love都有可能打完一年就落跑,但可以預見的是,由於大學球員流動率相對較低,除非佛洛依德被炒,否則UCLA vs. USC的戲碼還很有發展空間。畢竟,以招生聞名的佛洛依德都已經走火入魔,據說招生的「魔爪」已經伸進國中去了。

籃球畢竟還是人的運動,儘管世仇的塑造,必須具備歷史因素,也必須摻入球隊經營管理的因子,但只要找對人、湊齊了正確的組合,就很可能在短期之內爆出火花。

可長可久的rivlary,例如棒球的紐約地鐵大戰、芝加哥的小熊和白襪,或是NCAA的北卡對杜克,那已經是足以傳誦千年的經典。以洛杉磯的規模,也應該擁有一個能夠躋身經典的rivalry,就看未來快艇和USC夠不夠努力了。

Monday, December 24, 2007

拓荒者的耶誕禮物


(Source: Yahoo Sports)

季前完全不被看好的拓荒者,今年耶誕節提前來到,至今已經拉出一波十連勝的高潮,直直進逼西區西北組王座。這再度證明籃球的不可預測性,卻也同時提醒我們,現在才只是12月而已,不要高興得太早。

幾乎每一個NBA球季,都會有爛隊砸碎眾家球評的案例,也會有強隊一路擺爛到底。不過,拓荒者的十連勝,確實自季初塞爾提克的連勝之後,再度為球迷開啟一個討論話題。

拓荒者身為全NBA最年輕的隊伍之一,而且是在選秀狀元歐登(Greg Oden)因手術宣告全季報銷的情況下,能夠打出令人驚艷的連勝,非常不容易。這其中的關鍵人物,無疑是去年的最佳新秀羅依(Brandon Roy)。

其實,羅依在初進NBA時並不算突出的人物,然而他兩年來的穩定表現和進步,粉碎了這個既定印象。他在十連勝中平均有23.6分、5.5籃板、6.8助攻,對暴龍一役的一次空中換手上籃,甚至已經被拿來和喬丹在1991年NBA總冠軍戰的經典動作相比。

如果這一波連勝開始讓大多數人注意到羅依,如果他像兩年前的韋德(Dwyane Wade)一樣,藉此開啟個人的新時代,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歐登的缺席也很值得討論,因為這讓我想起1999年尼克隊,同樣在當家中鋒尤英(Patrick Ewing)因傷停賽的情況下,以快打旋風的風格殺進冠軍戰。我也想起,過去幾年來,裕隆隊往在缺少陳信安的劣勢下,發揮出更佳的團隊戰力。

這代表中鋒不重要、球星不重要嗎?當然不是,因為長期來看,中鋒依然是具有最大影響力的一個位置,這也是為什麼長人總是比較值錢的原因。但這代表球星一定那麼重要嗎?也不是,因為籃球畢竟還是五個人的團隊運動。每出現一個像拓荒者這樣的故事,就再度提醒我們一次。

依照拓荒者總經理普里查(Kevin Pritchard)的說法,拓荒者能有這個小成就,是因為培養新人的堅持。舉例來說,在拓荒者窩了五年的奧洛(Travis Outlaw),終於在今年開竅。而有一篇文章形容,奧洛當年由高中直接進入NBA時,還是個連戰術板圈圈叉叉都看不懂的小孩子。

姑且不論普里查所說的「堅持」是否為真,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的,凡事都講求「立竿見影」的NBA球隊,基本上沒有時間去培養新秀,特別是心理成熟度較差、只有體能天賦的新秀。奧洛能夠在拓荒者待上五年未被交易,或許已是個奇蹟。

我不知道台灣現在還有多少人自稱拓荒者迷,2000年前後這樣子的人應該很多。那時我們看著,擁有皮朋(Scottie Pippen)、沙波尼斯(Arvydas Sabonis)、華勒斯(Rasheed Wallace)、史陶德邁爾(Damon Stoudamire)、威爾斯(Bonzi Wells)等一時之選的拓荒者,是如何在幾年的時間裡成為西區強權,如何因為離經叛道的行為而被笑稱為「Jail Blazers」,如何屢次在季後賽中氣勢如虹,卻又在關鍵時刻自毀長城,敗給湖人和馬刺,最後終於分崩離析。

