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順序、不分中外東西的奧運雜想...
* NBA依然是 ─ 我相信也將會是 ─ 全世界整體水準最高的籃球聯盟,我們只要修正一個想法 ─NBA球員已經不見得是全球最佳的籃球員─ 大概就可以讓自己接受目前的奧運戰局。
* 中國請了曾任立陶宛國家隊教練的Jonas Kazlauskas來擔任國家隊助理教練,立陶宛請了小牛的助理教練Donnie Nelson來當助理教練。結果立陶宛宰了美國(雪梨奧運只差那麼一點點),而中國在對上立陶宛一役的表現也超乎預期。
再想想,中國找了Del Harris,卡達找來前LSU大學教練Joseph Steibing,日本簽了克羅埃西亞的教練,一簽簽到2006年,這一年來積極巡迴歐洲,到處找球隊打(包括我們的裕隆隊在內),實力有不小的進步。世界各國就不用提了,世界籃球早已是個地球村,亞洲國家聘請洋教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果真要求進步,我們的籃協還在撐什麼?
我已經說了N次,如果國內沒有能人,國內教練打不出成績、教不出東西,那麼就請老外來,再打不出成績就回家吃自己,plain and simple。
多辦國際賽是不錯,但辦比賽是服務了球迷,提供球員對抗經驗,坦白說,對提昇教練水準沒有大用。如果台灣籃球真要進步,提昇教練水準也是當務之急,多多和國際交流、往來,有絕對的好處。
* 跆拳道陳詩欣、朱木炎紅透全台灣,中華棒球隊雖然拿下未如球迷預期的第五名,仍有上千球迷熱情接機,誓死擁護,我不知道籃協長官們看了作何感想。我看了是很感慨,為什麼人家是一到大比賽就能拿出成績,即使拿不到佳績,至少也靠表現贏得球迷的心、凝聚了台灣人的情感。只有我們籃球,是一到國際賽既拿不到成績,也看不出士氣,又鐵定被幹得滿頭包?
* 8/28早上,美國掛了,圓球也跟著掛了(不過又好了)...
Anyway,我的建議是,美國可以向阿根廷學單雙擋、傳球、空手走位,向義大利和立陶宛學如何投籃,同時向中國學習如何在三場敗仗中都輸25分以上,卻能奇蹟式的打進八強。那麼,美國霸業將維持不墜。
* 好,我是開玩笑的,不要訐譙我。事實擺得很明顯,如今美國已經不是派大學明星隊去就能收拾各國了,甚至連派NBA明星去都有點罩不住 ─雖然我還是有點鐵齒的認為,如果維持原班人馬,甚或派出最堅強的陣容,美國仍能奪金而歸。
我要說的重點是,如果美國籃協真的認為自己面子已經掃地,想要有所作為,就應該以「常設性」的角度來經營Men's program。當然,他們是有men's national team committee這個常設的委員會,但心態卻不是「常設性」的。他們已經慣於在比賽前打打電話,「喂,打不打?打一下吧…啊,不能打?老婆頭髮痛?好,我再找別人好了…」。教練,從幾個大腳裡面挑一個就可以,然後這個大腳再挑幾腳來當助理教練。
就這樣,「夢幻隊」就成軍了,練個三週,就可以上路了。
成王敗寇,這樣搞拿得到金牌,也沒人會說什麼。拿不到金牌,就必須有所改變。
我的想法是,以美國的情況,是沒辦法像其他國家維持長年、定期的國家隊集訓,「常設性」的國家隊是絕對不可能。但是,國家隊可以有專職的總教練,是吧?Larry Brown、Popovich和Roy Williams的組合,誰敢說不好?問題是,他們在NBA和NCAA混太久了,實在不熟悉國際籃球生態和打法。百米金牌去跑兩百,難道就保證能拿冠軍?
其次,美國的失利和不了解對手也有很大關係(奇怪,這句話好耳熟,好像我們籃協也這麼說過…)。美國籃協和NBA各隊,其實可以建立更密切的聯繫。反正各隊在歐洲、南美和亞洲幾乎都有球探網路,不分四季的在搜集資料,如果能統合整理、分析,就不會發生打迷糊仗的情形。
* 有關西班牙教練Mario Pesquera在賽後向Larry Brown發飆一事,以王八蛋來形容Pesquera,可能是有點過火了。今天換成是我,搞不好我也飆他一頓。
我們得先想想西班牙有多倒楣,預賽五戰全勝,輸了這一場只能爭第七,已經夠嘔了,終場前LB還玩這一套。
從Larry Brown的角度來看,沒錯,23秒領先11分實在是夠多了。然而美國隊這一次的表現太讓人提心吊膽,如果認為贏定而放鬆,搞不好又有那種最後0.4秒逆轉的神蹟出現,豈不是吃不完兜著走?只能說Larry Brown太過謹慎了。
* 說到這裡,高球場上有所謂的etiquette,高球禮儀。棒球場上有大幅領先後不再?壘等等的「不成文禮節」。同樣的,籃球場上也有。美國的這次暫停事件,讓我想到國內有很多教練,不是對這方面欠缺認識,就是明明知道,卻毫不在意。
我就曾看到比賽剩0.5秒結束,某隊領先5、6分卻叫暫停的情況。這是怎樣?你怕對方投進六分球反敗為勝嗎?當然,五上五下的豪情調度就更多了。這不是不行,只是必須盡量避免,因為對手會有被羞辱的感覺。大幅領先的情況下,終場前還大玩扣籃秀,也是NBA裡的大忌。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我總是覺得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展現尊重比賽、尊重對手的氣度,不要亂搞才好。
Wednesday, August 25, 2004
世界籃球秩序重組
美國夢幻隊從2002年世錦賽輸到奧運,從輸給西班牙、阿根廷,到敗給波多黎各、立陶宛,由世錦賽的第六名,到目前僅以分組第四名晉級奧運八強。
不能否認的是,美國籃球水準依然很強。但是在國際賽的背景中,往後我們最好開始習慣一件事:世界籃球秩序即將重組,沒有一場球是必勝無疑,也沒有一支篤定奪冠摘金的球隊。
因為,國際賽不是季賽、例行賽,每一支球隊最多只交手一到兩次,更何況是兩到四年才比賽一次。像這種「久久才一次」的比賽,最是容易因為彼此的不了解和臨場的狀況而爆出冷門。
其次,我們也必須接受一個事實,美國的籃球員─包括NBA的球星─所組成的球隊,不見得是最強的隊伍,因為世界各國正在競競業業的迎頭趕上,而美國籃球的基層水準正在穩定的下滑。
●各國實力亦有消長
奧運至今才打完分組預賽,就已經爆出許多超級冷門,讓國際籃球專家眼鏡碎滿地。除了美國之外,2002年世錦賽冠軍塞爾維亞的衰敗,最令人觸目驚心,澳洲也有一定幅度的退步。
前面曾經提到,四年一次的世錦賽、奧運,其實不太適宜用前一屆的戰績來推斷本屆的表現。畢竟,四年不是一段短時間,人生有多少個四年?一名球員最多又能打幾次奧運?誠然,籃球強國都會有傳統實力,即使差也不致於太離譜,但是在奧運和世錦賽的舞台上,實力瞬息萬變,各國在四年間實力各有消長,很難鐵口直斷。
第一個衝擊各國實力的原因,在於球員的徵召。以往只有美國才會遭遇這個問題,以今年來說,獲邀的頂級球星到最後幾乎全數打退堂鼓,只有Tim Duncan和Allen Iverson留下。眾家球星不接受徵召的理由不一而足,有結婚的,有開刀的,還有害怕恐怖份子攻擊的。
如今,各國球員進入NBA者眾,連其他國家也遇上徵召的麻煩。例如今年的塞爾維亞,頭號中鋒Vlade Divac,頭號射手Peja Stojakovic和後衛Marko Jaric均未返國效力,戰力大減,是塞隊在分組墊底,落至只能爭第11名的主因之一。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就和各國籃協的經營運作有關了。有心向上、致力訓練的國家,四年內一定可以看出成績,例如西班牙、義大利、立陶宛等歐洲國家,以及大洋洲的紐西蘭,亞洲的中國,都算相當有心。
●奧運驚奇
驚奇有兩種,一種令人失望,一種令人欣喜。本屆奧運令人失望的球隊,以美國和塞爾維亞這兩大強權為最,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不夠用心,國際籃壇的確現實無比,成績是騙不了人的。
美國隊的表現毋需贅言,光是預賽輸了兩場、分組打到第四名,就已經夠難看,即使最後依然拿到金牌,他們的成績單也絕對難以讓球迷滿意。
塞爾維亞的開高走低則令人極為不解,事實上,即使塞隊少了三名大將,以他們的人才濟濟,也不致於打得如此之差,不僅敗給紐西蘭,更在最關鍵的一戰敗給中國。這絕對是近十年來表現最差的一支塞爾維亞代表隊,相信該國籃協已經緊張兮兮,準備開始重建了。
