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4, 2005

2005亞錦賽:就事論事

看籃球、寫籃球,會有一種奇妙的感受。2003年哈爾濱亞錦賽11名的記憶猶在眼前,轉眼間2005年卡達亞錦賽已經結束。時間過得真快,不是嗎?

全球性賽事的增加,使各國不需要苦等兩年才能印證自己的籃球實力。要打比賽,多得是。然而洲際錦標賽仍像是終極的試煉,各洲籃球最閃亮的一顆寶石。正因為如此,所以在亞錦賽中的每一次成功和失敗,都烙下格外深刻的記憶。

繼哈爾濱的第11名之後,台灣再度與八強絕緣,拿下第9。球迷有情緒,球員教練媒體都各有說法,在賽中和賽後,我相信是一片混亂。

要評論自己的國家隊,我試著抽離所謂的「民族情感」、個人交情、一時飛舞的情緒,以「就事論事的主觀」來看2005亞錦賽、台灣籃球和亞洲籃球。

■努力和結果
沒有人會否定中華隊的努力和辛苦,這些人不僅離家數月,經歷數千里的移地訓練、比賽,還必須忍受中華籃協幾無支援的孤軍作戰。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帶傷,傷重的不得已撐到最後一刻才退出,沒退出的就帶著傷再撐,直到最後一刻。

這一切,絕大部份都沒有被報導出來,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每跑一步必須忍受什麼樣的痛楚。所以我必須強調,沒有人會抹殺、或應該抹殺他們的努力。他們不像前幾年的U-20國家隊,連出國比賽的資格都不應該有,他們真的非常努力。

但是,努力就夠了嗎?這是亞錦賽,看名次說話的國際賽,成績不好就是不好。中華隊的第9名、兩年前的第11名,旁邊都不會打星號,或是在括弧中附註(但是很努力)、(陳信安沒打)、(分組不公)。

這是我在許多討論和評論中發現,製造出種種混亂的一個關鍵點。事實上,「努力」只是一個必備的條件,而不是「值得感恩珍惜」、「不忍苛責」的藉口。社會上有太多工作,你很努力但表現不好,還是被幹得滿頭包。

就是這麼現實,this is the real world。

換句話說,努力是一回事,但中華隊未能達到八強的基本目標,是另一回事,我們應該分開評論,否則,恐怕沒有任何一年的中華隊讓你忍得下心來苛責的。

■賽前準備
為了亞錦賽,中華隊先後轉戰瓊斯盃、美國、韓國和中國大陸。在中華隊訓練計劃公佈時,我有些憂慮,隱約覺得訓練地點排得太多,會像1998年曼谷亞運前的備戰一樣,造成厭戰、受傷的反效果。沒想到後來真的傷了陳信安。

我並不是想顯示我有任何先見之明,因為球隊的備戰本來就很弔詭。你不能只練球不比賽,但你只要踏上球場就有受傷的風險。陳信安的傷,或許不該怪中華隊本身,而該質問中華籃協為什麼臨時安插這個賽程,又未能作到照顧球員的職責。

兩次了,陳信安一次傷眼,一次傷膝,我不知道下一次他到中國比賽,那一個部位要受傷。也不知道,中華隊的球員是否有任何保險。

無論如何,今年的備戰強度是足夠的,但密度似乎太過了一點。

至於敵情搜集,來自中華籃協的部份當然是趨近於零。但即使其他人能幫忙的,也只是很少數的錄影片段,或是球員名單。

亞洲各國的籃球報導,憑良心說都不夠健全和國際化,光找個名單就很花時間和精神。不過,諸如日本、南韓籃協等較有心者,仍會派人到各個區域性的賽事親眼看看外隊、作作球探報告。

中華隊今年對關鍵對手伊朗的了解,在有限的資源下其實已經算可以了,至少不到有那些球員都不清楚的程度。但未來在籃協的部份實在應該多花點心,多了解敵手一點,就多一分把握。

■VS 伊朗
輸掉這場球讓很多人心碎,就名次上來說,這場球決定了中華隊今年亞錦賽的成敗。有關此役的想法,已在先前的文章中提過,相同部份不再贅述。

輸掉這場很可能贏到手的球,球員和教練團都有值得檢討深思之處。在球員部份,我們的衝撞力還是不夠,情緒過於緊張導致自己打敗自己,設單雙擋和卡位等基本功則透露出明顯的不足,這都是長久以來的問題,令人驚訝的是並沒有得到改善。

對於教練團。我相信各位和我一樣,在看球時會將自己想像為教練,在遇到情況A時該如何處理,情況B時又是如何…。我覺得納悶的是,中華隊教練團作出的處理,往往和我心中想的不同,甚至是相反。也有很多時候,他們的應變不夠迅速。

■所謂韓式風格與EO、MO、一大堆亂七八糟O

又一次的亞錦賽,再度戮破我們所謂仿效「韓式球風」的神話,也許我們學到了樣子,卻沒有學到精神。韓式球風是以外線為主,但不會放棄內線進攻,而且只要抓準正確的機會,人人能打內線;韓式球風是真正的motion offense,但永遠不會沒有能夠切入搞破壞的後衛。

最重要的是,雖然我認為韓國球員的外線水準正在下降,但他們就是有不準投到準的能力,而且他們「fearless」。基本上,韓國整個體育就建立在「毫無畏懼、永不放棄」的態度上。

是愈來愈差的名次讓我們慌了,東學一個西學一個,還是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籃球素養,所以要掉書袋,不管三七二十一弄個名詞來套用在自己身上?也許兩者都有。

我問過幾個國內的籃球前輩以及國外的籃球教練,發現motion offense和early offense這些名詞,有愈來愈被教練、球評、球員、媒體和球迷濫用的趨勢。亂打不叫motion offense,拿了就投不叫early offense。

一名外國教練這麼寫:「With motion offense, you have certain patterns to follow. And early offense is organized transiton sets run at a fast tempo after made baskets by the other team.」他的定義是,當對手投籃不進,已方抓下籃板,你就展開你的transition offense;對手投籃進,你也可以利用快速的推進和跑位,展開你的early offense。「A good coach must have a fast break concept on missed shots as well as on made shots; thus, the early or transition offense.」

身為一個籃球寫作者,我總是試著掌握「不懂的東西就不要亂寫」的原則,籃球圈人士是否也應該有相同的概念,以免整個籃球環境受到誤導?

