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8, 2003

也談SBL首週

SBL開打,幾位圓球作者已經發表意見,討論版上也討論得相當熱烈,似乎我也不能自外於這個改造過的甲組聯賽,被某些人形容為台灣籃壇生死存亡最後一戰的賽事。

■What do you want?
小甜甜布蘭妮在電視廣告上大喊「What do you want?」很巧,這也是我想問的問題。

如果你知道自己吃的是麥當勞,而不是茹絲葵,那你應該不會期待口中食物是世間少有的山珍海味。這是年少時期曾經不看台灣籃球的我,目前對台灣籃球的態度。面對事實吧,台灣籃球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成為NBA,所以拿兩種賽事來比較,只是製造口水戰而已。

對台灣籃球,what do you want?如果你期待劇力萬鈞的扣籃秀,以及一大群飛簷走壁的非人類,說真的,你可以直接跳過,不需要看了。我相信,每個人看籃球所要的東西都不見得相同,有的人是追星,有的人著重個人動作,有人純粹欣賞球賽,有人是某某隊死忠球迷,各取所需也就是了。

進行至今,SBL才打了五場球,但成果還蠻讓我滿意的。可以看出球隊和球員的努力,和以往大不相同,也可以看出執行單位ESPN、NIKE的企圖心和用心。雖然電視轉播品質待加強,票價待調整,人氣待凝聚,但對於這個新興的聯盟,我傾向於鼓勵大過批評

和球迷比起來,我更想問籃協:What do you want?你們希望台灣籃球是什麼樣子?你們打算把台灣籃球塑造成什麼模樣?你們又希望超級聯賽是什麼樣子?我相信你們還不知道答案,但更可悲的是,你們連捫心自問這個問題的智慧和勇氣都沒有,甚至還暗地裡希望SBL垮掉,因為你們自認為在這個組織之中被架空,一點權力都沒有。

也有可能,你們連這個問題都沒想到?如果沒想到,也算正常,因為這才是我們認識的籃協。籃協的長官們,來,跟著我念一次:What do you want?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Who do you want to be? 念完一千次,或許你們會頓悟。

■真正的感動
什麼樣的台灣籃球能夠感動人心,挑起你心中的悸動?我慢慢的相信,那並不是陳信安在某某人頭上狂扣、田壘在某某人頭上抓下籃板,或是吳岱豪將某某倒楣鬼的投籃搧到觀眾席第十排,就能達到的。

以上這些鏡頭,都會很棒,但真正重要的是「非」星字號球員的表現。

不知是不是我的要求比較高,目前台灣所謂的頭號球星群,表現都還夠不上我心中的期望,甚至,我覺得他們的心態、投入都還需要加強。但是,我卻從其他球員身上看到SBL可能的未來,看到他們的努力、認真,想要出人頭地的企圖心,這是目前SBL帶給我最大的感動。

我看到,前幾年都效力甲二級台灣體院的潘仁德,從當初被台啤由國訓挑來,只期待擔任替補,到熱身賽的亮麗演出,再到首役攻下13分的驚艷表現,幾乎就要擠進先發陣容。是的,一場球的表現不能斷定什麼,但你絕對可以看出他的努力。除了176公分身高卻能快攻飛扣,潘仁德的潛力還很大。

我看到,「黑人」陳建州只拉下一個籃板,卻能憑拼勁贏得全場球迷掌聲;吳洋輝總靠著192公分的薄弱身材和120%的付出,硬扛住台啤的四、五號位置。張智峰的汗水、李啟億的迷蹤步、「台銀三小福」許皓程/吳永仁/簡明富的超快速度、尚韋帆的禁區單打腳步,都讓我見到台灣籃球的另一個面向。

是的,中華隊亞錦賽打11名實在丟臉到家;是的,籃協爛透了,不如一把火燒掉。但是台灣籃球仍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喜歡台灣籃球,欣賞台灣的籃球員,有什麼可恥的?

■教練決定勝負
看完首週的SBL賽事,我完全不確定最後的冠軍會是誰,但我很確定的是,這將會是一場教練功力的競爭。特別是在目前各隊實力接近的情況下,教練的訓練和臨場調度,有很大程度將決定比賽的勝負。

台銀只打了一場,但新任教頭韋陳明讓我十分欣賞,無論是籃球哲學、應對進退,或是和球員之間的溝通,他顯然非常清楚自己在作些什麼,也很有總教練的風範和氣度。基本上,台銀在韋陳明掌兵之下,已經完全恢復以前田希和時代的「快、狠、準」風格,為之一變。或許,他們還會給球迷很多的驚奇。

以我的觀察,新浪和九太可能面臨非常重大的考驗。這兩隊的總教練似乎還搞不太清楚狀況,無論是調度或臨場隊型都很亂,也讓兩隊球員有點摸不著頭緒,未能發揮出最佳的戰力。新浪戰力出現老化現象,教練必須能運用聰明的調度,同時盡速讓二線球員進入狀況,解決目前的麻煩。九太則是人人都想表現,完全不像一支團隊,這也是教練的責任。

裕隆在錢一飛教練帶領下,可能是目前戰力維持最穩定的隊伍。雖然他們的switching man-to-man防守有時會發生溝通不良的漏洞,但整體來說,以陳信安為核心的攻守體系,還是七隊中最有隊型的一隊。台銀以transition offense為主,只要一下籃板就是直攻前場,不讓對手有任何喘息機會,控球後衛在半場扮演的角色也相當不錯。

台啤在傅明仁接掌總教練、松山高中的黃萬隆出任助理教練之後,團隊士氣確實有很大的改變。在球場上,他們似乎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找出如何一起打球的模式和默契,特別在何守正受傷停賽之後,進攻上的考驗很大。

中廣由鍾枝萌領軍多年,人員變動都不大,默契沒有問題,從職籃時代開始,由於鋒線一向占優勢,半場攻勢focus在製造mismatch,或是顏行書的個人發揮。憑良心說,中廣的速度實在有點慢,但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希望怎麼打,如何掌握球賽的節奏。

■打手
有人說裘必勝似乎成了SBL的「打手」,對SBL一片讚揚,不見批評。說真的,如果SBL付錢給我或是贊助市長作圓球,我個人倒是很樂於作他們的打手,甚至出一片「非常籃協」的光碟什麼的。

所以,不要再說裘必勝是SBL的「打手」了,他頂多是「兩次運球」或是「走步」而已,那有「打手」...

古早味NBA

有人說,歷史像一面明鏡。也有人說,歷史像一條河流,當你迷惑之時,看看河中的自己,你會知道自己從那裡來,又將往那裡去。

當然,在學校時讀的歷史,絕不是件有趣的事。不過最近翻閱了幾本NBA歷史書,讀到NBA草創初期種種,讓我想起中華職籃CBA時的混亂,以及最近剛成立的SBL。其實,有那一個聯盟在創立時期未曾經過荒謬的混亂?