另一方面,許多不被看好的國家,反而展現出強大的意志力和進步。紐西蘭雖未打進八強,但是每場球都緊咬對手,絕不放棄,打出了幾場精彩絕倫的好球。紐隊陣中的Kirk Penney,已經是令人膽寒、必須特別看守的射手。身材壯碩、看來像是美式足球員的30歲前鋒Pero Cameron,球路能內能外,據說已經獲得活塞隊邀請,參加季前訓練營。
義大利也十分令人驚訝,照道理說,義大利在老將Gregor Fucka退休後,陣中就沒幾個有名的球員,去年歐錦賽取得奧運資格就已令人無法置信,如今在分組預賽居然高掛第二。
目前義大利陣中的幾名後衛十分出色,例如Gianluca Basile、Gianmarco Pozzecco、Alex Righetti、Massimo Bulleri,他們的特色是外線精準,非常擅於製造投籃空檔。奧運開打前射翻夢幻隊,證明他們的實力不能小看。
波多黎各在預賽打出三勝二負,率先拿美國隊開刀,三名後衛的表現令人驚艷,包括效力猶他爵士的Carlos Arroyo、曾進入馬刺訓練營的Elias Ayuso,以及Eddie Casiano。他們以42歲中鋒Jose Ortiz為精神領袖,走美式球風路線,非常慓悍難纏。
當然,預賽三敗都被狂轟25分以上的中國,靠著最後一戰一分氣走塞爾維亞,晉級八強,也算是驚奇。但在我看來,與其說中國打得好,不如說塞爾維亞的表現太離譜。中國的晉級有點幸運,還無法完全說服球迷。
●真正的夢幻隊
截稿此時,男籃八強賽尚未開打,球是圓的,或許在剩餘的賽程中,還會有很多冷門戰果。
但是我們不能不認識一支「真正的夢幻隊」,他們的名字就叫作美國女籃。美國女籃自從1996年以來就笑傲國際籃壇,間接促成了女子職籃WNBA的誕生。目前,國際賽也一律徵召WNBA球員出征。
和男子不同的是,至今各國都還和美國女籃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甚至連實力強勁的澳洲隊,遇上美國隊也很難取勝。雖然她們曾經在幾場比賽中受到威脅,但只要聚精會神,馬上就拉開差距,輕鬆獲勝。
美國以中鋒Lisa Leslie為核心,前鋒有Swin Cash、Tamika Catchings、Diana Taurasi,後衛則有Sue Bird和Dawn Staley等人,要內線有內線,要外線有外線,擁有經驗富的老將,也有繼之而起的新秀。
在世界各國尚未追上美國時,既有高度、寬度,也有內線、外線火力的美國女籃預計還會風光下去。在我眼裡,他們才是真正的夢幻隊。
不能否認的是,美國籃球水準依然很強。但是在國際賽的背景中,往後我們最好開始習慣一件事:世界籃球秩序即將重組,沒有一場球是必勝無疑,也沒有一支篤定奪冠摘金的球隊。
因為,國際賽不是季賽、例行賽,每一支球隊最多只交手一到兩次,更何況是兩到四年才比賽一次。像這種「久久才一次」的比賽,最是容易因為彼此的不了解和臨場的狀況而爆出冷門。
其次,我們也必須接受一個事實,美國的籃球員─包括NBA的球星─所組成的球隊,不見得是最強的隊伍,因為世界各國正在競競業業的迎頭趕上,而美國籃球的基層水準正在穩定的下滑。
●各國實力亦有消長
奧運至今才打完分組預賽,就已經爆出許多超級冷門,讓國際籃球專家眼鏡碎滿地。除了美國之外,2002年世錦賽冠軍塞爾維亞的衰敗,最令人觸目驚心,澳洲也有一定幅度的退步。
前面曾經提到,四年一次的世錦賽、奧運,其實不太適宜用前一屆的戰績來推斷本屆的表現。畢竟,四年不是一段短時間,人生有多少個四年?一名球員最多又能打幾次奧運?誠然,籃球強國都會有傳統實力,即使差也不致於太離譜,但是在奧運和世錦賽的舞台上,實力瞬息萬變,各國在四年間實力各有消長,很難鐵口直斷。
第一個衝擊各國實力的原因,在於球員的徵召。以往只有美國才會遭遇這個問題,以今年來說,獲邀的頂級球星到最後幾乎全數打退堂鼓,只有Tim Duncan和Allen Iverson留下。眾家球星不接受徵召的理由不一而足,有結婚的,有開刀的,還有害怕恐怖份子攻擊的。
如今,各國球員進入NBA者眾,連其他國家也遇上徵召的麻煩。例如今年的塞爾維亞,頭號中鋒Vlade Divac,頭號射手Peja Stojakovic和後衛Marko Jaric均未返國效力,戰力大減,是塞隊在分組墊底,落至只能爭第11名的主因之一。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就和各國籃協的經營運作有關了。有心向上、致力訓練的國家,四年內一定可以看出成績,例如西班牙、義大利、立陶宛等歐洲國家,以及大洋洲的紐西蘭,亞洲的中國,都算相當有心。
●奧運驚奇
驚奇有兩種,一種令人失望,一種令人欣喜。本屆奧運令人失望的球隊,以美國和塞爾維亞這兩大強權為最,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不夠用心,國際籃壇的確現實無比,成績是騙不了人的。
美國隊的表現毋需贅言,光是預賽輸了兩場、分組打到第四名,就已經夠難看,即使最後依然拿到金牌,他們的成績單也絕對難以讓球迷滿意。
塞爾維亞的開高走低則令人極為不解,事實上,即使塞隊少了三名大將,以他們的人才濟濟,也不致於打得如此之差,不僅敗給紐西蘭,更在最關鍵的一戰敗給中國。這絕對是近十年來表現最差的一支塞爾維亞代表隊,相信該國籃協已經緊張兮兮,準備開始重建了。
另一方面,許多不被看好的國家,反而展現出強大的意志力和進步。紐西蘭雖未打進八強,但是每場球都緊咬對手,絕不放棄,打出了幾場精彩絕倫的好球。紐隊陣中的Kirk Penney,已經是令人膽寒、必須特別看守的射手。身材壯碩、看來像是美式足球員的30歲前鋒Pero Cameron,球路能內能外,據說已經獲得活塞隊邀請,參加季前訓練營。
義大利也十分令人驚訝,照道理說,義大利在老將Gregor Fucka退休後,陣中就沒幾個有名的球員,去年歐錦賽取得奧運資格就已令人無法置信,如今在分組預賽居然高掛第二。
目前義大利陣中的幾名後衛十分出色,例如Gianluca Basile、Gianmarco Pozzecco、Alex Righetti、Massimo Bulleri,他們的特色是外線精準,非常擅於製造投籃空檔。奧運開打前射翻夢幻隊,證明他們的實力不能小看。
波多黎各在預賽打出三勝二負,率先拿美國隊開刀,三名後衛的表現令人驚艷,包括效力猶他爵士的Carlos Arroyo、曾進入馬刺訓練營的Elias Ayuso,以及Eddie Casiano。他們以42歲中鋒Jose Ortiz為精神領袖,走美式球風路線,非常慓悍難纏。
當然,預賽三敗都被狂轟25分以上的中國,靠著最後一戰一分氣走塞爾維亞,晉級八強,也算是驚奇。但在我看來,與其說中國打得好,不如說塞爾維亞的表現太離譜。中國的晉級有點幸運,還無法完全說服球迷。
●真正的夢幻隊
截稿此時,男籃八強賽尚未開打,球是圓的,或許在剩餘的賽程中,還會有很多冷門戰果。
但是我們不能不認識一支「真正的夢幻隊」,他們的名字就叫作美國女籃。美國女籃自從1996年以來就笑傲國際籃壇,間接促成了女子職籃WNBA的誕生。目前,國際賽也一律徵召WNBA球員出征。
和男子不同的是,至今各國都還和美國女籃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甚至連實力強勁的澳洲隊,遇上美國隊也很難取勝。雖然她們曾經在幾場比賽中受到威脅,但只要聚精會神,馬上就拉開差距,輕鬆獲勝。
美國以中鋒Lisa Leslie為核心,前鋒有Swin Cash、Tamika Catchings、Diana Taurasi,後衛則有Sue Bird和Dawn Staley等人,要內線有內線,要外線有外線,擁有經驗富的老將,也有繼之而起的新秀。
在世界各國尚未追上美國時,既有高度、寬度,也有內線、外線火力的美國女籃預計還會風光下去。在我眼裡,他們才是真正的夢幻隊。
Sunday, August 22, 2004
世界那麼大 - Sarunas J&*%$!s
立陶宛"終於"完成它的夢想,在預賽以94-90擊敗美國。此役的英雄似曾相識,正是四年前在雪梨差點以最後一擊打敗美國的Sarunas Jaskevicius。說真的,有幾個人能拼出他的名字?