■「八強」的現實

許多的討論,經常環繞在目前台灣這一批球員的天份、台灣曾經是亞洲四強、台灣有什麼理由瞧不起日本等等主題。

確實,目前的中華隊若以天份論,可能會是史上最好的一批球員,更甚於80年代或是以鄭志龍、朱志清、羅興樑等人為首的90年代。然而,不是只有我們的球員有天份,其他國家的球員也有天份,甚至更有天份。就和NBA一樣,一天到晚talent東、talent西,但是打出來了才算數。

讓我們來以天份論,以籃球風氣論,是的,我認為中華隊沒有任何理由會輸給日本。問題是,當你只能在瓊斯盃修理人家的大學隊,卻已經連續幾屆的亞錦賽名次都不如日本,你有什麼理由瞧不起人家?

這告訴我們,不要再提四強的往事,甚至連「四強」這兩個字都不該再被提起,因為我們沒有資格提。同時,未來台灣千辛萬苦只為拼進八強的現象,很可能會是常態。

NBA常說:「You’re only as good as your record shows.」換句話說,球場上本來就是名次、紀錄見高下,「如果XXX沒受傷」、「我們只打差了這一場」、「敵情搜集不夠好」…一大堆烏魯木齊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否則每一支敗隊都可以找出一卡車理由。

中華籃協和中華隊最好搞清楚一個事實:我們兩年前是亞洲第11名,現在是亞洲第9名。這沒什麼好可恥的,好學生也有考差的時候,但你知道,永遠會有下一次考試。Now shut up and play.

■亞洲籃球現況

針對亞錦賽的分組與賽制,也有許多相關討論。當然,這一次亞錦賽的分組確實誇張,否則就不會發生中國在八強賽血洗沙烏地的事件。全場只得十分簡直是笑話,與其說中國的防守太強,不如說沙烏地實在太爛。

有人提起歐錦賽和亞錦賽賽制的好壞,其實兩者各有千秋。亞錦賽在預賽和第二輪都以分組循環,基本上保障實力較強的隊伍,因為有犯錯的空間。歐錦賽首輪之後,還打一個分組第二對第三的「八強外卡賽」,如果中華隊今年在歐錦賽的系統下,是有可能打進八強。

歐錦賽不但有八強外卡賽,而且在第二輪就提前進入一敗即死,這創造了灰姑娘的可能性,例如今年的法國,但是對強隊而言,毫無犯錯空間,立陶宛和塞爾維亞很不幸的爆冷輸球,都已鳴金收兵。

回到亞洲籃球現況,我感覺,未來將更會是中國一枝獨秀的局面,西亞崛起的現象,則是大家都清楚的。除了中國以外的東亞國家,都出現衰退和危機。

中國
也許拜姚明之賜,中國籃球近年來邁向國際,取法國際,佐以強大的人才庫,有更大的進步幅度。李元偉似乎確立了中國未來將朝歐式籃球發展的方向,而非美式,這無關是否正確,但好歹是個選擇,而且中國也確實選擇了Jonas Kazlauskas為總教練。

然而從亞錦賽來看,也可發現中國隊太過於仰賴姚明的缺點。簡單的說,我非常同意有著姚明的中國隊在亞洲極端強大,但沒有姚明的中國,則是有可能被擊敗的。

中國籃球如果能暫時擺脫身高迷思,更實際的發展鋒衛技術,實力才能更向上提昇,真正在世界列強的舞台上競逐,否則就像有些網友形容的,放在歐錦賽打,進八強可能都有問題。

南韓
南韓今年由於內部紛亂,準備時間不及一個月,因此跌出三名外。基本上,南韓今年是作好「最後一擊」的打算,想試試看能不能擊敗中國。但事實上,南韓國家隊已經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他們不是沒有人才,而是處心積慮為了打敗中國,造成李相敏、文景垠、玄周燁這批球員長年的在國家隊占有重要地位,因為沒有經驗,就不足以擊敗中國。產生的副作用是,接班人才無法在高層級國際賽事擁有足夠的磨鍊機會。

或許該是南韓進行換血的時機了,李相敏即將在KBL退休,文景垠和玄周燁等人也應該接近黃昏,國家隊可留的球員大概剩下金周成、金聖炫、河昇鎮,老中鋒徐章勳也可能因為身高難求而留下,其他人大概都可以開始淘汰。

南韓的另一個大危機出現在外線準頭的嚴重衰退,他們還是不差,但不再像以往那麼準。不準,就沒有擊敗中國的可能性。

日本
日本今年獲得第五,成績應該算交代得過去,克羅埃西亞教頭Zeljko Pavlicevic完成使命。他們將在明年世錦賽擔任地主,無論如何不能太丟臉。

長期觀察日本隊,他們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最好的運動員都沒有投入籃球。在日本,籃球根本算是次級運動。雖然他們很認真的請來外籍教練、每年出外打比賽、在國內辦邀請賽,但日本隊還是「說準不準,說快不快」,唯一可靠的是拼勁和合乎水準的防守,有點擅守拙攻的味道。感覺上,日本籃球也一直找不出自己的定位。

日本很有系統的在換血,換上來的是什麼品質的血液,那就是毀譽參半了。他們的當務之急,也許是多培養幾個像池內泰明、北卓也、折茂武彥之類的射手。

西亞各國
西亞各國光打體能球,就夠東亞球隊受的了。輔以更有系統的訓練和籃球資源的投入,自然更難對付。

卡達靠多年前為了世青賽弄來的一批非洲入籍球員吃到現在,只能說他們以合法掩護非法,但大可不必為此大呼小叫。能增強本身實力的「合法」方式,各國籃協想必都願意嘗試,也不只是很有錢的卡達而已。

卡達在Joseph Stiebing帶領下,先以防守為主,這一年來外線能力有很大的進步,已經不再是各隊塞滿禁區就能應付的球隊了。如果他們在200cm左右的鋒衛個個能切能投,會更加恐怖。

