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志向遠大的籃球記述人,到現在幾乎完全脫離這項運動的狀態,似乎也只有不時傳出的某某人辭世消息,能夠讓我在紛擾雜杳的政治中,分神過來回憶過去種種。Rick Majerus的過世,就是那樣子的時刻。
胖到出名的Majerus,長期受心臟疾病困擾,終於在12月1日不敵病魔,以64歲的年齡向世界告別。終生未婚,以孝順聞名的Majerus應該會感到欣慰的是,至少他在去年先送走他摰愛的母親。
從一個志向遠大的籃球記述人,到現在幾乎完全脫離這項運動的狀態,似乎也只有不時傳出的某某人辭世消息,能夠讓我在紛擾雜杳的政治中,分神過來回憶過去種種。Rick Majerus的過世,就是那樣子的時刻。
胖到出名的Majerus,長期受心臟疾病困擾,終於在12月1日不敵病魔,以64歲的年齡向世界告別。終生未婚,以孝順聞名的Majerus應該會感到欣慰的是,至少他在去年先送走他摰愛的母親。
除了極少數球員之外,很少有籃球員能夠成為兩本書的主角,更別提一個只在NBA出賽49場,總共只拿下224分和167次助攻的C咖。無論是否出於自願,赫倫(Chris Herren)成為那少數之中的少數。
新球季又快開始了,除了季後賽,這是每年我最喜歡的時刻之一,新變化,新組合,給你無數期待和無限的想像空間。你應該會同意的,一旦例行賽進行到某個程度,球季就變得有些乏味,像是玩到一半的fantasy game,不是讓你有點想放棄,就是某天忘了換先發。
不過,今年可能算是我「最討厭的最喜歡時刻」。湖人西市買長鞭,熱火早在去年就在東市購妥駿馬,搞了半天,NBA好像可以直接打總冠軍賽似的。我最討厭那種類似洋基滿手王式的球隊組合,看起來可能很爽,但那不是我心目中的team basketball。
所以從某方面而言,熱火奪冠讓我的上一季在失望之中結束,只因為我始終固執的認為,這種集天下英才來爭冠的作風,玷污了運動最基本而純粹的精神;或許也因為我偏執的熱愛那種小蝦米擊倒大鯨魚的故事。
「一度退休的Brandon Roy,本季選擇在明尼蘇達灰狼復出...」啜飲著被拿來當作早餐的咖啡,還帶著點睡意的看著這則新聞。心裡似乎沒有什麼樣的欣喜,只是想著Roy是不是打破退休後最快復出的紀錄這檔事。
運動員和一般人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除了可以不用穿西裝上班之外,大概就是退休後還可以N度「反退休」(unretire)了。或許是個性中帶著莫名潔癖,對這件事我實在很感冒。
球員復出這種事,端看你從什麼樣的角度去解讀。支持者,可以詮釋為他不畏艱難險阻,企圖再創人生高峰;不欣賞者,則會說這些球員只是懷念掌聲、不甘寂寞,甚至缺錢。當然,後者實在太酸又太負面了一點。
(原文刊登於美國職籃 HOOP雜誌)
很抱歉,必須先從40年前說起。
1972年慕尼黑奧運男籃金牌戰,最後三秒美國以50-49領先蘇聯,原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裁判在這三秒鐘內數度改判,給了蘇聯三次發底線球的機會,最後蘇聯在籃底擺進一球,以51-50反敗為勝。氣到快抓狂的美國拒絕接受比賽結果和銀牌,一拒絕就拒絕了40年。
是的,直到如今,美國還拒領銀牌。在這40年中,不是沒有隊員動搖,有人覺得,這檔事早已事過境遷,領了牌也就算了。有人提議,乾脆全隊表決,依表決結果決定是否領牌。但又有人認為不能用多數決,而要用共識決,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同意才算數。
看到名單出來的一剎那,直覺是「完蛋了」。所謂完蛋,並不是說美國隊會被K得很慘,只是一種有可能會拿不到冠軍的憂慮。
坦白說,我對其他各國的陣容還沒什麼研究,那種憂慮感純粹是來自於對名單的第六感。
簡單的說,這個名單有幾個致命的弱點:第一,長人不夠,整體高度不夠;第二,缺乏純射手;第三,缺乏經驗足夠的控球。
(原文刊載於新新聞)
想像有一天,有人開出月薪50萬的條件來挖你,你會怎麼作?除非你的月薪70萬,否則這應該是0.5秒內就可以作的決定,即使是用爬的也爬到新東家去報到。
某方面來說,林書豪棄尼克就火箭,就是這麼簡單而已。無論對林益世或是林書豪,美金永遠都是很可愛的。
當然,無論別人怎麼告訴你,運動從來都不是單純的一件事,尤其是職業運動。它不只是金錢遊戲,也不僅是人類挑戰自我極限這麼簡單。它既非純理性的科學,也絕對不是用感性的故事就可道盡,甚至經常有無厘頭的一面。它不全然詮釋人性和人生的光明面,雖然也不是那麼的黑暗。
當民族主義和認同這些概念出現在你的腦海中,運動就更加複雜了,畢竟,追根究底,運動新聞的詮釋始終都是很personal的一件事。從王建民轉隊到林書豪轉隊,都是如此。
事實證明,多數人還是討厭高調的人,因為這是基本的人性。所以,邁阿密熱火似乎成了史上最不受到眾人祝福的冠軍隊之一。即使LeBron James奪冠經歷和所花的時間都幾乎和Nike的前一個神Michael Jordan;即使他今年總冠軍戰真的打得很棒。
我自己其實也屬於不興奮的那群人之一,更何況,熱火違背了我的預言──一個隊上擁有三名以上的明星球員絕不會奪冠。