幸運的,我曾在他效力Maryland大學時見過他打球。也許你會覺得我放馬後砲,但當時就很喜歡來自立陶宛的這個"硬頸小子"。對於他,我能想得出的第一個形容詞就是"強悍",第二個形容詞是─"準!"
另外,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每次看到他就想起麥特戴蒙...
**賽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Jaskevicius的幾次發言。
"This is, in a way, an incredible win, and in a way it doesn't mean anything. What does this mean if you don't win a medal? We beat the States. So what? We came here not to beat the States or any other team, we just came here to fight for the medal.''
可見他並沒有被擊敗美國的喜悅沖昏頭。或許,今年是立陶宛衝破"銅牌魔咒"的一年?
"You know, Sydney was four years ago. The shot in Sydney, I keep saying, never had a chance to go in.''
這再度顯現,Jaskevicius是一個非常實事求是、謙沖為懷的球員,當大家不斷討論他四年前的最後一擊時,他卻說那一球根本沒有機會進框。
"I was a free agent in Europe, and it never came -- any offers. They talked about they were interested, but there weren't even any minimum offers. So I think I'm just not a player for the NBA, because these guys know what they're doing. If 30 teams think a player cannot play, I cannot play.''
也許這真是Jaskevicius內心的想法─如果NBA 30支球隊都不要我,也許我真的沒那麼好。但是以我的觀察,這純粹是因為NBA球隊選人原則的問題。就像Sam Amico說的,NBA球隊總是寧願去挑高中生,也不願選擇已有三、四年大學實戰磨鍊的大學球員。
控球後衛也是一樣,NBA球隊最重視的是速度、身高,但是一遇到高中控球或是被媒體炒紅的球員,似乎又不那麼在意了(Ex: Sebastian Telfair)。這就是我一直納悶,Pepe Sanchez、Sarunas Jeskevicius為什麼一直沒人要的原因。
但是你回過頭去想想John Stockton,他的速度快嗎?身高夠嗎?
Allen Iverson不也說了嗎?各國隊伍打球的方式,是Karl Malone、John Stockton打球的方式。換句話說,基本、紮實、硬朗、強悍。真的沒有NBA球隊願意給這些外籍控球機會嗎?
當然,如果是中國的控球,就可以自動跳過了...
**話說1997-98年的Maryland,當年確實讓人非常激賞,雖然他們最後只打進Sweet Sixteen就敗給Arizona。當時Maryland陣中有Laron Profit、Obinna Ekezie、Rodney Elliott、Terence Morris和Jaskevicius,J同學當季打出平均12.6分、3.6助攻的成績。
畢業之後,Jaskevicius曾參加PIT邀請賽,但選秀會槓龜,於是先回立陶宛打職籃。隨後幾年,他曾經待過斯洛維尼亞的球隊,以及西班牙的Barcelona和以色列的Maccabi Tel Aviv,在歐洲職籃中是相當不錯的控球。去年的歐錦賽中,他是立陶宛封王的大功臣,既能組織進攻也能投籃得分,準起來可能比美國九成五的得分後衛都還準。
幸運的,我曾在他效力Maryland大學時見過他打球。也許你會覺得我放馬後砲,但當時就很喜歡來自立陶宛的這個"硬頸小子"。對於他,我能想得出的第一個形容詞就是"強悍",第二個形容詞是─"準!"
另外,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每次看到他就想起麥特戴蒙...
**賽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Jaskevicius的幾次發言。
"This is, in a way, an incredible win, and in a way it doesn't mean anything. What does this mean if you don't win a medal? We beat the States. So what? We came here not to beat the States or any other team, we just came here to fight for the medal.''
可見他並沒有被擊敗美國的喜悅沖昏頭。或許,今年是立陶宛衝破"銅牌魔咒"的一年?
"You know, Sydney was four years ago. The shot in Sydney, I keep saying, never had a chance to go in.''
這再度顯現,Jaskevicius是一個非常實事求是、謙沖為懷的球員,當大家不斷討論他四年前的最後一擊時,他卻說那一球根本沒有機會進框。
"I was a free agent in Europe, and it never came -- any offers. They talked about they were interested, but there weren't even any minimum offers. So I think I'm just not a player for the NBA, because these guys know what they're doing. If 30 teams think a player cannot play, I cannot play.''
也許這真是Jaskevicius內心的想法─如果NBA 30支球隊都不要我,也許我真的沒那麼好。但是以我的觀察,這純粹是因為NBA球隊選人原則的問題。就像Sam Amico說的,NBA球隊總是寧願去挑高中生,也不願選擇已有三、四年大學實戰磨鍊的大學球員。
控球後衛也是一樣,NBA球隊最重視的是速度、身高,但是一遇到高中控球或是被媒體炒紅的球員,似乎又不那麼在意了(Ex: Sebastian Telfair)。這就是我一直納悶,Pepe Sanchez、Sarunas Jeskevicius為什麼一直沒人要的原因。
但是你回過頭去想想John Stockton,他的速度快嗎?身高夠嗎?
Allen Iverson不也說了嗎?各國隊伍打球的方式,是Karl Malone、John Stockton打球的方式。換句話說,基本、紮實、硬朗、強悍。真的沒有NBA球隊願意給這些外籍控球機會嗎?
當然,如果是中國的控球,就可以自動跳過了...
**話說1997-98年的Maryland,當年確實讓人非常激賞,雖然他們最後只打進Sweet Sixteen就敗給Arizona。當時Maryland陣中有Laron Profit、Obinna Ekezie、Rodney Elliott、Terence Morris和Jaskevicius,J同學當季打出平均12.6分、3.6助攻的成績。
畢業之後,Jaskevicius曾參加PIT邀請賽,但選秀會槓龜,於是先回立陶宛打職籃。隨後幾年,他曾經待過斯洛維尼亞的球隊,以及西班牙的Barcelona和以色列的Maccabi Tel Aviv,在歐洲職籃中是相當不錯的控球。去年的歐錦賽中,他是立陶宛封王的大功臣,既能組織進攻也能投籃得分,準起來可能比美國九成五的得分後衛都還準。
籃框裡的福爾摩莎 - 從邀請賽談起
這是另一個神經傳導過慢的話題。
看完裕隆赴日的四場球賽比數,我很確定的是,短期內日本籃協不會再邀請台灣球隊訪問了。
很不情願的拿起計算機敲了一下,四場球全敗就算了,平均輸分是23.3分。我想問各位,23.3和33.3有沒有差別?和43.3有沒有差別?在籃球場上,其實沒什麼差別。換句話說,下次我會建議日本籃協邀請圓球城市籃球隊去訪問。如果我們勤練Dean Smith的四角戰術,我想輸分不會超過43.3。
人家免費請你去比賽,就是要你端出百分百的實力,這結果也太誇張了一點,球員、教練團也懶散得太離譜了一點。好歹,裕隆也因為是堂堂SBL的冠軍隊才獲得邀請,我就不相信日本國家隊強到這種地步,能夠隨隨便便大屠殺擁有半支國家隊的裕隆。
話說回來,為什麼原本邀請的是中華隊,卻成了裕隆呢?