我不想寫「資治通鑑」式的NBA歷史,但即使是片斷式的回顧過往,你也會發現,古早的NBA確實有其迷人和趣味之處。即使不能鑑古知今,你也多少能了解,如今已形成龐大帝國的NBA,草創時竟是那麼艱苦(和爆笑)。

■美國職業籃球的源起
美國之所以有職業籃球的產生,基本上有三個原因,也有其誕生的時代背景。它並不像中華職籃,是一群老闆坐在房間裡突發奇想之下的「發明」,而是時代背景之下的產物。

第一、當時最受歡迎的職業運動,其實是冰球。但是冰球隊總不能天天打比賽,而場館也不能每週就打那麼幾場冰球賽,其他時間都空在那兒養蚊子。當時的美國,可沒有人會用場館辦法會、佈道大會和直銷年會。換句話說,擁有室內球場的球館老闆,例如紐約的Ned Irish、波士頓的Walter Brown等人,千方百計想盡辦法,試圖每一天都將場館填滿,否則生意會作不下去。

第二、以籃球而言,當時最受歡迎的是大學籃球,票房相當不錯。但大學明星球員總會畢業,他們不但需要延長籃球生涯,球迷當然也希望繼續跟隨這群明星球員。職業聯盟的籌組,可說是勢在必行,也可說是順水推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戰士返鄉,手中有著是無處花的軍餉,而戰後的美國除了振興經濟之外,歷經戰事的老百姓也期待著更多的娛樂和休閒、享受。既然有人有錢,自然會有想賺錢的人。

種種現象交錯的結果,埋下了發起職業籃球聯盟的種子。

■怪事一卡車
簡單的說,NBA由NBL(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BAA(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兩個聯盟結合。多數球隊位於東岸的BAA,被視為NBA的法統,NBL的球隊則多位於五大湖區和中西部(雖說是midwest,但地理位置還是在美國東部)。

由於BAA被視為法統,因此目前「法定」、「官方」的NBA創立年份為1946年,但當時NBL和BAA根本尚未結合。BAA在1947年首度舉辦季後賽,但不知是那個天才,居然把季後賽的對戰模式定為東、西區的第一名球隊在首輪互相交手,第二對第二...以此類推,真是標準的神經病。

更誇張的是,當時籃球場地板都直接架在冰球使用的冰上,如果冰因為溫度升高而融化,經常搞得地板上都是水,籃球賽成了滑冰大賽。有的場館怕冰融化,因此拒絕開暖氣,結果球員差點凍死。據形容,當時坐在板凳上的替補球員得戴手套保暖,球迷則得自行攜帶毛毯進場。

當時每場球賽平均票房只有3000人左右,球員的平均年薪則是3000元美金,由於養不活一家子人,所以絕大多數球員在球季外都還有「頭路」,否則一家老小會餓死。

這種票房似乎有點遜,於是乎各隊老闆經常不定期的開會,進行「腦力激盪」,想盡各種辦法,讓職籃比賽更具吸引力。將球賽由40分鐘延長為48分鐘,就是這個時期的提議,用意是讓球迷花同樣的錢多看8分鐘比賽,「物超所值」,甚至有人提議60分鐘,但後來怕把球員操死而作罷。

近乎白癡的提案也不在少數,居然有老闆提議,不如仿效棒球的「局」(inning),讓某隊先攻兩分鐘,再輪由另一隊攻兩分鐘,你說是不是很天才。另有人提議,罰球會讓比賽中斷,建議將所有罰球全部集中到比賽結束後再一口氣罰掉。幸好這個提案沒通過,不然今天的NBA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

■NBA!!
1949年,BAA和NBL正式合併,各取雙方名字結合為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雙方都不吃虧(是不是和中華大聯盟很像?)。第一季共有17隊,分為三區。

怪事又來了,由於賽程的安排實在太難「喬」,結果有三隊出賽62場、四隊出賽64場,其他隊伍則打68場。季後賽的賽制採用「單循環」,決定最後的冠軍,也是一絕。

此後數年,NBA各隊處於動盪飄搖的生存掙扎期,球隊數經常在改變。1950年有6隊宣布倒店,球隊減少為11隊。到了1954年,增增減減的結果,球隊數在8隊穩定下來,東區有Syracuse、New York、Boston和Philadelphia四隊,西區則有Fort Wayne(活塞前身)、Minneapolis(湖人前身)、Rochester和Milwaukee(後來遷至St. Louis),其中票房最好的是Syracuse,每場約5000人進場看球。

這個時期的NBA,財務狀況非常吃緊。所謂的NBA「總部」,其實就是一間辦公室,裡面只有總裁、副總裁和一個秘書共三人。據說當時聯盟的狀況慘到要向球隊老闆調頭寸,總部就曾經向活塞的大老闆Fred Zollner借錢,因為活塞當時財力在全聯盟數一數二。

這段時期,NBA的場地和規則也歷經了兩個重大變化。第一是1951年,將禁區寬度由6呎增加為12呎,以因應長人愈來愈高大的趨勢。禁區現在之所以被暱稱為「key」,就是因為當時禁區呈現罰球圈大於底線寬度的形狀,看來就像一把鑰匙。

第二項,則被稱為NBA史上最重要的規則改變。1954-55年球季,NBA開始採用24秒進攻時限。這個提案是由當時Syracuse Nationals(雪城國家隊)老闆Danny Biasone所提出的睿智建議,徹底改變了職業籃球的面貌,Biasone也因為這項功績而入選了籃球名人堂。

■早期NBA球員
現在的NBA球員都有著「街頭」(street)氣息,但要論慓悍,早期的NBA球員才是真正的「流氓」。

最早期的球員中,有不少作戰歸來的退伍軍人,彈性不怎麼樣,火氣可是大得不得了,動不動就打架,而且他們的打架和現在那種推來推去、互相叫囂的「娘兒們」方式差多了,拎起拳頭就往對方臉上招呼,把對手牙打掉是常事。

最慘烈的一役,據信是1949年3月26日尼克在MSG出戰巴爾的摩一戰。該役兩隊總共犯了100次規,前後發生三次全員出動的群架,比賽打了三個多小時,球場上滴了一堆血,你說可不可怕。

當時的球員體能條件和籃球打法,和今日都有著天壤之別。當時每個人都是雙手投籃,一直到Joe Fulks「發明」單手跳投,同時成為NBA第一個平均單場突破20分的球星,才讓單手投籃逐漸風行起來。另外,也沒有人會使用背後運球等花俏動作。

「鉤射」是當時每個長人的必備武器,因為禁區只有6呎寬,輕輕一鉤就是兩分。能夠在十幾呎外鉤射得分的,也大有人在。不過,當時中鋒的主戰場反倒在外圍,湖人的George Mikan是第一個大量在禁區作戰的中鋒,因此也改變了中鋒生態。

第一支換上透明籃板的球隊,是波士頓塞爾提克,那時可是炫得很。1946年11月5日,6-7的塞隊前鋒Chuck Connors(後來跑去演戲,成了大明星)在熱身時扣籃,將籃板扣碎,成為史上第一名扣碎籃板的球員。好笑的是Connors當場被老闆釘得滿頭包,因為一塊透明籃板要3000美元,老闆簡直是痛徹心扉,當下叮嚀絕不可再犯。

另外一件很鮮的事是,早年的NBA球員並不像現在這麼重視「養生」、維持體能,中場在休息室就抽起煙來的大有人在,賽後就呼朋引伴、包括對手在內,一堆人到酒吧狂飲啤酒,直到黎明時分,才各自搖搖晃晃的回旅館。在酒吧裡,免不了也要吵一吵、打打架,經常可以看到一堆NBA球員圍成一圈痛扁仇家的畫面。

我很難想像,如果這些事發生在今日的NBA,David Stern會不會當場抓狂,從NBA總部大廈上跳樓自盡...