從棄騎士投熱火的ESPN直播秀「The Decision」,到加盟熱火無比高調的LCD迎接大會,再到去年爭冠失利後在Twitter上「明天太陽依舊升起,我還是我」的留言,是LBJ一直不停測試球迷的底限,自然也獲得相同力道的反作用力。
其實我有點訝異,因為他的作為雖說霸道了一點,但完全符合美式個人英雄主義,最重要的是他確實是個很好的球員,是巨星級的人物,卻因此成為everybody loves to hate的球員,進而使熱火成為大家都樂於討厭的球隊。
最近,麻州Wellesley高中英文教師David McCullough Jr.在該校畢業典禮上面對全校畢業生的演說,不但在Youtube上紅透半邊天,點閱數破百萬,演說內容也成為全美各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McCullough引起最大爭議的一句話是,他對台下畢業生說:「你並不特別(You are not special)」。他說,就算你是百萬人裡頭數一數二的人物,地球68億人口當中和你一樣的也有將近7千個。更何況,這個星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不是銀河的中心,銀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你就是這麼不特別。
他說:「如果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那就沒有一個特別;如果每個人都得到一個獎杯,獎杯就變得毫無意義。」他還說:「生活最甜蜜的樂趣,在於承認自己並不特別。」
NBA季後賽的迷人之處,其實不僅在於誰晉級而誰沒有,哪一隊以幾比幾淘汰了哪一隊。它的迷人之處,在於誰用「什麼方法」試圖去打敗他的對手,而他的對手又作了什麼反應。
我經常覺得,看NBA季後賽就像在看SWAT Team(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team,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出任務一樣。季後賽是一對一的廝殺,不像例行賽打了就跑,所以球隊更能夠針對對手的明星球員或是招牌戰術,去設定破解之道。
這些方法,有些設計得非常精準,有些很無厘頭;有些成功,有的則失敗。不過,看球的樂趣始終就在這裡。
(原文發表於Hoop美國職籃雜誌2012年4月號)
三月瘋狂
說起NCAA錦標賽,多年下來,我對美國籃球,特別是NBA和美國隊在國際賽上的表現,已經不再像當年近乎偶像式的崇拜,甚至偶爾會有點冷感,但每年三月的NCAA男籃錦標賽,卻是永遠讓人不會無感的精彩好戲。
為什麼?雖然美國大學籃球運動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純真,例如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雪城大學(Syracuse)助理教練嫌范恩(Bernie Fine)性侵球童長達十餘年事件,或是奧本大學(Auburn)球員涉嫌打放水球,但它應該還是我曾接觸過最為純粹、最為不可測而引人入勝的比賽。
這是幾乎不可能有人放水的比賽,正如同奧運、世錦賽等級的比賽一樣,那是你一生難得擁有一次的機會。也因為如此,你會拼命的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流盡最後一滴汗水和淚水,去捍衛那即使只有一丁點的勝利火花。對我來說,運動的精髓就在這裡。
NCAA錦標賽打到現在,今天八強就會出爐,Michigan State成為第一支落馬的頭號種子隊,克掛了,Missouri掛了,今天北卡大也差點遭到Ohio University的毒手。不過,在有限的時間中讓我有感覺的,是這兩則很有「人性」的故事。
這是有關知名樂手Bruce Hornsby和他的兒子Keith Hornsby,以及本身就擔任NCAA錦標賽電視球評的Clark Kellogg和他兒子Nick Kellogg,可不是民視鄉土劇「父與子」。
(原文發表於Hoop美國職籃雜誌2012年4月號)
歷史或許向來都是為勝利者所寫的,特別是在每年三月,屬於NCAA錦標賽的這個月份。不過,歷史事實上也同時紀錄著失敗者,只是從來沒有人會記得失敗者而已。
最近讀到的一個故事,非常能夠反映這個說法。
我想沒什麼人會認識或記得他。他的名字叫布朗(Fred Brown),1982年喬治城大學的後衛。布朗之所以在歷史上留名,並不是因為他多麼神勇,而單純的是因為一記傳球,而且是天大地大的失誤。
昨天熱火敗給爵士,9連勝中止。連勝總有中止的一天,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重要的是熱火以這樣子的方式,不,應該是說LeBron James以這樣子的方式讓球隊輸球,引起熱烈討論。
用熱烈討論來形容可能有點不精準,比較正確的說法是,詹姆斯大帝因為這一球被幹爆了。
他的領導能力,他對勝利的渴望,他對成敗一肩挑的信心,繼上一季對小牛的總冠軍戰之後再度被拿出來質疑。只因為,在足以操縱勝負的最後一擊,他選擇了傳給中距離的Udonis Haslem跳投,而非自己出手。