瓊斯盃之後,日本籃協邀請中華隊赴日。我們可愛的籃協卻說,中華隊有藍白兩隊,要就都去,不然就都不去,因為只有一隊去,對另一隊不公平。我倒是覺得奇怪了,人家就是要邀你的國家隊去,如果你有中華紅、橙、黃、綠、藍、靛、紫隊,難不成人家要邀七隊去嗎?
再說到不公平,也是奇怪了。我邀你到我家吃飯,你硬是要帶你的雙胞胎弟弟一起來,說怕他吃味,這是那門子歪理?
其次是卡達辦的一項國際邀請賽,原本有意邀中華白參賽,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而婉拒了。
我還是覺得很奇怪,我們每到亞洲賽,老是說對西亞球隊不熟悉。現在擺明了有一個免費的機會讓你到西亞去作個scouting trip,是"無料"的哦,但是你自己卻放棄了。
請各位告訴我,是我的腦袋有問題,還是某人的腦袋不太清楚?如果是我有問題,歡迎寫信至 hoopjunkie@yahoo.com 來提醒我,如果是某人有問題,那就....就算了...
看完裕隆赴日的四場球賽比數,我很確定的是,短期內日本籃協不會再邀請台灣球隊訪問了。
很不情願的拿起計算機敲了一下,四場球全敗就算了,平均輸分是23.3分。我想問各位,23.3和33.3有沒有差別?和43.3有沒有差別?在籃球場上,其實沒什麼差別。換句話說,下次我會建議日本籃協邀請圓球城市籃球隊去訪問。如果我們勤練Dean Smith的四角戰術,我想輸分不會超過43.3。
人家免費請你去比賽,就是要你端出百分百的實力,這結果也太誇張了一點,球員、教練團也懶散得太離譜了一點。好歹,裕隆也因為是堂堂SBL的冠軍隊才獲得邀請,我就不相信日本國家隊強到這種地步,能夠隨隨便便大屠殺擁有半支國家隊的裕隆。
話說回來,為什麼原本邀請的是中華隊,卻成了裕隆呢?
瓊斯盃之後,日本籃協邀請中華隊赴日。我們可愛的籃協卻說,中華隊有藍白兩隊,要就都去,不然就都不去,因為只有一隊去,對另一隊不公平。我倒是覺得奇怪了,人家就是要邀你的國家隊去,如果你有中華紅、橙、黃、綠、藍、靛、紫隊,難不成人家要邀七隊去嗎?
再說到不公平,也是奇怪了。我邀你到我家吃飯,你硬是要帶你的雙胞胎弟弟一起來,說怕他吃味,這是那門子歪理?
其次是卡達辦的一項國際邀請賽,原本有意邀中華白參賽,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而婉拒了。
我還是覺得很奇怪,我們每到亞洲賽,老是說對西亞球隊不熟悉。現在擺明了有一個免費的機會讓你到西亞去作個scouting trip,是"無料"的哦,但是你自己卻放棄了。
請各位告訴我,是我的腦袋有問題,還是某人的腦袋不太清楚?如果是我有問題,歡迎寫信至 hoopjunkie@yahoo.com 來提醒我,如果是某人有問題,那就....就算了...
Monday, August 16, 2004
籃框裡的福爾摩莎 - 慢了三拍的雜想
*我想我的神經傳導有點問題,從腦袋到末梢神經傳遞的時間需要比常人來得久,這就是為什麼我籃球打不好的原因,也是文章寫得特別慢的原因。更傷腦筋的是,我習慣說些難聽的話...
*瓊斯盃似乎已經結束很久了,無論如何,我心中的MVP是周士淵。理由很簡單,他在最重要的對澳洲、南韓兩戰攻下50分。對澳洲23分,投16中9;對南韓27分,投16中12。
以整個瓊斯盃來看,周士淵狀況顯然處在高峰,平均上場20.7分鐘攻下13.4分、2.2助攻和1.1抄截。他的兩分球命中率61%、三分球42.4%、罰球84.6%,準得嚇人。
獲選MVP的陳信安,表現當然也不差,平均上場23分鐘,攻得14.9分、2.2助攻。他的傳球和第一步的爆發力,都是對手難以防守的原因。但是,如果說陳信安搭配團隊的表現有75分,他的個人表現只有60分,而且不時消失,無法說服我將MVP選票投給他。
至於田壘的表現如何?平均上場27.3分鐘,12.6分、6.4籃板、2.4助攻,好像不錯是嗎?好,再看看這些數字:兩分球命中率38.7%、三分球43.4%、罰球42.1%...這該怎麼形容?只能用"離奇"或"匪夷所思"來形容吧。
*Motion Offense似乎在最近成了熱門話題。拜讀了Kevin Chou的大作,又有機會將中華白在瓊斯盃的幾場球重看了一次。恕小弟資質駑鈍,我怎麼看都看不出來中華白打的是motion offense。
Motion offense中最重要的元素:Spacing、Cutting、Screening、Passing,我覺得中華白少了screening的部份。他們頂多是在左右45度角作出pick-and-roll,但看不出來有什麼樣透過擋人而設計出來的戰法。
我可以為中華白找出幾個理由來解釋。第一、motion offense確實只是個概念(concept),自然沒有標準打法,更找不到兩套一模一樣的motion offense;第二、中華白成軍集訓時間不夠長,無法讓來自不同球隊的球員了解screening的動位。
*抱歉,我不習慣寫MO,因為好像沒有這種說法...亂入一下:MO=Most Overrated Offense?感覺上,現在在台灣,如果你看不出來球隊在打什麼東西,教練就會告訴你:我們打的是motion...
*就我所了解,motion offense並不代表放棄低位。無論是3-out 2-in或4-out 1-in的pattern,籃球愈靠近低位得分愈容易的概念是不會變的。很可惜的是,從中華白身上看不到這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老話一句,在籃球場上,"準"是一切疑難雜症的解答。如果你準得像神、又能贏球,也不用什麼鳥戰術了...
*也就是說,中華白劉嘉發教練作得最為成功的一點是:他掌握了手上球員的特性。同時根據了解,在賽前將他們的體能操到一個極緻。所以,中華白打出了一點快、狠(還不是很狠)、準的味道。投籃比對手準確、體能對對手強大,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對上身材較高但腳步較慢的澳洲、卡達、德國,最能看出中華白的特點。
*相形之下,幸好我在賽前沒和別人打賭,否則中華藍真的會害我輸錢,或是必須在忠孝東路上遛鳥。
中華藍的陣容,就帳面上看絕對優於白隊,但是整合十分失敗。如果說這不是教練的責任,我不知道這是誰的責任。
速度絕不是藍隊的特長,也就是說,藍隊理應利用本身較擅於半場攻擊、老將經驗較為富、整體身材也優於白隊的三大特點,來決定本身的節奏和打法。當然,我們見到的並非如此...
*看完新作者Kevin Chou的Early Offense大作,我恍然大悟:圓球球聚時,對手打的大概都是early offense,因為我們不是文兄大培不回防、懶得回防、無法回防,就是另外有人不回防。
然後,等對手投籃不進,我方搶下籃板...我們就長傳人還杵在前場的大培,也來個early offense...這是什麼跟什麼?