***

這幾本歷史書已經成為我的「床頭書」,是睡前最佳良伴,有時看到像個白癡一樣,三更半夜一個人傻傻的笑,被身邊的老婆視為神經病。總之,未來如果還有心得,再向各位報告。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3

垃圾場雜記(41):Monday Morning

看NBA有兩件令人很難過的事,第一件事是自己支持的球隊在季後賽被淘汰,而且心傷的程度隨著季後賽輪次和系列賽比數成正比。如果是第一輪出局,或是直落四被克蛋,也就罷了。如果戰至第七場,或是東西區冠軍戰、總冠軍戰才落敗,會讓人有好一陣子食不下嚥,甚至對這個世界產生仇恨。

第二件事,就是看到偉大的球星退休,或是因傷因病而被迫離開球場。很不幸的,繼Abdul-Jabbar、魔術強森、Larry Bird、喬丹等人之後,我所收集的「退休球員名單」又多了一人─Alonzo Mourning。這代表的另一個意義是:我看NBA的時間愈來愈久,也就是說,我愈來愈老了。

坦白說,Mourning從來都不是我很喜歡,或是非常注意的球員。他的球風並不好看、漂亮、華麗、有特色,無論你要怎麼形容。我當然不會拿他和喬丹等飛人比較,但即使和Hakeem Olajuwon、Karl Malone等內線戰車來比較,我也實在看不出Mourning的特色在那裡。

然而,沒有特色的球風,並不足以減損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因為Mourning是定義「substance over style」這句話的最佳典範之一,對他來說,兩分就是兩分,籃板就是籃板,扣籃就是扣籃,而籃球場上所有的作為,就只為了贏球而已。

在他高中時期,Mourning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除了幾乎全美一面倒的力捧他為高中第一長人之外,他那獨特的名字和姓也是原因之一。有人姓「早晨」嗎?這種人應該是有如迎面微風和溫暖陽光吧!

錯了,他是早晨沒錯,但可不是星期天早晨,而是星期一早晨──那種你可以感覺到一星期的戰鬥又要開始,又得忙著擠公車捷運,和這個現實社會中無數人競爭的Monday morning。球場上的Mourning,只有陽剛、男子漢這些辭彙足以形容。與其說他像早晨,不如說他更像中午的大太陽。

Charles Barkley曾說過:「A player is a player.」意思是說,一個球員是一個球員…呃,不是啦,真正的意義是說,一個擁有球技和實力的球員,就能夠在場上生存。查爾斯爵士會蹦出這句話,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推翻身高、位置等傳統定義的籃球員。同理,這句話也可以用在Mourning身上。

Mourning在Georgetown大學時,我並不這麼想。當時,我認為他是一個太矮的中鋒,因此當他於1992年選秀會首輪第二被黃蜂挑走時,我是不太看好他的。誰知道,他為我錯誤的籃球觀念上了一課。

插句題外話,提到Georgetown,不只是Mourning,當年我看Mutombo在大學時的表現,從來沒想過他會是年薪千萬的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因為當時的Mutombo,無論是籃球素養還是速度,都看不出來這麼有身價。套句Sam Amico的話,我到現在還坐在這裡寫免費專欄而不是球探,是有原因的。此外,後期的Allen Iverson確實光芒過人,但我也從未想像AI能夠以如此獨特的方式席捲全球。(老爸這時走過來插了一句話: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也沒想到當年在Georgetown念書的宋省長,現在是黨主席還要選總統啊…~~有點冷)

Mourning長達11年的NBA生涯,平均20分、9.7籃板、2.9阻攻,其中2.9阻攻的成績是最令我訝異的。他的彈性、速度都不特別出色,但防守的企圖心、侵略性、timing掌握,都是上上之選。除了助攻能力較差,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但我經常會想,像Mourning如此的球員,撐了11年最多只打到東區冠軍賽,是什麼樣的感覺?那種無止盡、有點像夸父追日般的追逐,有多麼累人?一次又一次追逐後的失落和心傷,又是什麼感覺?無奈?自責?怪自己?怪別人?還是怪天?

同樣的感覺,也曾出現在Barkley和其他球員的身上吧。和許許多多曾經黃袍加身、戴上金戒的偉大球星相比,這些球員的感受似乎更趨近於現實的人生。現實的人生,總是失敗的人多,成功的人少,不是嗎?

這也就是為什麼Mourning能夠贏得這麼多球迷的敬佩。從熱火和尼克的長久對決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擊垮他的戰鬥意志,相反的,他確實作到了喬丹說的「play every game as if it’s his last」。就連打架,Mourning也是百分之百投入,否則當年那能拖得抱住大腿的Jeff Van Gundy滿地爬?

灰熊總裁Jerry West說得好,Mourning是一個有腎病的球員,場上表現沒人敢斷定,但今年夏天還有小牛、熱火等多隊競標,可見他的價值所在,籃網4年2200萬美元能簽下Mourning,絕對算是「賺到」。

只是,籃網流年不利,前後簽了兩名Georgetown中鋒Mutombo、Mourning,不但均無大用,最後還落到2700萬美元買斷Mutombo合約、Mourning提前退休的地步,為兩名「不存在的中鋒」付出共約5000萬美元,薪資上限還被卡死,誰能預料?

Mourning讓我想起先前為76人奪下1982年冠軍的Moses Malone。兩個人都是實而不華的矮中鋒,他們對球隊的貢獻遠在統計數字之上,如果說有「被低估的明星球員」,這兩人當之無愧。

就像我之前寫過的,和生命比起來,籃球是微不足道的。對Bobby Hurley、Sean Elliott、Magic Johnson,都是如此,對Mourning而言亦然。

我從來沒真正喜歡過Mourning,他的進攻也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他的投籃動作怪怪的,但是從今天開始,我為他祈福,也謝謝他為我帶來的所有籃球記憶。

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好像沒聽見有人罵Tim Floyd是豬頭了,甚至,黃蜂於11/23在底特律靠著Baron Davis一記致勝扣籃以81-80擊敗活塞,那個play還被美國媒體形容為「完美的戰術設計」。我想起前幾年Floyd被虧得體無完膚的時刻,說他是前公牛總管Jerry Krause「釣友」的人,可能還比說他是公牛總教練的人還多。

很奇怪,現在也有人跳出來為Floyd說項了,說他在公牛時完全沒有被賦予成功的條件,不但陣中是一堆自大、態度不正確的爛球員,而且還規定要打三角戰術,本是綁手綁腳。奇怪的是,這些「超級好朋友」在前幾年為什麼都靜悄悄?