上一篇談的是球場內的問題,這一篇想聊一下球場外的東西。
1. 林書豪竄紅之後文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台灣能夠培養出林書豪嗎?如果林在台灣,會和他今天擁有一樣的成就嗎?
廢話,連我阿公也知道,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這是個老掉牙的問題,而且多數討論都集中在台灣父母的教育態度以及運動環境上。
父母的教育態度,這是個很深沈的問題。「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在台灣人之中已經存在很久。奇怪的是,我從所讀過的資料和接觸過的人之中發現,日治時期似乎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日本人無論基於什麼原因,是蠻強調國民體魄和運動教育的,所以我外公打冰球,我舅舅打棒球,連我老媽都打過壘球,老媽的兄弟姐妹也都或多或少參與田徑之類的校隊之類的。不過,這是另一個議題。
最近林書豪瘋爆了,很快的談幾個想法。
1. 我們之中,恐怕沒有人是從林大學時代就開始觀察他的,所以再怎麼說都可能有觀察誤差。不過就我個人有限的觀察,和以前的林書豪比起來,他在先發之後的表現,應該是沒有人能夠預料到的。
他自始至終都強調自己會是一個控球後衛,而非得分後衛,這個可以理解,也很合理。在預料之外的是,我承認從來未曾以一個「先發控球」的預想來看他的NBA生涯,而認為他頂多是一個替補控球。因此,林書豪至今的表現可說是徹底擊碎我先前對他的看法。
(原文發表於Hoop美國職籃雜誌2012年3月號)
Lin-sanity和Yao-mania
有關林書豪的linsanity,電視新聞24小時、每天不斷的狂轟濫炸,也夠了,不需要講太多,否則會製造出人人厭惡的新聞公害,罪過太大。
然而,基本上「林來瘋」會搞到這麼紅,在於它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角度去欣賞的故事。它是亞裔人的「美國夢」故事,是無名小卒成功的故事,是一個超越種族界線,以及傳統成見的故事。它打破了「White men can't jump. Asians can't play.」的迷思,也打破了哈佛只能出三流籃球員的歷史。
確實,如同許多人的看法,如果林書豪傳奇性的崛起能夠持續下去,就算他未能成為一線球星,NBA也很有可能已經抓到姚明之後的新亞洲、華人市場領航員。畢竟,NBA行銷能力再怎麼強大,沒有球員作為工具,行銷上還是有困難。
從這個角度去比對林書豪和姚明很有趣。身高223公分的姚明,在籃壇投下的巨大身影,和疆域廣大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那麼神似。他進入NBA的氣氛,和當年以披頭四為首的英倫搖滾入侵美國,給人異曲同工的感受。
(原文發表於Hoop美國職籃雜誌2012年3月號)
終究,他沒能來得及為這一刻寫下對他的觀察。
第一個他,是被稱為台灣NBA報導之父的曲自立,第二個他,是搞到現在連路邊歐吉桑都認識的當紅炸子雞,林書豪。
2012年2月初,我們以相同的驚訝和大不相同的心情,突如其來的送走了筆耕NBA數十載的「曲爺」,意料不到的迎來了籃球新星林書豪。兩個籃球人的崛起和殞落,對我來說,有著格外複雜的情緒。
感謝你,曲爺
從我開始接觸NBA的第一刻起,「曲自立」這個名字就充滿在每天的生活之中。那是1980年代初,剛開始對籃球和NBA產生興趣的我,在「體育世界」雜誌專欄上所看到的名字。在那個NBA資訊極其貧乏的年代,以「崇拜」來形容我對這位籃球作家的感受,並不為過。
(原文發表於2012/2/22新新聞,內容經該刊修改)
天時地利+人和 所有劣勢一夕之間都變成優勢
為什麼這個亞洲小子會紅得這麼誇張?黃皮膚的弱勢與虔誠的基督徒,紐約的媒體,或多或少放大了他在籃球場上的表現,也難怪惹得黑人球員吃味放砲。
hoopjunkie
紐約尼克連勝中止八連勝,終於證明了林書豪也是凡人,他的頭上沒有光環,手上沒有點石成金的棒子。他祇是一個很努力想證明自己的籃球員,而他剛好是個出身台灣的黃種人。
對資深NBA迷來說,林書豪讓NBA和台灣之間有了直接的連結,令人欣喜。不過,有經驗的籃球迷也了然於胸,來日方長,球場和職場一樣殘酷。林書豪很棒,但說他是第二個奈許( Steve Nash)或史塔克頓( John Stockton),徒然滿足一時快感,不切實際。
從球場上的角度來檢視林書豪,祇要你看得到電視轉播,答案就在你心中,而且每個人各自有著不同的答案。運動的美麗和奇妙,也正在於它允許我們從非運動的視角去思考。
Wall Street Journal
China, Taiwan Both Lay Claim to Jeremy Lin