*瓊斯盃似乎已經結束很久了,無論如何,我心中的MVP是周士淵。理由很簡單,他在最重要的對澳洲、南韓兩戰攻下50分。對澳洲23分,投16中9;對南韓27分,投16中12。
以整個瓊斯盃來看,周士淵狀況顯然處在高峰,平均上場20.7分鐘攻下13.4分、2.2助攻和1.1抄截。他的兩分球命中率61%、三分球42.4%、罰球84.6%,準得嚇人。
獲選MVP的陳信安,表現當然也不差,平均上場23分鐘,攻得14.9分、2.2助攻。他的傳球和第一步的爆發力,都是對手難以防守的原因。但是,如果說陳信安搭配團隊的表現有75分,他的個人表現只有60分,而且不時消失,無法說服我將MVP選票投給他。
至於田壘的表現如何?平均上場27.3分鐘,12.6分、6.4籃板、2.4助攻,好像不錯是嗎?好,再看看這些數字:兩分球命中率38.7%、三分球43.4%、罰球42.1%...這該怎麼形容?只能用"離奇"或"匪夷所思"來形容吧。
*Motion Offense似乎在最近成了熱門話題。拜讀了Kevin Chou的大作,又有機會將中華白在瓊斯盃的幾場球重看了一次。恕小弟資質駑鈍,我怎麼看都看不出來中華白打的是motion offense。
Motion offense中最重要的元素:Spacing、Cutting、Screening、Passing,我覺得中華白少了screening的部份。他們頂多是在左右45度角作出pick-and-roll,但看不出來有什麼樣透過擋人而設計出來的戰法。
我可以為中華白找出幾個理由來解釋。第一、motion offense確實只是個概念(concept),自然沒有標準打法,更找不到兩套一模一樣的motion offense;第二、中華白成軍集訓時間不夠長,無法讓來自不同球隊的球員了解screening的動位。
*抱歉,我不習慣寫MO,因為好像沒有這種說法...亂入一下:MO=Most Overrated Offense?感覺上,現在在台灣,如果你看不出來球隊在打什麼東西,教練就會告訴你:我們打的是motion...
*就我所了解,motion offense並不代表放棄低位。無論是3-out 2-in或4-out 1-in的pattern,籃球愈靠近低位得分愈容易的概念是不會變的。很可惜的是,從中華白身上看不到這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老話一句,在籃球場上,"準"是一切疑難雜症的解答。如果你準得像神、又能贏球,也不用什麼鳥戰術了...
*也就是說,中華白劉嘉發教練作得最為成功的一點是:他掌握了手上球員的特性。同時根據了解,在賽前將他們的體能操到一個極緻。所以,中華白打出了一點快、狠(還不是很狠)、準的味道。投籃比對手準確、體能對對手強大,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對上身材較高但腳步較慢的澳洲、卡達、德國,最能看出中華白的特點。
*相形之下,幸好我在賽前沒和別人打賭,否則中華藍真的會害我輸錢,或是必須在忠孝東路上遛鳥。
中華藍的陣容,就帳面上看絕對優於白隊,但是整合十分失敗。如果說這不是教練的責任,我不知道這是誰的責任。
速度絕不是藍隊的特長,也就是說,藍隊理應利用本身較擅於半場攻擊、老將經驗較為富、整體身材也優於白隊的三大特點,來決定本身的節奏和打法。當然,我們見到的並非如此...
*看完新作者Kevin Chou的Early Offense大作,我恍然大悟:圓球球聚時,對手打的大概都是early offense,因為我們不是文兄大培不回防、懶得回防、無法回防,就是另外有人不回防。
然後,等對手投籃不進,我方搶下籃板...我們就長傳人還杵在前場的大培,也來個early offense...這是什麼跟什麼?
Tuesday, August 10, 2004
奧運籃球大勢分析
奧運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對籃球來說也一樣。儘管世界錦標賽的水準不見得輸給奧運,但全球對奧運的注意力,絕不是一個世錦賽可以比擬。更何況,自1992年之後,每四年一次的美國NBA「夢幻隊」,早就是球迷不可不跟隨的「偶像團體」。
然而,奧運籃球的氛圍已大不如以往。四年前的雪梨奧運,夢幻隊有驚無險保住全勝紀錄,捧回金牌。2002年世錦賽,以NBA球星組成的夢幻隊卻成了標準的噩夢,連勝紀錄遭阿根廷中斷不說,還一口氣跌到第六。
今年絕對是美國籃球的復仇之年。至於亞洲的中國,四年來王治郅、巴特爾和姚明三名中鋒進軍NBA的結果,加上國內籃球欣欣向榮、備受國際矚目,同時請NBA等級的教頭Del Harris,也誓言要突破第8名的最佳紀錄。
那麼,今年的奧運男籃會是什麼樣的態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女籃。
▓奧運分組與賽制
奧運和世錦賽不同的是,它限制只有12支球隊能夠參賽,而非16隊。男女籃都在預賽分兩組,每組6隊,打分組單循環預賽。
各組前四名晉級八強,之後就採用最殘忍的單敗淘汰制,由A1 vs. B4、B2 vs. A3、B1 vs. A4、A2 vs. B3,勝者進四強,再進行交叉準決賽,最後爭冠。
比賽採用的當然是國際規則,對其他國家不成問題,至於打慣了NBA規則的美國隊,這向來是最需要適應的問題。無論是較短的三分線,或是尺度完全不同的國際裁判,都夠美國男籃傷腦筋的。
男籃的分組是:
A組─阿根廷、中國、義大利、紐西蘭、塞爾維亞、西班牙
B組─安哥拉、澳洲、希臘、立陶宛、波多黎各、美國
女籃的分組則是:
A組─澳洲、巴西、希臘、日本、奈及利亞、俄羅斯
B組─中國、捷克、南韓、紐西蘭、西班牙、美國
▓男籃A組解析
綜觀A組情勢,阿根廷和塞爾維亞有一定實力,應該是篤定晉級八強,剩下的兩個名額,可能要由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三搶二。
阿根廷:以Manu Ginobili為首,阿根廷在2002年世錦賽擊敗美國,一戰成名,同時也向世人宣告,阿根廷不只是會踢足球,他們的籃球也打得漂亮。阿根廷團隊默契十足,主要鋒線戰將還有Andres Nocioni、Luis Scola、Fabrico Oberto,有高度也有強度,後場則有沈穩的Pepe Sanchez為主控,絕對不可小看。
塞爾維亞:世錦賽冠軍隊,前身為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國內籃球人才濟濟,雖然效力NBA的名將Vlade Divac、Peja Stojakovic、Marko Jaric和去年選秀榜眼Darko Milicic(受傷)悉數缺席,實力依然強勁。塞爾維亞預料會以Vladimir Radmanovic、Predrag Drobnjak、Dejan Tomasevic等三名逾208公分的鋒線為主將,歐洲最全能的球員Dejan Bodiroga作為押陣的定心丸,小將Milos Vujanic則擔任後場主控。
中國:為了替四年後的北京奧運備戰,中國今年參加雅典奧運的企圖心特別強。征戰NBA的三大中鋒,除了王治郅之外,姚明、巴特爾均歸隊效力,中鋒戰力完全不成問題。年僅17歲的小將易建聯,已經被喻為明年NBA選秀前三名的大熱門,眾多球探球迷都在注意他雅典奧運的表現。中國特別聘請小牛助理教練Del Harris為總教練,期待突破第8名的史上最佳成績,會有一番苦戰,但並非不可能。
義大利:在去年歐錦賽打出令人驚訝的第三名成績,拿下歐洲最後一席參賽權。照理說,義大利這兩年正在青黃不接的時期,但他們肯拼肯纏,身高188公分的後衛Gianluca Basile,外線火力非常驚人。義大利在奧運熱身賽再度爆冷以95-78大勝美國夢幻隊,說明他們的實力不弱,說不定在奧運又會成為黑馬。
西班牙:西班牙在2002年世錦賽拿下第五,去年歐錦賽則奪得亞軍。他們以年紀都在23歲以下的Pau Gasol(NBA灰熊隊)和一對後場Juan Navarro(巴塞隆納)、Raul Lopez(爵士)領軍,相當具有爆發力,靠著一群無名苦工,整體表現也還算穩定,實力正在往上爬昇,未來會是不可忽視的歐洲勁旅。
