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兩週,被轉播NCAA球賽的ESPN稱為「Rivalry Week」。Rival是對手的意思,所以rivalry week也可以稱之為「對決之週」、「決戰之週」。總之,這是個喜愛NCAA籃球的朋友不能錯過的時光,和季後賽64強比起來,或許沒有一敗定生死的壓力,但是輸人不輸陣的「面子之爭」,從某方面來看,重要性並不下於「生死」。
Rival也可以衍伸為「世仇」之意,像ESPN安排的幾場比賽,都是世仇之戰。其實,培養世仇、宿敵,建立對抗、對決,也正是運動吸引球迷和媒體焦點的重點之一。這是台灣HBL成功之處,也是過去中華職籃失敗之處。當然,各國風土國情都有不同,硬要作比較或許也有點不切實際。
對NCAA籃球有初步認識之後,我逐漸開始注意這些rivalry。我相信,經過一陣子的觀察,你會對NCAA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會更加著迷。換句話說,要看精彩的大學籃球不見得非得等到3月,這些聯盟內的例行賽或是非聯盟內(non-conference game)比賽,也是NCAA迷很好的「入門比賽」。
NCAA的rivalry種類很多,也各有千秋,最常見的當然是同聯盟內的死對頭。以大家最熟悉的ACC而言,Duke、UNC、N.C. State和Wake Forest這四所被稱為「Big Four」的學校,是結怨數十年的仇家。這四校各有簡稱,北卡通常簡稱為Carolina,北卡州大則是State,Duke還是Duke,Wake Forest叫Wake。四所學校都位在盛產煙草的北卡州,特別是除了Wake之外,其他三校距離都只有幾十哩。
Big Four各時期的重點宿敵不同,以往北卡和北卡州大是頭號仇家,喬丹就曾說,雖然他後來就讀北卡,但從小就是北卡州大球迷。近十幾年北卡州大衰敗,Duke和北卡的對決取而代之,每季兩場例行賽加上ACC錦標賽碰頭的三場球,可以用全美轟動來形容。你看ESPN球評Dick Vitale講評時興奮到快腦沖血的樣子,會誤以為他在轉播全美冠軍戰。聯盟內的宿敵會隨著時間改變,ACC近兩年來最賣座的好戲,由北卡vs. Duke變成Duke vs. Maryland,即為一例。
除了ACC,其他如Pac 10的Arizona對Stanford、UCLA對USC,SEC的Florida對Kentucky,Big 10的Indiana對Purdue,也都是著名的rivalry。
美國幅員廣大,NCAA各校既能因地理位置相近之故結盟,自然也會因地理位置相近而產生對決。畢竟,在一般父老的心中,一支西岸球隊是很難和東岸球隊成為世仇的,這一點NCAA和NBA有著很大的不同。
來自於同一州的學校,就很容易「結仇」,特別是兩校位在同一聯盟的情況下。例如同屬於Big 12的Kansas和Kansas State、Oklahoma和Oklahoma State、SEC的Mississippi和Mississippi State、Pac 10的Oregon和Oregon State、Big 10的Michigan和Michigan State,以及上述的北卡和北卡州大等都是。同位在肯塔基州的Kentucky和Louisville也是有名的仇家,不碰頭則已,只要一碰頭,Kentucky的藍和Louisville的紅壁壘分明,每場比賽都精彩萬分。這一類的宿敵,被稱為inter-state rival。
不過,這也不是必然,像Florida和Florida State分屬兩個不同的聯盟,就稱不上是世仇(美式足球倒是),而Indiana(Big 10)和Indiana State(MVC)不但聯盟不同,實力也有差距,難得打上一場;Iowa(Big 10)和Iowa State(Big 12)也是同樣的例子。
比較特別的是出自同一個城市的世仇學校,也就是所謂的cross-town rival,Pac 10的UCLA和USC應該屬於這類的例子,而最有名的則是同樣位在費城的「Big 5」:Villanova、Temple、LaSalle、Penn State和Drexel。這五所學校雖然實力各有不同差距,但我記得以往都要在費城的知名老球場Palestra打一個Big 5 Tournament,最近好像已經不打了。另一個有名的例子,則是同位在辛辛那提市的Cincinnati和Xavier,由於兩校實力都很強,印象中每場比賽比數都非常接近,殺得頭破血流。都位在華盛頓特區─巴爾的摩區域的Georgetown vs. Maryland、Georgetown vs. George Washington,以及都位在舊金山灣區的Stanford、UC-Berkely,也勉強算得上。
世仇相遇,原本激烈的球賽再摻雜進「面子」問題,也就是老外喜歡說的「吹牛的權利」bragging right,精彩程度保證加倍。在剩下來的例行賽球季中,如果還有此類的對戰組合,大家千萬不要輕易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