今年卡達在自家打不過黎巴嫩,出人意料,但是擁有主場優勢還輸球,相信也輸得心服口服,反正他們還是拿到明年世錦賽門票,夠了。

黎巴嫩今年再度拿下亞軍,前宏國教練Paul Coughter又被媒體選為最佳教練,心裡一定很爽。黎巴嫩青年隊裡還有幾個好料,只要持續投入籃球,相信還有幾年好光景。

沙烏地打籃球一向是有一搭沒一搭,近年聲勢不再,沒想到今年偷偷溜進八強。發展籃球不持續的國家,很難評論,也不需要評論。

約旦是另一支很有心的球隊,最近幾年辦邀請賽辦得轟轟烈烈。約旦和科威特一樣,對亞洲次級隊伍來說,也許不難打,但偶爾會咬人,今年南韓就差點被科威特咬了一口。

中亞
哈薩克可能會是值得注意的另一支崛起中球隊,他們在瓊斯盃的表現就相當令人驚艷,即使仍有著體力、速度都不及東亞球隊的現象,但是攻守都很有系統,這必須歸功兩名接掌教練團的前國手Aleksei Erupkin(1966年次)和Vitali Strebkov(1970年次)。

或許這兩名教練以前都是國家隊的主力射手,特別強調投射,哈薩克整體外線非常嚇人。他們的半場進攻很有耐心,也很有效率、很清楚,中華隊對上哈隊,上半場守區域差點被射爆,改成盯人之後才搶回比賽節奏。

哈薩克的未來性在於,多數球員都在1982年次之後,209cm的Anton Ponomarev更只有17歲,幾名年輕後衛的表現也不差,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就看他們是不是夠投入,能夠多出外比賽磨鍊經驗,而非只拼兩年一次的亞錦賽。

■台灣籃球的未來方向

對不起市長和各位,對於這個主題,我真的懶得說了,只有三句話:從根作起,實事求是、shut up and play。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05

東區只有一把火?

西區的馬刺搞來芬里(Michael Finley)和范艾克索(Nick Van Exel),一時間馬刺好像直接被冠上下一季的西區冠軍頭銜。東區也差不多,熱火弄來華克(Antoine Walker)、傑森威廉斯(Jason Williams)和波西(James Posey)之後,似乎也直接被拱上東區冠軍寶座。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就可以知道,2006年的NBA總冠軍戰將是馬刺對熱火,是嗎?那可不一定。

屈指一算,在過去七年中,東區隊伍只有去年的活塞拿下冠軍,其他六次由西區的馬刺、湖人平分。大家都說東區的實力變弱,或許這是事實,然而,東區季後賽也一樣不好打。東區不像西區列強林立,卻一向是top-heavy,頭重腳輕,前幾名的隊伍個個有東區冠軍實力,下一季也不例外,絕不會只是熱火一枝獨秀。

姑且不論熱火有團隊默契和先發陣容變動極大的問題,看其他的球隊,至少有溜馬、活塞和籃網三支實力可觀的隊伍,足以拉熱火下馬。

■溜馬
溜馬今年夏天靜悄悄,除了簽下傑斯柯維奇斯(Sarunas Jasikevicius),選來新秀葛蘭傑(Danny Granger),基本上沒有什麼動作。甚至應該說,他們失去大嘴米勒和中鋒戴維斯(Dale Davis),說不定損失還比較大。

不過,上一季的溜馬在底特律大亂鬥之後,一堆球員慘遭禁賽,季後賽卻還殺進第二輪,已經非常值得尊敬。亞泰斯特的復出,將會是下一季最值得注意的重點。我相信阿泰的脾氣會收歛很多,他能發揮到什麼程度,是溜馬戰力的關鍵。

溜馬的核心球員合作經驗已經成熟,小歐尼爾、亞泰斯特都還在進步,他們也有堅強的高層和教練團,如果中鋒哈里森(David Harrison)和新人能夠快速成長,這會是一支相當可怕、攻守俱佳的部隊。

■活塞
相同的,在總冠軍戰中落敗的活塞,最大的變動就是教頭布朗離去,聘請新教練桑德斯(Flip Saunders),另外再加入了原溜馬中鋒戴維斯。

而事實上,布朗的離去或許有著相同程度的得與失。活塞失去了一名優秀的指揮官,但是得到另一名在進攻上更富彈性和創意的教頭。以活塞目前的核心陣容,應能維持高強度的防守,如果能再加上進攻上的創意,說不定會比上一季更好。

活塞的先發五人幾乎無可挑剔,後場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和畢拉普斯(Chauncy Billups)、前場的一對華勒斯(Rasheed & Ben Wallace)、「王子」普林斯(Tayshaun Prince)都在生涯巔峰,因此新球季的主要目標也在於增強替補戰力,如果米立契克(Darko Milicic)、阿洛尤(Carlos Arroyo)都有快速的成長,下一季的活塞對上熱火絕不吃虧,有可能比去年更難應付。

■籃網
如果籃網成功簽下羅辛(Shareef Abdur-Rahim),就像是吞下了大補丸,羅辛加卡特加奇德的組合,足夠籃網大作登頂夢,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

中鋒克里斯提奇(Nenad Kristic),是籃網上一季的驚奇,而卡特來到新澤西之後也適應良好。籃網增加了麥金尼斯(Jeff McInnis)作為奇德的替補,也算補上重點。然而,這仍是一支相對較為「軟弱」的球隊,自從馬丁(Kenyon Martin)離隊之後,強悍度就大為降低,或許傑克森(Marc Jackson)能夠改變這一點。

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籃網能夠「以攻代守」,或許能收奇襲之效,在東區殺出一條血路。有奇德和卡特的帶領,在最理想的狀況下,籃網仍是一支不可小看的球隊。

Tuesday, September 20, 2005

拉斯維加斯…莊家隊?

2007年的NBA明星賽花落拉斯維加斯。看出什麼怪處嗎?是的,拉斯維加斯並沒有NBA球隊,卻贏得明星賽的主辦權。不用太高的智商,你也會想起這個問題:NBA是否考慮在「賭城」設立第31支球隊?

