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4, 2015

籃球場上的台灣、福爾摩莎往事

hurrah

有朋友寄來這個文章連結「台灣隊還是中華台北?這些照片告訴你真相!」,文中呼應最近在運動場館中掀起的「台灣就是台灣,別說中華台北」風潮,以照片舉證古早以前台灣棒球隊曾以「台灣」為名出賽。

我對籃球比較熟悉,所以我知道的是,其實台灣的國家隊早年不但曾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賽事,還曾以更酷的「福爾摩莎」(Formosa)為名參賽。以世界級賽事而言,台灣的國家隊至少曾經在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1954年巴西男籃世錦賽與1959年的智利男籃世錦賽三項比賽,以福爾摩莎之名參賽。

這些參賽紀錄,在以下的國際籃總(FIBA)網址可以找到:

在2014年男籃世界盃(世錦賽World Championship後來改名為世界盃World Cup)的網站上有一篇文章名為「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Memorable Moments: Formosa's last hurrah」,也介紹了台灣最後一次以福爾摩莎之名參與世界賽事的歷史。文中寫道:

「The 1959 FIBA World Championship would be the last played by a team known as Formosa. At the FIBA Asia Championships and pre-Olympic qualifying tournaments from 1960 to 1974, the country was known as Taiwan. Since 1986, the team has played at FIBA Asia Championships as Chinese Taipei. 」(1959年世錦賽是福爾摩莎隊最後一次以該名參賽。自1960-1974年間的亞錦賽和奧運資格賽,參賽隊伍均被稱為台灣。自1986年起,台灣以中華台北為名在亞錦賽出賽。)

儘管如此,政府和協會告訴我們的當然是,1960-1974年間我們還是以ROC中華民國之名參加亞錦賽,而且就和棒球一樣,刻意忽略曾經以台灣和福爾摩莎之名參賽的史實。這不是事實,事實是無論我方自述使用什麼名稱,1960-1973年間的亞錦賽是將台灣國名列為「Taiwan」,這自然又是兩岸之爭的結果。

很遺憾,我找不到太多照片可以佐證,但是在「Formosa's last hurrah」一文的配圖中,我們可以見到當時的國手陳祖烈穿著的球衣,上有ROC國旗,但沒有任何國名的文字。換句話,應該是以福爾摩莎名義參賽,但未在球衣上列出任何國名。

由John Grasso所著的「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asketball」一書,在「China」條目下(很不幸的)也列出台灣參賽隊名的歷年改變,文中說明台灣男籃以福爾摩莎之名,在墨爾本奧運16隊中獲得第11名,在1954年世錦賽第5名,1959年世錦賽則拿下第4。

screenshot-books.google.com.tw 2015-09-21 16-23-49

至於維基百科「中華台北男子籃球代表隊」條目中寫的:「國共內戰後,來自台灣的中華隊繼續以中國的名義參加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直到1970年代;1954年第五名、1959年第四名為歷來最佳戰績。1959年由智利主辦的世錦賽,中華隊預賽擊敗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及阿根廷,複賽先後敗給智利、巴西、美國和波多黎各,後因蘇聯及保加利亞不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拒絕出賽,大會裁定中華隊獲勝,獲得第4名[2]。」,是錯誤的說法,因為台灣參賽名義並不是中國,亦非中華民國。

screenshot-www.fiba.com 2015-09-21 16-15-35

說起台灣在1950年代的戰績倒真是蠻嚇人的,但這多少是因為當時籃球風氣還不在全球那麼盛行。福爾摩莎在1954年以3勝6負獲得第5名,該屆中國因為和ROC相爭資格問題而退賽。1959年在智利更可怕,4勝5負拿下第4名,不過那是因為當時蘇聯和保加利亞這兩個共產國家都不承認ROC而拒出賽,結果福爾摩莎都依規定以2:0不戰而勝。當屆陳祖烈每場平均20.1分,名列大會第一射手。

奧運部份,1936柏林奧運和1948年倫敦奧運都還以ROC中華民國名義參賽。台灣是到1960年才加入國際奧委會IOC,並於1979年起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