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03, 2001

從Floyd和公牛看NBA的用人政治學

如果有一支球隊能夠爛上加爛,恐怕只有公牛了。公牛本季在選來兩名高中球員後仍無起色,看他們最近輸球的樣子,讓我想起前NBA教練Bill Fitch在執掌騎士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唯一一支在低潮中還能有低潮的隊伍。」

有人會說,熱火也很爛。不過,公牛的爛和熱火比起來更上一層樓,熱火的陣容並不爛,而是戰績比預期低得太多,至於公牛隊,除了Ron Mercer勉強稱得上是個角色,兩個高中生Chandler和Curry?中鋒Brad Miller?拜託!即使如此,NBA還是球員的天下,輸球的責任理所當然要由教練率先來扛。也因為如此,有人會懷疑,為什麼Tim Floyd還能撐到現在不被fire。

■斷袖之癖?
Tim Floyd和公牛總經理Jerry Krause是釣友、是「馬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既然是至交好友,什麼話都好說,更何況Floyd「看起來」確實很認真,不是混吃等死之類的人。

但我還是沒有殘忍到像文大培一樣,懷疑Floyd是Krause的「親密愛人」,因而能撐到現在烏紗帽還沒被拔掉。我覺得真正可能的原因是:公牛根本已經不care了,這幾年只是他們的過度期,不想在球隊上花太多錢,省錢第一(公牛本季團隊薪資僅4254萬美元,排NBA倒數第三)。此外,同為Jerry Reinsdorf旗下的白襪隊打得還不錯,挖東牆補西牆還過得去。而公牛也受夠了Phil Jackson這種甚難駕馭的大牌教練,與其如此,用什麼教練不都一樣。

附帶一提的是,美國作家很喜歡用「Pink Floyd」(一支非常有名的英國前衛搖滾樂團,代表作是「The Wall」)來稱呼Tim Floyd,多少有諷刺的意味在內,不過我個人舉雙手雙腳反對他們如此「羞辱」我最崇拜的樂團。

■Who do you know
話說回來,為什麼兩年前的Doc Rivers、今年的Rick Carlisle,能夠讓陣容同樣毫不起眼的魔術和活塞打出令人驚訝的戰績?Tim Floyd真的是適任的教練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當初公牛會找他?又為什麼能撐這麼久?

美國籃壇的教練界有一句不可不知的名言:「It's not what you know, it's who you know.」意思是說,你的專業知識多麼豐富、戰術多麼精妙,都沒有用,倒不如擁有豐富的人脈,萬一有一天好友至交得道昇天,自己沾光的機會也為之大增。

你會發現,美國籃壇教練人才濟濟,但是NBA選來選去,總教練的人選還是不出那幾個,很少有大家意外的人選或陌生人殺出重圍。因為美國人和中國人也沒有兩樣,交情第一,能力第二,熟人畢竟好說話,所以在考慮新任總教練時,總會率先考慮現任助理教練或是和高層交情較佳的人選。至於助理教練也是如此,否則為什麼前公牛班底Cleamons、Winter、Hamblen會跟著Phil Jackson到湖人?因為Jackson早已習慣和老班底搭配,也了解每個人的長處。

NBA經常是這樣的,只要你一踏進來,就很容易有第二次機會;如果你始終跨不進這個圈子,就經常會是最後被忍痛砍掉的那個人,兩次、三次...無數次。為了要跨進這個獨一無二的籃球最高殿堂,也許你得先從先行球探(advance scout)、區域球探(regional scout)幹起,或是多多利用任何機會去認識NBA的圈內人、教練、助理教練、高層等等,能夠結為好友是最好,即使不行,也讓他知道有你這個人存在。

有朝一日,如果你的好友獲拔擢擔任總教練,你的機會就來了,或者是你的馬吉獲聘為某隊助理教練,說不定他能替你引見總教練,爭取另一個缺,也或許是某隊總經理突然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他和你聊籃球得很愉快,覺得你很有料、很上進,說不定你會成為那個半路殺出的幸運兒。