讓我們先看一下,根據2003年的統計,拉斯維加斯登記有案的居民有51萬人,是全美第30大的城市。但是我們用膝蓋想也知道,每年光臨賭城的觀光客、賭客絕對不只此數,賭城已成為美國的「娛樂之都」。

這也是為什麼該市市長古德曼(Oscar Goodman)一直努力爭取NBA球隊落腳,因為NBA球隊會創造就業機會、創造娛樂、集中目光。NBA長久以來始終將拉斯維加斯納入擴張球隊的對象,也不是秘密。

1999年的NBA董事會,就曾討論過拉斯維加斯設隊的可能性。古德曼自己表示,2000年至少有三隊曾經向他洽詢過。2001年,古德曼也努力爭取溫哥華灰熊遷隊,但灰熊最後仍遷至孟斐斯。

目前的NBA球隊老闆,至少有小牛的庫班(Mark Cuban)和國王的馬魯夫(Gavin Maloof)公開支持拉斯維加斯設隊。馬魯夫支持的原因最為直接,因為他的家族在拉斯維加斯擁有飯店和賭場。

有不少人懷疑,馬魯夫想把國王隊遷到拉斯維加斯,因為國王非常希望在沙加緬度建造新球場增加營收,卻可能遭遇阻力。另一方面,就在去年,有人質疑他急著還清沙加緬度市政府的貸款,似乎準備「落跑」。當然,馬魯夫全盤否認。

至於關鍵人物總裁史坦,一向表示拉斯維加斯具有雄厚的潛力,另一方面也非常堅持,只要賭城允許NBA球賽開盤,NBA球隊就不會遷至該市。時至今日,我相信依然如此。因為早在1993-94年,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準備加入NBA時,NBA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所在省份不再發行NBA彩券。

你幾乎可以說,NBA是「聞賭色變」,因為球賽的真實性就像是皇后的貞操,不容置疑。這一點,想必經歷過職棒放水案的台灣運動迷,都會有切實的感受。NBA並不想挑戰「賭是人的天性」這個事實,它只是單純的不希望自己的球賽成為下注標的,進而將整個聯盟的營運拖下水。

要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經營者放棄NBA賭盤的收入,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有統計指出,在拉斯維加斯龐大的賭博營收中,其實運動賭盤是很小的一塊收入,只占總營收的1%,可見NBA賭盤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如果犧牲一個極小的部份,卻能帶來龐大商機,說不定賭城的老闆們真的會同意。正如同十年前加拿大的例子。

布朗爺和禪師的雙城故事

想想看,是喬丹的3600萬年薪比較震撼,還是千萬年薪的教練?對我來說,當然是後者。但是轉念一想,領錢的兩個人是布朗(Larry Brown)和「禪師」傑克森(Phil Jackson),發錢的兩隊是尼克和湖人,似乎又不那麼震撼了。

全美的兩座大城,全NBA最知名的兩個教頭,同樣爛得令人心痛的兩支球隊,成就了今年夏天布朗爺和禪師的雙城故事。即使你不喜歡這兩名教練、這兩支球隊,也少不了要回過頭來關心一下。

■Los ZEN-geles!!

萬萬沒想到,傑克森也和他的第一高徒喬丹一樣,玩起99.9%的遊戲。正當所有人認為以傑克森的個性以及他離開湖人的方式,絕不可能再吃回頭草,很有可能回歸球員時代老東家尼克時,禪師硬是重返洛城了。

是錢的關係嗎?有可能。三年300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佛門中人」傑克森即使撈夠了,也不可能如此不食人間煙火。

是情的關係嗎?不無可能。傑克森和湖人老闆巴斯(Jerry Buss)女兒珍妮的情史談得轟轟烈烈,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身兼湖人主管職兼老闆女兒的珍妮,胳臂豈能不往內彎?

純粹是「挑戰」嗎?當然也有可能。禪師一生功業,卻每每遭人奚落,尤以塞爾提克祖師爺奧拜克(Red Auerbach)為最。不是只有傑克森會將馬刺的1999年冠軍貼上「縮水球季」的星號,有更多人忙著將「因人成事」「只會帶王牌球星」的星號貼在傑克森的冠軍戒指上。

然而,從傑克森離開湖人那種近乎撕破臉的方式,再到巴斯拉下老臉願意請禪師重出江湖,多少也可看出湖人是多麼無助。

奇怪的是,無論是以千萬年薪重作馮婦的傑克森或是付錢的湖人,都未曾提過「冠軍」這兩個字。當然,以湖人的陣容,想在傑克森合約的三年內染指冠軍,難度非常之高,但是,如果不以冠軍為目標,而只是重建,又何苦花大錢請出禪師?這始終是我的問號。

無論如何,以湖人目前風華不再的陣容,傑克森的教練功力將獲得真正的考驗。然而,俠客歐尼爾的離去,也使傑克森不需要再擔心「兩」名巨星級人物,可以專心在布萊恩身上。

新球季對布萊恩和傑克森來說,都會是新的學習、新的出發。畢竟,禪師在他的新書「The Last Season」中,曾經形容布萊恩是如何「不受教」(uncoachable),而布萊恩在孤軍奮戰的一年中,應該也了解憑一己之力難成大事的道理。他們兩人的相處,相信全年都會是外界注意的焦點。

傑克森仍會以三角戰術為主軸,至少對布萊恩來說,這不是陌生的東西,適應期可以非常短。其他球員,則肯定會有一段痛苦的學習期。

傑克森上任時曾暗示,這一次歸隊並不以冠軍為目的,而是希望在兩年內將球隊帶上一定的水準。或許他發言較為保守,也或許是肺腑之言,總之,對上一季戰績比快艇還差的湖人而言,他們需要傑克森的程度,比傑克森需要這份工作還來得多。所有人也都會自動降低期望值,不會期待湖人在一年內就搖身一變,重入列強之林。