那是個令人懷念,又令人心酸的年代,因為他們曾經離總冠軍戰那麼的接近,也確實是一支值得記述的球隊。

很有趣的,五年後,在絕大多數人都忘記拓荒者的存在,在拓荒者不再能以主場滿座紀錄為傲的今天,這群不被期待的小人物提前給了球迷一個耶誕禮物。是的,現在才只是12月,而拓荒者的連勝也終將結束,要說他們能夠挺進季後賽,也是言之過早,因為下一波嚇死人的連敗說不定就等在這群年輕人的前方。

不過對這一座曾擁有NBA冠軍盃的城市,對於還保有拓荒者記憶的球迷,以及樂於分析球隊起起落落的觀察者而言,十連勝、羅依,以及明年即將登場的歐登,都再次給予我們值得期待的想像和思考空間。

(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Tuesday, December 18, 2007

31歲「老將」的光榮與悲哀

(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Source: ESPN Taiwan)

「老將的價值」一直是在運動報導中反覆出現的名詞,但唯有你親眼目睹,才會了解它的意義。上週六SBL裕隆對台啤之戰,周泓諭再度在我的腦海中翻出這個字眼。

周泓諭在正規時間結束前不到30秒的一記擦板三分球,使裕隆將六分差距縮小為三分,得以扳平進入延長賽。延長賽終了前裕隆的最後一波進攻,周泓諭再度於終場前2.1秒中距離跳投得手,使裕隆獲得勝利。

看完電視轉播,我一邊搖頭,一邊覺得有點感傷。

搖頭是對周泓諭的本事感到不可置信,畢竟要以替補的身份上場,投進兩個勝負關鍵的進球,難度實在非常高。感傷的是,他也才31歲,卻已經被視為老將(或許也自視為老將),不是球隊的主角,也不是核心。

如果要說倒楣,周泓諭的籃球生涯可以算得上相當倒楣。1995-96球季,職籃二年,他在達欣沒有發揮,隨後轉至裕隆,也幾乎沒有上場時間。1998-99球季,也就是職籃五年,他好不容易有7.8分的表現,開始準備大放異采,孰料中華職籃CBA就此倒店。

當然,大約65、66年次的這一批「失落的一代」,由於職籃垮台而失去舞台,但和同期的顏行書、陳志忠比起來,周泓諭不要說沒有表演空間,連高薪也沒撈到,就被迫重返「甲組籃球」年代。

也因為如此,他的球技經常被忽視。但事實上,周泓諭很有條件成為台灣頂尖的小前鋒,還能兼大前鋒。由於他在屏中時期打中鋒,具備高位傳球策應的能力,加上轉型小前鋒之後練就的中距離準頭,他的智慧型打法在台灣少有人能及,我甚至認為陳信安應該好好觀察並學習他的打法。

事實上,周泓諭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關鍵時刻展現強大的抗壓力。在2000年總統盃,擁有陳信安和邱啟益的台銀幾乎要橫掃裕隆時,裕隆唯一贏得的一戰就靠周泓諭的得分大爆發,挽回一點顏面。2006年裕隆在總冠軍戰第六戰,終場前6秒尚以72比73落後,曾文鼎強攻不進,但經驗老到的周泓諭在最後0.1秒於籃下補進致勝球,使裕隆以4比2擊敗台啤完成三連霸。

一次、兩次可能是幸運,但周泓諭已經證明這些奇蹟不是僥倖。很可惜的,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他依舊未能贏得教練的信任,在裕隆的輪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另一點我始終想不透的是,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許多台灣球員總是在27、28歲就開始喊老,說要交棒,說要母雞帶小雞。有沒有搞錯?和周泓諭同年的賈奈特、鄧肯都還在NBA裡笑傲江湖,周泓諭已經在板凳上晾了幾年?1999年鄭志龍赴中國甲A打球,當時他已經30歲,依然有傑出的表現。不要忘了,立陶宛籍的知名中鋒沙波尼斯(Arvydas Sabonis),在1995年初入NBA時已經31歲,和周泓諭剛好同樣歲數。

從提前淡出的所謂「老將」來看「老將的價值」,似乎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因為事實上他們一點都不老,只是因為台灣籃壇的畸型發展(抑或是發展不足),而成為中間的犧牲品。

我不確信這個現象背後的意義何在。是代表台灣球員企圖心不夠強,七早八早就想「安養天年」?還是台灣球隊講究體能的成分遠遠高過技術,導致體能不在巔峰的球員,就已經對球隊不具價值?