一次完美的戰術設計,一個成功的球季,能夠徹底扭轉Floyd的名聲嗎?在我印象中,他可能是近20年來被批得最慘的教頭之一,完全被看扁。如果本季能夠大翻身,這不但證明了媒體的現實和騎牆,也印證了另一句傳奇教頭John Wooden也同意的籃壇老話:再好的教練,沒有好球員也是枉然。

Saturday, November 22, 2003

NCAA大戰國(31)─季前閒聊

由於工作太忙的關係,看來今年是沒辦法寫所謂的「季前分析」了。此外,今年台灣地區應該還是沒有NCAA轉播,我始終認為,沒有實際看到球賽,很難作出最正確的評論和觀察,因此今年的分析只好「從缺」。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就自己的了解來聊NCAA。

下筆此時,球季已經開打了,目前全美最知名的季初邀請賽Pre-season NIT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從現在起至12月上旬,各校大都參加各季前邀請賽或是事先排定的非同聯盟對手,直到12月中才開始進入各聯盟例行賽的重頭戲。

UConn & Duke
本季最被看好的隊伍,多數人看好UConn,也有人認為Duke不錯。這並沒有太大的意外,這兩所學校都有著名教練,也有光榮的傳統,因此招生情況好到不行,好手只嫌多不嫌少。

在美聯社和多數專家的預測ranking中,都將UConn列為pre season No.1。有人很烏鴉的提出「pre season No.1症候群」,聲稱每年被排名為季前第一的學校,很少真正奪冠的。是真是假,就等結果來印證。

今年的UConn和Duke反映出美國大學籃球的現狀,由於好手都打了一、兩年就落跑,導致目前大多數的名校都由低年級(大一、二)為核心。低年級生多,定性自然容易打折扣,而各校也必須快速的因應每一季所出現的變化。

UConn先發陣容一字排開相當嚇人,中鋒是左手拿書本、右手打籃球的6-9大三生Emeka Okafor,前鋒組合都是大二,分別為6-5的Denham Brown和6-8的Marcus White,後場有大四6-1控衛Taliek Brown和大三6-2得分後衛Ben Gordon。此外,原本要就讀Illinois的全美高中明星Charlie Villaneuva(6-10/220磅),視表現如何,隨時都可能擠上先發。

Okafor不用提了,身高雖然不顯眼,但每場的阻攻數可能會超過他的GPA(3.8),進攻防守也還在不停的進步。出身紐約街頭的Gordon,在教頭Jim Calhoun調教下,成為最穩定的得分來源,NIT對Nevada一役就轟進37分。雖然往後他可能得轉任控球,才能在NBA中找到未來,但目前絕對是NCAA得分後衛前三名之一。

本季UConn的關鍵人物,可能是感覺上已經在NCAA待了一百年的Taliek Brown。想當年他也是響叮噹的人物,四年後,他在組織進攻、外線、領導能力上,都還欠缺穩定的表現。

Duke的名單也不差,今年他們收進全美排名第一的高中生Luol Deng。具有非洲血統的Deng身高6-8、體重220磅,據說是個膚色更黑一點的Grant Hill,內外全能。中鋒將是6-9大二生Shelden Williams。後場比較麻煩,Duke是不是會採用三衛戰術?有待分解。Duke的後場有 6-1大四控球Chris Duhon、6-3大三得分後衛Daniel Ewing,以及6-4大二得分後衛J.J. Redick,就實力來看,這三名後衛都具備先發的身手,很難割捨。

三名後衛之中,Chris Duhon面臨最大的挑戰,甚至可以說,他的職業生涯成敗,也將靠大學最後一年決定。Duhon在Jay Williams在陣時,雖然評價也不輸學長,攻守沈穩,卻始終屈居替補。去年是他第一年有機會挑大樑,原本被預估為ACC年度球員熱門候選人,沒想到表現不理想,今年得拼著老命幹。

然而,Duke最大的問題仍和往年一樣,後場沒有問題,內線有點傷腦筋。除了Williams之外,去年身價也被炒得火熱的6-10前鋒Shavlik Randolph,在增重至235磅之後,是否能在大二這一年交出名符其實的績效?Duke的戰績如何,和他的表現將有很大關係。

數星星
除了上述Duke的Luol Deng,我想從Forida轉學至Cincinnati的6-7飛人James White,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對象。不過憑良心說,White除了扣籃,還需要證明自己的全方位球技,光靠扣籃沒辦法讓你進入NBA,甚至也沒辦法讓你成為全美明星球員。

在大二球員的部份,我認為有幾名值得注意的,例如Michigan State的Paul Davis,難得一見球風硬朗的白人大前鋒。Syracuse的雙能衛Billy Edelin、Arizona State的強力前鋒Ike Diogu、Arizona的6-6鋒衛Andre Iguodala都可能一鳴驚人。此外,上季打到一半就受傷掛掉的北卡6-9前中鋒Sean May(前NBA名將Scott May之子),將會是北卡的核心戰力。

還有幾名從專科學院轉至四年制大學的「好腳」,例如圓球很早前曾介紹過的Robert Whaley(6-10),將轉至Cincinnati,轉至Louisville的6-8前鋒Nate Daniels,以及轉至Hawaii的6-9前鋒Julian Sensley。

變動的未來
提前看NCAA的未來,有著許多變動因子,在本季結束之後發酵。

對許多「假射手」而言,本季可能是他們最後可以亂砍的一年。NCAA原本在本季就要將行之多年的19呎9吋三分線,加長為20呎6吋,但臨時又決定自2004-05球季才實施。同時將要更改的,是將從古早時代延用至今的矩形禁區,改為國際規則的梯形禁區。

影響更大的,是全美各聯盟的挖角大戰。先前提過了,這大部份都是基於美式足球的考量,因為美足才是真正最受矚目、最能帶來營收的運動項目,籃球則是其次。

幾個主要的聯盟,未來幾年變動會非常劇烈,到目前為止已有好幾個聯盟確定未來的增編,也造成了互相挖來挖去的骨牌效應。

ACC由原來的9隊增加到12隊,加進了原屬Big East的Miami、Boston College、Virginia Tech,主要著眼點在讓ACC的美足更強,但平心而論,ACC的整體籃球實力被沖淡了一點。

Big East有很大的變化,三所學校被挖走,又一口氣補進Conference USA的五校Louisville、Cincinnati、Marquette、DePaul、South Florida,反倒成了16校的巨型聯盟,而且籃球實力大增,有可能成為未來最強的籃球聯盟。