這種情形,說穿了和其他行業並沒有兩樣,都是政治。

■球員也一樣
NBA球員也一樣,政治因素會影響的,不是KG、Duncan這種超級大牌,而是用來填滿板凳、平時沒有大用的第11、12人。這種放在板凳上的球員,最大功用是用來練球,再不就是在大勝或大敗時丟上場拖完比賽時間。功力如何,說真的,並不重要。

記得以前在看台灣的CBA時就常想,宏福的麻臉後衛羅德斯(Johnny Rhodes),在台灣每場球都可以有大三元的功力,身高有6呎4吋,能控能投還會切,內外都能打,又有NCAA史上抄截排名第二的一雙快手(現在排名應該向下掉了),當年還在Maryland大學時也算得上是名氣響叮噹的控球後衛。在NBA裡,好歹能夠當個第三控球吧,為什麼會沒有球隊要他?

羅德斯有兩年都在巫師訓練營於最後關頭被刷掉,據他自己的解釋是,他和總經理Wes Unseld不夠「馬吉」,又不想拍馬屁,所以最後光榮犧牲。

每年NBA球隊在季外的夏季聯盟summer league,或是季前訓練營,往往會邀請一些次級球員試身手,是不是在受邀名單之中,除了以本身實力作後盾,NBA球員的推薦也是原因之一。贏得了機會,造化如何,則只能看自己的能力或馬屁功了。聽說Lamar Odom今年夏天就推薦了好幾個以前的舊識進快艇訓練營。可見朋友不但要交得好,還要交得巧。

喬丹喜歡北卡的球員,同樣是出了名的,當年在公牛時的Scott Williams,如今在巫師的Hubert Davis、Brendan Haywood,不都是喬丹一手促成?校友之間的互相提攜、牽成,也是NBA球員的政治學之一。

■NCAA
NCAA裡的政治學更是門學問,三百多所大學的教練和助理教練缺,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在搶。究竟要選擇誰,是個很難的問題。同樣的,NCAA各校會以校友為第一考慮,特別是助理教練。如果你有幸幹上助理教練,在母校待了幾年,為學校找來幾個高中明牌球員,或是跟著小老闆底下修成正果,拼出名氣之後,就要看大老闆是否願意將你引薦至其他的學校。這裡面,有一半能力問題,另一半,也是政治。

我們以Duke為例。你看Duke場邊坐著的一排助理教練,打從Johnny Dawkins到Chris Collins再到Steve Wojo,幾乎都是Duke自己畢業的球員。他們靠著這層關係而能贏得在K教練身邊學習的機會,有朝一日,也寄望能像已經單飛的Tommy Amaker(先到Seton Hall,現在在Michigan)、Quin Snyder(Missouri)一樣,獲得K教練背書,成為名校教練。

另一方面,曾經擔任過NBA教頭的仁兄,即使你在NBA混得灰頭土臉,也會是各校爭取的對象,例如Memphis的John Calipari和Louisville的Rick Pitino。因為這些教練名氣大、又混過NBA,容易吸引明星球員來歸,也容易讓校友掏出腰包來贊助學校的體育經費,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如果Tim Floyd本季過後不幸陣亡,我相信他仍會是NCAA爭取的對象,原因在此。

NCAA裡的政治學問太多了,我的好友陳仕佳兄了解的比我多上數倍,或許改天找他寫一篇。

所以,為什麼Floyd能夠混到現在?就是政治和交情嘛。環顧國內,這種例子好像也是數不清。就因為政治,所以我們會看到不適任的教練安然無恙,適任卻不會作人的教練到處被踢來踢去。無論在哪一行,懂得作人學問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願意拍馬屁、套交情,只能期望自己遇上伯樂了,要堅持自我、靠實力出頭,就得堅強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