NBA有個有趣的統計,傑克森是歷年來第13名重返老東家執教的教練。而在他之前的12名教頭,只有威肯斯(Lenny Wilkens)和費茲西蒙(Cotton Fitzsimmons)分別在西雅圖和鳳凰城成功過,其他人的第二回合表現都很糟糕。傑克森的表現會是如何呢?他是否真是一名偉大的教練?我們拭目以待。

■Right coach, right time, right way

強調「正確打球」(Play the right way)的布朗,來到被總經理湯馬斯形容為「正確時間聘來的正確教練」(right coach at the right time)。布朗重返家鄉紐約市,似乎是再正確、再自然也不過的決定。

相對於傑克森的復出,布朗從活塞轉檯尼克,其間的戲劇性和新聞性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在活塞總冠軍戰期間,布朗就已經因為謠傳要任職騎士行政職而吹皺一池春水、搞得一身腥,被媒體批為擾亂軍心的笨蛋、缺德行徑。

不旋踵,布朗就入主尼克,順利拿到這個被他形容為「dream job」的位置,成為尼克隊史59年來的第22任總教練。

紐約客最喜歡本地子弟,布朗出身布魯克林,又有史上第四987勝的成績單,回家真的很自然。事實上,這也是當初傑克森曾經和尼克牽上線的原因,只因為禪師曾為70年代尼克兩奪冠軍的重要成員之一。

當然,如果職業運動是個大舞台,紐約市永遠是舞台最中央的位置,即使紐約人翻臉如翻書、紐約媒體惡名昭彰,競逐大蘋果球隊大位的教頭總是大有人在。

布朗聲稱,紐約一定是他生涯的最後一站。就年齡來看,確實如此,即使不是,也不會有人對他的旅行家性格再作任何質疑,畢竟,經常換老闆已經成了布朗的常態。

最重要的是,他對任何球隊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從NCAA的堪薩斯(冠軍)、UCLA(率四名大一新生殺進四強),到ABA三獲年度最佳教練,再到NBA的快艇(兩度打進決賽)、76人和活塞等隊。只要有布朗在的球隊,你就是知道,頂多經過一兩年的磨合和學習期,就會步向坦途。

和湖人的傑克森之於布萊恩一樣,布朗來到尼克,首要之務就是解決小馬哥的問題。NBA教練永遠都必須先獲得大牌球員的投靠、交心,才可能談下一步。布朗對這種經驗並不陌生,在76人時和艾佛森(Allen Iverson)的數年「交手」經驗,或許也可以拿來用在馬布里(Stephon Marbury)身上。

有不少人對布朗的「right way」有意見,但如果我是尼克的老闆或湯馬斯,至少我可以很放心的知道,未來五年內的球隊會是什麼樣子。尼克打球也許不會太好看──事實上他們的球也很少好看過──但至少能贏,至少有隊型,至少必須作到布朗要求的防守、分享,在球賽的尾聲,將自己放在可能贏球的位置上。

紐約球迷向來以看球的高素養聞名,如果真是如此,我相信他們會逐漸享受布朗爺式的球風。暫時先別擔心,五年5000萬的合約,加上布朗爺不怎麼健康的身體和臀部,他「暫時」不會去得了任何地方了。

至於以毒辣聞名的紐約媒體,我相信布朗的經驗極其豐富,他們也拿布朗爺沒皮條的。

2005-06球季的東西兩岸,兩個名人堂傳奇教練,要帶著兩支載浮載沈的大城市球隊鳴笛開航了,緊張和關心的人不只你我,相信也包含總裁史坦在內。

Sunday, September 18, 2005

不再那麼小的小聯盟:D-League

相對於大聯盟職棒球隊、球迷對於小聯盟的關注,始終號稱是NBA官方小聯盟的NBDL(National Basketball Developmental League),不僅未曾得到球迷關愛,甚至連各隊也毫不重視。簡單的說,它是個笑話,趨近徹底的失敗。

為什麼呢?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它的球隊一直只有6-8隊,和NBA各隊也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而且只是侷促於東南一隅的「區域性聯盟」。當然,後者和營運成本有很大的關係,事實上,北美的職籃小聯盟幾乎全部都是區域性聯盟。

然而,情況可能從下一季起就要改變了。由勞資協議中討論的小聯盟遠景,充分可以看出總裁史坦(David Stern)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也知道NBDL是個笑話和不解決不行的包袱。種種計劃中的變革,在未來幾年內值得我們關心。

NBA首先將NBDL易名為NBA Development League,簡稱為D-League,確立了它就是NBA的「官方農場」,同時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球隊擴增為15隊。未來,將由兩支球隊「共享」一支小聯盟球隊。各隊可以將年輕球員、外籍球員「丟」到這裡訓練、培養,同時,它也可以是聯盟培育裁判、球隊培養教練和行政人員的地方。

這15支球隊分佈的地理區域,比以往大多了,希望能真正和它的「母隊」有地域上的連結。至於如何從本季的8隊在一兩年成為15隊?據說,D-League有可能併入幾支已經具有基礎和營運經驗的CBA(大陸籃球聯盟)球隊,直接擴張。

NBA為什麼會突然「頓悟」,作出重大的改變?我想,史坦不是笨蛋,他也清楚現在NBA的球賽和球隊結構是什麼樣子。愈來愈多球技尚未成熟的小伙子投入NBA,而各隊更是狂選名不見經傳的外籍小將,固然製造出布萊恩、賈奈特和麥格瑞迪、帕克(Tony Parker)幾個巨星,整體來看卻使NBA球賽的成色下降不少。

藉由小聯盟的改革,即使勞資協議中的19歲條款擋不住年輕球員的棄學風,至少多了一道安全閥,讓各隊能夠有地方安排、培育球員,讓聯盟中不再出現許多的「米力契克第二」(Darko Milicic),球隊、球員互蒙其害。

D-League為了擴張,營運手法有所調整,球隊不再由NBA或NBA球隊擁有或控管,有點開放經營權的味道。以本季為例,擁有四支球隊、還有網球明星阿格西投資的「西南籃球有限責任公司」(Southwest Basketball LLC)加入經營,旗下有沃斯堡飛人(Fort Worth Flyers)、阿布奎基雷鳥(Albuquerque Thunderbirds)、奧斯汀公牛(Austin Toros)和土薩66人(Tulsa 66ers)。