因為Big East的挖角,Conference USA很慘,跑了五校,又補了五校,維持12隊。Atlantic Ten則從10校擴編為14校。

總之,在這場尚未塵埃落定的挖角、重整大戰之後,NCAA第一級籃球將會出現全新的風貌,對純觀賞籃球的人來說,不見得是件壞事,對聯盟的經營者和各校而言,就不一定了。

Friday, November 21, 2003

垃圾場雜記(40):黑人教頭

頂著1勝10負、10連敗的戰績,Doc Rivers被「火」掉了。我相信,支持他的球迷並不太多。Kobe作了不該作的事,有著一大堆支持者喊著「We still believe in you. We love you.」,一個教練只不過10連敗,卻得不到一點愛,你說籃球場上是不是夠詭異。

圓球作者王建祥兄在文中提到黑人教頭這個問題,並以Rivers和Isiah Thomas先後被炒為例,讓我也不得不稍作思考。

事實上,NBA一直以自己是黑人教練比例最高的職業聯盟為傲。我特別算了一下,目前共有11隊的教頭是黑人,大約占38%,其中東部球隊特別捧場,,又以大西洋區為最多,而中西區居然連一個都沒有。黑人教頭的分佈如下:

大西洋區:Don Chaney(尼克)、Byron Scott(籃網)、Eddie Jordan(巫師)、Randy Ayers(76人)、Johnny Davis(魔術,代理總教練)
中央區:Bill Cartwright(公牛)、Terry Porter(公鹿)、Paul Silas(騎士)
中西區:無
太平洋區:Frank Johnson(太陽)、Maurice Cheeks(拓荒者)、Nate McMillan(超音速)

在我看來,NBA身為黑人教頭比例最高的聯盟,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值得驕傲之處,因為籃球原本就是黑人主宰性最高的運動。而總教練多以球員轉任為多,黑人教頭愈來愈多,自然不足為奇。

但是,黑人教頭功力較差,仍是多年來NBA裡不少人心中默認的想法。許多人堅信的另一個理論是,球隊高層即使聘用黑人,多半對他們較不具耐心,三兩年打不出成績,耐性就已到極限。1996-97球季NBA五十大壽,票選出的史上十名最偉大教練,膚色比我還深的教練只有Lenny Wilkens一人,這個結果讓不少人對「教練膚色理論」更是振振有詞。

多年下來看過不少討論教練種族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觀察,我整理出一般人的共同想法大概是:黑人教頭個性多半較為溫和,長於了解球員心理、擅於和球員相處,但拙於戰術理論。白人教頭裡則有著比例較高的「控制狂」(control freak),精研戰術、脾氣剛烈、和球員相處不睦的比例也比較高。

黑白教練孰優孰劣該如何判斷,這不是一個能夠量化的問題,統計史上黑白教頭的勝率就能得到答案嗎?當然不行。說穿了,這又是件case-by-case、見仁見智、而且永遠吵不完的事。

然而,數字卻又有著它的代表意義,否則,Rivers和Thomas又怎麼會滾蛋?從74-75球季以降的30年來,手上戴過冠軍戒的黑人總教練只有三人,分別是74-75年的Al Attles(勇士)、78-79年的Lenny Wilkens(超音速)和83-84、85-86的K.C. Jones(塞爾提克)。黑人教頭真要扭轉大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恐怕還是得從數字去著手。

■Manu & King James
球賽看到現在,Manu Ginobili和LeBron James,恐怕是最讓我「有感覺」的兩名球員。

Ginobili升上先發之後,已經完全展現他足以主宰一場NBA球賽的實力。沒錯,他的外線實在爛得可以,連他自己也曾自嘲的說「我可能是外線最差的外籍球員」,但是他那如同凌波微步式的左路切入,有點怪怪卻沈穩無比的打球節奏,卻讓我對籃球有了一番新的體會。曾經,我認為籃球在Bill Russell、Chamberlain、Jordan、Bird和Magic之後,將不會再出現「新的打法」,但Ginobili改變了我的想法。我很驚訝的發現,居然有人能這樣打籃球,而且打得很棒!

另一方面,他也確實是Steve Kerr形容的「best loose-ball-getter in the NBA」。你不覺得,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快手快腿總能爭奪到每一記失控球的控球權嗎?

此外,在馬刺出戰湖人以2OT落敗一役,Payton那張嘴又開始不乾不淨,大放厥詞,但Ginobili也不甘示弱,馬上回敬一串。別看Ginobili一副溫文儒雅的樣子,他在球場上不會輕易向對手妥協。而最有趣的是,Manu罵完一串亂七八糟的話之後,居然還回頭向Popovich眨了眨眼,作了個鬼臉。這代表Ginobili實際上根本就是在「玩」對手,玩心理戰,情緒並沒有受到影響。

真的,除了外線之外,我愈來愈喜歡這個來自阿根廷的傢伙了!

對於LeBron James,我則和對去年的姚明有相同的感受。他們都是年紀輕輕就揚名國際,在NBA連一分鐘都還沒打過,就被譽為下一個偉大中鋒、下一個喬丹,但James和姚明都沒有(至少目前看起來)被名利和光環沖昏頭,也沒有交出名不符實的表現。對18歲的James和22歲的姚明而言,我以為,這是非常難得的。

LeBron James的表現,在我的預估之上。是的,他的外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的,騎士還是支不成熟的球隊,但回顧過往20年,有多少新秀能夠有他目前的成績?

話說回來,與其說James是下一個Jordan,不如說他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Magic Johnson,至少我這麼想。不過,有人注意過James的外八字嗎?

■為國捐軀?
今年夏天在波多黎各為美國星條旗賣命的夢幻隊員,在球季開打之後似乎運氣都不怎麼好,傷兵成群,也難怪為世界各國貢獻數名球星的小牛老闆Mark Cuban要大發牢騷,聲稱要美國籃協走回大學生出征的老路子。

其實小牛算好的,雖然我個人認為Nowitzki和Nash的表現確實不如上季凌厲,但至少在帳面上看不出來。Nowitzki本季20.4分、7.6籃板、命中率49.1%,上季25.1分、9.9籃板、命中率46.3%;Nash本季13.4分、8.2助攻、命中率46.7%,上季17.7分、7.3助攻、命中率46.5%。兩人得分和Dirk籃板的下降,可以用小牛戰將充沛的理由得到解釋,而兩人的命中率和Nash的助攻甚至更高。

其他球隊就更慘了。超音速的Ray Allen膝蓋手術停賽,Nick Collison肩膀動刀,全季報銷。籃網的Kenyon Martin、馬刺的Duncan、快艇的Elton Brand,都先後受傷。目前連溜馬的Jermaine O'Neal、76人的Iverson也似乎快撐不下去了。

