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經過福和橋下籃球場,最讓人感到神奇的不是場上滿滿的人,或是一隻貓都沒有,而是籃框上有網子。
籃框,在加拿大人James Naismith於1891年冬天發明籃球(當時稱為basket ball,不是basketball)之時,應該被稱為籃桶,因為最原始的籃框其實就是個桃桶(peach basket),每次投籃進桶之後,還得有人爬上木梯把球弄出來。後來演變為籃框後,籃網就在江湖上出現了。
每次經過福和橋下籃球場,最讓人感到神奇的不是場上滿滿的人,或是一隻貓都沒有,而是籃框上有網子。
籃框,在加拿大人James Naismith於1891年冬天發明籃球(當時稱為basket ball,不是basketball)之時,應該被稱為籃桶,因為最原始的籃框其實就是個桃桶(peach basket),每次投籃進桶之後,還得有人爬上木梯把球弄出來。後來演變為籃框後,籃網就在江湖上出現了。
兄弟象要賣了。坦白說,我還蠻無感的,一方面是因為一向是個籃球迷大於棒球迷,其次則是因為,如果抽離感情成分,從sportsbusiness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好事一椿,洪家抽身,如果ownership的轉換慎選,球員說不定能找到個更好的東家。職業運動換老闆是常有的事,不要當作亡國滅種來看。
私底下有點高興的部分是,兄弟終於可以換球衣了。兄弟那套上黃下黑的球衣,曾被大學好友形容為「穿西裝褲打棒球」,形容得還真好咧。是啊,為什麼會有人穿西裝褲打棒球呢?是因為球隊管理只帶了黃色上衣、黑色球褲,所以湊和著穿嗎?
前陣子馬尼拉亞錦賽期間,菲律賓媒體不知怎的,突然對這個Asia-Pacific Region的決定哇哇叫。坦白說,我也到那時才發現有這個維新計畫。
我想,或許亞太區這個設計只是針對世界盃來的,而非永久的設計。攤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FIBA Asia和FIBA Oceania合併之後的所謂「亞太區」範圍有多大,東邊已經跨越太平洋中線,西邊到達波斯灣和中東地區,和一般定義中的亞太地區差距實在太大。如果未來真有亞太籃總這個組織,它要如何運轉還真是件瘋狂的事。
是的,第N度的累格了,這一次是接下來國際籃壇會發生的大變動。全球性的東西就先不談了,縮小來看,它將會為亞洲籃球開拓出一個新的面向──亞太區域(Asia-Pacific)的籃球架構。很有趣,籃球似乎也不可避免的跟著政治和經濟在走。我們已經有了APEC,現在也將張開雙手迎接Asia-Pacific basketball的到來。
不過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必須先提一下國際籃總在2012年11月11日發出的新聞稿,介紹了今後幾年的變革,重點如下:
是的,又累格了,在NCAA美國大學籃球開打前讀些資料,才發現前中華職籃達欣洋將威廉斯(Corey Williams)已經在6月3日被Stetson大學聘為總教練,正準備展開他人生的第一個總教練球季。
那個號稱188公分,矮矮胖胖,和203公分隊友班尼特(Von Bennett)合騎一台小50cc機車在台北街頭亂竄的威廉斯,居然成了NCAA第一級大學的教頭,雖然不是什麼籃球名校?世界上果然什麼事都有可能,只聽到嗶嗶聲可以監聽一個多月,威廉斯又為什麼不能成為總教練?
日職養樂多隊洋將Wladimir Balentien今天打破王貞治維持的日職單季55轟紀錄,一舉把這項自1964年以來高懸49年的紀錄往前推進。單季55轟的日職球員不只Oh桑,還有2001年的Tuffy Rhodes和2002年的Alex Cabrera,但這兩個洋將都在季末因為日職球隊策略性保護王桑紀錄的手段之下,和刷新紀錄失之交臂。
寧與家臣,不與外人的想法,其實很可以理解。思緒,突然間將我拉回俗稱中華職籃(CBA)四年的1997-98球季MVP事件。
台灣有很多戰神,朱木炎是戰神,邱毅號稱國民黨戰神,張友驊聽說是名嘴中的戰神,而中華職籃也曾有一支球隊叫戰神。但這些人全都比不上NBA戰神,Allen Iverson。
Iverson正式宣布退休了,似乎沒有激起太多漣漪。或許大家心裡想的都和我差不多,其實自從2007年Iverson離開費城七六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在我們的心中退休了。
在丹佛,在底特律,在孟斐斯,甚至最後重回費城25場,還有到土耳其賺奶粉錢的那一年,都只是連串而可笑的悲劇。
自2013年起,就沒有再更新過自己的英文籃球部落格,也未曾再替Asia-basket.com寫過任何一篇報導(自1998年起,我像神經病一樣為該站寫了14年無償的台灣籃球英文報導)。今天,卻突如其來收到FIBA Asia一名記者的email。
信中問道,我是否認為Kwang這名教練在十年前的努力,為台灣籃球今年重返四強奠定紮實的根基。如果可以,他想在報導中引用我的評論。
Kwang? 十年前? 李雲光?
最近在Facebook上囫圇吞棗,急就章寫出來的兩則感想。現在,也只能像這樣的亂寫了。
2013/8/12
世界盃,原本就沒那麼容易
來說句不中聽的好了。如果台灣這一次一口氣前進2014的西班牙世界盃(原名世錦賽),那麼世界盃參賽權未免也來得太容易了。輸球的那種心碎和失望紮紮實實的告訴著我們,追求excellence從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2013年還不到一半,但今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籃球畫面已經產生了,不是Louisville全隊為骨折隊友Kevin Ware拼下一座冠軍,恐怕也不是Kobe Bryant阿契里斯腱斷掉的悲壯模樣,而是兩個高中生。
這部影片,每次看,每次掉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