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4, 2004

NBA部落格

*直到現在,和朋友的聚會中還在討論著今年的NBA All-Star Weekend難看到什麼樣的程度。公認的說法是,NBA的明星賽比咱們SBL明星賽難看得多。

雖然明星賽的本質就是一場秀,但好歹還是一場比賽,像Rookie Game玩到如此失控,你扣完換我、我扣完換你,完全不設防的地步,實在也太扯了一點。說真的,Rookie Game我看到第三節中就不支睡著了,再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變成兩隊的扣籃大賽。

明星賽稍好一點,但若非最後比數很接近,激起兩隊大牌明星的求勝慾望,或許場面也好不到那裡去。

最讓我有感覺的項目,反而是不太受矚目的Shooting Stars。光看中場投籃,就可以知道這些參賽的球員絕不是三腳貓,沒有一定的準頭和訓練,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投得進。而John Salley屢投不進,一火大乾脆砸籃框、上籃的鏡頭,也讓我笑了好久。

三分球自然是最有懸疑性的項目,多年來都沒有改變。過去兩年來,被我老婆形容為「夭壽準」的Peja Stojakovic,終於展現了「人性化」的一面:比分落後之際,Peja也是會緊張的!但無論如何,我認為Stojakovic確實有三連霸的本事,未能平紀錄,相當可惜。

至於扣籃大賽,也無法激起我心中太多火花,我只知道,Chris Andersen的扣籃太被underrated,他的分數不應只有這麼低,而Fred Jones的扣籃雖然不差,卻有被高估之嫌。

*SLAM Magazine最近悄悄的過了10歲生日。一本籃球雜誌能存活10年,是不容易的事,而SLAM到後來還能有中文版的問市,就令人更是佩服。可能想見的,SLAM gotta be doing something right,才能獲得讀者的支持。

有點榮幸的是,小弟手上還保有當年SLAM以Larry Johnson為封面的處女號,有點遺憾的是,這代表我真的老了。

無論如何,SLAM無論在寫作風格或攝影風格上,都為後來的籃球雜誌樹立先河、引領風潮。他們應該是最早開始將街頭籃球、高中籃球和傳奇球星大量整合在內容中的雜誌,也是最早開始利用版面和讀者廣為交流,甚至和讀者互相訐譙的雜誌之一。SLAM確實有著許多寫手,如Scoop Jackson和Michael Bradley等等,本站作者朱彥碩曾無數次表達他對這兩名作家的傾心。

在攝影風格方面,我相信SLAM是最早開始將「沙龍照」、拍攝歌手宣傳照的方式導入籃球寫真的雜誌。目前你所能看到的所有雜誌,幾乎都讓籃球員裝得一副既酷又屌的樣子拍照,也算是SLAM帶動的趨勢。

我個人認為,SLAM難逃「造神運動」、「隱惡揚善」的毛病,但基本上,讀者確實可以從文章之中讀到他們對籃球的熱愛,對一般的籃球雜誌而言,要作到這一點就已經相當不容易。

不過,閱讀原文版的SLAM,對一般的台灣讀者來說可能是件麻煩事,除了他們經常介紹不為人知的球員或傳奇球星之外,文章內充滿著大量的俚語、「街頭黑話」和縮寫,都不是美國以外國家讀者容易看懂的,試著去直譯,也有一定程度的困難。

衷心期待,圓球城市和台灣HOOP,也能像SLAM一樣獲得讀者的肯定和接受,同時為台灣的籃球報導走出一條真實、正確、有遠見的道路。對於責無旁貸的圓球作者而言,這應該不是有沒有稿費領的問題,而是「我們到底有多愛籃球」的問題吧!

*交易截止日已經過了,但我還是想問:76人真的曾經認真考慮過將Allen Iverson交易出去的可能性?

他們瘋了嗎?容我這麼說,費城是AI打造的城市,76人是因為AI而重新受到喜愛的球隊。是的,Iverson是匹難以管束的野馬,曾經說出「We're talking about practice...」的瘋話,但如果沒有Iverson,誰在乎76人的球衣、球票和戰績?

如果是我,我會這麼作:「Hey,Allen,這裡是一份我們擬出來的新教練名單。你喜歡那一個,自己挑吧...」;「呃,Chris(Ford),很抱歉,但是...」。

Know what I m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