全年無休,當然是很累人的,也一定會造成過度疲勞和容易受傷的結果。但是,我認為美國籃協絕對不會接受Cuban的抱怨,膽敢讓大學生代表美國出征。目前可以說在每一級的賽事,美國都已不再擁有絕對優勢,NBA球星們再怎麼累,除非像俠客那樣直接一口回絕,否則披上了夢幻球衣,還是得挺下去。

■珍惜自己
今晚聽到壞消息,何守正代表師大打大專聯賽,結果不幸在浴室滑倒,右手撐到地上的碎玻璃,右手動脈和兩條韌帶斷裂,在成大醫院動了四小時手術,估計要停賽至少三個月。

在超級聯賽開打前驚聞此消息,真是令人難過。我相信台啤會更難過,少了何守正,戰力將折損大半。

過去兩個月來,籃壇意外連連,讓人心情好不起來。先是屏中的197cm中鋒吳俊男遭雷擊意外殞命,再有新浪前鋒林裕書在pub遭人圍毆,韌帶斷裂,然後又有再興中學的左從凱,在比賽中遭惡性犯規,頸椎裂傷。最後,則是何守正。

我只想說,身體是球員打球的本錢、未來的希望,務必自我珍重,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而如果意外是無法避免,那麼至少要記住─特別是明星球員級的人物─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該作的事不要作,不該瞄的不要亂瞄,不該把的馬子不要亂把。

前塞爾提克老教頭Red Auerbach,有一次抓到Bill Russell騎機車,把Russell痛斥了一頓,原因就在於騎機車如果出意外,其嚴重性勢必難以想像。公牛的Jay Williams大概是沒讀好NBA歷史,技術又沒Karl Malone和Phil Jackson棒,居然自己騎哈雷機車去撞「電火柱仔」,也可能撞掉了大好前程。據我所知,國內HBL三民家商也嚴禁球員騎乘機車,是一樣的道理。

至於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可以用Paul Pierce為例。Pierce就是在夜店與人發生爭執,被砍了11刀,若非福大命大,我們現在那看得到他的得分美技?球員是公眾人物,永遠會是遭人嫉的焦點,如果自己又不知趨吉避兇,你不去找麻煩,麻煩也會自己找上你。

希望每一名球員都能好好珍惜自己,我希望在球場上看到你們的身影,而不是醫院。

Sunday, November 09, 2003

你應該注意的超級聯賽球員

SBL超級聯賽開打,對台灣籃球而言,是重要的一刻。中華隊在亞錦賽名次跌到11名,使原就跌到谷底的台灣籃運再受打擊,背負重振台灣籃運生機的超級聯賽,在體委會促成下應運而生。

事實上,對台灣籃球來說,我們已經擁有陳信安、田壘、顏行書,更重要的是,球員的整體水準,是否能夠受到球迷的喜愛和尊敬。也就是說,明星球員的表現固然重要,其他球員、球隊整體的演出也非常關鍵。而以下這些球員,將是球迷們可以用心留意的:

■中廣
李啟億(198cm)/楊哲宜(192cm)

要比彈性、速度、爆發力,李啟億和其他幾名200公分以上的小老弟都沒得比,但他入選中華隊經驗已有多年,靠著過人一等的籃球智慧,已經成為中廣和中華隊陣中不可忽視的一員戰將。

李啟億的動作和打球節奏,都和別人不同,帶著一種說不出來的詭異,但他的內線單打動作足以吃掉比他更高的長人,外線準頭、空手走位,乃至於籃板爭搶,都更加成熟。過去幾年來人們總形容他是中華隊和中廣的「奇兵」,如果李啟億能夠繼續進步,他不再只是奇兵,而是能夠在中華隊立足很久的先發球員。

今年初次入選中華隊的楊哲宜,則是中華隊在哈爾濱難得一見的新希望。楊哲宜具有所有小前鋒、得分後衛的成功條件:身高、速度、協調性,他的空手走位更是一絕,以「神出鬼沒」來形容亦不為過。

以往楊哲宜最欠缺的穩定性,經過亞錦賽磨鍊大有長進,如今已是中廣除林佳皇之外最為仰賴的外線射手。老大哥桑茂森表示,楊哲宜的防守也日見進步,今年他才25歲,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裕隆
洪啟超(187cm)/周泓諭(195cm)

洪啟超今年首度入選中華隊,在哈爾濱未被列入最後十二人,只能坐壁上觀,但即使只在場邊看球,對他都是個成長經驗。洪啟超在短短三年內,由屏東高中到裕隆再到中華隊,球員之路走來相當幸運順利。

但他並不靠著幸運而已,洪啟超有著異於同齡球員的成熟度。看他打球似乎毫不費力,但是效率十足,失誤極少,只要有空檔,他多半不會錯失。無論是得分後衛或代打控球,他都已經成為錢一飛教練手上的最佳活棋。只要再加強衝撞力和穩定度,看來不起眼的洪啟超,會是一名非常紮實好用的球員。

目前已稱得上「老將」的周泓諭,也在裕隆的陳信安、陳志忠和曾文鼎之外,默散發著成熟的球路魅力。他的球路並不刺激,但是百分百實用,能在禁區扛長人,抓籃板,也能在外線偷襲。他在罰球線的高中鋒策應,更是國內無數長人所不及。

在裕隆隊的星光之外,我始終覺得,球迷們也應該多分一點關愛眼神給周泓諭。

■台銀
許皓程(176cm)/陳聖亞(187cm)

台銀在今年超級聯賽的賽前評估中,被公認為戰力最弱,主因在於內線缺乏身長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台銀的攻守轉換、快攻,在國內甲組球隊中首屈一指;而這和許皓程、陳聖亞這對松山高中學長學弟的搭配,有著很大的關係。

國內有著顏行書、陳志忠兩大控球,許皓程向來都不是受矚目的控球。但是他在比賽中往往能夠展現出「人到球到」的控球「最高指導原則」,扮演台銀攻守轉換的推進第一線。在半場攻勢中,外線一有空檔,許皓程有著不錯的命中率,更經常以五短身材大抓籃板。簡單的說,他是一名非常被低估的球員,球路雖然一點都不刺激,卻為控球作了最好的詮釋。

高中時期僅靠出色速度表現的陳聖亞,加入甲組之後在前台銀教頭田希和要求下,外線大有長進,已經成為台銀不可或缺的快攻箭頭和得分來源。陳聖亞據說200公尺有著21秒多的速度,他的第一步起動,在國內可說無人能及,一溜煙即可擺脫對手的防守,切入籃下。

何守正離開台銀之後,陳聖亞在台銀可望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加強企圖心和侵略性。同樣的,他還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

■九太
林哲維(195cm)/尚韋帆(195cm)

九太鋒線在吳岱豪加盟之後,戰力大增,相對的將造成部份「塞車」現象。林哲維和新浪歸來的尚韋帆,上場時間可能都會遭到壓縮,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努力應該被球迷忽略。