紐西蘭:雪梨奧運初嘗奧運滋味,結果以第11名收場。但紐西蘭沒花多少時間,就成為最美的灰姑娘,他們打進2002年世錦賽,而且連連扮豬吃老虎,最後竟然打進四強,以第四名收場。紐西蘭陣容變動不大,仍以重磅前鋒Pero Cameron、195公分得分後衛Kirk Penney、188公分控球Mark Dickel和195公分前鋒Phil Jones為主力。今年是否能再創奇蹟,就很難說了。
▓男籃B組解析
B組局勢較為明朗,美國和立陶宛幾乎篤定晉級八強,另外兩個名額,應該是澳洲和波多黎各。地主希臘有可能攪局,安哥拉則註定打完預賽就打包回家。
安哥拉:非洲冠軍向來在奧運上只有陪榜的份,這是連續四屆打進奧運的安哥拉的宿命。想晉級八強,一點希望都沒有。
澳洲:雪梨奧運拿下第四名佳績後,澳洲在大洋洲錦標賽被紐西蘭擺了一道,未能打進2002年世錦賽。生聚教訓之後,今年捲土重來。澳洲的生面孔並不多,仍以外線神準的後衛Shane Heal領銜,搭配7呎中鋒Chris Anstey和207公分前鋒Andrew Bogut、203公分前鋒Tony Ronaldson等人。他們的問題可能是後場稍弱了一點。
希臘:在1996年奧運有第五名的成績,去年歐錦賽也是第五。希臘陣中除了203公分的Antonio Fotsis和213公分的大中鋒Jake Tsakalidis,並沒有知名的球員,只能期待打好每一場球,伺機在主場優勢之下創造冷門。
立陶宛:身為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立陶宛擁有光榮的奧運籃球傳統,而且出過Arvydas Sabonis和Zydrunas Ilgauskas兩名傑出中鋒。這兩人一個老、一個傷,都未在立陶宛最後名單上,但還是沒有人敢小看去年勇奪歐錦賽冠軍的立陶宛。後衛Sarunas Jaskevicius是立隊的靈魂人物,能控能投,Darius Songaila和Saulius Stombergas都不是引人注意的球員,一內一外的戰力卻不可輕忽。立陶宛的系統戰嚴謹,節奏掌控極佳,有希望再打出好成績。
波多黎各:在美洲區資格賽以第三名拿下北美的最後一席參賽權。年逾40的老將Jose Ortiz,是波隊的精神領袖,而且球技絲毫不含糊。波多黎各的兩名後衛都不好惹,Carlos Arroyo已是爵士先發控衛,Elius Ayuso則曾至馬刺測試。另外,年僅19歲的216公分中鋒Peter John Ramos剛被巫師挑上,值得注意。
美國:在眾多球星退出之後,美國籃協還是硬著頭皮組成了不太夢幻的夢幻隊。這支球隊將以Tim Duncan和Allen Iverson為核心,搭配Shawn Marion、Stephon Marbury、Lamar Odom、Richard Jefferson等中生代,試圖帶領LeBron James、Carmelo Anthony、Dwyane Wade、Carlos Boozer、Emeka Okafor、Amare Stoudemire這群菜鳥,將金牌繼續留在美國。
教頭Larry Brown將承擔很大的壓力,美國隊集訓時間太短,熱身賽中並不理想的表現,提前為美國戰力拉警報。一般的批評是,美國除了默契待建立、對國際規則不夠熟悉,還有身高過矮,以及缺乏外線純射手的隱憂。
究竟是美夢或是噩夢,只能等待奧運戰場上見真章。
▓女籃分析
和男籃比較起來,女籃由於實力落差較明顯,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意外。預料將會由超強的美國隊和澳洲隊爭奪后座。
A組晉級八強的隊伍預料是澳洲、俄羅斯、巴西,以及日本和奈及利亞其中一隊。至於B組,美國篤定會輕鬆晉級,中國和捷克也應該能晉級。最後一席,應該會由今年實力未達巔峰的南韓和西班牙爭奪。
然而,奧運籃球的氛圍已大不如以往。四年前的雪梨奧運,夢幻隊有驚無險保住全勝紀錄,捧回金牌。2002年世錦賽,以NBA球星組成的夢幻隊卻成了標準的噩夢,連勝紀錄遭阿根廷中斷不說,還一口氣跌到第六。
今年絕對是美國籃球的復仇之年。至於亞洲的中國,四年來王治郅、巴特爾和姚明三名中鋒進軍NBA的結果,加上國內籃球欣欣向榮、備受國際矚目,同時請NBA等級的教頭Del Harris,也誓言要突破第8名的最佳紀錄。
那麼,今年的奧運男籃會是什麼樣的態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女籃。
▓奧運分組與賽制
奧運和世錦賽不同的是,它限制只有12支球隊能夠參賽,而非16隊。男女籃都在預賽分兩組,每組6隊,打分組單循環預賽。
各組前四名晉級八強,之後就採用最殘忍的單敗淘汰制,由A1 vs. B4、B2 vs. A3、B1 vs. A4、A2 vs. B3,勝者進四強,再進行交叉準決賽,最後爭冠。
比賽採用的當然是國際規則,對其他國家不成問題,至於打慣了NBA規則的美國隊,這向來是最需要適應的問題。無論是較短的三分線,或是尺度完全不同的國際裁判,都夠美國男籃傷腦筋的。
男籃的分組是:
A組─阿根廷、中國、義大利、紐西蘭、塞爾維亞、西班牙
B組─安哥拉、澳洲、希臘、立陶宛、波多黎各、美國
女籃的分組則是:
A組─澳洲、巴西、希臘、日本、奈及利亞、俄羅斯
B組─中國、捷克、南韓、紐西蘭、西班牙、美國
▓男籃A組解析
綜觀A組情勢,阿根廷和塞爾維亞有一定實力,應該是篤定晉級八強,剩下的兩個名額,可能要由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三搶二。
阿根廷:以Manu Ginobili為首,阿根廷在2002年世錦賽擊敗美國,一戰成名,同時也向世人宣告,阿根廷不只是會踢足球,他們的籃球也打得漂亮。阿根廷團隊默契十足,主要鋒線戰將還有Andres Nocioni、Luis Scola、Fabrico Oberto,有高度也有強度,後場則有沈穩的Pepe Sanchez為主控,絕對不可小看。
塞爾維亞:世錦賽冠軍隊,前身為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國內籃球人才濟濟,雖然效力NBA的名將Vlade Divac、Peja Stojakovic、Marko Jaric和去年選秀榜眼Darko Milicic(受傷)悉數缺席,實力依然強勁。塞爾維亞預料會以Vladimir Radmanovic、Predrag Drobnjak、Dejan Tomasevic等三名逾208公分的鋒線為主將,歐洲最全能的球員Dejan Bodiroga作為押陣的定心丸,小將Milos Vujanic則擔任後場主控。
中國:為了替四年後的北京奧運備戰,中國今年參加雅典奧運的企圖心特別強。征戰NBA的三大中鋒,除了王治郅之外,姚明、巴特爾均歸隊效力,中鋒戰力完全不成問題。年僅17歲的小將易建聯,已經被喻為明年NBA選秀前三名的大熱門,眾多球探球迷都在注意他雅典奧運的表現。中國特別聘請小牛助理教練Del Harris為總教練,期待突破第8名的史上最佳成績,會有一番苦戰,但並非不可能。
義大利:在去年歐錦賽打出令人驚訝的第三名成績,拿下歐洲最後一席參賽權。照理說,義大利這兩年正在青黃不接的時期,但他們肯拼肯纏,身高188公分的後衛Gianluca Basile,外線火力非常驚人。義大利在奧運熱身賽再度爆冷以95-78大勝美國夢幻隊,說明他們的實力不弱,說不定在奧運又會成為黑馬。
西班牙:西班牙在2002年世錦賽拿下第五,去年歐錦賽則奪得亞軍。他們以年紀都在23歲以下的Pau Gasol(NBA灰熊隊)和一對後場Juan Navarro(巴塞隆納)、Raul Lopez(爵士)領軍,相當具有爆發力,靠著一群無名苦工,整體表現也還算穩定,實力正在往上爬昇,未來會是不可忽視的歐洲勁旅。
紐西蘭:雪梨奧運初嘗奧運滋味,結果以第11名收場。但紐西蘭沒花多少時間,就成為最美的灰姑娘,他們打進2002年世錦賽,而且連連扮豬吃老虎,最後竟然打進四強,以第四名收場。紐西蘭陣容變動不大,仍以重磅前鋒Pero Cameron、195公分得分後衛Kirk Penney、188公分控球Mark Dickel和195公分前鋒Phil Jones為主力。今年是否能再創奇蹟,就很難說了。
▓男籃B組解析