從周泓諭的例子,讓我再想起很多提早消失的球員,心裡不由得又難過了起來…



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Hate mail、幽默感

最近讀到這篇文章,美國體育作家一向有這種以Q&A和讀者互動的習慣,包括以辛辣回答知名的SLAM雜誌在內。這些作者如果被惹毛了,是毫不客氣的會和讀者對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CBS Sportsline的全國體育作家(意指寫作主題不侷限於一項,涵蓋美式足球、籃球、大學體育等等)Greg Doyel。

看來他被讀者來信砲轟之後也受不了了,乾脆一次全部大爆發,有的回答還蠻爆笑的。但我不禁想到,如果台灣的體育作者以這種方式回覆,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是國情文化不同,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Hate Mail: We're growing up this time

From: tony r.

The Michigan job is a plum position -- not a "plumb" position, you hack.

It's spelled both ways. No wonder you're stuck behind a desk in human resources. Looked you up, Tony. Even saw your picture in the paper. Nice nose. Did someone park a car on it?

From: Matt

How did you get a job?

Hard work, talent and naked pictures. Not of me.

From: r.p. murphy

My friend Gerd thinks you are an idiot.

Gerd told me he's dating your daughter.

From: Harold Belote

Your continued belittling of Arkansas amazes me. You are obviously severely stupid based on the comments in you editorial. I can say that with surety because you cannot have ever spent time around this wonderful state and its people. I wish sometime we could meet face to face.

I visited your state once, when I was 13, and crashed a four-wheeler into some trees. It was a bad experience for me, not to mention for the trees. And if I had a dime for every reader who wanted to meet me face to face, I'd have a whole lot of dimes. Just give me your address. I'll autograph a picture or something.

From: Chris Robertson

Who is Gregg Doyel? Bob Knight's adage about sportswriters will ring true forever: We all learn to write when we're 6 or 7 years old. Most of us then move on to other things.

I learned to dribble a basketball when I was 4, and then moved on. As an added bonus, I learned to shoot a gun when I was 8, and in all the years since I've never shot someone. Face it, Chris, your god is a bad man. And you're an idiot.

From: Jim

I was just reading your article about Louisville football from last January and noting how much I hated the article at the time, but deep down knew you were right. Time has confirmed this as well. Louisville has some even tougher days ahead.

Every now and then I'm brilliant. The rest of the time I'm merely extraordinary.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惡搞陳信安

今天看到蘋果訪問陳信安的這篇「霸氣復活 信安卯勁打:別再惡搞我」的文章,其實以兩場比賽21.5分、9.5籃板的成績,要說他大復活實在還差得遠,不過他的回答內容倒是可以討論討論。

Q:大家都說你第1周的表現就像「大復活」,你覺得咧?
A:如果從個人數據看,用「大復活」形容還算恰當,但我自己覺得還好耶,因為我的狀況其實和上季差不多,就是上周手感還不錯,加上因為我們的中鋒曾文鼎受傷,必須幫忙搶籃板,所以數據會比較出色一點。

Q:上季你受膝傷困擾,本季有沒有好一點?
A:膝蓋還是沒有完全好,但至少沒有像上季是用撐的這麼嚴重,另外季前我有特別加強下肢肌力,這對我的防守和移位速度幫助很大。

Q:心態上咧,有沒有改變?
A:有啊,就是希望今年不要再被「惡搞」了。

Q:惡搞?你是指被媒體嗎?還是被網友?
A:沒有啦,只是我上季被罵蠻慘的,今年當然希望把球打好,不要讓人家有話說。

Q:你給自己上季的表現打幾分?而這季的第1個禮拜呢?
A:上季我的狀況其實不差,但表現沒有自己預期中好,所以分數大概是60分不到吧。而本季的第1個禮拜,我覺得如果你從我的條件和體能上來看,表現大概有80或90分,但如果單從球員的技術面來看,我覺得還是不到60分。

Q:拿最佳鬥士還不到60分?問題出在哪裡?
A:我還是希望能打得更團隊和技術一點,對我而言,用切入過人,只是在「耍蠻力」而已,沒什麼意思,對我的球技也沒幫助,所以我希望可以在團隊和技術方面多加強,上季我也是這麼想,可惜做出來的結果沒有預期好,本季我還是會朝著這個目標繼續努力。