林哲維是國內少數能將「功能性球員」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的球員。他完全不貪圖得分,不計較自己在進攻上是否能拿得到球,最大作用就在於抓籃板、防守、第二波進攻,以及三分線外的偷襲。如果你曾經注意過甲組籃球,應該不會不知道,林哲維的火鍋賣得有多兇,任何人想切入籃下,包括陳信安和田壘在內,見到他都得考慮再三。

尚韋帆征戰大陸歸來,坐了一年板凳的悶氣,可以藉著超級聯賽好好發洩。尚韋帆的「必殺技」是底線轉身單打,他的單打腳步還在絕大多數長人之上,三兩下就晃過防守者,向籃框進攻,即使向內切失敗,還可以往外轉身後仰跳投。

尚韋帆和裕隆的周泓諭相似,都是身高在190-195cm左右的國內前鋒可以效法的對象。身高或許不太高,但是靠著紮實的腳步、技術和強烈的求勝慾、企圖心,仍可在籃壇打出一片天。籃球並不見得非得長到200公分才能打得好看,尚韋帆是個很好的例子。

■台啤
潘仁德(175cm)/吳志遠(200cm)

睽違甲一級兩年,出身苗栗的潘仁德今年再度有機會挑戰最高層級。在鋒衛成群的台啤,他的角色將以第六人為主。而短短的兩場SBL熱身賽,潘仁德已經證明他存在的價值,他會是台啤未來寄望的「微波爐」,在短時間內為球隊帶來奇襲的大量得分。

潘仁德雖然身高僅175cm,卻有著兩大優勢,第一,他是左撇子;第二,他有過人的彈性和爆發力,起動速度特別快,跳得也特別高。他的快攻單手扣籃,早已是大專聯賽中的精彩好戲,在校園中頻頻引起驚呼。

出身強恕高中的吳志遠,是屬於未來性看好的200cm長人,進入甲組兩年,已經慢慢超越原本較被看好的強恕同學吳俊雄(198cm)。吳志遠因為身材過於瘦弱,而且吃不胖,已逐漸朝向3/4號發展,中距離小有可觀,但他也未曾忘記禁區的任務,籃板還是抓得很兇,同時他的空手走位也不錯。

和幾名同時向外線發展的長人相比,吳志遠還能堅守「內外兼顧」的本份,如果能加強個性上的積極性、侵略性,未來是台啤不可或缺的大將。

■達欣
許智超(190cm)/范耿祥(165cm)

即將滿30歲的許智超,在年輕小將居多的達欣將扮演著老大哥角色。在球隊陷入低潮時,適時的以豐富作戰經驗,在場上以身作則帶領小老弟突破僵局。許智超在熱身賽對台啤一役最後倒數時刻投進致勝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許智超「年輕時代」也以擅長飛簷走壁著稱,但笑稱近年來打球已經離地面愈來愈近。他的假動作和中距離過人急停跳投,在同位置的球員中堪稱頂級,對手絕不能輕易放出空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許智超或許不會先發,但是當戰局吃緊或是隊友在場上表現荒腔走板,教練劉嘉發絕不會忘記適時送上許智超。

除了台銀的簡明富,范耿祥是甲組現役最矮的球員。靠著僅僅165cm的身高要在甲組討生活,范耿祥是如何辦到的?沒有其他的答案,他認真的執行教練的要求,穩攻穩守不失誤,該進的外線絕不失手,還能趁隙殺進籃下偷襲得分。

在王志群之後,范耿祥是達欣最值得仰賴的控球後衛。他或許無法挑起先發,或是在場上停留太久時間,但是在10-20分鐘之內,他不會讓球迷、教練和隊友失望。

■新浪
高立民(195cm)/陳世杰(173cm)

在老將掛帥的新浪,新秀和新入隊的球員,恐怕不會有太多的表現空間。但是對平均年齡最高的新浪而言,穩定的替補戰力也將是今年超級聯賽的成敗關鍵。由國訓來歸的高立民,以及剛從再興中學畢業的小將陳世杰,將被寄予重任。

身高僅173cm的陳世杰,擁有可怕的彈性和爆發力,扣籃易如反掌。但來到甲組,他面臨著重大的轉變,首先他必須轉型,學習控球的技巧,同時也要再加強外線的命中率。過人的第一步,對他來說是不成問題的。

有著全台灣最優秀的後場組合周俊三/羅興樑教導,陳世杰有著比其他人更好的環境和條件,他的甲組籃球之路才剛起步,未來可能性無限。

至於高立民,則是較不為人熟知的前鋒,但他同樣有著不錯的單打腳步,以及在籃下拼鬥的強烈慾望。結實的身材,使他擁有水準以上的碰撞力,同樣的,在新浪多名長人老將的指點下,高立民應該能學到更多經驗和心得。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3

NBA季前總覽:太平洋組

太平洋組本季的焦點全都集中在湖人身上,使得其他隊伍被分走不少關愛眼神。基本上,太平洋組本季整體的情勢變化並不大,湖人、國王依然獨走,太陽、拓荒者屬於次級隊伍,超音速、勇士、快艇則屬於後段班。

■洛杉磯湖人(上季50勝32負)
請別將去年50勝、季後賽輸給馬刺的湖人和本季的湖人相提並論,因為今年的湖人在加入郵差馬龍、「手套」裴頓之後,已經截然不同。雖然湖人有布萊恩涉入性侵害案件,而且季初又傳出歐尼爾和布萊恩第N次大打口水戰,但如果湖人能夠克服種種困境,絕對有重奪冠軍的本錢。

湖人的「F4」和滿天星的小牛,似乎很有得比,同樣具有話題性、震撼性和戰力,但相較之下,兩軍在經驗和功能上有著一段落差。湖人的歐尼爾、布萊恩、馬龍和裴頓,不但都具備夢幻球星的地位和身手,而且一個蘿蔔一個坑,位置明確,都有征戰季後賽的豐富經驗。以這四名球星的智慧,適應湖人的三角進攻應該是完全不成問題。

第五個位置將由小前鋒喬治或老將福克斯來補上。喬治經過幾年下來的磨鍊,今年如果成為固定先發,將能夠發揮比福克斯更強大的破壞力。第六人則由被裴頓擠掉的前先發控球費雪來擔任,綽綽有餘。

除非有人受傷,否則在這六人之外,其他的湖人球員發揮空間將是相當有限。新秀庫克和華頓,也都是有頭腦、有技術的球員,但是在今年重奪冠軍的目標之下,想發揮還得等待未來。

不能否認的是,布萊恩的性侵案、歐布連線之間的心結,都是問題,主力球員年齡偏高也是隱憂,在漫長的例行球季之後,是否會出現體力放盡的現象?值得注意。但是說湖人擁有本季最高的奪冠機率,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沙加緬度國王(上季59勝23負)
本季的國王和去年相比,變動程度不小。一支以奪冠為目標的隊伍,其實並不應該出現過於劇烈的人事變動。不過國王的陣容調整均因為自由球員他去而起,包括特克魯前往馬刺,克拉克加盟爵士,也屬非戰之罪。