B組局勢較為明朗,美國和立陶宛幾乎篤定晉級八強,另外兩個名額,應該是澳洲和波多黎各。地主希臘有可能攪局,安哥拉則註定打完預賽就打包回家。
安哥拉:非洲冠軍向來在奧運上只有陪榜的份,這是連續四屆打進奧運的安哥拉的宿命。想晉級八強,一點希望都沒有。
澳洲:雪梨奧運拿下第四名佳績後,澳洲在大洋洲錦標賽被紐西蘭擺了一道,未能打進2002年世錦賽。生聚教訓之後,今年捲土重來。澳洲的生面孔並不多,仍以外線神準的後衛Shane Heal領銜,搭配7呎中鋒Chris Anstey和207公分前鋒Andrew Bogut、203公分前鋒Tony Ronaldson等人。他們的問題可能是後場稍弱了一點。
希臘:在1996年奧運有第五名的成績,去年歐錦賽也是第五。希臘陣中除了203公分的Antonio Fotsis和213公分的大中鋒Jake Tsakalidis,並沒有知名的球員,只能期待打好每一場球,伺機在主場優勢之下創造冷門。
立陶宛:身為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立陶宛擁有光榮的奧運籃球傳統,而且出過Arvydas Sabonis和Zydrunas Ilgauskas兩名傑出中鋒。這兩人一個老、一個傷,都未在立陶宛最後名單上,但還是沒有人敢小看去年勇奪歐錦賽冠軍的立陶宛。後衛Sarunas Jaskevicius是立隊的靈魂人物,能控能投,Darius Songaila和Saulius Stombergas都不是引人注意的球員,一內一外的戰力卻不可輕忽。立陶宛的系統戰嚴謹,節奏掌控極佳,有希望再打出好成績。
波多黎各:在美洲區資格賽以第三名拿下北美的最後一席參賽權。年逾40的老將Jose Ortiz,是波隊的精神領袖,而且球技絲毫不含糊。波多黎各的兩名後衛都不好惹,Carlos Arroyo已是爵士先發控衛,Elius Ayuso則曾至馬刺測試。另外,年僅19歲的216公分中鋒Peter John Ramos剛被巫師挑上,值得注意。
美國:在眾多球星退出之後,美國籃協還是硬著頭皮組成了不太夢幻的夢幻隊。這支球隊將以Tim Duncan和Allen Iverson為核心,搭配Shawn Marion、Stephon Marbury、Lamar Odom、Richard Jefferson等中生代,試圖帶領LeBron James、Carmelo Anthony、Dwyane Wade、Carlos Boozer、Emeka Okafor、Amare Stoudemire這群菜鳥,將金牌繼續留在美國。
教頭Larry Brown將承擔很大的壓力,美國隊集訓時間太短,熱身賽中並不理想的表現,提前為美國戰力拉警報。一般的批評是,美國除了默契待建立、對國際規則不夠熟悉,還有身高過矮,以及缺乏外線純射手的隱憂。
究竟是美夢或是噩夢,只能等待奧運戰場上見真章。
▓女籃分析
和男籃比較起來,女籃由於實力落差較明顯,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意外。預料將會由超強的美國隊和澳洲隊爭奪后座。
A組晉級八強的隊伍預料是澳洲、俄羅斯、巴西,以及日本和奈及利亞其中一隊。至於B組,美國篤定會輕鬆晉級,中國和捷克也應該能晉級。最後一席,應該會由今年實力未達巔峰的南韓和西班牙爭奪。
Wednesday, August 04, 2004
瓊斯盃打出台灣新希望!?
剛結束的第26屆瓊斯盃,中華白以八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這是瓊斯盃史上第二度由地主奪得男籃冠軍(第一次為2001年),同時也是台灣男女隊首度同獲冠軍。
瓊斯盃男籃冠軍,真的象徵台灣籃球復甦、換血工程的成功嗎?我們真的已經走出2003年亞錦賽第11名的陰影和低潮了嗎?我們先來看看兩支中華隊的表現。
▓中華白
賽前較不被看好的中華白,竟然「大爆冷門」的全勝而歸。這首先要歸功於達欣教練劉嘉發的賽前準備,他將球員的體能狀況「操」至巔峰。其次,他仍以達欣隊使用的motion offense系統為主體,成功的將裕隆和台銀球員整合進來。
由陳信安和田壘領軍,白隊非常知道他們想打的傳切節奏,也有足夠的體力將對手拖垮。最值得稱道的是,白隊在整個瓊斯盃期間的投籃手感,都維持在水準以上,從而能夠擊敗澳洲職籃的伯斯山貓隊和南韓大學明星隊兩支強敵,踏上冠軍之路。
陳信安和田壘的表現可說是十分傑出。陳信安並不貪功,仍以組織團隊攻勢為第一優先。他經常在半場進攻中擔任控球的角色,為隊友尋找空檔。如果半場進攻打不出來,他仍可以個人具有爆發力的第一步和單打為最後選擇。陳信安的統計數字並不特別搶眼,但他無疑是白隊的靈魂人物,最後也拿下MVP大獎。
田壘挾SBL超級聯賽MVP的氣勢,在瓊斯盃中展現出驚人的三分球手感。以他202公分的身高,實在難以找到可以在外線封阻他的防守者。防守上,田壘的一對一防守在遇上各隊肌肉棒子時,對抗性仍嫌不足,但他靠著強大的活動力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補位防守者。
周士淵和王志群,也在本屆瓊斯盃打出國際賽代表作。王志群擔任白隊的場上發動機,不停的向前突破,以最快速度將球帶至前場發動進攻,在半場組織戰中的切入、投籃時機也掌握得不錯。周士淵則成功扮演第六人的角色,在出戰澳洲和南韓兩戰攻下50分,是白隊奪冠的大功臣,也獲得部份MVP選票。
▓中華藍
相較之下,由新浪、緯來、東森和台啤四隊聯合組成的中華藍,雖然陣容堅強,賽前極被看好,在瓊斯盃中卻交出一份難以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最後僅以4勝4負名列第五。
還是由教練談起,新浪教頭胡再麟顯然在融合老、中、青三代球員時遇上麻煩。藍隊在幾場關鍵性戰役中的節奏和調度掌控,都出現問題。理論上,老將較多但經驗較為豐富的藍隊,應該力求掌握節奏,在穩定中求快速,絕無法和白隊擁有相同的打法。但藍隊的節奏掌控在老將和新人之間產生落差,導致攻勢過於紊亂。
SBL得分王林志傑有著較為明顯的成長。他在藍隊扮演白隊陳信安的角色,團隊攻勢受阻時,成為藍隊唯一的保單。同時,林志傑和周俊三、羅興樑等老將搭配,我相信對他來說是很好的學習,能夠有依靠、學習的對象,不像在台啤的一人球隊打法。
周俊三、羅興樑這對後場搭檔,在瓊斯盃的表現仍是可圈可點。不能否認,他們的體力在這種連打七、八天的比賽中,確實有難以負荷的感覺,但他們在關鍵時刻所發揮的貢獻,卻是數字所無法顯現的。
藍隊的最終成績,十分令人遺憾。但另一方面,這也展現速度和體能在現代籃球中的重要性,藍隊在本身節奏掌控不佳或是遇上快速部隊的比賽中,都打得格外辛苦。
▓平心看瓊斯盃
地主隊拿下瓊斯盃冠軍,引發了很多討論。有球迷認為,中華白打出令人激賞的成績,值得喝采。幾場關鍵性的比賽,贏得毫不僥倖。也有不少人認為,瓊斯盃邀請的外隊實力參差不齊,又有地主優勢和裁判保護,冠軍的成色必須打折。
平心靜氣的來看,今年瓊斯盃中華隊的表現,延續了超級聯賽第一季的熱潮,持續的吸引了籃球迷的目光。至少,讓許多球迷願意重新回過頭來關心台灣籃球。而中華白的表現,也確實值得嘉許。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瓊斯盃讓我們的球員在不出國的情況下,擁有和外籍球員較量過招的機會,這是瓊斯盃最大的意義。
當然,瓊斯盃在台灣舉行,地主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優勢。即使不是台灣舉辦的邀請賽,也有相同的現象,倒不需要大驚小怪。不過,訪台外隊的整體水準連年下降,也是事實。要讓台灣球員能夠得到更好的磨鍊和挑戰,籃協應該努力邀請實力更好的球隊,將瓊斯盃的籌備工作提前。
因此,面對瓊斯盃,我總認為我們不應該片面的去否定兩支中華隊的努力,但也不應該為佳績沾沾自喜,被冠軍沖昏頭。至少,在國際賽的層面上,台灣籃球目前還停留在亞洲第11名,一步一步的努力,讓台灣籃球往上走,才是「王道」。
▓台灣籃球未來的方向
三年前的大換血,加上本屆瓊斯盃的冠軍,以及中華白打出來的快速攻防、傳切球風。這一切不禁讓人開始思考,三年前的換血是否已經成功?所謂的motion offense,是否就是台灣籃球未來所應該走的方向?