從他還是認為自己被「惡搞」,我就覺得他的心態依舊未能回復到正常的一個狀態。應該怎麼說呢?像陳信安這種等級的球員,不隨外界批評(或評論)起舞,是聰明的。不過,如果到達完全不聽信外界說法的程度,也是不明智的。

我能了解陳信安的不爽,在於過去一年多以來他實在是被媒體和部份球迷罵到臭頭。基本上,愛球星和批評球星的力量是相對的,這邊能夠把你捧多高,那邊就能把你打得多慘。但是當認真看球的球迷都覺得他有大問題,再辯稱自己沒有問題,恐怕就說不過去了。

多數的人都看得出來陳信安過去一年來和團隊搭配的拙劣,根據陳信安和一部份人的說法是,他在美國學的觀念在回台灣之後和隊友搭不起來。針對這個說法,我只有一個問題:shot selection、pass to the open man、認真防守這些東西,在美國和在台灣有什麼樣的差異?

另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說法是:「對我而言,用切入過人,只是在耍蠻力而已,沒什麼意思,對我的球技也沒幫助」。假設記者的quote沒有問題,你不覺得這個說法非常好笑?切入是耍蠻力的邏輯,我實在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悟出其中的道理。

然後,這篇「信安大師說禪 高深莫測」也很有趣。

上季開始,不少記者私底下都戲稱陳信安是「禪師」,因為他很多想法,別說媒體記者不懂,連他的教練和隊友都搞不懂,但透過昨天和陳信安的Q&A, Dr.dd漸漸理解他的一些想法,例如許多球迷都很不諒解陳信安在SBL為何都不切入?他的解答是不想用靠體能條件來硬切過人,陳信安說:「就算我每場拼命切,拿個40分,對自己的球技和對台灣籃壇有什麼幫助?」所以他希望用另一種方式來打球,但因為他還在摸索,所以大家對信安的這個另一種方式,也還沒看出個端倪。

透過《蘋果體育》這段訪談,球迷應該可以逐漸觸摸到這位飛人的心,但老實說,陳信安還是有些「禪語」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昨天Dr.dd問信安:「很多人認為你在SBL,明明用右手可以打敗人家,為何卻要用左手?」結果信安的回答是:「如果用右手可以贏,我一定會用右手,問題是現在SBL大家用的都是左手。」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禪師」陳信安再度考倒了Dr.dd,如果你夠有慧根,參透了這段話,麻煩到http://blog.1-apple.com.tw/pkstation/ 救救一頭霧水的Dr.dd。

事實上,我並不會去質疑為什麼他都不切入,因為他其實還是會切(哪有可能會有不切的籃球員...),只是切的時機和方式很怪,有時切得很笨。不只是切,連外線投射或低位單打的時機和方式也都很怪。

要肯定的是,從去年亞錦賽起,陳信安確實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變化。我只希望,他能真正找到他自己打球的方式,而且是正確的方式。我不認為他是沒有腦袋的球員,只是經常為了自己的堅持而造成反效果。

至於那句「如果用右手可以贏,我一定會用右手,問題是現在SBL大家用的都是左手」,確實是莫測高深,令人無法參透。待會兒我打手機問一下Phil Jackson,有答案再向大家報告。

Tuesday, December 11, 2007

創意:NBA歷久不衰的秘訣

(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三不五時就有朋友說:「喂,你不覺得NBA愈來愈難看了?」不得不承認,除了季後賽,如今愈來愈難完整的看完一整場NBA球賽。或許不應該武斷的以「難看」來概括描述,重點可能在我們已經看得太多,而「習慣」了NBA。

如今是創意時代,當我愈來愈常在報上讀到文化創意產業、web 2.0的「innovation」,甚至是「創意外交」。我突然頓悟,長久以來,每當逐漸慣於NBA而產生些許厭倦感之時,NBA總是適時出現能夠為球賽注入創意的球員,也為我灌輸持續不斷欣賞NBA的動力。

姑且不談經營面,在球賽內容部份,NBA就因為創意人物不間斷的加入,而成為總裁史騰所說的「隨著時代巨輪前進」。

何謂「創意人物」?我的定義是:會讓你讚嘆「沒看過有人像他這樣打籃球」的球員。那可以形容為一種觸電、被雷擊,而無法在一時之間清醒的靈動。

這說來容易,作到並不簡單。籃球不就是投籃進框、球不進就搶籃板的比賽?上籃不總是三步而不是四步?籃框不就是十英呎高,罰球線不也都是相同的距離?

