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4, 2005

吳岱豪─先發不要後至

有一種球員,讓你總是不得不對他抱著比別人更高的期待。或許有無數次,你會為他無法達到理想境界而感到無奈、失望、想要放棄。但是在他的下一場球賽,你又自然而然的把所有惆悵全部忘記,期待著今天是他重新出發、脫胎換骨的一天。

對我而言,吳岱豪正是這種具有「特殊魔力」的球員,到他28歲之前,可能都不會改變。我想對許多球迷、球隊、教練,也是一樣。

●提早來臨的榮耀
除了先前的「平均一分鐘得一分」的神童羅興樑、「雙塔」鄭志龍/朱志清,吳岱豪是非常少數從國中起就被完全鎖定、期待「此子將來必有大用」的球員。坦白說,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正是BBS上有人說「我看到一個國中生從罰球線起飛灌籃…」開始。

2001年他在大阪東亞運入選中華隊,正是備受爭議的「換血」。當年,他只有16歲,高一。這有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條件、環境背景,促成了他在籃壇的起跑時間比別人早得多。

提早起跑,當然是有好處的。吳岱豪今年20歲,卻已擁有4年多的國際賽經驗,這絕對是其他同齡球員所不可及。多一場國際賽經驗,就多長一分見識。相對的,太早成名也帶來負面影響,而且讓年輕的他更早曝露在大眾面前供人檢視。NBA是如此,台灣自然也如此。

對吳岱豪來說,他的成名和入選國家隊只能以「渾然天成、註定如此」來形容。少了一份爭取的辛酸,或許就不懂得珍惜。視為理所當然的結果,就是放鬆了自我要求和訓練。

「態度」一直是外界對他有所評批之處。吳岱豪的自我要求委實不足,但他在場上是那種「fear no one」的人,具有好球員那種遊走在自負邊緣的自信,Charles Barkley那種「I might be wrong but I doubt it」的傲骨,Reggie Miller那種樂於當全民公敵的脫世想法。

他在場外的待人態度則經常受到曲解,其實他是蠻好相處的人,沒有架子,坦誠、不矯情,雖然有時這不見得是好事。

●關鍵報告
回過頭來討論吳岱豪的球技。一雙長臂是他最有利的武器,他的速度、移位、協調性,對一名202-205cm的長人而言,都有中上水準,體重也夠。相對於田壘,吳岱豪更明顯的是四、五號球員,而不太有轉型小前鋒的可能。體能和上半身肌力恐怕是他較弱的一環,還需要好好的要求自己才行。

目前的吳岱豪,防守上的成熟度略優於進攻。雖然他還是太容易犯規,但是一對一防守、補防,都在國際賽琢磨後有了一定的概念。區域防守,應該是目前最適合他發揮的防守陣式。而由於上半身肌力不夠,吳岱豪有時會拉下防守籃板,卻因為護不住球,最後被撈走。

進攻上,吳岱豪在低位的drop step算是不錯的,有腳步,也有力量,但經常只作一半,沒有打蛇隨棍上。這多半是因為台灣長人較不喜歡碰撞,同時偏愛打「輕巧」性球風的關係。因此你不常看到吳岱豪作硬上的強攻動作,挑籃、勾射這一類的動作反而多了一點。此外,我建議他可以參考Kevin Garnett和Hakeem Olajuwon,多練drop step後轉身跳投的動作,增加變化。

近一年半以來,他面框攻擊的比例也多了起來。他的外線投籃除了要把準頭練起來以外,沒有什麼值得挑剔。至於切入,由於基本動作不夠好,身高又高,一下球往往是有去無回。

吳岱豪在籃框附近的左手運用則非常好。

他在高位的分球觀念不差,也很有傳球的意願,不是黑洞型球員,尋找空檔的工夫則有待時間淬鍊。此外,高位假傳真切、佯傳強攻,在45度角或high post的pick-and-roll,都還有進步的空間。

●刺激和教導
和陳信安、和一般球員一樣,吳岱豪很需要刺激、比較,來加強他的奮戰意志。同時,他也需要細心、更專業的教導,否則再打三年也不會進步。

我經常納悶的是,擁有吳岱豪的球隊,從來未將他當成攻擊的核心。正如同我先前發表過對於姚明之於火箭的想法,你的進攻不見得非要靠他打,但是可以透過他去發動和運轉,會更有效率,也就是說不見得非要go to him,但是要go thru him。可惜的是,這個情況在台灣並未發生。

在達欣,或許是吳岱豪實在和劉嘉發心目中的隊型不容易搭配。在每一個球員都想表現、各懷鬼胎、各有想法的九太和東森,除了周俊三在場上的時候之外,吳岱豪還是很少拿到球,基本上被當作苦工在用,這未免有點浪費。良禽擇木而棲,吳岱豪是良禽,但台灣有適合他棲息的木嗎?

其次,我相信吳岱豪不是不想進步,但他不知如何才能進步。這就牽涉到教練的啟發和教導,也可以看出教練是否有真材實料。看著吳岱豪在比賽中一直持續同樣的錯誤,無法讓球技更上一層樓,再對照他的天份,我認為這是台灣籃壇一個荒謬而可笑,同時可悲的事實。

我不禁想著,如果他有當年宏國以調教長人起家的教練保羅(Paul Coughter),或是到戰神短暫客座的老教練Howie Landa來教導,不知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每年七、八月間,全球知名的Pete Newell Big Man Camp都在拉斯維加斯進行,為期一週。NBA、NCAA的長人和許多力爭上游的外籍球員(例如中國的易建聯),都曾報告參加。如果沒辦法聘請專業的外籍教練,我認為這會是吳岱豪和台灣長人非去不可的一個地方。花錢買專業,誰曰不宜,有何不可?一輩子受用無窮,何樂而不為?

●先發不要後至
但話說回來,環境不好、沒有好教練,終究不是一個球員能夠為自己停滯不前找理由的說法和想法。

吳岱豪深知自己的人生戰場就在籃球場上,不是辦公室,可能也不是在校園裡當個老師。既然是自己的career,應該以尊重工作、盡己所能的態度來面對籃球。籃壇起起落落,有迷途知返的林志傑,也有更多消逝的流星,NBA裡這種例子更是多到數不清。

籃球之路宛如龜兔賽跑,先出發的卻不見得先到,起跑晚的人不見得沒有成功的一天。我誠摰的希望,「先發」的吳岱豪,不要「後至」。