D-League本身營運的球隊剩下兩隊,分別是法葉維爾愛國者(Fayetteville Patriots)和羅諾克燦爛(Roanoke Dazzle)。私人擁有的球隊則有阿肯色撼籃(Arkansas Rimrockers)和佛羅里達火焰(Florida Flame)。其中,阿肯色是去年在ABA聯盟經營最為成功的球隊,直接加入D-League,證明他們經營球隊的決心,同時是去年努力的回報。

我相信,經過改革的D-League,如果一切順利,對NBA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也為球迷製造出另一個看球和觀察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成為亞洲球員一個新的落腳處。在「某某人挑戰NBA」的炫麗標題之外,這毋寧是比較實際的。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咫尺天涯─Mike Montgomery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金州勇士教練蒙哥馬利(Mike Montgomery)想必有另一番體認:「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帕拉奧圖就在奧克蘭隔壁,我卻不知道NCAA和NBA差這麼多。」

帕拉奧圖,是知名的史丹福大學所在地,也是蒙哥馬利的前任東家;奧克蘭,自然是金州勇士之家。2004年,年已五十有七的蒙哥馬利毅然決然放下執教18年的史丹福,答應勇士總經理穆林的邀約,踏進NBA。

理應是項美事,不是嗎?事實上卻完全相反,只因為近代有著太多的大學知名教頭,都在NBA成為砲灰,成為笑話。「鯊魚」塔堪尼恩(Jerry Tarkanian)、皮提諾(Rick Pitino)、卡里西摩(P.J. Carlisemo)、佛洛依德(Tim Floyd)和卡里派瑞(John Calipari)都是血淋淋的範例。以上人士除鯊魚退休,卡里西摩在馬刺擔任助理教練,其餘的仁兄都已重返屬於他們的大學校園。

事實上,這也是杜克大學K教練、密西根州大艾佐(Tom Izzo)面對數次NBA球隊招手,卻都遲疑再三的原因。

蒙哥馬利在史丹福大學18年,有16年打進NCAA錦標賽,其中最後十年還是連續,總戰績則有393勝167負。也許是在這種高等學府久了,蒙哥馬利看來倒更像個教授,而不像教練。

在史丹福,他可以作得非常愉快。他甚至不需要擔心招收球員的問題,因為史丹福的學業標準要求擺明了就在那裡,合格的球員也不會太多。有這麼多失敗的前例擺在那裡,蒙哥馬利又何苦走這一遭?

我相信,他離開的原因也和其他教練相同,那就是接受更高的挑戰。是的,以五十七歲的年齡,去試著開創另一種可能性。

蒙哥馬利上半季只打出12勝29負,照例的被幹得滿頭包,有人為他擔心,有人忙著罵他笨。但是勇士到下半季漸有起色,打出22勝19負,特別是在戴維斯(Baron Davis)在二月中的交易來到勇士之後。勇士在最後18場打出嚇死人的14勝,三、四月戰績是18勝9負,最後14場得分都破百。

以戴維斯和理查森(Jason Richardson)的搭配,勇士可說擁有西區最好的後場,再加上鄧里維(Mike Dunleavy)、莫菲(Troy Murphy)、費雪(Derek Fisher)和新加入的迪歐古(Ike Diogu)、艾利斯(Monta Ellis)等悍將,他們的主力陣容既年輕,也具備和太陽一樣打跑轟戰術的本錢。勇士高層已經表示,新一季的勇士絕對會以快攻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蒙哥馬利帶兵一向著重穩字訣,希望將防守擺第一,控制球賽節奏。他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調整籃球哲學,並找出致勝之道,是新球季最大的考驗。

期望值並不高,畢竟勇士自1994年就未曾再踏進季後賽,而大學教練「本來就不應該」在NBA成功的,不是嗎?最快在下一個球季,我們就知道勇士總經理穆林有沒有看走眼,而帕拉奧圖和奧克蘭的距離,究竟是不是泰戈爾口中的咫尺天涯。

Monday, September 12, 2005

Junk Mail -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最近龍體欠安的前塞爾提克傳奇教頭Red Auerbach,是浸淫NBA數十載、幾乎打從NBA成立就在籃球圈打滾的老江湖。憑著豐富經驗,最喜歡用「讓我來告訴你一個故事」作發語詞。如果我沒記錯,他的自傳書名就叫作「Let me tell you a story」。

無論如何,讓我吃一下Auerbach的口水。各位,看完中華對伊朗之戰,Let me tell you a story;這是我在今年馬刺對活塞總冠軍戰期間讀到的故事。

話說馬刺教頭Gregg Popovich當年還在加州的第三級小學校Pomona-Pitzer College當教練時,有一年他靠著和時任Kansas大學教練的Larry Brown的關係,為兩校在KU主場Allen Fieldhouse安排了一場比賽。

開賽初Pomona-Pitzer還和KU有來有往,但KU一祭出全場壓迫,Pomona-Pitzer的球員就「處變大驚」,比數一下子就被拉開。Pop此時叫暫停,球員都以一種無助的眼神望著他,彷彿在祈求他使出神妙的戰術,讓他們少丟點臉。

Pop此時說:「現在每個人都轉一圈,看看這個球場。」球員照作了。然後他說:「我們是第三級的學校,從來沒有第三級學校能和第一級──特別是Kansas──比賽的,現在你們給我到場上去好好的快樂打球,反正比賽結束後Larry(Brown)會請我們吃飯。」

現在你是不是想著,這個故事和中華隊有什麼鳥關係?