國王連兩年征戰西區失利,自認為最大的弱勢在中樞,因此以波拉德換回溜馬的中鋒布萊德.米勒。米勒球風硬朗,攻守兼具,應該能為國王禁區帶來一定的幫助。大小前鋒韋柏、史托亞克維奇的搭配,堪稱NBA中首屈一指的組合,唯一值得擔心的是,韋柏和史托亞克維奇的腳踝都有舊傷,而且經常很倒楣的舊傷復發,任何一人的受傷停賽,都將對戰力造成重大影響。
國王的後場則相當值得仰賴,控球畢比、得分後衛克里斯提加上雙能衛巴比傑克森,本季再添老將皮勒,火力應該是相當的穩定,防守也不差。

幾年下來,國王最大的弱點應該在防守上。這裡談到的並非防守技巧,而是防守的心態。以目前西區各隊的實力,國王如果和小牛擁有相同的「以攻代守」心態,將會吃大虧。國王隊晉級季後賽絕不成問題,問題是,到了季後賽要如何維持完整戰力,而非傷兵成群,以及在季後賽中如何靠防守─而非進攻來攻城掠地,才有更上一層樓的本錢。

■鳳凰城太陽(上季44勝38負)
太陽隊上季漸入佳境,在季後賽中和馬刺纏鬥得非常精彩,使他們本季自信心更加上揚。雖然西區今年列強如林,但太陽打進季後賽、名列第6至8種子不成問題。

基本上,太陽已經形成以控球後衛馬布瑞為首,搭配「雙鋒」馬里安和去年最佳新秀史陶德邁爾的三人核心,三人每一場球都有「20、10」的能耐,對手會傷透腦筋。特別是馬布瑞,已經成為太陽的領袖,在投籃和助攻方面的分寸更能拿捏,連帶著使團隊進攻更加順暢。

太陽最大的問題和大部份球隊沒有兩樣:中樞虛弱。正職中鋒只有波蘭籍7-2的崔班斯基和6-11的瓦斯克,但兩人球技平平,基本上都是防守苦力。新秀查巴卡帕、史考特威廉斯和阿奇巴德,球路都偏向前鋒,對禁區戰力沒有太大幫助。

也就是說,太陽是以鋒衛為主戰的隊伍,馬布瑞、馬里安、史陶德邁爾,再加上「一分錢」哈德威、喬強森、傑克布森、古格利奧塔、布瑞文.奈特,如果打起「小球戰術」,火力相當可怕,但是在寸土必爭的季後賽,就要吃大虧。這是他們在近兩年來一定要試圖解決的問題,否則球隊實力永遠在西區不上不下。

■波特蘭拓荒者(上季50勝32負)
皮朋重返公牛,沙波尼斯退休,使拓荒者失去兩個最穩定的場上力量。最擅長自亂陣腳、脾氣火爆的拓荒者,本季要達到去年的50勝關卡,將是一大挑戰,雖然打進季後賽應該不成問題,但首輪出局是必然的結果。

前兩年表現空間有限的前鋒藍道夫,本季終於媳婦熬成婆,可以大肆發揮。他堅持在禁區打肌肉戰的心態和不錯的單打腳步,對拓荒者有幫助,否則名義上的大前鋒華勒斯已經愈來愈向外圍發展,中鋒戴爾戴維斯的進攻又很抱歉,拓荒者內線進攻能力將顯得十分薄弱。

事實上,拓荒者從來都沒有人手不足的問題,重點在於團隊搭配、紀律和控制情緒。控球史陶德邁爾曾是NBA年度最佳新秀,如今卻只是個表現一般的主控,還不時傳出吸毒事件,說不過去。再不努力,先發地位說不定會被麥金尼斯取代。

得分後衛威爾斯,兩年前就被期待能破繭而出,但兩年來進步有限,而且腦沖血症狀沒有改善。其他如派特森、德瑞克安德森、伍茲,都是有高度、有體能的鋒衛,但是位置重疊太嚴重,必須盡早作處理。

拓荒者本季關鍵不在戰力,而在於教頭奇克斯是否能徹底解決過去數年來的士氣、紀律問題,其他不用想太多。

■西雅圖超音速(上季40勝42負)
超音速又是另一支中樞虛弱的隊伍,上季季中「手套」裴頓離隊之後,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紀,改以艾倫和小前鋒路易斯為全隊主軸。他們有希望挑戰季後賽,但想要成為實力穩定的強隊,還有一至兩年的距離。

超音速的特色在於外線火力強大,從艾倫、路易斯、布蘭特貝瑞到拉曼諾維奇,都有很不錯的三分球實力,將會是對手必須防堵的重點。新秀強力前鋒柯利森因肩傷全季停賽,使戰力損傷不小,新秀控衛瑞德諾爾,則是超音速積極栽培的重點人物,如果一切順利,未來可望接下主控的棒子。

教頭麥克米倫本季將會以防守為要求重點,由於中樞較弱,可能會多以區域防守為主。中鋒布斯和詹姆斯,無論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對團隊都是不小的幫助。

■金州勇士(上季38勝44負)
勇士隊將傑米森賣至小牛,換取范艾克索,是本季最令人驚訝的交易之一。傑米森原被認為是勇士未來發展的基石,如今被交易,應該是防守不符合教頭馬索曼要求的原因。但也因為如此,勇士帳面上的戰力有所損失。

傑米森的小前鋒位置由鄧里維頂上,控球後衛亞瑞納斯向「錢」看,投奔巫師,將由范艾克索和馬刺轉來的克萊斯頓擔綱,是勇士最大的變動。其他位置上,得分後衛理查森是球隊未來所繫,但理查森必須在超人的體能之外,磨鍊出領袖氣質,同時加強穩定性。中鋒同樣是勇士較弱的一環,但丹皮爾和佛依爾兩人大概還頂得住。

勇士在年輕教頭馬索曼的要求下,應該會以防守為第一要求,而非一味的和對手拼得分。至於季後賽,在經過程度不小的陣容變動之後,還不是他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洛杉磯快艇(上季27勝55負)
經過一個夏天,快艇在自由球員市場失血慘重,前鋒奧登投奔熱火,中鋒歐羅瓦坎迪加盟灰狼,控球後衛安卓米勒則轉至金塊。如今快艇的主力剩下強力前鋒布蘭德,以及差點被爵士挖走的鋒衛麥格提,事實上,有點殘缺。

新上任的教頭鄧里維,曾經歷任湖人、拓荒者等隊,毀譽參半,如今帶領快艇這支亟待重整、以年輕小將為重心的球隊,是否能化腐朽為神奇?以他過去的紀錄來看,不太樂觀。

快艇的控球雅里奇、豪斯,嚴格說來都不是正職的控球,而是得分後衛,在歐羅瓦坎迪離去之後,新秀凱曼是否能頂下中鋒缺,也是問號。在競爭激烈的太平洋組和西區,快艇都還沒有一個適當的隊型,更別提彼此之間搭配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