近年來灌籃大賽的處境,就是很好的說明。時間一久,創意隨之枯竭也是正常的,這是為什麼知名扣將都了解見好就收的道理,試圖在灌籃大賽三連霸,只是挖洞讓自己跳而已。

真正讓我對「創意」二字產生頓悟的,其實是目前效力熱火的傑森威廉斯。因為,現在這個威廉斯和當年在國王初出茅蘆,以瘋瘋癲癲、不按牌理出牌傳球震驚天下的威廉斯,幾乎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如今他已經被「NBA化」、被「系統化」,這也許是正規籃球員的宿命,確定的是,當威廉斯球風中的創意元素被抽除,是球迷的一大損失。

目前效力火箭,初出道時以紐約街頭籃球超創意英雄形象令人關注的奧斯頓(Rafer Alston),似乎和威廉斯有著極為類似、遭到「體制化」的命運。

有很多人符合以上的創意人物原則,從距今不算太遠的近代算起,例如以「天鉤」聞名的前湖人中鋒賈霸(Kareem Abdul-Jabbar);當一個人能夠發明一種投籃方式,怎能不是創意人物?又如「手槍」馬拉維奇,從穿著到傳球到投籃都有百分百的特性。魔術強森以206公分的身高打控球,也是劃時代的創舉,當之無愧。

至於籃球之神喬丹,那就不用提了,他是以一己之力,全面性的讓籃球技藝和行銷都達到另一個境界。

再如馬刺中鋒鄧肯,有人認為他的傳統打法沒啥看頭,然而他是在中鋒─特別是美國中鋒─逐漸式微之時,正好以純正的中鋒技藝,再度將內線球員的高低位打法拉回檯面上,在當時的NBA籃壇也令人耳目一新。

來自阿根廷的吉諾布里(Manu Ginobili),台灣球迷為他取的綽號「鬼之切入」極為傳神。初看吉諾布里打球,不是覺得他關節沒鎖緊,就是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同樣的,他的打法獨樹一格、無人能及。

打球和談話都同樣神經的巫師後衛亞瑞納斯(Gilbert Arenas),或許算得上是半個創意人物。無論用什麼方式,至少他刺激了大眾的看球慾望。

很有趣的是,如今紅透半邊天的布萊恩、詹姆斯、麥格雷迪、艾佛森等人,都搆不上我心目中的創意人物。他們的球技毫無疑問,也絕對會是名人堂等級的傳奇。然而,他們即使讓你驚嘆,卻不會讓你有「宛如觸電」的感受。

這大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每一名球星都不希望被稱為「XX第二」,因為偉大的球星眾多,能夠在千古流傳之餘添加一絲獨特風味也者,唯創意人物矣。創意,正是NBA魅力歷久不衰的秘訣;我將熱烈期待著下一名創意人物讓我「觸電」。


Friday, December 07, 2007

有關SBL preview

人沒有三頭六臂,有關今天晚間即將開打的SBL新球季,我在個人的英文部落格已經陸續寫了幾隊的preview,但實在沒有力氣再寫中文了,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過去看一下順便衝衝人氣,thanks...

目前完成的有:


其他的還在趕工中。

====
(12/8 Update)


0.2秒的傳奇

58f
(Source: ULEB.net)

歐洲ULEB的比賽,前天出現了一場史無前例的5OT比賽,Crvena Zvedza以141-127擊敗BC Telindus Ostende,雙方打得人仰馬翻,也創下一卡車ULEB聯賽的紀錄。

不過最令人爭議的是正規時間的一記0.2秒進球,照這裡(Are 0.2 seconds enough for a catch-and-shoot?)的說法,他質疑一名球員是否有辦法在0.2秒內完成接球、落地、出手的動作。理論上當然是不行,但裁判說OK,所以比賽進入延長。

總之,輸球的BC Telindus Ostende準備提出書面抗議了,可想而知的是,不會被接受,也只有認了。

這篇文章裡還提到近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幾次buzzer-beaters,例如立陶宛球員Mindaugas Timinskas的0.3秒這一球,更神奇的是西班牙神童Rudy Fernandez在0.2秒裡完成的這一記alley-oop buzzer-beater