當然有關係,不然我說這個故事幹嘛。昨夜的中華隊,讓我想起第三級學校Pomona-Pitzer。他們帶著一顆恐懼之心、患得患失之心打球,用英文來說,They play scared。

他們恐懼,因為他們知道這場球不能輸,因為他們知道這場球會決定整個夏天努力的成敗。

偏偏,打籃球是不能帶著恐懼去打的。我永遠記得前中華職籃球員馬肇明告訴我,他的第一場職籃球賽,緊張到幾乎忘了怎麼運球、投籃,好像自己不會打球一樣。

恐懼讓你思緒紊亂、空白,肢體僵硬、不聽使喚,判斷力走樣、變調。我絕不否認今年中華隊的努力,但很不幸的,這就是我在對伊朗一役見到的中華隊。

我想著,如果李雲光教練是Popovich,他在見到每個人都緊張兮兮的時候,會不會在暫停時對球員說:「現在大家轉一圈,看看球場。兩年前我們在這個比賽打第11名,再壞也不會比這更壞了」?

先不要提球技方面的表現,我認為play scared才決定這場比賽勝負的終極原因。許多球迷應該都看得出來,中華隊球員的肢體動作、該投不投、該傳不傳,都和平日大相逕庭,連一個平常的運球和傳球都會出亂子,這絕對是心理方面的影響。

我不否認緊張和恐懼之必然,畢竟,運動場上對敵人的fear,對失敗的fear,是時時存在。但傑出的團隊或球員,就是應該去克服那一份恐懼,接下來才有得談。以中華隊目前在亞洲的層級,不要說上屆,不要說本屆,即使是十年後的亞錦賽,進八強與否很可能還是要靠一場關鍵的分組預賽來決定,無法克服恐懼,就註定要打9-16名,永遠都是如此。

沒有人希望中華隊一整個夏天的苦練,因為短短40分鐘的恐懼而白費,我相信中華隊自己也不希望。而如何克服恐懼,除了你要擁有強大實力所帶來的自信,我想教練團和球員自己都該找到化解的方法才是。

看完這場球,我還有一些想不通的地方,例如:為什麼吳岱豪全場沒上;為什麼中華隊的rotation出現如此大的變化,先發變替補、替補變先發;為什麼中華隊的半場進攻似乎除了一招backdoor play之外,就沒有其他東西。

調度方面的問題,我們不是教練,所以不宜說太多,至於rotation,也許是「兵不厭詐」的作法,亦不宜質疑過頭。或許是這場比賽的重要性,讓教練團作出比較保守的調度也不一定。

中華隊面臨伊朗的「貧攻」問題,似乎相當明顯。如果有陳信安、張智峰和林志傑等人,或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但另一方面,伊朗等西亞國家習慣的肌肉派打法,確實對我們的球員造成不少困擾,全場跑位不順、跌跌撞撞。讓我不由自主的想,早知如此,不如作三個月的重量訓練算了,對比賽的實際功效可能還比移訓好一點。

此外,中華隊習慣的切傳打法,必須要有一至兩名具備切入能力的控球後衛。在伊朗的強勢壓制下,我們的控球切不進去,自然製造不出好的空檔,是伊朗的防守太好?還是我們的控衛有問題?I don’t know。

先前和一名球員聊過,他也坦承目前台灣缺乏能夠break down defense的控球,在國內自己打打還好,在國際賽場上,經常是在外圍導球導到死,都導不出個空檔,最後就亂打了事。

會不會是我們平日都把切入和傳球視為籃球員的本能,只要有速度就切得進去,只要看得到應該就傳得到,從沒有仔細想過「切」和「傳」也都需要學習,如何切,何時切,如何傳,何時傳?I don’t know。

看籃球愈久,就會發現,不懂的事真是愈來愈多。

Monday, September 05, 2005

Junk Mail:小聯盟動向值得注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NBDL已經改名為NBA Developmental League,簡稱為D-League。同時,NBA在今年的新版勞資協議中基本上確立了NBA和D-League未來的方向,將會是大、小聯盟,類似大聯盟農場系統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模糊。

因此,無論是從NBA或是從亞洲、外籍球員的立場來看,小聯盟D-League的發展都更值得我們注意,因為那會是亞洲、各國和高中球員最可能的去處,也應該是亞洲球員先著眼之處(而非NBA,因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有點不切實際)。

NBA計劃在兩年內,讓D-League擴張為15支球隊,每兩支NBA隊伍「擁有」一支D-League隊伍,可以將尚未「驗收」的球員放在這裡磨鍊。15支球隊的版圖希望能遍佈全美各區位,讓D-League球隊能和附近的NBA球隊有地理上的連結。

有此一說是,D-League在今年成為八隊之後,明年很可能會和CBA合併,或是吸納CBA的球隊,讓總數達到15隊。這個消息是瓊斯盃美國隊教練Terry Layton透露的,在網路上也有讀過此類訊息。CBA的球隊多數都有一定的基礎,這種合併方法讓NBA可以完成「無痛擴張」。

很巧的,本季的D-League和CBA都選在11月18日開打,D-League已經要進入第五季,CBA更嚇人了,第60個球季。

D-League在經營手法上有所革新,擁有四支球隊、還有網球巨星阿格西投資的「西南籃球有限責任公司」(Southwest Basketball LLC)加入經營,旗下分別有Fort Worth Flyers、Albuquerque Thunderbirds、Austin Toros和Tulsa 66ers。D-League本身營運的球隊剩下兩隊,分別是Fayetteville Patriots和Roanoke Dazzle。私人擁有的球隊則有Arkansas Rimrockers和Florida Flame。

Fort Worth取名叫Flyers,是因為Fort Worth當地知名的航空工業而來,總教練為Sam Vincent,他是前塞爾提克、公牛球員,也曾在NBDL的Mobile Revelers帶過陳信安練球。

Albuquerque取名「雷鳥」,則來自新墨西哥州當地的原住民文化,總教練Michael Cooper是前湖人球星、WNBA洛杉磯火花教頭,也是畢業於當地新墨西哥大學的「土著」。

Austin取名Toros,Toro是公牛之意,可不是我們說的章魚,這個名字帶有強烈的西班牙風味,很符合當地的強勢文化。該隊總教練為Dennis Johnson,他是前塞爾提克球員,上一季就已經是NBDL的教頭,剛帶美國隊去多明尼加打完美洲區資格賽。

