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0, 2000

你準備瘋狂了嗎?

三月,對你來說代表什麼意義?快進入令人討厭的梅雨季?總統大選(只有今年)?對我而言,三月代表著一年中最刺激、瘋狂的時刻。原因只有一個:Welcome to March Madness──NCAA六十四強錦標賽!

By the way,總統大選也似乎也逐漸演變成「台灣版」的March Madness,只不過不是年年上演,否則還得了!

時序進入三月,在明星賽高潮結束之後,NBA開始有點無聊,因為這個時候該拉開差距的隊伍都已經拉開(快艇己經和拓荒者差了30場半!),離火熱的季後賽種子卡位戰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日子說穿了就是日復一日的比賽,等待卡位期的到來。

同時,美式足球的超級盃早已於一月底打完,職棒大聯盟也還在春訓,簡單的說,三月份真正有看頭的好戲,就是美國大學籃球。

NCAA很有趣,不喜歡的人望而生厭,總認為好像看十個人拿著散彈槍在打螞蟻,不停來回的折返跑,無聊到極點,最糟糕的是連場上球隊都沒聽過,更別提那些名不見經傳、多如牛毛的大學球員。喜歡的人則是為之廢寢忘食、心跳加速,看一場兩隊命中率都只有三成多的比賽,照樣看得津津有味,而不會破口大罵。

平心而論,NCAA的例行賽確實令人眼花撩亂,光是第一級就有三百多所學校,每天比賽十幾二十場,光看統計資料都會看到吐。不過六十四強錦標賽的可看性提高數十倍,理由?第一、因為它是季後賽;第二、觀察的對象縮小到六十四隊,對門外漢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六十四強錦標賽之所以被稱為「三月瘋狂」,是因為美國人對它有著特別的情感,牽扯了地域、母校、賭博等等因素在內。對隔了一個太平洋的我們,卻也不是毫無意義的,有時我甚至覺得它比NBA更有看頭,在籃球技術、觀念的學習方面,對觀看者也更有幫助。

為什麼六十四強錦標賽是不可錯過的好戲?以下整理出個人認為的四大原因:

一、 一敗即死的賽制、冷門頻傳
六十四強錦標賽將六十四隊分為四區,各區有第一至十六種子,進行單敗淘汰賽,而非職業的五戰三勝、七戰四勝。最殘忍的賽制,莫此為甚,即使你在例行賽連續十週排名全國第一,第一輪輸掉就再見,球季當場結束,明年請早,再怎麼爭辯都沒有用。在這種模式下,連勝六場就是全國冠軍,然而這六場球卻絕不像例行賽大人打小孩那般輕鬆。

其次,大學生球技尚不成熟,臨場表現失常的情況經常出現,也造成六十四強錦標賽年年大爆冷門,八○年代初DePaul三番兩次以第一種子身分輸掉第一輪(事實上是第二輪,因為當時第一種子首輪免戰)不要提,去年北卡就在第一輪美名其妙敗給Weber State,丟臉丟到家。冷門,正是使六十四強格外刺激的主因。

二、 真正籃球精神的體現
大學籃球賽原本就有「認真」、「奮戰」、「服從(教練)」、「耐心」幾個特點,到了季後賽更是如此,你見不到球員耍大牌,也看不到球員在場上偷懶,你能夠真正看到一個「團隊」在場上作戰足足四十分鐘,一秒不少;不像職業只會放單邊單打,連Karl Malone要過來幫忙單擋還被Kobe大喝「I got him!」

在六十四強,Winning is everything。贏球的一方有如彩券刮中兩百萬,輸球者球員、啦啦隊當場抱頭痛哭,勝利是最高榮耀,也是唯一目標,而不是NBA的「秀味至上」以及NBA球員最愛掛在嘴上的「It's just one game」。

三、 提前見識未來球星身手
百分之九十的NBA球員,早在高中、大學就是一方之霸,也絕對能看出未來的潛力,如果你看過Tim Duncan、Grant Hill和Jason Kidd等人的大學球賽,就能證明此言不虛。大學球星不見得到了職業保證能夠大鳴大放,但多數的NBA球星都早已是NCAA的超級巨星。想要提前見識未來的巨星,六十四強錦標賽是個不錯的機會。

四、 坐看各校教練大鬥法
1998年擁有Mike Bibby、Michael Dickerson與Miles Simon三支超級大砲的衛冕軍Arizona,如果你遇上他們,你會採取什麼戰術?Utah的教練Rick Majerus賽前在餐巾紙上畫出了「三區域兩盯人」(Triangle-and-Two)的戰法,死盯Bibby與Simon,結果一戰成名。

你見過1996年由Rick Pitino帶領的Kentucky,用十二人輪番上陣的全場壓迫整得對手欲哭無淚,連球都差點帶不過半場嗎?1996年Syracuse幾近完美的二─三區域?Duke和Indiana的胸貼胸半場盯人?1985年Villanova用來擊敗Georgetown與Patrick Ewing的delay offense?Temple的match-up zone防守?Princeton的開後門進攻(backdoor play)?如果你是個求知欲旺盛的籃球癡,不應該、也應該不會錯過六十四強錦標賽。

你準備瘋狂了嗎?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