長久以來,台灣籃球像是個找不到根的運動。多年前張嗣漢的返台,讓我們見識到,進而去學習「美式風力球風」。而台灣籃壇自從有韓籍球員、教練的加入,加上各大國際賽事中的觀摩,近年來又掀起一片「韓式球風」的風潮。只是沒有人有把握,究竟那一種方式是適合台灣球員、符合現代籃球發展趨勢,而且是實際能夠作到的風格。
中華白在今年瓊斯盃打出了一點「快、狠、準」的味道,同時有強大的體能作後盾,這絕對不是美式風格,但要說是韓式球風,也不盡然。或許透過今年的瓊斯盃,會有更多教練和球隊開始積極的去思考這個問題,進而發展出最適合台灣球的一種風格和打球方式。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會是台灣籃壇全面革新的開始,抑或只是曇花一現?此外,平心而論,中華隊球員所展現出來的碰撞力、對抗性、肌肉強度都明顯的不足。將眼光放在國際戰場上,這仍是值得憂慮的一點,也是所有球隊、教練、球員,乃至於籃協,都必須全力衝刺的一個面向。
瓊斯盃男籃冠軍,真的象徵台灣籃球復甦、換血工程的成功嗎?我們真的已經走出2003年亞錦賽第11名的陰影和低潮了嗎?我們先來看看兩支中華隊的表現。
▓中華白
賽前較不被看好的中華白,竟然「大爆冷門」的全勝而歸。這首先要歸功於達欣教練劉嘉發的賽前準備,他將球員的體能狀況「操」至巔峰。其次,他仍以達欣隊使用的motion offense系統為主體,成功的將裕隆和台銀球員整合進來。
由陳信安和田壘領軍,白隊非常知道他們想打的傳切節奏,也有足夠的體力將對手拖垮。最值得稱道的是,白隊在整個瓊斯盃期間的投籃手感,都維持在水準以上,從而能夠擊敗澳洲職籃的伯斯山貓隊和南韓大學明星隊兩支強敵,踏上冠軍之路。
陳信安和田壘的表現可說是十分傑出。陳信安並不貪功,仍以組織團隊攻勢為第一優先。他經常在半場進攻中擔任控球的角色,為隊友尋找空檔。如果半場進攻打不出來,他仍可以個人具有爆發力的第一步和單打為最後選擇。陳信安的統計數字並不特別搶眼,但他無疑是白隊的靈魂人物,最後也拿下MVP大獎。
田壘挾SBL超級聯賽MVP的氣勢,在瓊斯盃中展現出驚人的三分球手感。以他202公分的身高,實在難以找到可以在外線封阻他的防守者。防守上,田壘的一對一防守在遇上各隊肌肉棒子時,對抗性仍嫌不足,但他靠著強大的活動力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補位防守者。
周士淵和王志群,也在本屆瓊斯盃打出國際賽代表作。王志群擔任白隊的場上發動機,不停的向前突破,以最快速度將球帶至前場發動進攻,在半場組織戰中的切入、投籃時機也掌握得不錯。周士淵則成功扮演第六人的角色,在出戰澳洲和南韓兩戰攻下50分,是白隊奪冠的大功臣,也獲得部份MVP選票。
▓中華藍
相較之下,由新浪、緯來、東森和台啤四隊聯合組成的中華藍,雖然陣容堅強,賽前極被看好,在瓊斯盃中卻交出一份難以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最後僅以4勝4負名列第五。
還是由教練談起,新浪教頭胡再麟顯然在融合老、中、青三代球員時遇上麻煩。藍隊在幾場關鍵性戰役中的節奏和調度掌控,都出現問題。理論上,老將較多但經驗較為豐富的藍隊,應該力求掌握節奏,在穩定中求快速,絕無法和白隊擁有相同的打法。但藍隊的節奏掌控在老將和新人之間產生落差,導致攻勢過於紊亂。
SBL得分王林志傑有著較為明顯的成長。他在藍隊扮演白隊陳信安的角色,團隊攻勢受阻時,成為藍隊唯一的保單。同時,林志傑和周俊三、羅興樑等老將搭配,我相信對他來說是很好的學習,能夠有依靠、學習的對象,不像在台啤的一人球隊打法。
周俊三、羅興樑這對後場搭檔,在瓊斯盃的表現仍是可圈可點。不能否認,他們的體力在這種連打七、八天的比賽中,確實有難以負荷的感覺,但他們在關鍵時刻所發揮的貢獻,卻是數字所無法顯現的。
藍隊的最終成績,十分令人遺憾。但另一方面,這也展現速度和體能在現代籃球中的重要性,藍隊在本身節奏掌控不佳或是遇上快速部隊的比賽中,都打得格外辛苦。
▓平心看瓊斯盃
地主隊拿下瓊斯盃冠軍,引發了很多討論。有球迷認為,中華白打出令人激賞的成績,值得喝采。幾場關鍵性的比賽,贏得毫不僥倖。也有不少人認為,瓊斯盃邀請的外隊實力參差不齊,又有地主優勢和裁判保護,冠軍的成色必須打折。
平心靜氣的來看,今年瓊斯盃中華隊的表現,延續了超級聯賽第一季的熱潮,持續的吸引了籃球迷的目光。至少,讓許多球迷願意重新回過頭來關心台灣籃球。而中華白的表現,也確實值得嘉許。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瓊斯盃讓我們的球員在不出國的情況下,擁有和外籍球員較量過招的機會,這是瓊斯盃最大的意義。
當然,瓊斯盃在台灣舉行,地主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優勢。即使不是台灣舉辦的邀請賽,也有相同的現象,倒不需要大驚小怪。不過,訪台外隊的整體水準連年下降,也是事實。要讓台灣球員能夠得到更好的磨鍊和挑戰,籃協應該努力邀請實力更好的球隊,將瓊斯盃的籌備工作提前。
因此,面對瓊斯盃,我總認為我們不應該片面的去否定兩支中華隊的努力,但也不應該為佳績沾沾自喜,被冠軍沖昏頭。至少,在國際賽的層面上,台灣籃球目前還停留在亞洲第11名,一步一步的努力,讓台灣籃球往上走,才是「王道」。
▓台灣籃球未來的方向
三年前的大換血,加上本屆瓊斯盃的冠軍,以及中華白打出來的快速攻防、傳切球風。這一切不禁讓人開始思考,三年前的換血是否已經成功?所謂的motion offense,是否就是台灣籃球未來所應該走的方向?
長久以來,台灣籃球像是個找不到根的運動。多年前張嗣漢的返台,讓我們見識到,進而去學習「美式風力球風」。而台灣籃壇自從有韓籍球員、教練的加入,加上各大國際賽事中的觀摩,近年來又掀起一片「韓式球風」的風潮。只是沒有人有把握,究竟那一種方式是適合台灣球員、符合現代籃球發展趨勢,而且是實際能夠作到的風格。
中華白在今年瓊斯盃打出了一點「快、狠、準」的味道,同時有強大的體能作後盾,這絕對不是美式風格,但要說是韓式球風,也不盡然。或許透過今年的瓊斯盃,會有更多教練和球隊開始積極的去思考這個問題,進而發展出最適合台灣球的一種風格和打球方式。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會是台灣籃壇全面革新的開始,抑或只是曇花一現?此外,平心而論,中華隊球員所展現出來的碰撞力、對抗性、肌肉強度都明顯的不足。將眼光放在國際戰場上,這仍是值得憂慮的一點,也是所有球隊、教練、球員,乃至於籃協,都必須全力衝刺的一個面向。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