Tulsa取名為66人隊,則來自於全美知名的66號公路。這條建於1926年的公路全長2400英哩,從芝加哥綿延至西岸的洛杉磯,被稱為「美國大街」(Main street of America),是早期連接中西部和西海岸最主要的道路,如今已成熱門觀光路線。而Tulsa請來的教練是Joey Meyer,也就是前DePaul大學名教頭Ray Meyer的兒子。

以上四隊都是新隊。Arkansas Rimrockers如果各位不健忘,上一季還在ABA打滾,由於營運不錯,乘勢加入D-League,他們的教練是Joe Harge。Florida Flame的主場位於Ft. Meyer,教頭是前NBA知名射手Jeff Malone。

上季有南韓國手方成允在陣的Roanoke Dazzle維持不變,教頭是Kent Davison。Fayetteville Patriots的教頭則是Mike Brown。

不過,這80個人左右的名額,可能也不容易獲得,除了要讓NBA兩隊丟高中球員、外籍球員外,一定還充斥著許多懷抱NBA夢的孩子,只不過亞洲球員要在這個層級打拼,畢竟機會還是大一點。

再談CBA,這個聯盟向來根基於中西部,剛好是以前的NBDL最缺乏的區域(NBDL集中在東南區),本季的八隊和教練分別是:

Idaho Stampede: Joe Wolf(北卡大畢業,曾打過快艇、公鹿等隊)
Yakama Sun Kings: Paul Woolpert
Sioux Falls Skyforce: Dave Joerger
Rockford Lightning: Chris Daleo
Michigan Mayhem: Reggie Fox
Gary Steelheads: Jaren Jackson(前馬刺球員)
Dakota Wizards: Dave Bliss(前Baylor大學教練)
Albany Patroons: Michael Ray Richardson(前NBA球星)

無論如何,接下來的球季中,觀察各隊球員在D-League中的升降操作,相信是蠻有趣的;將亞洲球員的目標設定在這個層級,則會是比較實際、有可能達到的。說不定NBA裡未來會出現和大聯盟一樣,以擅長經營「農場」聞名的球隊也說不定。

Saturday, September 03, 2005

Junk Mail:伊朗男籃總教練落跑

自伊朗得到的最新消息,也許對中華男籃是件好事。伊朗隊塞爾維亞籍的總教練Vladimir Bosnjak,竟在該隊結束土耳其移訓之後不告而別「落跑」,未隨隊返回伊朗。這代表伊朗隊在卡達將不會有總教練,即使有,可能也只是趕鴨子上架的人選。

伊朗隊十二人最後名單如下:

位置 姓名 身高 年次 母隊

G Mehdi Kamrani 183cm 1983 Saba Batri
G Amir Amini 191cm 1984 Peykan Tehran **(s)
G Iman Zandi 186cm 1979 Zob Ahan Esfahan
F Samad Nikkhah 200cm 1983 Sanam Tehran
F Hamed Afagh 190cm 1983 Saba Batri
F Saeed Tabeshnia 197cm 1971 Sanam Tehran
F Pouya Tajik 202cm 1979 Peykan Tehran **(s)
F Farid Zarghi 200cm 1979 Sanam Tehran **
F Aydin Nikkhah -- -- Saba Batri
C Mohammad Shahsavand 209cm 1979 Peykan Tehran **(s)
C Jaber Rouzbahani 223cm 1986 Zob Ahan Esfahan
C Hamad Hadadi 216cm 1985 Peykan Tehran

粗體表主力球員
**表在世界大學運動會出賽
(s)表先發球員

根據伊朗友人透露,這批伊朗球員都相當年輕,他們從三月份開始集訓,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回教運動會獲得第三名,隨後就一直在德黑蘭集訓。七月份,他們在西亞男籃錦標賽(WABA)贏得冠軍(四戰全勝),在單循環中曾以67-66擊敗黎巴嫩。上週他們則前往土耳其和該國的第一、二級球隊進行五場比賽,結果是二勝二負,第五戰因為打架,比賽被迫取消。

伊朗隊已於週一出發前往卡達多哈。

在世大運部份,伊朗以3勝4負最後排名第18名,其中有四人登上國家隊名單,表現分別為:

Aidin Nikkhah 9.6p+3.9rb
Pooya Tadjik 9.3p+4rb
M. Shasavand 5.3p+4rb
Farid Zargi 3p

國家隊球員中,Mehdi Kamrani是最值得注意的後衛,單打技巧和速度都相當出色,三分球也不差。Samad Nikkhah則是值得注意的前鋒,身材很壯碩,擅打爛仗。

大家最有興趣的應該是Jaber Rouzbahani和Hamad Hadadi。223cm的Rouzbahani雖然經常被媒體在亞洲拿來和姚明相比,但事實上他的技術還很嫩,和姚明差得遠。在西亞錦標賽中,黎巴嫩對Rouzbahani的卡位作得很紮實,使他幾乎完全不起作用。反而是216cm的Hadadi進攻技術較為成熟,身材也較為壯碩,比較可怕。Hadadi目前有傷在身,但仍會出賽。

無論如何,當伊朗將兩名大長人擺上球場,都是很難應付的。

另外,我也詢問了現任黎巴嫩國家隊總教練的前宏國教頭保羅(Paul Coughter),他認為伊朗的重點人物是他們的控球,因為他會持續向對方施壓,打得很拼。Rouzbahani的球技並不出色,但跟進和禁區嚇阻力還是有。另一個中鋒Hadadi的進攻技巧反而較好,和伊朗記者看法相同。

保羅建議中華隊守區域,防止控球的切入,迫使他們投外線,後衛可能要協助卡位,守好防守籃板,進攻上則把長人向外拉,吸引伊朗中鋒出來作較大範圍的移動。聽起來好像都是廢話,但也算是個參考。

伊朗在近兩年的比賽中,動輒和對手發生衝突或有本身情緒失控的現象,證明這支球隊雖然打球拼命,但太過年輕缺乏經驗,這很可能成為他們的致命傷。Jaber Rouzbahani六月間在菲律賓代表Saba參加亞洲俱樂部錦標賽時,因為打裁判遭禁賽一場處分。而Hamed Hadadi則在去年因為和教練吵架,一時情緒激動竟跑去打窗戶,結果被碎玻璃割傷手腕,停賽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