不由得不令人想到Derek Fisher在2004年西區季後賽第五戰(Fisher's Jumper Gives Lakers Dramatic Game 5 Win),在0.4秒裡完敗馬刺傳誦千古的這一球。如果沒有記錯,NBA的規定是以0.3秒為出手下限,也就是說球一觸手就是0.3秒了,不可能會有0.2秒出手的事情。如果有錯誤尚請指正。

Tuesday, December 04, 2007

16連霸的國泰與重新出發的裕隆

(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07dec4-yahoo-05
(Source: Yahoo Sports Taiwan)

國內男女籃球霸主裕隆與國泰,過去一年來似乎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裕隆失去向來為囊中物的王座,也失去了精神座標錢一飛,國泰女籃則依舊笑納連續第十六座女籃后冠。一得一失之間,有不少值得思考的議題。

國泰再度在不太有人注意的WSBL冠軍戰中,以直落二輕取中華電信封后。16連霸代表什麼意義呢?對我個人來說,這代表國泰前一次未能奪冠時,我還在念大三,對部份小球迷而言,那時他們尚未出生。

國泰教練洪玲瑤有感而發的說,外界都說國泰壟斷台灣女籃,卻忽視球團和球員付出的心血。她也表示,沒有球隊喜歡輸球,但如果有球隊能搶走國泰的冠軍杯,也不是件壞事。國泰也不排除下季一分為二,分為兩隊參賽的可能性。

我們簡直可以形容,國泰就像是在一群大學生中的博士生,在考試中無論是用左手寫、躺著寫,或是作答到一半睡著,最後還是第一名。

相反的,裕隆在上一季的SBL季後賽中以2比3不敵達欣,不但失去冠軍,而且連爭冠的資格都沒有。這令球迷錯愕,也敲響裕隆警鐘。令人遺憾的是,「飛哥」隨後也辭世。

人類是種有趣的動物,身為第三者去作分析,「驕兵必敗」、「勤能補拙」的道理朗朗上口;但當你贏球贏多了、領先的差距大了,就是會鬆懈、就是會懶惰。日前爆冷擊敗南加大(USC)的莫瑟大學(Mercer)男籃教練史洛納克(Mark Slonaker)說得好,即使缺乏天份,只要努力,還是能擊敗擁有天份卻不努力的人。

裕隆是否還具有稱霸國內籃壇的能力,尚待驗證,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今年他們絕對不會沒有企圖心和偷懶的理由。裕隆去年的跌跤,對他們自己和對台灣籃壇其實都是件好事,也為即將開打的SBL球季製造出更多話題和故事。

贏家會製造出無數的仇人,是古來不變的真理。長期稱霸台灣的裕隆和國泰,自然不愁沒有仇家。這不令人意外,畢竟,誰喜歡看某一隊怎麼打都贏?更何況,這兩支球隊是長期募集台灣最有天份的球員,被認為是導致實力不均的元兇。

一般人比較未曾想到的部份是,其實球員也樂於加盟這兩支隊伍,因為他們有更穩定的保障和更好的薪資福利,也很願意在球隊身上投資,視球隊為資產、使命而非負債。

裕隆和國泰從未輕言放棄球隊,或是將球隊拉到其他國家去。雖然他們綁球員的動作也從未落人後,但至少這並不違法,因為肯投資、想贏球、找好球員,就被視為台灣版的邪惡帝國,被指控為惡性挖角,似乎是不太公平的原罪。

一名認真念書、考90分的學生,不應該因為其他不認真只考了60幾分的學生,而被視為異類,而遭到譴責。然而,好手過度的集中是好事嗎?無論對球員個人,或是整體籃球環境的競爭,似乎都是否定的。

每一次針對國內籃球的討論,最終目標似乎總是指向所謂的「主事者」,坦白說,各位不煩我都煩了。然而,球賽總會有結果,什麼樣的現象都有可能會發生。比賽輸了就檢討改進,現象發生了就該思考,尋求解決方案,而不只是說「是有這個現象,可是…」。

所以我還是想問,如果裕隆的一時失足、欲求冠軍而不可得,可以被看作令人意外的健康發展,國泰不想拿冠軍都不行的十六連霸,以及到我孫子出生了都還在連霸的可能性,又代表著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