Chris Wang, a journalist and author of the basketball blog Taiwan Hoops, said Taiwanese are used to the Chinese claiming their stars: "Whenever a Taiwanese athlete or player or scientist makes his reputation oversees, both China and Taiwan fight for the bragging rights. And definitely Taiwanese think of Jeremy Lin as…a son of Taiwan because his parents came from Taiwan and now Chinese television is making the same claims, saying he's from Zhejiang or some place," he said. "This is crazy but it's normal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it's happened so often in the past."
But not everyone is taking the debate so seriously, many on China's Weibo reposted a comedic Taiwanese television program showing a fake Chinese official saying "the important thing is if you have yellow skin and black hair you're Chinese," as he lays claim to a whole variety of famous Asians and Asian-Americans. Meanwhile a Weibo poster under the screen name Life Without Borders pointed how Mr. Lin's faith likely characterizes his own identity: "in the end who is Jeremy Lin? Is he American? Is he Taiwanese? Is he Chinese? Or is he God's?"
Mr. Wang added that Taiwanese are already taking a deeper interest in the Knicks, digging through the roster and learning about the team. If Mr. Lin's influence proves anything like that of former Yankees stand-out pitcher Chien-ming Wang, who won the island over to the Yankees, the Knicks are likely to have a new, 23-million strong fan base on their hands.
Deutsche Presse-Agentur
Taiwan abuzz over success of first NBA star
'I think Taiwanese people always need an emotion outlet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so to speak,' Chris Wang, a former sportswriter, said.
'Having been ignored and marginalized for decades, they always need these examples to tell the world that 'we're pretty good.' That's why you see Taiwanese root for Chien-ming Wang, Yani Tseng, their baseball teams - regardless whether they follow these sports or not - as well as one of their own in a bakery competition.'
(原文刊登於新新聞 2012/02/16)
林書豪「祇是」個來自哈佛的球員、他是亞洲人、他是控球後衛,在凡事現實、狠毒的紐約,卻最是喜歡這種無名小卒讓大家跌破眼鏡的「美國夢」典範。Jeremy Lin的爆紅,其來有自。
【文/hoopjunkie】
藏在沙發縫的樂透彩券 球迷又重新坐到電視機前
「我有聽過他,但他是誰?他曾做過什麼?」NBA洛杉磯湖人隊球星布萊恩,在出戰紐約尼克前一天被問到對林書豪的看法時這麼說。
或許不能怪他,在這個超級巨星跟前,如今宛如紐約英雄的Jeremy Lin(林書豪),祇是個有著亞洲姓氏的名字。比較難以想像的是,僅僅二十四小時後,布萊恩再被問及他對林書豪的建議,他的回答是:「我不需要做什麼該死的建議,他對我們得了快四十分,他打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